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34期    刊出日期:2024-12-05
    上一期   
    指南·共识
    卢娜, 刘华清, 季蕴辛, 郭蓉娟, 贺丹军, 焦志安, 林越瑞, 田峰, 张桂青, 徐治, 安钢辉, 张燕, 袁勇贵
    2024, 27(34):  4225-42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9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54KB) ( )  

    考试焦虑障碍是一组与考试等评价性刺激相关的综合征,是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长期的考试焦虑容易引起紧张、恐惧、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损害个体的工作记忆、注意等认知能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个体出现自杀意念。为进一步规范考试焦虑障碍的临床诊疗,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考试焦虑协作组的组织下,由13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包括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专家,基于国内外文献和临床诊疗经验等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从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评估、治疗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专题研究·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住院
    卢珊, 张研, 王健健, 潘杰
    2024, 27(34):  4234-42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87KB) ( )  

    门急诊服务(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和急诊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决定了卫生服务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居民健康,同时门急诊服务也是老龄化社会中持续性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美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ACSCs)的概念,此后,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住院(ACSH)被广泛应用于评价门急诊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近年来,有关ACSH的研究逐渐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我国的初步研究证据也显示该问题不应被忽视。本文首先介绍ACSH的概念缘起,然后对ACSH、可避免住院、不合理入院等目前学界尚在混用的概念进行辨析,并系统梳理国际上ACSH的前沿识别标准,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ACSH这一指标的政策价值,明确识别我国ACSCs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减少ACSH的策略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健健, 张研, 卢珊, 潘杰
    2024, 27(34):  4241-42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3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27KB) ( )  

    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住院(ACSH)问题造成了我国每年至少千亿元卫生资源的浪费。实施精准干预措施以减少ACSH是卫生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升群众健康水平,降低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ACSH的影响因素,总结归纳减少ACSH的国际经验并探索适用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ACSH管理策略。研究发现,ACSH受个体因素、卫生服务系统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国际上主要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服务提供和服务管理三方面举措减少ACSH。本研究结合国际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我国ACSH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将ACSH纳入医疗卫生服务评价体系,对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ACSCs)进行全面监测和综合管理,其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ACSCs管理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并基于循证理念改善管理水平;再次,应深入开展ACSCs本土化研究,促进高质量证据转化实施;最后,持续提高人口健康素养,强化患者和公众对减少ACSH的正确认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健健, 卢珊, 张研, 潘杰
    2024, 27(34):  4248-42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3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57KB) ( )  
    背景

    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ACSCs)指通过及时有效的门急诊服务可以避免住院的疾病。随着全球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日渐关注,深入了解ACSCs的发生发展和研究动态至关重要。

    目的

    分析近30年ACSCs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与趋势。

    方法

    2023年3月,检索并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ACSCs相关的英文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信息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包括发表年份、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和参考文献。时间跨度设置为"1992—2023年",时间分区设置为5年。网络节点关联强度选择"Cosine"算法。根据分析主题,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作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分别得到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

    结果

    初检获得文献1 701篇,经CiteSpace识别后,最终纳入分析1 698篇。近年来关注ACSCs的研究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81篇(4.77%)]、加利福尼亚大学[63篇(3.71%)]及密歇根大学[47篇(2.77%)]。关键词聚类图谱得到"nursing home""public health""primary care""integrated care""impact""potentially avoidable hospitalizations""management""performance"8个聚类主题。引文分析显示,ACSCs领域高被引研究重点聚焦于可避免住院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可避免住院与医疗卫生服务的关系、减少可避免住院的措施三方面。

    结论

    近30年,ACSCs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目前已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广泛用于评估和改进医疗卫生服务。然而,研究者和机构之间缺乏跨区域合作,研究热点随时间演进不断变化,主题涵盖ACSCs及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住院(ACSH)的研究意义与政策含义、影响因素、实践应用和政策启示四大类。国内对这些关键领域的探讨不足,未来需给予更多关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洪秋棉, 廖艳辉, 景晓娟, 张宁
    2024, 27(34):  4256-42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7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7KB) ( )  
    背景

    戒烟行为改变技术(BCTs)是指可以改变参与者吸烟行为的干预内容的明确表述,目前尚缺乏研究探索我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BCTs使用现状。

    目的

    了解我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戒烟相关BCTs使用情况,并探讨医务人员BCTs使用情况、感知效果与所在门诊戒烟成功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于2022年2月—2023年3月,通过"问卷星"向我国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发放线上问卷,调查其44项戒烟相关BCTs使用情况、感知效果、所在门诊的戒烟成功率,以及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征。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医务人员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对所在门诊戒烟成功率的影响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采用简单斜率分析进一步检验BCTs使用项数和感知效果的交互作用。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85份。285名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平均使用BCTs项数为(29±13)项,对BCTs的感知效果平均评分为(3.15±0.96)分,所在戒烟门诊的平均戒烟成功率为(37.0±24.3)%。不同最高学历、所在门诊追踪吸烟者戒烟效果情况医务人员的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戒烟门诊工作年限、医院职务、所在门诊追踪吸烟者戒烟效果情况医务人员的所在门诊戒烟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戒烟门诊工作年限、医院职务、所在门诊是否追踪吸烟者戒烟效果3项变量后,医务人员BCTs感知效果能正向预测戒烟门诊的戒烟成功率[b(95%CI)=10.070(7.066~13.075),P<0.05],而BCTs使用项数不是戒烟门诊戒烟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纳入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后,模型对戒烟门诊戒烟成功率的解释度增加2.2%,BCTs感知效果[b(95%CI)=11.711(8.548~14.874),P<0.05]、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b(95%CI)=2.921(0.958~4.884),P<0.05]对戒烟成功率有正向预测作用。

    结论

    医务人员戒烟相关BCTs使用情况对所在门诊的戒烟成功率有明显影响,且BCTs使用项数、感知效果对戒烟成功率的影响有明显交互作用。未来需要完善戒烟门诊干预技术培训方案,实现干预技术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落实,以帮助更多的吸烟者成功戒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曹晨晨, 刘志刚, 刘世蒙, 郑吕云, 薛文静, 陈英耀, 刘静
    2024, 27(34):  4264-42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5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34KB) ( )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位列全球第一。《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推荐二甲双胍为一线降糖用药的同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偏好选择适当的二线降糖药进行联合用药。由于我国南北两地2型糖尿病患病率、生活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地2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目的

    分析南北两地2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差异,为临床和卫生管理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2年1月,采用离散选择实验设计调查问卷,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调查南北两地2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构建混合Logit模型进行偏好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443份,回收有效问卷1 388份,有效回收率为96.19%。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效果、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能否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自付费用是南方患者对二线用药偏好的影响因素(P<0.05),南方2型糖尿病患者偏好自付费用为0元/月、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血糖控制效果很强、无低血糖事件风险、能保护心血管和服药方式为口服的二线降糖药物(P<0.05),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由较高换为无风险时,南方患者每月愿意支付408.06元。血糖控制效果、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能否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自付费用、半年内体质量变化是北方患者对二线用药偏好的影响因素(P<0.05),北方2型糖尿病患者偏好自付费用为0元/月、血糖控制效果很强、无低血糖事件风险、能保护心血管、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服药方式为口服和半年内体质量变化降低2.0 kg的二线降糖药物(P<0.05),当治疗血糖控制效果很弱换为很强时,北方患者每月愿意支付435.98元。

    结论

    除自付费用外,南方2型糖尿病患者更关注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北方2型糖尿病患者更重视血糖控制效果,南北两地2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存在差异。地域差异为2型糖尿病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临床诊治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个体偏好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雪竹, 魏婷婷, 刘沛, 潘立平, 刘莹, 边波
    2024, 27(34):  4273-42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96KB) ( )  
    背景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基层医生是高血压管理的主力军,而医源性治疗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高血压控制的达标情况。

    目的

    调查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并分析治疗惰性成因,为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提供参照依据。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7—8月向天津市3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医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软理由""高估治疗效果""医保政策"3个维度评价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惰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7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94.84%。基层医生高血压诊疗知识得分为6(0.5)分,得分率为61.11%(5.50/9.00);高血压治疗惰性总得分为48(7.0)分,得分率为56.55%(45.24/80.00)。"软理由"维度得分为26(4.8)分,得分率为51.92%(25.96/50.00);"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为10(2.0)分,得分率为65.40%(9.81/15.00);"医保政策"维度得分为6(2.5)分,得分率为46.40%(6.96/15.00)。3个维度治疗条目水平得分比较,"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相较于其他两组得分最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地区、高血压诊疗知识掌握程度及每日接诊高血压患者数是基层医生治疗惰性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治疗惰性,高血压诊疗认知水平较低、"高估治疗效果"和"软理由"是导致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存在治疗惰性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针对高血压治疗惰性的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诊疗知识及管理培训,同时推行临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或可有效改善基层医生的高血压治疗惰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冯彩霞, 王增帅, 穆海林, 杨涵轩, 塔米尔
    2024, 27(34):  4280-42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7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13KB) ( )  
    背景

    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了医保的疾病负担,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在PD患者的社区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

    目的

    探讨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社区医生的PD综合管理能力,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10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主动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管理,主动管理组患者接受以PD为亚专业的社区医生的主动管理,管理内容包括用药调整、运动康复、饮食营养、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障碍管理等。分别于患者回归社区的1周内(管理前)和6个月时(管理后)对患者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单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四部分(UPDRS-Ⅳ)、Hoehn-Yahr(H-Y)分期、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

    结果

    管理6个月时,主动管理组患者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高于管理前,UPDRS-Ⅲ评分、UPDRS-Ⅳ的其他并发症维度得分、PDQ-39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管理组患者管理前后的PDQ-39得分差值与其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社会支持、交流、身体不适维度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值为0.651~0.893,P<0.05),与UPDRD-Ⅳ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0.338,P<0.05),而与UPDRS-Ⅲ得分差值不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主动管理组患者PDQ-39降低的可能性是对照组患者的11.769倍(95%CI=4.340~31.918,P<0.001)。

    结论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PD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梁泓, 张莹, 徐汉平, 叶奥星, 吴玲玲, 赵静
    2024, 27(34):  4286-42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42KB) ( )  
    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革新,人类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导致围绝经期女性群体逐渐庞大。这一趋势给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目的

    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特征与健康需求,探讨二者间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和改进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选取2023年2—3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站就诊或陪同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n=260)。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健康特征(涉及生理阶段、社会特征、疾病状况、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对更年期的了解程度和治疗态度,以及对更年期相关知识和更年期疾病预防保健的需求。

    结果

    50.0%(130/260)的围绝经期女性有慢性病现病史,51.9%(135/260)的围绝经期女性有慢性病既往史,73.8%(192/260)的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为一般/差,33.5%(87/260)的围绝经期女性几乎不运动。58.5%(152/260)的围绝经期女性完全不了解/仅听说过更年期,41.9%(109/260)的围绝经期女性对更年期治疗持消极态度,45.0%(117/126)的围绝经期女性较需要/非常需要更年期相关知识,66.6%(173/260)的围绝经期女性需要/非常需要更年期疾病预防保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近3个月更年期症状发生数量、对更年期治疗态度是围绝经期女性对更年期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对更年期治疗态度是围绝经期女性对更年期疾病预防保健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特征(如文化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对健康需求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基于精确数据优化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方案,为社区围绝经期女性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宇, 赵芳, 王丽, 李彩宏, 林可可, 白小燕, 吴诗诗, 张瑞婷, 王静
    2024, 27(34):  4295-43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8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58KB) ( )  
    背景

    老年慢性病患者记忆力与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仅依靠其个人力量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难以达到良好效果,需要更多来自他人的帮助。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不能仅单独面向老年人,更需要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网络,让其社会网络成员参与到老年患者的疾病管理中,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目的

    探讨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招募2021年3月—2022年6月在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华长庚医院门诊、北京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及红联村社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招募入组的顺序各自进行编号,奇数为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按照1∶1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老年患者+其社会网络成员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周期12个月;在干预前、干预第6个月、干预第12个月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CDSMS)评估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效果,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表(LSNS-6)测评患者社会网络水平。

    结果

    80例患者入组,其中1例患者(对照组)因研究期间两次住院退出研究,最终79列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组患者40例+其社会网络成员40例,对照组39例。CDSMS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的运动锻炼维度、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及自我效能分量表的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分别为7.174、8.488、9.939,P<0.05);时间在CDSMS两个分量表上主效应显著(F时间分别是13.527、12.188、7.576、5.058,P<0.05);分组在CDSMS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的三个维度上主效应显著(F分组分别是12.324、7.383、5.927,P<0.05)。干预第6个月,干预组CDSMS运动锻炼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2.852,P=0.006);干预第12个月,干预组CDSMS运动锻炼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4.473,P<0.05)、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2.780,P=0.005)、自我效能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t=2.993,P=0.004)。

    结论

    为期12个月的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部分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亚琳, 刘力滴, 陈正勇, 刘长明, 杨梓钰, 曹毅, 廖晓阳
    2024, 27(34):  4302-43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58KB) ( )  
    背景

    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研究显示,医联体建设可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但各整合要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

    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并探究医联体背景下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结构化问卷对成都市参与了医联体建设的38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员配置、门诊和住院服务、医联体建设情况等,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发放及回收问卷。以在岗职工数、注册全科医生数、床位数、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病床使用率6项指标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采用秩和比法将381家机构的服务能力分为3档,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38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位在岗职工数为54(48)人,中位注册全科医生数为4(8)人,中位床位数为50(50)张,中位门急诊人次为49 460(60 317)人次,中位入院人次为1 440(2 071)人次,中位病床使用率为68.43%(45.18%)。依据秩和比,服务能力被评价为好、中、差的机构分别有61家(16.0%)、260家(68.3%)、60家(15.7%)。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建筑面积及与医联体内机构合作开展教学查房、远程读片情况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四川省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好,机构建筑面积及医联体帮扶方式中的教学查房、远程读片会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谢坤, 王萱萱, 李思清, 高淑红, 陈家应, 张朝阳
    2024, 27(34):  4308-43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25KB) ( )  
    背景

    农村医生(以下简称村医)作为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是农村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社区健康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目的

    调查我国村医健康管理能力现状,探讨村医社区健康管理能力提升策略,为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东、中、西部5个省份共抽取村医3 916名。通过"问卷星"平台向村医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村医的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具备情况,以及各项能力满足工作需要情况,均由村医自评。

    结果

    3 916名村医中,分别有3 494名(89.22%)、3 175名(81.08%)、3 775名(96.40%)、3 738名(95.45%)村医具备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性别方面,女性村医的计生指导、孕期健康指导、围绝经期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妇科常见病筛查能力及妇女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男性村医(P<0.05);男性村医的常见慢性病危急状况识别与处理方法、常见慢性病稳定期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能力及慢性病患者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女性村医(P<0.05)。执业资质方面,执业(助理)医师的围绝经期疾病的预防与诊治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和其他/无资质的村医(P<0.008 3),执业(助理)医师村医的妇女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P<0.008 3);全科医师的老年人功能减退预防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P<0.0083)。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者的常见慢性病稳定期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能力具备率高于大专学历者(P<0.017)。东部地区村医的体检指导与常见病筛查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率高于中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P<0.017);东部、中部地区村医的健康与自理能力评估、不良情绪识别与干预、功能减退预防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率高于西部地区(P<0.017)。

    结论

    我国村医基本具备健康管理能力,女性村医在开展妇女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更具优势,乡村医生执业资质村医的少数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能力不足,西部地区村医的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情况相对较差,应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村医素质,促进村医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邵建文, 刘欢, 张玥, 郑爱明, 陈松宇, 王锦帆
    2024, 27(34):  4315-43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4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67KB) ( )  
    背景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教育部鼓励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目前医患沟通共情能力教学多以模拟沟通、小组讨论形式为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较少。

    目的

    探索构建可以用于课程教学的医患沟通共情语言教学与评价系统,为今后医患沟通共情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开展教学应用,提高医学生、医生沟通共情语言表达能力,并收集反馈用于系统的优化改善。

    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2月课题组基于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和共情语义识别算法,应用课题组研制的10个医患沟通典型案例、示范共情语言、共情语言语义库、共情语言技能及其整体评分标准等进行系统"医患沟通共情语言虚拟仿真教学与评价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2022年3—5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参与医患沟通学课程或培训的950名学生(包括515名本科生、102名医学博士生和333名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本系统开展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学》技能课(2学时)的教学试验。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等,并采用NVivo软件对研究对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词频分析。

    结果

    应用系统后,本科生、临床医生、医学博士生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共情语言能力增强程度、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6.1%(723/950)的研究对象的共情语言内涵掌握程度评价结果为"完全掌握"或"掌握程度较高";93.8%(891/950)的研究对象表明本系统可"显著增强"或"有些增强"共情语言能力,89.5%(850/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便捷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便捷"或"比较便捷";95.1%(903/950)的研究对象对该系统融入教学合理性认知程度的评价为"非常合理"或"比较合理"。反馈意见和建议中词频位于前五的关键词依次为:沟通、语音、教学、程序、标准。

    结论

    该系统能够提高医学生和医生在医患沟通中由个案到一般的共情能力,自主型系统的使用解放了师生教学的时空局限,其规范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得到了研究对象的正向合理性反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仍需要不断完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医养结合服务专题研究
    李立国, 付红光, 高娜, 赵永红, 李薇, 郑鹏远
    2024, 27(34):  4322-43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26KB) ( )  

    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养老难"和养老过程中"就医难"问题突出,亟须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但我国的医养结合服务尚存在服务模式欠完善、智能化水平低、"医"和"养"相关资源融合机制低效、医养结合"叫好不叫座"等现象。本研究团队针对当前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以智慧服务云平台为支撑,构建了全链式、多主体融合式、中医药"主动健康式"、回归社区式、回归居家式共5种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发布中国老龄产业学会团标6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立项2项,同时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示范应用基地,纳入了河南省政府500个社区/乡镇推广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成效。本文从模式立意、模式构成、模式运行机制、模式功能4个方面对上述5种模式进行介绍,以期助力各服务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司建平, 王先菊, 郭清
    2024, 27(34):  4327-43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1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26KB) ( )  
    背景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背景

    下,科学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关键。

    目的

    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并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展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提供现实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1月,将构建的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机构基本情况、工作人员满意度和老年人满意度三份调查问卷;于2022年11月—2023年1月,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10家样本机构收集机构基本数据、工作人员和老年人满意度数据;于2023年2—3月,使用TOPSIS法对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

    结果

    10家机构的嵌入性总体、结构嵌入、关系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的排序一致,7家机构的认知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排序一致,并且与各机构服务绩效的Cn值排序保持一致。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C33(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人次)、C44(老年人满意度)、C8(机构与合作伙伴坚持合作共赢)、C37(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护理人次占比)、C39(服务的老年人数量)。

    结论

    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的嵌入性、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对其嵌入绩效均有正向影响,认知嵌入对嵌入绩效基本有正向影响。政府部门应明确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持,健全评价体系,注重动态评价,引导和促进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机构应通过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从而不断提升其服务绩效,满足居家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同时要把握好嵌入的度,以免产生嵌入性的负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丽丽, 郝晓宁, 郑研辉, 刘志, 周宇晨
    2024, 27(34):  4336-43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7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81KB) ( )  
    背景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民医疗与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探讨医养结合服务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发展,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

    评价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效率,为改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8年5月对北京市养老机构现场调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产出导向的BCC模型,对北京市62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进行评价。投入指标包括:机构床位数、医务人员数、养老护理员(护工)人员数。产出指标包括:完全失能/重度障碍老人数量、部分失能/中轻度障碍老人数量、自理老人数量。

    结果

    北京市62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中,DEA有效单元比例分别占12.903%、35.484%、12.903%,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599、0.788、0.760。其中,规模报酬不变的占12.903%,规模效益递减的占70.968%,规模效益递增的占16.129%。

    结论

    所调查的北京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综合效率偏低,存在资源浪费、供需不匹配的现象。建议养老机构科学定位目标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合理计算入住容量,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服务合作,而政府要继续贯彻相关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李一光, 刘荷君, 赵锦鹏, 冯焱, 徐银兰
    2024, 27(34):  4341-43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9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771KB) ( )  
    背景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首要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饮食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备受关注,但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未知。

    目的

    分析碳水化合物摄入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的关于碳水化合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能够降低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0.17 mmol/L(95%CI=-0.24~-0.10 mmol/L,P<0.000 01)。持续6个月以下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使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0.25 mmol/L(95%CI=-0.33~-0.17 mmol/L,P<0.000 01);12~23个月组三酰甘油降低0.15 mmol/L(95%CI=-0.29~-0.01 mmol/L,P=0.04)。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0.09 mmol/L(95%CI=0.07~0.10 mmol/L,P<0.000 01),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0.10 mmol/L(95%CI=0.02~0.17 mmol/L,P=0.01)。

    结论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总体影响在6个月以下和6~11个月时更加有利,但2年后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没有显著影响,其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柴梅梅, 包信娟, 曾梅, 李芙兰, 汉瑞娟
    2024, 27(34):  4350-43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0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