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04-05
    特稿
    任明辉, 张拓红, 徐进, 乔杰, 乔建荣, 詹思延, 秦江梅, 宋大平, 房验茹, 林奕芳, 姜晓朋, 郭岩, 孟庆跃, 钱序, 刘运国, Chan Sophia Siu Chee, 赵峰, Yip Winnie, 汪宏, 王敏敏, 尹惠, 刘佐坤, 李娜, 宋心怡, 刘方方, 金音子, 周书铎, 刘芳静, 黄旸木
    2024, 27(10):  1149-11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3KB) ( )  

    初级卫生保健是改善人们健康和福祉的最有效途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应成为有韧性的卫生系统的基石和全民健康覆盖的基础。为推动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4—5日,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提出并通过了《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北京倡议》。该倡议呼吁开展和加强11项行动:落实政府承诺和责任;通过多部门协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可持续的筹资;赋能社区和个人;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型服务;以良好的治理促进健康服务和社会服务衔接融合;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配置和激励及医学教育;推广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在疾病预防和疾患疗愈中的应用;数字赋能初级卫生保健;确保医药产品和适宜技术的可及;增进全球伙伴关系与国际卫生合作。倡议将丰富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内涵,凝聚共识,为促进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快全球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进程做出贡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万晓文, 曾程, 李宗友, 厉将斌, 武宁, 盛文彬, 黄蓉, 陈双慧, 常鸿飞
    2024, 27(10):  1153-11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85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17KB)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时代全科医生人才,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步。本报告在《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报告(2018)》的基础上,将2018年至今我国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培养教育、使用激励机制改革等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我国全科医生的未来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全科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
    吴月苹, 牛亚冬, 张亮, 张翔, 吴建, 苗豫东
    2024, 27(10):  1162-11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6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13KB) ( )  
    新时代居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如何顺应时代需求进行全方位转变亟须得到解答。文章梳理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认为存在功能缺位的问题;归纳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当前人群健康需要正发生结构性改变;最后从转变工作重心、提高签约医生价值感和居民获得感、构建协同互补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健康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娅玲, 顾燕峰, 郑艳玲, 蔡学民, 王伟, 余海燕, 杜兆辉
    2024, 27(10):  1166-1172.  DOI: 10.12114/j.ssn.1007-9572.2023.031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09KB) ( )  
    背景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近20年,但有关其发展情况、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缺乏系统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课题组于2022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东、中、西部13个省份选出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的关键核心指标为基础自制调研问卷。调研问卷分为基础数据和评估内容两部分:基础数据包括辖区面积、职工人数、门诊人次数等;评估内容包含4项Ⅰ级指标(机构设置、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支持)、13项Ⅱ级指标及33项Ⅲ级指标。选取2006年或建院首年的数据和2021年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问卷星"上报调研结果。

    结果

    (1)基本数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时间在2006年之前的有24家(48.00%),在2006年之后的有26家(52.00%)。2006年或建院首年、2021年职工人数分别为67.00(40.00,101.00)人、94.00(62.00,162.00)人;门诊人次数分别为39 324.00(22 620.00,118 384.00)人次数、106 259.00(44 999.00,225 851.00)人次数;调研问卷总分分别为36.50(28.13,46.00)分、69.00(56.38,76.00)分。(2)Ⅰ级指标"机构设置""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支持"2021年中位数得分均高于2006年或建院首年,不同年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相对得分率分别是"机构设置"[77.27%(25.50/33.00)],"服务功能"[61.84%(23.50/38.00)],"服务方式"[76.92%(10.00/13.00)],"服务支持"[47.37%(9.00/19.00)]。"机构设置"中"建筑面积"中位数得分均为0分。"服务功能"中"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治""住院服务内容"相对得分率均为100.00%;"住院床位使用率"相对得分率均为25.00%(1.00/4.00)。(3)服务功能、服务方式及服务支持的Ⅱ、Ⅲ级指标得分:"服务功能"中"公共卫生项目"中位数得分从2006年或建院首年的2.00分上升到2021年的9.50分,不同年份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021年相对得分率为59.38%(9.50/16.00)。"服务方式"中"资源整合"相对得分率2021年为100.00%。"服务支持"中"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科研任务"中位数得分均为0分,"全科医师""科研任务"不同年份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持续发展在机构设置、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支持相对得分率的逐步提升方面有所体现。建筑面积、住院服务能力、人员配比严重不足等问题导致服务能力增长缓慢,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掣肘问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中国全科医学》定性和混合方法研究质量评价小组
    2024, 27(10):  1173-11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75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56KB) ( )  
    背景

    全科医学具有显著的跨学科领域特征,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均适用于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近年来我国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相关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稳步增长,但整体文献质量尚未经过系统评估。

    目的

    探明我国基层卫生与全科医学领域发表的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方法

    于2022年8月—2023年4月,由4名研究人员采用质量评估项目(CASP)中的定性研究评价工具和混合方法研究评价工具(MMAT)分别对我国2021年全科医学与基层卫生领域发表的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进行分析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研究人员两两分组,独立进行信息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35篇定性研究文献及9篇混合方法研究文献。定性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65.71%(23/35)的研究未充分考虑伦理学问题;94.29%(33/35)的研究未讨论招募参与者的问题;82.86%(29/35)的研究未充分考虑研究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42.86%(15/35)的研究样本量<20人,且25.71%(9/35)的研究未讨论资料饱和问题。混合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8/9的研究未明确报告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类型,且8/9的研究未能有效整合研究的不同组成部分以共同回答研究问题。

    结论

    我国2021年发表的基层卫生及全科医学领域的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仍存在部分限制,尤其是在定性研究的伦理性、可靠性及信息饱和程度等方面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整合方面受限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科研方法学的培训,并严格遵循科研设计和报告规范,以改善科研工作和所得证据的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高川, 李庆印, 柯丹丹, 周俞余, 张宇扬, 何仲
    2024, 27(10):  1179-11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02KB) ( )  
    背景 居民门诊和住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十分成熟,然而分析我国居民预防性就医及健康体检服务利用情况的相关研究却较少。目的 了解我国≥45岁人群健康体检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选取≥45岁人群,统计其2015—2018年参加体检率和体检项目数。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Zinb)模型,分析居民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 203例居民,平均年龄(62.4±10.0)岁,参加体检率为47.73%(8 211/17 203)。体检参加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6.47%)、上海市(83.67%)和北京市(82.05%),排名后三位的分别为辽宁省(35.41%)、青海省(36.55%)和福建省(36.94%)。8 211例参加过常规体检的人群平均年龄(64.1±9.9)岁,人均参加体检项目中位数为9(5,12)项。体检项目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北京市(14项)、上海市(14项)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项),排名后三位的分别为甘肃省(7项)、安徽省(7项)和辽宁省(7.5项)。非参数检验显示,城镇居民体检项目数高于农村(10项与8项),东部高于中部(10项与8项)、西部(10项与9项)及东北部(10项与8项),西部高于中部(9项与8项)(P<0.001)。Zinb模型显示,经济区域(中部、西部、东北部)、居住地类型(城镇地区)、性别(女性)、年龄(60岁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健康状况(共患病)和基本医疗保险类型(职工医疗保险)是居民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影响因素(P<0.001)。按照城镇和农村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区域(中部、西部、东北部)、年龄(60岁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是城镇和农村居民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除此之外,对于城镇地区居民而言,已婚是其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影响因素(P<0.001);对于农村地区居民而言,男性、共病、具有职工医疗保险是其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我国≥45岁人群健康体检服务利用率较低,城镇地区、东部地区健康体检服务更多,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居民利用健康体检服务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是城镇地区居民利用健康体检服务的影响因素,性别、健康状态和基本医疗保险类型是农村地区居民利用健康体检服务的影响因素。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体检服务的利用率,并分城乡和地域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余新艳, 苏鹏, 袁晓静, 姜清茹, 杨建云, 赵旭东, 王一凡, 张海澄
    2024, 27(10):  1186-11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79KB) ( )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防控形势严峻。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因素管理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国内外应用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针对基层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较少,且在既往研究中也未以整体观对患者包含不同数量风险的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

    目的

    分析基层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综合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基层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控提供客观依据及帮助。

    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2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3 039例6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其中至少1种慢性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72 h心电图分析结果划分为正常组632例、风险组2 407例。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确定最佳λ值,绘制模型,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及包含不同数量风险的变量排序。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分布、吸烟、运动、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λ值为0.015 685 31。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BMI、城乡分布、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650(95%CI=0.627~0.673,P<0.001)。影响综合风险及不同数量风险种类变量排序前五位的分别为:年龄、BMI、城乡分布、饮茶、运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性别、城乡分布、吸烟;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性别、BMI、城乡分布;糖尿病+冠心病、年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

    结论

    年龄、BMI、城乡分布、吸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是65岁以上+慢性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因素。除年龄外,BMI及生活习惯对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的发生影响较为重要,随着+风险种类数量的增多,慢性病尤其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增强。基层医护团队应以单导联可穿戴设备为载体定期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发生风险管理,其不但可高效、低成本的实现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一级、二级预防及健康管理,并可加速基层医疗服务应加快从不连贯的诊疗服务向全程健康管理的转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戴振威, 张菱, 张浩然, 肖伟军, 王浩, 黄依漫, 荆舒, 陈旭, 付佳琪, 吴奕锦, 高磊, 苏小游
    2024, 27(10):  1194-12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8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88KB) ( )  
    背景

    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0%和10%,良好的血糖监测依从性可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但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较差。

    目的

    调查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地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情况,探索影响其血糖监测依从性及监测次数的心理、行为因素,为后续开展针对性干预试验以提高农村中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1-11-02—12选取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地区的中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糖监测情况等,使用五条目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病人健康问卷(PHQ-9)和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S)调查患者的正念水平、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负二项回归分析探索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及监测次数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484份,录入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为96.9%。469例患者中,不能每月监测血糖者占58.8%(276/469),193例监测血糖者每月测量血糖的频次范围为1~60次,中位数为2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负二项回归分析发现:存在抑郁(AOR=1.127,P=0.005)、高信息水平(AOR=0.133,P=0.023)、高动机水平(AOR=1.093,P=0.002)为血糖监测的促进因素,高年收入(AIRR=2.063,P<0.001)、过去1年内饮酒(AIRR=1.569,P=0.011)为血糖监测次数的促进因素;而近6个月吸烟(AOR=0.559,P=0.043)为血糖监测的阻碍因素;年龄>60岁(AIRR=0.668,P=0.024)为血糖监测次数的阻碍因素。

    结论

    农村地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状况较差,建议有关卫生部门加强血糖监测知识及技能等健康教育,对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财政等社会支持,提高血糖监测依从性,以实现对T2DM的有效控制、治疗和康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卢春远, 龙蓉, 毛永佳, 叶德鑫, 汪俊华, 张江萍
    2024, 27(10):  1201-12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4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17KB) ( )  
    背景

    随着高血压患病人群越趋于年轻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3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重点监测人群,目前社区高血压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极大加重了社区工作的负担,但近年来较少开展纵向研究探讨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分布情况。

    目的

    探讨35岁及以上社区管理高血压人群血压变化趋势,揭示高血压变化轨迹及分布特征。

    方法

    本研究依托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2020—2022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阳市某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选取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个人基本信息表(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收集基线资料,并采用随访记录表[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WC)、随访方式、药物依从方式及控制满意度]收集随访资料,计算研究对象的BMI、腰高比(WHtR)情况,随访频率为每半年1次,共计随访5次。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LGCM)与增长混合模型(GMM)探索35岁及以上高血压人群中随访血压值的变化轨迹,并识别轨迹相似的潜在集群,进一步分析不同血压轨迹分组的分布特征。

    结果

    研究共纳入15 958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人群中血压初始水平及变化速率均与BMI初始水平、变化速率有关。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呈现出3种相似的轨迹变化,收缩压和舒张压三种轨迹定义及占比分别为血压低值上升组2.1%(332/15 958)/19.1%(3 052/15 958)、血压高值下降组5.7%(905/15 958)/6.1%(975/15 958)、血压中值稳定组92.2%(14 721/15 958)/74.8%(11 931/15 958)。不同收缩压轨迹分组的高血压患者病程、药物依从方式、随访方式、控制满意度、BMI、WHtR及W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舒张压轨迹分组的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药物依从方式、随访方式、控制满意度、BMI、WHtR及W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5岁及以上社区管理高血压人群血压变化轨迹主要表现为血压中值稳定。不同特征人群的血压变化轨迹表现不同,提示在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高血压人群管理时,应针对性提出管理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敏, 陆媛, 高松, 马佳, 刘亚林, 翟佳燚, 于德华
    2024, 27(10):  1208-12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8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05KB) ( )  
    背景

    主动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轻度认知障碍(MCI)是认知障碍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脑健康的关键环节。

    目的

    了解上海市55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情况、就诊意愿及影响因素,调动人群对MCI的主动健康干预,全面实现健康中国建设。

    方法

    2021年10—12月,随机抽取上海市城区、郊区各一区(城区为杨浦区、郊区为嘉定区),每区随机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浦区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定区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纳入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居民进行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MCI疾病认知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特征;(2)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水平;(3)社区人群疾病就诊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970份,回收有效问卷951份,有效回收率98.04%。(1)55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问卷得分为(14.55±5.24)分。51.3%(488/951)的社区人群知晓"轻度认知障碍"的概念,获知途径以媒体途径为主[61.7%,301/488];59.9%(570/951)的人群认为"年纪大了都会出现轻度认知障碍";14.1%(134/951)的人群参加过相关筛查活动;6.2%(59/951)的人群曾因记忆障碍或怀疑有认知障碍而就诊。(2)对社区人群的MCI就诊意愿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认知障碍家族史、对MCI的认识与理解及个人相关经历是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55岁以上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水平较差,疾病就诊意愿不强烈。MCI相关知识知晓不佳、对MCI的理解存在偏差及相关实践经历缺乏的人群就诊意愿差。建议多角度宣传,提高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度;提供全方位支持,提高主动健康可及性,探索促进主动健康的有效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宸立, 张天程, 李卉, 冯郑文, 陈小垒, 邵爽, 杜娟
    2024, 27(10):  1215-12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7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535KB) ( )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人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是服务高质量实施的有力保证。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制定北京市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质量评价提供客观标准。方法 于2021年3—5月根据文献研究和定性研究初步形成指标体系条目池,并设计专家函询表。选择北京市在上门医疗服务和老年综合评估领域有经验的社区护理、全科医学及管理研究专家21名,于2021年6—10月以邮件形式发出专家函询表,进行3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并统计专家的个人信息及权威程度相关指标,建立北京市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3轮专家函询表均全部收回且全部有效,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21位专家权威程度在0.700~1.000,平均为0.927,达到可接受标准。第1轮专家函询的指标重要性、可行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170和0.140(P<0.001),第2轮分别为0.147和0.175(P<0.001),第3轮分别为0.231和0.208(P<0.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函询结果可靠。最终构建的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服务条件、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共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结论 所构建的指标体系适于评价单次上门医疗服务的实施质量,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相关制度与方案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幸, 董静, 郭怡, 徐建伟, 白雅敏, 刘敏, 张晓畅, 郭晓雷, 马吉祥, 孙昕霙
    2024, 27(10):  1221-12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5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05KB) ( )  
    背景

    中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而控制率低,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减少膳食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因此探索居民减盐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居民自身的健康管理及减轻社会负担意义重大。

    目的

    基于PRECEDE模式,探索山东居民减盐行为的倾向因素、强化因素和促成因素,为后续减盐工作提供科学建议。

    方法

    运用混合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先后于2016年和2018年采访居民共计114名,访谈提纲主要包含对控盐的态度、在控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获得的帮助等。定量数据来源于2016年山东省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终末调查鲁东、鲁中南地区的问卷数据,从数据库中选取与高血压相关调查内容,共纳入研究样本6 697份。

    结果

    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影响下,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对减盐行为依从性有影响(P<0.05)。在控制个人一般情况的影响下,个人口味、减盐知识及对低盐饮食的态度对减盐行为依从性有影响(P<0.05)。医生的干预能强化居民减盐行为。通过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强高血压患者的减盐行为与意识,还能加强家人的督促,提升家人的减盐行为与意识,进而达到促进居民减盐的目的。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督促能强化居民控盐行为。山东省减盐行动制定了项目推进政策、餐饮业政策、食品业政策以及减盐健康教育政策,打造了浓厚的减盐大环境。低盐产品中对居民影响较大的是限盐勺,低盐食品及低钠盐的可及性相对较低影响了其控盐作用。大众媒体宣传是居民获得减盐信息的主要途径,目前作用较为明显的大众传播方式包括电视和在公共场所的宣传。

    结论

    对低盐饮食的态度及知识水平因素是影响居民减盐行为的倾向因素;医生的劝诫和家人的提醒能帮助居民开始减盐,也能强化居民减盐行为,属于强化因素;减盐相关政策、大众传播为居民减盐创造了社会氛围,减盐相关产品则提供了现实条件,属于促成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姜晓利, 彭海波, 许凌烽, 徐娜, 尹呈良, 孟文奇, 柳松艺, 尹文强, 陈钟鸣, 马东平, 于倩倩
    2024, 27(10):  1231-123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3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82KB) ( )  
    背景

    2016年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居民基层首诊意愿逐步提升,但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

    目的

    了解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策略。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三市抽取5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共4 000名签约居民。采用汉化版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CAT)的首诊性维度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的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 8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8%。其中,乡镇卫生院签约居民为2 086名(5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 773名(45.9%);三个地区的首诊性维度总得分为3.49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您的签约机构周六、周日开门吗"(3.74分);得分最低的条目是"在非营业期间,如果您在晚上生病了,您的签约机构会有医生或护士出诊吗?"(3.0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机构、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身体健康、是否确诊慢性疾病是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较好,但还需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引导签约居民形成基层首诊的就医观念,通过明确非工作日出诊流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共享平台建设、发挥医疗保障制度杠杆作用等措施推动居民基层首诊,进而提升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熊刘芳, 邹晓昭, 马涵英, 赵铁夫
    2024, 27(10):  1238-12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4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99KB) ( )  
    背景

    我国社区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长程家庭医生签约将有助于提高健康管理的连续性和治疗效果,分析患者对长程签约的需求,对于国家推进家庭医生服务至关重要。

    目的

    探究北京市朝阳区社区患者对于长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改进家庭医生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愿意长程签约服务分为同意长程签约组(简称签约组)和拒绝长程签约组(简称拒签组)。2020年1月—2021年1月通过线上系统检索患者健康档案录入患者性别、年龄、慢性病等资料,其余一般资料包括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医疗支出、健康状况、住址距离、依从性、是否独居等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收集和补充。2021年1—3月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一般资料、服务质量评价以及长程家庭医生签约意愿。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以及研究前期开放性问卷调查结果设计家庭医生服务质量评价SERVQUAL量表,分别从期望质量、感受质量以及重要程度维度按1~5分进行打分,期望评分与感知评分用于计算服务质量评分(SQ),后者用于进行重要程度矫正后SQ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长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500份问卷,共回收问卷423份,包括微信平台(73例,17.2%)、线下问卷(190例,44.9%)以及电话访谈(160例,37.8%),问卷有效率为84.6%。签约组283例(66.9%),拒签组140例(33.1%)。SEVRQUAL量表的SQ平均分为-0.54,感知平均分为3.98分,期望平均分为4.52分。两组矫正后SQ评分及各维度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址距离(OR=1.077,95%CI=1.013~1.145,P=0.018)、依从性(OR=0.291,95%CI=0.137~0.617,P=0.001)、独居(OR=4.132,95%CI=1.997~8.550,P<0.001)以及矫正后SQ(OR=0.983,95%CI=0.980~0.986,P<0.001)是患者长程签约家庭医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矫正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住址距离、独居与否以及依从性是患者签约长程家庭医生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SERVQUAL量表能较好评价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有助于制定家庭医生服务改进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流行病学研究
    宋伟梅, 王旭春, 任浩, 赵英, 陈利民, 仇丽霞
    2024, 27(10):  1245-12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3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72KB) ( )  
    背景

    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分析山西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可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价值。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山西省20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8年11月(2010、2013、2015和2018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中山西省部分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调查数据,计算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和地区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析不同特征成年人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

    结果

    本研究2010、2013、2015、2018年分别获得有效人数3 527、4 066、4 545、4 788人,年龄20~108岁。调查对象以40~59岁年龄段人群较多,女性居民较男性居民多,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多。山西省2010—2018年20岁及以上成年人整体超重粗率和经年龄、性别标化后的标化超重率分别为37.7%~40.1%、36.1%~39.6%,无明显上升趋势(Z=0.005、2.413,P=0.942、0.120);整体标化肥胖率和整体中心性肥胖粗率、标化中心性肥胖率分别由2010年的17.2%、53.8%、52.4%增长至2018年的20.0%、61.6%、60.2%(Z=8.100、10.994、12.218,P<0.05)。2010—2018年,不同年龄、性别、地区20岁及以上成年人整体超重粗率和标化超重率比较,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2013年男性标化超重率高于女性(χ2=4.259,P=0.039)、男性标化肥胖率低于女性(χ2=13.724,P<0.001),其余时间点男女标化超重率和标化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年龄组的整体肥胖率、男性肥胖率以及男、女性中心性肥胖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2010—2018年城市居民的标化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居民(P<0.05),其中,城市和农村居民,2013年和2015年的标化超重率,2010年和2015年的标化肥胖率以及2015年和2018年的标化中心性肥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8年山西省女性标化超重率呈下降趋势(APC=-0.57,P<0.05),男性标化肥胖率呈上升趋势(APC=2.72,P<0.05),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标化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性别和地区之间的变化趋势也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2010—2018年山西省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趋于稳定,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肥胖、中心性肥胖防治方面应以20~39岁青壮年为重点干预人群,减缓增长速度,以40岁以上人群为重点防治人群,采取相应预防干预措施,以控制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春艳, 邓映岚, 赵平, 胡仕秀, 吴小燕, 朱焱, 黎香彦, 谢正州, 王蓉, 高艳, 杨秀英, 许海娜, 卢然, 冉利梅
    2024, 27(10):  1252-12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17KB) ( )  
    背景

    尿失禁好发于40~60岁女性,其对女性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可造成严重影响。

    目的

    了解贵州省40~60岁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尿失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于2022年6月—2023年1月,选取贵州省7个地区10家医院行健康体检的40~60岁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分别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女性下尿路症状问卷量表(ICIQ-FLUTS)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测定研究对象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水平,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制定的诊断标准,判断尿失禁类型,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尿失禁的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尿失禁类型和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966份,有效回收率为98.9%。2 966名研究对象中,尿失禁的患病率为33.4%(991/2 966),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20.1%(596/2 966),急迫性尿失禁患病率为2.0%(58/2 966),混合性尿失禁患病率为11.4%(337/2 9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月经情况、产次、盆腔器官脱垂史、会阴裂伤、会阴侧切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P<0.05);盆腔手术史、流产次数、新生儿体质量是急迫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P<0.05);腰围、慢性盆腔疼痛史、盆腔器官脱垂史、会阴裂伤是混合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P<0.05)。混合性尿失禁患者I-QoL总分、行为限制得分、心理影响得分、社会活动障碍得分均低于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P<0.05);重度尿失禁患者I-QoL总分、行为限制得分、心理影响得分、社会活动障碍得分均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

    结论

    贵州省40~60岁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较高,为33.41%,不同类型尿失禁的影响因素不同,混合性尿失禁和重度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为该人群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单, 王亚伟, 黄芳, 徐一凡, 张一英, 邵月琴
    2024, 27(10):  1261-12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3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57KB) ( )  
    背景

    结直肠癌已成为上海市嘉定区发病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其疾病负担仍在加重。

    目的

    分析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流行趋势,为结直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肿瘤登记资料,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等统计指标(以201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调整),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1.0软件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5 020例,粗发病率52.12/10万,标化发病率26.27/10万,死亡病例2 419例,粗死亡率25.12/10万,标化死亡率11.16/10万,男性的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总人群标化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APC=2.63%,P<0.05),其中男性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3.48%,P<0.05),女性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1.39%,P=0.119),均未发现转折点;总人群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49%,P=0.250),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34%,P=0.545),女性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APC=-1.94%,P<0.05)。

    结论

    2003—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总体仍有上升,其中男性呈上升趋势,女性无明显变化趋势;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其中男性无明显变化,女性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结直肠癌的防控工作,重点关注男性人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数智医疗与信息化研究
    雷芳, 杜亮, 董敏, 刘雪梅
    2024, 27(10):  1267-12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6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54KB) ( )  

    随着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临床诊断与筛查等。早期临床评估对于评价基于A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临床性能、安全性和人为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为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奠定基础,但相关临床研究报告的透明度和完整性尚待提高。2022年5月,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早期临床评估报告指南(DECIDE-AI)正式在线发表。本文将结合DECIDE-AI中的AI相关报告项目及相关文献,探讨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早期临床评估的透明化报告,以期帮助我国系统开发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相关指南,提高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早期临床评估报告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钟锦佳, 李文涛, 黄亚芳, 吴浩
    2024, 27(10):  1271-12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56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40KB) ( )  
    背景

    近年来初级保健领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发展迅速,但关于其设计特征与方法学质量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系统总结、分析初级保健领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的设计特征与方法学质量。

    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建库至2023-02-21发布的初级保健领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采用叙述性总结和描述方法分析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预测模型类型、样本量、缺失值处理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类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及预测效能、模型验证方法等。

    结果

    最终纳入30篇文献,涉及106个预测模型,其中发表时间为2021~2023年17篇;研究主题涉及呼吸系统疾病6篇,肿瘤4篇,门诊预约3篇;26篇文献样本量>1 000(占86.67%,95%CI=68.36%~95.64%);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处理缺失值者7篇;65个预测模型使用基于树的机器学习算法,其中随机森林使用频率最高(占32.08%,95%CI=23.53%~41.95%);61个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或一致性(C统计量)作为区分度评价指标(占57.55%,95%CI=47.57%~66.97%),但仅14个预测模型报告了校准度指标(占13.21%,95%CI=7.67%~21.50%);106个预测模型多数区分度良好,但92个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占86.79%,95%CI=78.50%~92.33%);仅7篇文献所涉预测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

    结论

    近3年来初级保健领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逐渐增多,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门诊预约等;预测模型在样本量、缺失值处理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多数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但大部分预测模型未进行外部验证,总体偏倚风险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