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21年 第24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21-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
高血压心率管理多学科共识组
2021, 24(20): 2501-25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95
摘要
(
)
PDF for PC
(1450KB) (
)
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常见的一种临床表型。多项研究显示,心率增快很可能是一项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伴随着增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风险。心率增快的不利影响还涉及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多种内分泌、肾脏和神经内科疾病,心率管理需要多学科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因此,高血压心率管理多学科共识组组织心血管、内分泌、肾脏、神经、药学和循证医学等领域的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且重要的循证资料,制定了《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该共识阐述了高血压患者心率测量的方法、心率增快的原因和机制、心率增快伴随不利后果的临床证据、心率增快的干预方法以及高血压合并10种特殊疾病的心率管理。共识建议将静息心率>80 次/min作为高血压患者心率干预的切点,干预方法包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使用兼有减慢心率作用的降压药物(首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共识还提出了简单实用的8条临床建议,以期为各学科医生针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率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DASH饮食模式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郭茹,廖晓阳,李志超,赵茜
2021, 24(20): 2508-25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8KB) (
)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全球的高血压控制率均较低。终止高血压(DASH)饮食常作为国际高血压联盟及多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非药物控制血压措施,但因推广性较差、患者依从性低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改良DASH饮食契合不同的饮食文化和疾病特殊需求,有利于提升饮食外推性、治疗效果及患者依从性。但DASH饮食的改良方法繁多,目前的研究显示其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治效果并不统一。本文从改良DASH饮食起源与发展、改良DASH饮食的效果、改良DASH饮食目前的挑战及展望进行阐述,以期为改良DASH饮食降压效果提供依据,为未来改良DASH饮食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DASH饮食模式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失眠症的关系研究
毛丹卉,程景民
2021, 24(20): 2514-25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5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61KB) (
)
背景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心理、生理、用药等原因,常伴有失眠症。罹患高血压会增加罹患失眠症的风险,同时罹患失眠症又会引起高血压的病情恶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ASH饮食模式依从性较高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风险较低,DASH饮食模式可能会成为降低高血压患者罹患失眠症风险的一种方式。目的 DASH饮食模式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失眠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4—7月,在太原市社区内进行了问卷调查,招募60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类型、户籍类型)、社会经济地位特征(受教育时长、家庭人均年收入)、生理特征(身高、体质量和高血压级别)、生活方式特征(吸烟与否、饮酒频率、睡前屏幕使用时长和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的简短版(IPAQ-S)评价,DASH饮食模式评价使用中文修订版DASH得分量表,失眠情况评估使用台湾版阿森斯失眠量表(AIS-T)。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失眠症分为失眠症组和无失眠症组。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DASH饮食模式及失眠症的关系。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280例患者中有失眠症116例(失眠症组),无失眠症164例(无失眠症组)。失眠症组BMI高于无失眠症组,饮酒频率、DASH得分低于无失眠症组(P<0.05)。控制了年龄、饮酒、睡前屏幕使用时长和BMI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症与DASH得分呈正相关〔OR=0.86,95%CI(0.79,0.93)〕。将差异性分析结果有意义的特征纳入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控制了协变量后,DASH得分与失眠症的“日间功能”组分相关(β=-0.41,P=0.04)。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失眠症与DASH饮食模式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老年高血压人群H型高血压患病程度与认知功能关系分析
魏心源,蒋与刚,黄承钰,杨璐芮,宋玉庆,程道梅
2021, 24(20): 2520-25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5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15KB) (
)
背景 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其中H型高血压约占75%,且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为认知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对患者认知功能可能造成更大损害,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更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目的 调查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现况,分析H型高血压患病程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相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3—11月,选取2007年3月—2008年11月居住在天津市5个社区(安乐村社区、咸阳路社区、龙兴里社区、尚友里社区、荣迁东里社区)及2个养老机构(天津市养老院、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公寓)的97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月收入;生活方式:饮酒、吸烟、喝咖啡、饮茶以及每日饮水量、每日睡眠时间、每日锻炼时间;维生素服用情况。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初步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状态,MMSE得分<26分作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判定标准。采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BCAT)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根据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进行分组:tHcy<10 μmol/L为单纯性高血压组,10 μmol/L≤tHcy≤15 μmol/L为轻度H型高血压组,15 μmol/L<tHcy≤30 μmol/L为中度H型高血压组,tHcy>30 μmol/L为重度H型高血压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H型高血压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H型高血压84例,检出率为86.60%。97例研究对象中单纯性高血压组13例(13.40%),轻度H型高血压组31例(31.96%),中度H型高血压组53例(54.64%)。中度H型高血压组居住情况与单纯性高血压组、轻度H型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MCI患者17例(17.53%),其中单纯性高血压组检出MCI患者4例(30.77%),轻度H型高血压组检出4例(12.90%),中度H型高血压组检出9例(16.9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H型高血压与心算得分有相关关系(P=0.028)。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居住在老年公寓者H型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更高。H型高血压程度越严重,患者的运算能力越差。应重视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认知功能监测,尽早防控认知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H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李倩,赵建华,彭雪,孟利芳,刘昊,王瑾,刘俊丽,赵盼盼,王凡,李少敏
2021, 24(20): 2527-25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5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79KB) (
)
背景 我国H型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易导致认知功能减退,血尿酸(SUA)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水平升高,且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可能存在一定关联。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MCI的相关性,以期为H型高血压所致认知功能减退寻找早期识别指标。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8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育年限、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型半胱氨酸(Hcy)、SUA。选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依据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MCI组(A组,n=47),H型高血压认知功能正常组(B组,n=4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C组)。H型高血压合并MCI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组身高低于C组(P<0.05);A、B组SBP、DBP、Hcy高于C组(P<0.05);B组SUA水平高于A、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水平升高为H型高血压合并MCI的保护因素,SBP升高为H型高血压合并MCI的危险因素(P<0.05)。H型高血压患者的SUA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279,P=0.008)。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MCI的发生相关,可能是H型高血压合并MCI的保护性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张莹,杜鑫,李劼,马琳,张树华,吴寿岭
2021, 24(20): 2532-25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5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91KB) (
)
背景 颈动脉内中膜(CIMT)增厚、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均密切相关,然而探讨二者结合与心脑血管疾病(CVD)关系的大型研究较少见。目的 探讨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C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选取参加2006年7月—2007年1月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40岁)5 4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0年复检时对该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及生活习惯定义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依据患者是否存在CIMT增厚及高血压进行分组,第一组:CIMT正常(CIMT<1.0 mm)无高血压;第二组:CIMT增厚无高血压;第三组:CIMT正常(CIMT<1.0 mm)合并高血压;第四组:CIMT增厚合并高血压。以完成2010年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以发生CVD(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为终点事件,随访截止日期2017-12-3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CVD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累积发病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对新发CVD的影响。结果 随访时间(6.84±0.89)年,4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8%、2.96%、5.73%和8.37%;4组CVD累计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0,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新发CVD的HR(95%CI)分别是1.15(0.55,2.37)、3.34(2.15,5.19)、3.16(1.91,5.12)。经性别分层后,男性: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新发CVD的HR(95%CI)分别是1.35(0.62,2.94)、3.46(2.04,5.89)、3.29(1.84,5.90);女性:与第一组相比,第三、四组发生CVD的HR(95%CI)分别是2.53(1.13,5.65)、2.67(0.98,7.31)。排除药物干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删除降压药干扰后第四组的HR高于第三组(P<0.05)。分别剔除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中,相对于第一组,第四组发生CVD的HR(95%CI)分别是3.36(2.02,5.59)、3.19(1.19,5.71)、3.59(2.06,6.25)。结论 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CVD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可为临床预防CVD的发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汪雁博,刁敬超,支伟,王庆,傅阳,姜云发,郝国贞,傅向华
2021, 24(20): 2537-25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3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90KB) (
)
背景 静脉溶栓治疗仍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进行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仍然有部分STEMI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未能实现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目的 分析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并行静脉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131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IRA的再通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失败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再灌注治疗参数以及住院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131例STEMI患者中溶栓再通组99例,溶栓失败组32例,溶栓失败率为24.4%。与溶栓再通组患者相比,溶栓失败组患者年轻、体质指数和体表面积大、溶栓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溶栓后血小板聚集率高(P<0.05)。溶栓失败组血栓抽吸比例、支架置入比例、溶栓后肌酸激酶(CK)峰值、溶栓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高于溶栓再通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溶栓再通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表面积及溶栓后APTT是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溶栓失败的STEMI患者具有年轻、体表面积大、溶栓后APTT短、心肌梗死面积大和心功能差等特点。年轻、体表面积大及溶栓后APTT短可能是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失败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玲佩,陈建勇,陈光明,陈跃华
2021, 24(20): 2542-25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77KB) (
)
背景 大学生暴饮行为日益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伴饮酒规范、拒酒效能感和冲动性可能是启动暴饮行为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暴饮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在低年级大学生中较少。目的 调查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现况,探讨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浙江省四所本科院校一、二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暴饮问卷、同伴饮酒规范评定量表、拒酒效能感问卷及简式UPPS-P冲动性行为量表(负性急迫性、缺乏坚持性、感觉寻求、正性急迫性和缺乏预见性5个维度)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暴饮行为与同伴饮酒规范、拒酒效能感和冲动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饮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249份,回收有效问卷1 21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36%。1 216例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中,过去1年具有暴饮行为者519例,占42.6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暴饮行为与同伴饮酒规范、负性急迫性、缺乏坚持性、感觉寻求、正性急迫性、缺乏预见性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9、0.07、0.12、0.12、0.09、0.08,P<0.05),与拒酒效能感呈负相关(rs=-0.2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261,95%CI(1.738,2.940)〕、同伴饮酒规范〔OR=3.331,95%CI(2.617,4.239)〕、拒酒效能感〔OR=0.487,95%CI(0.396,0.598)〕、缺乏坚持性〔OR=1.488,95%CI(1.142,1.941)〕、感觉寻求〔OR=1.220,95%CI(1.005,1.481)〕是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过去1年暴饮行为比例较高。男性、同伴饮酒越普遍、拒酒效能感越低、越缺乏坚持性、感觉寻求水平越高的低年级大学生越可能产生暴饮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抑制性氨基酸变化的作用
丁楷模,李冰玥,张咪咪,李国海,李素霞
2021, 24(20): 2547-25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69
摘要
(
)
PDF for PC
(1461KB) (
)
背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疾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负担,虽然数十年来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未中断,但抑郁症发生的具体机制仍然不详。目的 研究抑郁样大鼠脑内抑制性氨基酸的变化及艾司西酞普兰对其变化的作用。方法 于2016年6月—2017年3月,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38只,其中18只给予28 d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处理为CUS组,20只正常饲养不予CUS处理为对照组,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将CUS组和对照组各分出两亚组,CUS+艾司西酞普兰组(9只)和对照+艾司西酞普兰组(12只)于第15天开始腹腔注射艾司西酞普兰,CUS+溶媒组(9只)和对照+溶媒组(8只)于第15天开始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以体质量增加量、蔗糖偏好测试(SPT)中蔗糖偏好值、旷场测试(OFT)中水平运动距离和中央区停留时间、高架十字迷宫测试(EPM)中开臂停留时间、黑白盒测试(BWT)中白盒停留时间评估大鼠行为学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及海马中氨基酸代谢变化。结果 行为学影响:CUS与艾司西酞普兰对体质量增加量、蔗糖偏好值、水平运动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均无交互作用(P>0.05),而CUS对体质量增加量、蔗糖偏好值、水平运动距离主效应均显著(P<0.05),CUS对中央区停留时间主效应不显著(P>0.05),艾司西酞普兰对蔗糖偏好值、水平运动距离主效应均显著(P<0.05),艾司西酞普兰对体质量增加量、中央区停留时间主效应均不显著(P>0.05)。CUS与艾司西酞普兰对开臂停留时间、白盒停留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但CUS和艾司西酞普兰对开臂停留时间主效应不显著(P>0.05),对白盒停留时间主效应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给予溶媒处理,CUS组大鼠开臂停留时间及白盒停留时间较对照组大鼠均缩短(P<0.05),而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处理可以逆转CUS引起开臂停留时间及白盒停留时间的缩短(P<0.05)。LC-MS结果:在前额叶皮质中,CUS与艾司西酞普兰对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及谷氨酸(Glu)/GABA存在交互作用(P<0.05),CUS对GABA浓度、Glu/GABA主效应均不显著(P>0.05),艾司西酞普兰对GABA浓度、Glu/GABA主效应均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给予溶媒处理,CUS组前额叶皮质中GABA浓度较对照组下降(P<0.05),Glu/GABA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处理可以逆转GABA浓度下降和Glu/GABA升高(P=0.005)。在海马中未发现氨基酸代谢改变。结论 前额叶皮质GABA可能参与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发生,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逆转抑郁模型大鼠出现的抑郁样及焦虑样行为,并可改善前额叶皮质GABA浓度的异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肾部分切除术对Ⅰ期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蔡孟会,刘峰,葛天宇,冯子豪,黄坤平,葛波
2021, 24(20): 2555-25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46KB) (
)
背景 目前,T1a期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首选肾部分切除术(PN),而对于T1b期局限性患者是否首选PN方案尚存在争议。目的 分析PN对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总体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生存率(CSS)的影响。方法 2020年4—5月申请获得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使用权限并从数据库下载1975—2016年经病理诊断为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断年份、年龄、性别、人种、婚姻、肿瘤患侧性、病理分级、T分期、手术方式),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N组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CSS的独立预后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校正样本,Kaplan-Meier曲线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匹配前后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OS和CSS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病理分级、T分期、手术方式均是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CS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病理分级、T分期、手术方式均是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CS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在总体生存人群及肿瘤特异性生存人群中,两组T1b期局限性ccRCC患者诊断年份、年龄、肿瘤患侧性、病理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份、年龄、肿瘤患侧性、病理分级是T1b期局限性ccRCC患者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与RN相比,匹配前后的Kaplan-Meier曲线发现,PN对患者OS有益(P<0.05),而对CSS无明显影响(P>0.05);PSM调整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PN是患者OS独立保护因素(HR=0.695,P=0.009),对CSS无明显影响(HR=0.804,P=0.301)。结论 基于患者的远期生存角度,在手术可行的情况下,建议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优先考虑PN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月坛社区高血压患者频繁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季燕,丁静,陈雪,刘美星
2021, 24(20): 2563-25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13KB) (
)
背景 频繁就诊不仅造成社区医疗资源不合理应用,而且增加全科医生的工作负担。目的 了解北京市月坛社区高血压患者频繁就诊现状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完整门诊就诊记录的43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状态、文化程度、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疾病情况(体质指数、合并其他慢性病情况)、就诊情况(单纯咨询次数、口服高血压药物种类、测量血压次数)进行分析。结果 434例高血压患者共就诊9 910次,其中频繁就诊组(年就诊次数>24次)160例(36.9%),共就诊5 694次(57.5%);常规就诊组(年就诊次数≤24次)274例(73.1%),共就诊4 216次(42.5%)。频繁就诊组的年龄构成、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比例、体质指数及合并冠心病、脑卒中比例与常规就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OR=2.467,95%CI(1.536,3.964)〕和合并脑卒中〔OR=2.702,95%CI(0.449,1.106)〕为频繁就诊的危险因素。结论 频繁就诊高血压患者占用了大量社区医疗资源,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合并脑卒中为频繁就诊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频繁就诊的重视程度并筛查干预不必要的就诊行为,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朱明娜,张丽华,蒋友旭,马晓英,熊海燕,栗媛,朱丽娜,黄鑫
2021, 24(20): 2568-25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2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34KB) (
)
背景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心室重构所引起的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是不仅与动脉硬化有关,还与左心室重构有着密切联系的临床常见指标。但目前有关AASI与HFpEF的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AASI在高血压伴HFpEF患者中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AASI与心功能及心室结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入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伴有HFpEF分为HFpEF组112例、非HFpEF组98例,HFpEF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亚组(Ⅰ~Ⅱ级)63例、B亚组(Ⅲ~Ⅳ级)4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舒张压(SBP)和收缩压(DBP)、心率(HR)及服药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利尿剂〕,并于入院后空腹采血送检获得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酸(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AAS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AASI与心功能及心室结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FpEF组患者年龄、Scr、BUN、利尿剂服用比例、NT-proBNP、LVMI、LVDd、AASI均高于非HFpEF组,而LVEF低于非HFpEF组(P<0.05)。A亚组NT-proBNP、LVDd、LVMI、AASI低于B亚组,LVEF高于B亚组(P<0.05)。高血压伴HFpEF患者的AASI与NT-proBNP(r=0.434,P<0.001)、LVDd(r=0.470,P<0.001)、LVMI(r=0.417,P<0.001)呈正相关,与LVEF(r=-0.410,P<0.001)呈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伴HFpEF患者的AASI较高,且与心功能变化及心室重构程度相关,可能与HFpEF的发生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食管压指导呼气末正压滴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刘甜,杜玉明,孙建浩,汪小迪
2021, 24(20): 2573-25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5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75KB) (
)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引起重症监护室内患者死亡的疾病,机械通气是维持患者生命的主要支持手段。通气策略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目前通过食管压指导呼气末正压(PEEP)滴定的机械通气策略对ARDS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尚存争议。目的 评价食管压指导PEEP滴定与高PEEP相比对ARDS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06-18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食管压指导PEEP滴定方案治疗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引证索引。试验组为常规治疗加食管压指导PEEP滴定方案的机械通气,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加临床推荐的高PEEP指导的机械通气;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28 d死亡风险)、次要结局指标(氧合指数、PEEP、机械通气天数)。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应用Stata 16.0软件及Rev Man5.3软件。结果 共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4篇,其中12篇单中心RCT,1篇多中心RCT,共800例患者。试验组患者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OR=0.55,95%CI(0.39,0.79),P=0.001〕。试验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SMD=1.86,95%CI(1.65,2.08),P<0.000 01〕。试验组患者PEEP高于对照组〔SMD=1.27,95%CI(1.04,1.51),P<0.000 01〕。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天数少于对照组〔SMD=-1.51,95%CI(-1.79,-1.22),P<0.000 01〕。结论 食管压指导PEEP滴定可以降低ARDS患者28 d的死亡风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ARDS患者早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推荐在ARDS患者机械通气管理中使用食管测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循环游离DNA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李凡,徐宾,向慧,陈泽佳,庞子森,张天禹
2021, 24(20): 2580-25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5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4593KB) (
)
背景 众多研究表明循环游离DNA(cfDNA)对前列腺癌有诊断价值,但关于cfDNA检测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并不一致。目的 进一步明确cfD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r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第一作者的姓名、发表年份、国家、样本量、检测方法及研究数据参数(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真阴性)等信息,检索年限自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有无阈值效应,并通过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判断SROC图形是否呈“肩臂状”,运用Corchran-Q检验、I2检验分析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大小选择合适模型进行合并。通过Meta分析评估cfDNA的诊断效能,绘制Fagan图评估cfDNA的诊断能力。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2 774例研究对象包括1 936例前列腺癌患者和838例非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cfDNA诊断前列腺癌的合并灵敏度(Sen合并)为0.49〔95%CI(0.47,0.51)〕,合并特异度(Spe合并)为0.91〔95%CI(0.89,0.92)〕,合并阳性似然比(PLR合并)为6.04〔95%CI(4.39,9.31)〕,合并阴性似然比(NLR合并)为0.52〔95%CI(0.45,0.60)〕,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合并)为18.19〔95%CI(12.33,26.85)〕。相应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 2。亚组分析显示cfD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的AUC在各个亚组中并无明显改变(P>0.05)。Fagan图显示,设定验前概率为20%,然后辅以检测cfDNA,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为88%。结论 cfDNA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价值,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但仍有待于大量的证据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罗飞,李树仁,郝潇,白玉豪,苑可心,谢悦陶
2021, 24(20): 2589-25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2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61KB) (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最初被认为主要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随着研究深入,目前已经发现SARS-CoV-2感染会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心脏是继肺部感染之后的一大目标靶器官。临床上经常能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心脏损伤,其中心肌炎在COVID-19心肌损伤中占1%~7%,这类患者临床预后常较差。令人遗憾的是,目前COVID-19是如何引起心肌损伤,又是如何进展为心肌炎,其相关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目前仍未知。从目前资料分析发现,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介导打击机制较为学者认可外,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介导引发心肌损伤等机制目前仍是推测性的,鉴于心脏MRI、心内膜活检的应用受限,而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尸检等基础研究资料较少,因此,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医生而言仍是一大挑战。本文就COVID-19相关心肌炎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进而降低总体死亡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指标相关性的Meta分析
王继婷,李俊,田塬,李亚玲
2021, 24(20): 2594-26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19KB) (
)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其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预后。目的 探索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从而确定预后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价值,为临床COVID-19的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收集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或死亡组和存活组的COVID-19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包含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计数(LYM)、白介素-6(IL-6)、D-二聚体(D-dimer)预后相关指标,文献检索时间是建库至2020-09-03。采用改良Jaded评分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1 476例患者,Jadad评分均在4~5分,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PCT〔SMD=-2.28,95%CI(-3.60,-0.98),P<0.001〕、CRP〔SMD=-2.23,95%CI(-3.38,-1.07),P<0.001〕、IL-6〔SMD=-2.97,95%CI(-4.94,-1.00),P<0.001〕、D-dimer〔SMD=-1.22,95%CI(-2.66,0.21),P=0.008〕高于非重症组。死亡组患者的PCT〔SMD=-4.11,95%CI(-9.98,1.76),P=0.007〕、CRP〔SMD=-2.73,95%CI(-4.21,-1.25),P<0.001〕、IL-6〔SMD=-3.79,95%CI(-4.90,-2.67),P<0.001〕、D-dimer〔SMD=-0.68,95%CI(-1.46,0.09),P=0.009〕高于存活组。重症组患者的LYM低于非重症组〔SMD=1.41,95%CI(0.34,2.48),P<0.001〕,死亡组患者的LYM低于存活组〔SMD=2.08,95%CI(0.93,3.22),P<0.001〕。结论 重型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LYM低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死亡组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存活组,LYM低于存活组,提示PCT、CRP、IL-6、D-dimer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YM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CT、CRP、IL-6、D-dimer过高以及LYM过低将不利于病情转归,可作为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椎体骨髓脂肪含量比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
裴晓姣,潘振宇,炼宇飞,申曼,蒋涛,黄仲夏
2021, 24(20): 2601-26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73KB) (
)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聚集的恶性血液病,骨质损害是其定义性临床症状之一,因此骨质评价显得尤其重要。由于脂肪组织是骨髓的重要组成成分,且异常骨髓微环境在MM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骨髓脂肪含量在MM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目前采用磁共振Dixon技术测量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百分比(FF)变化,其对于MM疾病演变和早期新诊断MM(NDMM)起到关键性作用。目的 探究磁共振两点T1加权Dixon技术所测FF对NDM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西院住院确诊的MM患者30例,将MM患者分成NDMM组25例和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组5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HC组)。采用3.0T MRI(西门子 德国)两点T1加权Dixon技术分别测量NDMM组、MUGS组和HC组的L1~5各椎体FF以及各组的平均椎体FF。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椎体FF对NDMM的诊断效能。结果 NDMM组L1~5各椎体FF均低于MGUS组和HC组(P<0.05)。NDMM组平均椎体FF低于HC组、MGUS组(P<0.05)。FF诊断NDM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946(0.917,0976),最佳截断值为59.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0%、96.00%。结论 NDMM组椎体骨髓FF明显低于MGUS组和HC组,Dixon所测腰椎椎体骨髓FF对于NDMM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简化计算CT增强廓清率在鉴别小于4 cm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中的价值
戴国娇,郑海澜,郑永飞,黄丹江
2021, 24(20): 2607-26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7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10KB) (
)
背景 肾上腺偶发瘤中,肾上腺转移瘤需要与肾上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肾上腺腺瘤)进行鉴别,推荐延迟15 min的扫描方式计算绝对廓清率与相对廓清率,然而扫描时间过长。目的 探讨简化计算CT增强廓清率鉴别小于4 cm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临床随访证实或拟诊非肾上腺腺瘤病变后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增强扫描的肾上腺转移瘤患者78例和肾上腺腺瘤患者50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本研究纳入肾上腺转移瘤患者37例(肾上腺转移瘤组)和肾上腺腺瘤患者47例(肾上腺腺瘤组);其中肾上腺转移瘤包含原发灶为肺癌患者16例、原发灶为其他肿瘤患者21例(肝癌患者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14例、胰腺癌患者1例、膀胱癌患者1例、涎腺癌患者1例),肾上腺腺瘤包含肾上腺乏脂腺瘤患者15例、肾上腺富脂腺瘤患者32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生情况、病灶部位(左侧/右侧)、肿瘤大小,并测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值,计算简化绝对廓清率及相对廓清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别分析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富脂腺瘤组、肺癌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的效能。结果 肾上腺转移瘤组与肾上腺腺瘤组患者、肾上腺转移瘤组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患者、肾上腺转移瘤组与肾上腺富脂腺瘤组患者、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组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生率、病灶部位及肿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转移瘤组患者的平扫CT值高于肾上腺腺瘤组(P<0.001)。肾上腺转移瘤组平扫CT值高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绝对廓清率和相对廓清率低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P<0.05)。肾上腺转移瘤组平扫CT值及相对廓清率高于肾上腺富脂腺瘤组(P<0.05);肾上腺转移瘤组与肾上腺富脂腺瘤组患者的绝对廓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组平扫CT值高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绝对廓清率和相对廓清率低于肾上腺乏脂腺瘤组(P<0.05)。在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ROC曲线分析中,平扫CT值的截断值为21.00 HU,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4、81.1%、89.4%。在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乏脂腺瘤ROC曲线分析中,平扫CT值的截断值为28.50 HU,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46、64.9%、86.7%;绝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21.54%,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33、80.0%、83.8%;相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9.65%,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60、73.3%、89.2%。在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富脂腺瘤ROC曲线分析中,平扫CT值的截断值为11.50 HU,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64、91.9%、100%;相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64.10%,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77、89.2%、53.1%。在肺癌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乏脂腺瘤ROC曲线分析中,平扫CT值的截断值为29.50 HU,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1、81.3%、93.3%;绝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24.89%,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1、80.0%、81.3%;相对廓清率的截断值为-10.58%,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33、73.3%、87.5%。结论 简化计算CT增强绝对廓清率及相对廓清率在鉴别小于4 cm的肾上腺转移瘤与肾上腺腺瘤间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与肥胖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吴旭楠,赵丽,袁国跃
2021, 24(20): 2614-26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4KB) (
)
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pnmb)是一种在低转移潜能黑色素瘤细胞系中首次发现的Ⅰ型跨膜糖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肥胖可促进脂肪组织Gpnmb的表达及分泌,同时,Gpnmb可通过增加体质量、促进脂质合成、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Gpnmb有望成为预测和治疗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新靶点,本文就其与肥胖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儿童自身免疫性癫痫脑病预后的研究进展
张凯,卢红茹,孙素真
2021, 24(20): 2619-26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8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4KB) (
)
自身免疫性癫痫脑病(AEE)是一种潜在的、可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其通常指在有脑病的情况下发作的急性或亚急性癫痫。与儿童有关的AEE的神经元靶点主要有NMDA受体、GABA受体、LGI1受体、AMPA受体、甘氨酸受体、MOG等。目前判断儿童AEE预后主要是通过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和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PCPC)。通过量表评估85%的患儿有良好的预后,但有研究显示有一部分患儿存在学习能力下降、认知障碍及社交障碍等后遗症,然而在量表中没有明显的体现。本文将对儿童AEE预后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早期随访、识别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痰液生物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马青松,刘凌,赵芝焕
2021, 24(20): 2624-26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9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063KB) (
)
痰液主要来源于中央大气道,含有这些部位的炎性细胞和炎性递质,通过痰细胞学分类、相关炎性递质检测进行气道炎症评估已在临床上得到证实。近年来,痰液生物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研究中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相关生物标志物在COPD诊治进展方面做一综述,发现通过痰液炎性细胞、炎性因子检测,应用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出更加具体的亚群分类方法,能更好鉴别COPD和哮喘,有利于对二者重叠部分机制研究;进一步分析痰液生物标志物与各种临床指标、评分量表相关性,提出新的病情评估指标,探索介导COPD频繁急性发作炎症通路,以及细菌、病毒易感性增加的生物标志物,有望识别出具有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为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