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4-06-20
    指南解读
    薛亚男, 欧敏行, 张秀杰, 孟庆雪, 刘莹
    2024, 27(18):  2173-21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2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66KB) ( )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因心脏流入或流出血流不足所引起的慢性心脏或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巨大的个人、经济与社会负担。2023年7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6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提供了一种以循证为基础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综合管理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内容涉及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对患者的评估、诊断与风险分层、治疗、特殊人群管理,患者随访和相关注意事项等建议,强调了健康饮食、规律体育锻炼和远离烟草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更新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的相关治疗推荐,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最新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的管理策略进行要点解读,旨在为国内相关指南的制订与更新提供依据,不断规范与完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专科诊疗照护,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改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阴秋果, 秦欣童, 张议丹, 姜鹏, 郭平, 贾兴泰, 简立国
    2024, 27(18):  2179-21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9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02KB) ( )  
    背景 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IR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非常普遍,并与不良心血管结局有关,而反映IR的指标——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关联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Mets-IR与CHF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CHF的患者3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全因死亡将患者分为两组:全因死亡组(61例)和对照组(252例)。将Mets-IR作为分类变量进行分析,以中位数将Mets-IR分为两类:低水平Mets-IR(Mets-IR<37.28)和高水平Mets-IR(Mets-IR≥37.28)。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其中包括Mets-IR及其年龄、血清生物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随访截至2022-12-31。通过本院电子病历系统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预后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因HF再入院。不同水平Mets-IR患者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的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图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ets-IR与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风险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ts-IR对CHF患者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5.0(9.0,28.5)个月,313例CHF患者中出现全因死亡61例(19.5%)、因HF再入院121例(38.7%)。全因死亡组患者年龄、BMI、空腹血糖、Mets-IR、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血尿酸、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心房颤动、高血压、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钠、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低于对照组(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水平Mets-IR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因HF再入院率均高于低水平Mets-IR患者(P<0.001)。调整多个混杂因素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水平Mets-IR患者相比,高水平Mets-IR患者全因死亡风险(HR=2.90,95%CI=1.51~5.54,P=0.001)、因HF再入院风险(HR=1.55,95%CI=1.04~2.30,P=0.030)均升高。Mets-IR预测全因死亡风险、因HF再入院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5%CI=0.62~0.75)、0.62(95%CI=0.55~0.68)。结论 Mets-IR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CHF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风险,可用于CHF患者的危险分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亚, 倪文吉, 张锐, 李丹丹, 周颖, 金涛, 钟勇
    2024, 27(18):  2186-21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6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57KB) ( )  
    背景

    微量白蛋白尿是反应肾脏早期微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在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血液炎症标志物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的报道较少。

    目的

    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中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4—7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健康医学科进行健康体检的2 105例40岁以上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非微量白蛋白尿组(1 857例,UACR<30 mg/g)和微量白蛋白尿组(248例,UACR=30~300 mg/g)。根据三分位数将SII分为T1(0.09~0.27)、T2(0.28~0.40)和T3(0.41~1.38),将SIRI分为t1(0.11~0.41)、t2(0.42~0.66)和t3(0.67~3.52)。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SII、SIRI水平与UACR对数转化值(log UACR)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II、SIRI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性别、腰臀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肾小球滤过率、红细胞沉降率、SII、SIRI水平高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SIRI水平与log UACR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各控制变量后,SII水平升高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7,95%CI=1.01~1.35,P=0.031);与T1水平患者相比,T3水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升高(OR=1.43,95%CI=1.01~2.03,P=0.046),且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随着SII增加呈升高趋势(P趋势=0.038)。校正各控制变量后,SIRI水平升高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8,95%CI=1.03~1.35,P=0.019);与t1水平患者相比,t3水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升高(OR=1.45,95%CI=1.01~2.09,P=0.046),且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随着SIRI增加呈升高趋势(P趋势=0.032)。

    结论

    中老年体检人群SII、SIRI水平与log UACR及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均呈正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云佳, 舒碧芸, 郑永韬, 陈挺, 来芬华, 倪梦姣, 罗秀兰, 吴恒璟
    2024, 27(18):  2192-21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59KB) ( )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超高龄人群(≥80岁)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类人群平衡感和反应能力会明显减弱,跌倒的发生的危害也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跌倒致长期卧床常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探究超高龄人群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可为此类人群的跌倒预防工作提供参考。目的 分析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于2015年3—11月选取上海市及杭州市5个区县每年定期参与体检的超高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随访观察跌倒致长期卧床(目标事件)和死亡(竞争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的影响因素;将竞争风险模型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86名超高龄老年人,其中男431名(43.7%)、女555名(56.3%),平均年龄为(89.8±5.2)岁。经过8年的随访,失访96名,失访率为9.7%;发生目标事件165名,发生率为16.7%;发生竞争事件134名,发生率为13.6%。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有竞争事件的影响下,肌力的增加(HR=1.071,95%CI=1.049~1.091)、年龄>85岁(HR=1.954,95%CI=1.255~3.042)、居住地为农村(HR=1.946,95%CI=1.385~2.731)、睡眠质量较差(HR=5.756,95%CI=3.904~8.491)、白内障(HR=1.832,95%CI=1.201~2.794)、糖尿病(HR=1.549,95%CI=1.121~2.143)、认知功能损害(HR=1.717,95%CI=1.258~2.344)为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608~0.988),灵敏度为0.841,特异度为0.677。结论 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的发生率达16.7%,可根据肌力、年龄、居住地、睡眠质量、白内障和糖尿病患病情况、认知功能等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定期评估超高龄人群的跌倒风险,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和跌倒致长期卧床的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静, 马雷雷, 王冠然, 姜晨, 邢海涛, 杨洪涛
    2024, 27(18):  2198-22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5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94KB) ( )  
    背景

    胃肠功能紊乱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食欲和情绪,致使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等,还会导致腹膜透析效能下降,增加医疗难度,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9-01—2021-09-01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304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将患者分为胃肠功能紊乱组和无胃肠功能紊乱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指标、透析充分性相关指标等并进行比较。运用SPSS 23.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

    结果

    304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中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189例(62.2%),胃肠功能紊乱组患者中位年龄为62(52,67)岁。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肾病原发病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钙、胆固醇、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钙素原、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Kt/V、总肌酐清除率(Ccr)、残肾Ccr、总Ccr标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原发病(OR=7.471,95%CI=1.161~48.061,P=0.034)、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1.367,95%CI=1.080~1.731,P=0.009)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残肾Ccr升高(OR=0.952,95%CI=0.908~0.997,P=0.038)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

    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较高,多发于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原发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残肾Ccr升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香钰婷, 曾带娣, 欧宜静, 黄丽珊, 陈文婷, 吴婉华, 萧丽娟, 李仲均
    2024, 27(18):  2205-22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8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13KB) ( )  
    背景

    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经产妇为主要分娩人群,高龄、慢性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等问题日渐突出,给产科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

    目的

    基于修正版Robson分类系统对新生育政策下经产妇的剖宫产现状进行分析,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纳入2017—2020年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19 170例,分为初产妇组(n=5 630)和经产妇组(n=13 540)。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产妇信息,包括年龄、孕产次、既往分娩情况、胎方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妇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等,并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产妇结局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采用修正版Robson分类系统,根据产科特征(产次、胎位、胎儿数量、分娩孕周)对产妇进行分类,对比两组在修正版Robson分类系统中的分布及各组占比随年度变化情况。

    结果

    经产妇中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比例高达81.4%(11 026/13 540);经产妇组的年龄、孕次、产次及年龄≥35岁、妊娠合并糖尿病比例均高于初产妇组(P<0.05)。修正版Robson分类在所有剖宫产产妇中,以R3类(妊娠≥37周单胎头位,至少有1次剖宫产史)为主(50.4%,9 668/19 170),其次为R1类(妊娠≥37周单胎头位初产,自然临产、诱导临产或临产前剖宫产)(20.8%,3 993/19 170);经产妇中,R3类的占比最高达71.4%(9 668/13 540)。分析经产妇人群特征发现,2017—2020年,占比最高的R3类产妇从73.5%下降至67.1%,而R2类[妊娠≥37周单胎头位经产(无剖宫产史),自然临产、诱导临产或临产前剖宫产]、R8类[所有妊娠<37周单胎头位(包括有剖宫产史)]的占比均有所升高。经产妇组产后24 h出血量、输血比例高于初产妇组,而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初产妇组(P<0.05)。19 170例产妇共分娩新生儿20 026名例,其中初产妇分娩6 077例,经产妇分娩13 949例;经产妇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高于初产妇组新生儿,而1 min Apgar评分≤7分、转新生儿科比例低于初产妇组新生儿(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龄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是经产妇的突出特征。R3类的占比虽然逐年下降,但仍是剖宫产经产妇的主要人群,为降低剖宫产率,需有效控制初次分娩剖宫产,并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广R3类产妇经阴道试产。同时,经产妇中R2类和R8类的占比有所升高,对产科临床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蒋琪霞, 谢郝婷, 王华军, 李秀芸, 朱玉玲, 王亚玲, 闵艳, 王珂
    2024, 27(18):  2212-22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7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9KB) ( )  
    背景

    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

    目的

    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失禁护理和预防IAD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探索性干预研究设计,于2022-12-26—2023-03-3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3所医院的外科和内科选取符合条件的老年COVID-19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3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另外两家医院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同时将两组中的IAD患者分别纳入干预亚组和对照亚组。分析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失禁类型,基于指南推荐,改良修订了评估失禁和皮肤状况(A)、识别和管理危险因素(I)、管理失禁(M),皮肤护理(S)"AIMS四步改良失禁"护理方案(简称AIMS护理方案)。干预组采用改良AIMS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均连续干预至少14 d,每班检查皮肤,采用国际标准判断是否发生IAD以及变化。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IAD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IAD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收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失禁类型、失禁频次、慢性病共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脉氧浓度、Braden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老年病毒性肺炎伴失禁患者IAD发生率为33.3%(20/60),其中对照组IAD发生率为43.3%(13/30),干预组IAD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患者IA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IAD分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患者IAD发生时间(t=3.225,P=0.005)较对照亚组延迟,IAD愈合时间(t=2.644,P=0.020)、住院时间(t=4.364,P<0.001)短于对照亚组。

    结论

    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均能够有效预防老年失禁患者发生IAD并促进其愈合,但改良的AIMS护理方案效果更优,可在临床护理中参考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汤志杰, 孙国珍, 高敏, 王洁, 鲍志鹏, 杨刚, 王琳, 王琴
    2024, 27(18):  2218-22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7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6KB) ( )  
    背景

    基于数字医疗的远程运动康复可高效改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然而,当前远程运动康复的参与率较低。

    目的

    基于休闲限制理论,剖析数字医疗背景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拒绝运动康复的原因。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7—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现象学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拒绝远程运动康复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资料,采用Colaizzi分析归纳原因。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4例患者。提炼出自身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和结构限制因素3个主题及下属12个亚主题,即数字素养水平低下、负面疾病感知、疾病所致心理痛苦、数字医疗信任危机、个人运动习惯根深蒂固、康复团队疏离感、社交网络未充分建立、购置设备相关经济负担、恶劣气候、基层康复服务能力不足、角色压力制约可支配时间、可穿戴设备适用性欠佳。

    结论

    患者缺乏数字医疗的素养及信任感、高水平疾病感知及心理痛苦、不佳运动习惯、康复团队及同伴间疏远、经济负担、恶劣气候、基层康复服务能力及个人时间匮乏,现有可穿戴设备适用性不足是其拒绝远程运动康复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萧纹, 闫福华, 陈文文, 黄明坤, 莫朝伦, 张军梅
    2024, 27(18):  2225-22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25KB) ( )  
    背景

    牙龈卟啉单胞菌(Pg.)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研究发现Pg.能够通过口腔-肠道途径对2型糖尿病(T2DM)在内的全身疾病产生影响,而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目的

    探究Pg.是否通过改变肠道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对T2DM产生影响。

    方法

    40只SPF级小鼠,随机挑选24只构建T2DM模型,建模成功小鼠中挑选16只分为模型组(DM组,n=8)和模型+Pg.组(PD组,n=8),其余16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n=8)和Pg.组(n=8)。建模后观察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PG),第5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绘制OGTT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第7周起Pg.组和PD组灌饲Pg.菌液,连续灌饲5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脂多糖(LP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及炎症因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变。采用Pearson相关性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小鼠FPG与结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及血清LPS含量的关系。

    结果

    灌胃前第2~6周DM组体质量高于N组、Pg.组,PD组体质量高于N组,第3~6周PD组体质量高于Pg.组(P<0.05)。第9~11周N组、Pg.组体质量高于DM组、PD组,第11周PD组体质量低于DM组(P<0.05)。第3~6周PD组FPG高于N组、Pg.组,第4~6周DM组高于N组、Pg.组(P<0.05)。第7~11周Pg.组FPG低于DM组、PD组,PD组高于N组,第10、11周PD组高于Pg.组(P<0.05)。DM组AUC高于N组、Pg.组,PD组高于N组、DM组、Pg.组,PD组LPS高于N组、DM组(P<0.05)。PD组紧密连接蛋白1(ZO-1)低于N组,DM组闭合蛋白低于N组,PD组闭合蛋白低于N组、DM组、Pg.组,PD组白介素(IL)-17A低于N组、Pg.组,N组IL-10高于DM组、Pg.组、PD组,PD组肿瘤坏死因子α高于N组、DM组、Pg.组,Pg.组、PD组Toll样受体4高于N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PG与LPS呈正相关,与闭合蛋白、ZO-1呈负相关(P<0.05)。病理结果显示Pg.组和DM组固有层可见结缔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灶性浸润,PD组固有层伴淋巴细胞灶性浸润。

    结论

    Pg.可能通过破坏肠道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导致LPS入血,加重T2DM小鼠糖代谢紊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青少年健康研究
    景涛, 戴永梅, 罗健英, 罗维, 季烨林凡, 彭驰, 张翠军, 曹彦俊, 郑清, 黄玉, 沈鹤军
    2024, 27(18):  2233-22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92KB) ( )  
    背景

    目前"胡焕庸线"的学术价值已经延伸至其他相关学科,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且分布差异较为明显的特点,本研究借鉴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旨在探索按照"胡焕庸线"的人口密度分布界定标准,深入研究了"胡焕庸线"两侧城乡高中生的健康素养和静坐时长的态势特征。

    目的

    调查分析"胡焕庸线"两侧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城乡高中生健康素养与静坐时长的现状态势特征,为改善我国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1—3月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内的62所学校高一、高二学生进行健康素养与静坐时长的调研(统一提前邮寄配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与静坐时间调查问卷各12 400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方差膨胀系数,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胡焕庸线"两侧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后纳入健康素养调查问卷9 057份,其中东南半壁7 489份(82.7%),西北半壁1 568份(17.3%);纳入静坐时间调查问卷8 031份,其中东南半壁6 614份(82.4%),西北半壁1 417份(17.6%)。东南半壁高中生健康素养评分、静坐时长均高于西北半壁(Z=-4.009、-9.198,P<0.001)。东南半壁年龄为17、18岁,女性,城乡,父亲学历为大专以下、大专,母亲学历为大专、本科,家庭年收入为1~万、5~万、8~万、>10万元,家庭人口数为1、3、7、9、≥10人的高中生健康素养评分均高于西北半壁(P<0.05);东南半壁年龄为15、16、18岁,男女,城乡,父亲学历为大专以下、大专,母亲学历为大专以下,家庭年收入为<1万、2.5~万、5~万、8~万、>10万元,家庭人口数为3、4、5、6人的高中生静坐时长均长于西北半壁(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东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家庭年收入(β=0.324)和母亲学历(β=0.644)均呈正相关,但与健康素养评分(β=-0.015)和父亲学历(β=-0.212)均呈负相关(P<0.05);标准化回归系数β比较,家庭年收入(0.164)>母亲学历(0.131)>父亲学历(-0.056)>健康素养评分(-0.050)。西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健康素养评分(β=0.017)、父亲学历(β=0.789)、母亲学历(β=0.540)均呈正相关(P<0.05);标准化回归系数β比较,父亲学历(0.163)>母亲学历(0.111)>健康素养评分(0.056)。

    结论

    东南半壁高中生健康素养评分、静坐时长均高于西北半壁。东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家庭年收入和母亲学历呈正相关,但与健康素养评分和父亲学历呈负相关;西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健康素养评分父母亲学历均呈正相关。家庭年收入对东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影响的权重最高,父亲学历对西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影响的权重最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景涛, 戴永梅, 罗健英, 曹彦俊, 罗维, 彭驰, 季烨林凡, 张翠军, 黄玉, 郑清, 沈鹤军
    2024, 27(18):  2243-22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7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11KB) ( )  
    背景

    目前有关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以各省、市内局部地区较为多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全域研究甚少。各类学校在普遍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势必延长了高中生本已较长的静坐时间。这种趋势是否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亟待开展全域范围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并分析我国七大地区城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索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均衡提升的赋能路径。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3月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七大地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东北)高中学校按照市区县与乡镇村进行分层抽样,然后随机整群分别选取市区县高中学校和乡镇村高中学校各1所,共62所学校42 523名在读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同时收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数据(BMI反映身体发育水平,肺活量反映身体功能,坐位体前屈反映躯体柔韧度,引体向上、50 m跑、立定跳远反映上下肢爆发力量水平,1 min仰卧起坐反映躯体核心力量水平,800 m跑、1 000 m跑反映心肺耐力水平),并运用非参数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42 523名高中生的中位年龄为16.0(16.0,17.0)岁;男生20 074名(47.2%)、女生22 449名(52.8%),市县区21 725名(51.1%)、镇乡村20 798名(48.9%)。七大地区高中生性别、城乡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大地区高中男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华中)、体质量(东北>华北>华中)、BMI(华中>东北>华北)、肺活量(东北>华中>华南)、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西北)、坐位体前屈(华南>西南>华中)、引体向上(华南>西南>西北)、1 000 m跑(华南>华中>西南)。市县区高中男生的肺活量成绩高于镇乡村,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 0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七大地区高中女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西北)、体质量(东北>华北>西北)、BMI(东北>华北>西北)、肺活量(东北>华南>华中)、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华中)、坐位体前屈(东北>华中>华南)、1 min仰卧起坐(华北>华中>华东=西南)、800 m跑(东北>华中>华南)。市县区高中女生的身高、体质量、BMI成绩高于镇乡村,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 min仰卧起坐、8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与BMI、1 000 m跑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 000 m跑次之;1 000 m跑成绩与BMI、肺活量、引体向上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引体向上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与BMI、肺活量、立定跳远、800 m跑成绩呈正相关,与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P<0.05),BMI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800 m跑成绩与BMI、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与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MI次之。

    结论

    我国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与镇乡村相当,但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女生的身体发育水平高于镇乡村女生。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上下肢爆发力量、躯体核心力量、心肺耐力水平均显著低于镇乡村。除身体发育水平以外,华南地区的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体质健康各项测试成绩水平的优势十分明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翠翠, 王玉冰, 徐晶晶, 罗丹
    2024, 27(18):  2253-22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8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97KB) ( )  
    背景

    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病耻感与其健康结局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该群体病耻感的测评工具。

    目的

    对T1DM病耻感评估量表(DSAS-1)进行汉化,并检验其在我国青少年T1DM人群中的信效度。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94例青少年T1DM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Brislin经典回译模型对DSAS-1英文版进行直译、回译与文化调试,最终形成青少年DSAS-1中文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DSAS-1中文版、青少年糖尿病优势与韧性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糖尿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结构效度,量表内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表示。通过与心理韧性、亲子关系、生活质量量表的相关分析佐证青少年DSAS-1中文版对病耻感的检测作用。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4份。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均表明青少年DSAS-1中文版分为"区别对待""抱怨和评论"与"身份问题"3个维度,结构效度良好(因子载荷均>0.55,累积方差贡献率=67.98%),收敛效度[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均>0.5]、区分效度佳(各维度相关系数均小于AVE平方根)。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内部一致性佳(Cronbach's α系数=0.930)。青少年DSAS-1中文版总分与青少年糖尿病优势与韧性量表(r=-0.425,P<0.001)、亲子关系量表(r=-0.302,P<0.001)和糖尿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r=-0.408,P<0.001)总分均呈负相关。

    结论

    青少年DSAS-1中文版信效度较好、简单易行,可为我国青少年T1DM患者的病耻感提供可靠的量化测评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流行病学研究
    苗立鹏, 任柯好, 李梦蝶, 吕军城
    2024, 27(18):  2260-22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7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77KB) ( )  
    背景

    随着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及时了解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可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

    目的

    分析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并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

    方法

    按性别、城乡、地区和年龄划分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的《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9—2021年)》中选取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进行整理,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变化趋势。并使用R(4.3.1)软件建立GM(1,1)模型,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

    结果

    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由2009年的235.8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353.31/10万,AAPC为3.3%(95%CI=2.8%~3.8%,P<0.001);标化死亡率由2009年的281.8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21.24/10万,AAPC为-1.9%(95%CI=-2.6%~-1.2%,P<0.001)。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不同性别(AAPC男性=-2.0%,AAPC女性=-2.1%)、城乡(AAPC城市=-1.3%,AAPC农村=-2.4%)、地区(AAPC东部=-2.1%,AAPC中部=-2.2%,AAPC西部=-1.0%)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女性下降幅度大于男性,农村大于城市,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GM(1,1)模型结果显示,2022—203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将持续上升至461.57/10万。

    结论

    2009—2021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粗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整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仍面临严峻挑战,预测2022—2030年我国心血管病粗死亡率将持续上升,应制订实施科学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关注男性、农村和老年居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学锋, 黄俊, 李娜, 邵慧娟, 卢利霞, 于晓辉, 张久聪
    2024, 27(18):  2265-22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42KB) ( )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简称GBD 2019)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计算变化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结果

    2019年中国GERD发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 299.80/10万和1 841.66/10万,相较1990年的1 761.59/10万和1 849.31/10万,粗率增长30.55%,标化率降低0.41%。2019年中国GERD患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5 739.55/10万和4 509.32/10万,相较1990年的4 252.72/10万和4 532.19/10万,粗率增长34.96%,标化率降低0.51%。2019年中国GERD 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4.37/10万和34.94/10万,相较1990年的33.10/10万、35.04/10万,粗率上升34.05%,标化率下降0.29%。1996年之后标化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均低于粗率。1990—2019年中国女性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高于男性。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1994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呈降低趋势(APC=-1.0%),2005—2010年呈降低趋势(APC=-1.4%),2014—2017年均呈上升趋势(APC=3.2%)。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2%、-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7%)。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1%、-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6%)。2019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在70~84岁达到峰值。2019年GERD新发病例数和现患病例数分别约为3 271.13万和8 163.65万,人群主要集中在45~59岁和30~34岁。

    结论

    1990—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粗率呈上升趋势,标化率略有下降,说明老龄化对我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影响较大。此外要关注青中年人群,在已患GERD人群中占比较重,可能与超重或肥胖、饮酒及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医学循证
    李晶晶, 郑改改, 王宇, 刘艳存, 张爽琦, 杨巧芳
    2024, 27(18):  2272-22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14KB) ( )  
    背景

    国内外用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的工具较多,但由于此类工具质量的标准化评价研究较为缺乏,为工具的选择带来了困难。

    目的

    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工具的测量属性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相关人员选择症状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获取建库至2023-07-30关于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工具测量属性评价的研究。采用健康测量工具选择的共识标准(COSMIN)指南,对纳入的评估工具进行系统评价,形成推荐意见。

    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包括8种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工具: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躯体感知量表(HF-SPS)、安德森心力衰竭症状量表(MDASI-HF)、心力衰竭-症状状况问卷(SSQ-HF)、心力衰竭呼吸急促量表(SOB-H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问卷(MLHFQ)、慢性心力衰竭评估工具(CHAT)、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就量表的测量属性而言,中文版MSAS-HF、MDASI-HF、MLHFQ和KCCQ的内容效度为"充分",HF-SPS、SSQ-HF和SOB-HF的内容效度为"不确定";CHAT的内容效度为"不充分"。最后,中文版MSAS-HF和MLHFQ为A级推荐,其余6个量表均为B级推荐。

    结论

    中文版MSAS-HF和MLHFQ具有较高的证据等级,考虑评估工具特异性,可推荐中文版MSAS-HF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评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孟超, 孟真, 黄欣, 杨群, 赵逢华
    2024, 27(18):  2279-22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9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36KB) ( )  
    背景

    对于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传统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后内固定治疗,但近年来采用闭合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报道渐多,但究竟哪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更高,存在一定的争议。

    目的

    对闭合复位经皮穿针(CRPP)、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ORKF)在小儿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在内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3-01-01。筛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后,对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相关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括1 165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CRPP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ORKF组(MD=-11.81,95%CI=-15.04~-8.58,P<0.000 01),术中出血量低于ORKF组(MD=-3.36,95%CI=-4.37~-2.36,P<0.000 01),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ORKF组(MD=-3.92,95%CI=-6.80~-1.03,P=0.008),克氏针存留时间短于ORKF组(MD=-3.35,95%CI=-6.33~-0.38,P=0.03),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率低于ORKF组(OR=0.44,95%CI=0.25~0.76,P=0.006),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ORKF组(OR=0.33,95%CI=0.19~0.56,P<0.000 1),浅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ORKF组(OR=0.39,95%CI=0.21~0.73,P=0.003);而两组深部感染、不良愈合、肱骨外髁缺血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PP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无论从效果还是从整体并发症上均优于ORKF,但在具体并发症方面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康殷楠, 石嘉琪, 王俊科, 李斌, 李初谊, 马俊, 于晓辉
    2024, 27(18):  2287-22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1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13KB) ( )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目前针对HER2的新型靶向药层出不穷,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效或产生耐药,这与HER2在某些GC细胞中低表达有关,HER2低表达(HER2 IHC1+或IHC2+/ISH-)约占全部类型的40%~60%,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仍被报告为HER2阴性GC。因此准确检测HER2表达状态对于确定可能受益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为HER2阳性G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抗肿瘤作用,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GC化学疗法。近期有研究发现ADC可能在HER2低表达GC中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其在HER2低表达GC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低表达GC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HER2靶向ADC在应用和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孟野, 姜一农
    2024, 27(18):  2295-23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71KB) ( )  

    既往关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研究以在心血管、肾脏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肾素、肾素前体、肾素前体受体(PRR)为主,其中PRR的生理功能已被广泛研究。可溶性肾素前体受体(sPRR)是通过蛋白酶切割PRR的细胞外成分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空间,因此sPRR水平的变化有可能反映组织RAAS的变化,然而临床对sPRR的相关研究有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sPRR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本文总结了sPRR在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妊娠并发症、癌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sPRR可能是多种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对代谢性疾病等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