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04-20
    指南解读
    姚慧娟, 杨宇, 徐阿晶
    2023, 26(12):  1415-14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52KB) ( )  

    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是肾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过早死亡的高危人群。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成立联合专家小组,根据ADA 2022年发布的糖尿病管理标准和KDIGO 2022年发布的《KDIGO临床实践指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中基于证据的CKD患者糖尿病管理建议进行整合,形成了2022版《ADA/KDIGO共识报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管理》(简称共识)。该共识不仅重新强调了已发布指南更新的CKD筛查和诊断、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目标和药物管理内容,还特别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的药物治疗综合管理的重要性。该共识声明了7项核心建议,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提供了具体指导,为改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临床结局的管理提供了明确方向。本文对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简洁、实用的指导,改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妍慧, 陈树春
    2023, 26(12):  1422-14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0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00KB) ( )  

    近年来,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和欧洲肥胖研究学会(EASO)的专家组成员对肌肉减少性肥胖(SO)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地评价。2022年2月,ESPEN和EASO共同发布了《肌肉减少性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共识》,该共识对SO的定义和诊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就SO的定义和诊断达成共识,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以推进SO预防和治疗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肌肉减少性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共识》中SO的定义,诊断流程包括筛查、诊断和分期标准,拟采用的方法和相关的参数等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旨在为国内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多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高鹰, 靳育静, 魏玮, 徐晓倩, 李书, 杨洪喜, 张卿
    2023, 26(12):  1429-14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8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9KB) ( )  
    背景 肿瘤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均呈多维状态,多种慢性疾病与肿瘤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单个慢性疾病指标与肿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较弱,因此构建由多个慢性疾病指标组成的风险评分并分析其与肿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有较大价值。目的 探讨慢性疾病风险评分与肿瘤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 以“天津市慢病风险与健康管理队列”中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8 009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完成健康风险评估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检测。随访结束于肿瘤事件发生日期或队列随访结束日期(2019-12-31),以最先发生的日期为准。以慢性疾病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总胆红素、心率及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为自变量,以肿瘤是否发病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各慢性疾病指标与肿瘤发生风险,并计算慢性疾病风险综合评分。根据慢性疾病风险评分三分位数将体检者分为慢性疾病风险评分低分组(<6分)、中分组(6~8分)和高分组(≥9分)。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不同慢性疾病风险评分组体检者肿瘤发生风险。结果 本研究共随访71 835人年(中位随访4.00年),确诊肿瘤患者91例(男33例、女58例)。与慢性疾病风险评分低分组(<6分,n=6 403)相比,慢性疾病风险评分中分组(6~8分,n=6 459)和高分组(≥9分,n=5 147)体检者肿瘤发生风险的HR(95%CI)值分别为2.16[95%CI(1.20,3.90),P=0.011]和3.08[95%CI(1.72,5.50),P<0.001](P趋势<0.001),满足比例风险假定检验(χ2=1.98,P=0.371);慢性疾病风险评分每增加1分,体检者肿瘤发生风险增加17%[95%CI(9%,25%),P<0.001],满足比例风险假定检验(χ2=0.31,P=0.579)。女性体检者中,与慢性疾病风险评分低分组(<6分)相比,慢性疾病风险评分高分组(≥9分)肿瘤发生风险的HR(95%CI)值为3.00[95%CI(1.32,6.82),P=0.009],满足比例风险假定检验(χ2=1.24,P=0.538);慢性疾病风险评分每增加1分,女性体检者肿瘤发生风险增加21%[95%CI(10%,33%),P<0.001]。结论 慢性疾病风险评分越高的体检者肿瘤发生风险越高,且在女性中明显,男性中无此关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毅, 丛慧文, 王廉源, 杨丽萍, 包绮晗, 王浩桦, 李承圣, 周立雯, 丁子琛, 石福艳, 王素珍
    2023, 26(12):  1437-14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9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46KB) ( )  
    背景 脑卒中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体检纵向数据累积了大量的健康信息,由于缺失数据多、样本量小等诸多问题,导致其利用率低、重要信息未能得到充分挖掘,进而对常见慢性病的有效防控等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目的 基于贝叶斯多变量联合模型,探讨体检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因素,为慢性病风险因素分析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使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健康医学中心2008—2015年的体检资料。随访情况:以首次发生脑卒中为结局事件,发生结局事件立即停止随访;若未发生,到2015年体检信息收集完成后结束随访;体检间隔时间为1年。依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纵向观察变量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指数(BMI)和收缩压(SBP)。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情况对脑卒中结局事件的影响;采用贝叶斯多变量联合模型,分析随访过程中TC、TG、LDL-C、HDL-C、BMI和SBP的纵向变化轨迹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4例研究对象,1 581条纵向随访记录,平均随访时间为(7.4±1.2)年,其中70例(29.9%)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脑卒中。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基线TC、TG、LDL-C、HDL-C、BMI、SBP对脑卒中发病均无影响(P>0.05)。贝叶斯多变量联合模型结果显示:TG每纵向升高1 mmol/L,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863倍[95%CI(1.018,3.294),P=0.042];LDL-C每纵向升高1 mmol/L,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1.347倍[95%CI(1.045,1.863),P=0.046]。结论TG、LDL-C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纵向升高是体检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贝叶斯多变量联合模型可用于体检人群的慢性病风险因素探讨研究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陶璐, 曾凯, 聂作婷, 宗前兴, 陈龙, 吴延, 杨如美
    2023, 26(12):  1444-144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28KB) ( )  
    背景

    淡漠老年人跌倒风险高且易重复跌倒,改善淡漠虽有助于减少老年人的跌倒风险,但淡漠的干预效果不佳,而改善衰弱可为减少淡漠老年人跌倒风险提供新方法。

    目的

    探讨衰弱在社区老年人淡漠与跌倒风险间的中介效应,为干预淡漠老年人跌倒提供新思路。

    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南京市和连云港市社区老年人共212例,其中南京市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8例,连云港市东海县青湖镇社区8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评估量表(FFP,评估衰弱情况),老年人抑郁量表(GDS-3,评估淡漠),预防老年人意外、死亡、伤害工具包(STEADI,评估跌倒风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衰弱在淡漠与跌倒风险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

    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0.6%。192例社区老年人中跌倒风险总分为2.0(0,4.0)分,淡漠总分为(1.6±0.9)分,衰弱总分为0(0,2.0)分。无跌倒风险136例(70.8%),有跌倒风险56例(29.2%)。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淡漠与衰弱、跌倒风险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03、0.388,P<0.05);衰弱与跌倒风险呈正相关(rs=0.424,P<0.05)。Model 4中介模型结果显示,淡漠对跌倒风险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B=1.011,t=5.207,P<0.05),淡漠对衰弱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B=0.324,t=3.800,P<0.05),衰弱对跌倒风险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B=0.679,t=4.173,P<0.05)。Bootstrap检验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淡漠→衰弱→跌倒风险"路径中衰弱效应值0.22〔95%CI(0.08,0.40)〕,中介效应成立。淡漠可以直接影响跌倒风险以外,还可以间接通过衰弱影响跌倒风险。总效应为1.01,直接效应为0.79,中介效应为0.22,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21.78%。

    结论

    衰弱是社区老年人淡漠与跌倒风险之间的中介变量,改善老年人衰弱是减少淡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重要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董琳瑞, 常青青, 马建军, 柳传泽, 郭大帅, 李晓欢, 范咏言, 李东升
    2023, 26(12):  1450-145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9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3KB) ( )  
    背景

    帕金森病(PD)常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目的

    分析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特征,探讨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原发性PD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自主神经症状表现及持续时间评估有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AutD组,n=107)和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NAutD组,n=49)。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受教育年限。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症状,根据Hoehn-Yahr(H-Y)分期1~5级评估患者PD严重程度,采用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评估患者非运动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14)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分别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采用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采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自主神经功能(SCOPA-AUT评分)与认知功能(MMSE总分和MoCA总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56例原发性PD患者中男83例、女73例,平均年龄(63.9±0.7)岁;AutD组患者年龄(t=-4.391,P<0.001)高于NAutD组,病程(Z=-6.947,P<0.001)长于NAutD组。AutD组患者UPDRS-Ⅲ评分(t=-8.967)、H-Y分期中重度患者所占比例(χ2=44.350)、NMSS评分(t=-13.707)、HAMA-14评分(t=-3.665)、HAMD-24评分(t=-4.808)、PDQ-39评分(t=-11.893)均高于NAutD组(P<0.001)。156例原发性PD患者中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91.7%)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症状(91.0%)、体温调节障碍(59.6%)、心血管系统症状(50.0%),发生率较低的是瞳孔调节障碍(12.2%)和性功能障碍(5.1%)。与NAutD组相比,AutD组MMSE总分(Z=-3.826,P<0.001)、MoCA总分(Z=-2.921,P=0.003)及其亚项命名(Z=-2.868,P=0.004)、注意(Z=-2.968,P=0.003)、语言(Z=-3.546,P<0.001)、延迟回忆(Z=-2.804,P=0.005)评分均较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OPA-AUT总分(rs=-0.214、-0.181)及其泌尿系统评分(rs=-0.245、-0.191)、体温调节评分(rs=-0.215、-0.225)与MMSE总分及MoCA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及运动症状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PD患者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率高,涉及多个系统;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认知障碍越严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葛旭红, 胡洁怡, 白云瑞, 王露, 冷松
    2023, 26(12):  1456-14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3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71KB) ( )  
    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替代标志物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及其衍生指数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但现有研究以单独横断面研究或纵向研究居多,在我国东北地区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TyG及其衍生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TyG、TyG-BMI预测2型糖尿病的能力,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6 84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检基线资料。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随访期间209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期随访中未新发2型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者中,按照性别相同、年龄±2岁,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1∶2匹配,选取418例设为对照组。依据基线资料计算TyG、TyG-BMI。采用Cox回归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TyG-BMI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水平TyG、TyG-BMI与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yG、TyG-BMI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BMI、腹围(A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yG、TyG-BMI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基线TyG四分位数Q1组:TyG<8.46,157例;Q2组:8.46≤TyG<8.83,157例;Q3组:8.83≤TyG<9.19,156例;Q4组:TyG≥9.19,157例。基线TyG-BMI四分位Q1组:TyG-BMI<205.15,157例;Q2组:205.15≤TyG-BMI<228.88,157例;Q3组:228.88≤TyG-BMI<279.44,251例;Q4组:TyG-BMI≥279.44,62例。基线TyG四分位数Q2组、Q3组、Q4组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度分别为Q1组的1.57倍[95%CI(0.92,2.70)]、2.07倍[95%CI(1.21,3.53)]、3.18倍[95%CI(1.76,5.75)](P趋势<0.001);基线TyG-BMI四分位数Q2组、Q3组、Q4组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度分别为Q1组的2.21倍[95%CI(1.25,3.94)]、2.92倍[95%CI(1.58,5.37)]、5.34倍[95%CI(2.39,11.95)](P趋势<0.001)。TyG、TyG-BMI连续变化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呈线性量效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剂量反应关系呈递增形状,当TyG、TyG-BMI分别高于8.838、229.364时,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逐渐升高。TyG、TyG-BMI预测2型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6[95%CI(0.658,0.732)]、0.725[95%CI(0.688,0.76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650、224.859。结论TyG、TyG-BMI的高水平状态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2型糖尿病呈线性量效关系,二者对2型糖尿病均具有预测价值。若综合考虑风险关联强度、AUC、筛查结果的临床影响等方面,TyG-BMI或许是较优的预测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都业铭, 张云巧, 王宗琦, 闵雪, 崔雅莲, 王彦芳
    2023, 26(12):  1463-14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5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51KB) ( )  
    背景

    大量证据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但躯体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前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炎性因子水平比正常人高,而这是否与伴随的躯体症状有关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性因子的特征及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部MDD患者59例与同期社区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将MDD患者分为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SD)组37例(SSS总分>36分)和不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NSD)组22例(SSS总分≤36分),3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SSS评分、BDNF、ProBDNF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白介素23a(IL-23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的吸光度。采用SSS评估躯体化症状、HAMD-17评估抑郁障碍症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SSS中躯体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尿频尿急、心血管症状、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手脚发麻抽搐、憋闷叹气、视物模糊、咽部不适)得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因子(SSS-S)总分、HAMD-17总分与BDNF、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

    SD组HAMD-17总分高于NSD组、HC组(P<0.001);NSD组HAMD-17总分高于HC组(P<0.001)。SD组SSS总分、SSS-S总分高于NSD组、HC组(P<0.001)。SD组BDNF高于NSD组(P<0.05)。SD组、NSD组的IFN-α低于HC组(P<0.001)。ProBDNF与肌肉酸痛呈负相关(rs=-0.262,P<0.05),CRP与手脚发麻抽搐呈负相关(rs=-0.386,P<0.01),IL-4与胃肠道症状呈负相关(rs=-0.336,P<0.01),IL-10与视物模糊(rs=0.286,P<0.05)呈正相关,BDNF与头晕头痛(rs=0.339,P<0.01)、心血管症状(rs=0.309,P<0.05)、胃肠道症状(rs=0.278,P<0.05)、肌肉酸痛(rs=0.419,P<0.01)、手脚发麻抽搐(rs=0.286,P<0.05)、憋闷叹气(rs=0.372,P<0.01)、咽部不适(rs=0.392,P<0.01)、SSS-S总分(rs=0.418,P<0.01)呈正相关。IL-6与心血管症状(rs=0.283,P<0.05)、憋闷叹气(rs=0.374,P<0.01)呈正相关。TNF-α与肌肉酸痛(rs=-0.299,P<0.05)呈负相关。IFN-α与视物模糊(rs=-0.267,P<0.05)呈负相关。

    结论

    MDD患者外周血IFN-α较正常人低,SD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比NSD患者高,SD患者BDNF比NSD患者高,多种炎性因子水平与躯体症状呈正相关,或许提示抑郁患者可出现躯体症状及不良转归,需尽早干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蔡明, 王丽岩, 杨若愚, 梁雷超, 杨媛媛, 贾世豪, 陈睿怡, 任瑜, 刘千乐, 胡静芸
    2023, 26(12):  1472-14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62KB) ( )  
    背景

    隐性肥胖(NWO)人群在中老年阶段易发生心血管疾病,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被证明可提高心血管健康,但目前HIIT对NWO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效果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究短期HIIT对NWO女大学生机体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2020年11—12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招募137名女大学生,根据亚洲女性NWO标准筛选出40名NWO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HIIT干预组(n=20)。HIIT干预组在进行1周的适应性训练后,完成为期4周、5 d/周的HIIT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观察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比(BF%)、内脏脂肪等级(VFL)、内脏脂肪面积(VFA)、腰围、血脂四项、心血管疾病风险(应用China-PAR模型评估)、AGEs、空腹血糖,并分析AGEs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10名受试者在干预期间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其中对照组7例,HIIT组3例)。干预后,HIIT干预组BMI、BF%、VFA、VFL、腰围、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DL、三酰甘油(TG)/HDL、AGEs、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于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适用于20岁及以上受试者,因此对HIIT干预组中9例受试者进行了评估。干预前对照组和HIIT干预组受试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为(11.82±0.47)%、(9.79±0.57)%,干预后分别为(14.13±0.97)%、(6.93±1.17)%。干预后HIIT干预组心血管疾病风险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GEs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相关关系(rs=-0.006,P=0.979)。

    结论

    短期(4周)HIIT可减少NWO女大学生的体脂,降低AGEs和空腹血糖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俊伟, 林令君, 宋林凌, 成晓翠, 聂秀玲
    2023, 26(12):  1479-148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1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8KB) ( )  
    背景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组代谢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有研究表明血钾水平与MAFLD密切相关,但针对痛风患者二者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血钾水平与MAFLD的关系,旨在为痛风患者血钾水平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住院的原发性痛风患者3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脂肪肝严重程度分为单纯痛风组(n=96)、轻度脂肪肝组(n=136)及中重度脂肪肝组(n=115)。比较不同脂肪肝严重程度组一般资料、血清生化指标及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血钾水平与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痛风患者MAFLD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结果

    痛风患者MAFLD患病率为72.3%(251/347)。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钾水平与脂肪肝严重程度、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rs=-0.172、-0.118、-0.182、-0.222、-0.174、-0.197,P<0.05)。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脂肪肝严重程度随着血钾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5.784,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0.97,95%CI(0.95,0.999)〕、高钾〔OR=0.53,95%CI(0.29,0.97)〕是超重/肥胖痛风患者MAFLD发生发展的保护因素(P<0.05),高TG〔OR=1.16,95%CI(1.01,1.34)〕、高WHR〔OR=1.09,95%CI(1.04,1.13)〕是超重/肥胖痛风患者MAFL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P<0.05);高FBG〔OR=1.92,95%CI(1.12,3.31)〕是体质量正常痛风患者MAFL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对于超重/肥胖的痛风患者,维持血钾在参考范围偏高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MAFLD的发生、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建新, 田心宇, 张键
    2023, 26(12):  1485-14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2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35KB) ( )  
    背景

    肩关节内外旋肌肌力失衡会增加肩部运动损伤的风险,研究等速离心训练(IET)能否提高肌力平衡并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损伤预防意义。

    目的

    探讨IET对健康青年人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

    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招募3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6)。试验组接受4周IET,对照组接受4周连续被动运动训练(2次/周)。采用Biodex System 4 Pro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美国Biodex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优势侧肩关节内、外旋肌群进行训练干预,分别在60(°)/s、120(°)/s速度下进行,干预前1周、干预结束后1周对两组肩关节内外旋肌的功能性比率(FR)、加速时间(AT)和达峰力矩时间(TPT)进行评估并比较。

    结果

    试验组全部完成了4周的训练干预和评估,对照组2例中途退出。最终共30例研究对象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在60(°)/s和120(°)/s速度下,试验组干预后FR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干预后FR高于干预前(配对t检验:t60(°)/s=-7.881,P<0.001;t120(°)/s=-6.563,P<0.001);试验组外旋肌、内旋肌干预后A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外旋肌干预后AT低于干预前(配对t检验:t60(°)/s=2.383,P<0.05;t120(°)/s=2.849,P<0.05),试验组内旋肌干预后AT低于干预前(配对t检验:t60(°)/s=3.138,P<0.05;t120(°)/s=2.839,P<0.05);试验组外旋肌、内旋肌干预后TPT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IET能够提高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保持肩关节的动态稳定,并能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以此可能会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肖含, 张佩彦, 王玉珍
    2023, 26(12):  1491-14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7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41KB) ( )  
    背景

    目前功能性便秘(FC)常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指导治疗,但依据临床症状的分型结果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分型结果是否一致尚不明确。

    目的

    探究FC患者临床症状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FC患者(含门诊及住院)中选取40例完成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患者症状(包括每周自发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分型、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的频度和程度),并依此判断其临床症状分型。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包括肛门直肠压力测定(ARM)检查、排粪造影、胃肠传输时间(GITT)检查。比较患者临床症状分型和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

    结果

    40例FC患者临床症状分型结果: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分别占27.5%(11/40)、20.0%(8/40)、37.5%(15/40),正常传输型便秘(NTC)占15.0%(6/40)。ARM检查分型结果示,80.0%(32/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20.0%(8/40)的患者为NTC。排粪造影分型结果示,67.5%(27/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32.5%(13/40)的患者为NTC。GITT检查分型结果示,20.0%(8/40)的患者为STC,15.0%(6/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65.0%(26/40)的患者为NTC。加权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分型与ARM检查、排粪造影、GITT检查分型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123,P=0.502;Kappa值=-0.040,P=0.794;Kappa值=-0.140,P=0.215)。临床症状分型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005,P=0.944)。

    结论

    FC患者临床表现以混合型便秘症状为主,而客观检查中以排便障碍型便秘为主。FC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结肛门直肠功能检查分型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FC诊断中,需要将症状和客观检查分型相结合,且需要个体化分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循证
    刘雅鑫, 蒋运兰, 黄孝星, 潘竟, 沈音丽, 张越
    2023, 26(12):  1496-15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90KB) ( )  
    背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明显上升,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索关于我国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5月。由2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量表评价横断面研究质量,Meta分析选择Stata 15.0软件。

    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08 289例,其中吞咽障碍患者47 9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66.0%〔95%CI(58.0%,7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性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38.0%〔95%CI(31.0%,45.0%)〕,中国女性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38.0%〔95%CI(29.0%,46.0%)〕;60~69岁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21.0%〔95%CI(13.0%,29.0%)〕,70~79岁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28.0%〔95%CI(18.0%,37.0%)〕,≥80岁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41.0%〔95%CI(31.0%,50.0%)〕;小学及以下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28.0%〔95%CI(20.0%,35.0%)〕,中学及中专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35.0%〔95%CI(17.0%,53.0%)〕,大专及以上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30.0%〔95%CI(18.0%,42.0%)〕;在医院的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68.0%〔95%CI(52.0%,85.0%)〕,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56.0%〔95%CI(41.0%,71.0%)〕,在社区的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76.0%〔95%CI(56.0%,97.0%)〕;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诊断的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32.0%〔95%CI(21.0%,43.0%)〕,采用吞咽功能异常筛查量表(EAT-10量表)诊断的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41.0%〔95%CI(16.0%,66.0%)〕,采用30 ml水吞咽试验(WST)诊断的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35.0%〔95%CI(14.0%,56.0%)〕。

    结论

    我国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为66.0%〔95%CI(58.0%,73.0%)〕,其中年龄≥80岁、中学及中专文化程度、社区、吞咽障碍诊断标准为EAT-10量表的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高,需要早期重视和了解老年人吞咽障碍,选择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郑卿勇, 赵亮, 隗伟, 任雪君, 王超, 孙瑞, 丛明华, 于雷, 杨敏
    2023, 26(12):  1503-15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12KB) ( )  
    背景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种,其治疗与康复过程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困扰。诸多系统评价(SR)发现正念减压疗法(MBSR)在乳腺癌患者心理照护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不同SR结局指标差异明显,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

    目的

    对MBSR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SR进行再评价,从而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照护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PsycINFO、JB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MBSR在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应用效用的SR,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7月。2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研究相关信息,分别应用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2(AMSTAR 2)量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声明、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GRADE)及定性系统评价证据分级(CERQual)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规范及证据质量评估。

    结果

    共纳入14篇SR。AMSTAR 2结果显示整体方法学质量不高,仅有1篇为高质量研究,2项关键条目信息严重缺失。PRISMA声明显示报告质量缺陷主要在研究方案注册、研究间偏倚风险评估及资金来源方面。14篇SR共包括15项结局指标及73个证据体;GRADE分级结果显示,无高级别证据,31个中级证据,28个低级证据,6个极低级证据;CERQual分级结果显示,8个低级证据。MBSR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疲乏及压力等,且短期疗效明显,但长期疗效尚不确定。

    结论

    目前关于MBSR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SR证据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规范程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显示MBSR可短期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长期效果不确定,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医学信息研究
    杨鑫鑫, 郭清, 王晓迪, 司建平, 项锲, 龙鑫
    2023, 26(12):  1513-151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778KB) ( )  
    背景

    随着可穿戴技术的日益成熟,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评估和干预中的应用价值逐步体现,并将助力于健康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

    目的

    分析近1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

    方法

    检索并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1—2021年主题为"可穿戴"的期刊文献,通过Excel表格分析纳入文献的时序和空间分布,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2011—2021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共519篇),于2021年达到最高(85篇)。纳入文献涉及生物医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等多门学科,发表于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国数字医学、智慧健康等多种期刊。发文量排名前3的研究者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张政波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罗晓兰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何晓琳研究员,发文量排名前3的科研机构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14篇),上海交通大学(10篇)和东南大学(10篇)。反映研究热点的关键词包括"移动医疗""健康管理""智慧医疗"等,反映研究前沿的关键词包括"老年人""糖尿病"和"心律失常"等,反映研究趋势的关键词包括"5G""监测系统""慢性疾病"等。

    结论

    近十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表现在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监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研究前沿表现在对心率、血压和血糖等指标异常状态的预警预测,研究趋势表现在对健康监测、风险评估、干预和促进完整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张晋东, 郑浩楠, 张涛, 段丽萍
    2023, 26(12):  1520-15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89KB) ( )  
    背景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IB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效果不一,患者肠道菌群状态如何影响治疗效果、治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尚缺乏统一结论,难以为靶向菌群治疗IBS提供确切参考意见。

    目的

    分析常用靶向菌群治疗方法对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22-5-20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筛选报告了使用单一种类的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与粪菌移植治疗后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文献,提取第一作者、国家、发表时间、诊断标准、IBS亚型、样本量、药物种类、粪菌移植途径与部位、剂量与疗程、菌群检测标本与方法、菌群检测结果等信息,汇总并报告研究结果。

    结果

    共检索出3 044篇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纳入41篇文献,其中益生菌研究11篇、益生元研究8篇、抗生素研究5篇、粪菌移植研究17篇。随机对照试验、RomeⅢ、腹泻型IBS、16S rRNA扩增子测序分别为采用最多的试验类型、诊断标准、IBS亚型及菌群检测方法。乳杆菌属是使用最多的益生菌种类,可在IBS患者粪便中保持活性。益生元可促进粪便与结肠黏膜中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属)的定殖。肠道局部作用的抗生素利福昔明可降低菌群物种丰富度,但对菌群结构无显著影响。粪菌移植后IBS患者的菌群结构趋同于供者,并可增加患者肠道益生菌、降低有害菌的丰度。

    结论

    益生菌、益生元、非吸收性抗生素、粪菌移植等靶向菌群的治疗手段有助于IBS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与重建,今后可通过统一诊断标准、使用更先进的菌群检测技术、精准把控随访时间,进一步得出更为精确的治疗后菌群变化,为临床制订精准的靶向菌群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芳芳, 崔艳如, 李加钰, 庞日朝, 张安仁
    2023, 26(12):  1530-15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92KB) ( )  

    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衰老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升高。间歇性禁食(IF)通过调节代谢途径来预防或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其机制可能与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及内环境稳态有关,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脑老化和神经退行性变的早期特征。这些提示IF、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IF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改善作用、线粒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IF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以及过量热量摄入对神经元及线粒体的影响4个方面,从正反角度进行综述,分析得出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过量热量摄入可能损伤神经元及线粒体功能,并认为后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IF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神经系统代谢转变的具体信号通路,进而判断最佳干预时间,开发更有靶向性的药物替代疗法,从而帮助IF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段倩, 张培珍
    2023, 26(12):  1536-15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7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39KB) ( )  

    绝经是女性必然经历的正常生理阶段,因为绝经后体内多种激素分泌水平发生改变,由此引发的代谢紊乱困扰着众多女性,脂代谢异常是女性绝经后常见问题之一。由于脂代谢异常发病形式隐匿往往不易受重视,其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严重危害了绝经后女性健康。运动干预是防控脂代谢异常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女性绝经后与脂代谢相关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的分泌变化及其对脂代谢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运动方式对绝经后女性脂代谢异常的干预效果,并对绝经后激素分泌改变引起脂代谢异常的机制及运动调控机制进行了归纳,研究发现女性绝经前后E2、FSH激素水平的变化并不呈单一模式,这种变化通过多个机制共同作用引起的脂代谢异常可在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后得到改善,从而为女性绝经后脂代谢异常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绝经后女性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