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21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刘蔚,尉然
2021, 24(3): 253-2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03
摘要
(
)
PDF for PC
(1353KB) (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约占心力衰竭总数的50%,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及致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结合HFpEF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权威指南/共识的推荐,分析和介绍了HFpEF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以期对我国基层医生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同时,本文提出目前在该领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HFpEF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呈阴性等,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为HFpEF患者提供治疗依据,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无症可辨”的中医辨证策略
丁建文,刘宝厚
2021, 24(3): 259-2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75
摘要
(
)
PDF for PC
(1334KB) (
)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趋于基本控制,但在全球多地COVID-19疫情仍持续蔓延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ACIC),且具有传染性。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ACIC给疫情防控及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分析了ACIC的分类、病机、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及论治原则,总结认为ACIC虽在宏观上“无症可辨”,基层医务工作者仍可通过微观辨证、辨病、辨体质及“治未病”等进行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李兆,程功
2021, 24(3): 267-2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38
摘要
(
)
PDF for PC
(1054KB) (
)
心室重构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进展过程中伴随的病理生理反应,心室重构越严重则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越差,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及死亡,但目前临床可用于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的药物有限。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SGLT-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疾病进展过程中心室重构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师更科学、合理地应用SGLT-2抑制剂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相关心血管获益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学锋,容春莉,姚文静,张延涛,白文楼,贾永建,郝自强,齐晓勇
2021, 24(3): 272-2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57
摘要
(
)
PDF for PC
(1074KB) (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其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而降低肾糖阈,促进尿葡萄糖排泄,进而达到降低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水平的作用。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SGLT2i有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在最近结束的大型临床试验中,SGLT2i除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外,均显示出明显的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这些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SGLT2i可以显著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及降低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本文总结了SGLT2i心血管方面最新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旨在对SGLT2i的心血管获益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指导SGLT2i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进一步应用,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PR间期的影响研究
张东铭,崔婷婷,张锦,曹会芳,王莉梅
2021, 24(3): 280-2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31
摘要
(
)
PDF for PC
(1065KB) (
)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相关并发症,代谢紊乱是其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PR间期延长是亚临床CVD的重要标志。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对T2DM患者代谢指标及PR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A组和Li组,各40例。DA组患者口服达格列净片10 mg/d;Li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利格列汀5 mg/d;治疗周期为2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保持原有降压、调脂等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血尿酸(SUA)及PR间期,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A组、Li组最终各有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SUA、PR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患者治疗后HbA1c低于Li组(P<0.05)。治疗后DA组患者体质量、HbA1c、FPG、TG、SUA低于同组治疗前,PR间期短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D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C、HDL-C、LDL-C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i组患者HbA1c、FPG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Li组患者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SUA、PR间期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结论 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均可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达格列净还能减轻T2DM患者的体质量,降低TG、SUA,缩短PR间期。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昼夜差异性和非工作日与工作日差异性研究
成联超,周名纲,何丹,童兰,张翠,王燕凤,蔡琳
2021, 24(3): 285-2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42
摘要
(
)
PDF for PC
(1089KB) (
)
背景 在非正常工作时间入院就诊的患者,其救治质量和预后可能会较正常工作时间入院就诊患者差。而目前中国缺少关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效率在不同就诊时间和就诊日期的差异性的研究。目的 比较夜间就诊和日间就诊、工作日就诊和非工作日就诊的AMI患者的救治效率和院内死亡率。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成都地区的11家已建立胸痛中心的三级综合医院的2 109例AMI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日间组
(1 235例)和夜间组(874例);根据就诊日期分为工作日组(1 442例)和非工作日组(667例)。比较两组AMI患者的临床特征、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救治效率〔症状发作至球囊开通的时间(S-to-B),症状发作至到达医院大门的时间(S-to-D),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开通时间(FMC-to-B),到达医院大门至球囊开通的时间(D-to-B),D-to-B达标率,FMC-to-B达标率〕和AMI患者院内死亡率,并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夜间组行PCI的STEMI患者S-to-B、FMC-to-B、D-to-B长于日间组,D-to-B达标率、FMC-to-B达标率低于日间组(P<0.05)。工作日组和非工作日组S-to-B、S-to-D、FMC-to-B、D-to-B、D-to-B达标率、FMC-to-B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组AMI患者院内死亡率、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高于日间组(P<0.05)。工作日组和非工作日组AMI患者院内死亡率、N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未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1,95%CI(1.023,1.080)〕、诊断疾病〔OR=2.820,95%CI(1.163,6.841)〕、心源性休克〔OR=7.463,95%CI(4.066,13.697)〕、院内心搏骤停〔OR=5.729,95%CI(1.616,20.314)〕、多支血管病变〔OR=1.889,95%CI(1.080,3.303)〕、夜间就诊〔OR=1.788,95%CI(1.036,3.087)〕是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地区AMI的救治不存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就诊之间的差异,但存在昼夜差异。相对于日间来院就诊的AMI患者,夜间来院就诊的AMI患者院内救治延误更严重,心肌总缺血时间更长,且院内死亡率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朱转转,赵丽,李彦彦,夏虹,戴梅清,郭畅,于凡,袁国跃,杨玲,王东
2021, 24(3): 292-2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43
摘要
(
)
PDF for PC
(1092KB) (
)
背景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是一种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简易指标,前期研究表明TyG指数升高增加了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但其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探究TyG指数与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2月—2019年1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并建立档案的T2DM患者524例,记录其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并计算TyG指数。根据TyG指数,采用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TyG(L-TyG)组(TyG<9.16,n=175),中TyG(M-TyG)组(9.16≤TyG<9.68,n=175)和高TyG(H-TyG)组(TyG≥9.68,n=174)。并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n=267)、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n=207)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n=5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yG指数与UAC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与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TyG指数与T2DM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与体质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lg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lgUACR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lgUACR独立相关〔β=0.443,95%CI(0.373,0.51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长〔OR=1.003,95%CI(1.001,1.006)〕,合并高血压〔OR=2.540,95%CI(1.652,3.813)〕,HbA1c〔OR=1.194,95%CI(1.079,1.322)〕、TyG指数〔OR=6.184,95%CI(3.987,9.593)〕升高,HDL-C下降〔OR=0.446,95%CI(0.224,0.886)〕是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TyG指数预测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0.799,0.865)〕,均大于lgHOMA-IR、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P<0.001)。TyG指数为9.57时,其约登指数最大为0.53,灵敏度为66.1%,特异度为87.3%。结论 TyG指数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其有望成为预测糖尿病肾脏疾病风险的新型且简单实用的生物学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血清Apelin对中晚期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及其水平变化研究
孙蓉,张娜娜,齐琪,章秋,胡红琳
2021, 24(3): 298-3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46
摘要
(
)
PDF for PC
(1062KB) (
)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之一,新型脂肪因子Apelin为APJ受体内源性配体,研究发现Apelin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参与体内糖代谢过程。目的 了解中晚期孕妇血清Apelin水平变化并分析Apelin对GDM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妊娠24~32周的妊娠期女性196例,根据OGTT结果分为糖代谢异常组(GDM组,n=98)与糖代谢正常组(NGT组,n=98)。再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GDM组分为LDL-C正常亚组(GDM-NL亚组,n=49)和LDL-C升高亚组(GDM-HL亚组,n=49);同样将NGT组分为LDL-C正常亚组(NGT-NL亚组,n=44)及LDL-C升高亚组(NGT-HL亚组,n=54)。记录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测定空腹血糖(FBG)、1 h血糖(1 hBG)、2 h血糖(2 hBG)、空腹胰岛素(FINS)、1 h胰岛素(1 hINS)、2 h胰岛素(2 hINS)、空腹C肽(FCP)、1 hC肽(1 hCP)、2 hC肽(2 hC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矫正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清Apelin水平。结果 GDM组FBG、1 hBG、2 hBG、FINS、1 hINS、2 hINS、FCP、2 hCP、HOMA-IR、AUC-G、AUC-I高于NGT组,HOMA-β、ISI低于NGT组(P<0.05)。GDM组血清Apelin水平低于NGT组(P<0.001)。GDM-NL亚组、GDM-HL亚组血清Apelin水平均低于NGT-NL亚组、NGT-HL亚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pelin与妊娠前BMI、FBG、1 hBG、2 hBG、FINS、2 hINS、FCP、1 hCP、2 hCP、HOMA-IR、AUC-G、AUC-I呈负相关,与ISI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elin是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GDM的影响因素〔OR=0.977,95%CI(0.964,0.990),P<0.001〕。结论 妊娠中晚期孕妇Apel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GDM患者血清Apelin水平显著减低,且Apelin是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GDM的影响因素,提示Apelin可能参与GDM的糖代谢过程。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介素17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王娟,杨亚婷,张雨龙,刘志伟,钟怡,宁晓帅,李文正,姚献虎,刘寰忠
2021, 24(3): 304-3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93
摘要
(
)
PDF for PC
(1073KB) (
)
背景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炎症密切相关,而炎症水平与代谢水平密切相关。白介素(IL)-17是重要的炎症早期启动因子,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关系值得研究。目的 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17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浆IL-17水平的四分位点,将其分为IL-17高水平组(≥P75)和IL-17低水平组(<P75)。比较IL-17高水平组和IL-17低水平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部分住院电子病历资料、糖脂代谢指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其分量表得分〕,分析血浆IL-17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间的关系,并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17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2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IL-17高水平组患者82例〔IL-17为33.20(51.82)ng/L〕、IL-17低水平组患者245例〔IL-17为2.69(2.39)ng/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总病程、糖尿病史比例、氯丙嗪当量、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空腹血糖水平、PANSS总分及其各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年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胰岛素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17水平与HDL(rs=0.179,P=0.001)、胰高血糖素水平(rs=0.155,P=0.005)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OR=6.24,95%CI(2.31,16.86),P<0.001〕、胰岛素〔OR=1.05,95%CI(1.01,1.10),P=0.021〕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17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IL-17高水平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HDL水平更高,且血浆IL-17水平与糖脂代谢存在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甲状腺疾病现况及特征研究
加孜热亚·再依拿提,邢淑清,热那姑丽·艾克拜尔,张凯迪,张玉媛,邢蓓,王新玲,郭艳英
2021, 24(3): 310-3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19
摘要
(
)
PDF for PC
(1081KB) (
)
背景 甲状腺疾病作为内分泌代谢系统第二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但目前国内尚无大型研究报道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及特点。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并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甲状腺功能筛查的意义。方法 2017年5—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乌鲁木齐城区随机抽取两个社区,纳入社区常住的符合研究标准的40~60岁女性(n=620)为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记录研究对象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比较不同月经状态(月经规律、围绝经期、绝经后)、不同年龄段(40~44岁、45~49岁、50~54岁、55~60岁)女性TSH、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疾病患病率。结果 620例女性中月经规律284例(45.8%)、围绝经期117例(18.9%)、绝经后219例(35.3%);40~44岁173例(27.9%)、45~49岁185例(29.8%)、50~54岁115例(18.6%)、55~60岁147例(23.7%)。乌鲁木齐地区40~60岁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7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例)患病率分别为2.7%、23.9%、0.4%、1.0%,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为35.0%(217/620),单纯TGAb阳性率22.6%(140/620),单纯TPOAb阳性率为27.6%(171/620),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2.4%(201/620)。不同月经状态女性TPOAb水平、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单纯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经状态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及单纯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及单纯TPOAb阳性率、单纯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40~60岁女性群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于当地总人群水平;且不同月经状态、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不同,不同月经状态女性单纯TPOAb阳性率不同。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变化研究
于园园,薛淇丹,王爽,于晓松,吴彬
2021, 24(3): 316-3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604
摘要
(
)
PDF for PC
(1059KB) (
)
背景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和抗体升高的现象多于非糖尿病人群,而真正危害2型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的正是其多种并发症及合并症,考虑到甲状腺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同样重大,由此引发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和抗体改变的思考。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同时选取16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血压病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并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再根据糖尿病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病程<1年组(19例)、1~10年组(69例)、>10年组(84例);根据HbA1c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HbA1c≤6.5%组(67例)、6.5%<HbA1c<9.0%组(84例)、HbA1c≥9.0%(21例);根据性别,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男性组(90例)、女性组(82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110例)、未合并高血压组(62例),比较各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组TPOAb、TGAb水平高于对照组,FT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程糖尿病组TGAb、FT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年组TGAb水平高于<1年组,>10年组FT3水平低于1~10年组(P<0.05)。不同HbA1c水平糖尿病组TGA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5%<HbA1c<9.0%组TGAb水平高于HbA1c≤6.5%组(P<0.05)。男性TGAb、TSH水平低于女性(P<0.05)。合并高血压组FT4水平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GAb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呈正相关(P<0.05);TSH与TG呈正相关(P<0.05);FT3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TC、HDL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更易合并甲状腺激素的改变和抗体的升高,而且与糖尿病病程、HbA1c、性别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有关,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合并高血压的女性患者更应注意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筛查。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及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评估代谢综合征的价值研究
郑卉,程阳,尹冬华,尹红丽,顾刘宝,申志祥
2021, 24(3): 322-3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64
摘要
(
)
PDF for PC
(1077KB) (
)
背景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将一些人体测量学指标、血糖、血脂相关指数等作为预测代谢综合征(MS)的简易指标供基层医务人员使用,但结论尚不统一,且在中国人群中相关研究有限。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 index)与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对MS的评估作用,评估其是否可作为筛查MS的简易指标。方法 选取2017年4—10月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9 37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信息、体格检查指标,并进行实验室检查指标测定,计算non-HDL-C、TyG index和TG/HDL-C。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指标的差异。并绘制non-HDL-C、TyG index和TG/HDL-C评估M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9 375例研究对象中,MS组1 792例(19.1%),非MS组7 583例(80.9%)。MS组non-HDL-C、TyG index和TG/HDL-C均高于非MS组(P<0.05)。随着MS组分增加,non-HDL-C、TyG index与TG/HDL-C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5)。non-HDL-C、TyG index、TG/HDL-C评估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3、0.846、0.80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71 mmol/L、1.53、1.27。结论 non-HDL-C、TyG index、TG/HDL-C可作为评估MS风险的简易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高素颖,颜应琳,于凯,张广波,冀瑞俊,王拥军,李芳,张娜,朱东磊
2021, 24(3): 327-3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01
摘要
(
)
PDF for PC
(1016KB) (
)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使卒中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 0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人群中平均年龄(64.8±11.3)岁,其中男2 506例(61.91%)、女1 542例(38.09%),颈动脉正常169例(4.17%)、内膜中层厚度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 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5%CI)=2.785(1.790,4.333)〕、年龄〔OR(95%CI)=1.129(1.108,1.150)〕、文化程度〔OR(95%CI)=0.632(0.425,0.942)〕、糖尿病史〔OR(95%CI)=2.443(1.467,4.069)〕、脑卒中史〔OR(95%CI)=2.136(1.371,3.328)〕、吸烟〔OR(95%CI)=1.603(1.057,2.431)〕、TC〔OR(95%CI)=1.545(1.304,1.830)〕、LDL-C〔OR(95%CI)=1.893(1.365,2.596)〕、脂蛋白a〔OR(95%CI)=1.001(1.000,1.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延缓CAS病变,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妊娠期体力活动模式与肛提肌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蔡文智,李甜甜,王佳,靳梅,李静,陈玲
2021, 24(3): 330-3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01
摘要
(
)
PDF for PC
(1186KB) (
)
背景 体力活动对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优化盆底肌结构,然而现有研究多针对非妊娠期人群,妊娠期女性体力活动模式如何尚不清楚,对盆底肌的影响仍有待探索。目的 调查妊娠期女性体力活动模式的现状,探讨体力活动模式与肛提肌厚度(LA th)的关系。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妊娠早中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问卷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采用中文版妊娠期体力活动问卷(PPAQ)评估妊娠期体力活动模式,采用经会阴盆底三维B超评估LA th,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效应,以分析体力活动模式与LA th的关系。结果 共266例孕妇参与调查,由于未填写完整问卷剔除10例,最终纳入256例有效样本。妊娠早中期女性的总体能量消耗为112.13(84.78,148.03)MET-h/wk。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务活动能量消耗值第四分位(Q4)组缩肛状态下LA th〔LA th(C)〕大于第一分位(Q1)组〔β=0.699,95%CI(0.146,1.252)〕,中等强度活动Q4组静息状态与缩肛状态下LA th的差值〔LA th(D)〕大于Q1组〔β=0.319,95%CI(0.117,0.522)〕(P<0.05)。结论 妊娠早中期妇女的体力活动水平不足,家务活动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加LA th,优化盆底肌结构,应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提升妊娠期体力活动水平,改善盆底健康。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针刺治疗轻度焦虑症临床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
崔伟锋,范军铭,叶静,庆慧
2021, 24(3): 341-3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6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79KB) (
)
背景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刺治疗焦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尚缺乏真实世界研究证据。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针刺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轻度焦虑症患者276例,先根据住院期间针刺治疗情况分为针刺组149例和非针刺组127例,再根据倾向性评分值及1∶1匹配原则进行配对,最终75对病例匹配成功。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8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结果 匹配前针刺组、非针刺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1%(136/149)、82%(104/127),匹配后针刺组、非针刺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75)、87%(65/75);匹配前、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匹配前、后HAMA评分及PSQI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匹配前、后HAMA评分及PSQI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匹配前、后针刺组患者治疗8周HAMA评分及治疗6、8周PSQI总分均低于非针刺组(P<0.05)。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证据表明针刺治疗轻度焦虑症有效,可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可行。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从差异表达蛋白及其调控层面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的证候差异
淡丽娟,柴少竹,黎桂玉,苏悦,邹嘉曦,文莉
2021, 24(3): 348-3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72
摘要
(
)
PDF for PC
(1223KB) (
)
背景 湿热证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常见证候,而作为CHB常见证型的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有湿热共性,辨证分型较易混淆,探讨二者证候差异的本质及区分二者的生物学标志物对丰富中医证候现代科学内涵、提高精准化辨证论治等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从差异表达蛋白及其调控层面探讨CHB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的证候差异,并探寻区分二者的潜在客观标志物。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肝病科门诊、消化科门诊收治的CHB患者30例,其中辨证分型为肝胆湿热证者15例(肝胆湿热组)、脾胃湿热证者15例(脾胃湿热组);另选取同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体检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目标蛋白〔包括人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人类黏蛋白2(ORM2)、人膜突蛋白(MSN)、纤维胶凝蛋白2(FCN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人神经源性基因座同源缺口蛋白2(NOTCH2)、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人乌头酸酶(ACO1)、人山梨醇脱氢酶(SORD)、人乙醛脱氢酶1家族成员A1(ALDH1A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差异表达蛋白对CHB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肝胆湿热组、脾胃湿热组患者CEACAM1、MCP-1、SDF-1、ORM2、MSN、FCN2、VCAM-1、IGF-1、NOTCH2、β-APP、ACO1、SORD、ALDH1A1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脾胃湿热组患者CEACAM1、MCP-1、MSN、VCAM-1蛋白表达量高于肝胆湿热组,SDF-1、ORM2、FCN2、IGF-1、NOTCH2、β-APP蛋白表达量低于肝胆湿热组(P<0.05)。以P<0.01为标准进一步筛选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差异表达蛋白,则上述10种差异表达蛋白仅CEACAM1、SDF-1、MSN、IGF-1入选,其中脾胃湿热组患者CEACAM1、MSN蛋白表达量高于肝胆湿热组,SDF-1、IGF-1蛋白表达量低于肝胆湿热组(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HB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之间CEACAM1、MCP-1、SDF-1、ORM2、MSN、FCN2、VCAM-1、IGF-1、NOTCH2、β-APP存在较紧密的关联,且这10种差异表达蛋白共同参与多条信号通路。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EACAM1、SDF-1、MSN鉴别诊断CHB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5%CI(0.54,0.87)〕、0.70〔95%CI(0.51,0.85)〕、0.72〔95%CI(0.53,0.86)〕,灵敏度分别为86.67%、86.67%、80.00%,特异度均为56.25%。结论 CHB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之间存在客观差异,CEACAM1、SDF-1、MSN、IGF-1是二者主要差异表达蛋白;CHB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证候差异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而CEACAM1、SDF-1、MSN可作为区分CHB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的潜在客观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吕艳杭,吴姗姗,王振常,叶学劲,符燕青,段桂姣,苏晓文,农小欣
2021, 24(3): 355-3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70
摘要
(
)
PDF for PC
(1069KB) (
)
背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但BMSCs在骨髓中含量极少且归巢能力有限,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可促进BMSCs归巢肝脏,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维持或改善机体正常再生修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区及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区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1次BMSCs移植术并于术后给予长期抗病毒治疗1年,C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并记录患者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A组2例患者脱落,B组1例患者脱落,最终A组、B组分别纳入38、39例患者。C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胁痛、纳差、神疲乏力、黄疸评分低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丙二醛(MDA)水平及CD8+细胞分数低于A组、B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CD3+、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A组、B组,PT短于A组、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腹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1例;B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肝性脑病1例、腹腔积液1例;C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Angelman综合征合并吡哆醇依赖性癫痫一例并文献复习
陈先睿,许锦平,姚拥华,陈玲
2021, 24(3): 363-3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51
摘要
(
)
PDF for PC
(1854KB) (
)
Angelman综合征(AS)是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癫痫发作、愉快表情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神经遗传性疾病。吡哆醇(维生素B6)依赖性癫痫(PD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征是新生儿期难治性和反复的癫痫发作,可通过高剂量吡哆醇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AS合并PDE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罕见病的认识。提示早期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为AS及PDE的早期诊治及预后提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尼曼-匹克病C2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毛春婷,杨军,时珺,缪红军,李军
2021, 24(3): 367-3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61
摘要
(
)
PDF for PC
(1791KB) (
)
尼曼-皮克病(NP)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溶酶体内脂质贮积病,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为对症治疗。婴儿期严重黄疸、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失语、肺部弥散性病变、肝脾肿大是NP C型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C2型非常罕见,呼吸窘迫是NP C2型最突出的症状。本文总结了1例NP C2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测序结果,对其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血清生物学指标在急性肠系膜缺血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孙玄,李琳业
2021, 24(3): 372-37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63
摘要
(
)
PDF for PC
(1062KB) (
)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临床上较严重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确诊时病情一般已进展到了肠管壁不可逆性坏死,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急性肠系膜缺血的症状及体征一般并不具有特异度,通常在剖腹探查手术时才能明确诊断。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上显示了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但是对于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仍较为困难。在临床实践中血清生物学指标在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上还没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一些传统的生物学指标如降钙素原、D-二聚体、L-乳酸等,以及一些更加符合早期肠系膜缺血病理生理改变的新兴生物学指标如氧化应激指标缺血修饰白蛋白、肠道细胞损伤标志物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肌肉蛋白等,为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覃奇雄,梁志坚
2021, 24(3): 376-3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50
摘要
(
)
PDF for PC
(1334KB) (
)
静脉溶栓后短时血压变异性(BPV)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以及死亡的重要因素。静脉溶栓后“血压骤降”可能预示着血管再通。短时BPV主要通过影响缺血半暗带组织周边的持续性脑血流供应来影响脑卒中的预后。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静脉溶栓后收缩压维持在141~150 mm Hg可能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的最佳血压管理方案尚未确定,尤其是降压指征和幅度方面,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主要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BPV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