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全选:
    2024年 第27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4-02-20
    主编笔谈
    杨辉
    2024, 27(06):  0-H.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A00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4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陈倩倩, 芮法娟, 倪文婧, 李婕
    2024, 27(06):  637-6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7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24KB) ( )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详述了目前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情况、人群归因分值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本文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仍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以及抗病毒治疗,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略有下降,但代谢性因素如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引起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正逐步上升;吸烟、饮酒等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综述了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可为制订原发性肝癌防控措施提供切实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彭磊, 朱克祥
    2024, 27(06):  643-6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64KB) ( )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肌肉减少性肥胖正在成为与多种临床环境(包括癌症)中不良事件和结局风险较高的相关因素。但目前对于肌肉减少性肥胖的定义及诊断缺乏统一标准,且其与癌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肌肉减少性肥胖的相关定义及诊断方法,将其对癌症患者的临床影响展开具体论述,包括对手术及化疗患者的影响,并总结其主要防治策略。本文总结文献得出,肌肉减少性肥胖在癌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但目前对于其定义及诊断标准仍具有争议。肌肉减少性肥胖是癌症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指南解读
    谭惠文, 李丹婷, 余叶蓉
    2024, 27(06):  650-6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2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20KB) ( )  

    垂体催乳素瘤是一种由垂体催乳素细胞瘤过量合成和分泌催乳素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疾病,垂体催乳素瘤的规范化诊疗对于恢复并维持患者的正常垂体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月,《欧洲内分泌杂志》发布了国际临床内分泌学分会(ICCE)与意大利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ME)关于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实践最新共识申明——《2022版ICCE/AME垂体催乳素瘤临床实践共识》(简称2022版ICCE/AME新共识)。2022版ICCE/AME新共识立足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诊治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分析和建议。本文围绕2022版ICCE/AME新共识关于垂体催乳素瘤的诊断、治疗、特殊人群、多巴胺激动剂抵抗及侵袭性疾病等诊治要点更新进行解读,希望有助于全科医生及内分泌专科医生对于垂体催乳素瘤的认识,为其临床实践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孙宇馨, 湛浩然, 阿依夏姆·克依木, 徐婷婷
    2024, 27(06):  656-6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8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15KB) ( )  
    背景

    妇幼健康发展需要缩小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城乡、区域、群体差距,聚焦农村等低收入地区孕妇生命质量对改善妇幼健康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中国农村孕妇妊娠期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陕西省、四川省和云南省6家县级医疗机构(昭阳区人民医院、彝良县人民医院、平昌县妇幼保健院、营山县妇幼保健院、紫阳县妇幼保健院、汉阴县妇幼保健院)3 329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的基本信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WHOQOL-BREF)调查孕妇生命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孕妇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3 29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94%。孕妇WHOQOL-BREF平均维度总得分为(81.99±11.01)分,4个维度中社会关系维度的得分最高[(69.13±12.46)分],其次为心理维度得分[(66.99±12.59)分]、生理维度得分[(65.40±12.62)分]、环境维度得分[(65.02±12.11)分]。分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年总收入、居住地、受教育程度、职业孕妇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环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前BMI孕妇心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妊娠期增重孕妇心理维度、环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疗保险类型孕妇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环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环境维度得分低于初产妇(P<0.05);有运动习惯孕妇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环境维度得分高于无运动习惯孕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习惯、受教育程度、职业是生理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孕前BMI、家族史、运动习惯、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心理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运动习惯是社会关系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家族史、妊娠期增重、运动习惯、居住地类型、职业、年总收入、医疗保险类型是环境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孕妇妊娠期生命质量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除年龄、产次等个体因素影响外,居住地、医疗保险覆盖等社会因素也是显著影响因素,从社会角度的改善仍然是今后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阳, 王振, 曾智
    2024, 27(06):  663-6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3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0KB) ( )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丧偶率也在持续上升。丧偶作为人类生命历程中遭遇的最具压力的事件之一,其影响还涉及鳏寡者的精神健康和经济水平等层面。国内外关于丧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多项研究中,使用到的代理变量均是较为传统的指标,如主观幸福感、孤独感、抑郁水平等,且部分研究未考虑丧偶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目的

    评估丧偶对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制定我国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方法

    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筛选4 69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丧偶"将纳入的研究对象分为丧偶组(n=644)和未丧偶组(n=4 050)。以精神虚弱指数为视角进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判。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采用Logit回归计算倾向值,并通过标准偏差变化、共同支撑条形图以及核密度分布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k近邻匹配、半径匹配与核匹配分析丧偶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情况,并分别基于性别、户口类型和年龄段进行异质性检验。

    结果

    相比于未丧偶组,丧偶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P<0.05)。Log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OR=2.274,95%CI=1.917~2.698)、年龄(OR=0.975,95%CI=0.972~0.978)、中等教育水平(OR=0.618,95%CI=0.505~0.756)以及家庭月消费(OR=1.000,95%CI=1.000~1.000)与丧偶相关(P<0.05)。匹配后的稳健性检验效果良好,PSM结果显示,丧偶使精神虚弱指数明显升高(ATT值为0.054~0.055,P<0.05)。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丧偶对老年人精神虚弱指数的影响存在城乡和年龄段差异,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丧偶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更为显著(ATT值为0.072~0.075,P<0.05),但对城镇老年人的影响不明显;对低龄段与高龄段老年人影响较为显著(ATT值分别为0.061~0.081,P<0.05;0.067~0.078,P<0.05),而对中龄段老年人的影响不显著。

    结论

    丧偶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会造成负面影响,该影响对不同老年群体来说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刚刚步入老年和处于晚年的丧偶老年人,并为其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袁仙仙, 李静, 王佳, 张可欣, 杨蕊华, 郑薇, 李光辉
    2024, 27(06):  670-6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41KB) ( )  
    背景

    妊娠期血脂异常升高可对母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仅增加了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DM)、高甘油三酯胰腺炎、晚期流产、早产以及巨大儿的发生风险,亦显著增加了母儿产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目的

    分析妊娠早、中、晚期血脂异常的分布特征及其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建档产检至分娩的单胎孕妇,收集临床资料及妊娠早、中、晚期血脂数据[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期血脂参考范围作为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包括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妊娠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最佳截断值。

    结果

    研究共纳入单胎孕妇8 511名,平均年龄为(31.7±3.9)岁,平均孕前BMI为(21.7±3.2)kg/m2,其中孕前低体质量988名(11.6%)、正常体质量5 568名(65.4%)、超重1 271名(14.9%)、肥胖366名(4.3%),GDM孕妇1 415名(16.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650名(7.6%)。妊娠中、晚期TC、TG、LDL-C水平均高于妊娠早期(P<0.05),妊娠晚期HDL-C水平高于妊娠早期,但低于妊娠中期(P<0.05)。妊娠早期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3.4%(1 990/8 511),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妊娠早期(P<0.05)。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早期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孕前正常体质量孕妇,但妊娠晚期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妊娠早、中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GDM孕妇,HDP孕妇妊娠早、中、晚期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非HDP孕妇(P<0.05)。排除可能影响血脂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后,妊娠早期预测妊娠中期血脂异常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TC 4.485 mmol/L(AUC=0.854)、TG 1.325 mmol/L(AUC=0.864)、HDL-C 1.275 mmol/L(AUC=0.908)、LDL-C 2.265 mmol/L(AUC=0.823);妊娠早期预测妊娠晚期血脂异常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TC 4.485 mmol/L(AUC=0.809)、TG 1.145 mmol/L(AUC=0.833)、HDL-C 1.285 mmol/L(AUC=0.851)、LDL-C 2.195 mmol/L(AUC=0.766)。

    结论

    妊娠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并未增加,不同孕前BMI、GDM与非GDM、HDP与非HDP孕妇之间妊娠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具有显著差异,妊娠早期血脂水平有预测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郑奎, 刘露, 王永丽, 李会, 王璇, 李博, 郝京霞, 张英谦
    2024, 27(06):  679-6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3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33KB) ( )  
    背景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儿童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同病因与DCM患儿的预后显著相关。其中原发性DCM的占比最高且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与遗传因素相关的患儿预后更差。因此基于遗传背景下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将有利于DCM患儿的精准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DCM的遗传病因占比、遗传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2022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基因检测的42例原发性DCM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出院后定期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以患儿死亡时间或2022-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结局将患儿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33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儿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患儿中位首诊年龄12(7,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9,36)个月。死亡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间8(0,11)个月,存活组中位随访时间30(12,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死亡组患儿男性、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基因突变阳性占比高于生存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生存组(P<0.05)。患儿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8.1%(16/42),其中自发突变占25.0%(4/16),基因突变阴性为61.9%(26/42)。死亡组9例患儿均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基因突变阳性患儿死亡8例(50.0%,8/16),基因突变阴性患儿死亡1例(3.8%,1/26),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突变阴性死亡患儿CSRP3(c.190C>T)杂合变异,致病分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绘制患儿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基因突变阴性患儿生存率高于基因突变阳性患儿(χ2=18.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HR=23.91,95%CI=(1.80~317.21),P=0.016]、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11.29,95%CI(1.13~112.68),P=0.039]为DCM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本研究38.1%的原发性DCM患儿与遗传病因相关,诊断后第1年内是DCM患儿死亡的高发期,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预后更差。存在致病基因突变、首诊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星河, 汪洋, 康俊萍, 刘小慧
    2024, 27(06):  685-69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68KB) ( )  
    背景

    通过24 h尿钠测定计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钠盐摄入量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检测过程繁琐。已有的通过点尿钠估测24 h尿钠水平公式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估测价值尚不清楚。

    目的

    评价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Kawasaki、INTERSALT、Tanaka公式(以下分别简称K法、I法、T法)以点尿钠估测24 h尿钠水平的准确性。

    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24 h尿钠排泄量,通过点尿钠估测24 h尿钠排泄量。采用配对t检验评估3种公式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与实测值差异的显著性,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绘制Bland–Altman图对24 h尿钠排泄量实测值与估测值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3种方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偏差。评估在不同钠盐摄入水平、患有糖尿病、临床蛋白尿患者中3种估测公式的准确性。

    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96例,平均实测24 h尿钠排泄量(165.04±78.53)mmol/d,相当于钠盐摄入量(9.65±4.59)g/d。女性患者年龄、微量蛋白尿比例、临床蛋白尿比例高于男性患者,BMI、入院舒张压、24 h平均舒张压、吸烟比例、点尿钠、实测24 h尿钠排泄量低于男性患者(P<0.05)。患者24 h尿钠排泄量实测值低于K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t配对=-8.008,P<0.001),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有94.90%的点在95%CI之内。患者24 h尿钠排泄量实测值高于I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t配对=4.167,P<0.001),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有94.39%的点在95%CI之内。患者24 h尿钠排泄量实测值与T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0.547,P>0.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有96.43%的点在95%CI之内。K法、I法、T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1.82%、12.94 %、-1.90%。根据钠盐摄入量进行分组后,估测值与实测值原本中等强度的相关性消失。三种方法的估测偏差在是否患有糖尿病、临床蛋白尿的患者之间差距不大。

    结论

    通过K法、I法、T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通过点尿钠预测24 h尿钠水平上均具有偏差,但整体上T法偏差最小。未发现可能影响尿钠排泄的疾病(如糖尿病、蛋白尿)对估测公式的准确性有显著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歌, 张鑫越, 冯玉华, 窦婧予, 吴雪莹, 程根阳
    2024, 27(06):  692-6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6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45KB) ( )  
    背景

    IgA肾病(IgAN)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目前糖皮质激素是否能改善慢性肾脏病(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肾脏预后尚无明确结论。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素治疗对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肾脏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激素治疗将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采用倾向匹配法按照性别、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患者进行1∶1匹配筛选病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治疗1年内疾病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开始支持治疗的日期作为随访起点,随访至2022-10-31,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或接受透析治疗。复合终点事件定义为:eGFR较基线持续下降超过30%或进入ESRD或接受透析或患者死亡;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的差异。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影响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预后的可能因素。

    结果

    共有236例原发性IgAN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经过1∶1匹配,激素治疗组97例与支持治疗组97患者匹配成功,两组基线数据匹配均衡。激素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均高于支持治疗组(χ2=6.171,P=0.013;χ2=3.973,P=0.046)。中位随访时间为18.00(9.75,28.0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激素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支持治疗组(χ2=4.495,P=0.034);激素治疗组的复合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支持治疗组(χ2=4.419,P=0.036)。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患者中有177例中等量蛋白尿患者,采用倾向匹配法按照性别、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eGFR对激素治疗和支持治疗的177例患者进行1∶1匹配后,激素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和支持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各有76例患者匹配成功。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激素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支持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χ2=4.127,P=0.042);激素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的复合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支持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χ2=4.934,P=0.02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HR=0.982)、血肌酐(HR=1.019)、eGFR(HR=1.020)、24 h尿蛋白定量(HR=1.205)是影响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激素治疗组感染发生率高于支持治疗组(P<0.05)。

    结论

    在CKD进展高风险IgAN肾病患者中,与单纯支持治疗相比,激素治疗可以显著提升肾脏缓解率,降低肾功能下降、肾衰竭风;但仍需警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丽恒, 邹丽颖, 米雪, 侯磊, 王欣
    2024, 27(06):  699-70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1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94KB) ( )  
    背景

    产时发热是产科常见临床表现,可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影响产时发热的因素包括孕产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引产时间、分娩镇痛、试产时间、产房温度、内诊次数,这些因素可独立存在,也可互为因果。在产时发热的孕产妇,是否最高体温越高,母婴预后越差?对此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产时发热孕产妇的临床预后及管理策略。

    目的

    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试产过程中产时发热及其程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9年于首都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且在产程中诊断为产时发热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94例作为发热组,同期按照1∶1比例入组符合标准的未发热单胎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发热组与对照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催引产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一步根据产时发热体温程度将发热组分成4个亚组:第1亚组体温37.3~<37.5 ℃,共142例;第2亚组体温37.5~<38.0 ℃,共600例;第3亚组38.0~<38.5 ℃,共213例;第4亚组体温≥38.5 ℃,共39例。对各亚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催引产情况、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发热组入组994例,对照组入组987例。发热组孕产妇催引产率、催引产时间≥3 d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组孕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组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发生率及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催引产率、催引产≥3 d的比例及孕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转NICU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时发热孕产妇并发症及催引产率、剖宫产率、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升高,体温升高程度与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之间未体现相关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庞爱梅, 高伟, 张恒, 蒲双双, 郭莉莉, 范子荣, 刘海霞, 刘瑞霞
    2024, 27(06):  704-71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04KB) ( )  
    背景

    H型高血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经验选择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急需探寻降压药物基因分布的多态性,为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

    目的

    探讨济南市社区H型高血压药物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叶酸联合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为该地区开展高血压医防融合精准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家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例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首先进行5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通道抑制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关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将患者随机分为基因导向治疗组(基因组)与基因导向协同叶酸、维生素D治疗组(基因导向组),每组100例。基因组根据检测的高血压基因作用位点的特点调整用药;基因导向组在基因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叶酸、维生素D。干预初始(M0)、干预3个月(M3)、干预6个月(M6)时采集患者晨间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患者患病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进行基因测序,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与Hcy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对象性别(rs=-0.463)、收缩压(r=0.181)、舒张压(r=0.188)与Hcy水平有相关性(P<0.05)。5类抗高血压药物基因作用靶点中,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相关的分别是CYP3A5(A6986G)、CYP2C9(c.1075A>C)、CYP2D6(c.100C>T),与药物作用靶点敏感性基因多态性位点相关的是ADRB1、ACEI(I/D)、AGTR1、NPPA。基因组A6986G:CYP3A5*1/*1(AA)、ACEI(I/D):D/D、c.100 C>T:CYP2D6*1/*1(CC)患者M3、M6舒张压低于M0,A6986G:CYP3A5a1/a3(AG)、ADRB1 c.1165 G>C:GG、c.1075 A>C:CYP2C9*1/*3(AC)、c.1075 A>C:CYP2C9*3/*3(CC)患者M6舒张压低于M0,A6986G:CYP3A5*3/*3(GG)、ADRB1 c.1165 G>C:CC、ACEI(I/D):I/I、c.1075 A>C:CYP2C9*1/*1(AA)、AGTR1 c.1166 A>C:AA、NPPA T2238C:TT、c.100 C>T:CYP2D6*10/*10(TT)患者M3、M6收缩压、舒张压低于M0,ADRB1 c.1165 G>C:GC、ACEI(I/D):I/D、c.100 C>T:CYP2D6*1/*10(CT)患者M6收缩压低于M0,M3、M6舒张压低于M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3、M6基因导向组Hcy水平低于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基因组M6 Hcy水平低于M0,基因导向组M3、M6 Hcy水平低于M0,M6 Hcy水平低于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3、M6基因导向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基因组、基因导向组M6收缩压、舒张压低于M0,M6收缩压低于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中存在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差异,个体化用药效果显著;叶酸联合维生素D协同治疗更能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袁泉, 陆海英, 王怡, 刘韵霄, 余家琴, 田丰兆, 李瑶
    2024, 27(06):  711-7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3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29KB) ( )  
    背景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数量巨大,呼吸康复训练作为COPD患者稳定期管理的重要部分,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国外有研究数据显示远程医疗管理下实施呼吸康复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QOL)评分,但是国内,尤其是西部尚缺乏相关实践。

    目的

    评估通过远程医疗管理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与传统治疗相结合对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通气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就诊于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及5个联合社区的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长期规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及口服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远程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研究,分别在基线时及干预1、3、6个月后记录患者的肺功能、博格评分(Borg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QOL评分。

    结果

    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2例)和试验组(7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基线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组间对FEV1%pred、FEV1/FVC、6MWT水平、QOL评分中呼吸困难、情绪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1、3、6个月后,试验组FEV1%pred、FEV1/FVC、Borg评分、6MWT、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6个月后,试验组FEV1%pred、FEV1/FVC、Borg评分、6MWT、QOL评分优于干预后1个月时(P<0.05)。

    结论

    采用远程医疗管理对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康复,干预3、6个月后能有效改善该类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洋, 王宇, 丛晶, 宫艺, 韩布威, 王凯悦, 朱梦一, 张蓓, 吴效科
    2024, 27(06):  717-7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61KB) ( )  
    背景

    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的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密切。BMI正常的PCOS女性也有较高的脂质代谢水平,但目前对该类人群中血脂异常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BMI正常的PCOS女性发生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针刺和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活产率的影响(PCOSAct)"临床试验数据,选取基线较完整且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428例。判断高脂血症的评价标准:总胆固醇(TC)≥6.22 mmol/L和/或三酰甘油(TG)≥2.26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4.14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1.04 mmol/L,并据此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人体测量学、性激素、糖脂代谢以及心肌酶、肝功能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BMI正常的PCOS女性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BMI正常的PCOS女性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32.24%(138/428),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是HDL水平降低;单一表型异常率较高[21.73%(93/428)]。高脂血症组138例、无高脂血症组290例。高脂血症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占比、体质量、腰围、BMI、腰臀比(WHR)较大,尝试妊娠时间较长,游离雄激素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DL、TC、TG、载脂蛋白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无高脂血症组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抗米勒管激素、HDL、载脂蛋白A、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较无高脂血症组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HOMA-IR、LDH是正常BMI的PCOS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70、1.348、1.172、1.009),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是独立保护因素(OR=0.979,P<0.05)。

    结论

    BMI正常的PCOS女性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为32.24%,年龄、BMI、HOMA-IR、LDH、SHBG均是PCOS女性发生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该根据各诱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及延缓PCOS女性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晓宇, 张斌森, 张笑佳, 逯晓婷, 刘鸿鑫, 王春爱
    2024, 27(06):  723-73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16KB) ( )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增加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是POCD发生的重要机制假说,而电针改善POCD患者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观察电针对老年POCD大鼠学习记忆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OCD的作用机制。

    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2月选取18~20月龄SD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组(n=24)。根据术后3、7 d两个观察时间点将每组大鼠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术后3 d亚组、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每组12只。采用剖腹探查手术建立POCD模型,选取电针组大鼠百会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刺激。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海马中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海马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Fe2+,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铁蛋白重链1(FTH1)、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术后3 、7 d大鼠组别与时间对大鼠术前认知功能训练逃避潜伏期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5),训练时间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显著(P时间<0.05),组别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不显著(P组间>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血清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血清IL-6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模型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FTH1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FTH1低于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3、7 d亚组海马组织视野内细胞核双核膜结构清晰,核周隙未见明显增宽,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核内染色质浓缩边集;胞质内少量线粒体膜破裂,膜结构消失;部分内质网明显扩张;并可见部分髓鞘断裂,排列紊乱;电针组术后3、7 d亚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

    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失衡和神经元铁死亡可能是POCD发生的重要病因机制;电针能够改善POCD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全身和中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元细胞铁死亡途径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
    凡国华, 孙静云, 纪娟, 许文景, 赵娟
    2024, 27(06):  733-7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1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65KB) ( )  
    背景

    骨髓抑制是肺癌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针对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治疗,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择时揿针疗法预防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42例首次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事先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和制订的分配方案,根据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揿针组(48例)及择时组(47例)。对照组给予肺癌化疗常规护理措施,揿针组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加用膈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等穴位揿针疗法,择时组在对照组遵循子午流注纳子法于当日辰时(7:00—9:00)至巳时(9:00—11:00)实施择时揿针疗法。检测分析三组化疗前1 d及化疗第3、7、14、21天反映骨髓抑制情况的血常规指标及舒适度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揿针组和择时组化疗第7、14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择时组均高于揿针组(P<0.05);血小板计数:化疗第7、14天揿针组和择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化疗第7、14天揿针组和择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第14天择时组高于揿针组(P<0.05)。

    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揿针疗法能有效预防NSCLC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提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部分血常规指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杰, 丁声双, 郭敏, 薛阳, 徐紫清, 侯怀晶, 薛建军
    2024, 27(06):  739-7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290KB) ( )  
    背景

    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

    目的

    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

    方法

    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气管插管组、利多卡因组、总多糖组、总皂苷组、总黄酮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制备气管插管模型,插管前各治疗组按1 mL/100 g(按体质量计)分别经口喷入1%利多卡因、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浸润悬雍垂及软腭周围组织,对照组和气管插管组经口喷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机械通气2 h后拔除气管导管,深麻醉下收集大鼠咽部黏膜组织和血液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IHC)观察大鼠咽部黏膜病理变化和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2、IL-4、IL-10]、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

    结果

    HE染色显示气管插管组可见黏膜脱落,黏膜下结构严重破坏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破坏较轻,炎性细胞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2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2水平降低,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升高,SOD和T-AOC水平下降(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和总黄酮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降低,SOD和T-AO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升高(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气管插管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2和TLR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AOD)高于对照组(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4表达的AOD降低(P<0.05)。

    结论

    甘草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皂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疾病负担研究
    周静静, 贺凯玥, 刘爱玲, 赵兰慧, 高婧, 周尚成
    2024, 27(06):  746-7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7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22KB) ( )  

    基于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ICD)编码的疾病负担测算在全球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该类研究多基于西医疾病编码。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程度的提高,ICD-11纳入传统医学编码,有利于促进中医疾病诊断的完善,利于计算患病率、生存率、服药情况、救治水平,可进一步评价中医病种的疾病负担情况,促进临床诊疗决策及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但是,ICD-11中传统医学编码不完善,和西医疾病编码、我国中医国家标准之间的映射不足对中医疾病负担测算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疾病负担测算的编码体系,分析了当前中医疾病负担测算研究中的不足、ICD-11纳入传统医学编码后对中医疾病负担测算的影响,并对ICD-11传统医学编码和西医疾病编码、我国新国家标准进行了初步比较,为未来中医疾病负担的测算编码的完善提供参考。提出未来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中医标准化术语和ICD-11传统医学编码、ICD-11传统医学编码和西医疾病编码之间的映射,从而促进中医疾病负担的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兰慧, 高婧, 周尚成
    2024, 27(06):  751-7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9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49KB) ( )  
    背景

    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章节编码,其中,消渴病编码为SD71(TM1)。目前,消渴病是临床高发疾病,中老年人是消渴病高发人群,中医体质偏颇是消渴病危险因素。目前尚未见到中医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基于ICD-11传统医学章节及中医国家标准,测算广州市中老年人消渴病疾病负担,并归因于中医体质,评估中医体质监测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为消渴病中医防治以及体质学说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0年,调查广州市≥50岁中老年人消渴病患病率及中医体质分布。运用全球疾病负担(GBD)的综合理论,测算广州市中老年人群消渴病的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评估广州市消渴病疾病负担情况。采用相对危险度(RR)评估不同中医体质对中老年人消渴病疾病的危险性。

    结果

    共调查广州市中1 576名老年人,失访55名,回收有效问卷1 521份,有效应答率为96.51%。其中男782名,年龄62(56,69)岁;女739名,年龄62(55,70)岁。广州市中老年人消渴病患病率为13.08%,标化患病率为12.64%。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质分布最多的是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其中消渴病患者分布最多的是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消渴病疾病负担DALY率为86.46‰,其中YLL率为4.86‰,YLD率为81.60‰。广州市中老年人单一体质占比为48.98%,复合体质占比为51.02%。阴虚质是导致消渴病的危险体质(RR=1.73,P<0.01),导致了疾病负担33 092 DALY,DALY率为10.98‰;占消渴病中老年人群疾病负担的12.70%。就不同年龄段而言,60~69岁年龄段痰湿质(RR=1.62,P<0.05)、阴虚质(RR=1.80,P<0.05)是危险体质,其中,痰湿质导致的消渴疾病负担为18 530 DALY,DALY率为18.75‰,占该年龄段消渴病疾病负担的21.63%。阴虚质导致的消渴疾病负担为10 520 DALY,DALY率为10.65‰,占该年龄段消渴病疾病负担的12.28%。痰湿质与阴虚质联合导致的疾病负担为26 780 DALY,DALY率为27.10‰,占该年龄段消渴病疾病负担的31.26%。就不同性别而言,男性痰湿质(RR=2.29,P<0.01),女性阴虚质(RR=2.27,P<0.01)是消渴病的危险体质。中老年男性痰湿质导致的消渴病疾病负担为45 017 DALY,导致的DALY率为30.96‰,占中老年男性消渴病疾病负担的36.82%。女性阴虚质导致的消渴疾病负担为28 753 DALY,导致的DALY率为18.43‰,占中老年女性消渴病疾病负担的20.79%。

    结论

    广州市≥50岁中老年人消渴病患病率较高,消渴病疾病负担沉重。阴虚质、痰湿质是导致中老年人消渴病的危险体质。建议进行中医体质监测与管理,以有效降低消渴病疾病负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临床质量改进
    彭咏怡, 吴仲平, 黄锦海, 林俊凤, 陈树冰, 郑劲平, 高怡
    2024, 27(06):  758-7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3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62KB) ( )  
    背景

    吸入给药是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用的给药途径。患者使用吸入给药装置的能力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最近国内研发了一种新型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可测量在附加多种不同吸入器内置阻力条件下的吸气峰流量(PIF)和吸气容积(VI),精准评估患者使用吸入器的能力。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此类吸入评估仪器的质量检测方法和通过标准。

    目的

    对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进行质量检测,评估其检测性能,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通过新型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PF810模拟不同干粉吸入器内置阻力,共分为5个不同档位(R1~R5),并采用标准流量/容积模拟器对PF810的流量、容积和阻抗性能进行测试。吸气流量测试取固定容积(3.000 L)、在不同流量(在0~2.000 L/s范围内,以0.250 L/s为间隔步进取值)状态下进行。V1测试取低(0.500 L/s)、中(1.000 L/s)、高(1.500 L/s)3种流量,并在不同容积(在1.000~4.000 L范围内以1.000 L为间隔步进取值)状态下进行。采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的Bland-Altman图法评价不同阻力档位下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的PIF、VI测量值与模拟器输出的实际值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

    流量检测质量控制评估结果显示,流量检测重复度、准确度和线性度达到性能要求的百分率分别为100.00%(40/40)、95.00%(38/40)、94.29%(33/35)。R5档位1.500 L/s及以上流量下PF810准确度和线性度不符合性能检测要求,其余档位和流量下全部达标。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可见,95%一致性界限(LOA)为(-0.271~0.107)L/s,96.00%(192/200)数据点在95%LOA范围内。容积检测质量控制评估结果显示,容积测试重复度、准确度和线性度的性能检测通过率均为100.00%(60/60、60/60、45/45)。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可见,95%LOA为(-0.058~0.017)L,100.00%(180/180)数据点在95%LOA范围内。阻抗检测质量控制评估结果显示,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PF810阻抗值与相应吸入器内置阻力之间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5%。

    结论

    本研究采用标准流量/容积模拟器对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在附加不同档位吸入器内置阻力条件下的吸气流量与容积进行质量检测,方法简便可行,并可客观、科学地对该类型仪器进行性能评价与定期检测维护,值得应用与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