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目前国内鲜有文章探讨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人群骨密度(BMD)的影响。外文文献中针对亚裔人群的相关研究目前较少,且研究对象主要为低龄儿童。鉴于国外人群在遗传、饮食习惯等多方面与我国人群存在较大差别,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
目的 分析大学生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跟骨BMD的影响,为了解大学生的骨骼健康状况和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设计,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781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518名、男生263名,年龄为19~25岁。收集大学生一般资料和体格检查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脂肪体质量指数和去脂体质量指数)及生活方式信息(日坐姿时长,周运动时长,乳制品、碳酸饮料、茶水的摄入频率,钙剂补充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并测定跟骨BMD,然后对不同体格和生活方式的大学生的跟骨BMD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久坐行为、运动水平与跟骨BMD的关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久坐行为、运动水平对跟骨BMD的影响。
结果 781名大学生中,BMD正常率为50.3%(393/781),BMD异常率为49.7%(388/781);其中女大学生BMD异常率(59.5%)高于男大学生BMD异常率(30.4%)(χ2=58.849,P<0.001)。女大学生不同日坐姿时长、周运动时长BMD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6.559,P<0.05)。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女大学生跟骨BMD(T值)随着每日保持坐姿时间的减少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女大学生日坐姿时长与跟骨BMD呈负相关(β=-0.17,P趋势=0.011);女大学生的跟骨T值随着每周运动时长的增加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女大学生周运动时长与跟骨BMD呈正相关(β=0.15,P趋势=0.004)。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日坐姿时长>8 h,日坐姿时长<4 h为女大学生发生跟骨BMD异常的保护因素〔OR=0.17,95%CI(0.04,0.68),P<0.05〕;相对于周运动时长<90 min,周运动时长90~150 min为女大学生发生跟骨BMD异常的保护因素〔OR=0.66,95%CI(0.44,1.00),P<0.05〕。
结论 女大学生跟骨BMD异常率高于男大学生,且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与女大学生跟骨BMD相关,在男大学生中未发现相关性。女大学生日坐姿时长<4 h、周运动时长90~150 min可有效保护跟骨健康,且每日保持坐姿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预防BMD异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