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18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0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刘利群
2018, 21(1): 1-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01
摘要
(
)
PDF for PC
(1289KB) (
)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本文介绍了我国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三阶段目标,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现状为基础,认为其在开展过程中尚存在工作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保障政策亟需完善、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的工作应重点围绕明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重点人群、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调动全科医生积极性、强化签约服务吸引力、完善签约服务政策支持、强化信息化支撑、加强宣传8项任务进行,希望这些建议可以为各地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法国全科医生在儿科领域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刘侃,刘钰晨
2018, 21(1): 5-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02
摘要
(
)
PDF for PC
(1337KB) (
)
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是当前我国医疗行业较为紧缺的人才。发展全科医学、加快培养全科医生的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在儿科领域的作用,是应对儿童就医需求大、就医困难的重要措施。法国作为全科医学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发达国家,也十分重视全科医生在儿科领域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法国全科医生在儿童健康管理、预防接种、疾病诊疗等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旨在为我国全科医生在儿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The Medical Republic》案例分享——全科医生的“一杆进洞”
Leon Piterman,郑慧敏(译),黄文静(译),杨辉(译)
2018, 21(1): 10-1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03
摘要
(
)
PDF for PC
(1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和分布现状及需要量预测研究
伍宝玲,龚韩湘,罗桢妮
2018, 21(1): 13-1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04
摘要
(
)
PDF for PC
(1183KB) (
)
目的 了解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和分布现状,并预测其未来需要量。方法 以《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及《2016中国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2012—2015年我国及各地区全科医生数量和人口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模型以及人力人口比值法对2016—2020年我国全科医生的未来需要量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5年,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分别为109 794、145 511、172 597、188 649名,增长了78 855名,年均增长率为19.77%。截至2015年底,我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的全科医生分别占63.76%(120 285/188 649)、60.06%(62 474/104 015)、65.20%(29 565/45 344)、71.89%(28 246/39 290);我国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每万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数分别为1.37、1.83、1.05、1.06名,按2名全科医生/万人配置标准全科医生缺口数分别为86 275、9 787、40 764、34 976名。GM(1,1)模型预测,2016—2020年,按照自然增长趋势我国全科医生总数分别为220 314、253 728、293 101、339 928、396 228名。按照每万人口拥有2~3名全科医生的标准,人力人口比值法计算结果显示,预测我国2020年的全科医生总数为277 000~415 500名。结论 近年来我国全科医生数增长较快,但普遍缺口较大,分布不均衡,合格全科医生比例也不高,应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耿书培,浦雪,曹志辉,吴爽
2018, 21(1): 18-2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05
摘要
(
)
PDF for PC
(1140KB) (
)
目的 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05-04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ScienceDirect、Ovid数据库及百度和谷歌(Google)等搜索引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中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9-01-01至2016-05-03。采用自制文献摘录表纳入文献中符合标准的摘录信息,并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类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干预措施/影响因素及其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共获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文献92篇,涉及的项目类型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7.8%,44/92)、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30.4%,28/92)、健康教育(10.9%,10/92);包含《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方案》规定外的实施效果其他评价指标的文献30篇(32.6%),涉及的项目类型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影响因素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居民素质(10.9%,10/92)、激励措施(政府支持)(9.8%,9/92)、医务人员满意度(7.6%,7/92)。结论 目前关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类型主要集中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方面,其中居民素质、政府激励措施、医务人员满意度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秦江梅,林春梅,张艳春,张丽芳
2018, 21(1): 24-2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06
摘要
(
)
PDF for PC
(1110KB) (
)
目的 评估2013—2016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区县(重点联系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于2014—2016年开展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监测与调查数据,计算17个省34个重点联系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标准化建设达标率、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每千人口床位数,以评估其2013—2016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结果 2016年重点联系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率分别为95.2%、100.0%、92.8%,较2013年分别提高5.7、0.3、1.3个百分点。2016年重点联系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为93.0%、93.5%、94.8%、94.2%,较2013年分别提高1.5、2.4、9.5、10.0个百分点;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分别为96.7%、91.1%、98.1%、85.5%,较2013年分别提高6.2、3.7、17.5、16.9个百分点。2016年重点联系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为0.83张,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0.50张、与2013年持平,乡镇卫生院为1.41张、较2013年增加0.14张。结论 重点联系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呈逐年提高趋势,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和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稳步提高,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床位配置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基层护理和康复病床的设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区县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
秦江梅,林春梅,张艳春,张丽芳
2018, 21(1): 28-3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07
摘要
(
)
PDF for PC
(1129KB) (
)
目的 评估2013—2016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区县(重点联系区县)的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于2014—2016年开展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监测与调查数据,对17个省34个重点联系区县的每万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医护比、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学历和职称、全科医生培养招录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重点联系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每万人口卫生人员数分别为13.5、17.1人,较2013年分别增加0.4、1.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分别为2.8、2.0人,较2013年分别增加0.7、1.0人;医护比分别从2013年的1:0.75、1:0.63变化为1:0.80、1:0.75。2016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53.0%、28.9%,较2013年分别上升7.5、12.2个百分点,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0.8%、63.7%,较2013年分别上升10.2、12.8个百分点;执业(助理)医师高级职称占比分别为8.6%、3.8%,较2013年分别上升1.8、1.5个百分点,注册护士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分别为21.1%、17.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较2013年上升2.1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较2013年下降2.2个百分点。2016年基层全科医生的招录人数较2013年减少1 207人,其中通过转岗培训招录的人数较2013年减少1 264人。结论 重点联系区县的基层卫生人力配置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据规划要求仍存在差距;基层卫技人员的学历层次得到提升,但高中级职称占比有待突破;基层高素质人才短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不足。建议继续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区县基层医务人员职业满意度研究
林春梅,秦江梅,张丽芳,张艳春
2018, 21(1): 32-3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08
摘要
(
)
PDF for PC
(1159KB) (
)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区县(重点联系区县)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满意度。方法 于2014年在17个省34个重点联系区县中随机抽取10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4—2016年均以该10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查当天的所有在岗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医务人员数分别为3 171、3 470、3 198例。采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层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量和薪酬、执业环境、人事分配情况及职业满意度。结果 2015、2016年基层医务人员日均工作时间>8 h者所占比例低于2014年,2016年基层医务人员对薪酬和付出的关系评价优于2014、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016年基层医务人员认为得到患者尊重者所占比例高于2014年,2015、2016年基层医务人员认为得到社会尊重者所占比例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016年基层医务人员有职务晋升者所占比例高于2015年,有职称晋升者所占比例高于2014、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016年基层医务人员的总体满意率为79.8%(2 552/3 198),高于2014、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其中,2016年基层医务人员对工资收入、绩效考核、执业环境、办公环境、设备设置、职务晋升的满意率高于2014年,对工资收入、绩效考核、执业环境、办公环境的满意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执业环境改善,社会地位提升;部分重点联系区县完善了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收入满意率有所提升。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机制,拓展职业发展前景是吸引和留住基层卫生人才根本之策,也是提升基层能力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区县患者基层就诊满意度研究
秦江梅,林春梅,张丽芳,张艳春
2018, 21(1): 36-4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09
摘要
(
)
PDF for PC
(1204KB) (
)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区县(重点联系区县)患者的基层就诊满意度。方法 于2014年在17个省34个重点联系区县中随机抽取10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4—2016年分别在该10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选取调查当天的就诊患者3 171、3 121、3 0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设计的问卷对纳入患者进行调查,2014年问卷的主要内容为患者的基本情况、基层首诊意愿及不选择基层首诊的原因、基层就诊满意度,2015、2016年问卷在此基础上增加就诊可持续性和反应性条目。结果 2014—2016年患者的基层首诊意愿率分别为79.0%(2 504/3 171)、75.7%(2 363/3 121)、78.4%(2 423/3 092),2016年患者不选择基层首诊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医疗技术水平低(31.7%,212/669)、药品种类少(19.7%,132/669)、设施设备差(19.7%,132/669)。2016年患者与全科医生团队签约、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至大医院、就诊时有大医院专家坐诊、认为医生了解患者病情、认为患者有足够时间提问、认为开高价药时医生征求患者意见的比例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6年患者每次到同一名医生处就诊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与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患者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至大医院、每次到同一名医生处就诊、就诊时有大医院专家坐诊、认为医生了解患者病情、认为患者有足够时间提问、认为开高价药时医生征求患者意见的比例高于未签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患者对基层就诊的总体满意率为91.5%(2 829/3 092),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其中,2016年患者对基层就诊服务态度、报销比例、药品种类、预防保健服务、一般诊疗费的满意率及总体满意率高于2014年,对基层就诊技术水平的满意率高于2015年,对药品种类的满意度低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患者首诊意向仍以基层为主,分级诊疗相关措施得到部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善了患者就诊体验,患者对基层就诊的满意度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人衰弱特征及肾功能对衰弱的影响研究
李言洵,刘倩,胡志灏,蒋晓燕,王笑峰,李淑娟
2018, 21(1): 41-4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0
摘要
(
)
PDF for PC
(1273KB) (
)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衰弱特征及肾功能对衰弱的影响,以期为老年人衰弱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4-11-13至2014-12-21在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31个村按人口数和性别比例随机抽取1 653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等;采用衰弱表型评估方法评估受试者衰弱特征,根据评估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强健组(n=1 542)和衰弱组(n=111);通过实验室检查,收集受试者生化检查结果,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将受试者分为非慢性肾脏病(CKD)组〔n=1 339,eGFR≥60 ml?min-1?(1.73 m2)-1〕和CKD组〔n=314,eGFR<60 ml?min-1?(1.73 m2)-1〕。结果 1 653受试者中,衰弱的发生率为6.7%(111/1 653)。强健组和衰弱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脑卒中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健组和衰弱组受试者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肾功能下降史以及血浆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KD组和CKD组性别、衰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KD组和CKD组力量减少、步速降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减少、乏力感、活力下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KD组中,强健组和衰弱组受试者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中,强健组和衰弱组受试者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衰弱的表现形式可能为力量减少和步速降低。非CKD的老年人群或可在较高的Scr水平下获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甲状腺功能研究
胡萍,程洋,戴丽,夏国光,张运剑
2018, 21(1): 46-5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1
摘要
(
)
PDF for PC
(1300KB) (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方法 选取2014—201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21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6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对照组体检当天、观察组入院次日和出院前1天,检测其8:00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以及8:00、16:00、24:00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 观察组共有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患者168例(78.5%),包括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0例(6.0%)、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患者158例(94.0%),NTIS患者中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低甲状腺素(T4)综合征、高T4综合征分别为119例(75.3%)、34例(21.5%)、5例(3.2%)。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组存活者(n=188)血清TT3、TT4、F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者与对照组血清F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存活者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血清TSH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观察组存活者24:00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存活者与对照组血清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血清TSH水平上无交互作用(P>0.05);其中,观察组存活者24:00血清TSH水平高于同期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TSH夜间分泌峰值缺失,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紊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研究
汪可可,张晓雅,高涵,王国立,周莹,袁欣,王倩,曹英志,宋宇,武建辉
2018, 21(1): 52-5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2
摘要
(
)
PDF for PC
(1411KB) (
)
目的 建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201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的111例hypo-MDS患者和181例A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将样本数据按8:2随机分为模型建立组和模型验证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模型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hypo-MDS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比例,骨髓细胞中CD3-CD56+自然杀伤细胞(NK)和CD3+CD57+ T大颗粒淋巴细胞(T-LGL)所占比例,髓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所占比例以及外周血髓系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和幼稚红细胞所占比例高于AA组;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中CD19+ B细胞所占比例、髓片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低于AA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和成熟淋巴细胞所占比例越高患AA的风险越高,中性分叶核粒细胞、髓系原始细胞和CD3+CD57+ T-LGL所占比例越高患hypo-MDS的风险越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1.293-0.584X1-0.060X2+0.055X3+0.561X4+0.059X5。模型建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8.9%;模型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4.6%。结论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hypo-MDS和AA鉴别诊断模型,预测准确率高,有助于医生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易科兵,李振宇,吴敬国,曾丽金,梁艳冰
2018, 21(1): 58-6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3
摘要
(
)
PDF for PC
(1914KB) (
)
目的 了解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7—201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166例。根据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QTc间期延长组(n=63,QTc间期>0.44 s)和QTc间期正常组(n=103,QTc间期≤0.44 s)。QTc间期采用Bazett公式计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检出率为38.0%(63/166)。QTc间期延长组女性患者比例、年龄、病程、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高于QTc间期正常组,体质指数(BMI)低于QTc间期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率、饮酒率、腰臀比、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c间期延长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QTc间期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DPN、BMI、HbA1c是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较高,女性、高龄、并发DPN、低BMI、高HbA1c是1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监控其危险因素,及时识别QTc间期延长,早期进行干预将有助于改善高危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颈动脉斑块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的关系研究
韦新法,吴慧莉,冉小军,张伟,李冲,崔红霞
2018, 21(1): 63-6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4
摘要
(
)
PDF for PC
(1249KB) (
)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ICAP)与突发性耳聋(突聋)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煤炭总医院接受治疗且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35 例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情况。根据ICA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ICAP组10 例和ICAP组25 例。比较两组患者听力损失类型和程度的不同。结果 无ICAP组与ICAP组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ICAP组重/极重度听力损失者所占比例高于无I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无ICAP组听力损失发生率在0.25、1.00、2.00、8.00 KHz气导平均听阈上高于无I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力损失发生率在0.50、4.00 KHz气导平均听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P组的听力平均损失强度在0.25、0.50、1.00、2.00、4.00、8.00 KHz气导平均听阈上高于无I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聋伴ICAP患者平坦型听力曲线所占比例高于无ICAP者,听力损失程度重于无ICAP者,听力平均损失强度高于无ICAP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研究
赵凯,高晟,李永健,许蔚
2018, 21(1): 67-7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5
摘要
(
)
PDF for PC
(1411KB) (
)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行PCI术的67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PCI术前、术后血肌酐(Scr)水平将其分为CIN组(78例)和非CIN组(601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cr(于PCI术前1 d及术后连续3 d检测Scr)、尿酸(UA)、C反应蛋白(CRP)、RDW、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于入院后第2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记录PCI术过程。结果 CIN组年龄、糖尿病病史、Scr、CRP、RDW、多支血管病变、慢性闭塞病变、支架总长度均高于非CIN组(P<0.05);CIN组eGFR、LVEF均低于非CIN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Scr、CRP、RDW、eGFR、多支血管病变、支架总长度对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041(1.006,1.078)〕、糖尿病病史〔OR(95%CI)=0.558(0.226,0.991)〕、Scr〔OR(95%CI)=4.642(1.722,12.976)〕、CRP〔OR(95%CI)=1.304(1.118,1.463)〕、RDW〔OR(95%CI)=1.381(1.086,1.757)〕、eGFR〔OR(95%CI)=0.958(0.927,0.993)〕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RDW水平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发生CIN的影响因素,可能对该类患者发生CIN的风险有预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珞畅,陈鸿雁,何英1,邓辉胜,姚海燕,康简,周永芬,罗天友,黄莹,魏婧靖
2018, 21(1): 72-7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6
摘要
(
)
PDF for PC
(1368KB) (
)
目的 探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4—2016年在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的408例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强化教学能力培训方案进行培训。以培训前后的考核得分差值评价学员的培训效果,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医院级别的学员考核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学员考核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0例学员完成了参培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其中评分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培训机构培训教学与管理效果好(8.1±1.2)分、个人发展需要(7.8±1.2)分、单位发展需要(7.7±1.2)分。是否因培训机构培训质量与管理效果好、单位发展需要、个人喜欢教学/教学相长、单位有教学激励机制、单位收入下降致工学矛盾、单位缺人致工学矛盾、单位缺乏带教激励机制、单位缺乏带教机会、单位被迫完成指令性任务、单位有教师遴选制度来参培的学员考核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因个人发展需要来参培的学员考核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因个人喜欢教学/教学相长、单位有教学激励机制、单位缺人致工学矛盾、单位缺乏带教机会、单位被迫完成指令性任务、单位有教师遴选制度来参培为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个人喜欢教学/教学相长、单位有教学激励机制、单位因缺人致工学矛盾、单位缺乏带教机会、单位被迫完成指令性任务、单位有教师遴选制度为来参培的学员的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柯氏模型的全国社区护理师资培训效果研究
贾薇,杜亚平
2018, 21(1): 77-8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7
摘要
(
)
PDF for PC
(1411KB) (
)
目的 采用柯氏模型评价全国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2014、2016年在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参加全国社区护理师资培训项目的3期学员117例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柯氏模型的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4个层次评价培训效果。共发放问卷117份,回收108份(2011年39份、2014年34份、2016年3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3%。结果 3期学员对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的总体评价感到满意,2011、2014、2016年学员对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的总体评价感到非常满意的分别为24例(61.5%)、26例(76.5%)、29例(82.9%)。3期学员对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的总体满意度及对教学内容、培训学时、培训教材、考核形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培训目标、教学方法、授课教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期学员对社区护理师资培训在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水平、晋升职称职务方面的帮助作用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科研能力方面的帮助作用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期学员培训后从事社区护理相关教育活动、组织/参与社区护理教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社区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开展社区护理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56.5%)学员培训后在当地开展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其中2011年31例(79.5%),2014年16例(47.1%),2016年14例(40.0%);在61例学员中,23例(37.7%)担任了当地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师,其中2011年11例(28.2%),2014年8例(23.5%),2016年4例(11.4%)。结论 3期全国社区护理师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较高,学员的社区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当地的社区护理教学中贡献较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04—2015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趋势研究
张小娟,朱坤
2018, 21(1): 82-8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8
摘要
(
)
PDF for PC
(1749KB) (
)
目的 探讨2004—2015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及发展趋势。方法 以2005—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2014—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2004—2015年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及注册护士数。分析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采用基尼系数、阿特金森指数、泰尔指数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 2004—2015年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增长了3 521 554、1 039 678、1 933 036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41%、3.88%、8.60%;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增长2.27、0.63、1.37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2%、3.11%、7.99%;每千公顷地理面积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增长5.21、1.54、2.80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50%、3.95%、8.58%。2004—2015年,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36~0.074、0.140~0.078、0.169~0.085;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80~0.591、0.569~0.596、0.591~0.600。按人口分布的阿特金森指数分别为0.906~0.902、0.906~0.902、0.908~0.902;按地理面积分布的阿特金森指数分别为0.892~0.900、0.877~0.890、0.915~0.938。按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分别为0.033~0.011、0.034~0.011、0.052~0.013;按地理面积分布的泰尔指数分别为0.616~0.640、0.592~0.650、0.660~0.663。结论 2004—2015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公平性,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布的公平性优于注册护士数。应加大护理队伍人才建设,在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统筹规划时注重地理面积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03—2014年我国乡镇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研究
杨希,陈曼莉
2018, 21(1): 88-9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19
摘要
(
)
PDF for PC
(1498KB) (
)
目的 探讨2003—2014年我国乡镇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2004—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2014—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选取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外北京、上海)的乡镇卫生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乡镇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投入指标包括乡镇卫生院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数、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产出指标包括诊疗人次、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结果 2003—2014年,我国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机构数增加了-0.01个,年均增长率为-2.01%;每千农业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增加了0.19名,年均增长率为1.57%;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增加了0.58张,年均增长率为5.29%;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增加了337 319 263人次,年均增长率为3.68%;病床使用率上升了24.2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为4.77%;平均住院日增加了2.09 d,年均增长率为3.73%。2003—2014年我国乡镇卫生服务平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为0.767~0.892、0.860~0.919、0.876~0.968,均值分别为0.830、0.887、0.930。2003—2014年,我国乡镇卫生服务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下降了0.5%,技术变化指数提高了2.8%,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提高了0.3%,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下降了0.8%,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提高了2.3%。2003—201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值分别为0.996、1.006、0.987;技术变化指数均值分别为1.048、1.023、1.017;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值分别为1.003、1.008、1.000;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均值分别为0.993、0.999、0.987;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均值分别为1.044、1.029、1.004。结论 2003—2014年,我国乡镇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各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技术进步是乡镇卫生服务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效率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乡镇卫生服务效率,必须做好区域统筹规划工作,针对各区域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变化特征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
宋丽萍,都菁,蔡晶,李新影
2018, 21(1): 93-9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20
摘要
(
)
PDF for PC
(1467KB) (
)
目的 了解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并探讨社会支持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16-04-01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协和医院募集护士70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中国职业倦怠量表(CM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用于评价抑郁、职业倦怠、社会支持水平。共发放问卷700份,有效回收509份,为排除性别因素影响,以其中的497例女性护士为研究对象。结果 497例护士的抑郁得分为(6.3±5.6)分,职业倦怠及其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43.6±12.2)、(18.2±7.2)、(9.9±4.9)、(15.5±5.2)分,社会支持得分为(41.6±7.0)分。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年龄、职称因素后,职业倦怠得分可以正向预测抑郁得分(P<0.05),社会支持得分对抑郁得分无影响(P>0.05);将职业倦怠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纳入回归方程,职业倦怠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得分对职业倦怠得分、抑郁得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R2=0.009,P<0.05)。其中,控制年龄、职称因素后,职业倦怠的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均可以正向预测抑郁得分(P<0.05),分别将耗竭维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人格解体维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纳入回归方程,仅耗竭维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得分对耗竭维度得分、抑郁得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R2=0.007,P<0.05)。结论 职业倦怠与抑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可以调节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尤其是耗竭维度与抑郁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成年早期个体心理韧性与抑郁的关系及面子的调节作用研究
叶茂盛,金铃,周奕欣,陈晨,周明洁
2018, 21(1): 98-10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21
摘要
(
)
PDF for PC
(1591KB) (
)
目的 了解成年早期(18~35岁)个体心理韧性与抑郁的关系,并探讨面子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2016年北京市某心理医院收治的142例成年早期抑郁患者为观察组,以2016年北京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会356例成年早期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中国人人格量表第2版(CPAI-2)中人格特质的面子维度对两组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探讨面子得分对心理韧性、抑郁得分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观察组心理韧性得分低于对照组,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后,两组心理韧性得分均可以负向预测抑郁得分(b值分别为-0.317、-0.524,P<0.05),两组面子得分对抑郁得分无影响(b值分别为0.012、0.043,P>0.05);将心理韧性得分×面子得分纳入回归方程,对照组心理韧性得分×面子得分的交互作用边缘性显著(b=-0.049,P<0.10),观察组心理韧性得分×面子得分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b=0.088,P<0.05);两组面子得分均对心理韧性、抑郁得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R2值分别为0.007、0.025,P<0.05)。结论 降低健康个体的爱面子程度,能够缓和其低心理韧性水平对抑郁症状的风险性,进而有效帮助其预防抑郁症状;降低抑郁患者的爱面子程度,可以提升其高心理韧性水平对抑郁症状的保护性作用,进而有效帮助其缓解和调整抑郁症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规律研究
赵健,梁玉丹,王小寅,罗海丽,马碧茹,周思英,郭端英,奎瑜,韦丽芬
2018, 21(1): 104-108. DOI:
10.3969/j.ssn.1007-9572.2018.01.022
摘要
(
)
PDF for PC
(1512KB) (
)
目的 初步构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应用规律。方法 于2016-07-10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与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07-10。参照《针灸学》《中药学》对纳入文献的针灸疗法、穴位及归经等主题词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使用频次≥10次的穴位和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对使用频次≥10次的穴位和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992—2016年发表的合格文献72篇,治疗措施使用频次排在前4位的分别为针刺+中药(11次)、耳压+中药(4次)、腹针(4次)、雷火灸+中药(4次);针灸疗法穴位使用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关元(86次)、三阴交(61次)、气海(61次);在针灸疗法+中药中,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当归(26次)、延胡索(21次)、莪术(20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频药穴中(穴位20个、中药14味),穴位与中药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延胡索-气海。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若将高频药穴分为2类:一类为延胡索-气海-子宫-三阴交-关元(主药穴),其余为一类(配药穴);若将高频药穴分为11类:延胡索-气海、子宫、三阴交-关元3类为主药穴,其余8类为配药穴。结论 基于实际临床文献数据,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需结合中药等多种疗法,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上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并形成一定的穴位结合中药使用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阴虚型糖尿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郑绍勇
2018, 21(1): 109-11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23
摘要
(
)
PDF for PC
(1537KB) (
)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阴虚型糖尿病的组方规律。方法 于2016-07-20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与中医药治疗阴虚型糖尿病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1979-01-01至2016-07-20。参照《中药学》对纳入文献的中药名称主题词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组方规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使用频次≥10次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2001—2016年发表的合格文献79篇,涉及中药121味,累计使用频次830次,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24味,6味为六味地黄丸的组成。高频中药中2~7味药物联合使用分别有14、101、86、32、7、1组,关联强度居于首位的分别为山药+茯苓、茯苓+山药+熟地黄、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枸杞。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类为2~5类,均有1类为六味地黄丸组成。结论 阴虚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即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为主,可随证配伍滋阴、清热、凉血活血、补气等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胸痛的全科诊断思路
蔡飞跃,杨静,吴疆
2018, 21(1): 114-11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24
摘要
(
)
PDF for PC
(1532KB) (
)
胸痛病因繁杂,病情轻重不一,致命性胸痛可威胁患者生命。社区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常为胸痛患者的首诊医生,掌握胸痛的诊断技能至关重要。本文从全科医生的视角,重点介绍胸痛的病因分类、常见致命性胸痛的特点、胸痛的诊断流程,希望帮助全科医生形成清晰的诊断思路,识别危急重症胸痛患者,寻找胸痛病因,针对病因制定最佳治疗策略,守护居民健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全科诊断思路
刘飞,郑嘉堂,陶霞,樊树坤,李俊霞,董爱梅
2018, 21(1): 119-12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8.01.025
摘要
(
)
PDF for PC
(1395KB) (
)
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妇科疾病,高危型HPV(HR-HPV)感染会导致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及宫颈癌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宫颈癌筛查仍面临覆盖率不高、筛查诊治不规范、缺乏随访等问题,且随着分级诊疗步伐的不断迈进,HPV疫苗接种、社区宫颈癌筛查有望成为宫颈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全科医生对阴道感染等社区常见妇科疾病的接诊率和处理率亦有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对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报道了全科医生在社区接诊的1例BV合并下生殖道HPV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指南与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拓宽全科医生的全科思维,提高全科医生对妇科常见病诊治的岗位胜任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