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19年 第22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19-05-0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资源及医疗服务能力现状研究
秦江梅,林春梅,张丽芳,张艳春,董亚丽
2019, 22(13): 1511-15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4
摘要
(
)
PDF for PC
(1181KB) (
)
背景 2018年春季流感的爆发反映出我国基层儿科服务能力较弱,2016年《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基层儿科资源及服务提供现状值得关注。目的 了解我国基层儿科资源配置及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现状。方法 利用2011—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收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儿科科室、儿科床位、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以及儿科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并分析上述指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占比情况。结果 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机构数分别占其机构总数的25.60%和50.84%,儿科床位数分别占其床位总数的2.69%和7.41%,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分别占其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32%和1.47%;儿科门急诊人次分别占其总门急诊人次的2.73%和7.64%,出院人数分别占其总出院人数的3.22%和7.71%。2010—2017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科资源配置和儿科服务能力指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占比基本呈下降趋势。结论 我国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建议将基层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统筹发展,积极推动儿科专科联盟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儿科能力建设和引进儿科医学人才“双管齐下”;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专属药品配置,强化对儿童安全用药的指导。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的概念框架
黄锦玲,从紫薇,杨阳,曾志嵘
2019, 22(13): 1516-15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27
摘要
(
)
PDF for PC
(1217KB) (
)
通过对当前卫生领域常用绩效评价概念框架进行比较总结,理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概念框架的构建思路,明确概念框架的内容,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的框架概念化为结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5个维度,并从供需方角度区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产出、结果。该概念框架可为建立科学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管理机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价值为本的按绩效付费项目及其对我国全科医生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启示
王思敏,徐伟,崔子丹,施琼华
2019, 22(13): 1522-15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5
摘要
(
)
PDF for PC
(1188KB) (
)
完善的全科医学服务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是健全我国全科医生制度的核心要素。本文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价值为本的按绩效付费(VBPFP)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阐述其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方案,并将其与我国全科医生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进行对比。VBPFP项目对全科医生的绩效考核目标明确,要求全科医生既要控制医疗费用又要提高医疗质量,考核内容重点关注和评价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激励机制采用混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以最大限度刺激全科医生服务积极性。由此,建议我国在完善全科医生绩效考核体系时,重点增加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的考核指标。其次,要建立与医保挂钩的混合式支付方式,及时公开全科医生的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奖励绩效突出的全科医生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标化工作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管理研究
吴俊,刘姗姗,姜国强,黄蛟灵,俞步青,王澎,何蓉蓉,张宜民
2019, 22(13): 1528-15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04
摘要
(
)
PDF for PC
(969KB) (
)
背景 完善人员岗位管理是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目标的落实、社区工作人员能力和数量的匹配,从而影响机构运行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目的 研究浦东新区基于标化工作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论岗位数与在岗职工状况,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管理提供建议。方法 参照浦东新区区委地区办对新区街镇的4个分类,将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A类(偏远农村)、B类(一般农村)、C类(城郊接合)、D类(城区)4类。通过浦东新区“社区云”管理平台收集2017年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标化工作量、全科医师标化工作总量数据,计算社区理论岗位核定数并与实际岗位核定数进行比较。结果 4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标化工作总量分别为6 193 199、9 231 475、8 893 767、12 495 055,理论总岗位数分别为1 817、2 529、2 285、3 022个。4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岗位总数低于理论岗位总数,其中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岗位在岗职工数均低于理论数,其他人员在岗职工数高于理论数。结论 浦东新区岗位数总体欠缺,应按需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数,建立岗位数动态增长机制;岗位结构欠合理,应规范岗位配置标准,优化内部岗位结构;实际岗位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吸引稀缺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效率研究
董亚丽,秦江梅,林春梅,张丽芳
2019, 22(13): 1532-15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00
摘要
(
)
PDF for PC
(958KB) (
)
背景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如何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效率,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研究重点。目的 了解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趋势,分析原因并给出建议。方法 利用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卫生统计年报数据,采用比例法、数据包络分析(DEA)BCC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效率。结果 DEA-BCC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有效的机构占比分别为52.9%(18/34)、33.3%(12/36)、40.0%(14/35)、33.3%(14/42)、15.2%(7/46)。2016年政府办、公立医院办、企业办、个人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有效的机构分别占0(0/6)、20.0%(3/15)、18.2%(2/11)、14.3%(2/14)。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要素生产效率下降了17.2%,其中21.7%(10/4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高,企业办的中心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的中心占比最高〔27.3%(3/11)〕,高于公立医院办〔26.7%(4/15)〕、个人办〔21.4%(3/14)〕及政府办〔0(0/6)〕。结论 2016年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有效机构占低于2012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两极分化有关;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要素生产效率下降,与技术衰退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共享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筛查工作优化与成本评估
吴晓丹,何佳霖,岳殿民,李娟
2019, 22(13): 1537-15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98
摘要
(
)
PDF for PC
(958KB) (
)
背景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划分为一级医疗机构,其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目的 缩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筛查工作的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疾病筛查工作视作一个排队系统,提出基于共享模式的联合筛查方案,并与其余方案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排队模型比较社区服务中心在4种优化方案下的患者等待时间,得到在不同控制因素下的优化方案。在不投入成本的前提下,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工作,可通过共享医师缩短患者等待时间。结论 排队理论可辅助基层医疗管理者在实践中依据不同的控制因素,优化服务系统。同时,医疗服务共享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与患者满意度,合理规划医疗资源,增强基层医疗系统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下签约服务核心团队配置研究
王小刚,杨梓钰,代晓怡,谭雪,张军,杨敏容,林曦
2019, 22(13): 1542-15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7
摘要
(
)
PDF for PC
(971KB) (
)
背景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体验和服务效率为目标,在PCAC模式下,如何进行团队成员配置、职责分工、团队运行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PCAC模式下家庭医生核心团队的人员配置和职责分工。方法 于2018年1—2月选取成都市武侯区已开展PCAC模式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团队24个,向206例团队成员发放问卷,调查其对团队各岗位职责分工的认知;于2017年11月记录并梳理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目前各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分工。结果 分别有62.1%(128/206)、30.6%(63/206)的成员了解医生助理、健康促进师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92.2%(190/206)、79.1%(163/206)的成员认为团队配置医生助理、健康促进师重要。以签约1 000名居民为基数,核心团队的人员配置为家庭医生∶医生助理∶健康促进师=1∶1∶1。家庭医生的职责包括:领导团队,管理团队,促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负责解决居民疾病问题;居民转诊的决策;为居民制定医疗计划,分析诊断结果;团队内部人员培训。医生助理的职责包括:协助团队长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完成团队长安排的工作;协助团队长监督团队工作完成质量,督促团队长,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协助团队长做好报表统计工作。健康促进师的职责包括:协助签约工作的进行;协助管理团队内部各项事务;协调团队与外部的沟通;以数据驱动进行人群管理;负责健康教育的推进工作。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对PCAC模式内涵的认知有待提高。本研究构建的核心团队任务条和各岗位职责分工可以为各社区重塑服务团队、梳理岗位职责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黄睿,马希丹,肖俐,朱建军
2019, 22(13): 1548-15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8
摘要
(
)
PDF for PC
(959KB) (
)
背景 对于家庭医生团队在岗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我国尚缺乏成熟的培训体系。目的 构建以人为本一体化服务(PCIC)模式下,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培训课程体系。方法 于2017年6—9月,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武侯区深度开展全科医生服务模式转型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和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初步拟定课程体系。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对遴选的15名专家开展2轮咨询,由专家对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的重要性进行评分,根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以及相关建议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结果 2轮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对咨询内容的平均权威系数为0.91。最终形成的课程体系包括9个课程模块、57项课程内容,专家对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重要性评价的平均分为3.55~4.82分,变异系数为0.08~0.24。9个课程模块分别为PCIC模式理念解读、标准健康管理流程、人群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患者参与、协调能力、服务包的开发与设计、团队构建、团队运行,各课程模块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0~0.94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适用于在PCIC模式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罗晓露,黄艳丽,郝镓萍,马希丹
2019, 22(13): 1554-15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6
摘要
(
)
PDF for PC
(957KB) (
)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是有效开展签约服务的关键因素,因此相应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但目前尚缺乏客观的服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用于评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的指标体系,以有效监测和评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升能力建设的方向性和内容精准性。方法 在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遴选熟悉全科医学理论、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之家(PCMH)、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PCIC)模式、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的专家13名,分别于2017-12-14、2018-01-14开展2轮专家会议,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讨论、修改。结果 2轮会议的专家参与率分别为100.0%(13/13)、92.3%(12/13)。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11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以人为中心的照护和沟通、提供可及性和连续性服务、以团队为基础提供计划性服务、提供协同服务与管理、人群识别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工具的应用、质量的监测与改进。结论 构建出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以人为中心、健康促进及可及性、连续性服务内涵,具有很强的操行性和目标导向性,可以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成都市武侯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研究
罗晓露,黄艳丽
2019, 22(13): 1559-15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9
摘要
(
)
PDF for PC
(975KB) (
)
成都市武侯区自2014年开始试点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8-06-30武侯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1.0%,重点人群签约率为55.0%,有效签约率为5.1%。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数据:2017年7月—2018年6月签约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关键指标达标率、并发症筛查率高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P<0.05);2018年1—6月签约居民的主动预约率、预约到诊率、固定就诊率高于2017年7—12月(P<0.05);2017年7月—2018年6月签约居民的上转人次、下转人次以及专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次高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P<0.05),但远程协同服务人次间无差异(P>0.05)。同时,社区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居民的就诊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目前,武侯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存在人员配置不足、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医保等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进一步的工作也将重点围绕上述问题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Rothman-Keller法的个体肺癌发病风险评估研究
李亚文,张露,郑倩雯,蒋敏,朱彩蓉
2019, 22(13): 1566-15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01
摘要
(
)
PDF for PC
(964KB) (
)
背景 预防肺癌发病是减轻我国肺癌负担的途径之一,加强肺癌的一级预防工作及探索预防新途径尤为重要。疾病风险评估可根据个体情况预测发病风险,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其生活行为,降低发病风险,在社区卫生和健康管理领域应用广泛,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 建立适用于我国人群的肺癌发病风险评估模型,了解个体肺癌发病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收集整理国内外发表的我国人群肺癌流行病学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03-31。通过文献评阅明确肺癌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定量关系,构建基于Rothman-Keller法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纳入模型主要因素有12个,包括吸烟、被动吸烟、所在地区年平均PM2.5、职业暴露(石棉、粉尘)、肺部疾病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BMI、新鲜蔬菜食用情况、烹调油烟,根据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评估个体肺癌发病相对风险和未来5年发病风险。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肺癌的一级预防,间接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曼,林盛强,杨玉明,胡志强,王皓翔,王金明,杨志鹏,黄志杰,钟永怡,王家骥
2019, 22(13): 1571-15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10
摘要
(
)
PDF for PC
(975KB) (
)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管弹性度、硬化度进行监测与干预,可以延缓心血管事件进程、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5—7月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体检的高血压患者411例,按照血压水平分成3组:血压控制理想组(A组)45例、血压控制良好组(B组)142例、血压控制不良组(C组)224例。评估各组血管病变情况,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踝臂指数(ABI)。各组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B、C 3组的baPWV、cf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情况与baPWV(rs=0.406,P<0.001)和cfPWV(rs=0.381,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2,95%CI(1.069,1.136)〕、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0.966,95%CI(0.934,0.999)〕及总胆红素〔OR=1.065,95%CI(1.023,1.110)〕水平为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106,95%CI(1.071,1.14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0.952,95%CI(0.917,0.988)〕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52,95%CI(1.007,1.100)〕水平为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血管硬化水平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对高血压人群的血压管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型糖尿病伴暴食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
郑丽丽,章秋,李东风
2019, 22(13): 1577-15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92
摘要
(
)
PDF for PC
(1002KB) (
)
背景 暴食症(BED)与2型糖尿病(T2DM)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国内外针对T2DM伴BED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且多是从精神状态和心理模型角度探讨其机制,缺乏临床上生化指标的数据分析。目的 研究T2DM患者中BED的发生率、易发人群及其对血糖、血脂、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1—6月收治住院的234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诊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对BED的评判标准分为非BED组(NBED组)和BE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浆C肽(C-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及7种慢性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T2DM伴BED者占比为9.0%(21/234)。BED组男性占比、年龄低于NBED组,BMI、HbA1c、FPG水平高于NB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冠心病及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伴BED者占比较高,女性、肥胖者为易发人群,BED可对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而对血脂水平及合并症、并发症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Ⅳ标准亚型临床特征研究
姚学敏,金颖,徐华,朱虹,汤金海,林琳
2019, 22(13): 1582-15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02
摘要
(
)
PDF for PC
(1002KB) (
)
背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不良患者的最常见原因,其症状重叠及精神心理异常十分常见,目前FD的诊断主要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标准为依据。目的 了解符合罗马Ⅳ标准的FD不同分型患者的症状、重叠症状及精神心理状况。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18周岁以上接受胃镜检查的F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分型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S)48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74例及混合型(PDS重叠EPS)50例。对其症状构成、重叠症状及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EPS患者有餐后饱胀感、早饱、嗳气、上腹胀气症状者占比低于PDS患者,有上腹痛症状者占比高于PDS患者(P<0.017);混合型患者有餐后饱胀感、早饱、餐后恶心或呕吐症状者占比高于EPS患者,有上腹痛、上腹灼烧感症状者占比高于PDS患者(P<0.017)。混合型患者有重叠症状者占比高于EPS患者(P=0.015)。EPS患者症状总积分低于PDS患者,混合型患者症状总积分高于PDS、EPS患者(P<0.05)。无焦虑状态但有抑郁状态、有抑郁状态EPS患者症状总积分低于PDS患者,无焦虑状态但有抑郁状态、有焦虑状态且有抑郁状态、无焦虑状态且无抑郁状态、有焦虑状态、有抑郁状态混合型患者症状总积分高于PDS、EPS患者(P<0.05)。有重叠症状时,EPS患者症状总积分低于PDS患者;不管有无重叠症状,混合型患者症状总积分高于PDS、EPS患者(P<0.05)。结论 PDS患者较EPS患者的症状更复杂及严重,混合型患者较PDS、EPS患者的症状更复杂及严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居家老年人常见慢性病与失能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蒋芝月,李语眉,王秀红,汪俊华,李芳,邓开盛,戴黎黎
2019, 22(13): 1587-15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11
摘要
(
)
PDF for PC
(948KB) (
)
背景 目前老年人是我国全民健康建设重点人群,然而失能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慢性病与老年人失能可能有关联,而这些研究多是横断面研究,在确定慢性病与失能的关系中存在一定的局限。目的 探讨居家老年人慢性病与失能的关系,为居家老年人失能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10—12月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按1∶2比例进行年龄、性别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调查样本人群中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评定为失能者67例,对照组为同期人群中符合匹配条件的未失能者134例。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与失能的关系。结果 在控制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者发生失能的风险是未患者的2.494倍〔95%CI(1.274,4.881)〕;患≥2种慢性病者发生失能的风险是患≤1种慢性病者的3.113倍〔95%CI(1.425,6.802)〕。按性别分层后,发现患脑卒中〔OR=9.750,95%CI(1.099,86.532)〕和高血压〔OR=3.402,95%CI(1.077,10.746)〕会使男性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居家老年人失能与慢性病有关。有针对性地加强高血压和脑卒中防控对降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失能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急性心肌梗死后就诊延迟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结局研究
吴多益,许和平,孙娟,李全妮
2019, 22(13): 1592-15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20
摘要
(
)
PDF for PC
(1032KB) (
)
背景 约1/3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出现就诊延迟,晚期心肌挽救治疗的益处受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MVO)严重程度的影响。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就诊延迟患者发生MVO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14—2017年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和心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就诊延迟(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12 h)、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7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2级或最终TIMI血流分级为3级且心肌灌注呈色等级(MBG)<2级为发生MVO。进行临床结局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以评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左心室重构的发生情况。结果 就诊延迟患者的MVO发生率为50.0%(39/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是MVO发生的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是MVO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有MVO患者的MACE发生率、左心室重构比例高于无MVO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VO、罪犯血管为LAD是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 STEMI后就诊延迟患者的MVO及与其有关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年龄大、罪犯血管为LAD是其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是其保护因素,应对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实施适当的管理和后续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膳食纤维联合抗阻运动对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研究
邓莹沛,赵林远,潘飞飞,王佳珂
2019, 22(13): 1598-16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13.017
摘要
(
)
PDF for PC
(964KB) (
)
背景 目前膳食营养干预和运动是妊娠糖尿病(GDM)合并脂代谢障碍患者主要的基础治疗手段。目的 探讨在膳食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膳食纤维联合抗阻运动对妊娠糖尿病(GDM)合并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孕中晚期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49)、膳食纤维组(n=51)、抗阻运动组(n=52)、联合组(n=54)。对照组仅给予基础膳食营养支持治疗,膳食纤维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膳食纤维方案,抗阻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运动干预方案,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添加膳食纤维方案和运动干预方案。干预周期为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时、第12周时检测4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同时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测定量表(A-DQOL)进行跟踪评测,至干预12周后记录患者妊娠结局。结果 4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和第12周时FPG、2 hPG、HbA1c、TG、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干预第4周和第12周时FPG、2 hPG、HbA1c、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在干预第4周和第12周时2 hPG明显低于膳食纤维组、抗阻运动组,干预第12周时HbA1c明显低于膳食纤维组、抗阻运动组(P<0.05)。4组患者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8 3)。4组随访第4周和第12周时A-D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纤维组、抗阻运动组、联合组随访第4周和第12周时A-DQOL评分低于对照组,联合组随访第4周和第12周时A-DQOL评分低于膳食纤维组、抗阻运动组(P<0.05)。结论 膳食纤维联合抗阻运动能有效控制GDM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目视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行为的影响研究
赵子煜,高志娟,陆嘉燕,胡笑霞,陈静,陈佩仪
2019, 22(13): 1603-16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75
摘要
(
)
PDF for PC
(977KB) (
)
背景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型糖尿病更甚。随着通信科技的发展,糖尿病防治已经慢慢走向线上医疗,近年来新提出的目视管理法就是借助通信技术实现的极佳线上医疗模式,能有效促进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目的 评价目视健康管理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月于广东省2家三级甲等医院及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糖尿病健康管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目视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短版(CDES-SF)评分、糖尿病自我照顾量表(DSC)评分,及干预12周后自我血糖监测(SMBG)依从性。结果 最终对照组脱落5例、试验组脱落4例。干预前,两组HbA1c、TG、CDES-SF评分、D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患者SMBG依从性高于对照组,CDES-SF评分及D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HbA1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视健康管理法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进行SMBG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自我照顾,值得在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广州市红山街社区2型糖尿病服务包的管理效果研究
申丽君,黄成凤,孔英
2019, 22(13): 1608-16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13.019
摘要
(
)
PDF for PC
(975KB) (
)
背景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针对社区居民的个性化糖尿病服务包有利于优化管理。目的 比较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包与广州市红山街社区签约糖尿病服务包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探索社区对糖尿病防治综合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6个居委中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6例。对照组患者入组后采用我国2型糖尿病公共卫生服务包进行管理,干预组患者入组后按红山街社区2型糖尿病服务包进行管理,干预随访时间均持续9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糖相关指标、生化指标等)及其达标率。结果 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失访23、20例,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分别为93、96例。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对照组,FPG、2 hPG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腰臀比、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压、HbA1c、TC、TG、HDL、LDL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山街社区2型糖尿病服务包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明显,对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及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规范化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研究
杨瑛,孙艳格,闫岩,李超,吕凯敏
2019, 22(13): 1613-16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21
摘要
(
)
PDF for PC
(952KB) (
)
背景 使用精神类药物,尤其是镇静催眠药,可增加老年人的跌倒风险。目的 了解社区规范化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方法 于2018年1—3月,采用系统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已接受规范化管理的老年(60~80岁)慢性病患者中选取581例进行调查,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患者分别为512、277、50、190例。通过查阅2017年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结果 193例(33.2%)老年慢性病患者确诊为失眠症且使用了镇静催眠药。随着年龄、患慢性病种数的增加,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升高(P<0.05);患2种慢性病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高于患1种慢性病者(P<0.05)。使用率排在前3位的镇静催眠药为艾司唑仑(63.2%,122/193)、唑吡坦(18.7%,36/193)、佐匹克隆(15.5%,30/193)。95.9%(185/193)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4.1%(8/193)的患者采用加大剂量。31.6%(61/193)的患者有6个月以上需要间断使用镇静催眠药,68.4%(132/193)患者的服药时间为1~2个月。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和慢性病患病种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长期用药率不高。应关注高龄患者及合并多种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并给予其健康指导,以减少跌倒等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残疾人药学服务需求现状及差异性研究
沈美,吴建平,孙科,李艳,郭静,黄蛟灵
2019, 22(13): 1617-16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22
摘要
(
)
PDF for PC
(968KB) (
)
背景 残疾人群是多种疾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对于其医疗服务需求的研究多集中在定期体检、上门服务、康复指导等方面,而针对其药学服务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社区残疾人的药学服务需求,基于基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探讨其药学服务差异。方法 于2017年11—12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某街道的在册残疾人中抽取230例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残疾人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地位(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残疾类别与残疾等级、药学服务需求(需求内容、需求来源、需求程度)。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26份(98.3%)。残疾人的药学服务需求内容排在前2位的为“用法用量及疗程”(73.0%,165/226)、“适应证和禁忌证”(51.3%,116/226);需求来源主要为医生(85.4%,193/226);需求程度为非常/比较需要者占48.2%(109/226)。在需求内容上,不同工作状态者对“药品说明书解读”服务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者对“用法用量及疗程”服务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需求来源上,不同年龄、工作状态、残疾等级者对由医生提供药学服务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者对通过媒体获得药学服务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需求程度上,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状态、残疾类别、残疾等级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情况残疾人的药学服务需求内容差异性不大,但需求来源、需求程度差异性较大,尤其是需求程度。社区药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对残疾人开展用药宣教和个性化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一、二级预防使用现况调查研究
徐绮,施榕,杜兆辉,张林影,朱文奎,唐晓春,杨黎娟,薛伟斌,曹奕,乔慧华,涂东雁,赵辉,薛锦花,薛峰,王铭浩,刘连勇
2019, 22(13): 1623-16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29
摘要
(
)
PDF for PC
(965KB) (
)
背景 糖尿病有着定期监测、实时随访、地域便利等社区管控的优势,社区规范管理现况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 了解并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一、二级预防使用现况。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选取2017年12月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5个全科团队管控的2型糖尿病患者490例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由问卷(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吸烟史、阿司匹林服用情况)、体检(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数据(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组成。依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定,了解阿司匹林一、二级预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现况,同时调查有预防指征而未用药的原因,以及预测高龄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预防使用的出血风险。结果 最终纳入465例,其中男225例(48.4%),女240例(51.6%)。有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指征者219例(47.1%),有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指征者208例(44.7%),无阿司匹林预防指征者38例(8.2%)。有一级预防指征的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9.6%(43/219),有二级预防指征的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49.5%(103/208)。有阿司匹林预防指征但未用药原因中不知晓或医生未提及占比最大,为62.3%(175/281)。≥80岁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者占50.0%(15/30),对其行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CRUSADE)出血风险预测发现,出血风险高危者占26.7%(4/15),极高危者占13.3%(2/15)。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预防的使用率不足,特别是一级预防。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控的糖尿病患者,行阿司匹林脑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需要全科医生个体化评估其风险、获益,并进行动态规律随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心脏康复依从性相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王俊红,张振香,杨巧芳,王鹏
2019, 22(13): 1627-16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09
摘要
(
)
PDF for PC
(975KB) (
)
心脏康复的积极效果已经得到证实,但是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依从性不容乐观。国内外近些年诸多研究探讨心脏康复依从性低的原因并形成相关评估工具。因此本文就心脏康复依从性相关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介绍心脏康复偏爱形式量表、心脏康复注册障碍量表、心脏康复障碍量表、心脏康复信息需求量表等量表的内容、信效度、优缺点,以期为医务人员合理选择相关评估工具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健康行为相关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刘静,李伦兰,甘玉云,李贞
2019, 22(13): 1632-16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99
摘要
(
)
PDF for PC
(2636KB) (
)
健康行为通过调整行为预防疾病发生,促进和维持健康,提高健康水平,日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健康行为有多种测评工具,包括普适性测评工具和特异性测评工具。普适性测评工具主要有健康促进生活型态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简化版、健康习惯量表、健康行为量表、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的概念框架问卷等,特异性测评工具主要包括老年人健康行为量表、青少年健康促进行为量表、专科疾病健康行为特异性量表等。本文将国内外健康行为常用测评工具的内容、开发过程、信效度、计分规则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医务工作者进行健康行为调查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