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9年 第22卷 第34期    刊出日期:2019-12-05
    专题研究
    王海燕,许岩丽,闫行敏,汪洋,宋扬,郑雯雯,王凤微,殷丽刚,韩建军,马峥
    2019, 22(34):  4157-41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82
    摘要 ( )   PDF for PC (1326KB) ( )  
    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的概念引入我国大陆地区。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目前关于全科医学论文成果的系统性研究也相对较少。目的 本研究以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作为切入点,对中青年作者发表论文的影响力及高影响力论文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产出及影响力情况,以期为今后全科医学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依照研究数据检索与采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综合评价等程序进行。于2018年7月,使用Web of Science平台的SC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全科医学领域的论文。检索策略主要依据全科医学领域的常见关键词构建检索式获得该领域主要论文,并将国内外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及相关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纳入作为补充,同时纳入作者单位为全科医学/疗科、全科医学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康中心、全科医学教研室/研究所等全科医学机构的论文。检索时间窗口限定为2013—2017年;论文类型限定为学术性论文(article)和综述评论性论文(review)。在查阅参考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影响力水平、创新水平2项一级指标及附加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按照发表年遴选年度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被引频次居前30%的外文论文、被引频次居前2%的中文论文)进行定量、定性及综合评价。结果 2013—2017年,SCI收录国内外全科医学领域论文20 046篇,以发表文献的第一作者第一机构统计,我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文献323篇(1.6%);万方数据库收录国内全科医学领域论文15 553篇。根据论文的综合评价得分,共获得2013—2017年全科医学领域中青年作者高影响力论文90篇。90篇高影响力论文中,关键词以“高血压”出现频次最高(16次);其余出现频次≥10次的关键词包括初级卫生保健、糖尿病、老年人等;第一作者的第一机构主要是高校非全科医学系〔34篇(37.8%)〕,其次是综合医院非全科医学/疗科〔16篇(17.8%)〕;大陆地区中,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地域以东部地区为主〔49篇(70.0%)〕;大部分论文有基金项目资助支持〔64篇(71.1%)〕,以市区级基金项目居多〔24篇(26.7%)〕。结论 我国全科医学领域中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方向契合学科研究热点;高校非全科医学系、综合医院非全科医学/疗科的学者积极参与全科医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全科医学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研究规模相对较小,我国香港地区全科医学研究开展较早,应加强我国大陆地区与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合作。为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建议优化学术资源结构,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重点是高校全科医学系、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疗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群体;增加对全科医学研究的基金项目投入;培育学科精品期刊,以提升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整体科研水平,深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金琇泽,路云
    2019, 22(34):  4166-41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16
    摘要 ( )   PDF for PC (1296KB) ( )  
    背景 随着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共病问题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带来巨大的医疗卫生支出压力。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共病状况,分析共病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全国追访数据,选取5 265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社会人口学和健康保健相关信息、慢性病患病信息及医疗卫生支出信息,以医疗卫生支出为被解释变量,以患慢性病数量为解释变量,以社会人口学和健康保健相关信息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定序Logit模型,分析患慢性病数量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结果 老年人的共病患病率为44.46%(2 341/5 265),城镇(48.39%,601/1 242)高于农村(43.25%,1 740/4 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关节炎或风湿病是最常见的二元疾病组合(16.49%,173/1 049),高血压+胃部或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或风湿病是最常见的三元疾病组合(9.50%,67/705)。患2种和3种慢性病患者的中位医疗卫生支出分别为600(2 640)元和1 200(5 100)元;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居住地、就业状态、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医疗保险类型、吸烟情况、BMI、身体疼痛、意外伤害、跌倒次数、自评健康状况、患慢性病数量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序Logit模型结果显示,患慢性病数量、最高学历、就业状态、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医疗保险类型、吸烟状态、BMI、身体疼痛、跌倒次数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我国老年人的共病患病率高,共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医疗卫生支出的明显增长;应重视老年人共病的综合管理,推进共病规范化诊疗,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华君,张玲玲,田慧,李迪,魏可帅,杜汋
    2019, 22(34):  4172-41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39
    摘要 ( )   PDF for PC (1298KB) ( )  
    背景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得如火如荼,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评估现状及潜在问题。方法 于2018-11-04,采用“家庭医生”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收集合格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对象、数据资料、研究内容、统计方法和利益冲突等,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最终纳入27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文献。其中16篇(59.3%)文献研究对象为社区居民,10篇(37.0%)为慢性病患者;17篇(63.0%)文献研究地区为上海,6篇(22.2%)为北京;22篇(81.5%)文献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不可开放获取的问卷调查数据,5篇(18.5%)来源于政府、医院等有关部门的内部数据;文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上,相关研究存在着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亟待强化因果推理等问题;从微观层面上,相关研究存在着签约群体与未签约群体组间不均衡、样本选择不具有代表性、回归模型设置错误、研究设计不规范等问题。结论 未来应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的因果推理,并注重相关研究的平衡性、充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勇,黄荣彩,蒋品,李洁华,唐海沁
    2019, 22(34):  4179-41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18
    摘要 ( )   PDF for PC (1315KB) ( )  
    德国全科医师的培训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及考核评价反馈体系。我国全科医师培训起步晚,亟待规范、完善和发展。本文梳理了在德国学习全科医学培训时期的模式和考核体系,德国全科医师培养采用以CanMEDS框架(Canada Medical Education Direction System)为基础的学习模式,采用反馈-培训机制,通过建立可信任的专业活动(EPAs),来落实核心能力导向的医学教育训练与评估,常用的考核方式主要为标准化病人(SP)考核和直接观察操作技能考核(DOPS),这对我国的全科培训制度的完善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应亮,杨辉
    2019, 22(34):  4184-41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38
    摘要 ( )   PDF for PC (1291KB) ( )  
    慢性病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疾病负担,也是全球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的重点。慢性病管理在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地学习和文献研究,介绍澳大利亚两种全科医学慢性病管理计划,即全科医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的综合服务计划(GPMP)和全科医生对慢性病管理服务进行团队式协调(TCAs)。并与我国慢性病管理情况进行比较,提出我国应该从建立优质的全科团队,因地制宜地选择慢性病管理模式,发展“互联网+”技术,为慢性病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改进,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家睿,张淑娥,殷东,樊立华,黄颖,翟春城,石磊,孙涛
    2019, 22(34):  4190-41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46
    摘要 ( )   PDF for PC (1001KB) ( )  
    背景 激励优质卫生资源下沉有赖于政府的政策驱动。在卫生领域中,政府通过设计和选择适宜的政策工具推动改革,因此,政策工具可被视为解读医改进程的最佳场域。目的 对中央政府和焦点示范医改省市颁布的30份激励优质卫生资源下沉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其中的特点与盲点,从而为优质卫生资源有效下沉提供良好指引。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09年1月—2018年12月我国发布的30份激励优质卫生资源下沉相关政策文件作为研究对象。以“优质卫生资源下沉、激励政策分析”为关键词,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国改革信息库等渠道进行检索,并基于政策分类框架、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及政策作用靶点3大维度解析。结果 150个文本单元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应用较多,占61.3%(92/150),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24.7%(37/150),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比例较低,仅占14.0%(21/150)。环境型政策工具中,体制机制与法规管制相比其他工具应用更为频繁,分别占22.8%(21/92)与21.7%(20/92)。供给型政策工具中,培训帮扶与信息平台应用频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2.4%(12/37)和27.0%(10/37)。需求型政策工具中,传统医药服务政策工具仅占需求型工具的14.3%(3/21)。此外,双维度下,政策条目多集中在诊断治疗(60.0%)方面,其次是预防筛查(33.3%),涉及最少的是康复保健阶段(6.7%)。结论 当前促进优质卫生资源下沉政策仍存在以强制类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供给型政策工具与公众的健康需求契合性不足、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互动性弱和政策工具间缺乏优化互补等核心问题。建议从适度弱化或降低强制类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增加供给型与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频率、探索政策工具间的优化组合、政策工具应与实际应用时空场景相耦合等方面进一步激励优质卫生资源下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婷婷,路云,艾丹丹,陈辰,常峰
    2019, 22(34):  4197-42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29
    摘要 ( )   PDF for PC (1434KB) ( )  
    我国当前对共病临床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共病患者的护理尚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路径。在老龄化持续推进、老年共病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老年人共病护理已成为我国健康领域的一大挑战。本文将复杂性科学理论与共病护理管理相结合,从复杂性理论的系统管理视角出发,结合共病护理的国际经验,提出基于我国国情的共病护理管理模式设计,旨在为研究和开发满足共病患者护理需求的管理方案提供思路与见解,供卫生政策决定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凯,王梅青
    2019, 22(34):  4202-42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46
    摘要 ( )   PDF for PC (1034KB) ( )  
    卫生人力资源作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宝贵资源,不仅从根本上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总体业务水平,而且也是未来各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长远发展的宝贵财富。我国存在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长期短缺问题,相关制度成因决定了解决此问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本文根据2017年4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施行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内容和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1月下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精神,结合北京市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现况,应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市全科医师职业状况和职业预期进行了调查分析。归纳出5条严重影响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合理分配的因素:(1)医师执业注册中的执业范围限制;(2)职称晋升体系的限制;(3)事业单位原有人事制度中“人治因素”限制;(4)基层卫生人才长期短缺所导致管理者本位的主观限制;(5)北京特有的户籍制度制约。给出了5条对策建议:(1)规范培养、提升薪酬,建立良好职业预期;(2)变革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双向转岗机制;(3)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人事权力边界;(4)依法增加执业范围,打通人才进出通道;(5)借鉴三级医院经验,构建人才流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静雅,万和平,秦彦,陶雷,王宏,苏丽娜,刘静静,孙欣然
    2019, 22(34):  4209-42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01
    摘要 ( )   PDF for PC (978KB) ( )  
    背景 上海市于2011年下发通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提出要求,目前尚缺乏针对双休日门诊开设和利用情况的研究。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门诊的开设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8—9月,对上海市全部共28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调查,包括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家分中心。由机构相应负责人根据机构在2018年1—6月开展双休日门诊情况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双休日门诊的开设情况、门诊量、人力资源及加班补贴情况,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结果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休日门诊开设率为95.7%(270/282),其中周六上午的开设率最高〔95.0%(268/282)〕。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休日日均门诊量为81 98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3位的地区(青浦区448.50人次、闵行区445.75人次、浦东新区437.79人次)和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日均门诊量排在前2位的地区(青浦区248.60人次、闵行区156.67人次)均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日均门诊量高于分中心(321.99人次比151.03人次)。仅在周六上午开设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日均门诊量为307人次,其他时间段的门诊量较低。在开设了双休日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4%(82/270)认为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双休日开诊需要,15.2%(41/270)发放了双休日加班补贴。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六上午的门诊开设率较高,且利用情况较好;双休日门诊利用情况,郊区优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于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不足。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服务机构合理分配双休日医疗资源,通过补充人员缓解双休日门诊的人力资源压力,并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双休日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罗发新,叶自亮,朱继金
    2019, 22(34):  4213-42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32
    摘要 ( )   PDF for PC (1036KB) ( )  
    背景 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且国内外关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5年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成年症状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4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全因死亡情况。根据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分为4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为55.3%(231/4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尿素、肌酐、胱抑素C、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功能分级、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体质量高、三酰甘油水平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女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发生风险低于男性(P<0.05)。在校正了多种混杂因素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仍然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心力衰竭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越高,风险越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炜达,张丽成,王勇,罗艳侠
    2019, 22(34):  4219-42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47
    摘要 ( )   PDF for PC (1024KB) ( )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和高血压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加速心血管病的进程。目的 探讨高血压人群HUA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北京市某体检中心2012—2016年3 930例高血压患者1~4年,分析其HUA的发病水平,比较非HUA组与HUA组人口统计、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HUA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人群HUA的发病率为23.31%(916/3 930),男性高于女性〔24.76%(742/2 997)比18.65%(174/933),χ2=14.853,P<0.001)〕。<45、45~<60、60~<75、≥75岁年龄组HUA的发病率分别为25.67%(295/1 149)、21.76%(363/1 668)、21.44%(149/695)、26.08%(109/418)。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HUA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495)。HUA组男性占比、白细胞计数、γ-谷氨酰转移酶、肌酐、三酰甘油、尿酸、体质指数、腰臀比高于非HU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低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血压人群进展为HUA的因素有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红细胞沉降率、是否肥胖(P<0.05);男性HUA发病的影响因素有血红蛋白、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是否肥胖(P<0.05);女性HUA发病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总胆固醇、是否肥胖(P<0.05)。结论 高血压人群HUA的发病水平随年龄增加未呈现增高趋势。影响高血压人群进展为HUA的因素包括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红细胞沉降率及是否肥胖;男性和女性的HUA发病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荣利伟,骆秦,王梦卉,张德莲,努尔比亚·阿不都塞拉木,陶维俊,李南方
    2019, 22(34):  4225-42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36
    摘要 ( )   PDF for PC (1074KB) ( )  
    背景 多项研究报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与糖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有些研究并未发现PA和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中代谢紊乱的差异。研究报道在肥胖男性中醛固酮与胰岛素敏感性无关,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阻断醛固酮作用好像在女性中更有效。PA患者的代谢改变可能存在性别特异性。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不同性别PA与EH患者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差异。方法 选择2009—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诊疗中心连续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内分泌学会PA诊疗指南,最终确诊127例患者为PA,259例为不确定PA,672例为EH。根据性别和年龄(±1岁)的匹配标准,将PA患者与EH患者以1∶3的比例进行匹配,有124例PA患者与372例EH患者完成了匹配。比较不同性别PA与EH患者各代谢指标水平,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A对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男性PA患者血压水平明显高于EH患者〔(151±19)/(101±12)mm Hg比(142±20)/(97±15)mm Hg,P<0.05〕,女性患者两者间血压水平未见明显差异〔(139±14)/(91±10)mm Hg比(139±19)/(92±12)mm Hg,P>0.05〕。女性PA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EH患者(P<0.05)。总体上,不同性别PA和EH患者间代谢综合征和糖代谢紊乱的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在肥胖女性患者中,PA高血糖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H(60.0%比25.0%,P<0.05)。未在男性中发现PA与EH患者间代谢紊乱的明显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纳入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三酰甘油为自变量的模型中,仅在肥胖女性个体中,盐水后醛固酮与血糖独立相关。结论 男性PA患者血压水平明显高于EH,而血脂水平较低。肥胖女性PA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EH患者,男性患者没有这种差异。肥胖女性盐水后醛固酮水平与高血糖症独立相关,PA中的代谢改变可能存在性别特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柳亚男,李中原,王宇,李岩梅,刘潇,胡晓红
    2019, 22(34):  4234-423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41
    摘要 ( )   PDF for PC (1035KB) ( )  
    背景 湿疹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炎症,药物治疗暂缓症状,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婴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纯母乳喂养婴儿的湿疹与母亲进食敏感食物相关。目的 探讨哺乳期母亲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婴儿湿疹的关系,哺乳期母亲回避敏感食物对婴儿湿疹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探索非药物防治婴儿湿疹的方法。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9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纯母乳喂养的142例湿疹婴儿(观察组)和35例健康婴儿(对照组)的母亲进行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测定,指导观察组哺乳期母亲依据检测结果回避相应敏感食物,对照组母亲不进行饮食指导,3个月后电话随访湿疹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母亲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95.7%(132/138)〕明显高于对照组〔82.9%(29/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15例母亲哺乳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饮食回避,湿疹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0%(107/115),其中完全回避饮食者湿疹缓解率为93.4%(85/91),不完全回避饮食者湿疹缓解率为91.7%(22/24)。结论 湿疹患儿的母亲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升高,提示母亲对相关食物敏感,哺乳期母亲回避敏感食物对婴儿湿疹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gG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宏杰,石红梅,邢丽丽
    2019, 22(34):  4240-42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95
    摘要 ( )   PDF for PC (1008KB) ( )  
    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递增,其并发症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同伴支持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能力,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缺少时间跨度达到3年的同伴支持干预的远期影响研究。目的 探讨同伴支持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知晓及自我管理的远期影响。方法 本研究始于2013年,止于2016年,为期3年。以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原崇文区)5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招募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SAS软件下产生的随机分组序列,采用密闭、不透光信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干预组80人,对照组74人。干预组采用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同伴支持模式,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规范化管理。2013年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在2016年进行3年期随访,对3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行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结果 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干预组76人,对照组68人。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对空腹血糖参考范围、糖尿病危害、糖尿病防治措施、食物交换份单位数值、碳水化合物占比、每日食物摄入量排序、体质指数超重标准、成人每日推荐食用油摄入量8项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时,干预组对空腹血糖参考范围、糖尿病危害、碳水化合物占比、成人每日推荐食盐摄入量、成人每日推荐食用油摄入量5项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36个月时,干预组中进行饮食与运动控制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6个月时,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支持模式可以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且存在远期效应,但短期效果优于远期效果,提示社区开展同伴支持模式虽然有效,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干预程序,建议在6个月干预之后,继续干预以巩固其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冯国飞,纪禹同,袁慧,谢志泉,陈颖仪
    2019, 22(34):  4246-42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34
    摘要 ( )   PDF for PC (990KB) ( )  
    背景 家庭血压测量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规范家庭血压测量是调整降压药物的基础,不同年龄及对高血压健康宣教知识了解程度的差异对家庭血压测量有明显影响。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3—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385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既往疾病史、检验结果等)及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间、参加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情况。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65~79岁)、高龄组(≥8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结果 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家庭血压测量率分别为62.9%(78/124)、66.5%(119/179)、68.3%(56/8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689,P=0.406)。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有家庭血压测量患者,测量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测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最近1年参加过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遵循医生建议记录血压数据并带回复诊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降压目标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结论 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时间不规范,接受高血压健康教育比例低,医护人员在日后工作中除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外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其年龄制定不同防治方案及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血压测量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立卓, 郑梅, 李伟聪, 赵清珍, 甄宇治
    2019, 22(34):  4251-42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93
    摘要 ( )   PDF for PC (394KB) ( )  
    背景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CSF)逐渐被重视。CSF可以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是CSF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联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CS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7例入选。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常规瑞舒伐他汀,常规组)和强化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强化瑞舒伐他汀,强化组),各39例。观察治疗2周后3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情况,评价各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检测及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一氧化氮(NO)水平。治疗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状态。结果 治疗2周后三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9,P=0.008),强化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7,P=0.003)。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强化组和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强化组与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及常规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相比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法舒地尔和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CSF 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常规剂量和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相比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邱艳,吴林飞,任文,刘颖,刘娟娟,汤红玫,秦红莉,朱露,任菁菁
    2019, 22(34):  4256-42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23
    摘要 ( )   PDF for PC (997KB) ( )  
    背景 健康教育是全科医师的职责之一,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目前国家已开展数次健康素养评价,然而全科医师对健康素养知晓情况尚不可知。目的 了解全科医师健康素养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开展态度、行为,为全科医师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3月采用自制问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联盟内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师的基本信息,健康素养知识,健康教育行为开展、达标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态度。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208份,全科医师健康素养总体知晓率为56.2%,健康素养定义、内涵及分类知晓率分别为60.6%(126/208)、97.6%(203/208)及93.8%(195/208);65.9%(137/208)的全科医师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形式以传统形式为主,且以门诊健康教育形式最常见(91.8%,191/208)。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频次符合国家公共卫生规范最低要求的达标率最高为78.8%(164/208)。97.6%(203/208)全科医师认为有必要且愿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全科医师健康素养知晓率高,开展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开展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尚可,后期可利用“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开展新型健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幼子,张韬,王洪兴,赵清芳,马绍壮
    2019, 22(34):  4261-42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53
    摘要 ( )   PDF for PC (1023KB) ( )  
    背景 为解决偏远郊区全科医生招聘难、留住难等问题,原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了“卫生八条”为农村地区吸引并留住全科医生人才。关注全科医生离职倾向水平及相关因素,对人才激励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在职全科医生的离职倾向水平及相关因素,为区域卫生人才激励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年6—12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特征、工作和组织特征、家庭和社区环境、离职倾向(得分为1~6分,得分越高表明离职倾向越强)。共发放问卷1 261份,回收有效问卷1 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0.80%。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的离职倾向得分为(2.26±0.95)分;不同个人特征的全科医生离职倾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和组织特征方面,不同职务、所在单位地理位置的全科医生,其离职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和社区环境方面,除了当地居民对全科医生工作的配合程度外,不同家庭和社区环境下全科医生离职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离职倾向总体水平较低,且工作和组织特征、家庭与社区环境对全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突出,因此,要降低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需要重点从合理缩小管理层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差距、全科医生的家庭及当地居民宣教、激励政策宣传和落实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小刚,陈水琳,李丽清,甘勇
    2019, 22(34):  4266-42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40
    摘要 ( )   PDF for PC (1003KB) ( )  
    背景 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其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全科医生素质、稳定全科医生队伍及提高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1 0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和工作满意度。采用宋奎勐修订的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工作满意度测量,包括物质满意度、关系满意度、成长满意度和整体满意度4个维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36份(98.67%)西部地区全科医生问卷被视为有效。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总均分为(37.39±7.35)分,654例(63.13%)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总分较高(≥36分)。其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物质满意度平均分为(11.86±2.71)分,关系满意度平均分为(13.18±2.52)分,成长满意度平均分为(9.17±2.37)分,整体满意度平均分为(3.18±0.7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历、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是西部地区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西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任职方式、加班情况及收入水平是其影响因素。因此,建议改善薪酬结构,适当减少工作任务量,有效缓解全科医生工作压力,推行“去编制化”政策,激发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樊文彬,蓝海波,谢彦鹏,杨向东
    2019, 22(34):  4272-42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56
    摘要 ( )   PDF for PC (1043KB) ( )  
    慢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关系密切。便秘可继发抑郁、焦虑、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和强迫症、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本文就两者的症状表现及发病机制相关性展开讨论。慢性便秘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考虑如下:代谢产物影响,肠道微生态引起5-羟色胺、短链脂肪酸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应用进化论学说。特殊情况包括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慢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具有相关性。通过对慢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强调慢性便秘患者心理异常状态评估和治疗的必要性,为多学科-团队(MDT)诊治模式提供依据,对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慢性便秘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做出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树娟,崔建国,齐洁,杨阳,杨倩倩,张清潭
    2019, 22(34):  4277-42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06
    摘要 ( )   PDF for PC (1139KB) ( )  
    背景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高发疾病且病因复杂多样,其中焦虑与高血压互相影响,二者密切相关。焦虑对高血压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影响血压的波动性,即影响血压变异性(BPV)。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影响血管舒缩功能较强的因子,焦虑可以影响ET-1、NO的分泌。目的 分析焦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BPV、ET-1、NO的影响,探讨BPV、ET-1、NO之间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6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男51例,女69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检测血ET-1、NO,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根据SAS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血压无焦虑组(EH组)、高血压轻度焦虑组(EH&LA组)及高血压中重度焦虑组(EH&SA组)。比较3组患者BPV、ET-1及NO水平,并分析高血压伴焦虑患者BPV、ET-1、NO之间的相关性。BPV以血压标准差(SD)表示。结果 EH&LA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dSBPSD、nSBPSD)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高于EH组,EH&SA组高于EH&LA组;EH&LA组血清ET-1水平高于EH组,EH&SA组高于EH&LA组;EH&LA组血清NO水平低于EH组,EH&SA组低于EH&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患者血清ET-1水平与BPV指标(24 hSBPSD、dSBPSD、nSBPSD、nDBPS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6、0.443、0.666、0.642,P<0.05);NO与BPV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焦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BPV、ET-1、NO有影响,且焦虑程度越明显,BPV越大,血清ET-1水平越高,而NO水平越低。焦虑可能通过增加BPV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损害。早期识别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并根据患者的焦虑程度选择抗焦虑治疗或许可以延缓内皮功能的损害,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