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4-05-20
    主编笔谈
    杨辉
    2024, 27(15):  0-D.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USPSTF指南解读系列(四)
    曾欣, 雷玉, 彭涛, 李佳穗, 沈静, 廖晓阳, 邹川
    2024, 27(15):  1789-179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7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0KB) ( )  

    成年人抑郁症和自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在JAMA上发表了《成年人抑郁症和自杀风险筛查推荐声明》(以下简称USPSTF推荐),并发布了最新证据报告和系统评价结果,认为应对成年人进行抑郁症筛查,包括孕妇、产妇及老年人,但目前自杀筛查的风险与获益证据不充分,无法确定筛查的利弊。本文结合USPSTF推荐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成年人抑郁症和自杀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工具及利弊、治疗和干预、推荐对全科指导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文郡, 姚弥, 荆冠宁, 闫存玲, 闫辉
    2024, 27(15):  1796-18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64KB) (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多因素所致血脂异常是导致儿童期血脂异常的重要原因,而儿童期血脂异常可能导致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已有众多指南和声明提出不同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血脂筛查策略。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STF)针对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多因素血脂异常筛查的利弊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发布《儿童和青少年血脂异常筛查推荐声明》,目前尚无充足的证据评估针对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筛查的益处或危害,呼吁对此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进行筛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张国莉, 赵荣荣, 彭国恬, 孙瑞仪, 乔鹏宇, 燕芳红, 韩琳
    2024, 27(15):  1802-18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0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64KB) ( )  
    背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大,指南指出准确的早期危险分层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Zwolle评分、首次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PAMI)评分、使用控制阿昔单抗和装置的研究以降低晚期血管成形术并发症(CADILLAC),然而哪种风险评分系统更适用于预测STEMI患者PCI治疗远期预后尚无定论。

    目的

    分析我国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我国目前常用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对其远期MACEs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首次PCI术的68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入组后均采用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方式随访患者,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8月,主要记录随访期间患者MACEs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不同风险评分系统诊断MACE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风险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687例STEMI患者接受了PCI术,随访过程中44例患者因基本资料数据缺失过多被剔除,最终纳入64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25,49)个月。至随访结束共有134例发生MACEs,发生率为20.8%。MACEs组和非MACEs组年龄、住院时间、Killip分级、脑利钠肽前体、纤维蛋白原、贫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瓣膜返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延长(OR=1.071,95%CI=1.012~1.134,P=0.018)、血肌酐升高(OR=1.018,95%CI=1.006~1.030,P=0.003)、纤维蛋白原升高(OR=1.226,95%CI=1.066~1.409,P=0.004)为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OR=0.980,95%CI=0.960~1.000,P=0.045)、瓣膜轻度返流(OR=0.377,95%CI=0.151~0.938,P=0.036)和中度返流(OR=0.164,95%CI=0.051~0.522,P=0.002)为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MACEs组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得分均高于非MACEs组(P<0.05)。绘制5种风险评分系统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ROC曲线,5种风险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纤维蛋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瓣膜返流状态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均能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发生,但从区分度和灵敏度方面考虑推荐使用CADILLAC评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武云凤, 骆燕洪, 蒋平南, 吴旻, 杨嘉, 阳琰, 陈霞, 蔡玉兰
    2024, 27(15):  1811-18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7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02KB) ( )  
    背景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DF发病率高达15%,预后不佳,年截肢率高达22%,年死亡率高达11%,医疗费用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维生素D在DF创面愈合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这一效应。

    目的

    探索血清25羟维生素(OH)D3[25(OH)D3]与DF创面愈合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2021年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Wagner分级2~4级的DF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将DF创面仍未愈合者55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例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Wagner分级进行1∶2匹配,获得DF创面在出院后3个月内愈合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补充维生素D治疗前,抽取静脉血2 mL,用于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收集患者详细基线资料、生化及影像学指标: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糖尿病病程及家族史、住院时间、生活习惯(饮酒、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及Wagner分级;生化指标包括25(OH)D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行核磁共振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合并骨髓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25(OH)D3水平与DF创面愈合的关系。

    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较对照组长(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46),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BMI、住院时间、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有高血压病史比例、Wagner分级、骨髓炎发生率、HbA1c、ESR、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饮酒情况、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Wagner分级、骨髓炎、HbA1c、ESR及CRP后,血清25(OH)D3水平为20~<30 ng/mL、10~<20 ng/mL及<10 ng/mL的患者,其DF创面未愈合的风险分别是血清25(OH)D3水平≥30 ng/mL患者的1.30倍(95%CI=1.12~1.63)、2.01倍(95%CI=1.55~2.80)及2.29倍(95%CI=1.66~3.92)。

    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30 ng/mL是DF创面未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帮豪, 袁腾, 赵翎, 阿曼古丽·如则, 尼鲁帕尔·谢甫开提, 马依彤, 杨毅宁, 高晓明
    2024, 27(15):  1817-18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2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57KB) ( )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有研究证明了糖尿病可扩大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涉及营养和炎症途径。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免疫营养的标志,可反映个体的炎症、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由于其简单、快速、易得和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关于PNI在各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少有文献探讨PN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PN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53例行PCI术的STEMI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资料,计算PNI,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77例)和非MACE组(876例)。同时依据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686例)与低PNI组(36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后发生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PNI对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PN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MACE组和非MACE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血清葡萄糖、Killip分级、乳酸脱氢酶、心率、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脑钠肽(BNP)、PNI、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葡萄糖升高(OR=1.055,95%CI=1.002~1.112,P=0.044)、GRACE评分高(OR=1.034,95%CI=0.876~0.939,P<0.001)是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PNI升高(OR=0.907,95%CI=1.017~1.050,P<0.001)是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保护因素。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34(95%CI=0.694~0.77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模型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91(95%CI=0.753~0.858)。低PNI组发生MACE、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住院天数、血清葡萄糖、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BNP、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高于高PNI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血红蛋白低于高PNI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NI与血红蛋白、H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PNI与血清葡萄糖、肌酐、尿素氮、BNP、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P<0.05)。

    结论

    PNI是STEMI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中可作为监控患者免疫营养状态且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艳萍, 严芳, 王海岭, 郭正军, 赵晶媛, 赵玉洁
    2024, 27(15):  1825-18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26KB) ( )  
    背景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的

    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模式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缓解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系统中出院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电话随访及心理咨询,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互联网+"DBT训练,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正念训练、人际效能训练、情绪调节训练和忍受痛苦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6、12个月后,分别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抑郁状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进行比较。

    结果

    最终对照组57例、干预组55例完成研究。组间与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干预组组内干预前后SIOSS、CERQ-C、MA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SIOSS评分、MADRS评分和CERQ-C评分中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灾难化、责难他人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CERQ-C评分中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互联网+"DBT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杀意念,提高情绪控制水平,缓解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白鑫, 武新宇, 赵尊, 柳舒心, 刘斯淼, 薛宇航, 徐俊玲, 高永举
    2024, 27(15):  1833-183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32KB) ( )  
    背景

    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预后较差,及时确诊远处转移并有效治疗是临床诊疗中的重点及难点。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是DTC术后及131I治疗后监测肿瘤残留或复发/转移的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针对Tg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对Tg的测定产生干扰。目前有关131I治疗TgAb阳性远处转移DTC文献报道较少。

    目的

    探究131I治疗TgAb阳性DTC伴远处转移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18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前及随访中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Tg、TgAb,将患者按照TgAb测定结果分为TgAb阳性组(29例)与TgAb阴性组(160例)。对患者131I疗效进行评估。131I治疗后6~8周检测血清甲状腺素及血常规,之后每6~12个月随访血清甲状腺素、Tg、TSH、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颈部超声、转移部位CT等检查结果。

    结果

    TgAb阳性组与TgAb阴性组患者远处转移部位、TPOAb、首次131I治疗前Tg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Ab阳性组患者中14例(48.2%)疾病控制,15例(51.8%)疾病进展;TgAb阴性组患者127例(79.4%)疾病控制,33例(20.6%)疾病进展。TgAb阳性组疾病进展率明显高于TgAb阴性组(χ2=7.148,P=0.008)。

    结论

    131I治疗血清TgAb阳性远处转移DTC疾病进展率明显高于TgAb阴性患者;两组远处转移部位、TPOAb及首次131I治疗前TgAb存在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洪玲, 陆李萍, 程宁, 孙琴, 江建红, 朱良枫
    2024, 27(15):  1837-18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9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10KB) ( )  
    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后位居第三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自2018年"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医务人员对VTE重视程度提高,VTE筛查率也明显增加。然而,VTE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多局限于单中心研究,仍然缺乏大规模,包含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VTE患病率调查数据。

    目的

    了解嘉兴市VTE的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本地区VTE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21年嘉兴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731 755例出院诊断为VT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反映医院收治患者数量与诊疗技术难度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医院VTE患者数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VTE患者共计10 758例,患者中位年龄71(62,79)岁。综合性医院VTE患者例数最多,达到9 732例(90.46%),精神专科医院例数最少,为53例(0.49%)。三级医院VTE患者例数高于二级医院[7 929例(73.70%)比2 829例(26.30%)]。综合性医院VTE患者占出院人次比例最高,为1.85%,妇幼保健院最低,为0.10%;三级医院VTE患者占出院人次比例高于二级医院,分别为1.80%、0.97%。不同年龄组VTE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 383.098,P<0.001)。不同年龄组两两间比较,高年龄组VTE患病率均高于低年龄组(P<0.05)。15~44岁男性VTE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手术治疗是VTE患者危险因素分布排名第1位的危险因素,其次为伴有恶性肿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权重(RW)≥2例数是VTE患者数量的影响因素(P<0.001),RW≥2例数每增加1例,VTE例数增加0.363例。

    结论

    嘉兴市VTE患病率为199.2/10万,疾病负担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国家。VTE发生的重点风险人群为行手术治疗、伴有恶性肿瘤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应进一步提高本地区综合性医院VTE防治水平,并且提升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专科医院对VTE规范化防治的参与度与重视程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彩霞, 安婷婷, 刘静, 李向阳, 靳婕, 徐兰娟
    2024, 27(15):  1843-18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6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78KB) ( )  
    背景

    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IMPACT)和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CRASH)模型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预测模型,需要继续开发,完善和持续的外部验证,以确保对不同环境的普适性。

    目的

    同时在中国TBI人群中进行验证IMPACT和CRASH模型的预后评估价值并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接受治疗的TBI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观察患者14 d存活情况和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终止事件为中途失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IMPACT和CRASH模型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Brier评分评价模型的校准度。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4.0±17.4)岁,分别绘制IMPACT模型与CRASH模型预测TB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7(95%CI=0.747~0.866,P<0.001)、0.843(95%CI=0.789~0.897,P<0.001)、0.845(95%CI=0.793~0.897,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179、0.164、0.161;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死亡的AUC分别为0.868(95%CI=0.816~0.919,P<0.001)、0.896(95%CI=0.851~0.941,P<0.001)、0.892(95%CI=0.850~0.93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151、0.144、0.136。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47(95%CI=0.682~0.813,P<0.001)、0.766(95%CI=0.703~0.829,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306、0.308;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14 d死亡的AUC分别为0.791(95%CI=0.723~0.860,P<0.001)、0.797(95%CI=0.728~0.86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348、0.383。

    结论

    对于TBI患者的预后,IMPACT模型整体较CRASH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自栋, 朱琳
    2024, 27(15):  1849-18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81KB) ( )  
    背景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机体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体力不足、疲劳、心率加快等症状,当前各研究机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持续症状和原因没有明确的描述。

    目的

    探究COVID-19恢复期疲劳发生特征与其相关症状的关联,为科学防治COVID-19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2月在广州市、武汉市、郑州市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开展COVID-19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32份,有效回收率97.6%。732名调查对象中,男356名(48.63%),女376名(51.37%);平均年龄(35.2±16.0)岁;感染者526名,未感染者206名。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调查对象感染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使用疲劳量表-14(FS-14)测量调查对象主观疲劳程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COVID-19临床特征与疲劳程度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者COVID-19恢复期疲劳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发热是COVID-19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88.97%(468/526);发热患者平均最高体温为(38.96±1.35)℃。感染者身体疲劳、总体疲劳评分高于未感染者(P<0.05);女性感染者身体疲劳、精神疲劳、总体疲劳评分高于男性感染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S-14总体疲劳评分与最高发热体温(r=0.192,P<0.001)、发热持续时间(r=0.299,P<0.001)、体力恢复时间(r=0.358,P<0.001)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OR=1.215,95%CI=1.029~1.434,P=0.022)、心率过快(OR=7.325,95%CI=1.671~32.114,P=0.008)、眼球痛(OR=3.298,95%CI=1.251~8.696,P=0.016)是COVID-19恢复期发生中度以上疲劳的危险因素。

    结论

    COVID-19恢复期疲劳发生率高,女性疲劳程度高于男性。发热、心率过快、眼球痛可能是感染者COVID-19恢复期发生中度以上疲劳的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芸, 蔡欣奕, 丁靖诺, 陆圣威, 陈萃英, 吴婷婷, 张军利, 赵卫峰
    2024, 27(15):  1855-18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10KB) ( )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目的

    探究寡糖链和甲胎蛋白(AFP)在HBV相关HCC的风险人群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纳入2022年1—1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HCC患者123例,HCC患者42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肝硬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AFP],计算慢性肝病患者肝癌风险预测模型评分(aMAP评分),收集寡糖链标志物检测结果(G-Test)。将HCC患者作为HCC组(42例),非HCC患者根据aMAP评分进行分组,<50分为低风险组(40例)、50~60分为中风险组(44例)、>60分为高风险组(39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P、G-Test及两者联合诊断HCC的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用DeLong检验比较联合指标与单个指标AUC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AFP、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HCC组患者AFP、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TB低于高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患者年龄、TB、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PLT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0.05);中风险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AFP和G-Test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796(95%CI=0.706~0.886,P<0.001)、0.878(95%CI=0.813~0.943,P<0.001),两者联合诊断HCC的AUC为0.901(95%CI=0.844~0.957,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HCC的AUC高于AFP(Z=2.104,P=0.03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AFP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4.8%(140/165),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39,P<0.001),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9.5%(145/165),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4,P<0.001)。G-Test诊断AFP阴性HCC的AUC为0.895(95%CI=0.839~0.952,P<0.001)。

    结论

    寡糖链作为一种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对HBV相关HCC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可作为AFP阴性HCC患者的补充检测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裴雪静, 沈怀云, 徐倩倩, 刘彬彬, 王慧慧
    2024, 27(15):  1861-18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3KB) ( )  
    背景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而目前关于重度窒息并发新生儿AKI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以采取措施减少AKI的发生,并提高此类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17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43)和非AKI组(n=129)。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AKI患儿的近期预后情况(住院期间存活或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相关指标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预测价值。

    结果

    AKI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5 min Apgar评分、血小板计数低于非AKI组,昏迷状态比例、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血胱抑素C(Cys C)高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 min Apgar评分(OR=1.553,95%CI=1.193~2.021,P=0.001)、有创机械通气(OR=2.965,95%CI=1.021~8.611,P=0.046)、血Cys C值(OR=0.231,95%CI=0.109~0.487,P<0.001)是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Cys C预测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701~0.854,P<0.05),5 min Apgar评分预测AKI的AUC为0.792(95%CI=0.715~0.869,P<0.05)。AKI组患儿住院病死率为51.2%(22/43),非AKI组患儿住院病死率为21.7%(28/129),AKI组患儿病死率高于非AKI组(χ2=13.572,P<0.001)。

    结论

    低5 min Apgar评分、有创机械通气、出生后高血Cys C会增加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AKI的风险。5 min Apgar评分、出生后血Cys C是预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可靠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曌, 郑婷婷, 王钰姝, 罗飞, 刘蕾
    2024, 27(15):  1867-18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6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00KB) ( )  
    背景

    近年来,退行性脊柱畸形(DS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从疾病发生到需手术干预之前,患者将与疾病长期共存,期间自我管理对DSD的发展及转归至关重要。然而,DSD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无法针对性地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目的

    研究DSD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200例DS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医疗社会支持量表(MOS-SSS)评分以及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1份(95.5%),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11.6)岁,其中脊柱侧弯144例(75.4%),后凸37例(19.4%),侧后凸10例(5.2%)。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为(22.94±11.97)分,各维度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认知症状管理(26.27±15.83)分、医患交流(23.53±16.27)分和运动锻炼(18.42±11.00)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吸烟史、ODI评分、MOS-SSS评分与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MOS-SSS评分、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骨密度是DSD患者慢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DS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低,MOS-SSS评分、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和骨密度是DSD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从加强教育、提升社会支持等方面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帮助患者有效管理疾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征, 张炜, 张英, 杜娟, 邹大进
    2024, 27(15):  1873-18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02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0KB) ( )  
    背景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是肾上腺意外瘤的常见亚型,但目前对于SCS患者高血糖与高皮质醇分泌的相关性分析及术后变化情况鲜有报道。

    目的

    评价肾上腺意外瘤SCS患者高血糖的患病情况及其术后变化。

    方法

    收集2010—2021年上海大学附属仁和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诊治的124例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36例SCS患者(SCS组)、41例肾上腺腺瘤型库欣综合征患者(CSA组)及47例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NAA组)行口服糖耐量检查(OGT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 Glu)、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 Ins),检测患者血皮质醇、尿皮质醇、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激素测值,将所得结果与53例受试者(对照组)进行比较。SCS组、CSA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SCS组、CSA组激素与糖代谢测值的相关性。

    结果

    SCS组、CSA组、NAA组、对照组高血糖患病率分别为41.7%、51.2%、25.5%及24.5%。SC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负荷后2 h胰岛素(2 hPIN)、AUCGlu及AUCIns均高于对照组(P<0.05),CSA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AUCIns及HOMA-IR均高于SCS组、NAA组及对照组(P<0.05),CSA组患者HbA1c、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PG)、2 hPIN及AUCGlu均高于NAA组、对照组(P<0.05)。剔除性别、年龄影响,SCS组患者HbA1c、2 hPPG与8:00、16:00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呈正相关(r=0.68,0.657,0.522,P<0.05;r=0.569,0.544,0.369,P<0.05),FPG与8:00血皮质醇呈正相关(r=0.434、P<0.05),AUCGlu与8:00、16:00血皮质醇呈正相关(r=0.397,0.409,P<0.05);CSA组患者HbA1c、FPG、2 hPPG、AUCGlu与8:00、16:00血皮质醇呈正相关(r=0.748,0.631,0.669,0.602,P<0.05;r=0.674,0.655,0.640,0.624,P<005),2 hPIN与8:00血皮质醇呈正相关(r=0.319,P<0.05)。SCS组、CS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血皮质醇、尿皮质醇水平下降(P<0.05)。SCS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2 hPIN、AUCIns下降(P<0.05);CS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FIN、2 hPIN、AUCGlu、AUCIns及HOMA-IR均下降(P<0.05)。SCS组、CSA组患者术后高血糖的患病率分为33.3%及39.0%。

    结论

    SCS患者高血糖的患病率升高,其原因与皮质醇的高分泌有关。手术治疗后高血糖情况得以改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
    高颖, 许欣宜, 刘洋, 杨晓琨
    2024, 27(15):  1878-18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63KB) ( )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实施基层管理,其核心措施是进行风险评估,现有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医基层管理,因此,需将中医元素融入预测模型的开发,以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

    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

    方法

    纳入2017年在华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邱庄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健康查体的1 418名老年人(≥65岁)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于2017—2022年随访研究对象ASCVD发病情况(临床结局),随访截止于2022-11-30。将研究对象数据按照8∶2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向前逐步法构建老年人ASCVD常规预测模型(模型1)和老年人ASCVD常规+体质预测模型(模型2)。绘制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校准曲线及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定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定模型的区分度。使用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判别指数(IDI)、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2与模型1进行比较,评估改善效能。

    结果

    训练集(n=1 127)与验证集(n=29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共计7种预测变量;模型2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共计8种预测变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示模型2拟合度良好,Delong检验结果显示,模型2的AUC高于模型1(Z=2.741,P=0.006),NRI=0.511(95%CI=0.359~0.663,P<0.001),IDI=0.038(95%CI=0.024~0.051,P<0.001),提示添加体质预测变量可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临床效用对比结果示,在5%~74%阈值概率下,使用模型2预测严重老年人ASCVD事件的净收益率优于模型1。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8个预测变量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经检验,区分度、校准度表现良好,较传统常规预测模型表现更为优秀,可以应用于老年人ASCVD个体化风险评估,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钟艾霖, 刘爱玲, 周尚成, 高三德, 高婧, 邹冠扬, 陈颖尧
    2024, 27(15):  1886-18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8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23KB) ( )  
    背景

    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中医在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推动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发扬中医药在人民健康维护和促进上独特作用,而目前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教育情况尚不明确。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知晓情况、信任度及采用行为情况,探讨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22年4—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结合地理位置(广州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经济等因素选择广州市4个行政区域12个街道的652位社区居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获取中医"治未病"知识的途径、对中医"治未病"的信任度、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652位社区居民中,67.79%(442/652)了解中医"治未病",77.91%(508/652)信任中医"治未病"服务,69.63%(454/652)的社区居民曾接受过中医传统理疗,仅有6.59%(43/652)的社区居民过去一年接受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次数超过4次。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广州市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χ2=9.218)、户口性质(χ2=19.356)、婚姻状况(χ2=2.490)、职业(χ2=17.889)、医疗保险付费方式(χ2=13.5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口性质(非农业、农业转居民、非农业转居民)是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OR=2.646、5.593、10.502)。

    结论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认知程度(67.79%)及信任度(77.91%)相对较高,但实际服务的接受次数不足,存在"知、信、行"分离现象。非农业转居民户口的社区居民信任度较高,农业户口的信任度较低。应在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和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居民偏好的形式,并针对特定群体加大宣传力度,以促进社区居民培养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习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曾奕斐, 张董晓, 东浩, 付娜, 张红凯, 冯硕
    2024, 27(15):  1893-18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4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05KB) ( )  
    背景

    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临床多易发生误诊、漏诊,为其早期诊治带来极大挑战。

    目的

    探讨副乳腺PCM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中医药临床诊疗资料,对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本文共纳入15例女性副乳腺PCM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妊娠后2~5年内发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发病特点与乳腺部位的PCM相类似,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5例患者经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联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局部病灶消失,且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副乳腺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副乳腺PCM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陈小茜, 李利华
    2024, 27(15):  1899-19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11KB) ( )  

    体型指数(ABSI)是基于身高、体质量、腰围等测量指标通过特定算法衍生的新型人体测量学指标。随着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日益增多,腹型肥胖对于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更强。肥胖通过产生炎症因子,诱发慢性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途径等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甚至死亡。ABSI与腹型肥胖相关性较好,在部分人群中可以预测动脉硬化,但同时也受到人群特征的影响。例如,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中,ABSI与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明确ABSI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对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和合理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左钰, 周阳, 熊明霞, 赵沙沙, 杨俊伟
    2024, 27(15):  1904-19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9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53KB) ( )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骼疾病(CKD-MB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率和骨折风险有直接影响。近年来成骨细胞及骨细胞成为CKD-MBD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中心,成骨细胞通过合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硬化素等,与其他器官相互作用,使骨骼成为内分泌器官。因此,成骨细胞分化失调是慢性肾脏病发病过程中重要的早期事件。本文系统讨论了成骨细胞的代谢途径及早期CKD-MBD病理状态下成骨细胞代谢重编程改变的相关机制,表明Wnt家族分泌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FGF-23、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等信号通路及代谢物异常可改变成骨细胞代谢活性,引起成骨谱系成熟障碍,进而影响骨重塑,对于解释肾性骨病病理改变及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美倩, 肖进, 李斐斐, 胡镕镕, 刘彩霞
    2024, 27(15):  1911-19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37KB) ( )  

    24 h活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及睡眠,国内外研究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身体活动少、久坐、睡眠不足的问题,已有研究证明合理分配24 h活动行为是改善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于老年人24 h活动行为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从24 h活动行为的概念、理论发展、分析方法以及其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关系进行综述。未来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并量化24 h活动行为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的影响,形成能够发挥老年人最大健康效益的24 h活动行为组合,开发准确的评估工具,以促进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