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5年 第28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5-06-05
    上一期   
    医疗实践·莫塔全科警示案例
    杨辉
    2025, 28(16):  0-C2.  DOI: 10.3760/cma.j.issn.1007-9572.2025.16.1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指南·标准
    陈典, 隆寰宇, 张丛溪, 褚岚和, 李姝润, 陈亚红
    2025, 28(16):  1937-19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58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93KB)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5年修订版于2024-11-11发布,是GOLD 2023的第二次更新。总体来说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的定义、诊断、评估和治疗与GOLD 2024类似,但在12个方面修订/扩充了相应内容,包括增加有关肺功能变化轨迹的说明和参考文献、增加有关微生态失衡的内容、更新并扩充肺功能检查的内容、更新慢阻肺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更新慢阻肺病CT影像学检查、新增气候变化与慢阻肺病、更新慢阻肺病患者的推荐疫苗、更新随访期治疗药物、新增肺康复治疗的线上/线下及远程随访、修订有关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患者停用ICS的说明、修订有关磷酸二酯酶(PDE)3 & PDE4抑制剂和其他减少急性加重药物的说明、新增肺动脉高压的内容。本文对更新内容进行简介和解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前沿与热点
    叶青, 陈明敏, 任菁菁
    2025, 28(16):  1950-19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9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07KB) ( )  

    亚专长全科医师既能提供优质的全科医疗服务,也能提供一定深度的某专科医疗服务,几个不同专业的亚专长全科医师组合,能为辖区居民提供较为完善、全面、又有一定深度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当前精神卫生专业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居民需求的情况下,鼓励一部分基层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的必要性日渐突显。本文分析了培养精神卫生亚专长全科医师的必要性,基层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的优势,推进基层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面临的阻力,进而提出推进基层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的建议,包括精神卫生亚专长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构建,精神卫生亚专长全科医师学习平台拓展,精神卫生亚专长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及资金支持、薪资与晋升激励政策等,以期助力全科医师发展精神卫生亚专长,更好地维护居民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顾洁, 黄延焱
    2025, 28(16):  1955-19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2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29KB) ( )  

    罕见病是发病率低且诊治和管理难度极大的一组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罕见病逐渐开始受到关注。作为健康守门人和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者,很多国家的全科医生开始被纳入罕见病管理框架。文章介绍了全科医生参与罕见病诊治和管理的现状,包括在管理流程中的角色,为之付出的努力和罕见病知识方面的不足。尽管全科医生在罕见病识别上还存在挑战,但大部分全科医生有意愿通过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和改善培训,可以有效地参与罕见病患者的全程管理,在早期识别、协调治疗和提供综合服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中国全科医疗/基层卫生服务研究
    陈怡翔, 唐尚锋
    2025, 28(16):  1961-19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7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65KB) ( )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和突破口。如何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进而提高工作满意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

    从团队层面探究家庭医生团队内部互动网络结构特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为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和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湖北省潜江市、湖南省长沙县和河南省南阳市的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实地调研,使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家庭医生团队内部互动网络调查表和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满意度量表收集数据,并采用层次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家庭医生团队内部互动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结果

    家庭医生团队转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低密度(0.29±0.11)、高中心势(0.88±0.19)的网络结构特征;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20.30±2.42)分,呈中等偏上水平;层次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化过程网络中心势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β=0.576,t=7.091,P<0.001);转化过程网络密度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β=0.228,t=2.478,P<0.05);执行过程网络密度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β=0.324,t=2.624,P<0.03);人际过程网络密度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β=0.368,t=3.549,P<0.001)。

    结论

    华中地区家庭医生团队内部互动存在优化空间,家庭医生团队内部互动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势对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建议完善家庭医生团队内部协作机制、优化集权网络结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范文瑜, 马兴丽, 张世龙, 张馨丹, 赵洋, 王海鹏
    2025, 28(16):  1966-19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9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03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不断上升,传统的卫生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因此,推动医防融合服务成为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关键。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医防融合服务的实施主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家庭医生团队多学科之间的有效协作不足,严重阻碍了医防融合服务的有效实施和提供。

    目的

    调查山东省医防融合服务中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和医防融合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3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的东、中、西部地区各选择烟台市、潍坊市以及聊城市,在每个地市随机选择1个区和1个县/县级市作为样本地区,选取481名家庭医生进行调查。在大量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设计针对基层医生的专门问卷进行调研,问卷包括三个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防融合服务提供情况调查表,家庭医生团体在医防融合中的协作水平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医防融合服务开展情况和医防融合中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医防融合服务中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76.1%(366/481)的家庭医生在医防融合服务中团队协作水平较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OR=2.343)、职称为初级(OR=1.887)和中级及以上(OR=2.978)、了解医防融合制度(OR=6.618)、认为所在机构重视医防融合服务(OR=2.861)、半年内参与一次(OR=2.561)和两次及以上培训(OR=3.833)的家庭医生在医防融合服务中的团队协作水平更高(P<0.05)。

    结论

    现阶段医防融合服务中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继续提高家庭医生对医防融合服务的认知,完善机构医防融合服务提供制度,为家庭医生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助和政策激励,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申贤磊, 何荣鑫, 梁万年
    2025, 28(16):  1973-19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84KB) ( )  
    背景

    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难以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明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一直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的

    明确影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多重因素组合与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1月—2023年8月开展研究,数据来源于《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年鉴》等。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为结果变量,以大数据应用、医疗技术、政府关注、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健康需求6个变量为条件变量,开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

    结果

    高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态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种组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可归纳为"技术-环境型""组织-环境型""技术-组织-环境型"3种模式。组态1:大数据应用*~医疗技术*~政府关注*~体系整合*医疗资源。组态2:~大数据应用*~医疗技术*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健康需求。组态3:大数据应用*医疗技术*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健康需求。组态4:大数据应用*~政府关注*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健康需求。(*表示"且",~表示"非")。4种组态解的一致性为0.926,解的覆盖度为0.612,原始覆盖度为0.314~0.396,唯一覆盖度为0.017~0.08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组态有所不同。

    结论

    加大对基层的医疗资源投入,目前仍是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普适措施,但也要注意技术条件、组织条件、环境条件各种因素的有效结合。东、中、西部地区间的驱动路径存在着明显差异,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禀赋及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驱动路径,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有针对性地改善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绩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杰, 杜汋, 邵屾, 潘东, 张雅欣
    2025, 28(16):  1980-19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94KB) ( )  
    背景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及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基层中医诊疗发展尚不均衡,不同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差距较大。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情况,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采用全面调查方法收集天津市16个行政区域(Dis)(Dis1~6为市内六区,Dis7~10为环城四区,Dis11为滨海新区,Dis12~16为远郊五区)共计27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数据,并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变动规模报酬(BCC)模型、固定规模报酬(CCR)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SFA)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通过文献研究将DEA模型的投入指标设为中医类执业医师数、中医科床位、中医诊疗设备台数;产出指标设为中医医疗收入、中医诊疗人次数、以中医为主的出院人次数、上门中医药服务人次数。SFA模型除产出指标增添总收入一项外,余与DEA所设指标一致。

    结果

    各区中有7个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情况有效,Dis9 DEA弱有效,8个区DEA为无效。有8个区规模报酬呈递增状态,7个区规模报酬不变,Dis3呈递减状态。8个非DEA有效的区,各区3项投入指标均存在冗余情况,产出指标中各区中医医疗收入项不足现象较为严重。SFA结果中Dis1~6技术效率(0.733~0.838),均为高效区;Dis7~10技术效率(0.691~0.912),3个高效区、1个中效区;Dis11技术效率(0.885)为高效区;Dis12~16(0.399~0.849)3个高效区、2个中效区。DEA结果与SFA结果基本一致,中医类执业医师数对运营效率有正影响。

    结论

    天津市各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总体偏低,但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且有区域特点,整体来看Dis1~6优于Dis7~10,Dis7~10优于Dis11~16,各区应根据实际合理规划,避免资源投入过剩以及产出不足情况,尤其要加大对滨海新区及远郊五区的扶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善军, 闫振喆, 王赟
    2025, 28(16):  1987-19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81KB) ( )  

    本研究对连云港市海州区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存在问题、服务能力及改进措施等内容进行综述,描述了基层中医馆在特色科室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医防融合等方面的工作现状,发现中医馆在运行中存在资源配备不均、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不足、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等问题。对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中医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其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对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改进策略,以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形成医防融合特色,发挥基层医疗功能和作用,居民在社区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刘志扬, 李红艳, 杨创豪
    2025, 28(16):  1992-20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0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70KB) ( )  
    背景

    在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医防融合的进程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全科医生的培养,促进全科医生资源合理布局,而现阶段对全科医生分布均衡性的研究仍不够全面,缺少对基层医疗和疾病预防两个方面的关注。

    目的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设置指标以评价我国省际全科医生的分布特征与均衡性,为全科医生资源优化分布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研究者于2023年4月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线下图书馆分别收集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2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使用每万人全科医生数、每十平方千米全科医生数、全科医生-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全科医生-疾病预防机构比5项指标,结合描述性统计衡量绝对层面上省际全科医生分布情况;使用人口、面积、收入、基层医疗、疾病预防5个维度的基尼系数,结合洛伦兹曲线衡量省际全科医生在相对层面上的分布差距;使用DAGUM分解基尼系数中的组间基尼系数、组内基尼系数、各区域内部组间基尼系数,结合人口、面积两个方面的集聚度分析进一步衡量省际全科医生分布的均衡性。

    结果

    2017—2021年,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在快速增长,2021年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均值为2.93人,中位数为2.80人,标准差为0.87;5年内人口维度基尼系数为(0.195±0.047),面积维度为(0.608±0.019),收入维度为(0.401±0.015),基层医疗维度为(0.318±0.058),疾病预防维度为(0.393±0.033);人口维度各年度洛伦兹曲线偏离45度线幅度较小,面积维度和收入维度偏离幅度较大,基层医疗维度和疾病预防维度洛伦兹曲线偏离程度中等;DAGUM分解基尼系数结果中,组间基尼系数贡献率为(59.863%±8.785%),组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超变密度为(25.959%±10.052%),各区域内部差距不可忽视,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2021年华东和华北地区面积维度区域内组间基尼系数较高,分别为0.570和0.504,华北地区收入维度组间基尼系数较高(0.413),差距主要来源于京津沪与区域内其他省份;集聚度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河南省、安徽省、广东省和吉林省5个省份数值更接近最优值1,其余省份数值高低不一,除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湖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个省份外均在向1靠拢。

    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在绝对层面上已经达到既定发展目标,全科医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相对层面上各省份差距仍然较大,集聚度两极分化现象虽在改善,但依旧存在,全科医生分布的均衡性有待进一步优化,应该继续加大培养力度以促进全科医生数量增长,同时依靠信息技术手段鼓励跨区域协作与资源共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志杰, 麦志华, 王皓翔, 何煜明, 邓巧妍, 戴燃然, 周志衡
    2025, 28(16):  2001-20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7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50KB) ( )  
    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老年人口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健康挑战,尤其在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三高")等慢性病的管理上。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社会单元,其居民的"三高"疾病共病现象更为普遍,这凸显了对有效综合管理策略的迫切需求。家庭功能在慢性病患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三高"患者而言,家庭的支持不仅对提升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中村老年"三高"患者的共病及其家庭功能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城中村老年"三高"患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23年1—6月于广州市番禺区某街道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在该街道居住6个月以上的常住居民,调查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服务开展。采用家庭关怀指数(APGAR)问卷评价患者的家庭功能情况,探讨广州市城中村老年"三高"患者的共病和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了2 507例患者,"一高仅患"患者202例(占8.1%),"两高"共患患者1 712例(占68.3%),"三高"共患患者593例(占23.7%),不同性别、户籍类型、家中"三高"患者数、BMI、锻炼情况、空腹血糖情况、血脂情况、家庭功能分级患者的患病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患病比例为2.4∶2.4∶1,共病患者中,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最多(1 404例,占56.0%),其次为"三高"共患(593例,占23.7%),"三高"共患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功能总分均值为(7.63±1.83)分,不同患病种类患者的家庭功能合作度、情感度、亲密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别(女性:β=-0.148,t=-2.275,P=0.023)、居住地(小区:β=-0.155,t=-2.402,P=0.016)、空腹血糖(血糖异常:β=-0.045,t=-2.465,P=0.014)为家庭功能总分较低的危险因素,家中"三高"患者数(2人及以上:β=0.174,t=2.356,P=0.026)、患病种类(2种:β=0.193,t=2.586,P=0.010;3种:β=0.342,t=3.248,P=0.001)为家庭功能总分较高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广州市城中村老年"三高"患者以"两高"共患的为主,总体家庭功能较好,性别、居住地、家中"三高"患者数、患病种类和空腹血糖等是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曹晨晨, 郑吕云, 王琳, 刘静
    2025, 28(16):  2011-20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5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80KB) ( )  
    背景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理念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传统以单病治疗和管理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不能有效应对慢性病共病患者的服务需求。

    目的

    了解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共病(HTN-T2DM)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偏好,为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7月—2024年2月开展问卷调查,通过离散选择实验(DCE)设计测量海南省HTN-T2DM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偏好,设置的偏好属性为机构性质、实施环境、医生职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用药指导、自付费用。借助Python 3.11.7软件构建混合Logit模型进行偏好分析。

    结果

    共发放问卷581份,回收有效问卷55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0%。患者偏好分析发现,机构性质、实施环境、医生职称、服务方式、用药指导及自付费用显著影响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选择倾向(P<0.05),服务内容对患者偏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HTN-T2DM患者更愿意选择机构性质为政府办、服务方式为上门服务、有优先转诊、医生职称为高级、自付费用为50元/月及用药指导为2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结论

    机构性质为政府办是患者最看重的属性,上门服务、有优先转诊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偏好的重要属性。建议"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慢性病共病患者偏好的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案,以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安芹彧, 王艺颖, 张小丹, 张畑霖, 詹清清, 张福艳, 刘涛, 吴延莉
    2025, 28(16):  2017-20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7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64KB) ( )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尚不清楚社会经济地位(SES)和健康生活方式(HL)对CVD发病是否有影响。

    目的

    了解SES、HL与CVD的关系,为人群CVD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抽取9 280名贵州省12个县/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对该队列所有人群进行随访,由经过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等)、既往史等,根据调查对象是否发病分为CVD组(123名)和非CVD组(4 025名);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ES、HL对CVD发病的影响,采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分析不同SES、HL对CVD发病时间的影响。

    结果

    排除基线CVD患者、失访者及信息缺失者后,最终纳入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4 148名,CVD发病123名,发病密度为4.13/1 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SES低分组人群相比,SES高分组人群CVD发病风险下降40.60%(HR=0.594,95%CI=0.402~0.878)。与≤6种HL人群相比,拥有8种、≥9种HL人群CVD发病风险分别下降44.40%(HR=0.556,95%CI=0.320~0.968)、49.20%(HR=0.508,95%CI=0.284~0.912)。与SES低分组且HL≤6种的人群相比,SES低分组且HL为7、8、≥9种的人群CVD发病风险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高分组且HL为8种和≥9种人群CVD发病风险将分别下降61.80%(HR=0.382,95%CI=0.163~0.894)、70.20%(HR=0.298,95%CI=0.119~0.748),CVD发病风险呈下降趋势(P趋势<0.001)。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结果显示,与SES低分组且HL≤6种的人群相比,SES高分组且拥有8种和≥9种HL人群CVD发病时间分别推迟1.148年(95%CI=0.049~2.247)、1.407年(95%CI=0.227~2.588)。

    结论

    不同SES、HL与CVD发病呈负相关;在高SES人群中,随着HL种类的增加CVD发病时间随之延长。低SES人群是贵州省CVD防控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健康素养,同时针对性地开展CVD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景涛, 戴永梅, 罗健英, 罗维, 季烨林凡, 彭驰, 张翠军, 曹彦俊, 郑清, 黄玉, 沈鹤军
    2025, 28(16):  2025-20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2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60KB) ( )  
    背景

    在我国高中普遍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背景下,了解高中生BMI、膳食知识掌握水平及静坐时长的改变十分必要,但目前尚缺乏聚焦三者间关系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高中生的BMI、膳食知识掌握水平及静坐时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3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东北七大区的23个省份抽取6 213名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个人和家庭信息、BMI、膳食宝塔知识测试(DPKT)、静坐时长4部分。共回收有效问卷6 0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35%。

    结果

    不同地区、省份、年级、家庭人口数、父亲学历高中生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省份、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父亲学历、母亲学历高中生的DPKT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省份、城乡分布、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父亲学历、母亲学历高年生的静坐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β=-0.05)、静坐时长(β=0.07)、家庭人口数(β=0.03)、父亲学历(β=0.05)、家庭年收入(β=0.05)是高中生DPKT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DPKT得分(β=0.07)、家庭人口数(β=-0.03)、父亲学历(β=0.04)是高中生静坐时长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整体而言,我国高中生的BMI处在参考范围内,但膳食知识掌握水平偏低、静坐时长偏长问题突出。膳食知识掌握水平与静坐时长互为最大影响因素,父亲学历是影响膳食知识掌握水平和静坐时长的主要社会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宋明莎, 王宥匀, 李春生, 乔慧
    2025, 28(16):  2033-20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27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40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共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共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关于慢性病共病及共病模式对ADL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ADL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2年6—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县的20 821名居民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及ADL受损情况等。本研究以4 362名≥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类别分析确定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模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病共病及不同共病模式对老年人ADL的影响。

    结果

    4 362名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62.52%(2 727/4 362),慢性病共病发生率为23.75%(1 036/4 362),ADL受损发生率为18.36%(801/4 362)。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确定了5种共病模式,分别是冠心病共病组、类风湿关节炎共病组、糖尿病共病组、高血压共病组、多系统疾病共病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锻炼情况、自评健康状况因素后,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是非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1.909倍(95%CI=1.581~2.305,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共病组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是高血压共病组老年人的1.834倍(95%CI=1.245~2.701,P<0.05)。

    结论

    慢性病共病老年人较非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更高,不同慢性病共病模式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存在差异,类风湿关节炎共病组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高于冠心病共病组老年人。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关注,采取适宜措施改善其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璨, 申颖, 奚谦, 彭厚瑄, 覃金琼, 王璇, 郑艳萍, 覃丽, 左延莉
    2025, 28(16):  2039-20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767KB) ( )  
    背景

    多重慢病较单一慢性病明显升高患者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因病返贫的风险。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多重慢病患者的医疗支出状况和影响因素仍不明晰,不利于降低农村居民多重慢病的疾病负担。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多重慢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南宁市、玉林市、柳州市、贵港市的各2家乡镇卫生院为样本机构。收集10家样本机构2021年1月—2023年6月所有多重慢病住院患者的去识别化病历资料(n=9 330)。比较不同慢性病数量及不同共病模式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人均住院费用,采用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多重慢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人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9 330例多重慢病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为3 063.0(2 384.5,3 836.3)元,人均住院费用为4 175.0(2 704.0,7 966.7)元。患≥5种慢性病者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最高,分别为4 535.7(3 718.3,5 288.2)元和11 897.7(6 536.5,21 940.2)元;其次是患4种慢性病者,分别为3 894.2(3 178.0,4 562.2)元和9 474.3(4 854.9,15 178.4)元;再次是患3种慢性病者,分别为3 306.9(2 649.5,3 976.3)元和4 926.0(3 180.6,8 793.8)元;最后是患2种慢性病者,分别为2 699.8(2 075.4,3 290.7)元和3 196.0(2 264.1,5 292.3)元;且任何患慢性病数量之间的次均和人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3、4、≥5种多重慢病中,各共病模式的患病率排序与次均及人均住院费用排序不完全一致。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职业、医疗保险类型、吸烟情况、BMI、患慢性病数量、住院次数是次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型、吸烟情况、患慢性病数量是人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多重慢病患者的住院费用与患慢性病数量呈正相关关系,每增加1种共患慢性病均增加次均和人均住院费用;各共患模式中患病率较高者与住院费用较高者不完全一致;多重慢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复杂多样,应采取多维度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农村基层多重慢病的住院费用,降低农村居民多重慢病经济负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晓晓, 柯立鑫, 荀杨芹, 王海博, 高武霖, 乔天慈, 卢笑晖, 武继彪, 卢存存
    2025, 28(16):  2050-20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49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739KB) ( )  
    背景

    老年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及中国国内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明确与之相关的疾病负担迫在眉睫。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疾病负担并预测未来趋势,为公共卫生和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2021,提取并整理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60岁及以上T2DM患者的发病和死亡负担数据。以GBD 2021标准人口为基础,估算60岁及以上T2DM群体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利用Joinpoint回归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估疾病负担的趋势变化。基于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利用分解分析方法探讨老龄化、人口增长和流行病学改变3个因素对疾病负担改变的相对影响。使用贝叶斯模型预测2022—2035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

    结果

    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发病数分别为6 047 049例和800 764例,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178.68%和220.28%。1990—2021年全球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1.21%,P<0.001),但中国的整体上升趋势却无统计学意义(AAPC=0.29%,P=0.189)。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死亡数分别为1 304 150例和149 972例,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164.68%和197.98%。1990—2021年全球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0.32%,P<0.001),但中国的趋势却相对平稳(AAPC=0.01%,P=0.922)。此外,全球与中国在1990年和2021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为女性高于男性,且60~64岁组在2021年的发病数中占比最高,70~74岁组在死亡数中占比最高。分解分析发现人口增长是全球和中国老年T2DM发病数和死亡数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分析表明2022—2035年全球老年T2DM的发病数和死亡数以及中国的死亡数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结论

    全球和中国老年T2DM的发病和死亡负担依然沉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制订更加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临床防控策略,从而为降低老年T2DM的基本负担发挥积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全科医生诊室
    金锋, 黎旺玲, 谢飞
    2025, 28(16):  2059-20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73KB) ( )  

    本文通过介绍1例基于基层"慢阻肺防治平台"管理模式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筛-诊-治-管"过程,探讨了全科医生如何利用平台的独特优势,整合各种资源,通过问卷调查、肺功能检查,结合综合评估,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实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识别、准确诊断、有效干预和全面照护。为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从而有效提升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