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19年 第2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2019, 22(11): 1251-12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08
摘要
(
)
PDF for PC
(1438KB) (
)
为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管理,提高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健康管理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于2018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方案及指南等,制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本方案主要包含骨质疏松症筛查、诊断、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生活方式指导、系统健康教育、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应用、药物治疗、跌倒的预防、随访)、转诊四部分内容,制定社区规范化管理流程图,规范管理内涵及流程。本方案的发布对提高我国社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协同服务的现况及需求研究
周瑶,高博,徐万水,漆桂友,卢秀兰
2019, 22(11): 1258-12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56
摘要
(
)
PDF for PC
(1123KB) (
)
背景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持续增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肩负着慢性病管理重任。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发展滞后,导致后续动力不足,难以满足糖尿病防病形势的需要。因此基层医院结合上级医院的协同才能发挥最大的防治作用。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成都市武侯区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协同服务现况及需求,探求问题和不足,为改善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协同服务能力,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成都市武侯区中心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基层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于2018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协同服务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基层医务人员对协同服务方式的开展情况、使用频率、使用意愿、满意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等,糖尿病患者对协同服务方式的知晓、满意、开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等。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了双向转诊,平均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专-全科联合门诊、周期性评估、远程咨询和远程会诊。100例基层医务人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双向转诊(67.0%,67/100),84例(84.0%)基层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愿意选择双向转诊,74例(74.0%)基层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较满意。140例糖尿病患者中,82例(58.6%)糖尿病患者对双向转诊知晓、满意且认为开展有必要,51例(36.4%)糖尿病患者对远程会诊知晓、满意且认为开展有必要,36例(25.7%)糖尿病患者对周期性评估知晓、满意且认为开展有必要,68例(48.6%)糖尿病患者对专-全科联合门诊知晓、满意且认为开展有必要。结论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协同服务内容不清楚,存在转诊流程不通畅以及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协同服务的信息平台、加强基层与上级医院协调、提高全科团队服务能力等方式,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协同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层医疗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叶静雪,曾庆秋,钱宁,黄艳丽
2019, 22(11): 1265-12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33
摘要
(
)
PDF for PC
(1078KB) (
)
背景 基层医疗机构是2型糖尿病防治的主战场,近年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迅速,但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中未能很好地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优势,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目的 了解成都市武侯区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现状,为更好地设计和推广基层医疗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12月对成都市武侯区全部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家中心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5个家庭医生团队,共涉及65个家庭医生团队,198名团队成员。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业务模型设计调查问卷表》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团队成员基本情况、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团队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可度及服务频率、患者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接受度和糖尿病患者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制约因素五大项。结果 65个家庭医生团队中,51个(78.5%)团队有中医类别医生参与;198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对所管糖尿病患者已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171名(86.4%)。171名中开展体质辨识服务170名(99.4%),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103名(60.2%);服务频率59名(34.5%)1次/年,51名(29.8%)3个月1次;130名(76.0%)是团队内部自行协商预约提供服务,41名(24.0%)是团队与其他团队沟通联系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98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180名(90.9%)认为对自己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是有意义的;177名(89.4%)愿意学习和运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163名(82.3%)认为患者愿意接受中医药服务。177名完成家庭医生认可的合理可行的中医药服务频率调查,91名(51.4%)认可3个月1次。“家庭医生团队工作任务重没时间开展”是制约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开展的首要因素,得分为(6.32±2.70)分;其次为“所在中心无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绩效考核或考核力度不够”,得分为(5.10±2.36)分。结论 目前武侯区基层医疗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服务规范,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存在服务内容局限、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感受度不高等现况,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上有待加强,应增强服务管理方重视度,强化服务供方的服务意识及技能,确保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有序、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管理标化工作量的开发实证研究
姜敏敏,顾文娟,陈旭波,王燕,叶建花,刘杰,张铭,范亮亮,马溢欣,范擎松
2019, 22(11): 1270-12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13
摘要
(
)
PDF for PC
(1139KB) (
)
背景 项目组前期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整合了糖尿病管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医务人员的分工。如何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管理工作分工和实践流程,科学合理地核算各项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的标化工作量,成为解决社区糖尿病管理绩效分配的关键。目的 测算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的标化工作量,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管理绩效的合理分配奠定基础。方法 于2018年4—6月选取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管理工作执行人55例,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采集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标化工作量测算资料,评价基本人力消耗与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评判调查对象权威程度,记录不同科室间的相似项目,测算各项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项目的标化工作量,采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社区目前开展的糖尿病管理服务项目共29项,各项糖尿病管理服务项目均由1人独立完成,所需工种和职称分别为护士初级、全科初级、检验初级;耗时最短的项目是尿糖定性试验(4.38 min),耗时最长的项目是普通门诊诊查费(13.33 min);技术难度最低的项目是腰围测量,技术难度最高的项目是药物治疗;风险程度最低的项目是健康档案(调取与回收),风险程度最高的项目是药物治疗;尿糖定性试验的标化工作量最小,为0.25;普通门诊诊查费的标化工作量最大,为1.00。结论 本研究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管理工作分工和实践流程,测算了社区糖尿病管理各项服务的标化工作量,可用于指导社区糖尿病管理绩效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罗晓露,黄艳丽,冯双,沙禹
2019, 22(11): 1277-12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68
摘要
(
)
PDF for PC
(1091KB) (
)
背景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和门诊特殊疾病管理政策的施行,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落地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能否通过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的办理影响其他汀类药物治疗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仍是尚待回答的问题。目的 评估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对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率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7-06-15至2018-06-15成都市武侯区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EPM)上在管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高血压、职业、文化程度、是否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以及LDL-C水平。采用步进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DL-C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0 59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5 184例(48.94%)患者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者与未纳入者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职业、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2 966例,他汀类药物治疗率为28.00%。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率高于未纳入者,LDL-C水平低于未纳入者,LDL-C控制率高于未纳入者(P<0.05)。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LDL-C水平低于未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LDL-C控制率高于未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0.077,95%CI(-0.122,-0.032)〕、年龄〔β=-0.005,95%CI(-0.007,-0.003)〕、BMI〔β=0.010,95%CI(0.003,0.017)〕、合并高血压〔β=-0.097,95%CI(-0.145,-0.049)〕、职业〔β=0.026,95%CI(0.009,0.042)〕、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β=-0.160,95%CI(-0.209,-0.111)〕、使用他汀类药物〔β=-0.163,95%CI(-0.217,-0.108)〕是2型糖尿病患者LDL-C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办理率不高,但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率、LDL-C达标率相较于未纳入者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三年血糖和血压及血脂动态观察研究
何姣,火睿,王晓丽,苏向辉,常向云,孙侃
2019, 22(11): 1283-12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24
摘要
(
)
PDF for PC
(1103KB) (
)
背景 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已成为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地处边疆的石河子地区,由于兵团人口构成特点,老龄化更加严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着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加重了社会和经济负担,且该地区目前缺乏相关性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2014—2017年石河子市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三级甲等医院联合社区医院综合管理期间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及其联合达标情况,为石河子市社区T2DM的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于2014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辖的13个社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300例,对患者综合管理3年。观察管理期间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至2017年11月,共236例患者完成随访。2014—2017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7年,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2017年SBP高于2014年,2017年DBP低于2014年(P<0.05)。2014—2017年,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TC、HDL-C水平低于2014年,2016年、2017年TC、LDL-C水平低于2014年,2016年、2017年HDL-C水平高于2015年,LDL-C水平低于2015年,2017年TG水平高于2016年(P<0.05)。2014—2017年,男性、女性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7年,男性、女性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6年男性、女性血压达标率均高于2014年、2015年,2017年男性血压达标率高于2014年,女性血压达标率高于2014年、2015年(P<0.007)。2014—2017年,男性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7年,女性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2016年血脂达标率低于2014年,2017年血脂达标率高于2016年(P<0.007)。2014—2017年,患者血糖+血压、血糖+血压+血脂联合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糖+血脂联合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6年、2017年血糖+血脂联合达标率高于2014年、2015年(P<0.007)。结论 经综合管理后石河子市社区T2DM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达标率较前明显改善,并且管理后各项指标的联合达标率亦较前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章雪芳,杨小彬,郝定均,贺宝荣,郑林宏,李辉,高林,张海平
2019, 22(11): 1288-12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03
摘要
(
)
PDF for PC
(1107KB) (
)
背景 目前,关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较少,且现有的调查存在数据较少、资料欠完善等不足。因此急需大数据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 调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4-01-01至2016-12-31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住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 083例,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339例)、60~69岁组(1 850例)、70~79岁组(1 421例)、80~89岁组(441例)、≥90岁组(3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3 911例)和保守治疗组(17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情况、治疗情况等资料,测定骨密度T值,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结果 男性以70~79岁高发,女性以60~69岁高发,各组女性均多于男性,<60岁组男女比例最大;平均骨密度T值为(-3.2±1.2)SD,骨密度<-3.5 SD者945例(23.14%)。3 751例患者伴至少1种合并症,最常见的合并症为心血管疾病3 278例(80.28%)、糖尿病645例(15.80%)、脑卒中后遗症529例(12.96%)。高能量损伤245例(6.00%),低能量损伤3 838例(94.00%),低能量损伤是主要致伤因素。共4 953个椎体发生骨折,胸腰椎骨折节段大致呈单峰分布,L1所占比例最高为29.09%(1 441/4 953);胸腰段(T11~L2)为多发节段,占77.06%(3 817/4 953);腰椎骨折所占比例为53.46%(2 648/4 953),高于胸椎骨折的46.54%(2 305/4 953)。手术患者无脊髓、神经和血管损伤,共7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微创手术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T值大于保守治疗组,VAS、ODI均低于保守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卧床时间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于男性,骨折原因主要为低能量损伤,骨折部位以胸腰段最为多见,且腰椎多于胸椎,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电刺激小脑顶核和奥拉西坦及尼莫地平对卒中后非痴呆性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研究
米小昆,史健,刘辉,王娇兰,崔鹏,韩颖
2019, 22(11): 1293-12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69
摘要
(
)
PDF for PC
(376KB) (
)
背景 卒中后非痴呆性认知障碍(PSCI-ND)主要表现为多个认知领域障碍。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6个月、1年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率则分别为19.6%、13.1%。不同方法对不同认知领域的治疗作用不同,针对不同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措施。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对PSCI-ND患者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SCI-ND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尼莫地平组,每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FNS组患者行FNS,1次/d,疗程30 d;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口服,0.8 g/次,3次/d,疗程30 d;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30 mg/次,3次/d,疗程30 d。同时监测各种不良反应。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总分及亚项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3组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记忆力、定向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MoCA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MoCA总分均低于FNS组,尼莫地平组MoCA总分低于奥拉西坦组(P<0.05)。FNS组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定向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奥拉西坦组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尼莫地平组治疗后语言能力及记忆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FN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2/32),奥拉西坦组为9.4%(3/32),尼莫地平组为9.4%(3/32),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FNS、奥拉西坦更能提高PS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FNS对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及计算力方面的改善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皮质醇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朱志慧,邢文龙,陆可可,胡敏,张桂青
2019, 22(11): 1297-13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23
摘要
(
)
PDF for PC
(1079KB) (
)
背景 皮质醇作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终末产物,是反映HPA轴功能的重要生物指标。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存在皮质醇分泌异常,同时还发现给予皮质醇后可改善PTSD症状。目前PTSD临床症状多用量表评估,将皮质醇水平与量表得分做相关性分析,可以为PTSD症状的评估提供生物学依据。目的 探讨PTSD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以及皮质醇与PTSD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TSD患者24例,作为PTSD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月经周期相当的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4例,作为对照组。PTSD组与对照组入院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一般资料,PTSD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进行调查;PTSD组与对照组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根据采血时间所处的月经周期将PTSD组和对照组的女性分为黄体期、卵泡期、绝经期。结果 PTSD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65(131,181)μg/L,低于对照组的212(202,258)μg/L(Z=-5.574,P<0.001);PTSD组男性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75(106,193)μg/L,低于对照组男性的214(208,235)μg/L(Z=-2.878,P=0.004);PTSD组黄体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38(72,165)μg/L,低于对照组黄体期者的261(200,333)μg/L(Z=-3.130,P=0.002);PTSD组卵泡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76(151,206)μg/L,低于对照组卵泡期者的261(200,333)μg/L(Z=-2.193,P=0.028);PTSD组绝经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38(83,186)μg/L,低于对照组绝经期者的209(202,229)μg/L(Z=-2.878,P=0.004)。PTSD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HAMD总分、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全身症状、躯体性焦虑、PCL-C总分、再体验、麻木和回避、警觉性增高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SD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健康人群,皮质醇水平可为临床评估PTSD患者的症状程度提供更多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评分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徐晓婷,张强,杨丽红,郑红梅,孙彩红,方士杰,刘英,刘方方,许慧艳
2019, 22(11): 1302-13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60
摘要
(
)
PDF for PC
(1200KB) (
)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并进行干预治疗对减少患者的入院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一种新兴的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目的 探究ACS患者NLR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评分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根据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分析NLR、GRACE评分、NLR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84例诊断为ACS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09分)113例、中危组(109~140分)71例、高危组(>140分)100例;根据N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NLR组(≤3.02)142例和高NLR组(>3.02)142例。记录患者发病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GRACE评分、NLR联合GRACE评分对ACS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低、中、高危组ACS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NL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ACS患者年龄、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GRACE评分、NT-proBNP、LVEDD、MACE发生率高于低NLR组,三酰甘油(TG)、LVEF低于低NLR组(P<0.05)。NLR与GRACE评分、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0.852、0.417、0.293,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16,P<0.05);GRACE评分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0.445、0.361,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08,P<0.05)。284例ACS患者发病6个月内发生MACE者71例(25.0%)。NLR联合GRACE评分预测ACS患者发病6个月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0.877)大于NLR(0.732)(Z=3.394,P=0.000 7)、GRACE评分(0.757)(Z=3.045,P=0.002)。结论 NLR及GRACE评分与心功能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NLR联合GRACE评分预测ACS患者预后较单一指标临床价值更大,NLR联合GRACE评分可作为早期评估ACS患者预后的辅助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研究
李慧,孟德钎,刘焱,李鞠,刘姗姗,王凯,潘文友
2019, 22(11): 1307-13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80
摘要
(
)
PDF for PC
(1192KB) (
)
背景 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活动度度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 探讨NLR和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66例LN患者作为L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中心的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LN稳定亚组(SLEDAI≤9分,16例)和LN活动亚组(SLEDAI≥10分,50例)。收集健康对照组患者和LN患者的性别、年龄,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和PLR;记录LN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血浆清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 LN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活动亚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LN稳定亚组,NLR、PLR均高于LN稳定亚组(P<0.05)。NLR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60,P=0.003)。ROC曲线显示,N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34,0.876),P=0.002〕,当最佳临界值为4.06时,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5%;P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698〔95%CI(0.563,0.832),P=0.018〕,当最佳临界值为184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 NLR、PLR可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作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潜在补充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脑胶质瘤术后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研究
陈孟达,李强,王友良,童竑章,沈耀
2019, 22(11): 1312-13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51
摘要
(
)
PDF for PC
(1368KB) (
)
背景 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义重大,亦是当前治疗的难点并重点。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肿瘤科收治手术治疗后放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53例。放疗结束后3~6个月行PET/CT和多模态MRI复查,放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临床资料、PET/CT指标〔标准摄取值(SUV)、病灶正常组织比(L/N)〕及多模态MRI指标〔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胆碱/肌酸比值(Cho/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Cho/NAA)、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结果 随访结束后,失访6例,共完整收集147例患者有效数据。预后良好组107例,预后不良组40例,其中放射性脑损伤21例,肿瘤复发19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WHO病理分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放射性脑损伤(P<0.05)。SUV、L/N、rCBV、rCBF、Cho/Cr、Cho/NAA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0.837、0.950、0.937、0.865、0.902。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AUC高于L/N、Cho/Cr(Z=4.173,P<0.001;Z=3.261,P<0.001),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最佳截点为1.44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94.74%。结论 手术治疗后放疗的预后不良的脑胶质瘤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明显升高,同时脑胶质瘤复发患者以上指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多模态MRI指标对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能力较PET/CT更佳,尤以rCBV最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魏景超,高尚聚,邢栋,王起奎,杨朝旭,董志杰,张隆,李文毅
2019, 22(11): 1319-13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04
摘要
(
)
PDF for PC
(1218KB) (
)
背景 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常发生于老年人,其临床治疗手段多样,但周期长,效果不确定。为此研究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行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的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患者6例,记录神经损伤以及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第1天及1、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例患者术后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皮肤烧灼感,后自行消失;6例患者术后肋间神经痛均缓解。术后第1天平均VAS为1分;术后1个月及3个月VAS为0分。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随访期间肋间神经痛缓解且无复发。结论 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治疗周期短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派特灵治疗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王艳,何丽清,蔡序子,王雪峰
2019, 22(11): 1323-13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166
摘要
(
)
PDF for PC
(1111KB) (
)
背景 接近9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99.7%的宫颈癌组织中发现有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但是HR-HPV持续感染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 探究派特灵对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3例患者,依据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及CIN不同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持续HR-HPV感染且TCT阴性,80例),B组(持续HR-HPV感染伴CINⅠ级,15例),C组(CINⅡ~Ⅲ级及宫颈癌术后HR-HPV持续感染,2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给予派特灵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R-HPV感染伴CIN不同分级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P<0.01)。A、B、C组转阴率依次为87.5%(70/80)、15/15、57.1%(16/28),3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组累积转阴率依次为91.2%(73/80)、15/15、89.3%(25/28),3组累积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无效者复查亚型分别为HR-HPV 52、58。3组患者近期(用药半年内)不良反应以阴道及外阴灼刺痛最多见,远期(1~2年)随访未发现宫颈粘连、糜烂,颈口狭窄等病变。结论 派特灵对HR-HPV持续感染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与骨质疏松/低骨量关系的Meta分析
何玲玲,李晓琼,李新毅
2019, 22(11): 1328-13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06
摘要
(
)
PDF for PC
(1819KB) (
)
背景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类型,其病因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研究表明BPPV与骨质疏松/低骨量关系密切,骨质疏松/低骨量是BPPV危险因素,但尚无明确定论,阐明BPPV与骨质疏松/低骨量关系对BPPV病因学的研究以及BPPV的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目的 系统评价BPPV与骨质疏松/低骨量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3月,收集国内外有关BPPV与骨质疏松/低骨量关系的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评估合并效应量。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包含1 98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BPPV组患者骨质疏松〔OR=3.22,95%CI(2.08,4.97),P<0.000 01〕和低骨量〔OR=1.72,95%CI(1.11,2.67),P<0.000 1〕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结果示,BPPV组女性患者〔OR=2.74,95%CI(1.93,3.89),P<0.000 01〕、黄种人患者〔OR=3.75,95%CI(2.87,4.90),P<0.000 01〕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BPPV组女性患者〔OR=1.68,95%CI(1.04,2.70),P=0.03〕、黄种人患者〔OR=1.54,95%CI(1.00,2.36),P=0.05〕低骨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BPPV患者更易患骨质疏松/低骨量,尤其是在女性及黄种人中,提示骨质疏松/低骨量可能是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
陶庆梅,孙星河,高乐,翟伟,梁伟,孙凤
2019, 22(11): 1334-13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57
摘要
(
)
PDF for PC
(1084KB) (
)
背景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在临床应用已有50年,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目前,我国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数量正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全面报道。目的 系统评价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及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ails.gov,均从数据库最早收录时间检索至2016-11-01。中英文分别结合(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事件or不良反应or安全性)相关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检索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囊袋感染、电池提前耗竭、电极脱位/移位、电极断裂、电极穿孔、电极阈值升高、膈肌刺激症状、皮肤破溃红肿、感知不良/过度、死亡等10种主要不良反应及其他,采用SPSS 16.0和Meta-analyst统计学软件进行率的Meta分析,根据随访时间、发表年份、起搏器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组死亡发生率最高,为6.6%〔95%CI(4.8%,8.9%)〕,其次为其他〔4.5%,95%CI(4.0%,5.2%)〕、皮肤破溃红肿〔3.6%,95%CI(1.8%,7.0%)〕和电极脱位/移位〔3.4%,95%CI(2.9%,4.0%)〕,再次为电极阈值升高〔2.9%,95%CI(1.9%,4.5%)〕、感知不良/过度〔2.6%,95%CI(1.8%,3.8%)〕、电池提前耗竭〔2.3%,95%CI(1.4%,4.0%)〕等。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95%CI(6.7%,8.4%)〕。结论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死亡、皮肤破溃红肿、电极脱位/移位等,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与随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的北京社区居家老年综合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朱凯怡,陶红
2019, 22(11): 1341-13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79
摘要
(
)
PDF for PC
(1081KB) (
)
背景 北京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所以在我国老年人口激增、医疗负担加重、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的大环境下,在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急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社区居家老年综合健康评估体系与量化技术。目的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构建北京社区居家老年综合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为新型服务模式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精神心理学、营养学、护理学、卫生教育与管理学、统计学等专业的20位专家,采用改良德尔菲法,以老年综合评估为基础,形成北京社区居家老年综合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第1版)。于2017年12月—2018年3月通过电子邮件或当面呈递的方式向专家发放两轮咨询表,专家对社区居家老年综合健康初步评估体系指标的重要性、对指标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进行评分。函询结束后,整理专家咨询结果,计算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变异系数以及对所有指标的协调程度。结果 两轮各发放咨询表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均为100.0%。两轮专家咨询的熟悉程度分别为0.73、0.74,判断依据均为0.89,权威程度分别为0.81、0.82。第一轮各指标重要性均数为3.80~4.80,变异系数为0.09~0.37,协调系数为0.341(χ2=132.778,P<0.05);第二轮各指标重要性均数为4.05~4.80,变异系数为0.09~0.23,协调系数为0.410(χ2=132.329,P<0.05)。根据指标删除标准及专家建议,第一轮专家咨询后,删除6个指标,增加2个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后,无删除、修改、增加指标,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北京社区居家老年综合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结论 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的北京社区居家老年综合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较为理想,可为居家老年评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梅阳阳,庞书勤
2019, 22(11): 1346-13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119
摘要
(
)
PDF for PC
(1083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和发展,我国作为“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有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模式,但因社会化养老资源不足,家庭养老能力有限,老年人的养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挖掘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潜能,实现自我养老成为研究热点,挖掘、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是发展自我养老的基础,相关测评工具不可或缺。目的 建立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方法 2016年5—6月,在文献回顾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初期测评体系,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两轮Delphi法,由19名老年护理或老年相关工作领域专家对此指标体系(3个一级维度、7个二级维度和90个三级条目)进行函询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8.95%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7,最后形成由3个一级维度、7个二级维度和56个三级条目的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测评指标体系;专家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由0.262增至0.364(P<0.01)。结论 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冠心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信度分析
张传猛,万崇华,杨铮,黄志文,吴斌,许传志
2019, 22(11): 1350-13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09
摘要
(
)
PDF for PC
(1076KB) (
)
背景 冠心病病程慢性迁延,较难治愈,传统的评价指标(如病死率、治愈率)等不能很好地评价其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患者报告结局是未经医疗专业人士解释的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直接的评价,患者报告结局测定的关键是制定合适的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并对其评价。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ROISCD-CHD)的信度。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有一定文化程度且自愿填写PROISCD-CHD的冠心病患者189例为调查对象,间隔1 d后随机选取7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第2次调查。采用经典测量理论与现代测量理论(概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信度考评。重测信度采用第1、2次问卷调查的相关系数;内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sα系数。G研究计算变异的来源;D研究根据概化系数(Ep2)和可靠性指数(φ)给出适宜的条目建议个数。结果 PROISCD-CH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精神/信仰健康、共性模块、特异模块和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4、0.75、0.86、0.88、0.89、0.71(P<0.001),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1、0.75、0.75、0.69、0.88、0.78、0.89。G研究结果显示,变异的来源中患者与条目的交互作用所占的比重最大,条目所占的比重最小。D研究结果显示:除精神/信仰健康领域外,其余领域的Ep2均>0.70,与经典测量理论对信度的分析一致。根据Ep2和φ,给出了适宜的条目建议个数。结论 PROISCD-CHD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作为我国冠心病患者报告结局的测评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的影响研究
陈才,周远京,唐羚健,洪芳芳
2019, 22(11): 1355-13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58
摘要
(
)
PDF for PC
(1106KB) (
)
背景 我国脑性瘫痪发病率为2.48‰,由于高龄产妇增多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脑性瘫痪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性瘫痪患儿常伴随智力发育落后,其发生率为40%~65%。任务导向性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在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中,以针对运动功能为主,而针对智力方面的研究较为鲜见。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性瘫痪患儿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及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测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智商(IQ)。结果 试验完成时,剔除及脱落病例5例,有效研究病例64例,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及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及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IQ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及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IQ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能更有效地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疗效研究
刘良乐,戴鸣海,叶秀芝,钟熙强,王俊诚,汤呈宣
2019, 22(11): 1359-1363.
摘要
(
)
PDF for PC
(1069KB) (
)
背景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临床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排尿困难是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盆底电生物反馈法被用于治疗排尿困难,且逐渐得到临床推广。但是,中老年患者仅用单一的物理或药物方法治疗排尿困难的效果常并不理想。目的 探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困难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膀胱训练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电生物反馈法治疗。采用自主排尿试验测定留置导尿时间和自主排尿成功率。治疗前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结果 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治疗组留置导尿时间为(24.5±3.9)d,短于对照组的(45.6±5.5)d(t=19.950,P<0.001)。治疗组37例(92.5%)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对照组28例(66.7%)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其中13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症状。治疗组恢复自主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8.329,P=0.004)。治疗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对照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小于治疗前,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尿流率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 盆底电生物反馈法可有效改善中老年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可视化
|
留言
|
扫码
Select
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谢静
2019, 22(11): 1364-13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69
摘要
(
)
PDF for PC
(1120KB) (
)
背景 脑梗死偏瘫发病率不断增高,对世界范围内人口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极大影响,既往多采取奥塔戈运动训练对患者实施干预,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不佳,而萧氏双C护理为临床重要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各层次达到舒适状态,提升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及早康复。目的 探讨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5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对照组采取奥塔戈运动训练+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萧氏双C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2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评定两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评价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在FMA评分、BI、QOL-30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FMA评分、BI、QOL-30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FMA评分、BI、QOL-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研究组FMA评分、BI、QOL-30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FMA评分、BI、QOL-30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可有效恢复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全科医学RICE问诊病案研究——惊慌失措的患者与家属
金锋,魏小林
2019, 22(11): 1369-13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04
摘要
(
)
PDF for PC
(1060KB) (
)
本文以1例因服用甲氧氯普胺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患者及家属惊慌就诊的过程为例,介绍了全科医生采用RICE问诊方法,通过分析患者就诊的原因、想法,关切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和期望,在短时间内以简单的方法消除疑虑,为患者解除病痛。受基层社区服务机构的条件限制,广大全科医生应该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用知识、技术和医德来提高群众对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的信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郭茂东,丁进,陈燕萍,王群英,翁翔,叶晓华
2019, 22(11): 1372-13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256
摘要
(
)
PDF for PC
(1484KB) (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类发生于终末分化阶段B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临床以溶骨性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及病理性分泌M蛋白为特征。高淀粉酶血症常见于急性胰腺炎。MM合并高淀粉酶血症临床少见。本研究报道1例以血清淀粉酶水平异常升高为特点的MM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通过对MM合并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及发病机制等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17年为全科医生的实践操作带来改变的20个顶级研究
汪洋(编译),许岩丽(审校)
2019, 22(11): 1377-13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21
摘要
(
)
PDF for PC
(20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