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36期    刊出日期:2023-12-20
    指南·共识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 陈妍, 陈涵, 刘兰英, 孔庆梅, 乔慧芬, 张岚, 李雪霓, 匡桂芳, 张大荣, 栗克清, 王振, 陈珏
    2023, 26(36):  4487-44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4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75KB) ( )  

    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发作的暴食和防止体质量增加的补偿行为,以及对体形和体质量过度关注为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患者存在紊乱的进食行为,导致电解质异常,出现胃肠道疾病、代谢和内分泌紊乱等躯体问题;其次常共病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需引起重视。然而,目前在中国对于神经性贪食,乃至进食障碍不能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12名专家包括精神科医师和循证医学专家,组成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精神科专业人员和全科医师对神经性贪食的识别和诊治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专题研究·肝癌
    王世越, 董晨, 常楚迪, 南月敏
    2023, 26(36):  4498-450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3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98KB) ( )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肝癌诊疗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早期诊断率低,5年生存率低,是慢性病防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切实有效实施肝癌早筛计划、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根治性治疗率和生存率的重要措施。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肝脏超声是慢性肝病患者筛查肝细胞癌(HCC)的常规手段,AFP联合AFP-L3和/或异常凝血酶原可提高早期HCC的早期诊断率;钆塞酸二钠增强核磁共振或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可提高小肝癌的早期诊断率。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成为许多癌症早期筛查的重要力量。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肝癌基层筛查的发展机遇、风险挑战及对未来的思考,旨在为未来的肝癌基层筛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指导。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路丽霞, 王荣琦
    2023, 26(36):  4505-45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4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76KB) ( )  

    当前我国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经济和疾病负担沉重,对肝癌风险人群进行规范的筛查与健康监测管理是有效降低肝癌相关负担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基层慢性肝病患者缺乏肝癌筛查与监测必要性的认知,依从性较差,现有的筛查工具灵敏度欠佳、成本效益较低。本文从我国慢性肝病人群肝癌发生风险的评估分层、基层筛查和肝癌高危人群的加强筛查与长期监测现状等方面探讨中国人群肝癌基层筛查与健康管理策略,为我国人群肝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以期提升我国基层人群肝癌筛查覆盖率及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胡超, 程曦, 金望迅, 姚宏清, 王新保
    2023, 26(36):  4510-45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9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67KB) ( )  
    背景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国内外仍存在争议。

    目的

    探索临床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现状。

    方法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5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目前临床进行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时淋巴结清扫情况,包括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范围及主要阳性淋巴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肿瘤在肝脏的位置分为左肝和右肝。

    结果

    152例患者中,83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肝,69例位于右肝。共86例患者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左肝肿瘤患者接受淋巴结清扫比例〔61例(73.5%)〕高于右肝肿瘤患者〔25例(36.2%)〕(P<0.05);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7.6±6.1)枚,左肝肿瘤患者〔7.0(4.0,10.5)枚〕和右肝肿瘤患者〔5.0(1.5,9.5)枚〕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接受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有39例(45.3%)病理学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左肝肿瘤患者淋巴结阳性率〔34例(55.7%)〕高于右肝肿瘤患者〔5例(20.0%)〕(P<0.05);不论肿瘤位于左肝还是右肝,常规区域内清扫的阳性淋巴结中占比较高的均为第8、12、13组,其中排名第1位的为第12组,左肝肿瘤患者和右肝肿瘤患者分别为79.4%(27/34)和80.0%(4/5)。

    结论

    不论肿瘤位于左肝还是右肝,第8、12、13组淋巴结是阳性率较高的淋巴结,术中可能需要常规进行清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唐灿, 李向阳, 李婧, 秦浩然, 朱红
    2023, 26(36):  4514-45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9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90KB) ( )  
    背景

    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细胞癌(HCC)的一种侵袭性行为,是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预测MVI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

    使用无创的影像学、血清学指标构建预测MVI的列线图,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HCC根治术的28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将2016—2020年收治的HCC患者归为模型组(208例),2021年收治的HCC患者归为验证组(76例)。进行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术前预测HCC发生MV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用验证组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用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WBC)>7.1×109/L〔OR=3.144,95%CI(1.301,7.598),P=0.011〕、肿瘤直径>7.05 cm〔OR=3.836,95%CI(1.758,8.372),P=0.001〕、S-Index>0.097〔OR=3.165,95%CI(1.024,9.779),P=0.040〕、AAR>0.879〔OR=2.146,95%CI(1.062,4.337),P=0.030〕、ANRI>24.074〔OR=2.769,95%CI(1.175,6.526),P=0.020〕是HCC发生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该5个变量结合甲胎蛋白(AFP)建立的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在模型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800〔95%CI(0.739,0.861)〕、0.755〔95%CI(0.641,0.868)〕,模型与校准预测曲线贴合良好,通过Youden指数计算出列线图的最佳截断值为174分,截断值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在模型组中分别为90%、61%、71%和85%,在验证组中分别为78%、71%、76%和74%。

    结论

    以AFP>45 ng/mL、WBC>7.1×109/L、肿瘤直径>7.05 cm、S-Index>0.097、AAR>0.879、ANRI>24.074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好地预测术前HCC发生MVI的风险,使用该列线图可通过常规检查检验指标方便地指导HCC患者的临床治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张爱丽, 侯旗旗, 韩全乐, 张伯亨, 张佳伟, 曹宏霞, 张超, 陈朔华, 吴寿岭, 李康博
    2023, 26(36):  4521-45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31KB) ( )  
    背景 全球人群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心房颤动与慢性肾脏病(CKD)成了近20年增长较快的死亡原因。心肾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心房颤动可能增加新发CKD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心房颤动增加新发CKD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是否增加CKD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06—2010年河北省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20-12-31,观察终点事件为新发CKD。根据是否患有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非心房颤动组(n=110 487)和心房颤动组(n=368)。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新发CKD的累积发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CKD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心房颤动对新发CKD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BMI、受教育程度、参加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服用降压药、服用降糖药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非心房颤动组,饮酒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按年龄进行分层,≤65岁研究对象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研究对象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CK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65岁人群心房颤动是新发CKD的危险因素〔HR=1.350,95%CI(1.038,1.755),P=0.025〕。结论 心房颤动是中国北方人群新发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5岁的中青年人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薛崇祥, 鲁星妤, 刘哲宁, 董慧静, 郑玉敏, 崔慧娟
    2023, 26(36):  4527-45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3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39KB) ( )  
    背景

    以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EGFR突变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以基因检测的方式动态监测NSCLC患者治疗进展及进展后的基因突变规律,将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切实有效、更长期稳定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指导。

    目的

    比较NSCLC疾病进展前后的基因突变特征差异,分析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方法

    本研究收集2007—2021年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及肺癌中心门诊或住院进行基因检测的NSCLC患者数据,建立肺癌基因检测数据库,记录患者进展前后基因检测的数目和结果。根据基因清除情况分为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生存情况。

    结果

    筛选入组并成功随访至临床终点患者共217例。进展前后组织样本总基因突变分布,野生型由70例(32.3%)变化为95例(43.8%),突变型由147例(67.7%)到122例(56.2%),19DEL突变由64例(29.5%)到67例(19.8%),21 L858R突变由74例(34.1%)到64例(24.0%),T790M突变由2例(0.9%)到45例(20.7%),TP53等少见突变或合并少见突变由20例(9.2%)到84例(38.7%)。217例NSCLC患者基因清除型67例,非基因清除型150例。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患者除肺病史(P=0.032)及靶向治疗史(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9.8个月和11.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9,95%CI(0.66,1.20),P=0.310〕。134例晚期患者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中位PFS分别为8.1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3,95%CI(0.58,1.19),P=0.359〕。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50.5个月和2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41,0.78),P<0.000 1〕。134例晚期NSCLC患者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中位OS分别为45.5个月和2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55,95%CI(0.37,0.81),P=0.000 2〕。

    结论

    NSCLC患者疾病进展前后基因突变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肺癌进展后患者野生型较突变型显著上升,且经典突变比例下降;伴随突变比例上升。19DEL突变患者进展后出现T790M比例更高。监测基因清除对PFS的预测能力不足,但基因清除型可能预示更长的OS获益。动态监测基因状态的变化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以达到最佳临床获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迪, 李鸿鹏, 马江, 聂谦, 孙剑峰, 吴志鹏, 张宏才, 赵珏
    2023, 26(36):  4535-45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8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94KB) ( )  
    背景

    已知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常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短期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常用的冠状动脉病变手术方式,但术后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复发性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ACE发生,但易合并消化道出血,不能持续有效地改善PCI预后。而眼针可有效减少胸痛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疗法可增强心脏和血管功能,二者相结合的眼针带针运动在PCI术后的应用有待探索。

    目的

    探讨眼针带针运动对冠心病(CHD)患者PCI后HRV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2例PCI后中、低危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分配比例随机分为眼针带针运动组或药物治疗组。眼针带针运动组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眼针带针运动,药物治疗组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受试者均完成了2周干预。收集患者以下资料:(1)基线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呼吸频率、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教育水平、职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患基础疾病数量。(2)主要指标: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PCI后24 h内和2周干预结束当天HRV。记录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内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值(LF/HF)。采用MACE评估干预后2、4、8周的预后。通过电话和门诊会诊记录心源性或全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重度心力衰竭、复发性心肌梗死、再次PCI、胸痛等情况。(3)次要指标: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I(hs-TnI)。(4)安全性指标:PCI后皮下血肿、皮肤病变、肌肉酸痛、呼吸异常、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局指标均在PCI后24 h内和2周干预结束当天测量。

    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LF/HF、SDNN、SDANN、SDNN index、LF、HF、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F/HF、SDNN、SDAN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药物治疗组CRP高于眼针带针运动组(P<0.05);两组NT-proBNP、CK-MB和hs-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带针运动组MACE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

    眼针带针运动在改善PCI后CHD患者的HRV方面比药物治疗更有效,MACE发生率更低,术后短期预后更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白海威, 米小昆, 刘青蕊, 祝琳, 王英南, 刘俊艳, 韩颖
    2023, 26(36):  4545-455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9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29KB) ( )  
    背景

    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POAIS)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可增加手术死亡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缺乏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尿酸(SUA)对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肺部切除手术发生POAIS的25例NSCLC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后随机选取126例未发生POAIS的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术中数据及术后病理相关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UA对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预测价值。

    结果

    151例患者平均年龄(64±7)岁,男性占57.62%(87/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影响因素〔OR=0.990,95%CI(0.982,0.998),P=0.019〕。ROC曲线结果显示,SUA预测NSCLC患者发生POAI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最佳临界值为307.40 μmol/L,灵敏度58.7%,特异度76.0%。

    结论

    SUA水平是NSCLC患者出现POAIS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更高的SUA水平可能预示着更低的POAIS发生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金梅, 刘文, 曹春莉, 康燕飞, 张晓梅, 李军
    2023, 26(36):  4552-455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76-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08KB) ( )  
    背景

    甲状旁腺病变的不同病理类型决定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超声及99mTc-MIBI显像技术在诊断甲状旁腺病变中已广泛应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病理分型的甲状旁腺病变有不同的超声及核素表现,而如何从诸多超声特征及核素图像中提取各型病变的特征性指标是目前研究的难点。

    目的

    比较甲状旁腺增生(PH)与甲状旁腺腺瘤(PA)的常规超声及99mTc-MIBI显像特点,探讨常规超声与99mTc-MIBI显像鉴别诊断PH与PA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2年3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共199个结节)行甲状旁腺切除的患者资料,术前患者均行甲状旁腺常规超声检查及99mTc-MIBI显像,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PH和PA的常规超声及99mTc-MIBI显像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与99mTc-MIBI显像对PH、PA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常规超声鉴别诊断PH、PA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ROC曲线下面积(82.14%、89.51%、87.43%、0.885)均高于99mTc-MIBI显像(50.00%、64.34%、60.30%、0.775)(P<0.05)。

    结论

    常规超声与99mTc-MIBI显像对PA、PH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常规超声对PA、PH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99mTc-MIBI显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炳蔚, 王静, 乔雪, 牟思霖, 时光喜, 李静蔚
    2023, 26(36):  4558-456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17KB) ( )  
    背景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可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目的

    分析真实世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高脂血症的临床特征及中药处方用药规律。

    方法

    基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22年3月接受内分泌治疗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23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科研大数据搜索平台导出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内分泌治疗药物、中药处方等,建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表。根据内分泌治疗期血脂水平将基线血脂正常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同时将血脂异常中高脂血症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分析"对导出的处方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用药规律的分析,通过"新方分析"获取新处方。

    结果

    238例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基线血脂正常的患者97例(40.8%),其中42例(回访205人次)患者在行规范化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出现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患者中51~60岁年龄段发病人次占比最多,为37.6%(77/205);血脂异常患者接受依西美坦治疗占比最高,为42.0%(86/205)。42例(回访205人次)基线血脂正常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107人次内分泌治疗期出现血脂异常,其中99人次出现高脂血症,以高胆固醇血症最多见49.5%人次(49/99);三种高脂血症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高脂血症患者内分泌治疗药物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临床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高脂血症中药处方总计为189种中药,用药频次最高的为甘草(408次);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气药(22.6%);大数据平台收集的中药归经主要分布在脾、肺、肝经等,药性主要为寒、平、温,药味主要为甘、苦、辛;"黄芪-甘草"组合频次最高;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分析,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及3个新处方。

    结论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高脂血症的高发年龄为51~60岁,以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多见。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高脂血症的病位在脾,用药主要为健脾祛湿、益气和中之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韦宗波, 龙炳材, 王雄将, 梁英业, 唐宏亮, 夏天, 卢栋明
    2023, 26(36):  4565-45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54KB) ( )  
    背景

    近年来,枢经推拿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展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

    目的

    以L5脊神经结扎而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为观察对象,根据各项研究指标观察枢经推拿对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其是否通过影响长链非编码RNA-生长阻滞特异性转录因子5(LncRNA-GAS5)进而调控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达到镇痛效果。

    方法

    实验于2021年1—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大学动物医学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推拿组和枢经推拿组,每组24只;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推拿组和枢经推拿组通过结扎L5脊神经来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假手术组暴露L5脊神经几分钟,不予结扎,逐层缝合关闭伤口;假推拿组轻抚大鼠双后肢18 min;枢经推拿组用自备按摩仪循序刺激两侧足少阳胆经上的环跳、阳陵泉、悬钟三穴,刺激力量为5 N,频率2 Hz,每穴、每法干预1 min,双侧6个穴位,3种手法,共计18 min;正常组、模型组正常喂养及观察,不施加任何干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3、7、14 d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分别于干预7、14 d,随机抽取12只进行取材检测脊髓组织中介导TLR8/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脊髓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Caspase-3、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Toll样受体8(TLR8)蛋白表达水平,LncRNA-GAS5、miR-21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1)行为学方面,模型组、假推拿组、枢经推拿组大鼠造模后1、3、7、14 d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假手术组、假推拿组、枢经推拿组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在造模后14 d均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枢经推拿组造模后7、14 d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高于假推拿组(P<0.05)。假手术组、枢经推拿组在造模后1、3、7 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低于正常组(P<0.05);假手术组、假推拿组、枢经推拿组在造模后7、14 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长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枢经推拿组在造模后14 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长于假推拿组(P<0.05)。(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方面,造模后7 d,正常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余各组(P<0.05);枢经推拿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Caspase-3、ERK、TLR8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枢经推拿组的Bcl-2、Caspase-3、ERK、TLR8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假推拿组(P<0.05);造模后14 d,枢经推拿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仍高于模型组,Caspase-3、TLR8蛋白表达水平仍低于模型组,而ER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7d,假推拿组和枢经推拿组LncRNA-GAS5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miR-21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枢经推拿组LncRNA-GAS5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假推拿组,miR-2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假推拿组(P<0.05);造模后14 d,模型组LncRNA-GAS5基因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枢经推拿组与假推拿组lncRNA-GAS5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枢经推拿组与假推拿组miR-2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

    枢经推拿手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初步推测镇痛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LncRNA-GAS5的表达来吸附miR-21介导TLR8/ERK通路相关蛋白抑制神经元凋亡,虽然其具体机制未明确证实,但LncRNA-GAS5有望成为以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余娜, 柏晓玲, 逄锦, 牛雨田, 胡庆, 王远芳, 杨容泽
    2023, 26(36):  4575-458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7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894KB) ( )  
    背景

    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以下简称吸入用新冠疫苗)是我国批准的首个吸入用新冠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好、无痛、可及性高的优势,已被列入WHO紧急使用清单和我国的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疫苗清单。由于民众对其了解甚少,因此该疫苗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研究值得关注。

    目的

    深入了解贵阳市≥18岁抗疫一线人员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的真实感受,为该型疫苗的推广接种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根据加强免疫接种原则选取2022年10月在贵阳市某接种点完成紧急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的受种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的确定以访谈到没有新的信息出现,即访谈资料饱和为止,本研究共访谈了17位受种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首先采用面对面访谈了解当时的接种体验,并约定接种后5~7 d进行电话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共归纳提炼出5个主题:接种便捷、接种体验好、心理负担轻、疫苗犹豫程度低以及保护效果不确定。接种便捷包括接种流程简便省时、接种速度快、接种成本低以及不影响核酸检测;接种体验好包括接种感觉舒适、留观氛围和谐、不良反应少以及不影响日常生活;心理负担轻包括减轻了接种疫苗的紧张、焦虑情绪,更好的保持心理健康以及无创接种,消除了注射恐惧;疫苗犹豫程度低包括接种可及性高、提升疫苗的接受程度以及疫情暴发提高了民众的疫情风险感知;保护效果不确定包括不知道注射与吸入哪种接种方式的保护效果更好以及不确定吸入用新冠疫苗对变异毒株是否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结论

    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便捷且不良反应少,贵阳市≥18岁抗疫一线人员对其接受程度高,接种体验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包云丽, 汪哲, 唐海茹, 李娜, 郑英,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2023, 26(36):  4581-45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90KB) ( )  
    背景

    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高,具有病程迁延、疾病负担重等特点,但目前缺乏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的数据,这可能会阻碍此疾病的医疗保健规划和资源分配。

    目的

    调查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性别和时期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收集1990—2019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数据;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炎症性肠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变化趋势及特征,利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整理。

    结果

    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从1.47/10万上升到3.01/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2.5%〔95%CI(2.4%,2.6%)〕,标化死亡率从0.86/10万下降到0.35/10万,AAPC为-1.6%〔95%CI(-3.8%,-3.4%)〕,标化DALY率从24.47/10万下降到16.31/10万,AAPC为-2.2%〔95%CI(-2.3%,-2.0%)〕,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而标化DALY率在1995年之前女性高于男性,1995—2001年男性与女性基本一致,2001年之后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度各年龄段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AAPC呈整体平稳上升趋势(P<0.05);各年龄段标化死亡率AAPC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下降趋势变缓(P<0.05)。

    结论

    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高龄人群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问题值得重点关注,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炎症性肠病在中国的负担将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爱玲, 周静静, 李成程, 贺凯玥, 梁珊珊, 周尚成
    2023, 26(36):  4587-45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13KB) ( )  
    背景

    我国食管癌疾病负担较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烟草对食管癌的发病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我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趋势,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本研究使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提取其中中国1990—2019年由烟草引起的食管癌死亡的分年龄段、性别的数据。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早死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寿命损失年(YLDs)指标评估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疾病负担情况。应用Joinpoint回归软件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方法分析疾病负担趋势和死亡率随年龄、时期和队列的时间变化趋势,最后运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BAPC)对2020—2030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死亡率进行预测。

    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由7.64万例上升为12.39万例,增长了62.17%,标化死亡率由9.30/10万逐年下降至6.20/10万,下降了33.33%;DALYs由197.25万人年上升至282.26万人年,增长了43.10%,DALYs率由220.50/10万下降至134.47/10万,下降了39.02%。从性别上看,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疾病负担主要由男性造成,2019年因为烟草所致的食管癌导致男性的死亡人数为11.77万例,标化死亡率为12.82/10万,女性的死亡人数为0.62万例,标化死亡率为0.63/10万。2019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人数在>69~74岁年龄组达到顶峰,而DALYs在>64~69岁年龄组达到顶峰,分别是2.30万例和51.03万例。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加,尤其是50岁以后增长迅速。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值为-1.4%〔95%CI(-1.6%,-1.2%)〕,其中女性为-3.3%〔95%CI(-3.6%,-2.9%)〕,男性为-1.3%〔95%CI(-1.4%,-1.1%)〕;DALYs率的AAPC为-1.7%〔95%CI(-1.9%,-1.5%)〕,其中女性为-3.7%〔95%CI(-4.0%,-3.4%)〕,男性为-1.5%〔95%CI(-1.7%,-1.3%)〕。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死亡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显示净偏移值为-1.690%〔95%CI(-2.024%,-1.354%)〕。预计在2020—2030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较稳定,下降幅度不大,其中男性的死亡率从2020年的12.64/10万下降至2030年的12.63/10万,女性的死亡率从2020年的0.6/10万下降至2030年的0.46/10万。

    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所导致的死亡率、DALYs率先增长后下降,从性别上看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疾病负担主要由男性造成,从年龄上看主要是中老年人造成,应对该人群给予足够的重视。预计2020—2030年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较稳定,轻微下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方法学·临床工具
    王健男, 孙金明
    2023, 26(36):  4595-46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6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02KB) ( )  
    背景

    志愿者是临终关怀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探索临终关怀志愿者的服务动机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翻译并修订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动机量表(IMHPCV),评价中文版IMHPCV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为将来的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动机研究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工具和参考。

    方法

    邀请相关专家对IMHPCV进行直译、回译和调适,形成中文版IMHPCV的最终版本,于2019年6—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手机微信将线上问卷发送至北京地区安宁疗护试点单位的负责人,并将线上问卷在其领域内扩散,将填写问卷的临床关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基本信息调查表、中文版IMHPCV和预调查阶段临终关怀志愿者、研究者考量后的新增动机条目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ESEM)、计算因子载荷和Cronbach's α系数等方法进行量表的结构效度和信度检验;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中文版IMHPCV各维度的相关性。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因子结构结果显示,ESEM的拟合情况一般(χ2=735.357,P<0.001);中文版IMHPCV中多数条目的因子负载>0.3,新增条目的因子负载均>0.5。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利他"与"公民责任""个人收获"呈负相关,与"自我发展""休闲"呈正相关;"公民责任"与"自我发展"呈负相关,与"休闲""个人收获"呈正相关;"自我发展"与"休闲""个人收获"呈负相关;"休闲"与"个人收获"呈正相关(P<0.05)。内部一致性信度方面,中文版IMHPCV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9;各个维度的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42,P<0.001)。

    结论

    中文版IMHPCV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新增条目虽不能替代原有量表的内容,却也显示了可能存在具有本土特色的动机因子,未来应增加前期访谈的样本量,同时尽可能选择不同特性的访谈对象以提炼可能的备选条目,以改进这一测量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罗娜, 阮艳琴, 雷平光, 万崇华, 万克艳, 宋莹, 陈莹
    2023, 26(36):  4602-46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9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91KB) ( )  
    背景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报告结局水平受到关注,目前少有成熟且具有我国文化特点的IBD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已开发出的量表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评。

    目的

    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PROISCD-IBD(V1.0)〕的测量学特性进行分析评价,为科学测评IBD患者报告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PROISCD-IBD(V1.0)对2020年10月—2022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274例IBD患者的报告结局进行测定。PROISCD-IBD(V1.0)包括1个共性模块和1个IBD特异模块(TIBD)。共性模块共有30个条目,条目又分为4个领域:身体健康(PHD)、心理健康(MHD)、社会健康(SHD)、精神/信仰健康(SBD)。TIBD涵盖4个侧面,依次为消化系统症状(DSS)、肠外症状(EXS)、特殊心理(SPP)、治疗副作用(TSE)。全量表共有44个条目。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系数对信度进行测定;采用相关系数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构效度;采用t检验分析各领域的临床效度。

    结果

    PROISCD-IBD(V1.0)的PHD、MHD、SHD、SBD以及TIBD 5个领域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32、0.838、0.781、0.673、0.884,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2;PHD、MHD、SHD、SBD以及TIBD 5个领域的分半系数分别为0.669、0.859、0.610、0.494、0.795,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79。相关性分析显示,PHD、MHD、SHD和SBD领域得分与共性模块得分的相系数均>0.6(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8.047%。结构方程模型显示,χ2/df=2.568,近似误差均方(RMSEA)=0.076,规范拟合指数(NFI)=0.677,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0.774,比较拟合指数(CFI)=0.772,增值拟合指数(IFI)=0.774,标准化根均方残差(SRMR)=0.103 1。IBD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活动期(n=90)和缓解期(n=184),缓解期患者各领域、共性模块、TIBD以及量表总分均高于活动期患者(P<0.05)。

    结论

    PROISCD-IBD(V1.0)的信度和效度较好,可用于IBD患者报告结局测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南子晴, 蔺莉
    2023, 26(36):  4608-46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7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903KB) ( )  

    妊娠期尿潴留发病率低,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不尽、下腹胀、腹痛,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临床上早期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及时对症、对因治疗,才能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本文就国内外文献对妊娠期尿潴留的病因、诊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思路及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