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4-07-05
    述评
    梁万年
    2024, 27(19):  2301-23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87KB) ( )  

    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指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必须是以健康为中心,急慢分诊、上下联动、防治结合,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力量办医协同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要实现服务体系、服务理念、服务决策、医患关系、服务模式、支付机制、监管考核7个方面的转变,关键在于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强化、延伸和融合。本文强调了管理体制改革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并指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本质目的是尽力满足老百姓全方位的健康需求,建立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最终使健康中国建设有强大的卫生健康系统做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
    关彦, 林泽华, 罗桢妮
    2024, 27(19):  2305-23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5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0KB) ( )  
    背景 当前基层医务人员压力较大,容易出现付出-回报失衡情况和职业倦怠,阻碍基层卫生服务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目的 研究基层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情况和职业倦怠情况,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改善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4个街道、28个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和付出-回报失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MBI-GS得分为因变量,以付出-回报失衡模型中的付出-回报比和超负荷程度为自变量,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付出-回报失衡模型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47名基层医务人员。基层医务人员MBI-GS量表总得分为(3.72±1.25)分。职业倦怠现象发生率为93.4%,有76.7%被调查者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有35.2%被调查者处于高负荷状态;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的基层医务人员的MBI-GS量表总得分高于处于付出-回报平衡状态的基层医务人员(t=-5.20,P<0.001);处于高负荷状态基层医务人员的MBI-GS量表总得分高于处于正常负荷或低负荷状态的基层医务人员(t=8.08,P<0.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付出-回报失衡、超负荷程度对职业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b=0.414、0.109,P<0.05)。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情况严重,职业倦怠状况普遍,付出-回报失衡模型对职业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建议适当减轻基层医务人员工作负荷,提高其工作回报,重视其心理健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湘雅, 王世强, 唐民, 李丹, 谢子靖, 刘遥, 高明珠
    2024, 27(19):  2312-23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38KB) ( )  
    背景

    体医融合是推动社区居民健康的基础环节,也是助力社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全科医生又是践行体医融合服务的落脚点与着力点,但目前缺乏基于全科医生视角的影响社区医疗机构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全科医生对影响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理解和看法,旨在为社区更好地开展体医融合服务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方法

    于2023年3—4月,通过目的抽样法,在湖南省株洲市选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11名全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一对一"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借助内容分析软件Nvivo 12.0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文本转录、分析单元形成、内容编码以及主题提炼。最后利用描述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逻辑分析,掌握全科医生对影响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理解和看法,并归纳总结出访谈主题。

    结果

    影响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内容可归纳为4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体医融合服务环境亟待优化(场地供给不足、氛围滞后、宣传不足)、全科医生能力亟待提高(体医融合认知能力不足、开具运动处方能力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持乏力(体医融合相关培训活动匮乏、经费划拨不足、人力资源短缺)、患者对体医融合服务认知不足(患者对体医融合疗效认知不足、患者对体医融合风险认知不够)。

    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在体医融合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促进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更好地发展,亟须优化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环境;提高全科医生体医融合认知能力与开具运动处方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持保障力度;提升患者对体医融合服务的疗效和风险认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泽宙, 王杰萍, 杜雪平, 吴薇, 闫巍, 李倩, 关亚杰
    2024, 27(19):  2319-23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2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8KB) ( )  
    背景 全科医学科诊疗范围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申请会诊数量大,但目前关于全科医学科会诊现状的研究仍然较少。目的 收集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会诊相关资料,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全科医学科会诊现状,以提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全科医学科会诊工作质量,为疾病的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21—2022年全科医学科提请的会诊数据,对会诊基本情况、会诊科室、会诊原因、会诊诊断、会诊意见等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2021—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全科医学科共收治住院患者1 441例,908例有提请会诊记录,共计发出院内会诊2 269例次,执行会诊1 966例次,撤销会诊303例次;已执行会诊中,男987例次,女979例次;年龄17~101岁,平均年龄(77.4±13.9)岁;共涉及31个临床科室,其中会诊次数最多的前6位科室分别为康复中心、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感染科及精神科;康复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感染科及精神科顺位排名第一的会诊诊断分别为功能障碍、感音神经性耳聋、白内障、皮炎、肺部感染及焦虑状态;会诊原因包括制定初始诊疗方案、调整当前诊疗方案、完善专科检查、专科协助治疗、进行专科评估等;会诊处理意见可大致分为专业评估、完善检查、明确诊断、药物治疗、临床操作、手术治疗、营养治疗、康复针灸。结论 全科医学科的诊疗范围包括各个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会诊需求量大,会诊疾病谱体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临床需求和特点,分析会诊现状,有利于弥补全科诊疗短板,提高全科会诊工作质量,向全科与专科之间的转诊迈出第一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月齐, 谢波, 张瑜, 冯桂波, 龚放
    2024, 27(19):  2324-23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5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91KB) ( )  
    背景

    全科医疗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然而其医疗质量评价尚未形成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的全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新要求。

    目的

    建立一套适用于重庆市各综合医院的全科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室建设和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测评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2—4月采用文献分析法拟订评价指标,依据Delphi法通过对重庆市20所综合医院(包括临床住培基地)的25位全科专家函询,结合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建议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果

    25位函询专家中男性占比64.0%,中高级及以上职称占76.0%;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有效回收函件分别为21份和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84.00%和95.24%,对应权威程度高于0.85;在专家函询和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议下最终形成由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8个三级指标构建的综合医院全科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基于Delphi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准化综合医院全科医疗服务质量,推进重庆市全科医疗建设和加强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金可, 任菁菁
    2024, 27(19):  2330-23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5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73KB) ( )  

    我国全科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欧美发达国家间差距仍然较大,在培养全科医生方面仍不完善。德国在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建设以及全科医生培养上卓有成效,在全民医保覆盖及分级诊疗的体制下实现了居民的高健康水平以及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高患者满意度。故本研究将中国与德国在全科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建设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全科教育改革的痛难点,借鉴德国全科教育理念框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建议。(1)针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适当增加轮转自由度以促进学员个性化的能力完善,纳入心身医学规范课程及巴林特小组活动以改善学员的心身医学能力,尽快确立统一的社区师资遴选标准并促进社区师资统一培训发展,在改善社区带教师资水平后重审全科(含社区)轮转时间;(2)针对继续教育:将亚专长和小专长纳入全科继续教育体系中以增加全科医学的功能医学特性并促进全科医生的职业多样化发展,建立全国统一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平台。将来仍需要更多的实践性研究和资源投入来完善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龚悦, 黄岳青, 张良, 赵春华, 黄敏
    2024, 27(19):  2336-23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8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49KB) ( )  
    背景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早期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的准确筛查能够针对性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相关研究提示常用心血管风险评分工具在老年人中预测效能不佳,缺乏相关外部验证,且尚无公认针对老年患者的有效风险预测工具。

    目的

    在我国社区老年人群中独立验证并比较5种国内外常用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预测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效能,探索适合我国社区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为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苏州市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参加社区体检的2万余人中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确定344人纳入研究,在创业体检系统中调取目标人群年龄、性别、居住区域、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是否有房颤、是否左心室肥厚、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高血压患病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吸烟情况;在慢病随访中完善人群目前吸烟状态及烟龄、是否服用降压药、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及高血压用药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2014年1月—2022年12月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发病及具体时间。研究结局事件为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根据发病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依据2012—2013年研究对象各项指标进行Framingham心脏风险评分量表(FRS-CVD)、改良的Framingham卒中量表(R-FSRS)、欧洲系统性冠状动脉风险评估量表2019(SCORE)、中国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量表2006(ICVD)、China-PAR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实际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进行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Hosmer-Lemeshow χ2检验和校准图评价。

    结果

    纳入的344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2(56,68)岁,截至2022年12月,169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阳性组),175人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阴性组);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5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预测情况与实际发病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区分度检验:FRS-CVD的C-index为0.711(95%CI=0.658~0.764),R-FSRS的C-index为0.728(95%CI=0.675~0.781),SCORE:C-index为0.724(95%CI=0.671~0.777),ICVD:C-index为0.727(95%CI=0.674~0.779),China-PAR:C-index为0.735(95%CI=0.682~0.788);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情况:FRS-CVD为χ2=16.789(P=0.032),R-FSRS为χ2=11.019(P=0.201),SCORE为χ2=20.396(P=0.002),ICVD为χ2=24.311(P=0.001),China-PAR为χ2=15.149(P=0.056);校准图中,R-FSRS属校准最佳。男性中模型区分度:FRS-CVD的C-index为0.642(95%CI=0.577~0.707),R-FSRS的C-index为0.646(95%CI=0.581~0.710),SCORE的C-index为0.646(95%CI=0.581~0.711),ICVD的C-index为0.628(95%CI:0.563~0.693),China-PAR的C-index为0.636(95%CI=0.571~0.700);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情况:FRS-CVD为χ2=7.371(P=0.288),R-FSRS为χ2=8.470(P=0.293),SCORE为χ2=5.146(P=0.525),ICVD为χ2=6.103(P=0.412),China-PAR为χ2=9.555(P=0.298),校准图中SCORE校准最好。女性中模型区分度:FRS-CVD的C-index为0.698(95%CI=0.633~0.762),R-FSRS的C-index为0.731(95%CI=0.666~0.795),SCORE的C-index为0.733(95%CI=0.668~0.798),ICVD的C-index为0.747(95%CI=0.682~0.811),China-PAR的C-index为0.754(95%CI=0.689~0.818);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情况:FRS-CVD为χ2=14.515(P=0.069),R-FSRS为χ2=12.175(P=0.032),SCORE为χ2=9.611(P=0.022),ICVD为χ2=19.349(P=0.007),China-PAR为χ2=12.372(P=0.135),校准图中China-PAR校准最好。

    结论

    R-FSRS在预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方面表现良好,尤其适用于老年人。SCORE在预测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表现较好,而China-PAR在预测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表现较好。这些评估工具的应用将有助于医生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并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荆冠宁, 邹颖, 禚小琪, 时司晏, 宋应柳, 姚弥, 迟春花, 李俊霞
    2024, 27(19):  2344-23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2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66KB) ( )  
    背景

    质子泵抑制剂(PPI)长期服用的潜在风险和潜在不合理用药问题逐渐得到重视。PPI处方精简已得到广泛认同,我国社区居民中长期服用PPI的情况及进行PPI处方精简的意愿尚不明确。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长期服用PPI及PPI处方精简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方法

    于2018年4月—2020年1月对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长期服用PPI的389例居民进行调查,通过社区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和电话问卷调查收集居民一般情况、PPI使用情况、是否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用药数量、是否可开展PPI精简处方、多重用药情况等。通过电话问卷调查2020年6—12月仍长期服用PPI的92例居民对PPI长期服用的认知和处方精简态度。对可开展处方精简居民连续服用PPI时间>6个月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排除拒绝回答或无法联系、未连续服用PPI的患者后,最终318例长期服用PPI的居民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3.9±12.5)岁,女性占61.0%,合并慢性疾病的数量平均为(3.3±1.4)种,用药数量平均为(6.1±3.3)种。可开展PPI处方精简的居民231例(72.6%)。PPI的处方指征中预防NSAIDs和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最多[202例(6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的年龄(OR=1.044,95%CI=1.016~1.073)、用药数量(OR=1.175,95%CI=1.009~1.376)是连续服用PPI >6个月的影响因素(P<0.05)。2020年6—12月仍长期服用PPI且可开展处方精简的居民中82.6%(76/92)知晓药物使用适应证,70.7%(65/92)不了解长期服用PPI的潜在不良反应,71.7%(66/92)的愿意在全科医生的帮助下精简PPI处方,对于处方精简的主要担心是症状反复。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期服用PPI居民的年龄较大、女性居多,多重用药比例高;应关注年龄大、用药数量较多居民使用PPI药物的情况,需加强对PPI长期服用潜在风险的宣教;长期服用PPI的居民对PPI处方精简的态度积极,但需加强对PPI长期用药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晓丹, 李琰华, 王静华, 陈法余
    2024, 27(19):  2352-23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8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55KB) ( )  
    背景

    腰痛为基层患者常见就诊原因,但目前国内对于腰痛患者管理缺乏统一指南,本文通过前期研究,初步建立基于腰痛患者的全科临床路径,通过管理方案的调整,验证其有效性。

    目的

    探究腰痛为表现的未分化疾病的全科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80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腰痛全科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干预前两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差值、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腰痛全科临床路径管理能有效改善腰痛功能情况,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可为其他未分化疾病管理提供研究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廖艳萍, 李云意, 周志衡, 王皓翔
    2024, 27(19):  2357-23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47KB) ( )  
    背景

    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提出基于脂肪组织过多引起的慢性疾病(ABCD)模型来评价肥胖,目前国内针对ABCD的研究极少,应用效能也尚不清楚。

    目的

    运用ABCD这一新的肥胖评价指标,了解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ABCD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参加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体检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5 562名,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获取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根据ABCD模型的诊断标准对样本人群进行ABCD分期,计算ABCD及各个分期的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BCD分期与不同心脏代谢危险因素风险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中ABCD患病率为71.0%,0期、1期、2期患病率分别为4.8%(267/5 562)、32.5%(1 808/5 562)、33.7%(1 874/5 5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ABCD正常为参照组,除高总胆固醇与饮酒外,糖尿病、高血压、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吸烟与ABCD分期存在关联(P<0.05);ABCD 1期发生高血压、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2.393倍、1.515倍、1.940倍、1.688倍、1.376倍;ABCD 2期发生糖尿病、高血压、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2.918倍、4.231倍、9.282倍、4.128倍、2.970倍、1.672倍。吸烟是ABCD 1期和2期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0.577(0.480~0.693)、0.752(0.633~0.893)。

    结论

    本研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ABCD患病情况存在男女差异,患病率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存在关联,ABCD模型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应用效果良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书玮, 周志衡, 冯天元, 刘莉, 邓光璞, 李尧天, 朱宏
    2024, 27(19):  2364-23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7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01KB) ( )  
    背景

    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数量庞大,其继发高尿酸血症(HUA)的风险较高。一旦T2DM患者继发HUA,将进一步加剧其他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导致不良健康后果。因此,及时识别出这些继发HUA高风险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探讨中老年T2DM患者常见胰岛素抵抗(IR)替代指标对发生HUA的预测价值,并选择合适指标作为预测HUA发生和发展的工具。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深圳市某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1—3月就诊的T2DM患者中选取HUA患者479例和非高尿酸血症患者(NHUA)1 52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量(TyG-BMI)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腰围(TyG-WC)指数、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指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HDL-C)指数、胰岛素抵抗代谢(METS-IR)指数等IR替代指标及其四分位数对中老年T2DM患者发生HUA的影响。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IR替代指标对于中老年T2DM患者发生HUA的预测价值。并从CHARLS数据库中筛选2011年和2015年队列数据,组成巢式病例对照,验证几种IR替代指标预测HUA发生的有效性。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TyG-BMI指数、TyG-WC指数、TG/HDL-C指数、Non-HDL-C/HDL-C指数、METS-IR指数是发生H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提示TyG-WC指数、Non-HDL-C/HDL-C指数和METS-IR指数对预测HUA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0.796和0.79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TyG-WC指数、Non-HDL-C/HDL-C指数和METS-IR指数相较于低水平,发生HUA的风险分别是2.083倍、2.152倍、2.263倍(P<0.05)。

    结论

    TyG指数、TyG-BMI指数、TyG-WC指数、TG/HDL-C指数、Non-HDL-C/HDL-C指数、METS-IR指数均能预测HUA发生,其中TyG-WC指数、METS-IR指数和Non-HDL-C/HDL-C指数可以作为预测中老年T2DM患者发生HUA的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苏未, 张颖, 马爽
    2024, 27(19):  2375-23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9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22KB) ( )  
    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公认死亡率最高且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使我国居民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进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是医疗卫生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

    目的

    比较分析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与风险因素,预测其变化趋势,为开展缺血性心脏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BD 2019)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趋势检验,借助R 4.3.0进行2020—2035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预测。

    结果

    1990—2019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均低于全球水平,但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而全球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及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DALY率多发于老年人群。2020—2035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预计整体呈下降态势[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的年均增长率(AAPC)分别为-0.400、-1.167、-1.318,P<0.001],中国和全球男性人群各指标的降幅均较女性更大。

    结论

    我国缺血性心脏病防治形势严峻,男性和老年人群的疾病负担尤为沉重;由伤残所致的疾病负担较重;高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是重要风险因素。未来应当关注我国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增长趋势,重点加强男性及老年人群的预防干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俊利, 王璐, 任建学, 井淇, 盛红旗, 高倩倩, 蔡伟芹, 马安宁
    2024, 27(19):  2382-23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5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89KB) ( )  
    背景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不仅是要老年人健康,更要关注养老保障。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省份现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保)制度的参保水平等差距明显。在此背景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通过描述2013—2020年31省份城乡居保参保水平的空间分布现状,观察我国参保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政府和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养老保险政策提供建议。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城乡居保的参保水平根据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模块中的分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与人口模块中分地区"年末人口数"之比计算得出。影响因素的各个指标均来自2014—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运用ArcGIS 10.8统计分析软件,将整理的31个省份的城乡居保参保水平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进行匹配,对31个省份之间的城乡居保参保水平的差异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Getis-Ord Gi*局部热点等方法,研究参保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和冷热点,结合地理探测器研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从全国总体来看,2013—2020年,我国城乡居保参保人数和参保水平都是逐年上升的;从纵向结构上看,各省份的参保水平差异很大;从横向结构上看,2013—2020年,大部分省份的增长率都为正值。我国2013—2020年31省城乡居保参保水平具有空间相关性,中部省份为热点地区,上海市为冷点地区,影响因素对参保率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政策因素、文化教育因素。

    结论

    城乡居保总体参保水平逐年上涨,但各省份之间的参保水平和增长率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居保参保水平的重要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姝妍, 赵太宏, 徐兢
    2024, 27(19):  2388-23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50KB) ( )  

    心脏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之间存在诱发或并发关系,进而发生并发展为双心医学,需要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辅助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对双心医学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首先,通过分析双心疾病的内在机制及外在影响因素,建立理论学机制,确定双心疾病高发风险指标,基线信息(年龄、性别、BMI、饮食情况、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社会地位、家族史、高血压等共病史),血液学指标(离子浓度、血细胞含量、炎性因子水平、激素含量),生化指标(心肌酶谱、血糖、血脂、尿酸、半胱氨酸),结构功能指标(静息心率、心率变异性、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类别指标是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之间的桥梁。然后,利用以上风险指标,探讨两种双心疾病诊断模式,传统模式下的双心疾病多轴、多等级、多量表的诊断方法,以及构建的智能化诊断体系,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做双心疾病的早期筛查及精准诊断,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聂作婷, 陈龙, 曾凯, 陶璐, 杨如美
    2024, 27(19):  2395-24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9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58KB) ( )  
    跌倒是老年人致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临床医护人员虽已重视对跌倒的管理,但跌倒干预依从性尚不理想,跌倒发生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老年人角度探讨其对跌倒风险的理解可能是跌倒干预,尤其是主动跌倒预防的关键。本文从"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角度,对老年人跌倒风险感知的概念、行为后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发现目前国内外跌倒风险感知研究较少,概念内涵仍需进一步挖掘。老年人对跌倒风险的主观认知能够导致不同的跌倒风险应对行为模式,从而影响跌倒风险。跌倒风险感知影响因素主要聚焦于情绪心理、生理状况、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方面,影响过程均通过主观认知发挥作用。未来可结合风险感知形成过程,使用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跌倒风险感知的心理认知机制,为主动跌倒预防提供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乐, 金花, 史玲, 易春涛, 侯进, 陈晨, 宦红梅, 倪衡如, 于德华
    2024, 27(19):  2401-24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7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93KB) ( )  
    背景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方法

    于2022年5—6月向上海市16个行政区共计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 875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根治处方规范化情况、Hp感染检测情况、Hp感染根治药物配备情况、Hp感染诊疗管理情况、Hp感染诊疗中困难问题,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疗认知情况等。

    结果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p感染处方根治方案正确率仅为32.0%。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能力开展Hp感染检测的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高,近80.0%。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配备基本的根治Hp所需的药物,但铋剂配备率低,为54.6%。Hp诊疗规范督查率80.0%。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需求较高,占66.7%。在Hp感染诊疗中,存在主要困难为药物配备不齐全、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和设备不足。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治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结论

    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开展Hp检测的能力,特别是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增加购入Hp相关检测设备、试剂,完备Hp根治所需相关药物等。此外,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提高全科医师对Hp感染的诊疗能力,同时加强Hp诊疗规范督查,进一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Hp感染诊疗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乳腺癌筛查专题
    陆鑫林, 刘雪薇, 高蓓, 王彦博, 芦文丽
    2024, 27(19):  2409-24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9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13KB) ( )   PDF for mobile (813KB) ( 8 )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负责乳腺癌初筛的主要"阵地",在其开展乳腺癌筛查过程中常受到许多因素制约,筛查效果难以保证。

    目的

    分析乳腺癌筛查项目在真实世界的焦点问题并探讨相应解决途径。

    方法

    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的聚敛式设计,收集定量与定性数据。定量研究探究现场运行存在的问题:采用典型抽样法,于2021年4月—2022年11月在天津市4个区各选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机构;采用偶遇抽样法,选取4家机构周围3 km内适龄女性作为居民调查对象。定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6—11月对天津市9个区的9名受筛居民、12名参筛医生及4名分管领导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分析访谈内容,绘制乳腺癌筛查焦点问题扎根理论框架图。结合文献、典型调查数据进行混合方法研究,确定乳腺癌筛查的焦点问题。

    结果

    定量研究结果:在宣传工作中,机构宣传方式传统,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分别为46.3%(143/309)、32.4%(100/309);在筛查工作中,机构投入人力、物力不尽相同,筛查居民平均等待时长占总时长62.2%(40.5/65.1);在随访转诊工作中,人力物力投入少,居民钼靶转诊依从性为29.9%(59/197)。定性研究结果:访谈内容共形成38个综合开放式编码并汇聚为10个主轴编码和3个核心编码(宣传组织、筛查组织和随访转诊)。混合研究结果:最终确定3个焦点问题,即"如何提高居民参与率""如何确保筛查机构人力和物力充足""如何提高居民钼靶转诊依从性"。

    结论

    乳腺癌筛查效果受宣传组织、筛查组织及随访转诊三方面共同影响。为保证乳腺癌筛查取得实质性进展,优化乳腺癌筛查效果,需合理分配资源,确保筛查机构人力和物力充足;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提高参与率和钼靶转诊依从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雪薇, 陆鑫林, 钟心媛, 阮占良, 王彦博, 王媛, 芦文丽
    2024, 27(19):  2415-24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17KB) ( )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乳腺癌筛查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制约,难以保证筛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目的

    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于2022年9—10月,通过文献检索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库并设计专家函询表,于2022年11—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邀请21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根据函询结果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和专家协调系数,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并检验各级指标逻辑一致性。

    结果

    专家咨询表全部收回且有效,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2,重要性专家协调系数为0.209(P<0.001),最终确立的指标体系由结构、过程、结果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构成,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10 8、0.195 8和0.493 4,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均<0.100。

    结论

    初步构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有望为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估相关研究提供指导与参考,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应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彦博, 周江涛, 王冰怡, 芦文丽
    2024, 27(19):  2421-24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01KB) ( )  
    背景

    乳腺癌筛查覆盖率低影响了我国乳腺癌的防控效果。影响筛查覆盖率的相关因素涉及筛查实施过程的多个方面。

    目的

    基于我国乳腺癌筛查的实施过程,模拟预测优化措施实施前后乳腺癌筛查覆盖率的变化,为我国乳腺癌筛查覆盖率的优化提供建议。

    方法

    于2022年7—9月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4个数据库中关于女性乳腺癌筛查的期刊文献,整理归纳女性筛查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基于相关政府网站关于乳腺癌筛查的公文文件整理分析我国乳腺癌筛查途径及系统主体。基于我国乳腺癌筛查途径、筛查主体和筛查行为相关因素,构建乳腺癌筛查覆盖率因果关系图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系统动力学存量流量图,并进行我国2010—2040年乳腺癌筛查覆盖率促进策略的仿真模拟。

    结果

    模型模拟既往筛查策略和政策资源环境,2010—2013年乳腺癌筛查覆盖率逐渐提高至40.0%,2013—2040年在40.0%~45.0%波动,呈现出先缓慢降低,后缓慢上升的趋势。模拟政策干预从2024年开始:(1)加强宣传教育,2024—2030年覆盖率快速提高至60.4%,后2031—2040年缓慢提高至66.0%;(2)规范筛查服务质量,2024—2029年覆盖率快速提高至60.3%,2030—2040年缓慢提高至66.0%;(3)控制例均筛查费用,2024—2026年覆盖率从47.0%提高至54.2%,2027—2040年筛查覆盖率提高至59.0%;(4)乳腺癌专项筛查名额加倍,2024—2040年相比于无优化措施,筛查覆盖率有1.0%~2.0%的提高;(5)规范筛查服务质量+控制例均筛查费用,筛查覆盖率在2024—2040年从47.0%提高至86.8%。

    结论

    预计2024—2040年,我国乳腺癌筛查覆盖率在41.7%~46.0%波动,提高筛查意向或筛查可及性都能提高筛查覆盖率,提高筛查意向比提高筛查可及性效果更好,但两种优化措施有各自提升上限。人群筛查意向和筛查可及性的组合优化措施可突破各自提升上限,对提高筛查覆盖率有更好的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