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5年 第18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15-08-05
    Kevin Grumbach
    2015, 18(22):  2621-262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01
    摘要 ( )   PDF for PC (4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邱胜,刘俊荣,伍世骏
    2015, 18(22):  2623-262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02
    摘要 ( )   PDF for PC (568KB) ( )  
    510182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通信作者:刘俊荣,510182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E-mail:jrliu229@sina.com
    建立健全以全科医生团队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增强居民健康管理的重要举措。美国的基层卫生服务经过40多年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式服务(PCMH)。该模式以患者健康为首要目标,以全科医生为主导,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且长期的基本医疗服务,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健康。本研究介绍了PCMH的发展历程和实施效果,分析了其发展中各阶段的特点,并探讨了其对我国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伟萍,杨敬,徐润龙,倪荣,孟旭莉,于恩彦
    2015, 18(22):  2628-263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03
    摘要 ( )   PDF for PC (571KB) ( )  
    目的 对中国大陆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测量和评价,旨在为区域卫生规划、科学合理配置全科医生资源提供借鉴。方法 以2012年我国大陆境内全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数据资料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来评价我国大陆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我国大陆地区全科医生资源按服务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比较接近公平线,而按服务面积分布的Lorenz曲线已远离公平线;按服务人口分布的Gini系数为0.31,按服务面积分布的Gini系数为0.74。结论 我国大陆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人口公平性在正常状态,而地理公平性呈高度危险状态。我国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薇,彭迎春
    2015, 18(22):  2632-263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04
    摘要 ( )   PDF for PC (443KB) ( )  
    目的 构建适宜的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筛选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并进行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评分。结果 33名专家均参加了先后两轮的咨询与座谈,积极程度为100.0%;权威程度系数为0.88。建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签约量、门诊服务量、服务效果、服务知晓利用、满意度),二级指标32项;核心二级指标15项。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出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妮娜,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2015, 18(22):  2637-2640,264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05
    摘要 ( )   PDF for PC (471KB) ( )  
    目的 建立基于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利用状况的卫生人力需求模型,为制定基层卫生人力配置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4-6月,通过对北京市4个远郊区县(分别来自深山区、半山区、平原和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 133名居民的现场调查,分析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和配置状况。采用卫生人力需求法测算社区卫技人员需求量。结果 目前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仅为31.2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技人员配置总量为1 293人(1.51人/千人),按30%社区首诊的需求测算仅需卫技人员1.49人/千人;但是,若实现60%~90%的社区首诊,则需增加卫技人员2~3人/千人。各岗位人员中,护理人员和防保人员配置的缺口较大。结论 目前各区县的每千人口卫技人员量基本能够满足甚至超过居民的需求,但随着健康守门人职责的落实,平原、城乡结合部和半山区还需增加卫生人力,达到每千服务人口配置2~3名卫技人员,深山区需要根据服务半径、可及性和服务人口的状况配置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团队,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顾文娟,施永兴,袁炜,陈琦,周佳秋,黄艳,朱彤华
    2015, 18(22):  2641-264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06
    摘要 ( )   PDF for PC (540KB) ( )  
    200093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顾文娟,袁炜,黄艳,朱彤华);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施永兴);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琦);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佳秋);通信作者:施永兴,200435 上海市,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E-mail:zbyjzx@163.com
    目的 了解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为社区临终关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临终关怀试点机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从业人员503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4年3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从业人员的一般情况、对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对死亡观念的态度、对临终关怀的伦理态度等。结果 503名从业人员中,92.0%认为临终关怀与安乐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72.4%能接受“我的死亡我做主”的死亡观点;当临终患者病情变化时,81.1%首选告知患者直系亲属;56.1%的从业人员认为临终患者终末期的医疗措施自主权应由直系亲属决定;50.1%选择愿意从事临终关怀服务;91.8%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是临终关怀服务的最佳模式。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岗位、科室、地域的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多数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服务有正确的认知,支持临终关怀工作,但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意愿有待加强。应加强对临终关怀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积极正确引导从业人员,使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事业有科学的认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佳秋,杨文怡,施永兴
    2015, 18(22):  2648-265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07
    摘要 ( )   PDF for PC (381KB) ( )  
    目的 了解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临终关怀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18家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即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科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和报表,对其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8家试点机构共有职工2 947人,其中执业医师990人,注册护士1 031人;核定床位总数为2 314张,其中临终关怀床位数为234张,占核定床位总数的10.1%。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共有执业医师123人,年龄为30~39岁者占61.0%,学历为本科者占86.2%,职称为中级者占52.0%,初级者占40.7%。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共有注册护士172人,年龄为30~39岁者占57.6%,学历为大专者占54.1%,职称为初级者占76.1%。18家试点机构的临终关怀科共有护工177人,其中学历为小学者占85.9%,从业时间为2~5年者占46.9%。临终关怀科医护人员参加临终关怀继续教育的共有150人,占临终关怀科医护人员总数的50.8%。结论 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欠合理,医护比、床护比不合理。需进一步提高临终关怀科人员的数量和总体素质,以适应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孙坚,施永兴,王瑞芳
    2015, 18(22):  2651-265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08
    摘要 ( )   PDF for PC (417KB) ( )  
    目的 了解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的功能与布局情况。方法 以上海市18家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即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科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和报表,对其功能与布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上海市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总面积为7 296 m2,临终关怀病区面积为6 920 m2,临终关怀门诊面积为377 m2。18家试点机构均设有相对独立的临终关怀病区,保障服务区域面积占病区总面积的42.09%,辅助区域占38.10%,管理区域占19.81%。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病区共有84间病房,其中单人间11间,双人间27间,三人间31间,四人及以上房间15间。结论 上海市18家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功能与布局总体上比较合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临终关怀科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顾文娟,施永兴,袁炜,陈琦,周佳秋,黄艳,李明
    2015, 18(22):  2655-266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09
    摘要 ( )   PDF for PC (545KB) ( )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晚期恶性肿瘤临终住院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4年3月6-20日在上海市18家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的临终关怀病房住院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3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生命质量情况、卫生服务需求、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结果 134名晚期恶性肿瘤临终住院患者中,123人(占91.8%)生活不能完全自理,86人(占64.2%)有疼痛;50人(占37.3%)选择积极治疗,仅17人(占12.7%)选择放弃或拒绝治疗,63人(占47.0%)有心理护理需求,18人(占13.4%)有心灵需求,69人(占51.5%)迫切需求家属陪伴,仅25人(占18.7%)对志愿者服务有需求;84人(占62.7%)知晓病情,82人(占61.2%)对疾病的态度听任自然,53人(占39.6%)不愿谈论死亡。不同年龄、信仰、地域、生命质量的患者卫生服务需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及高龄恶性肿瘤患者是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对象,患者医疗护理需求较高,心理、精神方面需求未得到满足,期望得到亲友的支持。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镇痛治疗应作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工作重点,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心灵关爱和死亡教育,鼓励家属亲友共同参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克英,崔甍甍,张进军
    2015, 18(22):  2662-266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0
    摘要 ( )   PDF for PC (571KB) ( )  
    目的 了解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例数的季、月、日分布情况,并探讨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经120电话出诊院前急救且被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院前急救病历8 886份,以及同时期北京观象台观测的北京市气象资料。分析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例数的季、月、日分布情况;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探讨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结果 (1)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例数冬、春季高于夏、秋季;高发月(1月最高,11月次之)和低发月(9月最低,6月次之)均呈双峰单月型分布;日变化有明显的昼夜规律,8:00~10:00为高发期,22:00~次日7:00为低发期。(2)不同季节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极大风速及平均风速及日较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海平面气压、低温日变化、高温日变化、平均气温日变化及日较差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OX回归分析显示:春季,最高气温(滞后时间为1 d)、平均海平面气压(滞后时间为1 d)及平均风速(滞后时间为3 d)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平均气温日变化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最低气温和平均海平面气压(滞后时间为3 d)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平均风速(滞后时间为3 d)、高温日变化及日较差变化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存在季节性、月分布、日变化规律。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不同:春季,最高气温、平均海平面气压及平均风速是其影响因素;夏季,平均气温日变化是其影响因素;秋季,最低气温和平均海平面气压是其影响因素;冬季,平均风速、日较差变化及高温日变化是其影响因素。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效应,且不同气象因素的滞后效应时间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麦地娜·阿不都热依木,曾小云,朱筠
    2015, 18(22):  2667-267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1
    摘要 ( )   PDF for PC (451KB) ( )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缺乏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维吾尔族T2DM患者71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检测25(OH)D3月份(即日照时间)、糖尿病病程及血清25(OH)D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血清25(OH)D3缺乏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716例患者中血清25(OH)D3缺乏671例(占93.7%),不缺乏45例(占6.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清HbA1c、糖尿病病程、日照时间的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与性别、年龄、血清HbA1c、糖尿病病程均呈负相关(rs值为-0.140~-0.01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方程:Log(Y)=2.025+性别×0.138+日照时间×0.370-年龄×0.110-HbA1c×0.183。整体回归效果检验:F=14.258,P<0.001。结论 维吾尔族T2DM患者血清25(OH)D3普遍缺乏,且受到性别、年龄、血清HbA1c、日照时间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生杰,王媛,刘春艳,王莺燕
    2015, 18(22):  2671-267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2
    摘要 ( )   PDF for PC (458KB) ( )  
    目的 探讨4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老年I型心肾综合征(CR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8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及肾内科住院的老年I型CRS患者共198例,根据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分为4组,分别为单纯超滤(UF)组41例、缓慢连续超滤(SCUF)组44例、间断血液透析(IHD)组52例、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61例,检测治疗前及首次治疗24 h后的理化指标及评估治疗1周后的心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血清尿素(Urea)、肌酐(SCr)、钾(K)、钠(Na)、B型尿钠肽(BNP)、肌钙蛋白(Tn-I)水平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4组患者血清Urea、SCr、K、Na、BNP、Tn-I水平及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CUF、IHD、CVVH组血清Urea、SCr、K、Na、BNP、Tn-I水平及MAP与UF组比较,IHD组血清K、BNP水平与SCUF组比较,CVVH组血清Urea、SCr、K、BNP、Tn-I水平与SCUF组比较,CVVH组血清Urea、SCr、BNP、Tn-I水平与I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DV)、心输出量(CO)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4组患者LDV、CO、LVEF、C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CUF、IHD组LDV、CO、LVEF、CVP与UF组比较,CVVH组LDV、CO、LVEF、CVP分别与UF、SCUF、I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心、肾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VVH组疗效优于UF、SCUF、IHD组,SCUF、IHD组疗效亦优于U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I型心肾综合征患者,CVVH治疗安全性最佳、疗效最好,SCUF与IHD治疗在安全性及疗效上比较并无差异,UF治疗安全性及疗效一般,不推荐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万鹏,冯静,许蕾,高海英,贾德兴
    2015, 18(22):  2676-267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3
    摘要 ( )   PDF for PC (590KB) ( )  
    目的 了解血清腹腔积液清蛋白梯度(SAAG)、门静脉内径(PVD)及血小板计数与脾长径比值(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抽取2013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n=26)和非出血组(n=24)。比较并分析两组SAAG、PVD及Plt/S-D,绘制SAAG、PVD、Plt/S-D及三者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1)两组SAAG、PVD及Plt/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AG、PVD及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AG、PVD、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81及0.67。SAAG取值为20.50 g/L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58.3%;取值为20.10 g/L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2.5%。PVD取值为13.50 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3%;取值为14.25 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83.3%。Plt/S-D取值为0.88×109个/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7%;取值为0.97×109个/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6.7%。(3)SAAG、PVD及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评分公式为:预测出血评分=SAAG×PVD÷Plt/S-D,ROC曲线下面积为0.91,取值为890.35时有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90.7%。结论 SAAG、PVD及Plt/S-D是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三项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海滨,姜志安,张晓光,王涛
    2015, 18(22):  2680-268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4
    摘要 ( )   PDF for PC (454KB) ( )  
    目的 探讨基质交感分子1(STIM1)和骨保护素(OP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ACS合并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成功行PCI术。于术后8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是否存在ISR,分为ISR组35例和对照组65例。记录10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等一般资料;在PCI术前,测定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在PCI术后,测定患者的STIM1和OPG水平。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STIM1、O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STIM1、OPG对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M1、OPG是ACS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德春,徐能潮,王军
    2015, 18(22):  2684-2687,269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5
    摘要 ( )   PDF for PC (469KB) ( )  
    目的 探讨配方营养素对母乳喂养婴儿骨密度(BMD)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5月在武义县妇幼保健院接生的婴儿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n=25)、B(n=28)、C(n=21)3组,A组采取组方喂养方案(即母乳喂养联合配方营养素),B组进行单纯性的母乳喂养,C组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VD);分别于出生时及6、12月龄时,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BMD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婴儿6、12月龄时血清1,25(OH)2D3、IgA、IgG、IgM水平和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BMD水平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婴儿6月龄时血清1,25(OH)2D3、IgA、IgG、IgM水平及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高于B组,12月龄时仅血清1,25(OH)2D3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12月龄时BMD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性的母乳喂养婴儿表现出较低的维生素水平和BMD;补充单一的VD虽然能够提高婴儿的血清1,25(OH)2D3水平,但对免疫球蛋白和BMD的作用相对受限;而配方营养素可同时提高婴儿的免疫球蛋白和BMD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文娜,林秋菊,罗健
    2015, 18(22):  2688-269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6
    摘要 ( )   PDF for PC (448KB) ( )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托烷司琼及地塞米松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门诊化疗的非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化疗前后及化疗过程中,试验组给予雷贝拉唑+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治疗,化疗两个周期后(每个周期为21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在抑制恶心、呕吐、反酸及改善食欲、生活质量的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199、-2.178、-2.089、-2.283、-2.062,P<0.05);且在临床总疗效上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37,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托烷司琼及地塞米松防治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疗效较好,可作为新一代强效止吐方案,值得临床关注及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烨祥,徐来荣,林鸿波,李珊燕,林寅,穆娇娜,杜亚平
    2015, 18(22):  2692-269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7
    摘要 ( )   PDF for PC (499KB) ( )  
    目的 了解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4年参加宁波市鄞州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的176名防疫人员为研究对象,因问卷未被回收,剔除9名,最终纳入防疫人员167名。于2014年12月,对防疫人员进行为期3 d的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培训前后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防疫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疾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技能两部分。培训结束后,以问卷形式当场收集防疫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培训后,防疫人员的疾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技能总得分、各条目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防治知识和技能各条目知晓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疫人员对培训总体效果的满意度为98.8%(165/167)。不同性别和时间安排满意度评价防疫人员的培训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时间安排满意度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可以提高防疫人员的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和核心知识知晓率,培训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时间安排满意度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丽丽,王华丽,吕晓珍,马万欣,李文秀,于欣
    2015, 18(22):  2697-270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8
    摘要 ( )   PDF for PC (487KB) ( )  
    目的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识别技能强化培训对社区医生的培训效果。方法 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自愿参加本研究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社区医生63名。根据培训方法不同,将63名社区医生分为常规培训组(n=31)和强化培训组(n=32)。两组均接受集中授课,内容为AD筛查和诊疗技能,授课时长均为1 h。授课结束后,强化培训组进行每月1次的定期督导。比较两组培训前(t0)、培训后即刻(t1)及培训后3个月(t2)的知识得分、态度得分、病例分析正确率及AD筛查率。结果 (1)培训前,两组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即刻、培训后3个月,两组间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即刻,两组知识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强化培训组知识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培训组知识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培训后3个月,两组间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强化培训组态度得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轻、中、重度病例分析正确率,培训后即刻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即刻,两组间轻度病例分析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两组间重度病例分析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AD筛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4)。结论 AD早期识别技能培训可以提高社区医生的AD知识水平,强化培训优于常规培训;强化培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区医生对AD患者的态度,提高AD筛查率,但对医生病例分析能力的提高不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骆达,杨文秀,韩超
    2015, 18(22):  2701-270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19
    摘要 ( )   PDF for PC (487KB) ( )  
    目的 了解天津市全科医生的执业满意度状况,并探讨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提出改善全科医生执业满意度的建议。方法 以天津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岗位工作的所有医生为总体,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0名全科医生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4月17-27日,采用“全科医务人员执业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对人员晋升、培训、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社会认可的满意度,总的执业满意度。结果 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有效回收率为93.2%。373名全科医生中,对人员晋升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92人(占24.7%)、150人(占40.2%)、131人(占35.1%);对培训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148人(占39.7%)、96人(占25.7%)、129人(占34.6%);对工作压力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5人(占1.4%)、12人(占3.2%)、356人(占95.4%);对收入水平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104人(占27.9%)、64人(占17.1%)、205人(占55.0%);对社会认可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分别为200人(占53.6%)、127人(占34.0%)、46人(占12.4%)。对总体执业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分别为97人(占26.0%)、276人(占7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科医生的年龄及对晋升、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社会认可的满意度对总体执业满意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津市全科医生的执业满意度不高,影响执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科医生的年龄及对晋升、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社会认可的满意度。应通过开展全科医生结构性调整,建立专业化职称评定体系,完善全科培训管理体系,合理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以及强化全科医生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提高全科医生的执业满意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薇薇,李屹,王媛媛,王珂欣,王惠仑,周乐群
    2015, 18(22):  2705-270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0
    摘要 ( )   PDF for PC (518KB) ( )  
    目的 评价门诊医患关系深度量表的信、效度,并进一步探讨门诊医患关系深度的影响因素,为该量表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在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所属的专科门诊、社区门诊和全科慢病管理门诊就诊的1 042例患者。采用研究组翻译汉化的“医患关系深度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并对其中67例患者进行重测信度调查。医患关系深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医患关系深度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31,重测信度系数r为0.988,从8个条目中可提取2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79.85%。门诊性质、年龄、在同一医生处就诊次数是医患关系深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医患关系深度得分比较全科慢病管理门诊患者>社区门诊患者>专科门诊患者,在同一医生处就诊次数越高,医患关系深度得分也越高。结论 医患关系深度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受门诊性质、患者年龄、在同一医生处就诊次数的影响,可用于评估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尤其是初级卫生保健部门,比如门诊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患关系水平,我国的全科医生和政策制定者们应该更加意识到“连续性照顾”的重要性,了解到全科医学在改善医患关系和促进卫生保健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伟,尹文强
    2015, 18(22):  2709-271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1
    摘要 ( )   PDF for PC (442KB) ( )  
    目的 编制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为评价医学生沟通能力提供工具。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国内外关于沟通能力的理论研究,借鉴相关量表,运用专家小组讨论和小范围测试构建维度和条目,并在潍坊医学院的502例医学生中采用临界比值法、Cronbach′s α、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量表的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评价。结果 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构成包括5个维度33个条目,各条目比较可靠,量表的Cronbach′s α=0.962,KMO=0.97。结论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价医学生的沟通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娄青林,卞茸文,刘冬梅,欧阳晓俊,顾刘宝,俞匀,巫海娣,卢甜甜,胡艳,陈吉海,代玲俐,庄永忠,许家仁
    2015, 18(22):  2713-2717,272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2
    摘要 ( )   PDF for PC (774KB) ( )  
    目的 了解社区“5+1”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模式(“5+1”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1年6月,在南京市鼓楼区所辖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 621例。剔除数据不完整和随访时间不足1年的患者,最终纳入患者1 48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5+1”模式进行随访干预,中位随访干预时间为24个月。分别收集患者管理前、基线、第1次随访、年度随访及末次随访资料,包括患者及其糖尿病管理者的一般资料,患者各项代谢指标、治疗方案、阿司匹林使用率、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压达标率、主要代谢指标检测率及常见并发症筛查率等。结果 (1)患者末次随访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MI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末次随访的治疗方案和阿司匹林使用率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基线、第1次随访、年度随访、末次随访,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随访、年度随访及末次随访血糖达标率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基线、第1次随访、年度随访、末次随访,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随访、年度随访及末次随访血压达标率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基线、第1次随访、年度随访、末次随访,患者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管理前、第1次随访及年度随访,患者HbA1c、血压、LDL-C检测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肌酐比值、眼底、足病及心电图筛查率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水平、治疗方案及费用类型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5+1”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糖尿病病程、基线HbA1c水平、治疗方案及费用类型是其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彩霞,金先桥,程克文,谢国钢,李萍,沈薇,彭德荣,董佩华,张静,张超垒
    2015, 18(22):  2718-272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3
    摘要 ( )   PDF for PC (531KB) ( )  
    目的 探讨社区“三认”教育管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管理组给予为期1年的社区“三认”教育管理,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只进行各项指标测定。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和《慢阻肺患者对疾病认知、认可、认同程度的问卷调查》填写。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活量(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管理组患者FEV1/FVC、FEV1%、MVV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认可、认同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管理组患者认知、认可、认同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三认”教育管理可提高慢阻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改变患者对疾病不利的行为,减慢疾病发展速度、减少合并症,延长有效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许标,樊春雷,高文斌
    2015, 18(22):  2723-272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4
    摘要 ( )   PDF for PC (484KB) ( )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问题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3-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湖南省某特殊矫正学校问题青少年120例作为问题组和湖南省某普通中学学生1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问题青少年YSR总分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问题组和对照组有效回答人数分别为112、109例。问题青少年YSR总分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青少年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得分均低于普通中学生;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青少年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及其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指向情绪的应对能够正向预测YSR总分,母亲惩罚、严厉能够负向预测YSR总分,这4个预测变量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0%。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问题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林,关持循,杜思怡,林晓明,刘堃,郭蕾蕾,陈卓,张黎黎
    2015, 18(22):  2727-273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5
    摘要 ( )   PDF for PC (534KB) ( )  
    目的 探讨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为社区青少年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6-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丹东市、营口市、辽阳市6市共6 152例中小学生,对其中1 793例经历创伤事件的社区青少年应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调查其家庭教养方式,应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调查其心理韧性水平,比较不同特征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心理韧性得分。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是否曾是学生干部青少年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是否曾是学生干部青少年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青少年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及是否曾是学生干部青少年心理韧性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与心理韧性各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为0.158~0.475,P<0.05);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分别与目标专注、人际协助、情绪控制、积极认知维度的得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呈负相关(r为-0.411~-0.141,P<0.05);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分别与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情绪控制维度的得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呈正相关(r为0.068~0.1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曾是学生干部、年龄、性别是心理韧性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存在相关关系,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心理韧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小瑜,杨艾,李婷,杨茗,刘关键,吴红梅
    2015, 18(22):  2732-273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6
    摘要 ( )   PDF for PC (702KB) ( )  
    目的 系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1960.01-2012.12)、EMBase(1980.01-2012.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1969.01-2012.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1.01-2012.12)、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01-2012.12)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8.01-2012.12)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其中6篇为横断面研究,1篇为病例对照研究,总样本量为3 548例。Meta分析结果:(1)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MD值为2.37〔95%CI(0.20,4.54)〕;横断面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MD值为5.61〔95%CI(1.54,9.68)〕。横断面研究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为1.02〔95%CI(1.01,1.03)〕。(2)横断面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为1.28〔95%CI(1.03,1.58)〕。横断面研究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对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为0.46〔95%CI(0.22,0.95)〕。(3)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分别为0.54〔95%CI(0.24,1.24)〕、1.77〔95%CI(0.92,3.41)〕及0.74〔95%CI(0.44,1.24)〕。(4)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分级(高等水平/低等水平)和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分级(高等水平/低等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分别为0.24〔95%CI(0.10,0.60)〕和0.29〔95%CI(0.10,0.83)〕;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高等水平/低等水平)和自我效能(中等水平/低等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分别为0.30〔95%CI(0.11,0.87)〕和0.18〔95%CI(0.06,0.52)〕。结论 社会人口学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及心理因素中的自我效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冬志,陈泉,王晓鹏,蔡辉,张浩军
    2015, 18(22):  2737-274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7
    摘要 ( )   PDF for PC (788KB) ( )  
    目的 综合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胃癌的预防效果。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1966.01-2014.05)、EMBase(1998.01-2014.05)及Web of Science(1993.01-2014.05)中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1篇,总样本量为5 459 975例,胃癌患者数为5 581例,他汀类药物使用者数为962 192例。Meta分析结果:(1)8项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6(0.71,0.81),P<0.01〕。6项高质量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88(0.82,0.95),P<0.01〕。(2)3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85(0.67,1.07),P=0.17〕。(3)将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合并后,11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7(0.72,0.82),P<0.01〕。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效果并不明确,需严格且高质量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姜艳,刘晓林
    2015, 18(22):  2742-274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2.028
    摘要 ( )   PDF for PC (458KB) ( )  
    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在骨骼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在肌肉、免疫、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目前,关于维生素D与PD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探讨维生素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PD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而且可以为其诊疗过程提供简单、有效的指导。本研究对维生素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PD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桑希桥,姜崴
    2015, 18(22):  2745-2748. 
    摘要 ( )   PDF for PC (463KB) (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心血管疾病(CV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目前,许多研究证实NAFLD患者具有患CVD的高度危险性,并增加由CVD所导致的死亡率。本文将从两种疾病之间的关联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筛查具有CVD潜在风险的脂肪肝患者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