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2023-01-中国全科医学
P. 114
2023年1月 第26卷 第1期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109·
每千人较之多检出 20 例房颤,通过抗凝则可避免 4 例 3.2.1 监测时长 指南指出,应尽可能对 TIA/ 卒中患
卒中发生。相较不筛查,两种策略在 100 000 美元意愿 者进行长程监测,以提升房颤检出率 [1,24,28-29] ,其
支付阈值下均具有经济性,但采用单导联心电仪成本效 成本效果在下列研究中进行了探讨。YONG 等 [19] 针对
果更佳,ICER 为 47 949 美元 /QALY,低于 12 导联心 脑缺血性事件幸存者的 24 h 和 30 d 心电图监测进行分
电图的 58 728 美元 /QALY。鉴于经济性,进一步拓展 析:每千人中,30 d 监测比 24 h 监测增加 28 000 美元
新型便携设备在房颤筛查中的应用,提升其诊断特异度 支出,通过额外检出 129 例房颤并规范抗凝管理能避
和灵敏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免 16 例卒中复发,从而多获 13 个 QALY,ICER 仅为
3.1.3 筛查参与度 ORCHARD 等 [17] 在澳大利亚基层 2 166 美元 /QALY,稳定低于 100 000 美元的意愿支付
保健点进行房颤筛查发现,各保健点中筛查比例最高仅 阈值。灵敏度分析显示,成本效果对患者的年卒中风
为目标人群的 51%,人群的筛查参与度有限,与其他研 险和筛查费用灵敏,在确切的抗凝治疗效果下,当 30 d
究结果类似,提示房颤筛查存在 50% 参与量的“天花板” 筛查费用为 800 美元且幸存者年卒中复发率低于 2.5%
效应 [33] 。故而,提升房颤筛查的参与度,有利于优化 时,筛查不具有经济性,而在 30 d 筛查费用为 447 美
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灵敏度分析发现若筛查比例从 元时,只有当抗凝治疗仅降低 30% 的卒中风险,且年
34% 提升至 75%,房颤检出率将升高,十年内可在澳大 卒中复发率低于 3% 时,30 d 筛查才失去经济性。若仅
利亚避免 1 768 例卒中,ICER 由 16 578 澳元 /QALY 降 进行 14 d 监测,每位患者所需总费用为 43 553 美元,
至16 216 澳元/QALY。然而筛查参与度受患者接受能力、 较24 h监测低108美元,每千人仍可避免10例卒中复发,
医护积极性等因素影响,指南提出,筛查需要多学科合 值得在低风险人群中推广。综上,通过推动高性价比技
作,普及筛查的重要性,优化筛查模式,以打破参与度 术和设备的运用以降低心电图监测的成本,落实循证规
的“天花板” [1,28-29,34-35] 。此外,重视靶向筛查是合 范的抗凝治疗,以尽量规避幸存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对
理调配卫生资源的另一策略。 于保证筛查的经济性至关重要。
3.1.4 抗凝参与度 房颤患者接受规范的抗凝治疗, 3.2.2 监测方式 ICM 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和特异
可以降低卒中风险,从而减轻医疗负担,因此检出无 度极佳,可以长时程持续监测也是其独有的优势,其
症状房颤后能否规范抗凝决定了房颤筛查的经济性。 在房颤筛查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公认,且其经济性也在
MORAN 等 [11] 研究显示,当检出的房颤患者抗凝依从 研究中得到认可 [27] 。DIAMANTOPOULOS 等 [20] 对比
性在 60%~80% 时,ICER 在 23 000~26 000 欧元 /QALY 了隐源性 TIA/ 卒中事件后植入 ICM 和常规心电图监测
波动,提示在较高的依从性下,由于卒中风险尚低, 的差别,在 ICM 检验效能为无创心电监测 8.8 倍的情
筛查的增益成本效果变化不大。但我国房颤患者抗凝 况下,每千人可避免 44 例卒中,相应 ICER 为 17 175
依从性差,每年的停药率高于 50%,卒中风险将明显 英镑 /QALY。在栓塞高风险幸存者中植入 ICM 及早发
升高,带来沉重负担。ARONSSON 等 [9] 的研究模型 现房颤并正规抗凝的成本效果更佳:亚组分析中,随
中,在 93% 抗凝治疗依从性下,ICER 为 16 400 欧元 / 着 CHADS2 评 分 由 2 分 升 至 6 分,ICER 由 23 355 英
QALY;降至 50% 时,ICER 大幅升高至 32 100 欧元 / 镑 /QALY 降至 13 621 英镑 /QALY。JOUNG 等 [25] 明确
QALY,且与卒中附加的治疗费用相关。ORCHARD 等 [17] 指出,若卒中事件后筛查策略为植入 ICM,ICM 植入
的研究中诊断房颤后患者抗凝依从性基线为 82%,此 和移除费用将是主要成本,可以被减少的远期卒中治
时 ICER 为 16 578 澳元 /QALY;降至 55% 时,澳大利 疗费用部分抵消,总体比采用无创监测多支出 4 895 美
亚全人口卒中事件将增加 483 例,ICER 升至 19 201 澳 元,ICER 为 25 098 美元 /QALY,灵敏度分析显示,在
元 /QALY。MCINTYRE 等 [14] 的研究中,检出的房颤患 100 000 美元的意愿支付阈值下经济性相当稳定。
者抗凝治疗比例从 35% 上升至 93% 时,ICER 从 86 000 SAWYER 等 [18] 的研究对比了隐源性 TIA/ 卒中事件后
美元 /QALY 降至 39 600 美元 /QALY,在 93% 抗凝参与 立即植入 ICM,推迟植入 ICM(7 d 心电图后)和常规
率下每千人能减少发生卒中约 6 例,是 35% 抗凝参与 心电图的差异。立即植入 ICM 相比常规心电图,每千
率时的 3 倍。鉴于抗凝的重要意义,实践中通过筛查检 人减少约 60 例卒中,其 ICER 为 31 345 美元 /QALY,
出无症状房颤后,各单位应规范房颤管理,并通过“专 远低于普遍接受的 100 000 美元意愿支付阈值,而推迟
人随访、群组管理”等落实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植入 ICM 的策略即使在 50 000 美元意愿支付阈值下经
3.2 卒中后筛查 未被检出的无症状房颤患者,与隐 济性表现仍欠佳。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研究中房颤筛查
源性 TIA/ 卒中密切相关,国内外指南均强调在隐源性 带来经济效益是长期的,在 MAERVOET 等 [21] 研究的
TIA/ 卒中患者中的房颤筛查,筛查手段主要聚焦到长程 灵敏度分析中,10 年和 50 年的筛查规划中,ICER 分
心电图和植入 ICM 上 [1,5,24] 。 别为 42 426 美元 /QALY 和 25 098 美元 /QALY,这与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