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31期    刊出日期:2024-11-05
    院士论坛
    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2024, 27(31):  0-C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19KB) ( )  

    整体整合医学(简称整合医学)自2012年被正式提出,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方法日趋丰富,成为医学发展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本文提出整合医学的十大主张,从认识论和方法学上阐述了整合医学的内涵和外延,以期实现现代医学的升维转型和自适应进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指南·共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
    2024, 27(31):  3841-38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93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33KB) ( )  

    由于老年人上气道神经肌肉功能减弱、呼吸调节功能不稳定等特点,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OSA是多种常见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及多系统器官功能。因此,对老年人OSA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是极为重要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作为发起单位,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参考国内外临床研究,就老年OSA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的操作流程、要求具体的方式和方法等内容进行反复探讨,最终制订本专家共识,旨在为规范国内老年OSA患者NPPV治疗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冯天笑, 孙凯, 秦晓宽, 王旭, 卜寒梅, 朱立国, 魏戌
    2024, 27(31):  3850-385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5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00KB) ( )  

    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患者权益,但这一切是在指南的严谨设计、科学制订和规范报告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高度关注,许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药领域专业化优势明显的特色学科,临床实践指南的数量正快速增加,促使学科向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逐步迈进。但在此背景下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目前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面临着临床问题定位不准、高质量临床证据匮乏、指南制订规范性不足、多学科人才培养欠缺、指南更新和实施缺乏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研究中,专业学会/协会应加强对指南制订的引导,研究者要注重提高原始研究的质量、加强指南方法学的学习和研究、重视指南的更新与改编、促进指南的传播与实施,以制订高质量的骨伤科指南,促进骨伤科的标准化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晓宽, 孙凯, 冯天笑, 肖想玉, 王国辰, 苏祥飞, 魏戌, 朱立国
    2024, 27(31):  3857-38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5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1KB) ( )  
    背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攀升。高质量的指南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筛选和制订高质量的指南对于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

    系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方法学质量,并对高质量指南和共识推荐意见进行分析,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提供借鉴。

    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指南网和相关专业网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南和专家共识,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10-31。同时手工检索当当网等获取以专著形式出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南。由2名研究人员通过一致性评价后,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 Ⅱ)对纳入的指南及共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对高质量指南和共识推荐意见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部指南及共识,最终9部评级为B级(修改后可推荐),6部为C级(暂不推荐)。推荐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方法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治疗方法存在争议,指南推荐意见尚需进一步完善、统一,以优化临床实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方法学研究
    张乐, 景城阳, 褚红玲, 廖星
    2024, 27(31):  3865-38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53KB) ( )  

    混合方法研究是整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第三种研究范式,通过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优势,更广、更深入地分析特定问题,能够增加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适用于研究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医学研究对混合方法的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在报告规范上尚无统一标准。混合方法研究报告标准(MMARS)属于系列期刊文章报告标准(JARS)之一。本文旨在全面介绍MMARS,并通过实例应用进行MMARS的解读,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振宇, 陈建平, 孙伟, 钱东福, 兰青
    2024, 27(31):  3870-38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1KB) ( )  

    本文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的案例研究初学者明确案例研究的标准操作步骤,理解案例研究的"严谨性"源于对标准实施程序的严格遵守。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案例研究的发展过程,概述案例研究内涵、历史背景和适用的问题。接着逐一讲解案例研究的标准操作步骤,并辅以具体实例,阐明案例研究在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的应用。步骤1:计划启动,确定是否进行案例研究;步骤2:方案设计,选择合适的案例及案例研究类型;步骤3:工作准备,开展培训与试验性研究;步骤4:资料收集,多来源获取资料。步骤5:资料分析,据实证得出结论。步骤6:报告撰写,与读者对话。案例研究适合解决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关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施译楠, 周驰
    2024, 27(31):  3877-38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34KB) ( )  
    背景

    反应性作为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依据,目前许多研究将反应性与满意度的概念混淆,对反应性的评价不够全面,注重研究反应性水平忽视了反应性分布。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不同年龄段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反应性评价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年7—8月选取浙江省杭州市和台州市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现场,对门诊就诊居民进行反应性量表调查;采用WHO推荐的反应性8个部分的权重计算反应性总体水平和分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反应性评价的影响因素。

    结果

    浙江省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反应性评分为(8.31±1.04)分,反应性分布指数为0.13;各年龄段就诊居民均对尊严与社会支持维度评分较高,分别为(8.60±1.24)分和(8.63±1.20)分,对选择性和自主性维度评分较低,分别为(7.96±1.56)分和(8.04±1.34)分。户口是青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反应性评价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是中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反应性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的反应性总体水平较高且分布较均衡,需对城镇户口的青年人、大专/本科及以上的中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反应性多加关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让患者获取医疗健康服务方案信息以及自由选择社区医生/护士方面还有待提高,以更好满足居民合理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环, 朱世飞, 陈法余, 王静华
    2024, 27(31):  3884-38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56KB) ( )  
    背景

    基层全科医生在皮肤病诊断和管理方面面临挑战,凸显了对人工智能(AI)辅助系统的迫切需求。AI技术在提高诊疗效率中具有潜力,但目前针对其在基层医疗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相对有限。

    目的

    探讨AI辅助系统在基层全科医生皮肤病诊断与病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2022年12月—2024年3月,在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自愿参与研究的全科医生19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I组10名、对照组9名;选取该时期两组医生接诊的皮肤病患者90例,AI组50例、对照组40例。AI组医生使用睿肤AI辅助系统进行皮肤病的诊断和病程管理,对照组医生不使用AI系统、按常规流程诊治,两组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均收集了患者的病历、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皮损照片。由2名皮肤病专家远程会诊,评估两组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于接诊的第1、14天对患者进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对AI组全科医生进行睿肤AI辅助系统使用体验测评。

    结果

    A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生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全科医生的皮肤病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64.0% vs 37.5%,P=0.012)。治疗14 d后,AI组、对照组患者的DL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AI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AI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24),AI组患者第14天DLQI评分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rs=0.471,95%CI=0.186~0.683,P=0.002),DLQI评分的改善程度与患者满意度亦呈正相关(rs=0.816,95%CI=0.676~0.899,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医生对AI辅助系统的使用体验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在诊断选择(70.0%)、辅助诊断(80.0%)、治疗建议(60.0%)和专业知识提供方面(90.0%)具有实际价值,90.0%的医生表示会继续使用AI辅助系统。

    结论

    在基层医疗环境中应用AI辅助系统可以提升全科医生的皮肤病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且大多数医生对AI辅助系统的使用体验持积极态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熊畅, 李志娟, 王锦铭, 俞筠, 虞瑛青, 钱红丹
    2024, 27(31):  3890-38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8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44KB) ( )  
    背景

    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正持续增加,各国制定了多个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政策来控制超重肥胖,调查营养政策的实施效果较重要。

    目的

    评价学校食材统一配供体系对6~15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影响。

    方法

    于2023年4月回顾性收集2017—2021年无锡市16所学校(8所学校纳入食材统一配供体系记为统一配供组,8所学校未纳入食材统一配供体系记为非统一配供组),共计104 749人次6~15岁学生BMI监测数据,体检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采用Joinpoint回归和灰色GM(1,1)模型分析2017—2021年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趋势,比较食材统一配供体系实施前后儿童和青少年的体质指数Z(BMI-Z)评分的变化以及超重率和肥胖率的趋势。

    结果

    2017—2021年6~15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统一配供组的学生超重(APC:1.8% vs 4.6%)和肥胖率(APC:6.9% vs 13.3%)上升速度较非统一配供组的学生低,体系实施前后,统一配供组学生与非统一配供组学生的BMI-Z评分增幅差由-0.055(95%CI=-0.108~-0.002)变为-0.195(95%CI=-0.246~-0.145)。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23、2024年无锡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分别为22.02%、22.39%、22.77%,肥胖率分别为17.02%、18.50%、20.12%。

    结论

    实施学校食材统一配供体系后,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及BMI-Z评分增幅有所减缓,该体系可能是改善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需要继续实施并扩大监测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春阳, 王佳佳, 卫梦雨, 李建生
    2024, 27(31):  3896-39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29KB)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急性加重作为一种急性事件,严重影响COPD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经纳排标准共筛出69篇代表性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报告结局的测评工具共23个,除COPD急性加重自我报告结局(EXACT-PRO)外均直接采用稳定期患者报告结局测评工具,可分为普适性、疾病特异性及症状特异性测评工具,主要涉及症状、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心理情绪、日常活动等领域。建议未来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质量研究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加强特异性测评工具研究,重视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及概化理论联合应用,重视测评工具最小临床重要差值研究,合理选择测评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龚志忠, 武曦蔼, 黄琇棠, 邱亨嘉
    2024, 27(31):  3905-39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8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46KB) ( )  
    背景

    关于医保制度改革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尚缺乏一定的实证研究和依据。

    目的

    探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研究为基础,选取2015年和2018年随访数据,以≥60岁且信息完整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提取问卷调查中的人口学信息、健康状况与功能、医疗保健与保险等内容。根据是否实施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分为整合组和未整合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此外,进一步以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作为自变量,自评健康状况作为中介变量,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4 364人,其中整合组694人(15.90%),未整合组3 670人(84.10%)。整合组自评健康状况优于未整合组(20.74% vs 17.41%,P=0.038),自评健康状况更好(OR=1.281,95%CI=1.038~1.581,P=0.021)。整合组的人群生活满意度优于未整合组(94.80% vs 91.87%,P=0.009),生活满意度更高(OR=1.378,95%CI=1.037~1.831,P=0.027)。自评健康状况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作用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050(P=0.043),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所占的比例为46.66%。

    结论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未来应继续加强对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普及,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合理的筹资机制,促进农村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邱林萍, 宋国强, 刘梦, 姜城蕾, 孙先红
    2024, 27(31):  3911-3918.  DOI: 10.12114/i.issn.1007-9572.2024.008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56KB) ( )  
    背景

    医护人员是基层医疗重要的服务提供者,在保障民众健康、疾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医护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量、结构等方面,少有针对医护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力资源空间发展趋势,为优化医护资源空间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各省年度数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统计数据。于2023年2—6月,采用卫生密度指数(HRDI)综合反映2012—2021年我国基层医护人员的人口与地理分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对2012—2021年我国基层医护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局部Getis's G指数对2012—2021年我国基层医护资源配置热点进行分析。

    结果

    我国各区域基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护士数量均有增加,医护比仍较低。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护士的HRDI高值均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HRDI值较低。执业(助理)医师数全局Moran's I指数在2016年由负值转为正值。护士Moran's I指数始终处于负值,但整体趋势逐渐接近于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西部地区HRDI低且为资源分布冷点。

    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资源配置逐年增加,但各省份间配置差异明显。医师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护士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分散。建议加强基层医师和护士队伍储备,提高医护的配比和协作;医护资源规划应兼顾人口与地理配置,推广互联网医疗改善医疗服务可及性;加大中西部资源投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顾梅, 赵宁, 李进, 杨佳
    2024, 27(31):  3919-39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77KB) ( )  
    背景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关键。

    目的

    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现状、优势与不足,提出完善北京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方法

    于2022年6—9月,从《北京市卫生机构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北京市社区卫生工作统计资料汇编》中收集2016—2021年的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及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北京市专业和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及配置情况。

    结果

    2019—2021年,北京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总数由15 157人增至16 04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占比增长0.93个百分点,拥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占比分别增长2.29、3.87个百分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总数由3 701人增至4 017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增长5.36个百分点,拥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占比分别增长0.72、1.70个百分点。2019—2021年,每万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由1.68人降至1.57人,每千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由0.70人增至0.73人,每万人口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数由1.72人增至1.84人。

    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增长,人员配备缺口尚存,公共卫生机构梯队建设强化,各机构人力资源质量不均衡,公共卫生人力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建议明确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标准,补齐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缺口;优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质量;完善公共卫生人力发展保障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红梅, 张蕾, 王克霞
    2024, 27(31):  3926-39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1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28KB) ( )  
    背景

    北京市健康社会工作在政策和实践层面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迫切需要一个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健康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评估指标体系。

    目的

    从跨学科合作的角度构建机构层面与地方层面的健康社会工作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方法

    于2022年8—11月,在北京市T医院及其周边社区,通过滚雪球抽样法抽取21名跨学科团队成员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对健康社工团队进行焦点访谈,基于冰山模型制定访谈提纲,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取胜任力特征和构建T医院健康社工胜任力指标体系;于2022年11—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邀请10名实务界专家,运用模糊德尔菲法确定专家共识版的指标体系。

    结果

    (1)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97个三级指标的T医院健康社会工作者胜任力指标体系。(2)共计实施2轮模糊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采用门槛值S1=8.30和S2=7.00分别形成专家共识版北京市和T医院的健康社会工作者胜任力指标体系。

    结论

    本研究初步形成了从社会工作、医学、护理、社区治理等跨学科视角,并经过实务界专家筛选的北京市健康社会工作者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73个三级指标,为健康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专业培训与督导、继续教育和评价标准提供了基础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杨信, 潘萱达, 徐浩枫, 晏平, 余丽娜, 叶慧玲, 胡丙杰
    2024, 27(31):  3933-39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9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34KB) ( )  
    背景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师资开展规范的教学门诊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环节,2021年7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修订了《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教学门诊规范(试行)》,全国各全科住培基地均参照此规范开展教学门诊。然而现阶段各住培基地教学门诊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且重视程度不足,教学门诊质量不高、开展形式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目的

    了解全科住培师资开展教学门诊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开展教学门诊的难点与困惑,提出思考与建议。

    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3年11月,以参加广东省省级全科住培普通师资培训班、骨干师资培训班的全科住培师资为调查对象(n=1 003)。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师资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师资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全科教学门诊带教情况。通过"问卷星"平台制作电子问卷,并实现问卷的线上发放和回收。

    结果

    全科师资的平均年龄为(40.7±14.1)岁,724名(72.18%)师资所在机构开设了全科教学门诊,792名(78.96%)有带教意愿,710名(70.79%)无带教经验,904名(90.13%)自评带教能力为60~89分,583名(58.13%)未接受过全科教学门诊师资培训,462名(46.06%)期望以多种类型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师资培训,分别有417名(41.58%)和309名(30.81%)认为全科教学门诊的教学难点是指导全科住院医师在全科门诊独立接诊患者和分层教学,377名(37.59%)认为最难实现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全科住院医师掌握全科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216名(21.54%)认为全科住院医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问诊技巧,456名(45.46%)认为所在机构未开展/不愿意开展教学门诊的原因为缺乏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在机构开设全科教学门诊情况、带教经验、自评带教能力、接受全科教学门诊师资培训情况是全科师资教学门诊带教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大部分全科住培师资愿意开展全科教学门诊,但存在带教经验、带教培训、带教能力不足等困难。建议优化和规范全科教学门诊、加强全科教学门诊师资的全科理念培训、强化带教激励措施、完善住培师资监督和反馈机制,以提升全科教学门诊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士芳, 姬路鹏, 李晓明, 陈雪莹, 赵满芝, 黄国华, 崔景华, 陈炼, 李静
    2024, 27(31):  3941-39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9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47KB) ( )  
    背景

    培养高质量的全科医学人才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核心,但我国现有的全科医生培养方式仍存在不足,致使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岗位胜任力不足,故如何提高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是目前全科医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目的

    探索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的CBL教学法对提高全科医师临床应诊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训的26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按批次分为三组:传统教学组、CBL教学组和MDT+CBL教学组,同一批次教学方法相同。采用莱斯特评估套件(LAP)对学员临床应诊能力进行评价,并采用自主设计的匿名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

    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MDT+CBL教学组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和CBL教学组(P<0.05)。临床应诊能力考核:MDT+CBL教学组LAP总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和CBL教学组(P<0.05),MDT+CBL教学组在接诊和病史采集、患者管理、解决问题、医生行为和与患者的关系及预防性治疗方面的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和CBL教学组(P<0.05)。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三种教学模式中MDT+CBL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得分高于C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P<0.05),且MDT+CBL教学组学员的知识外延能力、指导健康生活方式能力、处理合并症能力、指导患者康复能力和社区合理用药能力得分更高(P<0.05)。

    结论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C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全科医师的临床应诊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是全科医学教学新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旭, 宫雪, 徐沙沙, 张鑫岩, 李一萱, 于晓松
    2024, 27(31):  3946-39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93KB) ( )  
    背景

    助理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许多基层全科工作,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公认的国家层面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培养合格的助理全科医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目的

    构建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为国家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设计的完善提供支持,同时为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课题组前期文献研究和行为事件访谈建立条目池,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采用德尔菲法对30位从事全科医学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及权重系数。

    结果

    最终拟定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一级指标6个[基本医疗卫生服务(0.244 8)、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0.244 8)、职业素养(0.244 8)、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0.138 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085 8)、信息利用能力与管理能力(0.041 0)],二级指标63个,并明确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结论

    本研究首次构建了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其专家代表性及权威程度较高,指标筛选较为全面、合理,为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健康中国·医防融合专题研究
    赵玉玲, 顾政平, 张雪莹
    2024, 27(31):  3953-39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4KB) ( )  

    本文全面探讨了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医防融合模式正逐渐成为慢性病管理领域的新趋势。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还极大地促进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本文旨在从慢性病管理的视角,探究医防融合模式的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文章首先介绍了慢性病管理的背景,其次从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包括多学科协作、患者随访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健康教育等,实现慢性病管理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最后,作者认为未来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交叉、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及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综上所述,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推动慢性病管理事业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心怡, 张永泽, 阳成虎, 吴晓园
    2024, 27(31):  3958-39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9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75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疾病谱变化,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率逐年攀升,亟须建立广覆盖、高效率的基层医防融合模式。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服务采纳的影响因素,鲜有对数字技术下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进行识别与分析的研究。

    目的

    探索数字健康背景下居民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以及不同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接受度与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的医防融合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结合相关研究与实际工作,确立了20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调查项目,并于2023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福建省、广东省和云南省的糖尿病患病及风险人群,获取410名受访者数据,收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类型和医保类型五类人口学特征,依据Kano模型分析法进行属性分类分析,考察不同属性的服务需求与居民满意度的关系,进而提出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供给策略。

    结果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显示出共性和个性差异,其中,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人群服务需求差异较大。糖尿病防治群体的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聚焦在筛防和诊疗环节,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提供的相关便捷服务与用户的满意度无关。

    结论

    应当提升糖尿病基层医防融合服务个性化水平,充分满足服务人群的"糖尿病与并发症初步筛查"等必备属性需求,完善"建立全周期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等期望属性服务,以及提升"风险预测""远程健康监测"等魅力属性需求的服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殷道根, 冯程程, 杨潍屹, 王庆川, 杨俊, 贺宇峰, 何崇辉
    2024, 27(31):  3966-39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8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2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