本期刊文

    全选:
    2025年 第28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5-01-05
    卷首语
    梁万年
    2025, 28(01):  0-C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2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述评
    闫温馨, 胡健, 曾华堂, 刘民, 梁万年
    2025, 28(01):  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7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18KB) ( )  

    基层医疗系统是实现健康公平的关键。我国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基层医生数量短缺以及慢性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的严峻挑战。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医疗系统中发挥出了强大优势,本文深入探讨了大模型在基层医疗系统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应进一步深化大模型的应用,以辅助基层医生常见病诊疗,推动智能化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托底"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卫生服务,激发全科医学的飞跃性发展,并推进大模型在全科诊疗与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产业化,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璇, 张飞, 李铭麟, 王佳贺
    2025, 28(01):  7-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88KB) ( )  

    全球慢性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的发展和个人健康带来重大挑战。管理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提出了一定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防控正变得越发重要。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借助人工智能的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方向之一,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方法过于依赖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线下交流,导致医生无法与患者保持长期且有效的沟通和随访,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医生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监测。此外,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方法通常是一种通用化的方法,无法充分考量到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鉴于传统慢性病管理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倡利用智能机器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基层服务。本文认为,通过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辅助医疗诊断、定时提醒服药等功能,使智能机器人能够致力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资源压力,从而推动全球智能化医疗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标准·方案·指南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2025, 28(01):  13-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94KB) ( )  

    基层健康治理是国家健康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基层健康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基层健康治理专家共识2024》由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牵头,联合国内多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制定。该共识在结合基层健康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的循证科学证据及实践智慧与经验,从基层健康治理的内涵、意义、目的、基本原则、体系建设要素、能力建设要素、制度要素、技术手段等方面形成专家共识,提供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共识性意见建议,为提升基层健康治理水平、规范基层健康治理实践、促进基层健康服务均等化、强化基层健康治理人才培养、推动健康治理创新、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明波, 何新叶, 杨晓红, 王增武
    2025, 28(01):  20-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9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24KB) ( )  

    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卒中1 300万,冠心病(CHD)1 139万,心力衰竭(HF)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PAD)4 530万,高血压2.45亿。2021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2 764.98万,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包括所有住院病种)的15.36%,其中CVD 1 487.23万人次,占8.26%,脑血管病1 277.75万人次,占7.10%。CVD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仍在加重,CVD防治的拐点尚未到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张高钰, 王子涵, 高雪菲, 张瑾, 代天顾, 何清, 樊佳溶, 黄力, 李琳
    2025, 28(01):  39-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16KB) ( )  
    背景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是冠心病易发人群,其冠心病患病率与死亡率较绝经前显著升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联合糖脂代谢、血管弹性等相关指标诊断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以期为临床识别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提供新思路。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踝肱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脉压指数(PPI)、动脉硬化指数(AI)联合与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构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2022年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的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TyG指数、ABI、baPWV、PPI、AI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诊断效能。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其中非冠心病组141例、冠心病组15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TyG指数、PPI、AI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P<0.05),并根据预测方程绘制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BI、baPWV、TyG指数、PPI、AI和联合预测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87、0.659、0.700、0.612、0.808(P<0.001),预测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灵敏度为0.780 6,特异度为0.741 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CA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结论

    ABI、baPWV、TyG指数、PPI、AI是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新开发模型可对冠心病风险进行有效预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田英汉, 刘乐伟, 杨铖, 凌晨, 杨小雪, 凡豪杰, 赵鑫, 李军, 夏磊, 刘寰忠
    2025, 28(01):  47-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4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79KB) ( )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抑郁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可导致显著的残疾和死亡风险增加。研究发现抑郁与认知障碍之间关联密切,并且这种关系可能受到性别的影响。在老年人群中,抑郁与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领域之间相关性的性别差异尚不明确。

    目的

    对城市老年人抑郁和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方法

    2022年9—10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合肥市某社区的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分别对抑郁和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评估,探讨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抑郁、性别因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328名老年人,抑郁的总体检出率为14.9%。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OR=0.362,95%CI=0.155~0.847)、与子女居住(OR=2.445,95%CI=1.021~5.853)是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抑郁老年人的BSSD总分及语言(命令)理解、计算/注意、地点定向、时间定向和即刻记忆因子分均低于非抑郁老年人(P<0.05)。女性BSSD总分及常识/图片理解和地点定向因子分均低于男性,而语言(命令)理解得分高于男性(P<0.05)。抑郁与性别在常识/图片理解、语言(命令)理解和地点定向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

    结论

    城市老年人抑郁风险较高,合并抑郁的老年人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减退,并伴有性别差异。应加强关注老年人抑郁和痴呆等精神问题,尤其是针对女性老年群体,有必要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郭志超, 崔丹, 包嘉珺, 施渭青, 韦康, 杨兴堂, 俞文雅
    2025, 28(01):  53-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4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3KB) ( )  
    背景

    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高、早期识别率低,对儿童其他维度的早期发展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认知环境是影响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关键因素。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从家庭认知环境的社区干预角度,为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促进提供理论证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8—2020年在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4 307名儿童在1、2、3周岁时采用上海市小儿发育筛查量表Ⅱ(DenverⅡ)进行发育筛查,将筛查出的语言发育迟缓的172名儿童作为观察组,以年龄作为配对因素,按照1∶3的比例纳入516名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出生基本特征、父母人口学特征、母亲孕期和分娩特征以及家庭认知环境特征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

    结果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共172名,发生率为3.99%,其中,1岁儿童57名(33.14%),2岁儿童92名(53.49%),3岁儿童23名(13.37%)。病例组儿童男性、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儿童的总体家庭认知环境及情感温暖、社会适应、语言环境和忽视环境弱于对照组(P<0.05)。儿童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低(高中以下)、家庭认知环境不良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在2岁前进行语言发育干预是有效降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率的关键。社区儿童保健医生指导优化家庭养育环境、协助建立良好亲子沟通和交流互动,是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有效策略,尤其要关注出生胎龄小和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家庭,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和亲子沟通方面的干预和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安然, 唐昕, 齐士格, 王志会, 崔露, 张晗, 郭浩岩
    2025, 28(01):  59-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6KB) ( )  
    背景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老年人照护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以往对老年人照护需求率的调查存在较大差异(8.54%~53.15%),缺乏大样本的研究证据。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老年人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2019年的基线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河南省和广东省的16个区(县)共抽取16 19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城乡、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体质量、居住情况)、照护需求现状、患慢性病情况、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ADL)量表、自评健康状况、每天锻炼身体和跌倒情况(过去1年)等。采用PHQ-9评定老年人的心理状况、MMSE量表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采用ADL量表(存在BADL或IADL失能)或自报需要照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

    结果

    收集有效样本数据16 193份,社区老年人照护需求率为14.57%(95%CI=14.02%~15.11%),随着年龄增加照护需求率逐步上升,女性的照护需求率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一岁照护需求风险增加7%(OR=1.07,95%CI=1.06~1.08);与文盲相比,文化程度在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0.33(0.29~0.37)、0.24(0.20~0.28)、0.17(0.12~0.22);与每日锻炼身体相比,每日不锻炼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为1.17(1.05~1.30);与不患慢性病人群相比,患1~2种和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1.29(1.10~1.51)、1.57(1.35~1.82);与认知功能正常相比,认知功能异常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为2.02(1.79~2.27);与自评健康状态好相比,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和自评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1.29(1.14~1.46)、2.68(2.27~3.16);与没有摔倒过相比,摔倒1~2次和3次及以上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1.23(1.06~1.43)、2.00(1.59~2.52);与心理状况良好相比,轻度和中重度抑郁老年人照护需求OR(95%CI)分别为1.14(1.21~1.65)、2.05(1.69~2.48)。

    结论

    我国三省社区老年人照护需求率较高,且高龄、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差、跌倒次数多的老年人照护需求率更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丽萍, 廖婧, 高鑫源, 王力, 赖颖斯
    2025, 28(01):  65-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1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77KB) ( )  
    背景

    慢性病共病给老年人卫生服务带来挑战,探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负担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病加权指数(CMWI)是衡量我国中老年人群共病负担的指标,目前尚缺乏CMWI与卫生服务利用关联性的队列研究。

    目的

    探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负担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联,为改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干预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4年1月,以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为例,收集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2017—2021年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建立老年人健康体检自然人群队列。以该时间段内首次体检时间为基线,使用CMWI衡量老年人基线的慢性病共病负担,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个体基线的CMWI分别与其在随访时间内利用的总门诊次数、慢性病相关门诊次数、总住院次数以及慢性病相关住院次数的关联性。

    结果

    39 989例老年人中,14 991例(55.18%)患有慢性病共病,CMWI值为1.3(0,2.3);在平均1 268 d随访时间内,26 141例(65.37%)利用过门诊服务,总门诊次数为2(0,6)次,慢性病相关门诊次数为1(0,4)次;7 332例(18.34%)利用过住院服务,总住院次数为0(0,0)次,慢性病相关住院次数为0(0,0)次。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CMWI的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类型的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类型的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后,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WI是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增加的危险因素(IRR>1),CMWI每增加1个单位,总门诊次数增加1.210次(95%CI=1.196~1.224次),慢性病相关门诊次数增加1.276次(95%CI=1.259~1.292次),总住院次数增加1.277次(95%CI=1.244~1.312次),慢性病相关住院次数增加1.286次(95%CI=1.252~1.321次)。

    结论

    CMWI是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增加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随CMWI值增大而增加,应重视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负担,为改进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干预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彭涛, 邹川, 曾欣, 张焱, 沈静
    2025, 28(01):  71-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2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86KB) ( )  
    背景

    医患沟通技能是全科医生的核心岗位胜任力之一,高水平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有助于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而我国全科医生沟通能力普遍偏低,有待探索出一种适应我国国情、满足我国全科医生沟通需求的医患沟通培训模式来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

    目的

    探索基于卡尔加里-剑桥指南的沙龙培训模式在全科规培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沟通培训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2020年度全科规培医师4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龙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其中沙龙组使用基于卡尔加里-剑桥指南的沙龙培训模式进行医患沟通培训,对照组设置为空白对照,培训前、培训后1周分别对两组学员采用标准化病人(SP)模式进行接诊,使用医患沟通评价量表(SEGUE量表)进行现场观察评分,比较两组学员的医患沟通培训效果。

    结果

    最终纳入28名,其中沙龙组15名,对照组13名,培训后沙龙组规培医师SEGUE量表评分从(11.80±4.36)分提高至(18.07±4.11)分,对照组规培医师SEGUE量表评分从(12.15±4.63)分提高至(14.46±3.71)分。沙龙组培训后的SEGUE量表评分与培训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0,P<0.001);对照组培训后的SEGUE量表评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82,P=0.624);培训后对SEGUE量表中的25个项目进行分析,沙龙组与对照组SEGU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龙组以下5个项目结果优于对照组,准备阶段中的"建立个人信任关系"(93.3%比7.7%)、"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选择权"(53.3%比15.4%);理解患者阶段中的"认同患者为疾病所付出的努力、改变及其遇到的困难"(33.3%比23.1%)、"表达关心,使患者感到温暖/树立信心"(100.0%比69.2%);结束问诊阶段中的"询问患者是否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探讨"(66.7%比23.1%)。

    结论

    基于卡尔加里-剑桥指南的沙龙培训模式对全科规培医师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可增强学员主动参加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好的培训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宋一帆, 韩庆烽, 肖卫忠, 杨振华
    2025, 28(01):  77-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7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0KB) ( )  
    背景

    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基于全科医学专业的自身特点,有其独特性,要求全科医师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全科临床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可以反映出其全方面能力的有效评价标准,目前尚无适用于衡量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体系。

    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Delphi法)构建全科住院医师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2月,本课题组基于文献研究初步构建了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指标体系框架,运用Delphi法,与12位专家进行了两轮深入沟通,就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客观评估,筛选出合适的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本课题组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临床知识学习和扩展、资料收集和利用、诊断分析和利用、治疗决策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及30个二级指标。两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一级和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达到了0.299和0.189(P<0.01),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98、0.198、0.227、0.227、0.150。

    结论

    本研究使用Delphi法建立一个全面评价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估体系。经过对结果数据分析可知该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今后培养高质量全科住院医师,提升全科医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县域医共体研究
    王舒云, 梁夏, 李霞, 林琳, 冯启明, 黄照权
    2025, 28(01):  83-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9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48KB) ( )  
    背景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国内学术界在县域医共体领域开展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与总结不足。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该领域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可以为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目的

    基于中国县域医共体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

    方法

    于2024-02-25,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收录的县域医共体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6—2023年。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发表年份、作者和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分布、突现等情况开展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481篇,该领域的发文量受政策因素驱动呈递增趋势,2016—2019年发文65篇(13.51%),2020—2021年发文167篇(34.72%),2022—2023年发文249篇(51.77%)。发文量排在前3位的作者分别为陈迎春、王芳、郑英,发文量均为8篇。关键词的中心度和聚类规模排在前2位的是"医共体"和"分级诊疗"。时间线分布提示,"分级诊疗"是该领域出现最早且延续性最好的研究热点,此外,"医防融合""绩效考核""对策""患者"等聚类也为研究热点。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医保基金""慢性病""管理模式""发展策略""乡村医生"是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

    结论

    关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聚焦慢性病和公共卫生医防融合服务,探索绩效考核路径是县域医共体的研究热点。未来该领域在深化政策内涵研究,以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推进医防融合创新、强化绩效考核与优化内部管理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研究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丛雅婷, 戴遥, 鲍欣雨, 陶红兵
    2025, 28(01):  89-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0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03KB) ( )  
    背景

    县域医共体下家庭医生团队知识共享是县乡村三级机构之间互动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善居民健康水平等起重要作用。

    目的

    了解县域医共体下家庭医生团队的知识共享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家庭医生团队内部知识管理和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湖北省抽取2个县域医共体,经多阶段抽样选取医共体下的381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团队知识共享调查问卷调查团队的知识共享水平,包括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两个维度。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家庭医生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县域医共体下家庭医生团队知识共享总得分为(27.84±3.84)分,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维度的平均条目水平得分分别为(5.51±0.79)、(5.61±0.77)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异质性指数、团队长作用、团队沟通强度、平台载体使用水平、团队活动强度、成员学习积极性是县域医共体下家庭医生团队知识共享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县域医共体下家庭医生团队内部知识共享处于良好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建议通过增加家庭医生团队活动频次,提高团队沟通能力,采取相关激励措施,拓展知识共享渠道等促进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知识共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丛雅婷, 戴遥, 鲍欣雨, 陶红兵
    2025, 28(01):  96-1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1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05KB) ( )  
    背景

    县域医共体下家庭医生团队效能不高,团队管理现状尚不明确,不同特征成员的团队管理感知情况亦不明晰。

    目的

    了解县域医共体下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0—12月,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湖北省内县域医共体下429个家庭医生团队的1 724名主要成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团队配置管理、团队互动管理及团队管理结果等。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团队管理感知差异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团队互动管理因素与团队管理结果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1 724名调查对象中,62.9%(1 084/1 724)的成员感知团队考核激励措施为有效,88.7%(1 530/1 724)的成员感知拥有合理的家庭医生团队人员配置;对团队互动管理的感知方面,团队内部互动强度得分为(22.3±5.3)分,团队外部互动强度得分为(22.0±5.3)分;对团队管理结果的感知方面,团队目标实现(即团队任务绩效)得分为(33.1±7.4)分(总分为0~36分),团队满意度得分为(22.3±4.9)分(总分为0~24分),团队发展潜力得分为(27.9±6.3)分(总分为0~30分)。不同岗位、不同职称、不同年龄段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团队配置管理、团队互动管理、团队管理结果感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队互动管理因素与团队管理结果因素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感知团队配置管理情况相对良好,团队考核激励措施仍有改善空间;家庭医生团队互动管理较佳,团队互动对团队管理结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团队管理结果感知较好,感知任务绩效低于满意度和发展能力;不同岗位、职称、年龄段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团队管理感知差异较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共病药物治疗决策专题研究
    夏瑀, 罗原, 李峥嵘, 周馨媚, 童钰铃, 赵洋, 徐志杰
    2025, 28(01):  103-1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5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03KB) ( )  

    慢性病共病是指个体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共病患者常联用多种药物治疗,给社区全科医生的科学用药决策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社区共病药物治疗决策困境形成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种动态的综合性决策框架,即共病药物治疗决策框架(MDMF)。该框架由社区全科医生接诊共病患者的5个阶段构成,包括"健康问题回顾""用药综合评估""医患共同决策""药物治疗记录"和"安排随访计划"。MDMF能够促使社区全科医生为共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但也对其诊疗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建议对社区全科医生开展以MDMF为核心的培训、提供决策辅助支持,并采取合理的激励与监督措施,推动社区医疗机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升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馨媚, 韩利艳, 夏瑀, 李海昕, 罗原, 钱熠, 赵洋, 徐志杰
    2025, 28(01):  111-1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7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43KB) ( )  
    背景

    社区全科医生为慢性病共病患者做出药物治疗决策时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开展培训提升其决策能力是应对挑战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对于社区全科医生的慢性病共病药物治疗决策培训需求缺乏深入研究。

    目的

    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在开展慢性病共病药物治疗决策时面临的困难,以及其在慢性病共病药物治疗决策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需求,为设计相关培训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3-10-05至2023-12-21,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和最大差异原则,招募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深圳市、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主题围绕社区全科医生在慢性病共病药物治疗决策培训上的内容及形式需求开展。访谈内容由2名研究者独立转录和编码,并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

    结果

    共有20名社区全科医生完成访谈,15名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8.5±3.0)岁。基于社区全科医生当前面临的共病药物治疗决策问题,对其开展的培训内容应涵盖药物治疗评估、药物合理选择、医患沟通与共同决策、用药教育与随访4个方面。在培训形式上,社区全科医生愿意接受灵活多样的授课途径,且更为认可基于案例和结合社区医疗需求的培训方法。

    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病共病用药决策能力存在明确的培训需求,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培训课程的构建提供理论参照,可助力培训更适应社区全科医生的工作环境与实际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罗原, 徐志杰, 夏瑀, 石佳娜, 蒋志志, 周馨媚, 赵洋, 童钰铃
    2025, 28(01):  119-1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7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46KB) ( )  

    慢性病共病患者常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疾病与药物之间潜在的复杂相互作用使全科医生面临着难以合理评估共病药物治疗获益与风险的决策困境。本文以1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慢性病共病患者为例,展示和阐述了全科医生运用共病药物治疗决策框架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并基于阿里阿德涅原则为共病管理过程提出的多阶段目标,分析了全科医生在评估、沟通与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本文可以为改善社区慢性病共病药物治疗决策的质量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全科之问
    李敏, 王仲
    2025, 28(01):  125-1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33KB) ( )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度改革,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保健体系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全科医生不仅是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更是常见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健康教育的关键执行者。国家对全科医生提出了"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临床定位。本文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小、大、重、慢"疾病的分类与全科医生的"4善"定位,探讨全科医生在新医改时代下的重要职能及挑战。访谈者认为虽然分级诊疗制度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但在实践中仍面临"大、小、重、慢"疾病分类的模糊性和基层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等问题。全科医生在这个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需要具备综合的临床诊疗能力,并与专科医生共同制定临床判断标准和诊疗标准。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迫切需要对全科医学教育和实践进行进一步改革与优化,同时强化全科医生的角色定位,以确保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实现公平和可持续的健康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