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6期
P. 117

·203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然有部分受访者心理问题的出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业能力外,能否运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指导、教导住培
           但全科住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亦与学员心理问                            学员也应被列为重点考核内容。此外,建议建立定期沟
           题的产生紧密相关,这与达哇卓玛等                 [15] 于 2021 年发     通交流长效机制并拓宽沟通渠道,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
           表的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本研究通过对全科住培学                            开展教学巡查工作,定期收集住培学员的反馈信息,并
           员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发现,全科住培学员心理问题                            针对反馈内容进行相应整改。可尝试将全科住培学员的
           的产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                            自主学习时长用以充抵部分选修课程课时,但需设定条
           果,但对自己选择(参加全科住培)的正确性持怀疑和                            件,并建立时长测量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以提高其自
           不确定态度可能是引发住培期间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觉性及学习效果。通过定期组织团建及拓展活动、鼓励
           与丁云等    [16] 的研究结果相符合。与 SAGASSER 等          [17]    全科住培学员间的社交互动,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感、培
           针对参加全科住培的在读研究生开展的研究相比,本研                            养其团队意识,进而减少全科住培学员的孤独感                     [22-23] 。
           究中,全科住培学员对自己所做出的专业选择不够坚定,                               为了获取更为真实的信息,本研究在研究方法的设
           缺乏抵御外源性压力的心理支撑点,全科专业基地并未                            计上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该方法多被美国、英国及加
           充分发挥支持性作用,全科住培学员缺乏归属感和凝聚                            拿大学者应用于全科医学领域研究,在我国全科医学领
           力,在住培期间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任一种压力源都                            域研究中使用率较低,且既往较少有研究清晰阐明该方
           可能成为全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线”。在                            法的使用目的和具体实施步骤              [9] 。将量表调查法与半
           为期 3 年的住培中,48.4% 的二年级住培学员抑郁因子                       结构式访谈法相结合,弥补了对量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
           分≥ 2 分。除与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外,二年级学员较                          析时需融入研究者的主观理解和认识这一缺陷,有助于
           高的抑郁症状发生率还可能与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未通                            避免反身性问题的发生。
           过、担忧就业前景,以及理想的住培生活与现实住培生                                本研究亦存在局限性:(1)SCL-90 量表可用于评
           活差距日益扩大相关。                                          定的心理症状较为有限,使其在特定人群中的应用受到
               与既往朱小艳等       [18] 针对生源类型为社会人学员心                了一定的限制;(2)本研究是以定性研究为主的混合
           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不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经济状况                            性研究,未能对定量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此外,本
           并没有成为全科住培学员的主要压力源,这可能与本住                            研究中的全科住培学员均为非定向的社会人学员及专业
           培基地除了向住培学员提供生活补助外,还对符合条件                            硕士并轨学员(同时接受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和住
           的住培学员发放一定额度的工作绩效有关,故所有受访                            培),培训年限为 3 年,结业后面临就业问题,生活补
           者表示收入能满足基本生活开支。然而,工作中未得到                            助分为上级财政补助、医院考核补贴两部分,这些特点
           同事和 / 或上级的认可、轮转过程中临床工作负荷过重                          都导致本研究得出的个性化结论外推性受限。不同地区、
           被认为是影响全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基地因地方政策、全科专业基地建设力度、生活补贴金
           这与法国学者 GALAM 等       [19] 于 2011 发表的一项研究的           额与发放方式、培养方式不同,开展研究得出的结果可
           结果相一致。同时,在访谈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                            能存在差异     [11] 。
           同学关系、家庭及夫妻 / 伴侣关系被描述为心理健康的                              综上,全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除与部分
           保护性因素,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住培学员更愿意与其他                            个人因素有关外,心理问题的发生也与住培期间遇到的
           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向他人寻求帮助,故表现出                            问题,如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和职业发展等问题紧密相
           了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关。建议住培基地通过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大力支持
               建议住培基地支持并重视全科医学科的建设,让全                          全科医学科建设,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多采纳全科住培学
           科住培学员更有归属感、更加自信               [18] 。全科医学科需          员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对全科住培学员的心理问题进
           要承担全科住培学员培养计划制定任务,加强与基层医                            行干预,进而提升全科住培学员的存在感、归属感,增
           疗卫生机构的联动,为全科住培学员打造了解工作特点、                           强其自信心。
           性质和环境的途径。在特殊时期、阶段,例如执业医师                                作者贡献:夏瑀、张锦枝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
           资格考试和住培结业考试备考冲刺期、求职择业阶段,                            可行性分析、文献 / 资料整理、论文修订;夏瑀、林齐睿、
           应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为住培学员提供针对性辅导,                            郑芳芳进行文献 / 资料收集;夏瑀、林齐睿、张锦枝负
           适当减轻其临床工作负担。此外,住培基地应考虑面向                            责论文撰写;张锦枝负责英文的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
           住培学员开放心理门诊或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指导                     [20-21] ,  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加强对住培学员心理疏导方法及人际关系维护技巧的指                                本文无利益冲突。
           导 [17] ,强化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症状的早期筛查                        参考文献
           与干预。行政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住培师资的考核。除专                            [1]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