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16年 第1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6-04-05
上一期
下一期
Select
美国基层医疗小组和我国家庭医学服务诊所的建设研究
2016, 19(10): 1113-111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01
摘要
(
)
PDF for PC
(5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我国目前分级诊疗工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探讨
周瑞,赵琨,齐雪然
2016, 19(10): 1116-111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02
摘要
(
)
PDF for PC
(538KB) (
)
本文依据"知信行"行为改变理论,探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政府管医、医生行医、患者就医行为改变的关键要素,并探讨实现"大医院愿意放、基层愿意接、患者愿意去"的政策支撑和制度环境。本文提出:在认知上,分级诊疗是区域医疗服务体系规划的核心,是医改工作的风向标,是一项复杂的长期任务。在意愿上,若要大医院愿意放,需同步推进传统的财政补助方式、当前医疗服务定价机制的改革;若要基层愿意接,应设立财政专项补助、拉大绩效工资差;若要患者愿意去,应鼓励大医院专科医生坐诊基层、正确宣传基层首诊内涵、完善医保管理方式。在行动上,实行机构差异化考核、设立大医院基层部、打通药物目录等管理措施必须兼顾,协同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专题研究
Select
基于信息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张越,杨淳,高星,陈荃,胡红濮
2016, 19(10): 1120-112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03
摘要
(
)
PDF for PC
(797KB) (
)
本研究基于绩效管理的理论,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业务模型,将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及结果应用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解决了当前侧重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业务流程不明确的问题;并在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引入了考核方案知识库、评分基准库和经费测算模型库以及异常绩效知识库,以便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绩效全过程管理的同时,提高绩效管理的灵活性和智能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特设岗位全科医生职业发展需求研究
张婷,徐慧兰
2016, 19(10): 1124-112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04
摘要
(
)
PDF for PC
(551KB) (
)
目的 了解特设岗位(特岗)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2月,以参加试点省份第1期特岗全科医生培训的312名特岗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特岗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和职业发展需求,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特岗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排序为:明确聘期结束后出路(89.4%,279/312)、提高福利待遇(84.0%,262/312)、日常工作中有导师指导(79.2%,247/312)、增加培训机会(70.8%,221/312)、纳入县医院编制(70.8%,221/312)、增加晋升机会(64.1%,200/312)。不同文化程度特岗全科医生对纳入县医院编制、增加晋升机会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特岗全科医生对增加培训机会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收入特岗全科医生对明确聘期结束后出路、提高福利待遇、纳入县医院编制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特岗全科医生聘期结束后出路,同时重点关注本科、低职称、低收入特岗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我国构建家庭医疗签约服务制度的机制探讨
魏威,张尚武,熊巨洋
2016, 19(10): 1129-113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05
摘要
(
)
PDF for PC
(558KB) (
)
家庭医疗签约服务是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我国构建家庭医疗签约服务的必要性,介绍了家庭医疗签约服务的服务内涵、配套措施及尚存问题。提出要加强家庭医生专业人才建设,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作用,建立符合实际情况且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从而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担当"健康守门人",同时引导居民理性就医,构建有序、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家庭健康契约式服务的开展现状研究
颜星,肖双,苟正先
2016, 19(10): 1133-113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06
摘要
(
)
PDF for PC
(602KB) (
)
自2011年出台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以来,我国各地区均积极进行了以全科医生为内涵的家庭健康契约式服务工作探索。湖南省从2013年开始实施家庭健康契约式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阻碍。本文主要阐述了家庭健康契约式服务的开展意义;并以湖南省为例,介绍了家庭健康契约式服务的开展现状;同时以开展意义和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家庭健康契约式服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家庭健康契约式服务的进一步建设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农村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效果评价与对策探讨
侯进,陆新建,蔡利强
2016, 19(10): 1137-114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07
摘要
(
)
PDF for PC
(580KB) (
)
目的 了解农村社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效果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0个村/居委的1 100例签约居民为本调查对象。于2015年2-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评价调查表》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医生解决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问题的能力;签约居民对社区诊疗、预约门诊、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热线咨询、电话随访、上门服务、社区走访、家庭病床、舒缓疗护、双向转诊11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项目的效果评价;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满意度。共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1 046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3份,有效回收率为93.9%。结果 1 033例签约居民中,有350例(占33.9%)表示"社区基本医疗固定到签约医生处就诊",388例(占37.6%)表示"签约家庭医生能够解决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问题"。签约居民对社区诊疗、预约门诊、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热线咨询、电话随访、上门服务、社区走访、家庭病床、舒缓疗护、双向转诊11项服务项目的评分分别为(7.68±2.25)、(7.67±1.97)、(7.64±1.97)、(8.03±1.95)、(7.55±2.03)、(7.45±2.17)、(7.22±2.53)、(7.16±2.39)、(7.09±2.40)、(7.18±2.39)、(8.13±1.95)分;满意度评分为(7.89±1.89)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无慢性病是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项目效果和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项目的评价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但也存在着签约居民对服务有效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建议在政府指导下加强政策支持,充分考虑居民个体因素,多举措提高全科医生综合服务技能,最终与签约居民建立固定、连续、综合的诊疗关系,建立"守健康、守费用"目标的服务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洁
2016, 19(10): 1143-114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08
摘要
(
)
PDF for PC
(495KB) (
)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推进预约门诊、提高预约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家庭医生团队中,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个团队,依据团队提供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名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团队选取80例,共640例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5月,由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签约居民的基本情况、是否愿意接受门诊预约服务及影响接受门诊预约的原因等。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有效问卷632份,有效回收率为98.8%。结果 632例签约居民中,有538例知晓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能够实施预约门诊服务,知晓率为85.1%;有213例愿意接受预约门诊,接受率为33.7%。签约居民接受预约门诊的原因主要有:医生相对固定〔80.8%(172/213)〕、医生了解病情〔78.9%(168/213)〕、避免排队从而节约就诊等候时间〔60.6%(129/213)〕;不接受预约门诊的原因主要有:预约和不预约区别不大〔74.7%(313/419)〕、容易忘记〔54.4%(228/419)〕、对就诊时间约束过多〔48.9%(205/4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接受社区首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是否满意是签约居民接受预约门诊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率不高,年龄>60岁、患有慢性病、接受社区首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满意的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率更高。建议实施基层首诊,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完善预约门诊的预约流程,全面推进预约门诊实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隐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海明,陈念,段淼,张源波,金婧茹,汪晓芬,尚晓东,和渝斌
2016, 19(10): 1147-115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09
摘要
(
)
PDF for PC
(540KB) (
)
目的 探讨隐性高血压(MH)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2010年1月-2015年4月到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0 040例患者中,连续选取高血压患者250例(高血压组),MH患者250例(MH组),正常血压患者250例(对照组)。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H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性别、BMI及高血压家族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年龄及有吸烟史、饮酒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氮(BUN)及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肌酐(Cr)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高血压家族史MH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高血压家族史对MH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和高血压家族史是患MH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对BMI较高和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进行筛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研究
邱晴,都健,杨晶,敖娜
2016, 19(10): 1151-115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0
摘要
(
)
PDF for PC
(568KB) (
)
目的 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1月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根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G0组,n=82)、2型糖尿病合并1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1组,n=46)、2型糖尿病合并2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2组,n=61)、2型糖尿病合并3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3组,n=71)、2型糖尿病合并4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4组,n=47)。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SHBG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结果 5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男性患者血清SH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女性患者血清SH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性别患者血清SH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HBG水平与BMI、腰围、FPG、TG、UA、空腹胰岛素、HOMA-IR呈线性负相关(P<0.05);与HDL-C呈线性正相关(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HBG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HBG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较低血清SHBG水平患者的患病风险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丽,丁世芳,蒋桔泉,陈志楠,卢青,付文波,彭毅
2016, 19(10): 1156-116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1
摘要
(
)
PDF for PC
(574KB) (
)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成功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95例。根据入径方式,将其分为经股动脉入径组(n=45)和经桡动脉入径组(n=50)。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术后远端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1 h 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出血情况,术后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评价情况。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术后1周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轻度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I重度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住CCU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Q-5D评价中,两组行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3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我照顾能力、疼痛/不适2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缩短患者入住C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降低术后TIMI重度出血比例,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心肌微循环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研究
徐琢,马树人,朱颖,陈敏
2016, 19(10): 1161-116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2
摘要
(
)
PDF for PC
(521KB) (
)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心肌微循环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37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量尿清蛋白水平,计算尿清蛋白和肌酐比值(ACR);采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CFR),以CFR≥2.5为正常组(n=15),<2.5为低血流储备组(n=2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检查指标,分析CFR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腰围、BMI、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24 h平均心率、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血流储备组ACR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左房室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血流储备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正常组、E/A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舒张压、充血期血流速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血流储备组基线血流速度、收缩压、脉压、心率均高于正常组,CFR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R与logACR呈线性负相关(r=-0.511,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ACR、LVMI及E/A对CF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蛋白尿是高血压早期患者心肌微循环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研究
梁若冰,雷晶,张小宁
2016, 19(10): 1165-116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3
摘要
(
)
PDF for PC
(586KB) (
)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D)患者的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并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108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108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血清Aβ1-42水平。以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及Hoehn-Yahr(H-Y)分级判断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析血清Aβ1-42水平与病情的相关关系。结果 两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性别分层,两组男性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女性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分层,两组≤60岁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0岁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民族分层,两组汉族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吾尔族受试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和中晚期患者的血清Aβ1-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β1-42水平与PD患者病程无相关性(rs=0.06,P>0.05);与UPDRS第Ⅰ部分评分(rs=-0.11,P>0.05)、第Ⅱ部分评分(rs=-0.09,P>0.05)、第Ⅲ部分评分(rs=0.10,P>0.05)无相关性;与H-Y分级呈负相关(rs=-0.25,P<0.05)。结论 PD患者血清Aβ1-42水平较低,血清Aβ1-42水平可能为PD临床诊断中的新型生物学指标,但尚不能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A/2B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肖珊,曾小云,朱筠,姚华,苏银霞,马琦
2016, 19(10): 1170-117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4
摘要
(
)
PDF for PC
(670KB) (
)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A/2B(CDKN2A/2B)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维吾尔族T2DM患者1 000例作为T2DM组,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无糖尿病、无血缘关系的维吾尔族人群1 010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CDKN2A/2B基因2个T2DM易感位点;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并对基因型、单体型与BMI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少量样本基因位点未检测成功,故最终位点rs10811661成功分型1 940例(其中对照组967例、T2DM组973例),位点rs564398成功分型1 962例(其中对照组和T2DM组均为981例)。两组位点rs10811661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位点rs56439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BMI后,两组位点rs10811661的共显性、显性、超显性及加性遗传模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加性遗传模型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兹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最小,分别为2 602.4、2 630.3;而隐性遗传模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位点rs564398的各遗传模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位点rs10811661表现为T/T基因型的体质量正常者比较,表现为T/T、T/C基因型的肥胖者发生T2DM的OR值分别为2.53〔95%CI(1.80,3.55)〕、2.17〔95%CI(1.50,3.13)〕,P<0.05。与位点rs564398表现为A/A基因型的体质量正常者比较,表现为A/A基因型的超重者和表现为A/A、A/G、G/G基因型的肥胖者发生T2DM的OR值为1.44〔95%CI(1.03,2.02)〕、2.79〔95%CI(1.99,3.91)〕、2.69〔95%CI(1.86,3.88)〕、4.81〔95%CI(2.49,9.29)〕,P<0.05。位点rs10811661表现为T/T基因型中的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为2.53〔95%CI(1.80,3.55)〕,P<0.05;表现为T/C基因型中的超重、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为1.56〔95%CI(1.01,2.40)〕、3.21〔95%CI(2.09,4.92)〕,P<0.05。位点rs564398表现为A/A基因型中的超重、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分别为1.44〔95%CI(1.03,2.02)〕、2.79〔95%CI(1.99,3.91)〕,P<0.05;表现为A/G基因型中的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为2.09〔95%CI(1.38,3.15)〕;表现为G/G基因型中的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为5.31〔95%CI(1.68,16.73)〕,P<0.05。肥胖者中位点rs10811661表现为C/C基因型者较T/T基因型者发生T2DM的OR值为0.48〔95%CI(0.27,0.88)〕,P<0.05。选取两位点均成功分型的1 933例样本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体型构建,在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位点rs10811661和rs564398间无强连锁不平衡(D′=0.268 2);CA单体型者较频率最高的TA单体型者发生T2DM的OR值为0.78〔95%CI(0.65,0.94)〕,P<0.05。与体质量正常的TA单体型者比较,肥胖的TA、CA、CG、TG单体型者发生T2DM的OR值分别为2.94〔95%CI(1.92,4.50)〕、2.14〔95%CI(1.41,3.25)〕、3.05〔95%CI(1.48,6.28)〕、3.02〔95%CI(1.98,4.60)〕,P<0.05。TA、CA、CG、TG单体型者中肥胖者较体质量正常者发生T2DM的OR值分别为2.94〔95%CI(1.92,4.50)〕、2.39〔95%CI(1.59,3.59)〕、3.70〔95%CI(1.11,12.31)〕、2.59〔95%CI(1.72,3.90)〕,P<0.05。肥胖者中CA单体型者较TA单体型者发生T2DM的OR值为0.73〔95%CI(0.55,0.97)〕,P<0.05。结论 CDKN2A/2B基因位点rs10811661多态性与维吾尔族T2DM的发病风险可能有关,这种关联可能与BMI有交互作用。位点rs10811661携带T/T基因型者较携带C/C基因型者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T为风险等位基因。rs564398多态性与维吾尔族T2DM发病风险无关。位点rs10811661与rs564398之间的CG单体型合并肥胖者发生T2DM的风险最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唐山地区城乡血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雒建镭,谢燕燕,张嵩,杨美荣,闫振宇,陈乃耀
2016, 19(10): 1178-118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5
摘要
(
)
PDF for PC
(520KB) (
)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城乡血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血友病患者83例。患者在就诊时填写由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唐山市血友病患者信息管理中心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血友病类型、凝血因子水平和首次出血、诊断、治疗年龄及出血部位、关节畸形、替代治疗制品、抑制物检测;是否合并HBV、HCV、HIV感染。结果 83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为8个月~71岁,平均为(19.4±11.2)岁;城市48例(57.8%),农村35例(42.2%);血友病A 75例(90.4%),血友病B 8例(9.6%);轻型13例(15.7%),中型45例(54.2%),重型25例(30.1%);出血部位:关节出血30例(36.2%),肌肉出血24例(28.9%),皮下血肿18例(21.7%),血尿7例(8.4%),牙龈出血4例(4.8%);出血类型:损伤后出血52例(62.6%),自发性出血31例(37.4%);家族史阳性率为23.0%(19/83),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为12.0%(10/83),未发现HIV感染病例,关节畸形发生率为60.2%(50/83);在替代治疗制品选择上,64例(77.1%)患者使用凝血因子Ⅷ(FⅧ),7例(8.4%)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12例(14.5%)使用冷沉淀或其他;仅13例(15.7%)患者进行了抑制物检测,其中6例(7.2%)呈阳性;城市与农村患者年龄、血友病类型、凝血因子水平分型、出血类型、家族史阳性率、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部位、关节畸形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患者首次出血年龄(1.3±0.2)岁,农村患者(0.9±0.2)岁;城市患者首次诊断年龄(3.1±0.2)岁,农村患者(3.7±0.2)岁;城市患者首次治疗年龄(4.4±0.4)岁,农村患者(5.3±0.3)岁;城市与农村患者首次出血、诊断、治疗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山地区城乡血友病患者诊断及治疗时间均明显延后,凝血因子是主要的替代治疗选择;农村患者首次出血年龄早于城市患者,而首次诊断、治疗年龄晚于城市患者,关节畸形发生率高于城市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临床视角下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王春鹏,李雨,王爽
2016, 19(10): 1182-118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6
摘要
(
)
PDF for PC
(636KB) (
)
目的 从临床视角出发,研究构建代谢综合征(MS)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专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咨询。选择我国7个行政区域的咨询专家26人,将咨询问卷以E-mail方式寄给专家,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打分。采用百分位数法,联合运用满分比、均数及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筛选,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组集体评议后进行指标筛选结果的确认,最终确定临床视角下MS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第一轮问卷回收率为100.00%,第二轮问卷回收率为92.31%。第一轮所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数为3.69~4.96,可操作性得分均数为3.15~4.69;第二轮重要性得分均数为4.21~4.95,可操作性得分均数为4.33~4.70。第一轮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04~0.30,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为0.15~0.37;第二轮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04~0.22,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为0.09~0.16。第一轮重要性、可操作性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06、0.383;第二轮分别为0.580、0.430。第一轮熟悉程度系数为0.867,判断依据系数为0.935,权威程度为0.901;第二轮熟悉程度系数为0.841,判断依据系数为0.896,权威程度为0.869。根据专家咨询结果,构建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健康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与医生沟通和交流能力、健康行为与技能、健康知识与意愿、自我效能。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临床视角下MS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均满足预测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雷阳,张静平
2016, 19(10): 1188-119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7
摘要
(
)
PDF for PC
(686KB) (
)
目的 研究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为国内糖尿病人群心理弹性相关研究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4所三甲医院作为调查基地。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于2014年5-9月在4所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30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个人情况问卷、中文版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对中文版CD-RISC的各条目进行项目分析;效度检验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内部相关性分析及效标效度;信度检验包括Cronbach′s α、重测信度及分半信度。结果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0%。患者的中文版CD-RISC得分为21~95分,平均(63.66±15.17)分。低分组与高分组患者25个条目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条目得分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059~0.709,呈正相关(P<0.01)。中文版CD-RISC包含5个因子,因子载荷为0.379~0.870,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138%。各因子得分与量表总分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9~0.917(P<0.01)。患者的GSES总得分为12~40分,平均(25.76±5.71)分;SSRS总得分为19~61分,平均(40.28±8.22)分,其中客观支持维度得分(9.22±3.37)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23.91±5.15)分,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7.15±1.87)分。除因子5与GSES总得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外,其余因子均与效标得分呈正相关(P<0.05)。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16,重测信度为0.821,分半信度为0.863。结论 中文版CD-RISC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糖尿病人群心理弹性的研究。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受益归属分析
刘田丽,徐东,崔楠,张慧,于贞杰
2016, 19(10): 1194-119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8
摘要
(
)
PDF for PC
(573KB) (
)
目的 分析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受益归属,以了解孕期保健服务的受益人群和受益程度。方法 于201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分娩后42 d~6个月的妇女2 02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孕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以其中问卷填写有效的1 9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利用需要比、集中指数及Kakwani指数对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进行受益归属分析。结果 孕产妇的孕早期保健服务建卡率为49.8%(968/1 945),孕中、晚期填卡率分别为50.3%(978/1 945)、49.8%(968/1 945)。孕早、中、晚期,城乡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城市孕产妇为标准人群,农村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71~0.87;以25~29岁孕产妇为标准人群,≤24岁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74~0.88,30~34岁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93~1.04,≥35岁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71~0.90;以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孕产妇为标准人群,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29~0.76,初中文化程度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0.74~0.8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利用需要比为1.03~1.17;不同家庭年收入孕产妇的各项孕期保健服务集中指数均为正值,Kakwani指数均为负值。结论 目前的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处于中等水平,孕早期建卡率和孕中、晚期填卡率较低。城市、25~34岁、文化程度较高及家庭年收入较低孕产妇的孕期保健服务受益程度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秀明,冯泽永,成秋娴,王霞,冯丹
2016, 19(10): 1199-120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19
摘要
(
)
PDF for PC
(648KB) (
)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医养结合提供依据,最终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方法 在重庆市选取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巴南区4个主城区;按照地理位置在各区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5个街道、3个乡镇;在各街道/乡镇中随机选取2个居民区;在每个居民区中随机选取老年人20~30例,共42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7-8月,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医养结合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2%。结果 400例老年人中,有212例有医养结合需求,医养结合需求率为53.0%。不同子女数、退休前职业、养老保险类型、医疗保险类型、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疾病负担情况、医养结合子女支持度、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健康状况关心情况、当前养老满意度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女数、自评健康状况、医养结合子女支持度及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是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较低,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水平较低,子女数、自评健康状况、医养结合子女支持度及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是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医养结合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传统养老理念,提高老年人的购买力,并逐步试点推广。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伟,田梅,张才擎,郭忠良,何翔,孙辉
2016, 19(10): 1204-120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20
摘要
(
)
PDF for PC
(537KB) (
)
目的 了解三拗片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4年5-8月,选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n=78)、山东省千佛山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n=6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n=73)进行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279例。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全球策略(2014版)》综合评估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A、B、C、D 4组;采用中央随机方法,将各组分为观察组(XE,X代表A、B、C、D)和对照组(XC)。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各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三拗片,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COPD患者自我评估量表(CAT)评分、COPD专用改良版生活质量量表(SGRQ-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主要症状评分,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组和A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和B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和C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6 min步行距离、主要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和DE组治疗前后CAT评分、SGRQ-C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拗片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疗效较好,对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药足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的影响研究
李九红,黄伶智,任小红,赵静,唐漫漫
2016, 19(10): 1207-121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21
摘要
(
)
PDF for PC
(688KB) (
)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仅接受医院常规宣教,干预组在接受医院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再接受为期8周的中药足浴。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DSI)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得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DS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DSI总分、症状困扰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发生数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出现频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各维度得分及DSI总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各维度分值及DSI总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在入睡困难、瘙痒、烦躁、性兴奋困难、肌肉痉挛、皮肤干燥、担心、焦虑、悲伤、注意力不集中和紧张的症状发生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困难、易醒、瘙痒、烦躁、性欲减退、性兴奋困难、皮肤干燥、担心、头晕、焦虑、悲伤、咳嗽、不安腿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症状困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及政策建议
郭丽君,鲍勇,戴红勤,冯晋,孙炜,沈婉婉,王泽洲
2016, 19(10): 1213-121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22
摘要
(
)
PDF for PC
(568KB) (
)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 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346名(85.9%)听说过中医"治未病",352名(87.3%)能正确理解中医"治未病"概念,276名(68.5%)认为实施中医"治未病"有必要,136名(33.7%)对实施中医"治未病"有信心,169名(41.9%)对中医"治未病"实施现状满意。不同职称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及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实施信心、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实施信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概念正确理解率及必要性认识均较高,但信心持有率和满意度较低,不同情况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不同。建议有针对性开展中医"治未病"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调查
刘钢,赵京
2016, 19(10): 1218-122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23
摘要
(
)
PDF for PC
(543KB) (
)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及培训需求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抽中的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抽取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机构内部所有的非中医类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4-07-16至2014-08-16,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全科医生与防保人员两种,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素养、中医药培训需求。结果 非中医全科医生中医素养指数为(67.74±13.55)分,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知、中医药政策认知、中医临床知识认知、中医药基础理论认知4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9.09±22.61)、(46.18±35.31)、(95.92±10.80)、(72.95±27.25)分。不同学历、是否参加"北京市全科医师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工作"的全科医生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中医防保人员中医素养指数为(50.09±23.07)分,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知识认知3个维度的中医素养指数分别为(33.80±33.75)、(44.71±29.98)、(71.22±34.60)分。不同区县性质的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8%(1 060/1 198)的全科医生和78.1%(574/735)的防保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中医全科医生和防保人员的中医素养较低,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应加强中医素养指数研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政策等宣传,注重中医药临床知识、中成药应用等方面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专题研究
Select
心理治疗整合的取向及新趋势
宋焕霞,朱瓒,李荐中
2016, 19(10): 1222-122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24
摘要
(
)
PDF for PC
(640KB) (
)
在西方国家,由于认识到每种心理疗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整合已成为近几十年来心理治疗演变的主要现象。而在国内,在积极学习国外相关流派理论与技术的同时,本土化是现阶段国内心理治疗领域的一大主题,已有学者在尝试创建适合我国人群的心理治疗整合体系。本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了共同因素、技术整合、理论整合和同化整合等国际国内心理治疗整合取向,并介绍了近年来心理治疗整合运动出现的新的取向与趋势。希望能促使国内心理咨询(治疗)师更多地关注整合取向的心理治疗,并为其更好地探求心理治疗原理、方法与技术的整合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心境障碍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研究进展
黄立芳,尹超群
2016, 19(10): 1225-122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25
摘要
(
)
PDF for PC
(628KB) (
)
心境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疾患,主要表现为心境和情感的改变,通常表现为持久的情感高涨或低落,其高致残率对社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甲状腺激素异常见于心境障碍患者,并且甲状腺功能异常加大了人群心境障碍的患病率。心境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甲状腺素(T4)向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转化异常,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TP)轴功能的亢进或抑制。甲状腺激素对于心境障碍患神经递质有所影响,异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基因的调节和生化改变相关联。甲状腺抗体同样是心境障碍发病的关联因素。本文总结了心境障碍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心境障碍和甲状腺功能异常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双相抑郁的特点、危害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袁铭,李素敏,王雪芹,李素霞,陆林
2016, 19(10): 1229-123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26
摘要
(
)
PDF for PC
(603KB) (
)
双相抑郁是一复发性疾病,不同情感形式的发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职业和社会福利产生持续的破坏作用。此外,双相抑郁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因与单相抑郁不易区分,极易被误诊,对患者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抑郁症状是双相抑郁的主要特征,该阶段患者的自杀率较高,应得到重视。本文将双相抑郁的特点、危害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双相抑郁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以手机短信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杨林,孙晓明,娄继权,严惟力
2016, 19(10): 1234-123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27
摘要
(
)
PDF for PC
(538KB) (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和自身健康的管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可靠的信息传播形式,在我国居民健康教育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本研究在分析我国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的背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手机短信作为慢性病健康教育形式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