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31期    刊出日期:2023-11-05
    热点研究
    李东旭, 苏敏, 刘斌, 张天娇, 张苇乐
    2023, 26(31):  3847-38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34KB) ( )  
    背景

    "以患者为中心"对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医患沟通方式和医患关系重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的

    分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为促进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某市主城区内所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于2021年采用标准化病人法开展了现场调查。本次调查包括由来自26家医疗机构的59名医生和12名标准化病人产生的118条医患沟通数据。本研究选择感冒、哮喘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标准化病人所要扮演的疾病类型。结合多元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评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结果

    由118条医患沟通数据得出的结果显示,中位推荐问诊条目依从性为17.6%(14.6%),中位推荐检查条目依从性为25.0%(40.0%);其中75条(63.6%)诊断正确,59条(50.0%)治疗正确;中位总费用为84.84(130.44)元,中位药物费用为37.62(47.38)元;其中66条(55.9%)有不必要药物,71条(60.2%)有不必要检查;中位就诊时间为13.625(10.850)min;"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均得分为(26.712±10.658)分,第一维度得分为(12.915±5.355)分,第二维度得分为(7.492±2.867)分,第三维度得分为(6.305±3.465)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结果显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总得分每增加1分,推荐问诊条目依从性提高0.001个百分点,推荐检查依从性增加0.001个百分点,诊断正确率平均上升4.6个百分点,治疗正确率上升4.2个百分点,总费用提高1.993元,药物费用提高0.517元,不必要药物比例下降3.4个百分点,不必要检查比例增加0.2个百分点,就诊时间减少0.291 min。

    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也提高了医疗费用。需要从资源禀赋、薪资激励、医患关系、协同服务四方面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思远, 杭苒枫, 韦莹珏, 刘建英, 石武祥, 黄照权
    2023, 26(31):  3856-38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9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53KB) ( )  
    背景

    新医改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诊疗人次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着人员素质不高且流动性强、服务能力弱且效率低等问题,因此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困境成为当务之急。

    目的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

    于2021年4—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桂林市6个县、2个区共计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开展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建设、医保政策执行及发展困境等。采用NVivo 11.0质性分析软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对原始访谈资料逐级分类、归纳和提炼。

    结果

    本研究提炼出38个初始概念、9个初始范畴、4个主范畴及1个核心范畴,获得样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在"资源配置制约""三医联动路径阻碍""功能定位偏离""医共体建设缺乏紧密性"4个维度的阻滞节点。

    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均衡资源配置、完善补偿机制是核心问题,三医联动路径协同是外部条件,调整功能定位是关键环节,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是重要手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全科科研能力建设
    黄嘉杰, 赖鸿皓, 孙铭谣, 刘佳宁, 赵威龙, 唐文静, 杨水华, 潘蓓, 田金徽, 马晓婷, 葛龙
    2023, 26(31):  3863-38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8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6KB) ( )  

    实施性研究综合框架(CFIR)能够帮助研究者明确对实施进展和效果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和实际因素,是实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理论框架之一。CFIR于2009年被首次提出,至今已有13年的发展历史。2022年,CFIR开发团队基于用户反馈对CFIR进行了更新,在原先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新增21个构成要素和19个次级构成要素,对部分构成要素进行了调整,并对一些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最终形成了实用性更佳、通用性更强的CFIR 2.0。本文旨在对CFIR的开发背景、起源和更新内容进行梳理、介绍,以期为国内研究者理解和使用CFIR 2.0提供参考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于德华
    2023, 26(31):  3872-38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5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59KB) ( )  

    随着基本医疗服务日益受到重视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涌现出大量的科学研究问题。这种基于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隶属于临床医学范畴的全科医学及侧重于公共卫生的社区医学,其学科内涵特征或其专业思维要素决定了科学研究的设计着力点和研究方法。但当前,我国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领域科学研究存在的较为共性的问题即是研究者对全科医学科学研究思维特点的重视程度和思考深入度不足。基于此,本文以全科医学思维要素("以人为中心"、整体观、系统性)为基础,分别从发现和定位研究问题、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和实现技术交叉、制订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设计3个方面对全科医学思维引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做出具体阐释,并辅以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实践案例,以期为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领域研究者紧扣全科医学内涵特征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全科医学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问道全科
    潘琦, 任菁菁, 张萌, 尹朝霞, 何权, 姚晨姣, 吴静怡, 李开军, 杨凯超, 徐佳玙, 朱兰, 王箴
    2023, 26(31):  3877-38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W000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张鹏, 高鹰, 杨洪喜, 万春晓
    2023, 26(31):  3884-38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27KB) ( )  
    背景

    血尿酸(SUA)升高导致的高尿酸血症(HUA)已被证实是慢性肾脏病(CK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国内关于老年人SUA水平与CKD发生发展关联的队列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中国长寿地区老年人基线SUA水平及其变化与CKD发病风险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关联。

    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5月,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HABCS),选取2012、2014年接受健康体检并采集生物医学指标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及随访期老年人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等生物医学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UA水平与CKD发病风险关联;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广义线性模型分别分析老年人基线SUA水平与基线eGFR的相关性及老年人SUA水平变化与eGFR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981名,中位年龄79(70,88)岁,HUA患病率为6.8%(67/981),累积随访2 029人年,中位随访2.05年,CKD新发病例共179例,随访期间CKD累积发病率为18.2%〔95%CI(15.9%,20.8%)〕,发病密度88.22/1 000人年〔95%CI(76.24/1 000人年,101.41/1 000人年)〕。以SUA四分位数分组为因变量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基线SUA最低四分位数组(Q1)相比,最高四分位数组(Q4)老年人CKD发病风险的HR值为2.08〔95%CI(1.27,3.41),P=0.004〕。以SUA水平为因变量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SUA水平每升高10 μmol/L,老年人CKD发病风险增加4%(P<0.001)。以是否患HUA为因变量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基线未患HUA老年人相比,患HUA老年人CKD发病风险增加,HR值为2.00〔95%CI(1.20,3.24),P=0.007〕。老年人基线SUA中位数为270.60(223.10,325.90) μmol/L,基线eGFR中位数为84.07(73.08,98.38) mL·min-1·(1.73 m2-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s=-0.363,P<0.001)。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基线SUA水平每升高10 μmol/L,基线eGFR下降0.897 mL·min-1·(1.73 m2-1P<0.001)。本研究随访期间老年人ΔSUA中位数为-3.55(-40.60,31.90) μmol/L,ΔeGFR中位数为3.49(-8.13,15.89) mL·min-1·(1.73 m2-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s=-0.355,P<0.001)。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期间老年人SUA水平每升高10 μmol/L,伴随老年人eGFR下降1.027 mL·min-1·(1.73 m2-1P<0.001)。

    结论

    老年人SUA水平升高与新发CKD风险增加及eGFR的降低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希, 章娟, 李霖, 张佳琪, 吴耀丽, 郭慧, 王超群
    2023, 26(31):  3890-38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8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1KB) ( )  
    背景 体力活动不足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有研究发现体力活动与死亡存在着关联,体力活动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但鲜少有针对不同人群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报道。目的 探究我国中老年人(≥45岁)人群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数据,于2022-09-10提取2 799名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变量、生活方式变量、慢性病患病数量等基线资料,依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评价研究对象的体力活动水平:低水平体力活动〔<600代谢当量(MET)/周〕、中水平体力活动(600~3 000 MET/周)、高水平体力活动(>3 000 MET/周)。随访日期为2011—2018年,并选取2013年、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进行追踪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n=2 424)和全因死亡组(n=37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 2 799名中老年人随访7年期间全因死亡375例,全因死亡发生率为13.40%。存活组与全因死亡组的体力活动水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ADL受限状况、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患慢性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节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低水平体力活动为对照,中、高水平体力活动中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3%〔HR=0.57,95%CI(0.44,0.75),P<0.001〕和64%〔HR=0.36,95%CI(0.27,0.48),P<0.001〕。2次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与低水平体力活动比较,中、高水平体力活动中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P<0.001),表明结果具有稳健性。分层分析结果表明,中水平体力活动可使60~74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0%〔HR=0.50,95%CI(0.33,0.76),P<0.001〕,使BMI正常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1%〔HR=0.49,95%CI(0.33,0.73),P<0.001〕;高水平体力活动可使45~59岁和60~74岁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74%〔HR=0.26,95%CI(0.14,0.47),P<0.001〕、65%〔HR=0.35,95%CI(0.24,0.51),P<0.001〕,以及BMI正常、超重或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71%〔HR=0.29,95%CI(0.20,0.43),P<0.001〕、64%〔HR=0.36,95%CI(0.22,0.59),P<0.001〕。结论 中、高水平体力活动均可降低中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且高水平体力活动的效果更明显。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的角度考虑,45~59岁和超重肥胖人群适宜选择高水平体力活动;60~74岁和BMI正常人群选择中、高水平体力活动均可受益;≥75岁和偏瘦人群尚未形成有充分证据的明确推荐,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洪玉纯, 吴华, 杜宜珊, 李树然, 孙文民, 叶明喻, 张永建, 李阳
    2023, 26(31):  3896-39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1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5KB) ( )  
    背景

    建立统一的全科医学诊断术语和编码集是提升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和推动全科医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但一直以来缺乏适合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的规范化诊断术语和编码,导致全科医师的诊断不规范、不标准,严重阻碍了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目的

    构建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诊断术语和编码集,并验证诊断术语和编码集的有效性,促进社区全科诊断标准化和规范化。

    方法

    通过文献学习和专家咨询法,结合社区常见健康问题谱和疾病谱,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CD)-10构建社区卫生服务适用的全科诊断术语和编码集;于2021年9月—2022年2月在深圳市两个行政区的259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试点运行所研制的全科诊断术语和编码集以进行实证研究,以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后台诊断数据和以社区全科医师为样本的问卷调研数据为基本数据,分析试点实施情况,验证诊断术语和编码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结果

    编制完成全科医学诊断术语和编码集,其中全科诊断分类41种,含标准化全科诊断术语和编码6 629项。深圳市两区试点结果显示,规范化干预区域的诊断名称规范化构成比较非试点区高86.13%~95.38%;试点区该时段涉及的诊断名称同比下降96.60%,规范化干预使全科常用诊断大为聚焦,且跟社区疾病谱基本一致,社区常见疾病诊断归集度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31%(227/260)的调查对象认为编码集对社区诊断规范化有促进作用,77.31%(201/260)的调查对象支持编码集的上线应用。

    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全科医学诊断术语和编码集,形成了社区全科诊断术语字典,解决数据分析时一义多词的难题,同时兼顾上下转诊和医保对接,有效提高了社区诊疗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对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段妍琴, 彭颖, 刘胜兰, 刘海姣, 杨慧琼, 胡海清
    2023, 26(31):  3902-39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7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15KB) ( )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多病共存及多重用药现象增多,故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目前我国对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研究较少,临床上老年人的PIM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目的

    依据2019年版Beers标准回顾性分析门诊老年患者PIM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指导。

    方法

    2022-01-10,利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医院的"智慧药学平台"调取2021年1—12月门诊老年患者处方,采用2019年版Beers标准对每张处方进行独立评价,分析PIM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M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39 275张处方,患者平均年龄为(74.0±6.8)岁,平均疾病诊断种数为(1.49±0.81)种,平均用药种数为(2.70±1.75)种。PIM发生率为31.72%(12 458/39 275),与药物相关的PIM 11 134次,与疾病相关的PIM 23次,老年患者慎用药物的PIM 2 109次,老年患者应避免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的PIM 99次,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须避免使用的PIM 2次、须减少用药剂量的PIM 8次。处方PIM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内科1 908次(61.17%)、老年病科972次(49.49%)、全科医学科1 495次(42.21%),主要涉及的药物为苯二氮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格列苯脲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发生PIM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为年龄、疾病诊断种数和用药种数(P<0.05)。

    结论

    患者年龄增大、疾病诊断种数和用药种数增加是PIM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对此予以重视,做好潜在用药风险筛查,促进合理用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冬冬, 葛许华
    2023, 26(31):  3908-39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2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99KB) ( )  
    背景

    国内关于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的研究主要来自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我国地区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医疗水平差距较大,现有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在农村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可能不足。

    目的

    构建可用于评判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体系,为欠发达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初步构建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于2021年1—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在欠发达地区从事全科临床工作者、在州/县/乡镇从事全科临床实践/卫生行政管理工作者,以及参与过东西部对口帮扶且曾在欠发达地区挂职的全科医生中遴选18名咨询专家。分别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完成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筛选工作、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

    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熟悉、判断、权威系数分别为0.76、0.84、0.8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4(χ2=297.543,P<0.001)、0.26(χ2=322.083,P<0.001)。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组织管理和应对能力""职业素养"的权重分别为0.350 9、0.109 1、0.189 1、0.350 9;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位列前4位的指标分别为"业务素质"(0.177 1)、"学习思维能力"(0.126 5)、"基层沟通协调"(0.118 6)、"常见病、多发病诊治"(0.108 9);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位列前4位的指标分别为"工作中与患者、同事、上级医院医生文明沟通、友好交流"(0.118 6)、"人文关怀"(0.098 9)、"掌握心肺复苏术(CPR)、除颤术、导尿术等临床适宜技术"(0.088 3)、"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0.081 7)。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为欠发达地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芳健, 纪泽泉, 叶慧玲, 晏平, 陈德雄, 张扣兴, 梁相, 王家骥, 胡丙杰
    2023, 26(31):  3915-39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01KB) ( )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在广东省发展近30年。1996年迄今,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先后经历探索起步、蓬勃成长、发展完善及全面发展4个阶段。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代表的广东省各高校,在国内较早探索并创建了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多目标的院校教育、转岗(岗位)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学位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医防融合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本构建了以"5+3"学制为主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全科医学培训学员省级培训证书考核通过率达到85%以上。2020年广东省每万居民拥有全科医生4名,达到了国家"2020年每万居民拥有3名全科医生"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全面总结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教育培训的经验教训,拓宽提升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和路径,探索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将来广东省乃至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思路和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锐, 曹宇, 褚爱群, 吴欢云
    2023, 26(31):  3922-39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6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67KB) ( )  
    背景

    目前,居民多重用药现象普遍,由于缺少药物重整和全程的用药管理,不安全用药风险较大。由具有区域优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药学服务,符合其功能定位,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服务供给与民众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药学服务现况、药师融入家庭医生团队情况,以及社区药学服务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推动社区药学服务发展提供建议。

    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2020年12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中心城区6家、近城区8家、远城区15家,共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7名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的在岗从事药学工作的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药学人员基本情况、社区药学服务开展情况、社区药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情况等。同期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邀请了中心城区、近城区、远城区药剂科科长11名、家庭医生代表6名、社区中心主任及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人员12名,共29名关键知情人,围绕药学服务需求、药学资源配置、药学服务过程3方面进行半结构化焦点访谈。

    结果

    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药师参与培训以1~2次占比最高〔139名(45.3%)〕,培训形式以继续教育为主〔252名(82.1%)〕。社区药师开展药学服务项目最多的3项分别为处方调剂〔284名(92.5%)〕、处方审核〔253名(82.4%)〕、药学窗口或门诊咨询指导〔196名(63.8%)〕。占据药师服务时长最长3项分别为处方调剂〔280名(91.2%)〕、处方审核〔244名(79.5%)〕、处方点评〔145名(47.2%)〕。有78名(25.4%)药师加入了家庭医生团队。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居民药学服务需求上,社区老年居民药学服务需求大,但老年人合理用药意识淡薄;在社区药学资源配置上,药师数量短缺,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社区药品目录不齐,信息化作用有待加强;在社区药学服务过程中,社区药师认可度不高,服务内容单一,针对性的合理用药培训相对较少,药师未能在家庭医生团队中发挥作用。

    结论

    目前,社区药学服务资源配置和供给能力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药学服务过程还需完善、优化。仅有部分药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在团队中发挥作用有限,还需加大激励机制,明确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未分化疾病专题研究
    王敏, 郭文军, 陈永真, 凤心雨, 汤忠泉, 赵晓敏, 欧婷, 戴昕妤, 李云涛
    2023, 26(31):  3930-39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5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679KB) ( )  
    背景

    近年来未分化疾病(MUPS)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在该领域的起步较晚,发展相对靠后,学习国际上学者对于MUPS的研究,对推动我国MUPS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国际上MUPS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方法

    于2022年7—8月,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MUPS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22-08-15。经过筛选和数据处理后,对纳入的文献从发文量趋势、作者、机构、研究方向分布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运用CiteSpace 6.1R3软件进行国家(地区)合作、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线、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的可视化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 615篇文献。1985—2022年MUPS领域的年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以2014—2016年增长最为迅速。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作者分别为ROSMALEN J G M(43篇)、WITTHOFT M(41篇)、RIEF W(31篇),且3位学者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也位居前10位,分别为954、1 275、1 339次;排名前3位的机构均来自英国,分别为伦敦大学(143篇)、伦敦国王学院(95篇)、曼彻斯特大学(84篇);排名前3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英国英格兰(422篇)、美国(341篇)、新西兰(268篇),且均与其他国家合作紧密。所有文献共涉及75个研究方向,以精神病学方向研究最多(605篇)。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包括1 393个节点,6 108条连线,共被引频次排名居首位的文献为Somatoform Disorders and 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 in Primary Care。除"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未分化疾病)"外,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关键词依次为"primary care(初级保健)"(422次)、"somatoform disorder(躯体形式障碍)"(405次)、"somatization(躯体化)"(354次)、"prevalence(普遍、流行、患病率)"(217次)、"depression(抑郁)"(211次)。关键词聚类分析后共得到12个聚类,具体体现在MUPS所属学科范畴和流行病学特点、重点涉及的疾病亚种类型、主要治疗方法及管理3个方面。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somatic symptom disorder(躯体症状障碍)",最近几年突现且持续至今的有"children(儿童)""bodily distress syndrome(躯体不适综合征)""somatic symptom disorder(躯体症状障碍)""model(模式)"。

    结论

    目前国际上对于MUPS的研究呈上升阶段,其研究热点和趋势主要集中在MUPS研究较多的疾病亚种类型,关注未成年人群体、创建有效沟通模式,未分化疾病的正确评估和长期管理,认知行为疗法对MUPS的治疗效果4个方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周英达, 卓书雄, 杨郗, 金花, 于德华
    2023, 26(31):  3939-394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30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46KB) ( )  

    社区未分化疾病的诊疗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全科医生缺乏与该类疾病相匹配的诊疗能力。本文通过梳理临床路径引入我国全科领域的历史沿革,表明国内临床路径的应用正处在由简单病种向复杂性疾病、综合性医院专科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过渡的关键时期,证实了临床路径在未分化疾病诊疗中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随后总结了我国社区全科临床路径正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为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重视认可度较低、未分化疾病病种选择困难及纸质表单或简单电子化式临床路径与高速发展的医疗信息化不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区全科未分化疾病应以全科思维为构建核心,通过突破专科思维、聚焦优势病种、规范社区诊断编码等方式,并以区域医疗协同的临床决策信息平台作为临床路径的新模式开展进一步探索。本文为今后构建社区全科未分化疾病临床路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策略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娄铮, 刘颖, 任菁菁
    2023, 26(31):  3945-39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5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69KB) ( )  
    背景

    未分化疾病(MUD)以症状复杂、多样,无法得到明确诊断或合理解释,且患者频繁就诊为特点,给个人、家庭、医疗系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的

    通过了解县级综合医院普通内科门诊MUD就诊情况,进行就诊现状调查,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并提出县级综合医院MUD全科诊治思路,为MUD规范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3月,采用条件抽样法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中抽取2020-01-01—2020-12-31于浙江省台州市某县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普通内科就诊的所有患者45 439例,合计就诊人次85 881次。采用PRESUME筛查方法筛选MUD成年患者,收集患者资料,进行人群特征、就诊时间分布、就诊原因特征分析。

    结果

    县级综合医院普通内科因MUD就诊的成年患者共497例,因MUD就诊的平均次数为2.23次/人,平均就诊年龄为(51.6±15.9)岁。不同性别普通内科门诊MUD患者就诊例数及就诊人次的年龄构成存在差异(P<0.01);不同性别MUD患者的就诊原因比较,男性因焦虑状态就诊的次数占比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MUD患者的就诊原因比较,腹痛、焦虑状态、咳嗽就诊人次存在年龄分布差异(P<0.05)。不同季度的MUD就诊人次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度就诊原因比较,咳嗽的就诊人次存在季度分布差异(P<0.05)。

    结论

    根据县级综合性医院普通内科门诊MUD就诊情况调查显示,MUD患者就诊情况受性别、年龄及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就诊频繁、原因多样,普通内科门诊无法首诊识别MUD患者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故而需要进一步发展全科医学科为MUD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县级医院全科应成为MUD的基层诊疗中心,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社会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医学循证
    王佳欣, 赵亚利
    2023, 26(31):  3951-39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5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537KB) ( )  
    背景

    近年来"以健康为中心"理念的推广及患者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医疗保健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建高效的医疗合作团队被视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选择客观、有效的团队合作评估工具对于团队成员间合作状况的评估及团队建设尤为重要。

    目的

    对国内外医疗团队合作评估工具进行系统梳理,为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医疗团队合作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2年4月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2016年1月—2022年4月公开发表的医疗团队合作评估工具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信息提取,并交叉核对。应用中文版健康测量工具的统一标准(COSMIN)研究设计清单对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涉及32个医疗团队合作评估工具,其中对于本土化版本工具同时纳入其原始版本工具,最终共纳入医疗团队合作评估工具49个。对纳入的30篇文献所涉及的32个医疗团队合作评估工具进行总体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在量表的总体设计上,20个量表总体设计评价为"很好",2个为"良好",10个为"模糊";内容效度方面,1个量表方法学质量为"很好",12个为"良好",19个为"模糊";结构效度方面,19个量表方法学质量为"很好",10个为"良好",3个为"不良";内部一致性方面,29个量表方法学质量为"很好",1个为"良好",2个为"模糊";稳定性方面,6个量表方法学质量为"很好",8个为"良好",1个为"模糊",其他量表未报告相关信息。根据团队成员专业背景的不同,可分为跨专业团队合作评估工具(43个)和专业内团队合作评估工具(6个)。跨专业团队合作评估工具按照职种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医护团队评估工具(20个)和医生、护士、药剂师、治疗师、营养师等"多位一体"团队评估工具(23个)。

    结论

    医疗团队合作评估工具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评估工具的内容较为丰富,但仍需进一步开发构建专门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团队合作评估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何静漪, 王芳, 税晓玲, 李玲, 梁倩
    2023, 26(31):  3963-397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0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901KB) ( )  
    背景

    失眠症状的出现会降低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并且会增加其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目前,可用于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众多,何种干预措施效果最好尚有分歧。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非药物干预对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效果。

    方法

    于2022年3月,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非药物干预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在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之后,采用R 4.1.3软件和GeMTC包对不同非药物干预措施下,围绝经期失眠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雌二醇(E2)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4项RCT,包括3 354例患者,涉及12种非药物干预措施(艾灸、电针、耳穴压豆、刮痧、火龙罐、揿针、推拿、温针、蜂针、穴位埋线、音乐疗法、针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总有效率方面,艾灸、电针、针刺的效果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艾灸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艾灸、电针、刮痧、针刺的效果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艾灸的效果优于温针(P<0.05),艾灸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在改善kupperman评分方面,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痧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在改善E2水平方面,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

    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对于围绝经期女性而言,艾灸在改善失眠症状总有效率和PSQI评分,刮痧在改善kupperman评分,针刺在提高E2水平方面具有优势,但还需要通过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此结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