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27期    刊出日期:2024-09-20
    述评
    钟旻珊, 孙伟, 孔祥清
    2024, 27(27):  3325-33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5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35KB)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在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急性期感染结束后,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受到了后遗症的影响,目前暂将这一组涉及症状广泛、异质性强的临床症候群称为长新冠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因其严重性已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但急性期感染结束后的心血管受累情况亟需被重视。本文就长新冠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和诊治原则进行综述,意在提高人们对于长新冠综合征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认识,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应对和降低疾病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潇睿, 郑若瑶, 孙凤志, 张树龙
    2024, 27(27):  3331-33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06KB) ( )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常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存且相互作用。既往临床上对于有症状的房颤伴长间歇治疗多倾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植入起搏器相比,射频消融能降低房性心动过速相关心律失常的住院率、有效控制房颤,改善患者预后及心力衰竭住院率。但同时部分患者存在固有窦房结功能障碍(SND),且SND可在部分患有房颤的患者中逐渐进展及加重。因此,房颤伴长间歇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本文以房颤伴长间歇治疗策略的选择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李胜含, 杜和越, 安康, 何龙韬, 李静, 李舍予
    2024, 27(27):  3336-33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5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53KB) ( )  
    背景 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基石,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价值观及偏好尚不清楚。目的 探索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用药习惯的价值观及偏好,有助于减轻药物治疗负担,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方法 本研究为探索性序列设计混合方法研究。首先采用分层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选符合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标准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访谈对象。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收集定性数据,了解受访者用药相关的行为、价值观与偏好。并应用MAXQDA 2020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一步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完成定性研究后,结合访谈归纳的主题,再设计定量问卷。其次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11月—202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和神经内科门诊,以及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符合心血管疾病一级及二级预防标准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一步就受访者用药相关的价值观与偏好的量化情况做出分析。结果 定性研究共纳入21例受访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共提炼出4个主题:(1)对药物的认知及行为;(2)用药的阻碍因素;(3)用药的促进因素;(4)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定量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93.5%),结果提示漏服药的行为普遍存在,并进一步证实定性研究中社会污名化和用药负担的存在。尽管用药的偏好具有高度异质性,调查对象普遍更倾向于更少的用药种类和频率,同时不倾向于使用注射制剂。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临床实践中,可考虑增加复方制剂的使用,同时将药物治疗方案与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整合,以减少用药负担。同时还应积极干预患者对疾病及药物的错误认知及行为,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韩正, 王为强, 潘姚佳, 傅方琳, 孙梦
    2024, 27(27):  3344-33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1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14KB) ( )  
    背景

    随着中国人口逐步老龄化及慢性病共病人群的增多,心脏代谢性共病(CMM)已成为危害程度较高的共病。目前对于CMM的预测和干预方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个心血管疾病和生活方式,而缺乏针对CMM整体的研究。

    目的

    探讨代连续代谢综合征评分(cMetS)及其他肥胖指标与CMM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确认是否可作为筛查CMM的简易指标,以及估计安徽省中老年人群中预测CMM的临界点。

    方法

    纳入2017—2021年安徽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人群131 3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CMM组(男779例,女866例)和非CMM组(男53 020例,女76 72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计算腰高比(WHtR)、腰高比0.5(WHT.5R)、身体圆度指数(BRI)、cMetS。采用Bonferroni法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CMM患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CMM的影响因素。绘制cMetS和肥胖指标预测CM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使用成对样本检验评估不同指标在预测CMM状态中的价值差异性。

    结果

    男性群体中CMM组年龄、BMI、腰围(WC)、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WHtR、WHT.5R、BRI、cMetS高于非CMM组,吸烟比例、饮酒比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CMM组(P<0.05)。女性群体中CMM组年龄、BMI、WC、MAP、FPG、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WHtR、WHT.5R、BRI、cMetS高于非CMM组,TC、HDL-C低于非CMM组(P<0.05)。男性、女性患者不同年龄段CMM患病率不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etS、WHtR、WHT.5R、BRI、BMI升高是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CMM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cMetS、WHtR、WHT.5R、BRI、BMI诊断CMM患病的ROC曲线,结果显示:男性群体中cMetS的AUC高于WHtR(Z=6.16,P<0.001)、BRI(Z=6.16,P<0.001)、WHT.5R(Z=7.21,P<0.001)、BMI(Z=9.36,P<0.001);女性群体中cMetS的AUC高于WHtR(Z=5.71,P<0.001)、BRI(Z=5.71,P<0.001)、WHT.5R(Z=6.92,P<0.001)、BMI(Z=9.98,P<0.001)。

    结论

    在不同性别中,cMetS和其他肥胖指标均与CMM密切相关,且在识别CMM方面cMetS优于其余指标。cMetS可作为诊断CMM的一项新型指标,在预防CMM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凯阳, 余小林, 马玲, 陶静, 永佳蕙, 杨毅宁
    2024, 27(27):  3351-33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3KB) ( )  
    背景

    临床工作中冠心病(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十分常见,慢性病共病模式下对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CAD-PCI术后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专科大数据分析平台-医渡云",检索2013—2022年CAD-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甲状腺功能、心脏超声和生化指标,依据诊断标准分为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n=263),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n=357),同时抽取3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作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300)。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甲状腺功能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甲状腺功能指标对心脏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胱抑素C(Cys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B型钠尿肽(BNP)、空腹血糖(GLU)、脂蛋白a(LPa)、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主动脉内径(AOd)、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FT3、T3及TSH呈正相关(P<0.05);AOd与FT3和T3呈正相关,与TgAb和TSH呈负相关(P<0.05);LVDd与FT3呈正相关,与TgAb和TSH呈负相关(P<0.05);LVSd与FT3、T3、T4和TSH呈负相关(P<0.05);SV与FT3、T3呈正相关,与TgAb呈负相关(P<0.05);RVd与FT3呈正相关,与TSH呈负相关(P<0.05);室间隔厚度(IVSd)与TgAb呈负相关(P<0.05);LVEDV与FT3呈正相关,与TgAb和TSH呈负相关(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与TgAb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3、TSH是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P<0.05),T4是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FT3和TSH预测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AUC分别为0.621(95%CI=0.581~0.662)和0.632(95%CI=0.594~0.670);T4预测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AUC为0.590(95%CI=0.510~0.67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FT3对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影响在年龄和性别之间无差异(P趋势>0.05),TSH对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影响在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P趋势<0.05),FT3、TSH对心脏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在女性和≥60岁人群中更显著(P<0.05);T4对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在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P趋势<0.05)。

    结论

    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以显著影响CAD-PCI术后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其中FT3、TSH主要影响心脏收缩功能,T4主要影响心脏舒张功能。应更关注女性和<60岁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避免舒张功能不全及高排低阻型心力衰竭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瑞丹, 张娟, 梁营营, 吕露露, 李祎珂
    2024, 27(27):  3359-33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61KB) ( )  
    背景

    高血压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多种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左心室作为终末器官损伤的主要靶点,其结构改变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入院后24 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患者分为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组)87例、LVH组80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Lp-PLA2水平及AIP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血清Lp-PLA2水平及AIP对高血压患者合并LVH的诊断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LVH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后壁厚度(LVWP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Lp-PLA2水平、AIP、LVM及LVMI高于NLVH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MI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年龄、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LVWPT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IVST与Lp-PLA2、AIP、hs-CRP、年龄、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P<0.05),LVEDd与Lp-PLA2、AIP、NT-proBNP、hs-CRP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升高(OR=1.249,95%CI=1.007~1.548,P=0.043)、NT-proBNP升高(OR=1.009,95%CI=1.002~1.017,P=0.011)、AIP升高(OR=14.557,95%CI=1.220~173.753,P=0.034)、Lp-PLA2升高(OR=1.042,95%CI=1.024~1.059,P<0.001)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AIP、Lp-PLA2及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合并LVH的AUC分别为0.649(95%CI=0.566~0.733)、0.780(95%CI=0.705~0.854)、0.804(95%CI=0.733~0.874)。

    结论

    血清Lp-PLA2水平及AIP值与左心室形态结构改变紧密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早期临床诊断,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勇, 李占虎, 靳博伟, 李原, 张宏博, 苏亚坤, 闫小菊
    2024, 27(27):  3365-33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1KB) ( )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纤维化影响患者预后。应用无创血清学指标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肌纤维化有助于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及治疗管理。

    目的

    探讨ACS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肌纤维化相关蛋白指标的关系,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肌纤维化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阻塞性狭窄的ACS患者184例,另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阻塞性狭窄的100例ACS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血清CTRP5、Ⅰ型前胶原(PC Ⅰ)、Ⅲ型前胶原(PC Ⅲ)。将阻塞性狭窄的ACS患者按照临床诊断标准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n=67)、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n=57)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n=61);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42)、双支病变组(n=69)和三支病变组(n=73)。根据SYNTAX Ⅱ评分标准分为低危组(n=77)、中危组(n=73)和高危组(n=34)。根据PC Ⅰ中位数分为低PC Ⅰ水平组(n=95)和高PC Ⅰ水平组(n=89),依据PC Ⅲ中位数分为低PC Ⅲ水平组(n=93)、高PC Ⅲ水平组(n=9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5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

    ACS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空腹血糖(FBG)、超敏肌钙蛋白I、血清CTRP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C Ⅰ、PC Ⅲ水平高于对照患者(P<0.05)。NSTEMI组、STEMI组患者血清CTRP5、hs-CRP高于UA组(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TRP5、PC Ⅰ、PC Ⅲ、hs-CR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CTRP5、PC Ⅰ、PC Ⅲ、hs-CRP水平高于低危组、中危组(P<0.05)。高PC Ⅰ水平组血清CTRP、hs-CRP水平高于低PC Ⅰ水平组(P<0.05)。高PC Ⅲ水平组血清CTRP、hs-CRP水平高于低PC Ⅲ水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G、hs-CRP和CTRP5升高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TRP5、hs-CRP、FBG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95%CI=0.678~0.794)、0.687(95%CI=0.625~0.748)、0.649(95%CI=0.585~0.713)。

    结论

    血清CTRP5水平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CTRP5水平升高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武超, 刘思齐, 刘倩倩, 朱继红
    2024, 27(27):  3372-33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8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2KB) ( )  
    背景

    急性肺栓塞(APE)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近年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存在血栓和出血的双重问题,目前研究主要以成功的病例报道为主,存在一定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研究缺口。

    目的

    探讨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预后,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出血情况分为严重出血组(7例)和轻微/无出血组(14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除肺动脉以外其他部位血栓将患者分为多部位血栓组(7例)和肺动脉血栓组(14例);依据患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2±18.9)岁。分析病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4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例,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2例,病因不明3例。19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肺动脉血栓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高于多部位血栓组(P<0.05)。严重出血组男性比例、平均血小板体积低于轻微/无出血组,多部位血栓比例、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于轻微/无出血组(P<0.05)。死亡组抗凝治疗比例、血小板计数低于生存组,心率、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比值、肿瘤相关血小板减少比例高于生存组(P<0.05)。

    结论

    AP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存在多血栓事件风险,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依据血小板计数开展抗凝治疗与严重出血事件无相关性,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其他凝血相关参数有助于血栓负荷、出血风险及临床预后的评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提拉柯孜·图尔荪, 魏海燕, 努尔巴哈尔·热木图拉, 杨和银
    2024, 27(27):  3378-33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44KB) ( )  
    背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首选治疗方式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术后患者多发造影剂肾病(CIN),CIN会显著增加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目的

    探讨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造影剂用量对STEMI患者PCI术后CIN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2022年6—12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STEMI且急诊行PCI术的2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24、48 h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61例,非CIN组196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记录患者术中造影剂用量。患者入院第2天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肾功能指标、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和血清NLRP3水平,同时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发生CIN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LRP3水平及造影剂用量对CIN的诊断价值。

    结果

    CIN组患者男性比例、术前血尿酸、白蛋白低于非CIN组,造影剂剂量、NLRP3高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造影剂用量增加(OR=1.008,95%CI=1.001~1.015,P=0.017)、血清NLRP3水平升高(OR=1.139,95%CI=1.054~1.230,P=0.001)是发生CIN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造影剂用量、血清NLRP3水平以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CI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95%CI=0.716~0.879)、0.885(95%CI=0.828~0.942)、0.939(95%CI=0.896~0.981)。

    结论

    在STEMI患者中,造影剂用量和血清NLRP3水平是PCI术后CIN的危险因素,可作为PCI术后CIN的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应用对CIN的诊断价值较为明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瑾, 张蕊, 池晶晶, 李亚, 白文佩
    2024, 27(27):  3383-33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6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29KB) ( )  
    背景

    孕前肥胖会给母体及胎儿带来一系列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母胎代谢异常有关,因此,探讨其机制对于改善胎儿预后至关重要。

    目的

    探讨孕前不同BMI孕妇胎盘中与肥胖及血糖代谢相关因子的改变。

    方法

    选取2019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分娩的单胎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将孕妇按体质量分为孕前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组(57例)和孕前超重/肥胖组(43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孕妇胎盘组织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LncRNA MALAT1)、血液淀粉样抗原3(SAA3)、白介素6(IL-6)mRNA表达。

    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7±4.2)岁;其中初产妇61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21例,低体质量14例,正常体质量43例,超重26例,肥胖17例。孕前超重/肥胖组GDM比例、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孕前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组,妊娠期增重低于孕前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组(P<0.05)。孕前超重/肥胖组孕妇胎盘组织LncRNA MALAT1 mRNA表达量高于孕前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组(P<0.05)。孕前肥胖孕妇胎盘组织中LncRNA MALAT1、SAA3、IL-6的mRNA表达量高于孕前正常体质量孕妇(P<0.05)。

    结论

    孕前过高的BMI对妊娠期母婴的影响更大,掩盖了妊娠期控制体质量增加的效果。在肥胖孕妇中,LncRNA MALAT1可能通过SAA3、IL-6调节葡萄糖和脂肪稳态,涉及炎症变化和氧化应激,从而影响胎儿代谢,值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馨月, 张良文, 方亚
    2024, 27(27):  3388-33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02KB) ( )  
    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IHD)负担日趋沉重,代谢因素影响逐渐加重,且当前在探讨因代谢因素所致的IHD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面,尚存在研究不足的情况。目的 深入分析中国1990—2019年,由于代谢因素所造成的IHD疾病负担的长期影响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IHD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坚实而有力的科学支撑与依据。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获取1990—2019年中国不同年龄、性别IHD归因于代谢因素的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及其相应标化指标。运用Joinpoint模型对疾病变化的时间趋势进行系统的评估。结果 中国全人群归因于代谢因素的IHD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从1990年的38.01/10万、944.68/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03.34/10万、1 972.50/10万。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居民归因于代谢因素的IHD死亡率、DALY率及其相应标化指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的特点。就性别而言,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代谢因素的IHD男性的标化死亡率逐渐高于全球水平,而全人群、女性标化死亡率始终低于全球水平。三者标化DALY率均显著低于全球水平。就年龄而言,1990—2019年归因于高BMI的DALY率在人群中均呈上升趋势并占据主导地位,肾功能不全在老年人群中逐渐凸显。结论 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IHD疾病负担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代谢因素导致的IHD疾病负担日趋加重,应继续加大IHD防控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男性、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管理,更好地指导卫生政策的制定,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的布局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健康需求,更大程度减轻中国IHD疾病负担,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侯晓玲, 皇惠杰, 姜楠楠, 李昂, 孔勤, 魏勉, 向莉
    2024, 27(27):  3395-34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9KB) ( )  
    背景 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全球人群中急剧增长,已经影响着10%~40%的世界人口。该类疾病常在儿童期始发,但我国尚缺乏10年内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趋势分析数据,本研究拟通过对单中心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挖掘,从而为国内过敏性疾病预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流行病学支持。目的 分析2014—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0~18岁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年度构成比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2021年医院信息系统门诊电子病历数据,对过敏性疾病就诊年度构成比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性别、年龄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症、严重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就诊年度构成比。进一步分析年度构成比排名稳定在前10位的过敏性疾病构成比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1年门诊过敏性疾病就诊儿童累计1 231 890例次,去除缺失数据后共纳入1 231 863例次,其中男童727 082例次(59.0%),女童504 781例次(41.0%);过敏性疾病就诊患儿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46.9%)。删除过敏性紫癜、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非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纳入疾病谱分析病例1 208 265例次。2016—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例次在全院门诊就诊例次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4—2017年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2018—2021年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年度构成比变化趋势分析显示,2014—2021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食物过敏占全部过敏性疾病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比峰值分别达45.4%、11.1%及2.8%;湿疹、荨麻疹及支气管哮喘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构成比峰值分别为46.5%、24.9%及11.3%。结论 2016—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例次在全院门诊就诊例次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4—2021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食物过敏年度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湿疹、荨麻疹及支气管哮喘年度构成比呈下降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孔凡心, 杨敬宇, 闫宣辰, 苏彬, 陈蒙恩, 岳文静, 魏学煊, 丛天珍
    2024, 27(27):  3401-34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0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4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
    赖鸿皓, 郭继华, 尤良震, 王伽伯, 刘存志, 刘玥, 刘宝利, 孙鑫, 李慧, 杨忠奇, 季光, 赵林华, 赵晖, 商洪才, 曾芳, 魏戌, 张霄潇, 葛龙
    2024, 27(27):  3403-34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8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08KB) ( )  
    背景

    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类、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

    遵循我国新时期科技评价要求,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建立体现中医药规律、突出中医药优势的科学、分类、可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11月,完成于2023年5月。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结合专题小组讨论,初步形成指标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结果

    最终确定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门槛指标10条,一级指标4条,二级指标17条,评价要点17条。经检验,两轮德尔菲法实施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3,各级指标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双侧检验显著性P值均<0.05,表明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一致性强,咨询结果可靠。

    结论

    本研究围绕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靠、易操作的指标体系。指标涵盖范围广,权重区分度高,具有一定中医特色,有利于在全面考虑成果多元价值的同时凸显核心优势。同时,配套建设的评价要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可能为相关评价活动提供潜在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梦元, 高征, 梁婧翘, 张雅冬, 李博, 许昕
    2024, 27(27):  3411-34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3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39KB) ( )  
    背景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是PCOS中治愈难度最大的亚型,病机复杂,个体差异性大。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虽然能够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对于调节激素失衡、改善卵巢功能等PCOS核心病理作用有限,且胃肠道反应大,患者难以坚持服用。

    目的

    评价益肾祛浊方对比二甲双胍治疗PCOS-I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的102例PCOS-I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8)、对照组(n=34)。试验组以益肾祛浊方治疗,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性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FSH、睾酮、抗苗勒管激素];糖脂代谢指标;BMI、腰臀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基础体温排卵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有生育需求患者13例,妊娠5例,对照组有生育需求患者5例,妊娠1例。治疗后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FSH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腰围少于试验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LT、尿酸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UA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低血糖、乏力、胃脘不适及腹泻等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8,7.35%)低于对照组(15/31,48.39%)(χ2=20.404,P<0.001)。

    结论

    益肾祛浊方调节激素失衡、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治疗PCOS-IR的有效性与二甲双胍相当,对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且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二甲双胍,鉴于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患者对益肾祛浊方有更好的耐受度和接受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谢丽莹, 麦彤, 周耿标, 赖芳, 韩云
    2024, 27(27):  3418-34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5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82KB) ( )  
    背景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确切,但大多数已发表的临床试验设计中缺乏标准、统一的结局指标,造成同类研究结果难以合并、对比,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使用情况。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脓毒症性ALI或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措施为中医药联合其他药物或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不做限制。采用Cochrane研发的ROB.2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总结结局指标分类情况。

    结果

    经筛选后纳入39篇文献,其中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1篇(2.56%),高风险3篇(7.69%),可能存在风险35篇(89.74%)。5篇(12.82%)文献结局指标报告质量评分≥5分,为结局指标报告完整。共报告106种结局指标,累计使用443次,包括理化检测(55种,51.89%)、中医症状/证候(2种,1.89%)、症状/体征(13种,12.26%)、远期预后(19种,17.92%)、生活质量(7种,6.60%)、安全性事件(8种,7.55%)和经济学评估(2种,1.89%)。使用率>50%的结局指标有4个,分别是氧合指数(82.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58.97%)、机械通气时间(51.28%)和白介素6(51.28%)。21篇文献使用有效率和/或中医证候疗效的复合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12次,中医证候积分8次和中医症状疗效6次。由于各结局指标差异较大,对106种指标进行合并和依次归类,最终总结出3个大类,分别为:整体评价指标(36种,33.96%)、共性指标(36种,33.96%)及不同关注重点指标(34种,32.08%)。

    结论

    目前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选择尚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主次结局指标区分不明确、复合结局指标标准不统一、轻视终点指标、缺少随访数据和中医特色指标等。未来应构建脓毒症性ALI/ARDS的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工具开发研究
    姚珊珊, 马珠月, 史妍妍, 吴雨晴, 张柳柳, 陈明霞, 吴冰, 程芳
    2024, 27(27):  3428-34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6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85KB) ( )  
    背景

    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是乳腺癌幸存者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早期风险评估发现心脏毒性对临床预防和治疗心脏毒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缺乏公认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工具。

    目的

    编制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条目池,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9—10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选取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形成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条目池,并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预调查与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将所有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分进行排序,以前27%为低分组,后27%为高分组。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采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与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进行效度检验,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价,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预测效度。

    结果

    半结构式访谈纳入医护人员9名,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形成19个条目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量表。本研究患者低分组共79例,高分组共83例,两组吸烟史、内分泌治疗史、免疫治疗史临界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免疫治疗史与总分无相关性(P>0.05)。最终删除"吸烟史""内分泌治疗史""免疫治疗史"3个条目,形成含有16个条目的量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9;重测信度为0.983;评定者间信度为0.984。本量表内容效度结果示:I-CVI为0.83~1.00;S-CVI为0.98。预测效度结果示:量表的AUC为0.887(95%CI=0.827~0.947,P<0.001),截断值为32.50分,约登指数为0.649,特异度为89.1%,灵敏度为75.9%。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700,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值为1 037.898(df=120,P<0.001)。本研究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991%。危险程度分级结果显示,得分为32~38分为低危,39~56分为中危,≥57分为高危。

    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较好预测心脏毒性的高危人群,可为临床医生护士有效识别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毒性高风险人群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张柠, 樊世明
    2024, 27(27):  3435-34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4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79KB) ( )  

    高海拔地区低压、低氧环境致人体内代谢水平发生一系列变化,其特殊环境使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从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加剧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加速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在传统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抗氧化药物可为高海拔地区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方向。本文主要就高海拔地区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的关系进行综述,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左仲琪, 王宇, 靳艳, 张庆伟, 袁彬彬, 沈赛娅, 王菲, 于漫
    2024, 27(27):  3440-34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03KB) ( )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隐匿、病情复杂多变,预后不佳。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潜在危重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目的

    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总结分析其评估内容及应用情况,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以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为指导,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Scopu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从评估内容、研究对象、验证方法、信效度以及预测效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7篇关于评估工具的开发验证,9篇关于评估工具的本土化应用,涉及20个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估工具均包含3~17个评估内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年龄、收缩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合并症、意识水平以及性别。2篇文献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信度、效度良好,其他研究均缺少信效度评价。10篇文献报告了评估工具的曲线下面积(AUC),AUC为0.550~0.926 9。

    结论

    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期预警评估工具种类多样,但质量仍有不足,缺少特异性评估工具。未来仍需要进一步验证现有工具的信效度,并结合疾病特征开发本土化且具备良好信效度的心血管专科早期预警评估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贵猛, 崔香淑, 于文婧, 滕梦圆, 李敬美
    2024, 27(27):  3446-34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09KB) ( )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高龄老年人(≥80岁)睡眠障碍受到广泛关注,睡眠障碍作为常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疾病。

    目的

    对社区高龄老年人睡眠障碍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我国社区高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

    方法

    根据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penGre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中有关社区高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03-15,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的基本特征(作者、发表时间、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评估工具或方式、患病率、研究结果)。

    结果

    共检索10 486篇文献,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4篇,中文文献7篇;横断面研究16篇,类实验研究2篇,纵向研究3篇。分析结果表明,睡眠障碍在社区高龄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患病率在10.0%~60.3% )且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共使用了9种工具或方式对其进行评估,其中包括3种结构化量表,较为常用的量表为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社区高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为社会人口学因素、身体状况及疾病相关因素、心理及行为特征因素;社区高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干预措施包括音乐疗法和治疗与交互模式结合的干预小组,但现有的预防与干预研究较少。

    结论

    社区高龄老年人群的睡眠障碍患病率较高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国内对社区高龄老年人的睡眠障碍认知不足,测评工具种类较少且缺乏特异性,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预防及干预研究较为匮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