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4-08-05
    主编笔谈
    杨辉
    2024, 27(22):  0-D.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12KB) ( )  
    背景

    全科医学的科研应该掌握在全科医生手中,全科医生参加科研工作是全科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相比,全科医生的研究活动仍是小众范围。

    目的

    基于各国全科医生对科研的看法和作为,探索全科研究的动力和阻力何在。

    方法

    快速文献学习,通过PubMed了解国际全科医学同行参与研究活动的观点和看法。

    结果

    全科医生中,九成人认为科研非常重要、六成人对研究感兴趣,三成人表示愿意参加科研、一成人实际在做科研活动,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发表研究结果。在认知和能力上,全科医生认为研究的说教与实际服务的差距,削弱了研究的实用性;有些全科医生认为研究工作并非自己本职和能力的一部分;不到一半的医生认为在职业培训阶段应该促进学员的研究能力和兴趣。在障碍因素上,临床工作繁重、文牍工作过多,临床管理要求不断增多、医生要挣更多的钱的执业目的,缺乏研究实践、支持和科研基金。全科医学研究的促成因素包括能遇到好的研究指导者,能有机会加入知名并设计出色的全科研究项目中,或者通过研究活动能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全科医生自身因素包括经验、勤奋和努力、经常参加研究培训、经常阅读学术文献、自己经营或管理全科诊所。

    结论

    全科医学领域内的研究活跃度较低,高质量的研究结果较少。研究方法学培训是促进全科研究的策略之一,同时也应该关注医生参与研究的内在动力源及其强度,给医生相应的研究时间和经费资源,鼓励建立和维护全科医学研究的核心团队和网络建设,更好地培育全科医学的研究思想和文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健康中国·医防融合专题研究
    健康中国研究网络专家组
    2024, 27(22):  2685-26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1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86KB) ( )  
    创新医防融合机制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医防相对割裂的现状,健康中国研究网络通过汇集专家智慧,以医防融合的内涵、理念、体系、制度为基本框架提出"创新医防融合共筑健康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指出,创新医防融合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促进治疗和预防服务的有效协同为抓手,实现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全链条服务的有机衔接,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医防融合在理念上应从单向的干预或治疗向综合式的健康管理转变,从供方决策向需方共同参与式决策转变,从短暂的医患关系向连续长期的责任制关系转变;在体系上应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协同,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协作;在治理上应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与工作机制;在制度上应优化医防融合考核评价、筹资支付、薪酬绩效、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同时加快医防融合智慧赋能与宣传引导,推进医防人员通、资源通、信息通,打破医防分离,实现医防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汪洋, 金花, 袁蓓蓓, 宦红梅, 杨辉, 于德华, 方海
    2024, 27(22):  2689-26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6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1KB) ( )  

    本篇评论阐明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相对于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两个独特特点:更狭窄的患者人群和业务范围,以及更薄弱的基本医疗能力。以此为基础,文章总结和对比了20世纪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且在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两种与医防融合关系极为密切的整合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部分的理论-实践模式:"社区导向的基本医疗"模式和"赤脚医生"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结合于2023年第四季度在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观察到的多项实际案例,阐述了未来在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转化和实施这两种医防融合模式的可行路径和对外部条件的需求,并提出了在不同地区实施上述模式的原则性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来庆玲, 徐川川, 冯园园, 梁沛枫, 李银山
    2024, 27(22):  2700-270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8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16KB) ( )  

    医防融合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防融合模式是当务之急。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资料,综述我国医防融合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困境,并基于霍恩-米特模型的6个维度,对医防融合政策执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细化政策目标,明确政策执行标准,加大资源供给力度,丰富政策执行方式,探索医防机构利益共同点、完善"协同机制",积极引导政策执行者开展医防融合服务等举措,旨在为今后医防融合服务得到高质量提升提供借鉴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美丽, 张倩, 申斗, 李红丽, 刘跃华, 杨雯, 杨金兰, 顾芳
    2024, 27(22):  2706-27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2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81KB) ( )  
    背景

    实现基层医防融合,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目的

    分析整合型服务体系构建背景下医防融合的实现机制,为探索适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医防融合路径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以"医防融合""医防协同""防治结合"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相关文献,筛选出对医共体、医联体等整合型服务体系案例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的文献,最终筛选出文献18篇,案例15个。基于彩虹模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以及支持要素确定系统整合、组织整合、专业整合、服务整合、功能整合、规范整合为条件变量,以良好医防融合效果为结果变量,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整合型服务体系构建背景下的医防融合实现机制。

    结果

    共有4条组态路径能有效提升医防融合效果,4条路径分别符合多层面整合型、中微观整合型路径,同时得出以下结果:(1)依托整合型服务体系开展医防融合更为有效,在整合型服务体系下存在多种路径可有效提升医防融合效果;(2)服务整合对提升医防融合效果起着基础保障作用;(3)对提升医防融合的系统整合、专业整合和功能整合相关政策指标设置尚不健全。

    结论

    (1)依托医联体、医共体等中国特色的整合型服务体系提升医防融合效果;(2)充分发挥服务整合的基础保障作用;(3)参考多层面整合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均衡设置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政策指标,同时完善系统整合、专业整合以及支持要素的整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余海燕, 王海棠, 杜兆辉
    2024, 27(22):  2714-27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8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53KB) ( )  
    背景

    目前高血压控制率较低,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较正常人低。通过行为干预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其生命质量是研究热点。基于理论的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方式改善更为有效和持久。行为改变轮(BCW)及行为改变技术(BCTs)可充分挖掘可干预因素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国内基于BCW及BCTs理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影响研究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

    研究基于BCW及BCTs制定干预模式,研究其对高血压患者行为、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8月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只接受常规的门诊药物及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50例在接受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进行BCW+BCTs模式的干预指导。干预前后采用高血压知识水平量表、Morisky中文修订版用药依从性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问卷、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问卷、动态血压监测及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各项行为指标、动态血压数据、生命质量评分差异。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水平、服药依从性、生命质量评分、高服药依从性及中等体力活动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患者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BMI、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比例、抑郁比例、高钠摄入及过量饮酒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BCW+BCTs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在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当中推荐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森, 赵华新, 葛许华, 马乐, 金花, 谢木金, 普珍, 白朝辉, 于德华
    2024, 27(22):  2724-27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6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72KB) ( )  
    背景

    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术后肠癌患者需要面对许多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管理极为重要。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出院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干预方式,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联合管理组(n=36),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后干预,联合管理组遵循构建的慢病一体化路径进行联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实验室指标、复发转移、死亡、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情况的变化。

    结果

    术后3个月和6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1);术后3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6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6% vs. 22.5%,χ2=4.395,P=0.036);此外,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联合管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0 vs. 16.2%,χ2=3.981,P=0.046;5.6% vs. 25.0%,χ2=5.388,P=0.020)。但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死亡率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2.8% vs. 7.5%,χ2=0.165,P=0.685)。在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的生命质量评分中,联合管理组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焦虑评分中,联合管理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医院-社区-患者慢病管理一体化路径能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结直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命质量并改善焦虑症状,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侯钦钏, 张芮, 李炳宏, 张辉望, 张蓓蓓, 雍涛, 刘玉萍, 帅平
    2024, 27(22):  2731-27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78KB) ( )  
    背景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排名第十一位的致命疾病,其导致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正迅速增加。在所有慢性病中,CKD的致残和致死风险增长率居首位。胰岛素抵抗(IR)和肥胖与CKD的发展密切相关,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可作为衡量IR的替代指标,但TyG指数与CKD发生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通过队列研究,探讨TyG指数及其肥胖合并指标与CKD发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1月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年度体检的4 921例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参与者根据基线TyG指数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分别为Q1(5.43~6.66)、Q2(6.67~7.04)、Q3(7.05~7.43)、Q4(7.43~9.97)组,各组的例数分别为1 230例、1 231例、1 230例及1 230例。肥胖相关指标包括腰围(WC)、BMI和腰臀比(WHR),分别与TyG指数结合成TyG-WC、TyG-BMI和TyG-WHR指数。将参与者根据基线TyG-WC指数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分别为Q1(204.49~523.14)、Q2(523.15~593.21)、Q3(593.22~657.16)、Q4(657.17~992.75),各组的例数分别为1 230、1 232、1 229、1 230例;根据基线TyG-BMI指数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Q1(92.43~149.16)、Q2(149.17~168.43)、Q3(168.49~188.92)、Q4(88.93~306.64),各组的例数分别为1 228、1 231、1 232、1 230例;根据基线TyG-WHR指数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Q1(2.76~5.66)、Q2(5.67~6.26)、Q3(6.27~6.83)、Q4(6.84~9.67)组,各组的例数分别为1 230、1 230、1 231、1 230例。TyG指数及其结合肥胖指标与CKD的发病风险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剂量反应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RCS)。

    结果

    截至随访终点,该研究队列中新发CKD 139例,发生率为2.8%。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与TyG指数Q1组相比,TyG指数Q4组发生CKD风险显著增加(HR=1.756,95%CI=1.010~3.054),与TyG-WC指数Q1组相比,TyG-WC指数Q4组发生CKD风险显著增加(HR=2.532,95%CI=1.210~5.296)(P<0.05)。TyG指数与CKD发生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非线性=0.048),TyG指数越高(>6.93),CKD发生风险越高。TyG-WC指数与CKD发生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非线性=0.078),CKD发生风险随TyG-WC指数升高而呈上升趋势。

    结论

    TyG和TyG-WC均为CKD的影响因素,控制TyG和WC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管理CKD,对CK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华萍, 朱华杰, 祝春满, 潘丹红
    2024, 27(22):  2739-27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8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28KB) ( )  
    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我国的安宁疗护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机构建设标准、管理规范还在试行阶段。老年护理机构作为重要的医养一体化服务机构之一,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且同质化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目的

    建立科学、规范、可行的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方法

    于2020年4—5月,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以获取安宁疗护服务相关文献,同时邀请5名安宁疗护领域专家开展半结构化访谈,结合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构建初始指标体系。于2020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安宁疗护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两轮函询,结合课题组分析与专家建议确定指标体系。两轮函询后,开展专家小组团体面谈,对形成的指标体系做进一步优化调整。

    结果

    在两轮函询中,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4,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54和0.59,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0.10。最终构建的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指标体系包含须具备的资源与条件、内容和流程、考核指标3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第2轮函询中,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值为3.87~5.00分,变异系数为0~0.25,满分率为63.0%~100.0%。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老年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可以为老年护理机构开展老年患者生命末期优质医疗服务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晓艺, 胡利萍, 赵越, 刘兰秋
    2024, 27(22):  2745-27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5KB) ( )  

    安宁疗护是保障终末期患者善终权益,提升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新加坡安宁疗护发展迅猛,目前已逐步建成完善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并在最新发布的国家死亡质量排名中位于亚洲前列。本文通过梳理新加坡安宁疗护现状,公众宣教、人才培养、慈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最终提出我国应加强安宁疗护的社会认知、教育培养,发挥慈善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提高现有安宁疗护承载力,构建安宁疗护相关制度和法律保障,以期达到实现终末期患者善终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乔雪, 尹永田, 罗文君, 李颖慧, 杨金光, 李静蔚, 陈宏志
    2024, 27(22):  2752-27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4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29KB) ( )  
    背景

    随着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以下简称公费医学生)培养项目的持续开展,基层全科医学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公费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备受关注。

    目的

    分析公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以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2022级中医学(五年制)惠民班的30名公费医学生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于2022年12月—2023年3月进行访谈。遵循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采用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

    结果

    经开放性编码提取到初始概念482个,基本范畴47个;经主轴编码获得9个主范畴;经选择性编码形成典型关系结构,显示公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由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选择、职业意志、职业情感、职业信念6大维度构成。

    结论

    公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由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选择、职业意志、职业情感、职业信念6大维度构成,其中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选择属于外显因素,职业意志、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属于内隐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蒙珊珊, 陈丽丽, 黎娴菁, 黄凌波, 冯启明, 覃娴静, 刘佩芸, 卢德成
    2024, 27(22):  2759-2765.  DOI: 10.12114/j.ssn.1007-9572.2023.031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76KB) ( )  
    背景 我国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该项目在完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该项目的推进,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紧迫且重要的核心问题尚未明确。目的 通过梳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该项目提供借鉴。方法 于2023年5月,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中文数据库,梳理文献记载的该项目存在的问题;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梳理得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法)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对文献中有关问题进行整理统计。得出频次排名靠前的问题依次为定向医学生基层薪资待遇偏低(14次)、定向医学生基层职业发展空间有限(10次)、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10次)、基层工作条件差(7次)、定向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欠缺(7次);通过TOPSIS法对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4位的问题依次为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Ci=0.867)、定向医学生基层职业发展空间有限(Ci=0.800)、定向医学生基层薪资待遇偏低(Ci=0.786)和基层工作条件差(Ci=0.621)。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较大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该项目以确保项目高质量发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强化监管与评估;畅通职业晋升渠道,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完善薪酬制度,提高待遇水平;改善基层工作环境,为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申丽君, 李晗歌, 王培成, 朱纪明
    2024, 27(22):  2766-27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82KB) ( )  
    背景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是缓解农村地区基层医生匮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完成"5+3"培养模式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以下简称定向毕业生)逐步履约进入基层工作,其基层工作现状及服务期满后留任意愿受到高度关注。

    目的

    探讨职业倦怠和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为稳定全科医生队伍提供政策建议。

    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个省份,在各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的协助下向定向毕业生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定向毕业生的职业倦怠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评估,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涉及语言暴力和躯体暴力,离职意向的测量问题为"服务期满后,您是否愿意继续服务基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定向毕业生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场所患者源暴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

    结果

    3 615份定向毕业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87.77%(3 173/3 615)的定向毕业生服务期满后不愿意/不确定是否留任。17.46%(631/3 615)的定向毕业生遭受过躯体暴力,60.33%(2 181/3 615)的毕业生遭受过语言暴力。定向毕业生的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5.82%(2 018/3 615),其中,60.80%(2 198/3 615)的定向毕业生处于中度/重度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低成就感的占比分别为67.55%(2 442/3 615)和83.76%(3 028/3 6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性别、职称、个人月收入等社会经济学因素后,处于职业倦怠的定向毕业生有4.92倍[95%CI(3.87~6.25)]的风险离职,1.92倍[95%CI(1.50~2.46)]的风险不确定是否留任(P<0.05);遭受语言暴力和躯体暴力的定向毕业生分别有1.46倍[95%CI(1.12~1.91)]和0.38倍[95%CI(0.27~0.52)]的风险会在服务期满后离职(P<0.05)。

    结论

    目前,定向毕业生的离职意向较高,预计服务期满后基层全科人才流失较多。职业倦怠是离职意向的核心影响因素,我国定向毕业生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从多个层面加强对工作的调节,缓解员工负面情绪,从而稳定全科医生队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
    欧晏辰, 谢月英, 王振邦, 赵越, 张鑫, 左延莉
    2024, 27(22):  2773-27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87KB) ( )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层卫生服务改革工作的重点,当前我国签约服务的覆盖率稳步提升,但履约服务的提供仍存在诸多问题,家庭医生团队对签约服务质量的评价尚不明晰。目的 研究家庭医生团队的履约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2年10月,通过立意抽样和分层整群抽样,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中部、北部和东部的780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价工具-供方简化版(PCAT-PS)量表对纳入对象展开调查,涵盖首诊、连续性、协调性等8个维度、43个条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医生团队成员PCAT-PS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7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36%。家庭医生团队成员PCAT-PS量表平均得分为(32.55±3.90)分。其中,得分较高的2个维度分别为以病人及家庭为中心、综合性(提供的服务),得分较低的2个维度分别为首诊(可及性)、连续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类别、年龄、职称、团队职责分工和工作方式的变化情况是家庭医生团队PCAT-PS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签约服务质量的评价整体良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感知质量评分存在差异,以团队为形式开展的家庭医生工作模式有利于签约服务质量的提升。建议加快推进"质""量"并重的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探索薪职一体化协同发展路径,打造"政府-社区-家庭"共同治理、资源共享的整合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巧, 刘玉琳, 王崇杰, 刘恩梅, 符州, 陈菲
    2024, 27(22):  2780-27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5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42KB) ( )  
    背景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因病程长、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全科医师作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儿童哮喘早期筛查和分级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全科医生对该病的防治服务水平,可为基层儿童哮喘防治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建议。

    目的

    调查基层全科医师对儿童哮喘的防治服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2年4—7月,从重庆市38个区(县)中随机抽取22个区(县),并对样本区(县)的基层全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查阅相关指南及文献自行设计,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包括知识、态度、行为和自评4个维度。调查基层全科医师对儿童哮喘防治的认知、态度、行为及自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234名基层全科医师参与问卷调查。全科医师对儿童哮喘防治的知识得分为(6.03±2.04)分,合格率为44.9%;态度得分为(49.42±4.94)分,合格率为100.0%;行为得分为(30.55±6.66)分,合格率为87.2%;自评得分为(21.57±5.30)分,合格率为85.0%。在转诊指征的选择上,有98.7%(231/234)的全科医师认为中度以上急性哮喘发作,经过紧急处理后仍无明显缓解的患儿需要转诊,有94.0%(220/234)的全科医师认为规范化治疗哮喘后仍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患儿需要转诊。在遇到症状控制不佳的患儿就诊时,33.8%(79/234)的全科医师会仔细分析控制不佳的原因,17.5%(41/234)的全科医师会告诫其谨遵医嘱、暂时观察并约好下次复查时间。33.8%(79/234)的全科医师对在基层进行儿童哮喘诊疗活动持有不确定或者反对的态度,影响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储备和学习机会、家长不愿来基层就诊、儿科医患关系较成人紧张、该病种患儿较少、相关设施设备缺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和儿童哮喘知识培训经历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和基层工作年限是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儿科工作经验和儿童哮喘知识培训经历是行为和自评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重庆市基层全科医师对哮喘患儿的防治有一定信心,但防治理论知识水平欠佳;态度较积极,行为积极性也尚可,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提示在做好基层儿科设施设备优化配置和提高居民信任度的同时,知识与实践培训仍是提升全科医师知识储备、防治自信和自身能力方面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全科医师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激励全科医师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苏瑾, 寿涓, 顾文钦, 易春涛, 徐莉苹, 程莉莉, 丁宏娟, 周鹏, 吴颖华, 秦杰, 薛斌, 魏百川, 王谦, 彭燕, 程毅敏, 杨蓝, 卫洋洋, 王磊, 祁瑨麟, 邵迎, 蔡立明
    2024, 27(22):  2789-27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62KB) ( )  
    背景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化,社区对全人群的单病种防治工作也在不断优化,但目前仍缺乏合适的方法来评价社区防治的成效。

    目的

    通过分析2016—2022年度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骨质疏松全人群防治措施的成本效果,探究社区单病种全人群防治的初步成效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方法

    本研究以4 293例枫林社区2016—2022年度接受骨质疏松防治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根据骨密度值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三种状态:健康、低骨量、骨质疏松,以此构建Markov模型,分析不同状态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依据Markov模型预测值结合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计算QALY增量,统计2016—2022年防治工作投入的所有成本,以成本/QALY增量比来评价防治效果,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的健康效用值和期望寿命计算求得QALY。

    结果

    枫林社区骨质疏松防治总成本为33 814 102.15元。第一次诊断时社区骨质疏松防治人群的总QALY为77 098.288 9,人均均值为17.959,标准差为9.34;第二次诊断时防治人群的总QALY为79 616.936 1,人均均值为18.546,标准差为9.342,两次诊断QALY的差值为2 518.647 2。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2 132.907 0元/QALY,ICER值小于1倍(66 965.10元)人均GDP,表明干预方案完全具有成本效果。

    结论

    本研究结合Markov模型及QALY对枫林社区持续接受骨质疏松随访管理的人群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枫林社区的骨质疏松防治干预方案是值得投入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的精准防治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方法学研究
    徐志杰, 汪洋, 钱熠
    2024, 27(22):  2797-28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9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76KB) ( )  

    深度访谈是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交谈以了解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现象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深度访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科医学研究,了解其基本理念和掌握设计与应用过程是掌握该方法的关键。本文按照实施深度访谈研究的前、中、后3个阶段全面阐述其研究过程。在正式开展深度访谈研究前,研究者需要了解深度访谈有关研究目的和过程的基本理念、特点和局限性,并且明确该方法适用于哪些研究。在深度访谈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重点从访谈对象的招募、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完善、访谈资料的收集、访谈资料的分析4个阶段掌握研究的主要步骤。在完成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参照定性研究常用的报告规范撰写研究论文,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研究过程的透明性。此外,本文推荐了5个在全科医学研究中适用于深度访谈的方向,并介绍了可供研究者掌握深度访谈方法的学习资源。通过对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介绍,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基本保健领域的研究者掌握一种适合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为提升我国该领域定性研究的质量提供方法学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数智医疗与信息化研究
    高雅杰, 吴双, 陈刚, 杨立成
    2024, 27(22):  2807-28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6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09KB)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全社会的冲击和影响暴露出城市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足,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推进数字医疗、构建现代化城市医疗体系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我国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人民健康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实现资源整合、优化就诊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内某直辖市二、三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出发,着眼于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打造智慧型数字化医院,寻找科学解决方案,规划未来发展定位,为数字化医疗领域的政策与规范制定提供依据,以更好地为卫生行政部门、公立医院管理者服务,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医改的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