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AI使用声明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21年 第2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肺癌靶向治疗原发耐药的机制及临床对策
梁文华, 黎才琛, 梁恒瑞, 赵毅, 李凤, 钟然, 熊珊, 李坚福, 程博, 陈子盛, 刘晞雯, 蔡修宇, 谢展鸿, 王炜, 刘君, 何建行
2021, 24(8): 901-9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53
摘要
(
)
PDF for PC
(1888KB) (
)
针对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基于小分子抑制剂的靶向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极大成效,但仍面临着原发耐药/不敏感的问题。初始治疗的有效比例及疗效深度决定了患者的远期生存。本文梳理了关于原发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突变亚型结构、原发T790M、合并突变、免疫状态等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目前有效药物的证据,提出了多基因分型、精准靶向、“鸡尾酒”疗法等克服原发耐药的管理策略,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同行们的临床实践及科研方向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无症状感染者对COVID-19流行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研究
刘巧,刘珏,刘民
2021, 24(8): 917-9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16
摘要
(
)
PDF for PC
(1382KB)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流行近一年,对世界人口健康造成巨大打击。许多国家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采取关闭学校和工作场所、强制公众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在逐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过程中,无症状感染者对COVID-19流行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挑战。本文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无症状感染者在传播中的作用以及限制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病毒传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解读(一)——稳定期药物管理
李正欢,张晓云,陈杨,宋雪利,秦中明,李红
2021, 24(8): 923-9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55
摘要
(
)
PDF for PC
(1370KB) (
)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第三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但面对COPD这个可防、可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临床诊疗仍有诸多不足,如对患者教育不够、随访缺失、稳定期和/或急性加重期管理不规范等,以上均是患者病情频繁加重和恶化的重要原因。而病情频繁加重和恶化将导致后期治疗效果不佳和治疗难度增大,以及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等。所以,加快促进COPD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规范化,提高诊疗精度和效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结合我国临床诊疗现状和疾病研究进展,从临床应用角度对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简称:指南)进行全面阐释和分析,内容包括稳定期药物管理、稳定期非药物管理和急性加重期管理。其中指南解读(一)主要涉及稳定期药物管理,内容包括诊断评估、初始治疗和后续治疗。通过对该指南的解读,以期为我国急诊科、呼吸科等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咳嗽的治疗新进展
赵凌云,李宏云
2021, 24(8): 930-9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13
摘要
(
)
PDF for PC
(1646KB) (
)
慢性咳嗽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患病率高达12%,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如此,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总结了慢性咳嗽的分类、病因及机制,归纳了慢性咳嗽现有及新兴的治疗方式,发现针对咳嗽反射的靶向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对改善慢性咳嗽患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提出随着靶向药物的进一步开发以及新型治疗方式的进一步发现,慢性咳嗽的治疗不再无药可用而将趋向精准体系化。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可能影响骨骼健康,分化型甲状腺癌该如何科学管理?
孙磊,李梅
2021, 24(8): 941-9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74
摘要
(
)
PDF for PC
(1417KB) (
)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患病率最高的甲状腺癌,DTC术后采取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可能减少肿瘤复发与转移风险,但其可能降低患者骨密度,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潜在风险,此不良影响应被充分重视。本文分析TSH抑制治疗对骨骼的影响及其机制,建议临床医生综合考虑DTC复发风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风险,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并监测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骨折风险及骨骼影像学。建议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骨骼,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必要时联合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代谢相关激素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
于悦,谭慧文,刘奕姝,曾尹,肖莉
2021, 24(8): 947-9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42
摘要
(
)
PDF for PC
(1028KB) (
)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而肥胖是引起OSAHS的主要危险因素,代谢相关激素的水平及肥胖的发生可能引发OSAHS患者的睡眠相关事件,其原因尚未明确,且目前同时探索瘦素、食欲素及生长激素释放肽与OSAHS患者睡眠监测指标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OSAHS病程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OSAHS患者瘦素、食欲素及生长激素释放肽与代谢指标和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HS且自愿加入本研究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5次/h≤AHI≤15次/h,n=6)、中度组(15次/h<AHI≤30次/h,n=11)、重度组(AHI>30次/h,n=41)。研究对象入院当晚进行PSG,次日清晨抽取外周动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瘦素、食欲素和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炎、颈围、腰围、臀围、睡前收缩压、睡前舒张压、晨起收缩压、晨起舒张压、总卧床时间(TIB)、总睡眠时间(TST)、AHI、总共微觉醒次数、>15 s微觉醒次数、微觉醒指数、血氧低于90%时间(T90%)、最低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瘦素、生长激素释放肽、食欲素水平等。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代谢相关激素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3组间AHI、微觉醒指数、T90%、最低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90%〔OR=1.138,95%CI(1.026,1.262)〕是OSAH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瘦素水平与BMI(r=0.482)、腰围(r=0.429)、臀围(r=0.576)、睡前收缩压(r=0.261)呈正相关(P<0.05),与PaO2(r=-0.301)呈负相关(P<0.05);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与吸烟史(rs=-0.273)、饮酒史(rs=-0.309)、睡前收缩压(r=-0.391)和睡前舒张压(r=-0.282)呈负相关(P<0.05);食欲素与TIB呈负相关(r=-0.320,P<0.05)。结论 T90%对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提示其能较为简单有效的识别高危人群。缺氧及肥胖等因素相互作用,可能促使OSAHS患者体内瘦素水平上升,进而产生瘦素抵抗,最终造成机体代谢紊乱的发生。生长激素释放肽在调节血压的生理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为OSAHS患者是否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食欲素可能起到维持觉醒的作用,睡眠片段化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促使体内食欲素水平上升,促进肥胖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59岁成年人体质指数随年龄变化轨迹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研究
高仲淳,邹波,蓝恭赛,王冠军
2021, 24(8): 954-9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40
摘要
(
)
PDF for PC
(1101KB) (
)
背景 体质指数(BMI)是预测成年人高血压最为敏感的身体测量指标,目前绝大多数研究仅关注于单一时点的BMI或BMI在一定时期的变化值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但有关BMI随年龄的变化轨迹与高血压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20~59岁成年人BMI随年龄变化轨迹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2019年在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参与过至少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实验室检测指标〔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记录研究对象首次体检时年龄、首次体检时BMI、首次体检时SBP、首次体检时DBP、确诊高血压时年龄。采用潜在类线性混合模型(LCLMM)分析BMI随年龄的动态变化并根据其轨迹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随后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20~59岁成年人BMI变化轨迹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并报告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共纳入2 683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LCLMM共识别出4条BMI随年龄变化轨迹,分别为中水平-缓慢上升组(1 681例,62.7%)、中水平-快速上升组(639例,23.8%)、高水平-快速上升组(272例,10.1%)、低水平-快速上升组(91例,3.4%)。中水平-缓慢上升组、中水平-快速上升组、高水平-快速上升组、低水平-快速上升组高血压发病率、首次体检时年龄、首次体检时BMI、首次体检时SBP、首次体检时DBP、FPG水平、TC水平、TG水平、LDL-C水平、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水平-缓慢上升组为参照,调整混杂因素后,中水平-快速上升组、高水平-快速上升组和低水平-快速上升组出现高血压的风险〔HR(95%CI)〕分别为1.47(1.09,1.98)、2.56(1.85,3.55)、6.35(3.36,12.01)。结论 BMI随年龄增长上升越快的成年人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越高,今后应当关注成年人BMI的变化轨迹,尤其要关注BMI上升较快的群体,从而尽早识别高危人群,以及时控制人群肥胖并达到早期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发生时间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性分析
杨旭
2021, 24(8): 959-9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26
摘要
(
)
PDF for PC
(1037KB) (
)
背景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不仅是帕金森病(PD)重要的临床前期症状之一,也是帕金森病病情进展的促进因素。然而,RBD的不同出现时间与PD临床特征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目的 研究不同RBD 发生时间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8年5月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136例。同期选取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RBD将PD患者分为伴RBD组和不伴RBD组,根据RBD发生时间分为先发RBD亚组和后发RBD亚组。比较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多巴胺药物用量(左旋多巴剂量当量LEDs)、PD病程、Hoehn-Yahr分级、有无震颤、帕金森病症状偏重侧、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有无直立性低血压(OH)、是否存在幻觉、是否痴呆。结果 伴RBD组47例,不伴RBD组89例;先发RBD亚组9例,后发RBD亚组38例。伴RBD组较不伴RBD组PD病程长,Hoehn-Yahr分级高,LEDs剂量大,幻觉、OH和痴呆发生率高,MMSE评分低(P<0.05)。伴RBD和不伴RBD组幻觉、OH、痴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后发RBD亚组较先发RBD组的MMSE评分下降、痴呆发生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先发RBD亚组与后发RBD亚组MMSE评分低,痴呆发生率高(P<0.05)。结论 PD运动症状后出现RBD可能是加重认知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香烟烟雾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及意义
孙得胜,刘虹延,刘先胜,欧阳瑶,徐永健
2021, 24(8): 964-96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58
摘要
(
)
PDF for PC
(898KB) (
)
背景 肺动脉高压是常见的肺血管疾病,香烟烟雾能否直接导致肺动脉高压目前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部分吸烟人群在早期,甚至在肺功能仍正常且未发生明显缺氧表现时已发生肺小血管重塑,但是其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肺小血管的重塑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机制,有研究显示,实验小鼠的肺血管重塑与其肺小血管的肌化有关。目的 探讨单纯香烟烟雾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小动脉肌化程度及意义。方法 2018年1—5月,选用1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8只,用香烟烟雾刺激的方法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用时4个月。造模满4个月时,观察大鼠活动、饮食、毛发等一般状况并检测右心室收缩压和平均右心室压,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重量和体质量的比值(RV/BW),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小血管中α-SMA的表达以评估肺血管肌化程度(完全肌化、部分肌化、未肌化)。结果 造模4个月后,对照组大鼠活动、饮食、毛发等一般状况未见异常,而模型组大鼠明显表现出倦怠状态,常蜷缩于角落,不积极寻觅食物,毛发也变得比较枯黄。模型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和平均右心室压高于对照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右心室肥厚指数和RV/BW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的肺小血管肌化比例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肺小血管中未肌化比例低于对照组,部分肌化和完全肌化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香烟烟雾刺激可直接导致肺动脉高压,其发病可能与肺小动脉肌化程度加重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术前衰弱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方雯,王秀红,汪俊华,蒋芝月,董亮宏,李璟
2021, 24(8): 968-9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17
摘要
(
)
PDF for PC
(1062KB) (
)
背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晚期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但术后疼痛、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和术后康复进程,而随着老年外科手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学者逐渐认识到老年患者自身的生理储备状态(如衰弱)比手术更能影响术后疾病的转归。目的 探讨术前衰弱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骨科医院和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30例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衰弱筛查量表(FRAIL)评估患者术前衰弱情况(FRAIL评分>2分即为衰弱),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156例)和非衰弱组(7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使用步行辅助工具时长;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2周、1个月及3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和术后膝关节屈曲度,且于术后第2周、1个月、3个月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表(AK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衰弱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使用步行辅助工具时长均较非衰弱组患者长,且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非衰弱组患者(P<0.05)。时间与组别在FPS-R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01),时间、组别在FPS-R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01);且衰弱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FPS-R评分均高于非衰弱组(P<0.001)。时间与组别在膝关节屈曲度上存在交互作用(P<0.001),时间、组别在膝关节屈曲度上主效应显著(P<0.001);且衰弱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膝关节屈曲度均低于非衰弱组(P<0.001)。时间与组别在膝关节功能AK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组别在膝关节功能AK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01);且衰弱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膝关节功能AKS评分均低于非衰弱组(P<0.001)。术前衰弱得分与术后FPS-R评分呈正相关(P<0.001)、与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及AKS评分呈负相关(P<0.001)。结论 术前衰弱状态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存在负性影响,可致患者术后关节疼痛感增强以及关节屈曲功能恢复延迟,增加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延长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使用步行辅助工具时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及卫生经济学的影响研究
朱颖,杨淼,夏伟,周卉,唐镍,朱显军,李蓬秋,杨艳
2021, 24(8): 977-9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54
摘要
(
)
PDF for PC
(1023KB) (
)
背景 由于手术科室医师血糖管理知识相对不足,因此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常不够理想。而传统会诊的血糖管理模式有着效率低、不易随访的弊端。目的 为了让患者的血糖得到更高效地管理,本研究探讨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以及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01-01至06-30入院的非重症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703例,由院内血糖管理团队联合网络血糖监测系统对高血糖进行主动干预(团队管理组);2017-01-01至06-30入院的非重症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635例,采用常规会诊模式进行管理(常规会诊组)。比较两种管理方式血糖控制水平,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高血糖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团队管理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平均每人每天血糖检测次数、住院期间使用基础胰岛素患者比例、住院期间静脉滴注胰岛素患者比例均高于常规会诊组(P<0.05)。团队管理组的平均血糖值、高血糖发生率、严重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常规会诊组,目标血糖达标率高于常规会诊组(P<0.01)。团队管理组的血糖漂移度、血糖变异系数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低于常规会诊组(P<0.01)。院内感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会诊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有血糖漂移度(B=0.506,t=5.360,P<0.01)和是否发生院内感染(B=10.694,t=32.281,P<0.01);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有最大血糖波动幅度(B=0.008,t=2.731,P=0.006)和住院时间(B=0.112,t=37.501,P<0.01)。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有效改善了手术科室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波动水平,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北京市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青,陈亚红2,王仲,于婧,吴永浩
2021, 24(8): 982-9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01
摘要
(
)
PDF for PC
(1026KB) (
)
背景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09-28至10-04对北京市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论证后应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形成最终稿在微信工作群发布,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信息、全科医生更新学习专业知识方式、全科医生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知识获得方式、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情况,通过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22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总平均分为(45.5±18.5)分,不及格的医生987名,及格医生239名(及格率19.5%)。其中女性医生及格率高于男性不同学历医生及格率(P<0.0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本科生、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本科生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P<0.05)。不同职称等级医生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医生及格率高于初级职称医生(P<0.05)。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不通过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P<0.05)。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职称是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培训及考核;应重点加强社区男性、低学历及低职称的全科医生在慢阻肺知识方面的培训;获取慢阻肺专业知识的方式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及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更为有效;通过发放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来进行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慢阻肺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刘童童,王宇阳,杨丽平,冒慧敏,占永立
2021, 24(8): 989-10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37
摘要
(
)
PDF for PC
(2163KB) (
)
背景 进展性IgA肾病(IgAN)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然而,目前关于进展性IgAN的诸多治疗方案存在不良反应大、长期治疗收益不明显等特点。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案,对进展性IgAN的治疗至关重要。目的 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网数据库中关于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03-31。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和GeMTC 0.14.3统计软件对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干预进展性IgAN的总有效率、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8个RCTs研究,包括3 034例患者,包含10种干预方案:激素(Pred)、霉酚酸酯(MMF)联合Pred、环磷酰胺(CTX)联合Pred、来氟米特(LEF)联合Pred、环孢素(CsA)联合Pred、中药疗法(TCM)联合免疫抑制剂(ISD)、单用TCM、单用MMF、单用LEF及支持治疗。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TCM联合ISD优于单用TCM治疗〔RR=2.27,95%CI(1.14,4.65)〕、LEF联合Pred〔RR=2.14,95%CI(1.05,4.45)〕、CTX联合Pred〔RR=3.92,95%CI(2.06,7.37)〕、单用Pred〔RR=3.57,95%CI(2.11,6.32)〕、单用LEF〔RR=5.88,95%CI(1.03,37.17)〕及支持治疗〔RR=6.25,95%CI(2.86,13.82)〕;CsA联合Pred〔RR=3.73,95%CI(1.54,9.10)〕及MMF联合Pred〔RR=2.37,95%CI(1.33,4.44)〕优于CTX联合Pred,CsA联合Pred〔RR=3.37,95%CI(1.52,8.13)〕及MMF联合Pred〔RR=2.13,95%CI(1.24,4.13)〕优于单用Pred(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MMF联合Pred〔RR=0.21,95%CI(0.09,0.49)〕、LEF联合Pred〔RR=0.16,95%CI(0.08,0.34)〕、TCM联合ISD〔RR=0.31,95%CI(0.13,0.72)〕、单用TCM〔RR=0.05,95%CI(0.01,0.22)〕、单用Pred〔RR=0.37,95%CI(0.18,0.73)〕及支持治疗〔RR=0.24,95%CI(0.06,0.87)〕均低于CTX联合Pred,LEF联合Pred低于CsA联合Pred〔RR=0.28,95%CI(0.09,0.90)〕(P<0.05)。(3)24 h尿蛋白定量:MMF联合Pred优于CTX联合Pred〔MD=0.55,95%CI(0.25,0.85)〕、LEF联合Pred〔MD=0.53,95%CI(0.10,0.97)〕、支持治疗〔MD=0.72,95%CI(0.24,1.20)〕、单用TCM〔MD=0.66,95%CI(0.16,1.15)〕、单用MMF〔MD=0.62,95%CI(0.02,1.22)〕,TCM联合ISD优于CTX联合Pred〔MD=0.42,95%CI(0.09,0.75)〕、LEF联合Pred〔MD=0.40,95%CI(0.03,0.79)〕、单用Pred〔MD=0.41,95%CI(0.15,0.67)〕、单用TCM〔MD=0.53,95%CI(0.08,0.98)〕及支持治疗〔MD=0.59,95%CI(0.19,0.99)〕,CsA联合Pred优于CTX联合Pred〔MD=0.55,95%CI(0.04,1.06)〕、单用Pred〔MD=0.53,95%CI(0.07,1.01)〕及支持治疗〔MD=0.71,95%CI(0.11,1.32)〕(P<0.05)。(4)肌酐水平:TCM联合ISD优于LEF联合Pred〔MD=19.69,95%CI(0.68,39.49)〕及单用Pred〔MD=14.50,95%CI(1.49,28.04)〕,MMF联合Pred优于单用MMF〔MD=45.66,95%CI(0.40,91.16)〕(P<0.05)。结论 MMF联合Pred、TCM联合ISD、LEF联合Pred方案治疗进展性IgAN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率和对血尿酸及疼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张金焕,陈伊镕,兰凯,胡梨雨,于海波
2021, 24(8): 1001-10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47
摘要
(
)
PDF for PC
(1115KB) (
)
背景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是痛风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长期西药治疗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针灸疗法作为补充替代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但在不同针灸疗法中何种针灸疗法更能有效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仍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5种针灸疗法与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关于5种针灸疗法(电针、针刺、刺血、温针灸、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09-20。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23项RCT,共1 684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OR=1.18,95%CI(1.01,1.39),P<0.05〕、温针灸〔OR=1.17,95%CI(1.03,1.32),P<0.05〕、火针〔OR=1.13,95%CI(1.03,1.24),P<0.05〕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电针总有效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刺血、火针、温针灸、针刺和西药。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电针〔标准化均数差(SMD)=-144.46,95%CI(-248.77,-40.14),P<0.05〕、针刺〔SMD=-98.83,95%CI(-159.51,-38.15),P<0.05〕均优于西药; SUCRA排序结果显示电针降低血尿酸水平效果最优,其余依次为针刺、刺血、温针灸、火针和西药。在降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火针优于西药〔SMD=-1.40,95%CI(-2.12,-0.68),P<0.05〕;SUCRA排序结果显示火针降低VAS评分效果最优,其余依次为刺血、针刺和西药。结论 电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提高总有效率和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具有最好的疗效,火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受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多中心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本结论。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河北省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现况调查
张赛赛,王闻慧,张丹,刘霄,张丽丽,张云淑,栗克清
2021, 24(8): 1011-10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141
摘要
(
)
PDF for PC
(996KB) (
)
背景 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研究多以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研究鲜见。目的 调查河北省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及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居住地、精神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规律体育锻炼)、心理社会问题(是否存在群体支持问题、住房问题、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以满足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抑郁障碍诊断将其分为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和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患者485例(2.32%),其中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56例(11.55%)、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429例(88.4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精神疾病家族史构成、家庭年收入分布、饮酒比例、饮茶比例、体育锻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存在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比例高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0.177(0.061,0.520)〕、经济问题〔OR(95%CI)=0.184(0.093,0.365)〕、卫生保健服务问题〔OR(95%CI)=0.194(0.087,0.432)〕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可能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全面二孩政策下河北省异位妊娠患病状况的多中心研究
张欢欢,郭艳巍,张金环,杨佳琦,单伟颖
2021, 24(8): 1017-10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30
摘要
(
)
PDF for PC
(1015KB) (
)
背景 异位妊娠(EP)是导致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随性文化理念、生育政策的改变、医学科学的进步等有所改变,但未检索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下EP患病状况的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对河北省EP患者的患病状况的影响。方法 根据河北省各地级市GDP排名及地域分布等因素,随机选取2015—2017年3年间河北省4家医院妇产科EP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患病情况、年龄、孕产史及既往病史等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二孩政策施行前后(2015年与2017年)的差异,分析2015—2017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EP患者1 760例,占同期住院妊娠患者的4.68%(1 760/37 635)。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EP患病率较施行前降低(χ2=57.866,P<0.001)。2015—2017年,EP患者阴道分娩次数、盆腹腔手术史、重复异位妊娠(REP)、盆腔炎性疾病(PID)比例逐年增加(P<0.05)。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EP患者阴道分娩次数(χ2=6.151,P=0.046)、剖宫产次数(χ2=7.135,P=0.028)、盆腹腔手术史(χ2=6.300,P=0.012)、REP(χ2=4.659,P=0.031)、PID比例(χ2=12.183,P<0.001)均较施行前增加。REP患者盆腹腔手术史、剖宫产、输卵管手术、吸烟史比例高于首次EP患者(P<0.05)。结论 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EP患病率降低,但患病年龄、阴道分娩次数、剖宫产次数、盆腹腔手术史、REP、PID比例均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
曾蕾,杨凯旋
2021, 24(8): 1022-10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51
摘要
(
)
PDF for PC
(1036KB) (
)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中脱落进入机体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CTCs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了证实。近年来,CTCs在鼻咽癌的相关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CTCs的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为CTC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伍雁琦,罗婷
2021, 24(8): 1028-10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44
摘要
(
)
PDF for PC
(1357KB) (
)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的扩增状态,乳腺癌被分为多个分子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也不同,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与HER2阴性(-)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性,且预后更差。激素受体(HR)+/HER2+乳腺癌由于在HR与HER2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交互转导通路,以致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治疗相互影响、制约。如何合理而有效地治疗HR+/HER2+乳腺癌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简述了HR+/HER2+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以及在抗HER2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等方面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例报道
樊雅晴,金秀平
2021, 24(8): 1033-10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78
摘要
(
)
PDF for PC
(1019KB) (
)
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EIAS)与外源性胰岛素诱导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IAB)有关,其主要特点是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葡萄糖对给定浓度的胰岛素反应不足,严重胰岛素抵抗被定义为胰岛素需求量>200 U/d。本文报道了2009-05-25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62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 24 d后产生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发了严重酮症酸中毒,胰岛素的用量最高达100 U/h,最终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63 h纠正了严重酸中毒和严重高血糖状态、清除了躯体内的IAB,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该病例提示在临床上,EIAS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增加胰岛素剂量不能改变其酸中毒和高血糖症状时,宜及早采用CRRT,避免不良预后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