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AI使用声明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21年 第2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脑卒中后并发症流行特征分析及对基层管理优化建议
江滨
2021, 24(12): 1445-14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69KB) (
)
脑卒中位居我国居民各种死亡的首位,随着医院救治水平的提高,回归社区的脑卒中患者也不断增多,这极大增加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也给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结合回归社区存活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脑卒中后并发症的流行特征、基于证据和专家共识推荐的脑卒中后基层管理方案以及如何建立和优化脑卒中后的基层管理体系三方面内容,探讨如何完善现有的全科医疗服务,以为构建协同的基层脑卒中后管理服务体系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的中英指南对比及解析
张小林,曾嘉炜,陈孝,元刚
2021, 24(12): 1454-14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21
摘要
(
)
PDF for PC
(1034KB) (
)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症状多样且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尚无根治AD的药物,临床上常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改善AD症状,但其疗效不一且安全性和成本效果性存在差异。为给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方案,中国和英国分别在2018年更新发表了AD药物治疗相关的指南。中国发布《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在AD的诊断、药物治疗和临床疗效进行了阐述,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的Donepezil,galantamine,rivastigmine and memant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进行AD常用治疗药物的临床效果和药物经济学方面的分析。本文重点比较两个指南在药物方面的异同之处,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基层医生开具AD治疗药物时提供更多参考。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20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关于重症后幸存者远期损害的预测和识别国际共识》解读
殷月,邓雨芳,孙亚君,郑改改,陈少如,张红梅,王培席
2021, 24(12): 1458-14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21
摘要
(
)
PDF for PC
(1034KB) (
)
本文对美国重症医学会2020年11月发布的《重症医学会关于重症后幸存者远期损害的预测和识别国际共识》进行解读,其在2012年第2次发布的《改善重症监护幸存者出院后的远期结果:利益相关者会议的报告》的基础上,主要新增了如何识别高危幸存者、使用哪些评估及筛查工具、确定重症后幸存者的筛查时机等3方面内容。鉴于国内目前尚无专门针对重症后幸存者远期损害预测和识别方面的指南或共识,故对该国际共识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实用的建议,以期改善危重症幸存者照护结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胰岛素峰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廖世波,吴敏,黄淑玉,邹毅,晏益民,朱钊,黄高,李玲,向成,肖潇,李小英
2021, 24(12): 1464-14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59
摘要
(
)
Rich HTML
(
)
背景 糖负荷后胰岛素最大分泌能力影响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其影响因素对初诊T2DM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初诊T2DM患者糖负荷后胰岛素峰值(Imax)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0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411例,根据糖负荷后Imax三分位数将其分为低Imax组(Imax<21.40 mU/L,n=137)、中Imax组(21.40 mU/L≤Imax<48.10 mU/L,n=137)和高Imax组(Imax≥48.10 mU/L,n=137)。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等观察指标。行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检测患者0、30、60、120、180 min血糖(G)及胰岛素(I),计算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通过多项式曲线拟合获得糖负荷后血糖峰值(Gmax)和Imax。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初诊T2DM患者Imax的影响因素。结果 BMI、ΔI30/ΔG30、HOMA-β和HOMA-IR随Imax的升高而增高(P<0.05);G0、G30、G60、G120、G180、Gmax和HbA1c随Imax的升高而降低(P<0.05);低Imax组男性占比高于中Imax组和高Imax组,而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率低于中Imax组和高Imax组(P<0.05);高Imax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低Imax组和中Imax组(P<0.05);高Imax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低Imax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ax与BMI、ΔI30/ΔG30、HOMA-β、HOMA-IR呈正相关(P<0.05);Imax与G0、G30、G60、G120、G180、Gmax、HbA1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392,95%CI(0.192,0.803)〕、高血压〔OR=1.745,95%CI(1.028,2.967)〕、高尿酸血症〔OR=2.801,95%CI(1.408,5.587)〕、G0〔OR=0.679,95%CI(0.504,0.913)〕、G180〔OR=0.875,95%CI(0.778,0.985)〕、HbA1c〔OR=0.802,95%CI(0.688,0.935)〕、ΔI30/ΔG30〔OR=2.394,95%CI(1.725,3.322)〕、HOMA-IR〔OR=1.829,95%CI(1.414,2.367)〕是初诊T2DM患者Imax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初诊T2DM患者空腹血糖、HbA1c与Imax呈负相关,性别、高血压、高尿酸血症、G0、G180、HbA1c、ΔI30/ΔG30、HOMA-IR是初诊T2DM患者Imax的影响因素,因此优先控制空腹血糖使HbA1c达标,对于改善初诊T2DM患者糖负荷后胰岛素最大分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不同认知领域的变化特征研究
杨挺,吴劲松,韩梦宇,冯腾宇,尹莲花,黄佳,刘志臻
2021, 24(12): 1470-14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4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18KB) (
)
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伴随认知功能下降,但各细分认知领域的显著改变具体出现在哪个阶段,目前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不同阶段的认知领域变化特征,为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4—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招募老年受试者参与认知功能筛查,共纳入34例认知正常老年人(NC组)、29例主观认知下降患者(SCD组)和34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组)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福州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Lawton-IADLs)、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Boston命名测验(BNT)、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RAVLT)、Stroop色词测验(SCWT)。结果 三组Lawton-IADLs、GDS-15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oCA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MCI组MoCA得分低于NC组和SCD组(P<0.05)。三组BNT、RAVLT即时回忆、RAVLT延迟回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MCI组BNT、RAVLT即时回忆、RAVLT延迟回忆得分均低于NC组和SCD组(P<0.05)。三组Stroop字正确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troop颜色耗时数、字耗时数、色字耗时数、颜色正确数、色字正确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CI组Stroop颜色耗时数、字耗时数、色字耗时数均长于NC组,颜色正确数少于NC组(P<0.05);SCD组Stroop字耗时数长于NC组,色字正确数少于NC组(P<0.05);MCI组Stroop色字正确数少于NC组和SCD组(P<0.05)。结论 在主观认知下降阶段,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出现明显下降;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则出现语言能力和记忆功能明显下降。提示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不同认知领域的下降可能出现在不同阶段,临床上应给予主观认知下降患者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必要的关注,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应当注意语言能力和记忆功能的变化。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施根灵,方慧,戴茜茜,高明喜,苏工
2021, 24(12): 1476-14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98KB) (
)
背景 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过程,而目前国内对伴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甚少。目的 探讨ESS对CHF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304例。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01 nmol/L和/或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3.28 nmol/L的患者纳入ESS组,T3为1.01~2.48 nmol/L及FT3为3.28~6.47 nmol/L的患者纳入甲功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6月,观察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包括因心力衰竭死亡和非心源性死亡),次要终点是因心力衰竭再入院。依据患者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全因死亡组,再将全因死亡组分为心力衰竭死亡亚组和非心源性死亡亚组。比较存活组与全因死亡组、存活组与心力衰竭死亡亚组和非心源性死亡亚组甲状腺激素〔T3、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ESS组和甲功正常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并绘制生存分析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CHF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死亡、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CHF患者中ESS组164例,甲功正常组140例。两组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S组患者T3、FT3、FT4、TSH、ALB、Hb水平及LVEF低于甲功正常组,BNP、C反应蛋白(CRP)、肌酐水平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25.7(14.2)月,发现全因死亡46例(因心力衰竭死亡32例、非心源性死亡14例),存活258例(出现至少1次因心力衰竭再入院115例)。全因死亡组及心力衰竭死亡亚组患者T3、FT3水平及LVEF低于存活组,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ESS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经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ESS组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均高于甲功正常组(P<0.01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6,95%CI(1.009,1.105)〕、FT3〔HR=0.564,95%CI(0.325,0.976)〕、Hb〔HR=0.955,95%CI(0.932,0.980)〕、LVEF〔HR=0.980,95%CI(0.961,1.000)〕是CHF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HR=1.055,95%CI(1.019,1.093)〕、Hb〔HR=0.964,95%CI(0.944,0.984)〕、LVEF〔HR=0.979,95%CI(0.963,0.994)〕是CHF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HF伴ESS患者肾功能、肝功能情况较差,且心力衰竭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高于单纯CHF患者,远期预后较差,而T3、FT3可以反映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血清骨形成蛋白4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杜岑,敖娜,于洁,杨晶,耿宝川,都健
2021, 24(12): 1482-14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49KB) (
)
背景 骨形成蛋白4(BMP4)是促进骨形成的重要因子,同时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而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MP4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MP4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第一内分泌代谢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BMP4水平。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66例)和骨量减少组(62例)。血清BMP4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骨量正常组,年龄高于骨量正常组、病程长于骨量正常组,体质指数(BMI)、腰围、BMP4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MP4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s=-0.262,P=0.003),与BMI呈正相关(rs=0.205,P=0.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P4为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OR=0.364,95%CI(0.214,0.619),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密度减少者血清BMP4水平明显下降,低水平BMP4与高龄、低BMI相关,BMP4是骨密度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运动亚型早期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研究
楼跃,乔松,王晏雯,蔡苗,庄丽英,刘小利
2021, 24(12): 1487-14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46KB) (
)
背景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PD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根据不同运动症状可将PD分为不同亚型,不同运动分型PD患者在发病因素、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目前对于PD,尤其是早期PD的非运动症状研究较少。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运动亚型早期PD患者在认知功能、额叶功能、情绪和睡眠情况、自主神经功能等非运动症状方面的差别,探讨非运动症状与早期PD运动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浙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116例早期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将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IGD)组及混合型(IT)组。比较三组早期P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MDS-UPDRS、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老年抑郁量表(GDS-30)、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自主神经量表(SCOPA-AUT)的评估结果。结果 TD组、PIGD组、IT组分别为76例、32例、8例。三组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FAB、GDS-30、MAES、SCOPA-AUT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的非运动症状是PD的常见症状,在PD早期就可以出现,PIGD型和IT型的非运动症状较TD型严重,对早期PD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分型有助于在临床诊疗中更有效地评估PD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分析
李妮矫,姚树坤,许卫华,张艳丽
2021, 24(12): 1494-14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1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6KB) (
)
背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我国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既往研究较少关注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目的 观察F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情况,并分析其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2018年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脾胃病科门诊且确诊为FD的患者为FD组(n=87),选取同期于本院工作的健康职工及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45)。收集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嗜酸粒细胞计数情况,进行异常率和具体数值的比较;并对两组不同性别的人群进行白细胞分析。结果 FD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FD组白细胞计数异常者15例,均表现为偏低;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异常者1例,也表现为偏低。F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者16例,均表现为偏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者1例,也表现为偏低。FD组中性粒细胞分数异常者4例,其中1例表现为偏低,3例表现为偏高;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分数异常者3例,其中2例表现为偏低,1例表现为偏高。FD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异常者2例,均表现为偏高;健康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异常者1例,表现为偏高。FD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FD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女性FD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女性(P<0.05)。结论 FD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健康人群偏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率较健康人群高,且这种现象在女性FD患者中更突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河南省老年人综合能力失能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朱春燕,郭晴,田庆丰,刘晓光,张倩
2021, 24(12): 1500-15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2KB) (
)
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河南省是老年人口大省,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目的 调查河南省老年人综合能力失能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民政行业标准制定的《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进行调查,其包含老年人基本信息表和老年人能力评估表。问卷要求现场填写,对于不能书写的老年人由调查员详细访谈后代为填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 014份,回收有效问卷 5570份。5 570例老年人中2 760例(49.55%)老年人综合能力完好,2 810例(50.45%)老年人综合能力不同程度丧失,其中轻度失能老年人2 291例(41.14%),中度失能老年人340例(6.10%),重度失能老年人179例(3.21%)。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受损率为20.45%(1 139/5 570),精神状态受损率为35.89%(1 999/5 570),感知觉与沟通受损率为23.34%(1 300/5 570),社会参与受损率为19.48%(1 085/5 570)。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收入、残疾情况、痴呆情况、精神疾病情况、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情况老年人失能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0.115,95%CI(0.075,0.177);70~岁:OR=0.154,95%CI(0.101,0.236);80~岁:OR=0.323,95%CI(0.209,0.498)〕、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OR=2.911,95%CI(2.337,3.626);小学:OR=1.873,95%CI(1.519,2.310);初中:OR=1.545,95%CI(1.244,1.918)〕、居住情况〔独居:OR=0.521,95%CI(0.373,0.727);与配偶居住:OR=0.452,95%CI(0.338,0.604);与子女居住:OR=0.534,95%CI(0.396,0.719)〕、经济收入〔0~元/月:OR=2.306,95%CI(1.172,4.539);4 001~元/月:OR=2.939,95%CI(1.340,6.444)〕、残疾〔OR=0.257,95%CI(0.214,0.310)〕、痴呆〔OR=0.030,95%CI(0.022,0.041)〕、精神疾病〔OR=0.190,95%CI(0.126,0.286)〕、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OR=0.163,95%CI(0.134,0.198)〕是老年人失能等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失能率超过一半,其中轻度失能老年人比例最大,且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收入、残疾、痴呆、精神疾病、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是老年人失能等级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质性研究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态度和生活方式转变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
李蕊,刘芳丽,陈霞,王莹
2021, 24(12): 1506-15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3KB) (
)
背景 国内外研究表明,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有效干预,能够降低其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干预是降低糖尿病患病率的重点。目的 系统评价和整合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态度和生活方式转变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为医院、社区、家庭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文数据库,纳入有关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态度和生活方式转变的质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和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级。通过对文献反复阅读,提炼出34个明确结果,对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出9个类别,综合出2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糖尿病前期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出现两个极端,表现出过度紧张或不以为然;整合结果2:糖尿病前期患者在转变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碍或促进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因素。结论 宣传糖尿病前期的相关知识、鼓励糖尿病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疾病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健康生活方案,可加强糖尿病前期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并促使患者积极进行生活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局灶性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及术中特征鉴别研究
温雅,刘静静,刘利平,闫晓慧,李晓宇,辛雨薇,毕研静
2021, 24(12): 1512-15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45KB) (
)
背景 局灶性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FSGT)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超声表现有相似之处,临床中存在误诊而行不必要的手术。目的 分析FSGT与PTC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提高超声医师对FSGT的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并术后经病理确诊的FSGT患者,共18例23个结节;连续性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TC患者,共63例70个结节。记录两组常规超声特征,包括回声、结节内部结构、回声均匀性、边缘、血流信号分级、纵横比、点状强回声情况。记录术中结节粘连或侵犯包膜、结节质地情况、结节与周围甲状腺腺体的关系。结果 FSGT和PTC患者结节回声、回声均匀性、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T患者结节纵横比≤1所占比例高于PTC患者,点状强回声所占比例低于PTC患者(P<0.05)。FSGT与PTC患者结节粘连或侵犯包膜所占比例、术中质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T患者结节与周围甲状腺体边界清所占比例高于PTC患者(P=0.003)。结论 FSGT与PTC虽在超声图像上相似,但FSGT较PTC纵横比≤1更多见、点状强回声出现少,在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以除外无痛性FSGT的可能,细针穿刺活检非常必要,以避免误诊而引起不必要的手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02—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特征及减寿率分析
陈亦晨,曲晓滨,孙良红,李小攀,陈涵一,陈华,周弋,肖绍坦
2021, 24(12): 1517-15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1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1KB) (
)
背景 肝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浦东新区居民肝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资料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特征与所导致的寿命损失,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浦东新区户籍人口为对象,以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为基础,从中筛选出死亡日期在2002—2019年的肝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居民死因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编码与归类,肝癌的编码范围为C22。分别计算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对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情况以及肝癌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进行分析。肝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寿命损失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12 522例,年均粗死亡率为25.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29/10万。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粗死亡率:APC=-1.88%,Z=-12.468,P<0.001;标化死亡率:APC=-4.71%,Z=-10.601,P<0.001)。男性、女性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2002—2019年15~59岁、60~79岁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1),80岁以上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保持稳定(P=0.053)。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98 580年,PYLLR为2.00‰,AYLL为7.87年/人,SPYLL为61 767年,SPYLLR为1.25‰。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R、SPYLLR、AYLL总体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除2002—2010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AYLL保持稳定(P=0.853)。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81 126年,PYLLR为3.29‰,AYLL为9.20年/人,SPYLL为50 225年,SPYLLR为2.04‰。女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17 454年,PYLLR为0.71‰,AYLL为4.72年/人,SPYLL为10 942年,SPYLLR为0.44‰。浦东新区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PYLLR、AYLL、SPYLL及SPYLLR均大于女性。结论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下降,但仍引起了严重的寿命损失,肝癌对于男性及80岁高龄老年人群的危害需进一步关注,需采取差异化的防控措施,对于男性人群以改善行为危险因素为重点,降低肝癌对该人群的危害;对于高龄肝癌患者,应注重临终关怀与支持治疗工作,改善该人群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2011—2017年镇江市慢性病监测数据的年龄别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分析
古孝勇,姜方平,王宏宇,徐璐,何佳佳
2021, 24(12): 1523-15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45KB) (
)
背景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糖尿病相关指标流行率,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和患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不足,且关于不同年龄段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FG)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基于2011—2017年镇江市慢性病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IFG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方法 本研究实施时间为2011年6月—2017年12月。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镇江市历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该监测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IFG率、标化IFG率时间变化趋势及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9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 408份,有效回收率为96.63%;共130名居民被置换,置换率为0.46%;2011—2017年分别抽取到3 953、3 482、4 259、4 270、4 203、4 039、4 202名居民。2011—2017年45~59岁男性居民IFG率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6.92,95%CI(-12.50,-1.00),P<0.05〕;2014—2017年≥60岁男性居民IFG率亦呈下降趋势〔APC=-15.71,95%CI(-26.50,-3.30),P<0.05〕。2011—2017年所有居民总体标化IFG率呈下降趋势〔APC=-3.18,95%CI(-5.90,-0.40),P<0.05〕,男性居民总体标化IFG率亦呈下降趋势〔APC=-5.26,95%CI(-9.50,-0.80),P<0.05〕;2014—2017年≥60岁男性居民标化IFG率呈下降趋势〔APC=-16.23,95%CI(-28.20,-2.30),P<0.05〕。2011—2017年所有居民吸烟、被动吸烟、蔬菜摄入频次≥4 d/周流行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早餐摄入频次≥5 d/周、水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超重、血压<130/85 mm Hg流行率呈上升趋势(P<0.05),静态行为时间<4 h/d、肥胖、中心性肥胖流行率呈下降趋势(P<0.05)。不同年龄段居民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结论 2011—2017年镇江市居民IFG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均得到了一定控制,尤其是在2014—2017年≥60岁的男性居民中,社区IFG相关干预工作初显成效,今后应注意加大对中青年人群的干预力度,并根据年龄别IFG率时间变化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沈阳市沈河区社区居民的身体肥胖指数和正常体重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研究
刘宇岩,李永芳,何婧,马萍,于路阳,孙贵范
2021, 24(12): 1534-15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6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56KB) (
)
背景 我国北方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较高,而身体肥胖指数(BAI)是一个衡量脂肪组织堆积程度的新指标,正常体重肥胖(NWO)已被证实与MS及其危险因素相关,但目前关于BAI、NWO与我国北方人群MS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基于沈阳市沈河区社区居民分析BAI、NWO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2015年4—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参与当地健康调查的社区居民2 338例,分析其人体测量学指标、代谢指标及生活行为因素;BAI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校正年龄、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后进行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社区居民BAI与MS及中心性肥胖、三酰甘油(TG)升高有关(P<0.001);女性社区居民BAI与MS及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空腹血糖(FBG)升高、TG升高有关(P<0.05);在男性社区居民中,以正常体质量但BAI≥26.1者为参照,正常体质量且BAI<26.1者MS、中心性肥胖、TG升高发生风险降低,超重且BAI≥26.1者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但BAI<26.1者血压升高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且BAI≥26.1者MS发生风险升高(P<0.05);在女性社区居民中,以正常体质量但BAI≥29.2者为参照,正常体质量且BAI<29.2者MS、中心性肥胖、TG升高发生风险降低,超重但BAI<29.2者血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风险升高,超重且BAI≥29.2者MS、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但BAI<29.2者HDL-C降低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且BAI≥29.2者MS、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FBG升高、TG升高发生风险升高(P<0.05)。结论 沈阳市沈河区社区居民MS患病率较高〔男性、女性分别为50.4%(386/766)、46.6%(733/1 572)〕,BAI与其MS发生风险升高有关,且根据体质指数(BMI)和BAI评价的NWO者MS发生风险较非NWO者升高,但根据BMI和BAI评价的肥胖或超重者MS发生风险趋于接近,而BAI的常规测量可能成为监测肥胖及预防MS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调查及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分析
杨森,赵华新,牛晓敏,陈晨,张文静,葛许华,陆媛,马乐,史晓晓,于德华
2021, 24(12): 1541-15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3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8KB) (
)
背景 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及从业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方法 2019年3—9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7个中心城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的14家试点安宁疗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42名为研究对象。分析试点机构2018年卫生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安宁疗护时间、安宁疗护中心人均医疗费用、安宁疗护中心日均医疗费用)。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与访谈,具体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从业满意度(薪资福利、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感、离职意向、同行关系、工作满意度)以及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201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试点安宁疗护机构的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为(48.42±2.34)%;平均住院时间为(41.8±3.5)d,人均医疗费用为(7 632.8±234.7)元,日均医疗费用为(182.6±22.6)元;居家安宁疗护平均时间为(56.2±7.5)d,人均医疗费用为(1 371.3±186.4)元,日均医疗费用为(24.4±4.2)元。社区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偏低,对同行关系和职业认同感的满意度偏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居家安宁疗护和机构安宁疗护的工作满意度结果相似。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待遇较低、工作量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依靠机构自身运营补贴,专项经费不足”“长期面对即将死亡的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琐碎,医护人员待遇不足”“从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各方重视程度不足”。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有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但仍存在安宁病床的使用率不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的待遇和满意度偏低,不同医疗机构间转诊不通畅等问题。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分级诊疗制度下不同级别医院间糖尿病基本药物使用现状研究
章小敏,陈翔,陈将,鲍俞燕,叶爱菊,洪冰
2021, 24(12): 1546-15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2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04KB) (
)
背景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剧增,防治工作异常严峻,做好糖尿病防治管理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但是,基层医院以基本药物使用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能否与其转诊的上级医院糖尿病用药对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直接影响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和同质化水平的提高。目的 研究分级诊疗制度下不同级别医院间糖尿病治疗药物衔接状况,探索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慢性病防治药物保障体系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安徽、陕西省不同级别样本医院共9家,基于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2016—2018年药品采购数据,通过对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基本药物使用品种结构、用药频度、金额等情况比较,分析变化趋势,研究不同级别医院间用药衔接状况。结果 3个省份基本药物品规数占糖尿病治疗药物总品规的25.58%(33/129),不同级别医院2018年用药频度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药物进入用药频度前10位的品规数,以安徽省最多(占7种)、陕西省最少(占3种),用药频度和金额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安徽省的三级医院(64.08%和41.49%)和基层医院(38.11%和28.77%)、浙江省的二级医院(40.63%和35.00%)。不同级别医院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用药频度、用药金额3年增长率比较,除陕西省用药频度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浙江省和安徽省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治疗药物利用情况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存在较大差异,药物衔接状况较差,基本药物难以满足分级诊疗基层医院慢性病用药需求,亟须完善。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延伸处方在社区慢病患者中的开展现况调查
聂莲莲,冒长青,杨雪光,苗长军
2021, 24(12): 1552-15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15KB) (
)
背景 延伸处方是指上海市2015年专门在社区综合医改中推出的延伸处方政策,但目前对于延伸处方在社区慢病患者中的开展现状研究比较缺乏。目的 分析延伸处方在社区慢病患者中的开展现状,为优化延伸处方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从上海市金山区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整群抽取2017—2018年在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且使用延伸处方的慢病患者的数据,并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史、用药情况(药品品种数),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延伸处方在社区慢病患者中的开展现状、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结果 2017—2018年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延伸处方的慢病患者共714例,占总开具处方(32 666例)的2.19%;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慢病患者延伸处方开具率为83.19%(594/714);疾病种类(例次)以常见慢性病为主(81.55%,707/867);延伸处方执行依从性佳的慢病患者593例(83.05%)。不同性别慢病患者延伸处方执行依从性佳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种类、用药情况(药品品种数)慢病患者延伸处方执行依从性佳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于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患者延伸处方的不合格率为12.50%(25/200),主要问题为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主要包括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者诊断书写不全10例(5.00%)、延伸处方开具超过30 d用药时间6例(3.00%)、用药适宜证不适宜5例(2.50%);用药不适宜处方主要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不适宜2例(1.00%)、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2例(1.00%)。结论 社区慢病患者延伸处方开具率仍旧偏低,在社区慢病患者治疗管理中应进一步提高延伸处方的数量、执行依从性和处方开具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Gitelman综合征合并严重低钠血症的诊治分析
马福慧,王新玲,王静,宋向欣,郭艳英
2021, 24(12): 1556-15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4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84KB) (
)
本文报道了1例以间断四肢乏力起病,伴有咳嗽、咳痰、间断发热的患者,经检查发现低血钾、低血镁、低血氯、低尿钙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活性增高,同时合并严重低钠血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断为Gitelman综合征合并血管升压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经抗感染、限水、补钠及补钾治疗后,患者全身无力症状明显改善,除血镁变化不明显外,其余电解质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后期SLC12A3基因检测发现患者为D486N单杂合突变,再次验证了临床诊断。本病例提示当出现严重低钾合并低钠血症,应积极寻找原因鉴别施治。临床工作中发现疾病不能单从一元论解释时,需要从多种病因考虑,避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库欣综合征一例诊治反思
李风,曾雪梅
2021, 24(12): 1559-15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4KB) (
)
库欣综合征(CS)是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致病症的总称,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但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于漏诊、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致CS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了其未能及时确诊的原因,包括对该病的多症状缺乏认识,对血常规检查结果重视不够,缺乏对继发性高血压病的警惕及未能对年龄、性别、体格等进行综合评估;进而提出基层全科医生应关注一些临床表现多样的疾病,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加强问诊和综合性检查,以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从制度层面提出若干建议,目的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使症状复杂的患者能够尽快得到确诊和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何兴月,郝佳琪,杨辉,曹慧丽
2021, 24(12): 1564-15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0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30KB) (
)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03D421028)
近年来,家庭作为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的重要中间层级,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以社区为基础的脑卒中家庭护理不断发展,目前集中于居家评估系统、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家庭功能的开发和应用等研究。然而,关于家庭护理的评估工具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就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评估背景、评估时机、特异性评估工具进行介绍,旨在为社区护士提供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简单有效的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评估工具,促进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的有效性,同时为编制合适的家庭护理评估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脑卒中后继发昼间嗜睡的影响因素与治疗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文熠,陈光
2021, 24(12): 1570-15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25KB) (
)
昼间嗜睡(ED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碍,近年来因其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联系而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EDS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且会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认知功能,对脑卒中康复和预后有重要影响,但在临床上相较于其他脑卒中并发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故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脑卒中后继发EDS的影响因素与治疗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利于临床医生、患者和家属深入全面地了解、妥善应对ED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连续性及高强度间歇运动对2型糖尿病血糖调控影响的研究进展
闫增印,闫平平,秦春莉,罗炯
2021, 24(12): 1575-15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3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5KB) (
)
规律运动可以帮助预防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本文综述了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改善情况,尤其是连续性及高强度间歇运动对2型糖尿病对血糖调控的影响,得出高强度间歇运动可调节骨骼肌中葡萄糖代谢情况,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3次/周及每周总计150 min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被认为是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状最佳方案,且训练频率越高及训练量越大对于2型糖尿病病情的改善越有效;抗阻训练同样能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但抗阻介入有氧运动及抗阻介入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否对2型糖尿病产生更大的改善效果尚需更多的试验去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