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23-03-05
    述评
    杨昊鹏, 索靖东, 申贤磊, 王丹, 朱学敏, 刘跃华, 梁万年
    2023, 26(07):  775-7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4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53KB) ( )  

    失智症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早期识别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和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失智症和延缓疾病进展。中国老年失智症患者数量的快速增长给防治体系、健康促进、社会支持及研究创新等工作带来挑战,制定"失智症防治行动"任务清单具有必要性,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WHO发起的"2017—2025年失智症公共卫生应对全球行动计划",从WHO全球行动视角,结合中国政策及实践现状,从失智症防治风险因素干预、"以人为本"的照护、社会支持、信息系统建设、创新研究与科技转化等方面提出中国"失智症防治行动"任务清单,将中国当前的失智症防治重点及现实资源结合起来,以供相关失智症防治决策及实践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辉
    2023, 26(07):  780-78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W00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47KB)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各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常规医疗服务减少情况,慢性病管理工作也相应受到影响。2022年12月,中国调整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方案,医疗卫生系统面临挑战,基层医疗压力增加。在此情况下,本文基于其他国家经验,建议中国基层医疗应注重开展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并为复杂和高需求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主动服务,加强对远程医疗的应用与研究,强化基层服务的社区连接,重点完善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减重代谢术后饮食管理专题研究
    花红霞, 梁辉, 徐欣怡, 许勤, 宋雅婷, 杨宁琍
    2023, 26(07):  783-78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0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7KB) ( )  
    背景

    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是导致术后复胖的重要原因,但其概念尚未统一,且用词混乱,较大程度地限制了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研究结论的可靠程度。

    目的

    界定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

    方法

    于2022年5月,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数据库,获取以"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为主要研究内容且涉及相关概念、定义属性、先决条件、结局指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05-10,语种限定为中、英文。根据纳入的文献,按照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的步骤,从概念演化、属性特征、先决条件、后果、相关概念、典型案例、为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假设和启示7个方面对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

    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36篇,包括英文文献33篇、中文文献3篇。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结果显示: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包括失控性进食、放牧饮食、情绪性进食、食物渴求、食物成瘾、补偿行为6个属性特征;先决条件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自我效能、饮食态度、心理状况、工作压力等,客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肥胖病史等;后果包括进食障碍和精神心理疾病、减重效果、营养状况、生活质量。

    结论

    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尚未统一,未来还需结合我国国情深入剖析减重代谢术后不良饮食行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维持患者术后减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康, 朱涵菲, 徐婷, 缪雪怡, 蒋小曼, 许勤
    2023, 26(07):  790-7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70KB) ( )  
    背景

    随着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减重代谢术需求量也逐年增加,患者术后仍须维持良好生活习惯以巩固减重效果。但在相应行为指南已较为成熟的同时,患者行为依从性并不理想,导致术后较高的复胖率。可考虑从认知因素这一核心视角出发采取策略促进患者的饮食与体力活动行为。

    目的

    系统编码整合认知因素视角下的减重代谢术后饮食、体力活动行为促进策略。

    方法

    2022年6月,采用WHITTEMORE和KNAFL的整合性综述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数据库中与减重代谢术后饮食与体力活动行为促进策略有关研究,检索时限为1994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2016版"关键评估清单"(CASP)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根据"体力活动与饮食行为改变技术分类法"(CALO-RE分类法)对策略统一编码并加以合并。

    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包括17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观察性研究、4篇综述。通过编码,所有策略均被CALO-RE分类法覆盖,涉及其中的25类策略,主要包括行为情况监测、社会支持、目标设定、障碍识别解决等。整合得到的"减重代谢术后饮食与体力活动行为促进策略集"共46条策略。

    结论

    本研究通过整合性综述和CALO-RE分类法,系统编码了适用于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的认知因素视角下饮食与体力活动行为促进策略,为术后行为管理提供了技术储备。减重代谢外科医护可在评估患者行为水平和认知因素状况后,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策略,有效提升患者的行为依从性。未来可在实证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并优化本策略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宁琍, 花红霞, 许勤, 梁辉
    2023, 26(07):  800-8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7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41KB) ( )  
    背景

    减重代谢术后患者食物偏好的改变是影响其术后体质量减轻的重要原因,客观评估术后患者食物偏好改变的具体特征,并分析其预测因素尤为重要,基于现有研究结果间较大的差异性,难以指导术后体质量维护。

    目的

    对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的食物偏好改变特征及其对减重结局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减重代谢术后食物偏好改变的预测因素。

    方法

    2022年2—8月,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随访门诊收治的245例减重代谢术后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减重结局指标调查表、减重代谢术后患者食物偏好改变特征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减重代谢术后食物偏好改变对减重结局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术后食物偏好改变的预测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37份(96.7%),97.0%的减重代谢术后患者食物偏好与术前相比发生改变。减重代谢术后食物偏好改变组患者的术后体质量及体质指数(BMI)下降值、总体体质量丢失率(TWL)与食物偏好不变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时间是减重代谢术后患者对蔬菜水果偏好改变的预测因素(P<0.05);婚姻状况、术前合并症是减重代谢术后患者对优质蛋白食物偏好改变的预测因素(P<0.05);长期居住地是对减重代谢术后患者辛辣食物偏好改变的预测因素(P<0.05);性别、长期居住地、手术方式是对减重代谢术后患者咸味零食偏好改变的预测因素(P<0.05);性别、手术方式是对减重代谢术后患者高脂肪肉类偏好改变的预测因素(P<0.05);性别、术后时间是对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甜食偏好改变的预测因素(P<0.05);性别、手术方式是对减重代谢术后患者不含酒精的甜味饮料偏好改变的预测因素(P<0.05)。

    结论

    减重代谢术后患者食物偏好改变的发生率高,表现为对高热量食物偏好降低,对健康食物偏好增加的特点。性别、婚姻状况、长期居住地、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及术后时间是减重代谢术后患者不同食物偏好改变特征的预测因素,减重专科医护人员须早期识别目标人群,加强术后饮食教育和指导,改善术后饮食体验,切实保障减重代谢术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花红霞, 梁辉, 许勤, 朱涵菲, 杨宁琍
    2023, 26(07):  810-8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9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66KB) ( )  
    背景

    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的放牧饮食行为与术后复胖明显相关,且其发生率会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对减重代谢术后患者放牧饮食行为进行早期发现和准确评估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减重代谢术后患者放牧饮食行为的量性测评工具。

    目的

    对放牧饮食行为测评量表〔Rep(eat)-Q〕进行汉化,并在减重代谢术后患者中验证其信效度。

    方法

    按照Brislin翻译模型,通过翻译、回译、专家评议和预试验后,确定Rep(eat)-Q中文版终稿。于2022-08-31,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3—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随访门诊收治的减重代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Rep(eat)-Q中文版、三因素饮食量表(TFEQ)-R21对294例减重代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检验Rep(eat)-Q中文版的信效度。

    结果

    利用临界比值法将受试者分为高分组(79例)和低分组(78例),高分组Rep(eat)-Q中文版各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Rep(eat)-Q中文版中各条目得分与总分均呈线性正相关(r值为0.368~0.782,P<0.05)。Rep(eat)-Q中文版、非强迫型、强迫型放牧饮食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3、0.928、0.898,折半信度分别为0.835、0.938、0.891,重测信度分别为0.867、0.800、0.836。量表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0~1.00,总量表的全体一致内容效度指数为0.92,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最大方差旋转后提取2个公因子,特征值分别为8.069、1.219,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40%,各条目因子载荷值为0.637~0.87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拟合优度卡方检验(χ2/df)为2.211,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05,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860,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20,增值拟合指数(IFI)为0.955,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5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80。294例调查对象Rep(eat)-Q中文版总得分与TFEQ-R21的各维度得分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Rep(eat)-Q中文版信效度较好、简单易行,可为我国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的放牧饮食行为提供可靠的测评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人群健康研究
    张曦宇, 李叶, 吴群红, 李继达, 胡钰
    2023, 26(07):  816-82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83KB) ( )  
    背景

    低龄儿童超重问题呈现普遍化、严重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来人口素质,给中国健康人力资本存量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目的

    科学认识中国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的时空演变模式与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控制儿童超重现象、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效能、实施精准的干预措施提供支持。

    方法

    于2022年4月,以华盛顿大学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提供的全球105个中低收入国家5 km×5 km格网数据集作为数据源,提取2000—2019年中国(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5 km×5 km格网数据,逐像元计算2000—2019年平均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使用泰尔森估算法、Mann-Kendall检验法与Hurst指数估计法,逐像元对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的时空演变模式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刻画。

    结果

    2000—2019年20年间,5岁以下儿童超重情况在山东省、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及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省份的局部地区较为普遍,其中湖南省全省的平均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达29.42%;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明显增长的地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不含数据缺失区域)的60.59%,中部与东部地区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呈明显增长趋势的面积占中部与东部地区总面积(不含数据缺失区域)的比例高于西部地区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呈明显增长趋势的面积占西部地区面积(不含数据缺失区域)的比例;超重率演变趋势无明显变化的地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33%,从空间分布上看,以斑块状散布在各省份的部分地区,如长江中游城市群等;超重率演变呈明显降低趋势的地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08%,集中于西部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的局部区域。根据Hurst指数,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时间序列具有持久性或趋势增强特征的地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4.87%。

    结论

    中国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空间分异特征明显。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与地区发展整体水平存在着协同的"U"型关联,这种关联背后蕴含着"发育迟缓超重现象下降期""超重现象平稳期""营养过剩超重现象上升期"这一多阶段、串联式的发展过程。针对低龄儿童超重这一多维因素耦合衍生出的社会问题,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区域政策、构建"政府政策调控-社会理念渗透-家庭健康管理"三级联动的治理网络、科学精准地解决儿童超重问题提供了科学支撑与政策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杜君彦, 潘杰, 周晴接, 汤清清, 杨宁敏, 张建中
    2023, 26(07):  825-8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7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3KB) ( )  
    背景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但随着抗生素耐药情况的日趋严重,许多地区H. pylori根除率并没有实质性提高。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2013—2020年H. pylori耐药情况,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人群的耐药情况差异。

    方法

    于2013-01-01至2020-12-31,选择在温州中心医院接受胃镜检查患者47 658例,采集胃黏膜标本进行H. pylori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培养获得的H. pylori菌株进行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环素和呋喃唑酮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人群的H. pylori耐药率。

    结果

    2013—2020年温州地区分离的16 847株H. pylori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情况。对6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统计结果显示:该地区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甲硝唑的人群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2.81%(5 536/16 874)、26.02%(4 390/16 874)、95.67%(16 144/16 874);阿莫西林耐药率低〔0.28%(47/16 874)〕,2017年达1.36%(25/1 844);未发现四环素和呋喃唑酮耐药菌株存在。2013—2020年,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人群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硝唑的人群耐药率始终处于较高值(>88.00%),各年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不同性别人群的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甲硝唑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莫西林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莫西林、甲硝唑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州地区不同年度、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H. pylori阳性患者间的人群耐药率存在差异,总体耐药率高,基于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根除治疗方案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应鼓励开展药敏实验结果指导下的临床H. pylori精准根除治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喜民, 李培雯, 贺嘉慧, 杨甲飞, 乔慧
    2023, 26(07):  830-8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5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48KB) ( )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中老年人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公平性问题备受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中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加不容乐观,但针对该地区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医改试点县(海原县、盐池县)中老年人的健康公平性,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健康不公平的贡献程度,为改善中老年人健康和完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3月,从"农村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2019年随访数据中,筛选出常住家庭(在相应县居住≥1年)的中老年人(年龄≥45岁)为研究对象(n=5 908)。以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饮用水类型、家庭人均年收入为自变量。采用集中指数分析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采用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健康不公平的贡献程度。

    结果

    海原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30 0、0.002 9、0.011 4、0.032 7,盐池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00 4、-0.000 1、0.037 4、0.037 4。集中指数分解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饮用水类型、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是中老年人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其中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健康不公平的贡献较大。年龄对海原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1.92%、-152.57%、-27.76%、7.80%,对盐池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贡献率分别为-334.79%、1 117.94%、-45.45%、-25.44%;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对海原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贡献率分别为35.41%、-0.31%、2.08%、22.03%,对盐池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贡献率分别为86.88%、-165.24%、37.13%、1.50%。

    结论

    整体而言,宁夏回族自治区试点县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较好,但偏向收入较高的人群,年龄对中老年人健康不公平贡献程度最大。社会应重视中老年人健康;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定期为中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以提升中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卫生行政部门应调整相关卫生政策,以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最终实现健康公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钰, 郝习君, 陈长香, 朱颖
    2023, 26(07):  836-8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2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91KB) ( )  
    背景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精神关怀和生活照料的缺失是老年人出现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但缺乏科学评价养老认知水平的测评工具。

    目的

    编制老年人照护进程中子代、隔代孝老伦理知信行问卷,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于2021年4—7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检索孝老伦理相关内容,并以知信行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文献回顾、国家赡养法律、质性访谈确定问卷初稿,根据德尔菲专家共识及预调查的结果完善问卷。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子代、隔代受试者各270例进行正式调查,抽取50例子代及38例隔代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共发放540份问卷,子代和隔代各27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28份,子代和隔代各264份,有效回收率为97.8%,分析问卷信效度以确定最终问卷条目。

    结果

    形成的子代孝老伦理知信行问卷包括3个维度3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产生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455%;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67~1.000,问卷平均内容效度为0.967;Cronbach's α系数为0.953,分半信度为0.811,重测信度为0.987。形成的隔代孝老伦理知信行问卷包括3个维度3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产生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641%;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67~1.000,问卷平均内容效度为0.964;Cronbach's α系数为0.952,分半信度为0.837,重测信度为0.991。

    结论

    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作为评价老年人照护进程中子代、隔代孝老伦理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的研究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临床实践与改进研究
    杨林宁, 郑红颖, 徐于睿, 杨艳
    2023, 26(07):  843-8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23KB) ( )  
    背景

    医患共享决策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其临床实施过程并不理想,医生是推进医患共享决策实施过程的主体之一,但目前鲜见对共享决策过程中医生行为的研究。

    目的

    探讨医生参与医患共享决策的过程及主要的行为特征,为医患共享决策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的聚敛式设计,同时收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定量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5—12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在职临床医生360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现况,并对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行为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医生共享决策行为的分布特征;定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6—12月选取定量研究中的23例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索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过程和体验,明确医生在决策各环节的主要行为特征。

    结果

    定量研究结果:325例(90.3%)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参与共享决策行为的平均得分为(80.44±14.88)分。医生在解释治疗方案优缺点〔(4.38±0.74)分〕、提供多种治疗方案〔(4.30±0.84)分〕两项行为上的参与度较高,在告诉患者需要共同做一个重要的决定〔(3.72±1.22)分〕、共同决定选择某一治疗方案〔(3.74±1.03)分〕两项行为上的参与度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行为特征可分为3组,分别为"知情同意组""患者部分参与组""共享决策组"。定性研究结果:医患共享决策过程中医生的参与行为包括创建决策意识,提供信息,检查患者对信息的理解,澄清患者价值观,共同权衡(治疗方案的评价),决策制定与实施。混合研究结果:在决策进程中,医生更关注信息的提供,忽视了医患沟通层面促进患者参与的行为要素,医生参与共享决策的各行为特征不同。

    结论

    医患共享决策的行为是有限实施的,医生对共享决策的行为过程存在误解。可从知识和态度层面入手,帮助医生明晰共享决策的过程,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医生对共享决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对患者决策价值的认同,从而推动医患共享决策在临床的真正实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娜萌, 廖康, 李丽琪, 卫蓉蓉, 白雪婷
    2023, 26(07):  853-86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7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80KB) ( )  
    背景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健康评估是高血压筛查、诊断、风险预测的重要手段,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目前,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高血压健康评估要求明确,并且高血压健康评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也已开展,但鲜少有关于基层医生高血压健康评估能力的报道。

    目的

    了解基层医生自评的高血压健康评估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2年5—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山西省晋北、晋中、晋南地区的420例基层医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线上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生基本情况、自评的高血压健康评估KAP现状及所在医疗机构高血压评估设备配备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基层医生高血压健康评估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02份(95.7%)。基层医生高血压健康评估KAP量表总得分为(127.16±18.65)分,知识维度得分为(53.68±8.95)分,态度维度得分为(28.62±4.09)分,行为维度得分为(44.86±7.5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单位、最高学历、专业、参加规范化培训情况、学习最新《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情况、接受健康管理相关培训情况、所在医疗机构组织学习慢性病知识技能的频次、每周自主学习时长是基层医生高血压健康评估知识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参加规范化培训情况、任职方式、学习最新《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情况、所在医疗机构组织学习慢性病知识技能的频次、每周自主学习时长是基层医生高血压健康评估态度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获得执业证书情况、参加规范化培训情况、学习最新《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情况、接受健康管理相关培训情况、所在医疗机构组织学习慢性病知识技能的频次、每周自主学习时长是基层医生高血压健康评估行为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基层医生所在医疗机构配备的高血压评估设备中,除血压计、身高体质量计、软尺配置率达96.8%以上,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血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X线胸片检查设备配置率均不足45.0%(配备率分别为35.6%、35.8%、26.9%、42.8%、23.1%),动态血压监测仪、心脏超声设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及眼底检查设备配置率更低,均小于15.0%。

    结论

    基层医生高血压健康评估的态度较为积极,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仍有待提高。未来可通过加强基层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激励和考核制度、激发基层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等方法,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和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宁, 赵亚利
    2023, 26(07):  862-8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11KB) ( )  
    背景

    变应性鼻炎(AR)是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关于AR知晓和治疗的研究主要来自耳鼻喉专科,针对国内基层全科AR诊疗的建议及基层全科医生对AR知识知晓、诊疗情况的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基层全科医生AR知识知晓与诊疗情况。

    方法

    2020年8—9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北京市朝阳区抽取2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432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结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简称我国2015 AR指南)和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Guidelines:2010 Revision及其2016修订版的指南设计,咨询专家及预调查后完善问卷,内容涉及研究对象基本情况、AR知识知晓、诊疗行为、培训和支持需求等。

    结果

    432份问卷中共回收有效问卷383份(88.7%)。AR典型症状、诊断、治疗原则、一线药物类别及指南推荐疗程等题目全部回答正确的基层全科医生仅占0.8%(3/383),32.4%(124/383)的全科医生了解AR指南,其了解的指南包括我国2015 AR指南、ARIA指南等,学习来源包括好医生、丁香园、微信等网络继续教育及相关培训。59.8%(229/383)的医生接诊呼吸道疾病时每次会与AR鉴别;37.1%(142/383)的医生每次都进行环境控制指导,17.8%(68/383)的医生每次向患者推荐鼻腔冲洗,49.4%(189/383)的医生不会给患者推荐免疫治疗,13.1%(50/383)的医生会转诊AR患者而不对其诊疗,17.5%(67/383)的医生表示所在机构提供全部(4类)一线AR治疗用药;75.7%(290/383)的医生未在2019年参加过任何AR相关培训;91.7%(266/290)的医生需要AR相关培训,95.6%(366/383)的医生认为AR患者应该在社区进行规范治疗。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硕士及以上〔OR(95%CI)=2.790(1.057,7.366)〕、掌握AR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OR(95%CI)=3.537(2.015,6.209)〕的医生遇到呼吸道症状时更倾向考虑AR的鉴别诊断,掌握AR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OR(95%CI)=4.397(0.534,1.576)〕的医生更倾向对患者进行环境控制行为指导,了解鼻腔冲洗操作〔OR(95%CI)=6.592(3.038,14.306)〕的医生倾向推荐鼻腔冲洗,了解免疫治疗〔OR(95%CI)=1.881(1.087,3.254)〕、治疗原则答题正确〔OR(95%CI)=128.330(16.628,990.402)〕或所在机构提供部分或全部实验室检查项目〔OR(95%CI)=2.210(1.299,3.760)〕的医生更倾向推荐免疫治疗。

    结论

    朝阳区基层全科医生AR知识和指南知晓率较低,诊疗行为欠缺规范性,但其对继续学习及在基层展开AR规范治疗的态度较为积极。基层全科医生AR知识知晓及指南掌握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其诊疗行为的规范性,故而应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训,制定适宜基层应用的AR指南,为基层进行AR规范治疗提供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段园霞, 顾柳娜, 张磊, 周丽婷, 朱海瀛, 杨超, 陈海英, 顾晓青, 黄蛟灵, 顾杰
    2023, 26(07):  869-8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11KB) ( )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基层医务人员作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具备较高的房颤知识水平对于实现房颤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基层医务人员对房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1年6—7月,采用系统抽样法,选取来自上海市奉贤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护士、药剂师、公共卫生医师及其他医务人员(影像技/医师、检验技师、中医师等)〕1 393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电子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及房颤相关知识(房颤基本知识、抗凝治疗知识、心律/心率控制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不同岗位基层医务人员房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有序多分类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层医务人员房颤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3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28%。1 383例基层医务人员中,506例(36.59%)为全科医生;房颤基本知识、抗凝治疗知识和心律/心率控制知识得分不及格者分别占54.88%(759/1 383)、97.69%(1 351/1 383)和69.63%(963/1 383)。不同岗位基层医务人员房颤基本知识、抗凝治疗知识和心律/心率控制知识得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岗位和职称为基层医务人员房颤基本知识得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工作岗位为基层医务人员抗凝治疗知识得分是否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工作岗位、是否接受过规范化培训和一年内是否阅读过房颤指南为基层医务人员心律/心率控制知识得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房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不理想,尤其是抗凝治疗知识缺乏。应特别加强对非全科医生、职称级别较低及未接受过规范化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的房颤相关知识培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建材, 郑涵尹, 潘卉, 叶灵兰, 李传芬
    2023, 26(07):  877-88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6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52KB) ( )  
    背景

    基层慢性病管理人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防治的"主力军"。了解农村地区基层慢性病管理人员对COPD知识的认知情况,可为今后开展基层COPD防治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调查四川省自贡市农村地区基层慢性病管理人员对COPD知识的认知水平,旨在为开展基层COPD防治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20个乡镇卫生院作为样本来源地,整群抽取各乡镇卫生院的所有慢性病管理人员(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乡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COPD相关知识测试题)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慢性病管理人员对COPD知识的认知情况。

    结果

    共发放问卷474份,回收有效问卷47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474例调查对象中,全科医生68例(14.4%),公共卫生人员177例(37.3%),乡村医生229例(48.3%)。全科医生〔35.3%(24/68)〕和公共卫生人员〔31.6%(56/177)〕对COPD知识的综合认知及格率高于乡村医生〔7.4%(17/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COPD危险因素知识的认知方面,全科医生〔73.5%(50/68)〕和公共卫生人员〔66.7%(118/177)〕的及格率高于乡村医生〔46.3%(106/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COPD诊断与评估知识的认知方面,全科医生〔38.2%(26/68)〕的及格率高于公共卫生人员〔20.3%(36/177)〕和乡村医生〔3.9%(9/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公共卫生人员的及格率高于乡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COPD治疗策略知识的认知方面,全科医生〔30.9%(21/68)〕和公共卫生人员〔19.2%(34/177)〕的及格率高于乡村医生〔6.5%(15/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COPD随访管理知识的认知方面,公共卫生人员〔46.9%(83/177)〕的及格率高于全科医生〔29.4%(20/68)〕和乡村医生〔14.4%(33/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全科医生的及格率高于乡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结论

    四川省自贡市农村地区基层慢性病管理人员对COPD知识,尤其是COPD诊断与评估、治疗策略、随访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不同岗位慢性病管理人员对COPD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同,乡村医生对COPD知识的认知严重不足。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而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基层COPD防治管理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
    王霞, 杨晋辉, 郑梦瑶, 江婷, 徐智媛, 马红琳
    2023, 26(07):  886-8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9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040KB) ( )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遭受急性打击后,出现严重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其因病情进展迅速、短期死亡率极高,引起了全球肝病学家的关注。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ACLF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国内外ACLF的诊断标准多达十余种。本文通过回顾几种较为常用的ACLF定义,以及ACLF诊断标准相关研究,比较各ACLF诊断标准之间的差异,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ACLF、优化临床决策。目前全球尚无公认的ACLF诊断标准,国内外ACLF的诊断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选用何种ACLF诊断标准应根据患者慢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通, 权海善, 田博文, 李莹, 崔倩倩, 刘瑶, 朱花花
    2023, 26(07):  893-9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0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78KB) ( )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疲劳是COPD患者常见主诉之一,对COPD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的

    对COPD患者疲劳的研究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进行范围综述,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法提供思路。

    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研究框架,在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INAHL、ProQuest、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有关COPD患者疲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收集、总结并报告研究结果。

    结果

    共纳入52篇文献。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疲劳的评估工具种类繁多,但总体上缺乏多维性和特异性评估工具。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工具为慢性病治疗疲劳功能评估量表(FACIT)和疲劳程度量表(FSS)。患者疲劳发生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在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躯体因素及心理因素。

    结论

    疲劳是COPD患者的重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护人员须采用特异性的研究工具对其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改善疲劳症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