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5年 第18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15-08-15
    王斌,高矩
    2015, 18(23):  2751-2753,275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01
    摘要 ( )   PDF for PC (488KB) (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可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风险,但同样并存出血的风险。如何决策DAPT的持续时间,以在血栓与出血间保持平衡,始终是心脏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持续至少1年的DAPT方案已经成为PCI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并被列入多个指南。最新《欧洲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南》对于DAPT持续时间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建议部分患者接受短期DAPT。本文对近年有关缩短DAPT持续时间及延长DAPT持续时间的大型临床试验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明建,高霞,黄文军,刘俊明,郭雪峰,宋诗飞,高翔
    2015, 18(23):  2754-275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02
    摘要 ( )   PDF for PC (517KB) (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经CAG明确狭窄程度为70%~90%且拟行PCI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72处病变)和对照组(42例,75处病变)。观察组患者每处病变血管均行FFR测定,仅在FFR≤0.80处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并确保术后FFR>0.80。对照组患者常规CAG检查后行PCI。记录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PCI术后18个月冠心病病种花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入支架数量、冠心病病种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18个月内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联合FFR测定可减少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数量、降低冠心病医疗费用,PCI术后18个月内未发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率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景俊,张丽,卢晓潇,潘宁,崔国利,王薇
    2015, 18(23):  2758-276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03
    摘要 ( )   PDF for PC (589KB) ( )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效果,探讨梗死节段纵向应变(LS)峰值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术的AMI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心肌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21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19例)。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4周采用2D-STI技术测定心肌病变节段LS峰值,并测定hs-cTnT水平。结果 AMI患者PCI术前各病变节段运动幅度减低,LS-时间曲线形态杂乱;术后4周,各病变节段运动幅度略恢复,LS-时间曲线形态较规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术前与术后4周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术前与术后4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术前hs-cTnT水平为404.2(344.0)μg/L,术后4周hs-cTnT水平为1.2(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15,P<0.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变化与hs-cTnT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s=0.74、0.75、0.74,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术前hs-cTnT水平为308.4(641.0)μg/L,术后4周hs-cTnT水平为1.9(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3,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变化与hs-cTnT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s=0.65、0.75、0.78,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各节段LS峰值高于术前,且LS峰值变化与hs-cTnT水平变化有良好的相关性。2D-STI可定量评价AMI患者PCI术前后心肌的运动功能,可作为评价PCI术疗效的良好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阳,贾玲,李栋博
    2015, 18(23):  2762-276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04
    摘要 ( )   PDF for PC (590KB) ( )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AMI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行PCI分为PCI组(103例)和非PCI组(84例)。PCI组患者入院后当日即行急诊PCI,非PCI组仅给予溶栓、抗凝等各种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及心功能Killip分级,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1 d常规检测肝功能指标,对于入院后1 d肝功能异常者继续于入院后3、6、9、12、15 d监测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PCI组与非PCI组入院后1 d肝功能异常者分别有26例(25.2%)、39例(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7,P<0.05)。两组入院后1 d肝功能异常者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入院后1 d肝功能异常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水平低于非PCI组,总胆红素(TBiL)升高水平高于非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和非PCI组肝功能异常患者ALT、AST分别于入院第6、9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其平均水平于入院15 d后仍未达到参考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293,95%CI(0.125,0.683),P=0.005〕、年龄〔OR=1.271,95%CI(1.169,1.382),P<0.001〕及是否接受PCI术〔OR=0.211,95%CI(0.089,0.499),P<0.001〕是老年AMI患者入院后1 d肝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PCI治疗是老年AMI患者肝功能的保护性因素,早期行PCI术可改善肝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晓晟,施健,吕静,周丽荣,康筱玲,孙宝华
    2015, 18(23):  2766-277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05
    摘要 ( )   PDF for PC (518KB) ( )  
    目的  比较不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深吸气量(IC)的COPD患者对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的反应。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2周的清洗期,均给予3个月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20 μg/9 μg治疗。根据治疗前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和IC占预计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DLCO 及IC均正常组(A组,10例)、DLCO减低且IC正常组(B组,18例)、DLCO正常且IC减低组(C组,22例)、DLCO及IC均减低组(D组,55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进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结果 各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指数、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肺气肿视觉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CAT评分高于其他各组;D组急性加重次数多于A组;C组FVC高于其他各组,D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其他各组;D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A组和B组;B组和D组肺气肿视觉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各组治疗3个月后FEV1、FVC及CAT评分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FEV1变化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高于其他各组,D组FEV1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C组FVC变化的绝对值高于其他各组,FVC变化的相对值高于B组和D组;C组CAT评分变化大于B组和D组(P<0.05)。A组和C组出现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各1例,D组出现口腔真菌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可依据DLCO联合IC对COPD进行分型,DLCO正常且IC减低的患者对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治疗反应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钟海兰,卢新政,孙海,潘信明,白金陵
    2015, 18(23):  2771-277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06
    摘要 ( )   PDF for PC (529KB) ( )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抑郁症与外周血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c-kit)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2-12月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病区、内科与神经精神科门诊初诊的高血压患者147例,其中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77例为试验组,高血压不伴抑郁症患者70例为对照组。从试验组中抽取37例患者进行12周抗抑郁治疗,为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SCF、c-kit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及白介素(IL)6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伴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SCF〔(848±22)、(917±32)ng/L〕、c-kit〔(11.9±3.7)、(13.1±4.1)μg/L〕 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素1〔(165±21)、(151±17)ng/L〕、IL-6〔(97.3±12.1)、(86.2±9.8)ng/L〕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CF〔(873±25)、(852±19)ng/L〕、c-kit〔(12.7±3.1)、(11.4±3.5)μg/L〕 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素1〔(140±15)、(166±20)ng/L〕、IL-6〔(46.5±9.7)、(97.9±11.4)ng/L〕 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SCF(OR=24.779,P=0.002),低c-kit(OR=79.998,P=0.001),高内皮素1(OR=27.688,P=0.013)和高IL-6(OR=198.343,P<0.001)是高血压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伴有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SCF、c-kit表达水平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低,外周血中低SCF、c-kit与高血压伴抑郁症相关;抗抑郁治疗可使外周血中SCF、c-kit表达水平升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顾春江,陶初华,丁伟国,俞钰贤,王崇佳
    2015, 18(23):  2776-277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07
    摘要 ( )   PDF for PC (529KB) ( )  
    目的 分析颈髓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HAP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58例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HAP分为HAP组和非HAP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髓损伤患者发生HAP的影响因素。结果 HAP多发生在颈髓损伤后72.0~96.0 h,平均(86.5±11.9)h;颈髓损伤患者HAP的发生率为30.2%(108例)。HAP组(n=108)和非HAP组(n=250)的年龄、损伤节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伤后8.0 h内行甲泼尼龙治疗、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OR=4.345,P<0.001)、JOA评分(OR=3.213,P=0.004)、机械通气(OR=2.375,P=0.012)、损伤节段(OR=1.847,P=0.023)和住院时间(OR=1.235,P=0.031)均为颈髓损伤患者H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HAP发生率较高,气管切开、JOA评分、机械通气、损伤节段和住院时间为其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符国良,孟志斌,李俊,吉貞料
    2015, 18(23):  2779-278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08
    摘要 ( )   PDF for PC (552KB) ( )  
    目的 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探究其发生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AS患者134例,以发生脊柱骨折患者为病例组,共25例;以未发生脊柱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共109例。测量患者指-地距离、Schober指数、BASRI分数;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测量全身及各部分骨密度(BMD)T-score值。测定部位主要为:全身BMD T-score,腰椎(LS)BMD T-score,股骨颈(FN)BMD T-score。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BASRI分数、CRP、ESR、全身BMD T-score、LS-BMD T-score、FN-BMD T-scor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跌落创伤史、指-地距离、Schober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跌落创伤史、病程、Schober指数、ESR、LS-BMD T-score和FN-BMD T-score为影响AS患者发生脊柱骨折的因素(P<0.05)。结论 男性、跌落创伤史、ESR高、病程长、Schober指数低、LS-BMD T-score和FN-BMD T-score值低、指-地距离长的AS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脊柱骨折,应提前做好预防,及时控制病情,改善体内骨代谢情况,治疗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孔雁,徐建梅,刘风玲,左静
    2015, 18(23):  2783-278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09
    摘要 ( )   PDF for PC (582KB) ( )  
    目的  探讨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预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以手术日期或病理确诊日期为随访起点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随访,以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时间截至2014-01-01,无进展生存期(PFS)定义为从确诊至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时间。结果 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年龄、初始治疗方式、肿瘤最长径及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9、0.015、0.019、0.005,P<0.05)。354例患者失访17例,失访率为4.8%;随访时间3~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直乙肠交界处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4.0个月〔95%CI(47.5,8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5.3%和76.2%;直肠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3.0个月〔95%CI(53.2,72.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5.5%和76.3%;乙状结肠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3.0个月〔95%CI(51.2,74.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5%、87.2%和79.3%。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6,P=0.536)。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中位PFS分别为48.0个月〔95%CI(36.3,59.7)〕、29.0个月〔95%CI(17.9,40.1)〕和63.0个月〔95%CI(37.1,88.9)〕。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PFS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9,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HR=0.585,95%CI(0.338,0.891),P=0.012〕及浸润深度〔HR=3.516,95%CI(1.883,6.746),P=0.038〕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生存时间未见不同,而PFS存在差异,肿瘤浸润深度可能为结直肠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晨曦,张小倩,章秋,代芳,何勇,胡红琳,陈明卫,邓大同,左春林,王长江
    2015, 18(23):  2787-279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0
    摘要 ( )   PDF for PC (516KB) ( )  
    目的 了解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男性IHH患者38例(IHH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男性青年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双侧睾丸容积、阴茎长度、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5羟维生素D等水平,并运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卑感量表(FI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两组年龄、BMI、TC、LDL-C、HDL-C、空腹血糖和25羟维生素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HH组睾丸左侧容积、睾丸右侧容积、阴茎长度、FSH、LH、T均低于对照组;TG、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EPQ:两组内外向(E)、精神质(P)和掩饰性(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HH组神经质(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FIS:两组学习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HH组自我价值、社交自信、外貌自信、体能自信和FIS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CL-90:IHH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CL-90总分与N(r=0.844,P<0.001)、P(r=0.733,P=0.003)、自我价值(r=0.748,P=0.002)、社交自信(r=0.551,P=0.041)、外貌自信(r=0.687,P=0.007)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和自我价值是影响IHH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P<0.05)。结论 男性IHH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伴有N、自我价值因子评分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文良,汪圣毅,雷伟
    2015, 18(23):  2792-279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1
    摘要 ( )   PDF for PC (467KB) ( )  
    目的 探索急性阑尾炎患者穿孔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2014年明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30例,依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穿孔组和无穿孔组。记录患者病程、术前住院时间、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最高体温、术前脉搏、术前呼吸频率、术前血压、术中所见、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记录实验室血常规、尿常规的检测结果,记录项目: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CP)、淋巴细胞分数(LCP)、淋巴细胞绝对数(LA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尿常规全部项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生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 330例患者中穿孔69例,发病率为20.9%。男性穿孔发病率为23.6%,女性穿孔发病率为17.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2,P=0.178)。≤44岁、45~59岁、≥60岁者穿孔发病率分别为22.8%、15.0%、17.2%,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6,P=0.361)。穿孔组与无穿孔组术前最高体温、术前脉搏、术前呼吸频率、WBC、NCP、LCP、LAC、尿常规异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最高体温、术前脉搏、LCP是急性阑尾炎发生穿孔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χ2=0.405,P=0.939),预测正确率为79.1%。结论 住院患者急性阑尾炎穿孔发病率约为1/5,术前最高体温、术前脉搏和LCP是影响阑尾炎患者发生穿孔的因素,其中LCP作为与穿孔密切关联的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穿孔预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熊敏琳,李云燕,胡佩宏,邵毅,裴重刚,李亨辉,黄歆,高桂平
    2015, 18(23):  2796-2799,280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2
    摘要 ( )   PDF for PC (539KB) ( )  
    目的 比较Transpalpebral Diaton眼压计(TDT)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在正常人群中眼压测量值的差异,探讨影响两种眼压计测量值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4-7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非青光眼患者100例(200只眼),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TDT测量眼压,B组采用NCT测量眼压。同时检查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CCT)、眼轴、散光度及泪膜四项〔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泪河高度〕。结果 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CCT、眼轴、散光度及泪膜四项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压、左眼眼压、右眼眼压均低于B组(P<0.05)。两组CCT<500 μm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CT 500~550 μm者和>550 μm者眼压均低于B组(P<0.05)。A组眼压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B组眼压与年龄呈正相关,与CCT、散光度呈负相关(P<0.05)。直线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TDT眼压计测量值的因素(P<0.05);年龄、CCT、散光度是影响NCT眼压计测量值的因素(P<0.05)。结论 TDT测量值比NCT测量值偏低,且受年龄影响,与CCT和散光度无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孟腾腾,魏虹,管东方,吴广胜,张志威,齐新宇
    2015, 18(23):  2800-280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3
    摘要 ( )   PDF for PC (496KB) ( )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HL-60细胞设立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姜黄素(0、2.5、5.0、10.0、20.0、40.0 μmol/L)单独亚组和姜黄素(0、5.0、10.0、20.0 μmol/L+30 μmol/L GANT61)联合亚组,于作用24、48 h时观察。采用CCK-8法检测HL-60细胞增殖,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评价体外联合应用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是否有协同作用;采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姜黄素单独亚组和姜黄素联合亚组在24、48 h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24、48 h时,5.0、10.0、20.0 μmol/L姜黄素联合亚组分别与5.0、10.0、20.0 μmol/L单独亚组对HL-60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24、48 h时,10.0、20.0 μmol/L姜黄素联合亚组与0 μmol/L姜黄素联合亚组对HL-60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24 h时,5.0 μmol/L姜黄素与30 μmol/L GANT61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拮抗作用,培养至48 h时,呈单纯相加作用;24、48 h时,10.0、20.0 μmol/L姜黄素与30 μmol/L GANT61联合用药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呈增强作用。培养至24、48 h时,姜黄素、GANT61和姜黄素+GANT61对HL-60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培养至24 h时,10.0、20.0 μmol/L姜黄素联合用药分别与10.0、20.0 μmol/L姜黄素单独用药对HL-60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48 h时,5.0、10.0、20.0 μmol/L姜黄素联合用药分别与5.0、10.0、20.0 μmol/L姜黄素单独用药对HL-60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 μmol/L姜黄素联合用药与GANT61单独用药对HL-60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和GANT61联合用药对HL-60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显著促进HL-60细胞凋亡,而且与浓度和时间有关,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而起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殷香保,邬林泉,黄跃英,黄明文,王恺,周凡,余新
    2015, 18(23):  2805-280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4
    摘要 ( )   PDF for PC (831KB) ( )  
    目的 探讨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包载的三氧化二砷(As2O3),同时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方法 以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同时以相同方法制作香豆素6(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测定纳米粒粒径分布、Zata电位;MTT法计算As2O3、As2O3-PEG-PLA及抗VEGFR-2/As2O3-PEG-PLA对Bel 7402肝癌细胞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检测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的速度和强度;将18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溶液,给药后12 h处死小鼠,取肿瘤、脾、心、肺、肝、肾等组织,测试其中As2O3浓度;再将另24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及0.9%氯化钠溶液,给药后第17 d,处死小鼠,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抗VEGFR-2/As2O3-PEG-PLA平均粒径为(141.9±13.2)nm(PDI=0.23),呈正态分布,Zata电位为(10.2±1.1)mV。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的IC50值分别为(1.53±0.22)μmol/L,(2.30±0.18)μmol/L和(1.80±0.22)μmol/L。不同剂型IC5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3,P=0.018)。不同时间点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抗VEGFR-2/C6-PEG-PLA的速度均高于C6-PEG-P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45;t=2.231,P=0.035;t=2.311,P=0.022)。As2O3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8,P=0.018);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9,P=0.034);抗VEGFR-2/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1,P=0.022)。对照组、As2O3组、As2O3-PEG-PLA组和抗VEGFR-2/As2O3-PEG-PLA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2.6%、45.9%、66.2%和87.9%。4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9,P=0.018)。结论 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用于肝癌的治疗,可显著提高As2O3的生物利用度,为构建As2O3肝癌靶向纳米递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鲍同柱,邹亮,樊攀
    2015, 18(23):  2810-281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5
    摘要 ( )   PDF for PC (1128KB) ( )  
    目的 探究股骨内侧髁骨髓水肿与膝关节滑膜皱襞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行关节镜手术患者85例(88膝),观察患者术前MRI股骨内侧髁骨髓水肿分级与关节镜术中滑膜皱襞的病变分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8膝术前MRI显示股骨内侧髁骨髓水肿0级15膝,1级28膝,2级26膝,3级19膝;按照滑膜皱襞的病理分级标准分别为0级6膝(包括5膝不存在滑膜皱襞),1级23膝,2级39膝,3级20膝。股骨内侧髁骨髓水肿与病理性滑膜皱襞病变(包括1、2、3级)之间具有相关性(rs=0.707,P<0.01)。结论 股骨内侧髁骨髓水肿与滑膜皱襞病变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璐,张敏,徐玉辉,胥婕
    2015, 18(23):  2813-281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6
    摘要 ( )   PDF for PC (463KB) ( )  
    目的 探讨重症恙虫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0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恙虫病患者66例,根据重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重症组29例和非重症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重症组呼吸困难、心悸、下肢水肿、肺部啰音、低血压发生率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患者焦痂发生率为97.0%。重症组血小板(PLT)、清蛋白(Alb)水平低于非重症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非重症组,ALT/AST比例倒置发生率高于非重症组(P<0.05)。外斐反应OXK多在起病1周内检测,阳性率为14.7%(5/34)。重症组均行胸部X线检查,28例(96.6%)有肺部炎性渗出表现;22例(75.9%)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非重症组31例行胸部X线检查,19例(61.3%)有肺部炎性渗出表现;13例(41.9%)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重症组肺部炎性渗出、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中10例(34.5%)肝大,19例(65.5%)脾大,8例(27.6%)有腹腔积液。非重症组中9例(24.3%)肝大,20例(54.1%)脾大,5例(13.5%)有腹腔积液。两组肝大、脾大、腹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后患者使用多西环素或四环素治疗。重症组热退时间为(4.3±2.2)d,高于非重症组的(2.7±1.8)d(P<0.05)。结论 重症患者与非重症患者相比,呼吸困难、心悸、下肢水肿、肺部啰音、低血压发生率、PLT、Alb、Scr、BUN、ALT、AST、TBiL、CK、CK-MB、LDH、PCT水平、发生ALT/AST比例倒置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更易出现双肺受累及胸腔积液,热退时间更长。对于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并积极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仁杰,姜华茂,何春秀
    2015, 18(23):  2817-282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7
    摘要 ( )   PDF for PC (747KB) ( )  
    目的 探讨钩藤碱对骶上脊髓损伤(SSCI)致神经源性膀胱大鼠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SPF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手术处理,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脊髓横断法制备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组注射钩藤碱(5 mg/kg)。对照组10只大鼠全部存活,模型组8只造模成功,治疗组8只造模成功。4周后,大鼠膀胱行尿动力学检测,离体逼尿肌条电生理学指标检测,膀胱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kit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变化,实时荧光PCR检测ICC中T型钙通道蛋白亚型α1G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膀胱最大容量增大(q=8.251,P<0.05),膀胱漏尿点压(q=3.764,P<0.05)和膀胱充盈压均减小(q=5.687,P<0.05),逼尿肌收缩频率降低(q=9.661,P<0.05),最小张力增大(q=5.217,P<0.05),c-kit蛋白表达降低(q=13.688,P<0.05),ICC数量减少(q=7.060,P<0.05),α1G基因表达量降低(q=8.76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切片下观察到治疗组逼尿肌无断裂,肌间隙增宽减少。结论 钩藤碱通过减少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ICC数量,抑制ICC T型钙通道蛋白亚型α1G基因的表达来抑制ICC起搏兴奋活性,从而减轻逼尿肌的过度亢进,使逼尿肌兴奋性趋于正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郭琳,张静
    2015, 18(23):  2822-282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8
    摘要 ( )   PDF for PC (621KB) ( )  
    实现流动劳动力跨省异地就医不仅对于促进医保制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于解决流动劳动力的实际需求、缓解流动劳动力看病难及就医难问题有现实价值。本文分析了实现流动劳动力跨省异地就医的必要性,从结算模式、技术手段和实施政策方面探讨了省内异地就医对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的基础性作用,及跨省异地就医的实现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辉,谢洋,李建生
    2015, 18(23):  2826-282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19
    摘要 ( )   PDF for PC (505KB) ( )  
    生存质量量表/问卷等测评工具日益被应用于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而对测评工具评分的解释和判定尤为重要。根据统计学差异去判定疗效已显示出其局限性,采用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判断测评工具的分值改变是否具有临床重要意义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MCID的常用测量方法,包括效标法、分布法、文献分析法和专家意见法,重点论述各方法在不同测评工具中的具体应用,探讨测量方法、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资料、患者能力及研究周期等对MCID评估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石齐芳,梁大胜
    2015, 18(23):  2830-283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0
    摘要 ( )   PDF for PC (539KB) ( )  
    目的 探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预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STBI(GCS评分≤8分)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8 d内是否发生死亡(包括脑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7例)和存活组(5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颅脑损伤原因及是否手术治疗;由同一研究者在患者入院24 h内对其进行FOUR、GCS及APACHEⅡ评价。结果 死亡组年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FOUR、GCS评分低于存活组(P<0.01)。FOUR预测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8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CI(0.762,0.953)〕;GCS预测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74%,特异度为87%,AUC为0.873〔95%CI(0.783,0.953)〕;APACHEⅡ预测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73%,特异度为83%,AUC为0.861〔95%CI(0.813,0.932)〕。各量表预测患者死亡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UR预测STBI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与GCS、APACHEⅡ对STBI患者预后的评价具有同等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春利
    2015, 18(23):  2833-283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1
    摘要 ( )   PDF for PC (557KB) ( )  
    目的 探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ASH)对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3年6-11月对吉林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选取社区高血压前期人群35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传统组和DASH组,各117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传统组在研究开始时进行1次传统的低盐低脂饮食健康宣教,DASH膳食组进行具体的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宣教以及上门随访。3组干预期均为6个月,记录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时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3组不同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后1、3、6个月,3组SBP、DBP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后1、3、6个月,3组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3组血压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5,P<0.01)。结论 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采用DASH膳食进行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血压,并且其效果优于传统的低盐低脂饮食健康宣教,DASH膳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星,成争艳,张树巍,王凯,孙明伟
    2015, 18(23):  2837-284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2
    摘要 ( )   PDF for PC (597KB) ( )  
    目的 探讨个体化肠内外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以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接受单纯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接受个体化肠内外营养治疗,能量供给肠内∶肠外=6∶4。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0 d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细胞免疫指标:CD+3T细胞、CD+4T细胞与CD+4/CD+8;营养指标:淋巴细胞、前清蛋白以及清蛋白;炎性反应:前列腺素E2(PGE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手术前,两组患者IgA、IgM、IgG、CD+3T、CD+4T、CD+4/CD+8、淋巴细胞、前清蛋白、清蛋白、PGE2和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观察组IgA、IgM、IgG、CD+3T、CD+4T、CD+4/CD+8、淋巴细胞、前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PGE2和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体化肠内外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代旭,梁新新,田景丰,王良,朱文丽
    2015, 18(23):  2841-284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3
    摘要 ( )   PDF for PC (514KB) ( )  
    目的 评价小学生营养午餐中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实际摄入情况,为营养午餐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于北京市丰台区选取4所中等规模、提供营养午餐的小学,共调查2 663人。采用膳食分析软件分析学校营养午餐食谱的营养素供给量,包括能量、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并与《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WS/T 100-1998)》(以下简称标准)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比较;根据学生午餐剩余情况,估算学生午餐各类食物的实际摄入情况,以及午餐主要营养素和能量的实际摄入量。以实际摄入量达到供给量标准的80%以及达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推荐摄入量(RNI)的32%视为达标。结果 受调查小学生中,6~8岁1 131人,9~11岁1 230人,12~15岁302人。相比标准,6~8岁谷类食物的供给量超过标准量,奶类供给为0,各年龄动物性食品的供给量均超过标准量,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供给量均不足;能量、蛋白质、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均供给不足。6~8岁和9~11岁谷类、动物性食品实际摄入量均超过标准量,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实际摄入量不足;12~15岁谷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实际摄入量均不足。不同年龄段谷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实际摄入量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6~8岁各类食物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9~11岁和12~15岁;9~11岁谷类、动物性食品、大豆及其制品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12~15岁(P<0.05)。6~8岁铁、维生素C实际摄入量超过标准量;能量、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实际摄入量均不足;9~11岁和12~15岁各类营养素实际摄入量均不足。不同年龄段能量、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C实际摄入量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8岁能量、蛋白质、铁、锌、维生素C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9~11岁和12~15岁;9~11岁蛋白质、铁、维生素C实际摄入量达标率均高于12~15岁(P<0.05)。各年龄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实际摄入量均超过DRIs中的平均需要量(EAR),而能量、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实际摄入量均不足。结论 学生营养午餐的实际摄入量未能很好地达到标准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推荐标准,尤以12~15岁的学生显著。建议在政策制定时加强对供餐公司的监管力度,提高营养午餐的质量,同时学校应增加相关知识教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林
    2015, 18(23):  2846-285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4
    摘要 ( )   PDF for PC (890KB) ( )  
    目的 分析1995-2014年河南省周口市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IDS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选取报告时间为1995-2014年,现住址为周口市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信息。结果 1995-2014年周口市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9 187例,其中累计AIDS患者8 215例(89.42%),累计死亡3 254例(35.42%);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5 933例,其中AIDS患者5 164例,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67.37/10万。1995-2003年,随着监测力度的加大,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也逐年增加;2004年对既往有偿献血员(FPDs)开展HIV普查,故报告病例较其他年份显著增高;2005-2012年疫情趋于平稳,呈下降趋势;2013-2014年AIDS疫情有抬头迹象。死亡病例自2006年起逐年下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分布于10个县(区、市)204个乡镇(办事处),各县(区、市)现存病例占常住人口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81.0,P<0.01)。AIDS流行一类县、二类县各有5个。HIV感染和AIDS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23∶1;年龄2~82岁,以30~60岁为主,占83.37%(7 659/9 187)。不同性别、年龄、现住址、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的现存病例占常住人口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累计报告病例来源以检测咨询最多,为3 365例(36.63%),有偿供血/血浆人员检测和专题调查次之,分别为2 928例(31.87%)和1 410例(15.35%)。2006年起,经血传播、母婴传播病例占当年累计报告病例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 096.0、11.8,P<0.01),性传播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93.4,P<0.01)。2006年起,非婚异性传播病例占当年累计报告病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419.0,P<0.01),配偶/固定性伴传播占当年累计报告病例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趋势=43.6,P<0.01)。男男同性传播自2007年报告首例后,其占当年累计报告病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32.1,P<0.01)。结论 周口市AIDS疫情近年有所抬头,分布范围广,呈聚集性分布。临床相关检测是HIV感染和AIDS患者的重要来源之一,感染途径已由经血传播向性传播转变,非婚异性传播和男男同性传播上升趋势明显,阻断性传播是当前控制AIDS疫情的重要任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君,张晋琳,马福宝
    2015, 18(23):  2851-285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5
    摘要 ( )   PDF for PC (671KB) ( )  
    目的 分析江苏省接种甲型肝炎疫苗(HepA)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HepA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和江苏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收集江苏省2008-2013年HepA AEFI报告数据和HepA接种数据,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江苏省2008-2013年共报告HepA AEFI 2 585例,其中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L)1 068例,平均报告发生率310.0/100万剂;甲型肝炎灭活疫苗(HepA-I)1 517例,平均报告发生率358.8/100万剂。HepA-L AEFI一般反应发生率为267.0/100万剂(920例),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9.5/100万剂(136例);HepA-I AEFI一般反应发生率为334.2/100万剂(1 413例),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4.1/100万剂(102例)。年龄分布上,HepA-L AEFI以1岁组为主,占83.1%;HepA-I AEFI以1岁组和2~3岁组为主,分别占57.7%和38.7%。HepA-L和HepA-I AEFI男女性别比均为1.4∶1。HepA-L和HepA-I AEFI每个季节均有报告,春、夏季所占比例略高,分别为59.6%和61.6%。在不良反应的临床损害分布上一般反应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肿、硬结,异常反应主要症状为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集中在接种后≤1 d发生。结论 HepA-L和HepA-I均具有较好的预防接种安全性,不良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 d。临床需关注HepA接种后急性过敏反应的发生信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雷晓燕,崔梅花,马志琳,戴立娜
    2015, 18(23):  2856-285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6
    摘要 ( )   PDF for PC (503KB) ( )  
    目的 探讨过去10年间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的演变。方法 通过航天中心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U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临床类型、疾病分期、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治疗方式。比较前5年(2003-2007年)和后5年(2008-2012年)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的演变。结果 共纳入115例患者,发病高峰年龄段分别为20~29岁(17例,占14.8%)及50~69岁(52例,占45.2%)。前5年纳入患者49例,后5年纳入患者66例,前、后5年患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2,P<0.05)。115例患者临床类型以初发型为主,占55.6%(64/115);疾病分期多处于活动期,占93.9%(108/115);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81.5%(88/108);病变范围以广泛结肠型为主,占51.3%(59/115)。115例患者均行内科药物治疗,其中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者97例(84.3%),包括单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者33例(28.7%),单用5-氨基水杨酸(5-ASA)者55例(47.8%),SASP+5-ASA者9例(7.8%);局部保留灌肠者80例(69.6%)。前、后5年患者微生态制剂、止泻药使用率和局部保留灌肠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3.997、4.054,P<0.05)。结论 20~29岁及50~69岁是UC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初发型、轻中度活动期、广泛结肠型多见,病变范围呈扩大化,氨基水杨酸制剂仍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微生态制剂、局部保留灌肠逐渐应用于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丽云
    2015, 18(23):  2860-286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7
    摘要 ( )   PDF for PC (542KB) ( )  
    冷凝集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集及冷诱导因素导致的慢性溶血性贫血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常继发于恶性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等。本文报道以冷凝集素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1例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患者,骨髓像见淋巴系异常增生,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可见短绒毛,经3个疗程RCHOP-21方案化疗后病情好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储莉,刘伏元
    2015, 18(23):  2862-286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8
    摘要 ( )   PDF for PC (778KB) ( )  
    肺动静脉瘘是由先天性发育不全导致的肺动静脉间异常交通,产生心外右向左分流,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气促、发绀等症状。本文报道1例弥漫性肺动静脉瘘患者的诊疗经过,首次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A)未见异常,复查发现左肺门区、右肺上叶及下叶部分血管走行呈“逗点样”改变,局部肺动静脉间见细条状交通支。肺动静脉瘘患者CT检查可能会出现漏诊,对于难以明确的低氧血症者,应考虑肺动静脉瘘可能,选择恰当的扫描时相及造影剂剂量行肺动脉CTA,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武燕,李敏,蔺洪翔,乌仁图雅,张东威
    2015, 18(23):  2865-286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29
    摘要 ( )   PDF for PC (567KB) ( )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特点的疾病,全球脑卒中防治形势严峻,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复发,目前已有多项关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本文针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特征,以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各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认识,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谨慎选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孟立平,郭航远,蒋承建
    2015, 18(23):  2870-287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3.030
    摘要 ( )   PDF for PC (482KB) ( )  
    慢性心力衰竭是诸多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阶段,难以逆转,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由过去强调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转变为以防治和延缓心肌重构为主,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现根据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和大型研究结果,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新药和中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