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0年 第23卷 第30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专题研究
    孙松朋,任东林,张书信,赵宝明
    2020, 23(30):  3767-37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61
    摘要 ( )   PDF for PC (1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包頔,余杭青,程正楠,许洪梅,王青龙,邢秋玲
    2020, 23(30):  3775-37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84
    摘要 ( )   PDF for PC (1109KB) ( )  
    背景 低血糖恐惧感(FOH)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对低血糖敏感性和反应能力降低而更易出现低血糖,但目前国内研究多侧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对FOH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FOH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岁)72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低血糖恐惧调查表-忧虑量表(CHFSII-WS)、Gold's法、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FOH、低血糖感知受损(IAH)发生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FOH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法)。结果 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有效问卷6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8%(690/720)。690例患者中有FOH者309例(44.8%),有IAH者71例(10.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糖类型〔无症状性:OR=5.627,95%CI(1.133,27.949),P=0.035;可疑症状性:OR=3.034,95%CI(1.245,7.394),P=0.015;症状性:OR=4.444,95%CI(1.793,11.017),P=0.001; 严 重 低 血 糖:OR=22.414,95%CI(4.099,122.554),P=0.000〕、低 血 糖 预 防 教 育〔OR=2.203,95%CI(1.386,3.502),P=0.001〕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FOH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FOH发生率较高(44.8%),而低血糖类型、低血糖预防教育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FOH的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在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预防教育、提高患者低血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需注意对其心理状态和IAH进行评估,以减少低血糖及FOH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秀,张爱军,科宇
    2020, 23(30):  3781-37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95
    摘要 ( )   PDF for PC (1101KB) ( )  
    背景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相关研究发现高体质量人群常存在空腹血糖升高,但高体质量是否与高糖血症存在关系鲜有研究。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变化与高糖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于武汉市武昌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5~76岁绝经女性300例。依据入组时空腹血糖将受试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5.0 mmol/L,n=200)和预期血糖增高组(空腹血糖>5.0~<5.6 mmol/L,n=100),随访5年(截至2018年1月)。随访终点事件为高糖血症。本研究高糖血症定义为空腹血糖≥5.6 mmol/L(≥100 mg/L)或前驱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0%。比较两组基线和随访截止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探究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基线吸烟率、基线饮酒率、基线舒张压、基线低密度脂蛋白、基线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基线BMI、基线收缩压、基线空腹血糖、基线三酰甘油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两组随访截止时吸烟率、饮酒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随访截止时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随访截止时,共32例受试者发生高糖血症。最大似然估计结果显示,BMI变化、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女性BMI变化是其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超重和肥胖的老年女性降低体质量能有效降低其高糖血症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韧,黄海芬
    2020, 23(30):  3785-37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91
    摘要 ( )   PDF for PC (1109KB) ( )  

    背景 有氧康复运动作为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基础,需要在干预过程中准确客观地设定安全运动强度,但因疾病复杂性和患者耐受运动强度不确定性,不同评价靶心率的方法难以对有氧运动强度进行准确评价。目的 比较中低危冠心病患者有氧康复运动靶心率不同评价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2例中低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心肺运动试验。采用无氧阈法、峰值摄氧量法、心率储备法、年龄预计法、安静心率+20法计算靶心率,分析峰值摄氧量法和心率储备法与无氧阈法评价一致性。结果 峰值摄氧量法、心率储备法、安静心率+20法分别与无氧阈法计算的靶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预计法与无氧阈法计算的靶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摄氧量法、心率储备法与无氧阈法计算的靶心率均呈正相关(r=0.89、0.83,P<0.05);年龄预计法、安静心率+20法与无氧阈法计算的靶心率无直线相关关系(r=-0.15,P=0.57;r=0.41,P=0.19)。Bland-Altman法一致性分析显示,峰值摄氧量法、心率储备法无氧阈法与计算的靶心率平均差值分别为1.07、0.99,均与0线接近,且95%一致性界限内最大差值点均在±5%内,提示峰值摄氧量法和心率储备法与无氧阈法具有较高评价一致性(P<0.05)。结论 中低危冠心病患者有氧康复运动靶心率采用峰值摄氧量法和心率储备法评价结果与无氧阈法接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小婷,杨欢,姚红,任小婵,罗选娟,王小闯
    2020, 23(30):  3789-37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09
    摘要 ( )   PDF for PC (1193KB) ( )  
    背景 肺炎克雷伯菌是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其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的过量暴露,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引起的院内感染增加,其检出率亦随医疗技术的进步而逐年增加。CRKP感染后,临床可供选择的敏感抗生素屈指可数,且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也随之上升。目的 探究CRKP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9例CRK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建模组(n=138),2019年1—4月收治的患者作为验证组(n=61)。将建模组的患者依据离院时状态分为存活亚组、死亡亚组,分别为104例和34例。比较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入院前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有创治疗情况、初始治疗(3 d)后血生化指标及体温、入院后治疗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RKP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的相关系数建立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分别绘制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建模组及验证组患者发生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建模组患者死亡率为24.6%(34/138),验证组患者死亡率为24.6%(15/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初始治疗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4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CRKP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回归方程=住院期间并发MODS×2.4+(初始治疗后APACHⅡ评分≥14分)×1.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0。将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应用于建模组患者,H-L检验P值为0.866;应用于验证组患者,H-L检验P值为0.807。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建模组患者发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774,0.928)〕,最佳截断值为2.75,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76.0%,约登指数为0.584。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验证组患者发生死亡的AUC为0.966〔95%CI(0.894,1.000)〕,最佳截断值为2.95,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0%,约登指数为0.870。结论 住院期间并发MODS、初始治疗后APACHEⅡ评分≥14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CRKP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上述指标拟合出的CRKP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对CRKP感染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何宇,杨汐,燕红,王帅奇
    2020, 23(30):  3798-38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04
    摘要 ( )   PDF for PC (1232KB) ( )  
    背景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因经治疗后疾病持续存在以及复发的风险较高而需长期随访,故探索有效的预测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及随访频次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对DTC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在DTC尤其是局部晚期DT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 评估ps-Tg、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和甲状腺球蛋白减少指数(TRI)对DTC(包括局部晚期DTC)患者131I治疗后长期缓解的预测价值,以期个性化管理不同预后的患者,减少预后良好者频繁接受随访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遂宁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建立的甲状腺癌患者长期随访的数据库中2004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进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99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甲状腺侵袭情况、淋巴结破裂情况、ps-Tg、s-Tg、TRI)、预后情况。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绘制ps-Tg、s-Tg、TRI预测DTC、局部晚期DTC(T3~T4/Nx~N1期)患者长期缓解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ps-Tg、s-Tg、TRI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T分期、N分期、ps-Tg情况、s-Tg情况、TRI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s-Tg预测DTC患者长期缓解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临界值为10.0 μg/L时,其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73.4%;s-Tg预测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846,临界值为1.0 μg/L时,其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74.7%;TRI预测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722,临界值为60.0%时,其灵敏度为77.7%,特异度为72.8%。ps-Tg预测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864,临界值为10.0 μg/L时,其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55.4%;s-Tg预测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859,临界值为1.0 μg/L时,其灵敏度为54.2%,特异度为97.3%;TRI预测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764,临界值为62.5%时,其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63.8%。ps-Tg<10.0 μg/L的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ps-Tg≥10.0 μg/L的DTC患者(P<0.05);s-Tg<1.0 μg/L的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s-Tg≥1.0 μg/L的DTC患者(P<0.05);TRI>60.0%的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TRI≤60.0%的DTC患者(P<0.05)。ps-Tg<10.0 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ps-Tg≥10.0 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0.05);s-Tg<1.0 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s-Tg≥1.0 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0.05);TRI>62.5%的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TRI≤62.5%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0.05)。结论 当ps-Tg<10.0 μg/L、s-Tg<1.0 μg/L和TRI>60.0%时,可预测DTC患者131I治疗后能够长期缓解;对于局部晚期DTC(T3~T4/Nx~N1期)患者,ps-Tg<10.0 μg/L、s-Tg<1.0 μg/L和TRI>62.5%可预测其能够长期缓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晓敏,胡英杰,陈玲,张焱,黄舒蓉,蔡文智
    2020, 23(30):  3806-38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37
    摘要 ( )   PDF for PC (1106KB) ( )  
    背景 目前国外基于移动医疗的盆底肌训练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研究对象大多为老年女性患者,尚无针对孕期女性的研究,而国内市面上的盆底肌训练的应用程序大多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客观的基于移动医疗的孕期盆底肌训练方案有一定临床意义。目的 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孕期盆底肌训练方案,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孕期盆底肌训练的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4月,课题小组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构建干预方案草案,组织召开专家会议,采用专家会议法对草案内容进行论证,确定基于移动医疗的孕期盆底肌训练方案。结果 共检索到1 032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与会专家权威程度为0.904,专家权威程度高,结果可靠。干预方案由知识宣讲、功能评估、盆底肌训练、情感支持、定期监督组成,将在APP上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线上咨询师形式实现。结论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专家会议法制定了基于移动医疗的孕期盆底肌训练方案,制定方法科学、研究内容可靠,可初步应用于临床孕期盆底保健的干预管理及效果评价,为孕期盆底保健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石晓娜,孙慧,李君娥
    2020, 23(30):  3812-38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50
    摘要 ( )   PDF for PC (1134KB) ( )  
    背景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临床少见,但其与脓毒性休克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发病早期常难以鉴别诊断。目的 对比分析儿童KDSS与脓毒性休克早期主要临床特征,为儿科医生有效区分两种疾病提供可参考的临床数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符合研究标准的KDSS患儿15例及脓毒性休克患儿21例,分别记为KDSS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回顾性分析KDSS和脓毒性休克患儿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入住时间、细菌培养结果〕和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钙蛋白(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50%、左房室瓣反流、右房室瓣反流、冠状动脉损伤〕、心电图检查指标(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PR间期延长)及预后情况。以收入PICU起28 d为研究终点,统计患儿死亡情况。结果 KDSS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患儿性别、年龄、PICU入住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SS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患儿WBC、中性粒细胞分数、白蛋白、CRP、PCT、ESR、ALT、AST、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患儿Hb高于KDSS组,PLT低于KDSS组(P<0.05)。KDSS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患儿LVEF、LVEF<50%者所占比例、左房室瓣反流发生率、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ST-T改变发生率、PR间期延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SS组患儿右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结论 儿童KDSS相比脓毒性休克的特异表现包括相对升高的Hb、相对降低的PLT、相对较高的右房室瓣反流和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岳露瑶,陶蓓,徐源,何成松
    2020, 23(30):  3817-38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40
    摘要 ( )   PDF for PC (1129KB) ( )  
    背景 初治患者不受药物治疗影响,其临床特征更能反映疾病本身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目前关于初治系统性硬化症(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 分析初治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2018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收治的初治SSc患者124例,根据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分为血小板减少症组12例和非血小板减少症组1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初治SSc患者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初治SSc患者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9.7%(12/124)。两组患者性别、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症组患者年龄小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病程长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体质指数(BMI)低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P<0.05)。两组患者SSc类型及雷诺现象、指尖溃疡、关节肌肉炎、肺间质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症组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P<0.01)。血小板减少症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低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抗核糖核蛋白抗体(nRNP)阳性率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P<0.01);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尿素氮、尿酸及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SCL-70抗体、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NP阳性是初治SSc患者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6,95%CI(2.04,187.87),P<0.01〕。结论 与单纯初治SSc患者相比,初治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年龄较小,病程较长,BMI、补体C3、补体C4较低,PAH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nRNP阳性率较高,且nRNP阳性是初治SSc患者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初治SSc患者进行自身抗体谱检测发现nRNP阳性时应警惕SSc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并注意排除血液系统损伤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晶,董天崴,王爽,周萌,吴春丽,胡焱垚,杨军
    2020, 23(30):  3823-38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37
    摘要 ( )   PDF for PC (1132KB) ( )  
    背景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存在着地域差异,其中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非高寒地区,这主要由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决定,本文将从遗传学的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进行研究。目的 探究β1-肾上腺素受体(ADRB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基因多态性与高寒地区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和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 084例,其中546例进行ADRB1基因检测(记为高寒地区1组),702例进行AGTR1基因检测(记为高寒地区2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且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志愿者169例(记为对照组受试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所有受试者ADRB1、AGTR1基因型。比较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高寒地区2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高寒地区高血压患者与非高寒(北京、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及高寒地区健康人群与非高寒(北京、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1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与对照组受试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1组高血压患者与北京地区、湖南地区、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高血压患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寒地区2组高血压患者与湖南地区、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DR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与湖南、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RB1基因C等位基因与高寒地区高血压发病相关,暂未发现AGTR1基因多态性与高寒地区高血压发病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梓旭,高银凤,郭红菊,柳达
    2020, 23(30):  3829-38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47
    摘要 ( )   PDF for PC (1108KB) ( )  
    背景 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可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全世界高发,还与多种胃外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但目前H.pylori感染与衰弱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H.pylori感染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心内科住院治疗、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20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胃黏膜活检结果评估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FRAIL量表对患者进行衰弱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H.pylori感染对衰弱的影响。结果 根据FRAIL量表,47例(22.8%)评估为衰弱,159例(77.2%)评估为非衰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09,95%CI(1.136,1.508)〕,文化程度为小学〔OR=0.107,95%CI(0.026,0.442)〕、初中〔OR=0.127,95%CI(0.028,0.574)〕、高中〔OR=0.013,95%CI(0.000,0.424)〕,白细胞计数〔OR=4.260,95%CI(1.202,15.097)〕,淋巴细胞百分比〔OR=0.793,95%CI(0.676,0.930)〕,中性粒细胞计数〔OR=0.139,95%CI(0.021,0.907)〕,果糖胺〔OR=13.099,95%CI(2.136,80.337)〕,多重用药〔OR=5.679,95%CI(1.486,21.709)〕,跌倒/坠床危险评分〔OR=1.788,95%CI(1.236,2.586)〕,H.pylori感染〔OR=2.912,95%CI(1.036,8.181)〕为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将衰弱患者根据H.pylori感染情况进一步分组,其中H.pylori阳性患者26例(55.3%),H.pylori阴性患者21例(44.7%)。H.pylori阳性患者与H.pylori阴性患者单核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H.pylori感染可能是导致其衰弱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在加强衰弱评估的同时,也应重视H.pylori感染带来的相关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尚晓峰,张莹,李虹,王苏,冉秀荣,王潭
    2020, 23(30):  3834-38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62
    摘要 ( )   PDF for PC (1103KB) ( )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意义的预测指标。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与PSD的相关性,为早期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情况〕、临床资料〔疾病共存(共存疾病≥5种)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TOAST分型〕。依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衰弱筛查量表(FRAIL)评分分为无衰弱组(n=85,FRAIL评分<3分)和衰弱组(n=33,FRAIL评分≥3分);依据患者发病后随访6~12个月时的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患者分为无PSD组(n=73,HAMD评分<7分)和PSD组(n=45,HAMD评分≥7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PSD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1,95%CI(1.055,1.211),P<0.001〕和入院时mRS评分〔OR=4.626,95%CI(2.027,10.561),P<0.001〕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年龄〔OR=1.060,95%CI(1.005,1.118),P=0.031〕、衰弱〔OR=2.855,95%CI(1.144,7.126),P=0.025〕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无衰弱组患者 25例(29.4%)发生PSD,衰弱组患者 20例(60.6%)发生PSD,衰弱组患者PSD发生率高于无衰弱组(P=0.002)。随着PSD程度的增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发生率无明显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衰弱情况与其发生PSD密切相关,及时对其进行衰弱评估可预测PSD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方雯,王秀红,汪俊华,蒋芝月,董亮宏,李璟
    2020, 23(30):  3839-38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26
    摘要 ( )   PDF for PC (1144KB) ( )  
    背景 作为一类特殊手术人群,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效果不佳,且常伴有较高的术后不良结局发生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术前衰弱与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目的 了解住院待手术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骨科医院和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病房住院待手术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老年KOA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表(AKS),以面对面逐一询问并填写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患者术前膝关节屈曲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100.0%。230例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中非衰弱74例(32.2%),衰弱156例(67.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OR=12.598,95%CI(2.771,57.272),P<0.05;2 001~元:OR=5.972,95%CI(1.318,27.053),P<0.05〕、体质指数(BMI)〔异常:OR=3.007,95%CI(1.426,6.339),P<0.05〕、膝关节疼痛年限〔6~年:OR=2.447,95%CI(1.016,5.895),P<0.05;11~年:OR=6.072,95%CI(2.257,16.340),P<0.05;>15年:OR=7.638,95%CI(1.763,33.097),P<0.05〕、FPS-R评分〔>6分:OR=3.506,95%CI(1.672,7.354),P<0.05〕是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 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67.8%),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低收入、BMI异常、疼痛年限长及疼痛程度重的住院待手术老年KOA患者,及早对其进行术前衰弱评估及筛查,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护理计划,预防或减缓衰弱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庞欣欣,石秀杰,张雅歌,彭紫凝,邢玉凤,韩佳瑞
    2020, 23(30):  3846-38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67
    摘要 ( )   PDF for PC (1086KB) ( )  
    背景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且近1/3的糖尿病患者面临糖尿病肾病的威胁,但目前针对糖尿病肾病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中医药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 观察通络地龟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7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阴虚血瘀。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通络地龟汤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尿酸、血清炎性因子与尿液炎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HbA1c、空腹血糖及血尿酸较治疗前降低,eGFR、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HbA1c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尿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结论 通络地龟汤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减轻炎性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家艳,许玉皎,林晓伟,陈琪,张冠壮,黄宏敏
    2020, 23(30):  3851-38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15
    摘要 ( )   PDF for PC (1087KB) ( )  
    背景 为减少中风病致残程度,其急性期综合康复越来越受重视。中药泡洗改善中风病后遗症状已受到临床肯定,但关于其在中风病急性期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加减桂枝汤泡洗对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海南省中医院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偏瘫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急性脑梗死规范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加减桂枝汤泡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90 d内肢体肿胀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4、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90 d内肢体肿胀发生率为14.5%,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90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4、IL-6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两组患者IL-4、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4、IL-6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加减桂枝汤泡洗可有效促进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如IL-4、IL-6、及hs-CRP水平,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且较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香敏,韩倩,刘宗源,徐发林
    2020, 23(30):  3856-38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58
    摘要 ( )   PDF for PC (2244KB) ( )  
    临床发作性事件分为癫痫性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通过视频脑电图可明确诊断,如果发作同期视频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即可诊断为癫痫性发作,否则可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而非癫痫性发作临床易误诊为癫痫,导致不合理的治疗。本文通过报道1例使用维生素D控制非癫痫性痴笑发作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水平,以减少误诊、误治。同时也建议临床医师对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复查视频脑电图,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不合理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何波,崔清洋,逯军
    2020, 23(30):  3859-38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75
    摘要 ( )   PDF for PC (1568KB) ( )  
    本文报道了1例PIK3CD基因变异致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7年余,经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最终确诊本病。活化的PI3K-δ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巨细胞病毒和/或EB病毒血症,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春燕,刘庆新,曹晓雨,刘会,刘睿
    2020, 23(30):  3864-38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84
    摘要 ( )   PDF for PC (1273KB) ( )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单源性常染色体显性脑小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偏头痛、皮质下梗死、认知功能下降及精神症状(情感障碍)等,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可导致严重的残疾和痴呆。目前尚无有效的CADASIL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为经验性治疗。本文通过报道1例诊断明确的CADASIL患者,分析并总结CADASIL的临床特征及管理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管理该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姜明明,章雪佳,陈志鑫,孙波,张天卿,胡雪忠,孙勤,许俞露,方强
    2020, 23(30):  3870-38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52
    摘要 ( )   PDF for PC (1536KB) ( )  
    背景 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率较高,近年来超声已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评估中,如评估撤机前患者的心功能,但在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胸部超声应用不多。目的 探讨胸部超声对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2017年6月—2018年12月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5例持续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脓毒症患者,在其符合机械通气撤机筛查条件后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于SBT前及SBT 30 min后进行胸部超声指标检测,获得肺部超声评分(LUS)、膈肌位移值(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和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并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BSI)和膈肌增厚分数(DTF)。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胸部超声对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50例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35例,撤机失败组15例。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患者SBT后LUS、SBT前DTF、SBT后DTF、SBT后D-RB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患者SBT后LUS较SBT前上升(P<0.05),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患者SBT后DTF均高于SBT前(P<0.05)。SBT后LUS、D-RSBI及SBT前后DTF预测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895、0.738、0.891。SBT后LUS<15.5分、SBT后D-RSBI<1.41次?min-1?mm-1、SBT前DTF>22.9%、SBT后DTF>33.2%预测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灵敏度分别为0.730、0.867、0.866、0.886,特异度分别为0.800、0.829、0.667、0.867。结论 胸部超声对脓毒症患者撤机结果有预测价值,SBT后LUS<15.5分、D-RSBI<1.41次?min-1?mm-1、DTF>33.2%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芳,成静,曹春丽,马婷,童彩霞,曹玉文
    2020, 23(30):  3878-38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21
    摘要 ( )   PDF for PC (2091KB) ( )  
    背景 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决定了其生物学行为、预后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不同。针对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采用个体化治疗的方式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超声特征与其分子亚型有相关性,而如何在众多超声征象中甄选出预测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敏感指标是目前研究的难点。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多模态超声特征,包括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IQ)检查,术后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两组:管腔上皮型组,包括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患者;非管腔上皮型组,包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患者。分析管腔上皮型组和非管腔上皮型组多模态超声特征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管腔上皮型组含Luminal A型11例、Luminal B型49例,非管腔上皮型组含HER2过表达型18例、三阴型13例。管腔上皮型组和非管腔上皮型组二维超声指标中肿块边界、边缘特征,超声造影指标中增强边界、增强范围、周围放射状增强特征及VTIQ中边缘弹性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维超声指标中肿块边界、边缘特征(肿块毛刺、肿块分叶),超声造影指标中肿块周围呈放射状,肿块边缘区VTIQ值是乳腺癌分子亚型为管腔上皮型的独立超声特征(P<0.05)。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形态、血供特点及弹性特征不同,二维超声边缘毛刺、分叶征象,超声造影中周围放射状增强及VTIQ中边缘区硬度优势的超声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关系密切,可用来初步预测管腔上皮型乳腺癌,为乳腺癌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明,蒋崇慧
    2020, 23(30):  3884-38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61
    摘要 ( )   PDF for PC (1107KB) ( )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关于CD的治疗目标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临床症状的缓解、内镜下肠道的黏膜愈合均曾作为CD的治疗目标。随着小肠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成像(CTE)、磁共振小肠成像(MRE)、肠道超声检查(IUS)等相关影像技术在CD诊疗中的普及,透壁愈合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全层肠壁炎症缓解的指标,透壁愈合有望成为新的CD治疗目标之一。本文综述了CD的影像学表现和透壁愈合相关定义及评分标准,分析了透壁愈合在CD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并提出目前使用透壁愈合评估CD治疗情况尚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CD提供更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姚林,穆琼
    2020, 23(30):  3888-38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67
    摘要 ( )   PDF for PC (2640KB) ( )  
    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对中老年人健康威胁极大。我国脑出血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是第二大脑卒中类型,且脑出血患者在脑卒中患者中所占比例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对已步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及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尚缺乏确切有效的脑出血治疗手段。作为大脑组织的主要吞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在脑出血后脑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通过自噬及调节炎症发挥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减轻脑损伤等。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自噬和炎症及其交互作用对脑出血的调控机制,旨在为脑出血的诊疗、新治疗靶点的发现及预后改善等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