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21年 第24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1-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积极筛查,全面评估,分级诊治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筛查要点和诊疗策略探讨
王爱红,肇炜博
2021, 24(24): 3013-30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96KB) (
)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复发率和医疗费用均较高,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足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具有病情复杂、一般情况差、感染严重、预后不良等特点,临床诊治中存在筛查评估不到位、治疗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强调针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筛查,及早预防;对糖尿病足患者应全面评估,多学科分级诊治;同时探索疫情常态化下糖尿病足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及思考
王俊薇,刘云,李连喜
2021, 24(24): 3019-302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5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56KB) (
)
糖尿病管理对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糖尿病相关医疗费用等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糖尿病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医院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模式、“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及信息技术辅助的管理模式等。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目前国内糖尿病管理模式的不足如标准不统一、运行效率低、流于形式等愈发明显。因此建立标准化的以信息技术辅助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迫在眉睫,并须通过有效、高效、长效的糖尿病管理,最终达到减少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危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衰弱共病患者:紧密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徐海红,王永利,闫巍
2021, 24(24): 3026-30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0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31KB) (
)
老年共病现象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老年衰弱共病患者多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心理问题且跌倒、失能及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共病与衰弱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会导致老年人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升高、医疗负担加重,为全科医学带来了新挑战。本文聚焦老年衰弱共病患者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如下:在紧密医联体模式下由全科医生主导组建多学科团队并实行全人管理,涉及规范用药方案、改善认知功能、关注精神-心理问题、联合康复锻炼和营养治疗等,以期在治疗多种慢性病同时逆转衰弱或延缓衰弱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冯青青,边萌,杜毓锋
2021, 24(24): 3032-303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22KB) (
)
背景 衰弱是健康与失能之间一种动态可逆的状态,与老年人不良结局密切相关,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早期识别衰弱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显得尤其重要。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社区老年人衰弱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助下从太原市经济水平居中的社区中抽取6个社区并随机选取6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专业医师在各居委会协助下直接入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老年综合征相关评估量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人衰弱情况调查表(FRAIL)。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5.5%。513例社区老年人中无衰弱431例(84.0%)、衰弱前期63例(12.3%)、衰弱19例(3.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吞咽功能、合并慢性病数目、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数目〔OR=1.455,95%CI(1.071,1.974)〕、认知功能〔OR=0.915,95%CI(0.855,0.979)〕、抑郁状态〔OR=2.563,95%CI(1.185,5.540)〕、日常生活能力〔功能下降:OR=2.487,95%CI(1.310,4.721);功能明显障碍:OR=11.485,95%CI(4.424,29.815)〕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慢性病数目、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可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脑白质高信号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晶,王秀红,邓开盛,王振民,刘海燕,方雯
2021, 24(24): 3039-30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50
摘要
(
)
PDF for PC
(549KB) (
)
背景 脑白质高信号(WMH)易发生于老年人群,且发病隐匿,随病情的进展最终导致不良预后。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与老年人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紧密相关。目前少有研究关注WMH老年住院患者的衰弱状况。目的 调查WMH老年住院患者的衰弱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年龄≥60岁的321例WM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分别采用衰弱筛查量表(FRAIL)、Barthel指数量表(BI)、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评估衰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跌倒风险。抽取患者清晨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Fazekas量表进行WMH分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321例WMH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129例(40.2%)、非衰弱192例(59.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80岁:OR=3.597,95%CI(1.330,9.730)〕、高度跌倒风险〔>45分:OR=12.509,95%CI(6.460,24.221)〕、WMH分级〔2级:OR=5.503,95%CI(2.638,11.479);3级:OR=6.981,95%CI(2.977,16.368)〕是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血红蛋白(HGB)〔男≥120 g/L、女≥110 g/L:OR=0.260,95%CI(0.092,0.732)〕、前白蛋白(PA)〔≥180 mg/L:OR=0.221,95%CI(0.078,0.625)〕是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WMH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状况的评估,高度关注高龄、有高度跌倒风险、WMH分级>1级、HGB与PA异常的WMH老年住院患者,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早期预防,及时干预,改善和管理WMH老年患者的衰弱情况,为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郭宇枢,薛倩,魏雅楠,刘杰,王晶桐
2021, 24(24): 3048-30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0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38KB) (
)
背景 部分老年人肥胖与肌少症共存并相互作用,易导致多种不良临床结局,但目前关于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少见。目的 分析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及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肥胖患者140例,其中单纯肥胖者115例(单纯肥胖组),肌少症合并肥胖者25例(少肌性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及代谢指标、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及身体成分。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为17.9%(25/140),其中男性、女性肌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18/84)、12.5%(7/56)。少肌性肥胖组患者年龄、收缩压、内脏脂肪面积(VFA)大于单纯肥胖组,体质指数(BMI)小于单纯肥胖组,脂肪肝发生率、血肌酐高于单纯肥胖组,血红蛋白、白蛋白(Alb)、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血钙、25-羟维生素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抑郁发生率、肌肉含量、蛋白质含量、无机盐含量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VFA增大、BMI及Alb降低是老年肥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发生率较高(17.9%),年龄及VFA增大、BMI及Alb降低是老年肥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毛丹旦,赵妍,刘庆华,周建平,郑军状
2021, 24(24): 3054-30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3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00KB) (
)
背景 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临床症状程度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而中医体质对多种疾病的发生、演变、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是否也影响CP的发生发展尚未可知。目的 探讨CP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宁波市中医院男科门诊首次就诊的CP患者357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CP患者中医体质(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评价)、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中文版评价〕相关资料信息。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P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57份,回收有效问卷35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357例CP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湿热质66例(18.5%)、气郁质65例(18.2%)、痰湿质44例(12.3%)、气虚质41例(11.5%)、平和质37例(10.4%)、阳虚质37例(10.4%)、阴虚质35例(9.8%)、血瘀质26例(7.3%)、特禀质6例(1.6%);临床症状程度:轻度(NIH-CPSI中文版评分为4~14分)142例(39.8%)、中度(NIH-CPSI中文版评分为15~29分)199例(55.7%)、重度(NIH-CPSI中文版评分为30~43分)16例(4.5%)。不同收入情况、工作压力、性生活满意度、睡眠时间、每周骑行时间、中医体质CP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入情况〔<10 000元/月:OR=0.629,95%CI(0.503,0.785)〕、睡眠时间〔OR=0.686,95%CI(0.484,0.971)〕、中医体质〔湿热质:OR=3.177,95%CI(1.310,7.702);气郁质:OR=4.902,95%CI(1.897,12.666)〕是CP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湿热质、气郁质是CP患者最常见的两种中医偏颇体质,低收入、睡眠不足、气郁质、湿热质是CP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与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张新楠,黄颖,秦瑶,崔靖,葛晓燕,韩红娟,刘龙,余红梅
2021, 24(24): 3060-30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60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39KB) (
)
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关系,但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否影响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相当缺乏。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并分析年龄对中介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PMI)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66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RBD情况〔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量表(RBDSQ)进行评价〕、自主神经症状〔以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进行评价〕、PD病情严重程度〔以修订后Hoehn and Hahr(H-Y)分期进行评价〕。以RBD为自变量、PD病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中介变量,年龄为亚组变量(<56岁、56~65岁、>65岁),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 <56岁、56~65岁PD病情修订后H-Y分期低于>65岁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RB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0.299,P<0.01),RBD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384,P<0.0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1,Bootstrap法95%CI(0.022,0.041),占总效应比值为50.00%(0.031/0.062)。年龄亚组分析: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34,Bootstrap法95%CI(0.016,0.056);对于年龄56~65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8,Bootstrap法95%CI(0.014,0.046),占总效应比值为39.43%(0.028/0.071);对于年龄>56岁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RBD与PD病情严重程度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27,Bootstrap法95%CI(0.012,0.046)。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RBD影响PD病情严重程度路径上的中介变量,不同的年龄亚组间中介效应机制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孕产妇母婴健康信息辨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章娟,张志力,王倩,郭晓琴,张雪娟,胡先明
2021, 24(24): 3065-30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9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03KB) (
)
背景 当前母婴健康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但质量监管滞后,孕产妇对健康信息的辨别成为一大挑战。目的 探讨孕产妇母婴健康信息辨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8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博爱医院和太原市晋源区金胜镇卫生院就诊的孕产妇实施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主动获取母婴健康信息频次、互联网信息的影响、是否具备基础性母婴健康知识/信息、有无在孕妇学校学习、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健康信息辨别能力、母婴健康信息人际交流网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产妇母婴健康信息辨别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8份,有效回收率为78.00%。345例(40.21%)孕产妇自感辨别母婴健康信息有困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意识强〔OR=1.354,95%CI(1.015,1.805)〕、主动获取母婴健康信息〔OR=1.364,95%CI(1.073,1.733)〕、具备基础性母婴健康知识/信息〔OR=1.523,95%CI(1.106,2.097)〕、母婴健康信息交流网规模大〔OR=1.461,95%CI(1.092,1.955)〕的孕产妇健康信息辨别能力更强(P<0.05)。互联网信息的影响会降低孕产妇的母婴健康信息辨别能力〔OR=0.509,95%CI(0.340,0.762),P<0.05〕。结论 孕产妇的母婴健康信息辨别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强母婴保健基础性知识/信息的宣传教育、孕产妇健康意识和信息获取动机的培养,鼓励孕产妇寻求广泛而专业的社会支持,强化对健康信息质量的监管,有利于提升孕产妇母婴健康信息辨别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双联与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及来氟米特三联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头对头研究
陈梅卿,巫斌,刘复安,陈子卿,林庆衍,高艺桑,孙月池,陈世菊,唐国宝
2021, 24(24): 3071-30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4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14KB) (
)
背景 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石,而甲氨蝶呤(MTX)、羟氯喹(HCQ)双联与MTX、HCQ、来氟米特(LEF)三联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活动性RA的联合用药方案,但尚缺乏头对头研究数据。目的 比较MTX、HCQ双联与MTX、HCQ、LEF三联治疗活动性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厦门市仙岳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活动性RA患者100例,按照1∶1比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双联组和三联组,每组50例。双联组患者采用MTX联合HCQ治疗,三联组患者采用MTX联合HCQ及LEF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70、ACR50、ACR20、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者所占比例、泼尼松剂量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疗效评估者88例,其中双联组42例,三联组46例;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周ACR70、ACR50、ACR20、使用NSAIDs者所占比例、泼尼松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纳入安全性评价者94例,其中双联组45例,三联组49例;双联组患者严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三联组(P<0.05),而两组患者头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参考范围上限2倍)、过敏性皮炎、高血压、视力下降、口腔溃疡、消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HCQ双联与MTX、HCQ、LEF三联治疗活动性RA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高,但MTX、HCQ、LEF三联方案有利于减少严重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结直肠癌患者MO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彭俊付,彭继升,王锐,刘超,王振彪
2021, 24(24): 3077-30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3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33KB) (
)
背景 目前,结直肠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关于MOS基因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报道少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MO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初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OS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MOS基因相对表达量为(4.56±2.17),高于癌旁组织的(3.12±1.65)(P<0.001)。根据结直肠癌组织MO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平均值将所有患者分为MOS高表达组(n=43)和MOS低表达组(n=4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S高表达组患者中TNM分期为T3~4期者所占比例高于MOS低表达组(P<0.05)。MOS高表达组、MOS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个月〔95%CI(92.4,112.6)〕、116个月〔95%CI(105.6,128.7)〕,两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OS基因高表达〔HR=7.695,95%CI(1.377,43.003)〕、淋巴结转移〔HR=28.585,95%CI(1.401,583.297)〕、远处转移〔HR=47.852,95%CI(3.527,649.257)〕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OS基因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MOS基因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程度及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测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也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u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研究
王礼贤,李琰,康山
2021, 24(24): 3082-308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9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54KB) (
)
背景 许多证据表明与正常内膜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存在许多差异甲基化基因,可能在疾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u1(GSTM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EMT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EMT的患者65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对照者)53例,术中无菌采集卵巢EMT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以及对照者的子宫内膜(对照内膜)。采用焦磷酸测序和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内膜组织GSTM1基因启动子区片段一(包含-116、-111、-104、-98 CpG位点)、片段二(包含-40、-23、-16 CpG位点)平均甲基化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片段一平均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内膜(H=2.588,P=0.046;H=6.496,P<0.001),异位内膜片段一平均甲基化水平低于在位内膜(H=4.213,P<0.001)。异位内膜片段二平均甲基化水平低于在位内膜和对照内膜(H=7.693,P<0.001;H=8.257,P<0.001),在位内膜与对照内膜片段二平均甲基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82,P=0.504)。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内膜(H=6.994,P=0.011;H=3.414,P<0.001),异位内膜mRNA表达水平高于在位内膜(H=3.846,P<0.001)。GSTM1 mRNA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片段一、片段二平均甲基化水平均呈负相关(rs=-0.61,P<0.001;rs=-0.52,P<0.001)。结论 卵巢EMT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呈现GSTM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低甲基化和mRNA高表达,提示GSTM1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在卵巢EMT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筛查研究进展
章登燕,朱庆双
2021, 24(24): 3087-30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2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85KB) (
)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近年来G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持续上升,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既往研究已证实GDM患者是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人群,而低成本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展,因此产后进行血糖筛查非常重要。国内外多个学术组织相继推出了产后血糖筛查指南,但各指南的建议不尽相同,患者的依从性普遍偏低,而造成筛查率低的原因有很多(患者缺乏血糖筛查意识、医生未告知以及各科室之间缺乏沟通等)。为了提高GDM患者的产后血糖筛查率,各国研究者们进行了多种尝试,但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从GDM患者产后血糖筛查相关指南、GDM患者产后血糖筛查依从性以及促进GDM患者进行产后血糖筛查的方法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GDM患者产后血糖随访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研究
杨洁,侯杉杉,赵立峥,王雨桐
2021, 24(24): 3095-31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8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90KB) (
)
背景 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虽然GDM孕妇血糖控制满意,但巨大儿发生率并未有明显下降。目的 探究GDM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依托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6 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非GDM组。根据GDM与巨大儿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亚组:娩出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N亚组;娩出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N亚组。比较GDM组、非GDM组,GM亚组、GN亚组、NM亚组、NN亚组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3 834例,非GDM组12 300例,其中GM亚组411例,GN亚组3 423例,NM亚组898例,NN亚组11 402例。GDM组孕晚期TG、FBG高于非GDM组,TC、HDL-C、LDL-C低于非GDM组(P<0.05)。GN亚组孕晚期TG、FBG低于GM亚组,HDL-C高于GM亚组(P<0.05);NM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M亚组,TG、FBG低于GM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N亚组,TG、FBG低于GN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HDL-C高于NM亚组,TG、FBG低于NM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是:OR=1.338,95%CI(1.158,1.547)〕、孕前体质指数(BMI)分类〔消瘦:OR=0.476,95%CI(0.361,0.626);超重:OR=1.770,95%CI(1.537,2.039);肥胖:OR=2.854,95%CI(2.282,3.568)〕、孕期增重〔OR=1.100,95%CI(1.087,1.113)〕、分娩孕周〔OR=1.728,95%CI(1.622,1.841)〕、孕晚期TC〔OR=0.705,95%CI(0.514,0.966)〕、孕晚期TG〔OR=1.282,95%CI(1.153,1.425)〕、孕晚期LDL-C〔OR=1.487,95%CI(1.094,2.021)〕、孕晚期FBG〔OR=1.692,95%CI(1.482,1.933)〕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TG、FBG高于非GDM孕妇,TC、HDL-C、LDL-C低于非GDM孕妇,且GDM及孕晚期血脂、血糖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在孕期应加强孕妇血脂、血糖监测,特别是TG和FBG,加强整个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吴宇,张铮,方锦颖,汪月丹,李文歌
2021, 24(24): 3101-310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0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363KB) (
)
背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临床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一线药物,但作用有限;炎性反应在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药免疫抑制剂可能会成为DN的辅助治疗药物。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全面评估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治疗早中期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筛选关于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试验组)与ACEI/ARB(对照组)治疗早中期D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05-05。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治疗前后血肌酐下降水平、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治疗前后血白蛋白改善水平、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水平、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3篇,包含1 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下降水平〔均数差(MD)=-6.06,95%CI(-10.89,-1.22)〕、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MD=-0.70,95%CI(-0.87,-0.53)〕、治疗前后血白蛋白改善水平〔MD=2.83,95%CI(1.66,4.01)〕、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水平〔MD=-0.42,95%CI(-0.76,-0.08)〕、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值比(OR)=1.87,95%CI(1.26,2.77)〕、总有效率〔OR=3.05,95%CI(1.87,4.97)〕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1,95%CI(-0.65,1.66),P=0.39〕。结论 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可有效改善早中期DN患者肾功能及血白蛋白水平,提高总有效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白细胞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需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胡珊珊,刘君,蒋盘华,孙赵娜,朱庆贤,付锦艳
2021, 24(24): 3110-311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6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802KB) (
)
背景 产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DOLⅡ)被证实可提高早期母乳喂养停止率和缩短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增加新生儿体质量过多减轻及配方奶粉补充的风险。因而,了解DOLⅡ发生现状、甄别DOLⅡ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母乳喂养具有积极影响。目的 系统评价DOLⅡ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DOL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文献;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系统评价;符合量性分析的资料使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6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基于25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DOLⅡ发生率为26%〔95%CI(21%,30%)〕。Meta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孕前超重或肥胖、焦虑、抑郁、开奶时间晚是DOLⅡ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600 g对DOLⅡ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LⅡ发生率较高,初产、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孕前超重或肥胖、焦虑、抑郁、开奶时间晚是DOLⅡ的危险因素,但部分因素的作用仍有不同评价,与DOLⅡ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当归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和作用机制的小鼠实验研究
陈绍华,王沁筠,吴昌桂,赵啸,徐浩,施杞,梁倩倩
2021, 24(24): 3116-31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5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91KB) (
)
背景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中药复方以多成分、多靶点作用而在降尿酸、缓解AGA症状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 探讨当归拈痛汤治疗AGA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于2020-08-17至2020-10-07实施。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30只10~12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溶剂组和DGNTT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在双侧足掌深层跖跗关节周围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溶剂组和DGNTT组小鼠在双侧足掌深层跖跗关节周围注射3%尿酸单钠悬液诱导造模;造模完成后对照组和溶剂组小鼠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1周,DGNTT组小鼠予以当归拈痛汤中药液灌胃1周。比较三组小鼠治疗前后体质量,造模前、造模后6 h、治疗后1~7 d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治疗后7 d注射足部组织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尿酸浓度。结果 三组小鼠治疗前后组间、组内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上存在交互作用(P<0.001);时间、方法在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上主效应显著(P<0.001)。溶剂组和DGNTT组小鼠造模后6 h及治疗后1~7 d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大于对照组,DGNTT组小鼠造模后6 h及治疗后1~5 d、7 d足掌厚度增长百分比小于溶剂组(P<0.05)。溶剂组和DGNTT组小鼠治疗后7 d注射足部组织IL-1β、TNF-α、iNOS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DGNTT组小鼠治疗后7 d注射足部组织IL-1β、TNF-α、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溶剂组(P<0.01)。DGNTT组小鼠治疗后7 d血尿酸浓度低于对照组、溶剂组(P<0.01)。结论 当归拈痛汤可有效缓解AGA小鼠足爪炎性肿胀程度,下调炎性因子IL-1β、TNF-α、iNOS mRNA的表达,降低血尿酸浓度,是能够解决AGA多个核心问题的有效方剂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究骨痹通方对软骨基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鄢泽然,陈光耀,陈嘉琪,徐愿,罗静,陶庆文
2021, 24(24): 3122-312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0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23KB) (
)
背景 骨痹通方对骨关节炎(OA)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OA模型大鼠软骨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究骨痹通方对软骨基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6—9月完成。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S)法检测SW1353软骨肉瘤细胞活力。通过白介素1β(IL-1β)介导的SW1353软骨肉瘤细胞建立OA细胞模型,设置A组、B组、C组、D组、E组,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阳性对照(加入10 μg/L的IL-1β),C组、D组、E组加入10 μg/L的IL-1β后分别加入低剂量(625 mg/L)、中剂量(1 250 mg/L)、高剂量(2 500 mg/L)骨痹通方溶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MMP-1、MMP-3、MMP-13、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MP-1、MMP-3、MMP-13分泌情况。结果 浓度为3 000 mg/L的骨痹通方溶液对SW1353软骨肉瘤细胞活力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但C组细胞MMP-1、MMP-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C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但C组细胞MMP-1、MMP-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D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D组细胞MMP-1、MMP-13及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组,E组细胞MMP-1、MMP-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P<0.05)。B组、C组、D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高于A组,但C组、D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低于B组,D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低于C组,E组细胞上清液MMP-1、MMP-3、MMP-13含量低于D组(P<0.05)。分别在B组基础上加入5 μmol/L 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WAY-262611溶液(F组)、10 μmol/L地塞米松溶液(G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细胞MMP-13、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F组细胞MMP-13、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B组、C组、D组、E组、G组,但D组、E组、G组细胞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E组、G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C组,G组细胞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及E组、G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组,G组细胞MMP-13、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E组(P<0.05)。结论 骨痹通方对软骨基质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依赖效应,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过度表达及Wnt/β-catenin通路异常激活可能是其发挥软骨基质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炎一例诊治分析
余芳,王爱华,金建兰,许程琳,龚敏
2021, 24(24): 3129-313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61KB) (
)
本文报道了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暴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急,病情危重,较短时间高血糖后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破坏,而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本例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发病1周后出现急性心肌炎,推测暴发性1型糖尿病可能是病毒感染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为临床探索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认识,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服用双氢速固醇引发急性肾衰竭伴高钙血症病例分析
周佳雁,蒋晓红,王龙
2021, 24(24): 3134-31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51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006KB) (
)
双氢速固醇(DHT)中毒是十分罕见的高钙血症病因,主要通过病史及用药史进行排他性诊断。本文报道1例以乏力、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的DHT中毒引起的急性肾衰竭伴高钙血症病例。本例患者既往因甲状腺良性结节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自行将用药方案改为DHT,0.5 mg/d,联合碳酸钙D3片,3片/d,整个服药过程中均未监测血钙(SCa)水平。患者此次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经查血肌酐(Scr)458 μmol/L,SCa 5.1 mmol/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在排除其他引起高钙血症的原因后,考虑为DHT中毒,予以停用DHT及碳酸钙D3片、补液、利尿、降钙素注射等治疗,患者Scr及SCa逐渐恢复至参考范围。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和服用DHT的患者,即使平时SCa在参考范围,也需定期监测,存在其他疾病或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时应谨防高钙血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Ⅱ型患者因左甲状腺素治疗引起肾上腺危象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袁海霞,高轩,张晶,贺春燕,周锋
2021, 24(24): 3137-31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8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3KB) (
)
肾上腺危象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一种危急状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三发性。Addison病是引起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最常见的原因,也是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的重要组成部分。APS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特点为出现一个以上内分泌腺体自身免疫性损伤。APS主要分为APS Ⅰ型和APS Ⅱ型。本文报道了1例因左甲状腺素治疗而诱发肾上腺危象的APS Ⅱ型病例,并对引发肾上腺危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