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5年 第28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5-01-15
    述评
    贾杰
    2025, 28(02):  129-1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89KB) ( )  

    脑卒中后患者常会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从医疗机构返回至社区家庭过程中,需要各级医疗机构配合互动、上下转介,形成良好的全周期康复闭环。目前,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的落地应用正逐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阻力。本文以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理念为基础,结合脑卒中社区康复发展现状,思考脑卒中全周期康复-社区康复环节的发展,强调"社区拐点康复"的重要意义以及基层社区康复标准建立的必要性,重视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全周期阶段,探讨社区基层康复的发展策略,切实提高脑卒中患者社区及家庭生存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指南·共识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2025, 28(02):  135-1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5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45KB) ( )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医学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变革。国内外已开始了智能全科医生系统的研究及实践探索,但尚未形成共识。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及来自国内多家单位的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循证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广泛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多轮专家研讨,最终形成《智能全科医生中国专家共识》,从智能全科医生的定义、特点、应用、挑战与建议等方面形成17条专家共识,为促进智能科技赋能全科医生临床实践、提升基层卫生智慧化服务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慢性病共病专题研究
    信博, 吴艺新, 张迪, 何雨欣, 杨珊, 李梦驰, 蒋文慧
    2025, 28(02):  143-14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1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81KB) ( )  

    慢性病共病会加速认知功能衰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增加。但现有研究多探究单一或特定慢性病患者的认知状况,慢性病共病患者认知领域仍亟待探究。本研究介绍了慢性病共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了影响因素,整理了慢性病共病模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模式,并阐述了其发生机制,最后提出了防控策略,以期为今后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小凤, 裴星童, 杨春晖, 赵洋, 徐明明
    2025, 28(02):  149-1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99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慢性病共病和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与日俱增,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共病和失能联系紧密,但目前关于共病模式和失能状况的相关性研究较少。

    目的

    本研究旨在以四川省为例识别我国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病共病模式,并从个体层面探讨不同共病模式与失能状况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于2022年8—11月采用定额随机抽样方法在四川省抽取501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样本,收集其慢性病患病状况、失能状况及一般人口学等信息。通过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和K-Means相结合的二次聚类方法,识别老年人群的常见共病模式。基于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首个《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判定样本的失能等级,应用逻辑回归模型探究慢性病共病模式与失能等级之间的关系。

    结果

    501例样本中,共病患病率为62.3%(312/501),失能率为74.3%(372/501);最终确定6种共病模式:关节炎或风湿病-高血压模式;血脂异常-高血压模式;肾脏疾病-关节炎或风湿病模式;癌症-关节炎或风湿病模式;哮喘-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模式;情感精神-记忆相关疾病模式。二分类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病人群的失能风险是无共病人群的6.3倍(OR=6.3,95%CI=3.9~10.3,P<0.05)。多因素多分类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种共病模式的失能风险均增加(P<0.05);其中情感精神-记忆相关疾病模式的共病人群失能风险最大,是无共病人群的10.7倍(OR=10.7,95%CI=1.7~63.6),其次是癌症-关节炎或风湿病模式(OR=7.8,95%CI=2.4~24.8)。

    结论

    四川省老年人共病患病率较高,多种共病模式均与失能的发生显著相关,尤其是情感精神-记忆相关疾病模式和癌症-关节炎或风湿病模式。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应重点关注患有共病的老年群体,基于不同共病模式制定精准有效的长期护理政策和策略,预防延缓失能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健康福祉,节约社会医疗卫生资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何雨欣, 吴艺新, 杨珊, 信博, 李梦驰, 蒋文慧
    2025, 28(02):  159-1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53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失能成为老年人较突出的健康问题之一。我国老年慢性病群体庞大,且有多病共存特点,存在巨大的失能风险,而既往失能率研究结果不一。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状况。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共计10个数据库中关于中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状况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截至2023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32篇文献(34项研究),样本量为221~16 566例,失能率为6.9%~82.8%。Meta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率为43.2%(95%CI=32.9%~53.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失能率(36.6%,95%CI=27.0%~46.2%)高于男性(33.9%,95%CI=23.9%~43.9%);年龄越大,失能率越高(60~69岁:24.2%,95%CI=14.3%~34.0%;70~79岁:34.9%,95%CI=24.1%~45.7%;≥80岁:47.7%,95%CI=36.3%~59.1%);患慢性病种类失能率位列前3的为痴呆/帕金森病(56.3%,95%CI=40.9%~71.7%)、精神疾病(53.9%,95%CI=46.0%~61.7%)、脑血管疾病(49.2%,95%CI=33.5%~64.8%);老年人群失能率随合并慢性病种数增多而增高(1种:33.1%,95%CI=20.8%~45.3%;2种:36.3%,95%CI=22.6%~50.0%;≥3种:49.7%,95%CI=31.3%~68.0%)。

    结论

    我国老年慢性病人群失能率较高,慢性病种类和患病数量均对失能率有影响。建议加强对老年慢性病人群的监测和管理,以预防和减少失能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袁丹, 王莹, 王英鹏, 许莉, 薛佳, 程晶晶, 王海鹏
    2025, 28(02):  169-1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4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38KB) ( )  
    背景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

    结果

    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

    结论

    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任小乔, 王盼, 吴昊, 纪勇, 石志鸿
    2025, 28(02):  175-1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7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84KB) ( )  
    背景

    脑卒中在世界各地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血尿酸(SUA)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已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血肌酐比值(SUA/Scr)是代表肾功能标准化的SUA,目前有关SUA/Scr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仍有争议。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和死亡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9月—2019年9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生脑血管事件的13 313例患者为研究队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9月。随访方式为门诊及电话相结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脑血管事件复发、心血管事件复发、其他血管事件发生(如下肢动静脉栓塞)。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SUA/Scr与脑血管事件复发与死亡的关系。

    结果

    根据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SUA/Scr≤3.16,n=3 520)、Q2组(3.16<SUA/Scr≤3.94,n=3 280)、Q3组(3.94<SUA/Scr≤4.92,n= 3 270)、Q4组(SUA/Scr>4.92,n=3 243)。截至随访结束,774例(5.8%)患者死亡,2 064例(15.5%)患者复发脑血管事件。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位于Q1~Q4的患者中,男性复发脑血管病的例数依次为302、375、408、337例,女性依次为99、125、169、249例;男性复发脑梗死的例数依次为261、314、345、283例,女性依次为90、101、142、205例;男性复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例数依次为154、191、214、183例,女性依次为58、52、45、31例;男性全因死亡的例数依次为165、128、131、88例,女性依次为57、63、62、80例;男性因脑梗死死亡的例数依次为93、72、70、46例,女性依次为31、33、36、44例;男性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死亡的例数依次为58、52、45、31例,女性依次为17、18、27、24例。调整多项混杂因素后,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急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HR=0.690,95%CI=0.500~0.953,P=0.026);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脑梗死亚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HR=0.740,95%CI=0.578~0.947,P=0.017)。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全因死亡、因脑梗死死亡的影响因素(HR=0.575,95%CI=0.368~0.901,P=0.003;HR=0.610,95%CI=0.353~0.814,P=0.011)。SUA/Scr位于Q3、Q4相较于Q1是男性出院后死亡的影响因素(HR=0.656,95%CI=0.476~0.904,P=0.010;HR=0.582,95%CI=0.409~0.829,P=0.001)。SUA/Scr位于Q4相较于Q1是男性脑梗死亚组患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死亡的影响因素(HR=0.580,95%CI=0.386~0.873,P=0.007)。

    结论

    一定范围内,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升高对男性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低SUA/Scr与男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死亡和复发风险升高有关,但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和心源性卒中复发和死亡无关。在女性患者中没有观察到SUA/Scr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的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庆平, 柯居中, 宋家慧, 高娇娇, 李智韬, 王小楠, 邱桦, 周弋, 阮晓楠, 吴抗
    2025, 28(02):  183-1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7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66KB) ( )  
    背景

    糖尿病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横断面研究发现内脏脂肪与糖尿病患病密切相关,但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其与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发病时间趋势及其与CVAI的关系,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3年1—7月参与浦东新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项目的12个乡镇街道的35个村、居委的居民5 236人为研究队列。收集其基线资料,内容包括CVAI、内脏脂肪指数(VAI)、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身体形态指数(ABSI)和身体肥胖指数(BAI),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进行追踪随访;截至随访结束(2019年10月),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医疗系统就诊信息和生命统计信息系统判断该研究队列糖尿病新发情况。依据基线CVAI、VAI、BMI、WC、WHR、WHtR、ABSI、BAI四分位数将纳入人群分别分为第Q1~Q4四分位数:CVAI各组人数依次为1 306、1 307、1 307、1 307人;VAI各组人数依次为1 300、1 316、1 306、1 306例;BMI各组人数依次为1 305、1 302、1 312、1 311人;WC各组人数依次为1 302、1 273、1 287、1 367人;WHR各组人数依次为1 180、1 203、1 332、1 514人;WHtR各组人数依次为1 199、1 393、1 400、1 237人;ABSI各组人数依次为1 316、1 302、1 302、1 308人;BAI各组人数依次为1 310、1 304、1 308、1 307人。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VAI和其他肥胖指标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CVAI与其他肥胖指标的预测作用。

    结果

    浦东新区居民2013—2016年糖尿病发病密度为33.55/1 000人年,2017—2019年糖尿病发病密度为23.25/1 000人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总发病密度呈现出升高趋势(2013—2016年:χ2=28.503,P趋势<0.001;2017—2019年:χ2=25.600,P趋势<0.001)。截至2016年,基线CVAI四分位数越高,糖尿病累积发病率(CVAI:χ2=131.865,P趋势<0.001)和发病密度(CVAI:χ2=100.105,P趋势<0.001)均越高。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CVAI处于Q1相比,CVAI处于Q4的男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79.4%(HR=1.794,95%CI=1.044~3.083,P<0.05),女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371.2%(HR=4.712,95%CI=2.601~8.538,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在预测男性糖尿病发病情况中,CVAI对男性糖尿病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0(95%CI=0.561~0.640),识别男性糖尿病的约登指数为0.181,截断值为104.118;Delong检验结果显示,CVAI对女性糖尿病预测的准确性最高(AUC=0.699),且在识别女性糖尿病时有最大的约登指数值0.317,最佳截断值为104.609。

    结论

    2013—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发病密度随年龄的增长呈升高趋势;且相较于其他肥胖指标,CVAI可作为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伟, 涂刚英, 万小梅, 王芳
    2025, 28(02):  193-1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53KB) ( )  
    背景

    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跌倒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运动不足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成为住院老年患者的现状,平衡训练可以有效减少跌倒已被证实,但在精神科运用甚少。

    目的

    探讨平衡强化训练对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老年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平衡强化训练方案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4、12周后,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中文版Barthel指数(BI)以及国际版跌倒效能量表(FES-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

    共62例患者完成训练,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2例。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与时间对BBS、BI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对BB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对BI评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对BBS、BI评分主效应均显著(P<0.05)。干预12周,试验组BBS、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试验组干预4周BBS、BI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BBS、BI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4周(P<0.05)。组别与时间对FES-I总分与室内、室外活动评分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对FES-I室内活动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对FES-I总分及室外活动评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对FES-I总分及室内、室外活动评分主效应均显著(P<0.05)。干预12周,试验组FES-I总分及室内、室外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试验组干预4周FES-I总分及室内、室外活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干预12周FES-I总分及室内、室外活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4周(P<0.05)。

    结论

    平衡强化训练方案可有效提高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平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跌倒自我效能,降低跌倒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齐鸣瑞, 王文娟, 田利民
    2025, 28(02):  199-2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79KB) ( )  
    背景

    高血压在中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高血压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影响其生命质量的因素,对于制订有效的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意义重大。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中文欧洲五维度量表(EQ-5D-5L)和中文15D量表测量西北地区高血压老年人的健康效用值(HSU),评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并探讨影响老年人HRQoL的主要因素。

    方法

    2021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随机招募2 000名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基础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Q-5D-5L和15D量表测量HSU。采用亚组分析、Tobit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老年人HRQoL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1 784名老年人完整参与本次研究,其中50.9%的老年人血压正常,676名(37.9%)老年人为Ⅰ级高血压,152名(8.5%)为Ⅱ级高血压,48名(2.7%)为Ⅲ级高血压,这些患者的HSU在EQ-5D-5L中分别为0.949、0.942、0.933和0.921,在15D量表中分别为0.875、0.863、0.851和0.840。Tobit回归分析显示,在EQ-5D-5L中,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状态和年收入与老年人HSU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15D量表中,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和饮酒与老年人HSU相关(P<0.05)。

    结论

    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EQ-5D-5L和15D量表的HSU均逐渐降低,表明HRQoL逐渐受损,影响老年人HRQoL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年收入和饮酒。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林嘉莉, 张舒阳, 林嘉滢, 周钰馨, 赵月华, 陈云, 贾杰
    2025, 28(02):  208-2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8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19KB) ( )  
    背景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注意力可能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影响,但目前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研究证据较少。

    目的

    探索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为临床解决上肢功能康复问题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方法

    选取2023年3—10月在全国26家单位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L)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注意力,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FMA-UL总分与MoCA中注意力评估项目得分的相关性。

    结果

    480例患者中有105例没有完成完整的评估,最终纳入脑卒中患者375例;平均FMA-UL总分(31.26±22.49)分;平均MoCA-注意力部分总分(4.74±1.60)分;平均注意-数字顺背/倒背任务得分(1.62±0.63)分;平均注意-读到1敲一下桌面任务得分(0.74±0.45)分;注意-100连续减7任务得分(2.39±0.95)分。男性患者FMA-UL总分高于女性(P<0.05)。全部患者的FMA-UL总分与MoCA-注意力部分总分、注意-数字顺背/倒背任务得分、注意-读到1敲一下桌面任务得分、注意-100连续减7任务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6、0.146、0.195、0.182,P<0.05);男性患者的FMA-UL总分与MoCA-注意力部分总分、注意-数字顺背/倒背任务得分、注意-读到1敲一下桌面任务得分、注意-100连续减7任务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6、0.128、0.213、0.197,P<0.05)。

    结论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其中持续性注意力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程度较高,注意力的广度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程度较低。按照性别分组后,男性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相关性同上,而女性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相关性不显著,性别可能对上肢运动功能和注意力的相关性存在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舒婷, 兰志鹏, 巫霞, 罗映娟, 杨柳
    2025, 28(02):  213-2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10KB) ( )  
    背景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成都市35~64岁参加宫颈癌筛查人群的hrHPV感染现状和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探讨hrHPV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从"成都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数据库"收集2023年参加成都市免费宫颈癌筛查的459 433例个案数据,分析不同hrHPV基因型感染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hrHPV感染情况,并构建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检出阳性情况的相关因素。

    结果

    459 433例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11.65%(53 509/459 433),hrHPV感染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501.082,P<0.001)。82.39%(131/159)的宫颈癌患者感染HPV 16或18亚型,以单纯感染HPV 16亚型为主(52.20%,83/159)。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绝经状态、避孕方式、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为hrHPV阳性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成都市女性hrHPV阳性检出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筛查过程中,要重视健康教育与随访工作,特别是对HPV 16或18亚型阳性者的后续随访工作。开展宫颈癌筛查宣传工作时应特别关注年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未婚或离异/丧偶者、已绝经者、未避孕或采用避孕套外的其他避孕方式者、妊娠或分娩2次以上者等重点人群,加强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生殖健康知识等的宣传,提高妇女健康素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卢静, 孙国珍, 王洁, 高敏, 于甜栖, 孙姝怡, 王琴, 温高芹
    2025, 28(02):  220-2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87KB) ( )  
    背景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衰弱的综合管理对衰弱评估提出了多维需求,然而作为心衰患者不良健康结局的增量预测因子,衰弱的社会维度尚未得到充分关注。

    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社会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衰弱量表(HALFT量表,评估社会衰弱)、中文简化版孤独感量表(评估孤独感)、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评估社会支持)、个人掌控感量表(PMS,评估个人掌控感)、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抑郁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支持向量机-特征递归消除进行特征筛选,构建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引入SHAP值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本研究筛选患者228例,其中8例拒绝填写,共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81%。慢性心衰患者中社会衰弱前期及社会衰弱人数占比分别为46.0%(98/213)、17.8%(38/213)。不同社会衰弱情况的慢性心衰患者文化程度、居住地、工作状态、疾病经济负担、个人月收入、病程、运动习惯、就医满意度、交通出行、孤独感量表得分、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得分、PMS得分、PHQ-9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向量机-特征递归消除模型性能最佳时,采用最优特征子集(以3∶7拆分样本作为测试集和训练集)构建分类模型后进行SHAP值可解释性分析,模型预测准确率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73和0.63,此时特征重要性排序及影响方向从高到低为无运动习惯(+)、个人掌控感(-)、疾病经济负担重(+)、双向社会支持(-)、抑郁(+)、孤独感(+)、无业(+)。

    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中社会衰弱占60%以上,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予以重视,关注患者缺失的社会资源属性及其上游因素,通过强化外部支持系统、培养患者内在信念、克服负性情绪体验,统筹制订管理方案,整合医疗资源实施干预延缓或逆转患者社会衰弱进程,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卫生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褚红玲, 李姝润, 李信麟, 陈亚红
    2025, 28(02):  228-2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8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22KB) ( )  
    背景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改进中,将患者从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将患者在医疗全流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整合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和质量。然而,已被证明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领域中如何实施尚有待探索。

    目的

    对国内外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的实施现状进行范围综述,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环境的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11-29。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慢阻肺患者参与的实施现状。

    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根据参与类别分为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参与组织层面的设计与管理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三类。根据参与程度分为咨询、参与和合作领导三层。参与程度与类别交叉为9类参与行为矩阵。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主要体现在5类8项行为:包括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对治疗计划提出意愿和偏好);患者参与组织管理层面的咨询(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组织患者讨论其关注的问题)和参与(参与医疗质量改进工具开发);以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层面的咨询(倾听患者需求)和参与(对干预措施提出意愿和偏好、参与评估工具开发、参与研究设计与实施讨论)。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10/37,27.03%)及收集患者对研究干预措施的意愿和偏好(10/37,27.03%)是实施较多的两类慢阻肺患者参与行为。

    结论

    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行为措施较多,但在慢阻肺领域落地实践的尚较少,且极少见患者参与对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估,如何促进我国乃至全球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成程, 周尚成, 贺凯玥, 刘爱玲, 梁珊珊, 高婧, 钟艾霖
    2025, 28(02):  234-2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2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760KB) ( )  
    背景

    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编码,基层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中西医融合和优质医疗资源全民覆盖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和服务能力不均衡,导致城市乡镇地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供需错位问题。

    目的

    了解我国乡镇中医药服务开展状况,科学评价基层中医药诊疗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可及性,为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空间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并据此提出优化策略。

    方法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点状地理空间数据,引入医疗服务半径概念来计算步行模式下不同层级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采用空间核密度指数、空间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中医类医疗服务供需能力的空间公平性。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中医类医疗资源布局优化类型及措施。

    结果

    截至2022年增城区共计医疗机构699家,其中带有床位的中医类医疗机构18家,不同乡镇、街道的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中滩镇千人口床位数为14.31张,在所有街道中排在第一位。永宁街道千人口床位数排在末位,仅为0.89张。增城区中医类医疗机构呈现出明显的双中心格局,中新镇中部、派潭镇北部和石滩镇西南部居民的中医药服务可获得性较弱。不同乡镇的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差别较大,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分布同城镇居民的整体空间聚集程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不同乡镇间的中医药服务半径存在差异。

    结论

    中医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应当采取更为科学的策略将中医药服务同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积极采取增加设施点、资源转移和下沉相结合、跨区域的中医药信息化联合诊疗的差异化策略,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和中西医并重的战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用药指导
    孔令弘, 谢小馨, 符燕华, 甘霖, 杨小燕, 马淑静, 龙海
    2025, 28(02):  242-2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3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19KB) ( )  
    背景

    中国不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前耐药(PDR)和获得性耐药(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差异较大。这两种耐药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不良影响,可能会加剧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目前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患病率及流行情况的研究较少。

    目的

    调查在中国西南地区HIV感染者PDR和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

    方法

    纳入2021-01-01—2023-06-30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就诊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的HIV感染者。使用HIV-1 pol序列分析HIV-1基因型和耐药性。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性数据库分析逆转录酶和蛋白酶Sanger序列的主要耐药性突变。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与PDR相关的风险因素。

    结果

    共1 613例HIV感染者参与研究,其中824例初治,789例经治。初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B+C(47.0%),耐药率为18.7%(154/824),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为14.9%(123/824),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为1.7%(14/824),蛋白酶抑制剂(PIs)为2.7%(22/824),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为1.9%(16/824)。经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CRF01-AE(37.4%),耐药率为27.8%(219/789),NNRTIs、NRTIs、PIs和INSTIs的突变率分别为7.7%(61/789)、19.3%(152/789)、2.7%(21/789)和1.1%(9/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传播途径、CD4+ 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间隔时间是HIV感染者PDR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8.7%和27.8%。PDR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途径、CD4+ 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ART间隔时间。因此,为了避免耐药性发生,迫切需要常规基线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和足够的病毒载量监测间隔时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湖萍, 任蓉, 侯梅, 苑爱云
    2025, 28(02):  250-2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3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43KB) ( )  
    背景

    目前儿童难治性癫痫(RE)仍是癫痫的治疗难点,国内吡仑帕奈(PER)治疗儿童RE尚属新药,缺少PER对儿童RE添加治疗的建议,且国内报道中使用PER治疗的RE患儿样本量较少。因此PER对于儿童RE,尤其低年龄RE患儿的疗效仍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究PER添加治疗儿童RE的疗效、可能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耐受性。

    方法

    对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0~18岁RE患儿进行自身对照、回顾性分析,对比PER添加治疗前后不同观察时点的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评估PER的治疗效果,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保留率,并分析PER有效组与无效组的临床特征。

    结果

    共纳入192例研究对象,PER添加治疗后,第12、24、36周的有效率分别为56.3%(108/192)、62.1%(113/182)、69.7%(122/175),无发作率分别为19.3%(37/192)、21.4%(39/182)、24.6%(43/1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1/192),主要为头晕、暴躁易怒、无力嗜睡等,末次随访药物保留率为91.1%(175/192)。PER添加治疗的RE患儿连续用药12周时,治疗总有效与无效/恶化患儿起病年龄、抗癫痫治疗病程、起源类型、发作形式、添加PER前发作频率、联合其他抗癫痫发作药物(ASMs)数量、生酮饮食/外科治疗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78例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167例患儿进行了头颅磁共振检查;治疗总有效与无效/恶化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检查结果中以脑前部(前、中、颞前、中部)放电总有效占比较高;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中以正常者总有效占比较高,其次为以脑白质损伤为主的患儿。

    结论

    PER添加治疗儿童RE整体有效率及保留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微,药物耐受情况好。对于起病年龄晚、发作形式为运动性发作、局灶性起源、抗癫痫治疗病程短、联合用药数量及发作频率少的RE患儿更为有效。脑电图中以脑前部(前、中、颞前、颞中部)放电、头颅磁共振结果正常者总有效占比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