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20年 第2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3-0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家庭医生在新的全球冠状病毒疫情中面临的挑战和责任
李国栋
2020, 23(7): 761-76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47
摘要
(
)
PDF for PC
(1310KB) (
)
自2019年12月以来在中国武汉市开始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对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社区防控和关口前移具有重要基础作用,这也正是评估和认可家庭医生的角色和责任的关键时刻。本刊特邀请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主席李国栋教授从家庭医生作为抗击疫情的“守门人”、基层医疗团队的协调者,全面提升能力、积极进行业务创新等方面来阐述家庭医生和基层医疗团队在面对这一全球危机时的挑战和责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一版)
张冬莹,姚弥,王家骥,叶丹,陈庆奇,郭发刚,邹川,林恺,陆慧,黄翔,郑劲平,迟春花钟南山
2020, 23(7): 763-7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46
摘要
(
)
PDF for PC
(1296KB) (
)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迅速响应和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我国农村地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存在医疗卫生资源短缺、诊疗水平落后等问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本指引根据当前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围绕疫情防控空间设置要求、转诊流程、隔离医学观察、特殊人群照顾、村民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院内感染控制等进行编制,旨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安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县域高血压管理的专家建议
县域医院院长联盟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高血压学组
2020, 23(7): 770-7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03
摘要
(
)
PDF for PC
(1276KB) (
)
目前,我国各省份及境外均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疫情。针对我国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体,尤其是更多分布于基层的高血压患者,现提出县域SARS-CoV-2感染下的高血压管理的专家建议。本建议仅限于没有合并SARS-CoV-2感染的高血压患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心房颤动患者筛查及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管理模式研究
刘艳丽,马力
2020, 23(7): 774-7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89
摘要
(
)
PDF for PC
(1019KB) (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心房颤动(AF)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AF是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栓塞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表明,由多学科协作、以护士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AF患者的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AF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形成规范的综合管理模式。本文基于国内外AF管理指南和相关文献,梳理了AF综合管理模式的流程(包括筛查、综合评估、制定管理策略、健康教育、定期随访、转诊)及各流程的具体内容,初步制定出适合我国社区的AF筛查流程和综合管理过程,可以为构建社区AF规范化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与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心力衰竭“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及开展现状研究
戴慧敏,卜军,张芳,朱敏,唐岚
2020, 23(7): 779-7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91
摘要
(
)
PDF for PC
(1031KB) (
)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为例,建立慢性心衰“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的“仁济-潍坊”慢性心衰专病工作室为载体,从心功能分级、体质量监测改变、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三方面共同制定慢性心衰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转诊流程,同时实现药品和实验室检查的同质化,本文主要介绍其开展模式和初步实施效果。通过“全科-专科”共同管理,一方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适当下沉,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便于简单有效识别疾病严重程度;另一方面设立专职助理员规范患者体质量监测和连续性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形成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曹梦珠,乔增勇
2020, 23(7): 784-7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84
摘要
(
)
PDF for PC
(1067KB) (
)
背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通常因救治延误导致患者总缺血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可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的 探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STEMI患者救治效率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资料来源于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为救治中心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运行前后的患者救治数据。以2017年4月—2018年3月至本院就诊且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n=84),以2018年4月—2019年3月的患者为研究组(n=12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FMC)、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MC2B)、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S2B)、进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2B)、FMC2B达标率、D2B达标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冠心病史、既往PCI史、脑梗死史、梗死前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B型利钠肽(BNP)、血脂指标及罪犯血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MC、FMC2B与S2B呈正相关〔rs=0.947,95%CI(0.924,0.963),P<0.001;rs=0.496,95%CI(0.381,0.591),P<0.001〕。自行来院者、直接呼叫救护车来院者S-FMC、FMC2B、D2B与S2B呈正相关(P<0.05),而非PCI医院转院者只有S-FMC、FMC2B与S2B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S-FMC、FMC2B、S2B、D2B短于对照组,微信心电图传输比例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可以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建议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文献分析视角下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及其严重性研究
陈皓阳,李翔逸,闫如玉,曹志辉
2020, 23(7): 789-7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80
摘要
(
)
PDF for PC
(1052KB) (
)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的重大举措,但其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引入文献计量学理论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找出需优先解决的问题,便于政府确定主要治理方向,进一步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目的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明晰影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清单,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问题的严重性。方法 于2019年4月,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尚存问题相关的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2009—2018年。收集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问题的相关表述,基于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对问题清单进行归纳分析,选取问题覆盖地域、作者单位层次、问题涉及领域范围指标来计算问题的严重性,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问题划分为严重、一般、不严重3类。结果 共纳入合格文献222篇,归纳出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22类。其中严重问题有3个,均属于结构层问题,分别为:家庭医生团队专业人才数量缺乏;家庭医生专业水平相对不足,学历偏低,服务能力较弱;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了解,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信任。结论 本研究得出了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问题的严重性排序,确定了严重问题,政府下一步主要治理方向为:增加家庭医生数量,提升家庭医生素质,关注居民个人态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重庆市医联体医保支付改革研究
刘磊,符晓,胡月异,张滨
2020, 23(7): 795-7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78
摘要
(
)
PDF for PC
(1002KB) (
)
医联体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医保支付改革是医联体重要的内生动力。目前医联体与医保改革并不完全合拍,导致医保对患者的引导不足,医联体内生动力机制缺失。为探究新型医联体内医保支付改革方式,本课题组对重庆市医联体现状和医联体内医保支付方式进行研究,指出重庆市医联体内医保支付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重庆市医联体的医保支付改革策略,为医联体的完善提供政策建议。结果显示,重庆市建立了以托管模式、分院模式、县域技术帮扶模式为主的医联体,实行了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建立了多元混合式医保支付模式,减少了转诊的“门槛费”。但仍存在医联体内医保基金不能相互调剂使用、医联体与医保之间缺乏联动、医保支付方式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问题。建议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允许医联体内医保基金相互调剂,健全医疗质量与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相关医保政策,合理确定预算总额,完善医保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河南省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政旭,孟令超,袁留飞,常珠,张望,梁世民,田玉慧
2020, 23(7): 799-80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20
摘要
(
)
PDF for PC
(1027KB) (
)
背景 河南省政府已在本省内对全面推动分级诊疗政策做出部署,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水平将直接决定新医改的效果,准确了解当前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现状将有助于政策的推进。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度,并进一步探索居民分级诊疗制度认知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根据调查员家庭所在地,以河南省14个地级市的管辖地区为调查地,选择≥16岁、交流水平良好并愿意配合调查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11月—2018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度,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建议,获取医疗政策信息的途径。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37份,有效回收率为94.75%。结果 对于分级诊疗制度,1 137例居民中,41例(3.61%)选择“很了解”,141例(12.40%)选择“比较了解”,181例(15.92%)选择“一般了解”,542例(47.67%)选择“很少了解”,232例(20.40%)选择“没听说过”。其中不同文化程度、户口类型、医保类型居民分级诊疗制度认知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医保类型是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居民获取医疗政策信息的途径主要为广播电视(59.19%,673/1 137)。结论 河南省居民对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认识不足。建议进一步加强分级诊疗政策的宣传,可针对不同情况居民进行个性化宣传,以达到最大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出院人次和疾病构成研究
茹雪颖,潘志刚,王天浩,高俊岭
2020, 23(7): 803-80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09
摘要
(
)
PDF for PC
(1034KB) (
)
背景 上海市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留了病房建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居民“住院难”的问题,但其目前面临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目的 了解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出院人次和疾病构成情况。方法 于2017年1月,拟以上海市嘉定区和闵行区的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调查表”收集2016年的医生数、服务人口数、床位使用情况;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管理(HIS)系统收集2016年的出院患者诊断和住院信息。最后纳入数据符合要求的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果 2016年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出院11 839人次,床位周转率为3.86,床位使用率为85.96%,出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2.3±4.6)岁。机构全科医生数和床位数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出院人次的影响因素(P<0.05)。66.31%(7 851/11 839)出院患者的出院诊断≥2个。诊断人次排在前3位的第1诊断分别为脑梗死1 117人次(9.43%)、高血压698人次(5.90%)、冠心病661人次(5.58%)。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主,多病共存现象普遍;机构床位数和全科医生数会影响病房的出院人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吸烟对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孙秋,朱国玲,张冰,吉瑞更,赵利,李广鉴,任庆帅,马一涵,吴寿岭
2020, 23(7): 808-81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98
摘要
(
)
PDF for PC
(1084KB) (
)
背景 现有研究表明,吸烟既是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尚缺乏吸烟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影响的研究。目的 探讨吸烟对A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7年健康体检、无AP病史且吸烟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观察队列,最终纳入分析者98 287例。研究人群按吸烟(n=39 635)和非吸烟(n=58 652)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人群的AP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9.7±1.4)年,共发生AP 158例,总人群AP发病密度为1.56/万人年,吸烟组和非吸烟组的AP发病密度分别为1.98/万人年和1.45/万人年。经Log-Rank法检验,吸烟组的累积发病率高于非吸烟组〔0.19%(76/39 635)比0.14%(82/58 652),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吸烟组的AP发病风险是非吸烟组的1.82倍〔95%CI(1.39,2.38)〕;校正了基线时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性别、年龄、收缩压、腰围、臀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后,吸烟组的AP发病风险是非吸烟组的1.58倍〔95%CI(1.05,2.38)〕。结论 吸烟是A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将早期戒烟作为AP患者临床治疗管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人体测量学指标和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比较
陈海静,信中,王旭红,于彩果
2020, 23(7): 813-8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89
摘要
(
)
PDF for PC
(1117KB) (
)
背景 代谢综合征(MS)与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其患病率逐年升高,但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诊断条件复杂,基层医务人员操作困难。目的 比较中国人群中人体测量学指标〔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腰围(WC)、体质指数(BMI)〕及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TyG指数与BMI的乘积(TyG-BMI)、TyG指数与WC的乘积(TyG-WC)与MS相关性的差异及其对MS的诊断价值,确定MS的简易筛查指标。方法 选取北京市通州区觅子店社区2 972例参加健康体检人员,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计算WHtR、WHR、BMI及TyG指数、TyG-BMI、TyG-WC。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诊断标准确定MS患者。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绘制上述各项指标诊断M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MedCalc 16.8软件进行AUC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的MS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206/1 044比368/1 928,P>0.05〕。同性别MS患者的WHtR、WHR、WC、BMI、TyG指数、TyG-BMI、TyG-WC均高于非MS者(P<0.05)。BMI、WHtR、WHR、WC诊断男性MS的AUC分别为0.81、0.77、0.68、0.77,诊断女性MS的AUC分别为0.78、0.76、0.66、0.76,BMI诊断男性MS和女性MS的AUC均高于其他3项指标(P<0.05)。BMI诊断男性和女性MS的切点分别为25.00、25.30 kg/m2。TyG指数、TyG-BMI、TyG-WC诊断男性MS的AUC分别为0.88、0.89、0.88,诊断女性MS的AUC分别为0.88、0.88、0.87,TyG指数诊断男性MS和女性MS的AUC与其他2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yG指数诊断男性和女性MS的切点分别为8.87、8.80。TyG指数诊断男性MS和女性MS的AUC高于BMI(P<0.05)。结论 人体测量学指标、TyG指数及其相关指数与MS均明显相关。BMI同MS的相关性优于其他人体测量学指标,可用于MS的大规模人群初步筛查;TyG指数的诊断价值优于BMI,可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判断MS风险的简易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何胜东,杨树栋,何新兵,罗锦伟,黄志健
2020, 23(7): 819-8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05
摘要
(
)
PDF for PC
(1068KB) (
)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致残疾病之一。吸入治疗是COPD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吸入技术错误普遍存在,影响临床疗效。目前,国内关于COPD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8年3—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心肺病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91例,分析其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操作错误的影响因素。结果 39例(42.9%)COPD患者存在操作错误,操作错误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吸气不充分(41.8%,38/91)、吸入前未充分呼气(34.1%,31/91)、屏气时间过短(28.6%,26/91)。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患者的吸药前装置准备错误率高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患者(P<0.017);三种吸入剂患者的吸入过程中各项操作错误率、吸入后漱口错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吸烟状况、吸入装置使用时间是COPD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受文化程度低、吸烟、吸入装置使用时间短等因素影响,部分COPD患者使用干粉吸入装置存在错误;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其吸入技术错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经筋理论刃针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梁蔚莉,李文纯,盘庆东,曾文璧,何采辉
2020, 23(7): 823-8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37
摘要
(
)
PDF for PC
(1067KB) (
)
背景 颈源性耳鸣处于耳鼻喉科和康复科交界区域,临床上易被忽视,或常被误诊为神经性耳鸣。制定行而有效的颈源性耳鸣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灸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关于刃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经筋理论下刃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刃针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及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SIS)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6例,观察组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4,P=0.03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PQ评分、THI评分及T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PQ评分、THI评分及TS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经筋理论的刃针疗法能缓解颈源性耳鸣患者的颈痛症状和耳鸣程度,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肺结节的临床价值研究
李甜,李晓东,刘敬禹
2020, 23(7): 828-83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52
摘要
(
)
PDF for PC
(1426KB) (
)
背景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CT早期筛查可降低肺癌患者的死亡率,但目前存在筛查人数多、医师工作量大及漏诊率高等情况。人工智能(AI)为筛查早期肺癌的新兴手段,研究其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AI诊断肺结节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120例肺结节患者(共筛查出256个肺结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AI阅片和医师阅片方法判读所有患者的胸部CT,比较两种阅片方式诊断磨玻璃结节(GGN)的阳性率,并采用Kappa检验评定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阅片方法在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AI阅片诊断GGN的阳性率〔87.2%(95/109)〕高于医师阅片〔68.8%(7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6,P=0.001),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度较弱,Kappa系数为0.019。54个经过病理检查的肺结节中,恶性肺结节47个,良性肺结节7个。AI阅片与医师阅片用于诊断恶性肺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91.5%、87.2%,特异度分别为57.1%、85.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5%、97.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50.0%。AUC分别为0.743、0.845。结论 AI阅片诊断GGN的阳性率更高,用于临床可降低GGN的漏诊率;AI阅片诊断恶性肺结节的特异度低于医师阅片,灵敏度高于医师阅片,建议采取AI联合医师阅片方式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丁立群,刘超,范洁,张进,张曦,高田,刘锐,郭嘉
2020, 23(7): 832-8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07
摘要
(
)
PDF for PC
(1073KB) (
)
背景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约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死亡率与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相差无几。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目的 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否能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6-09-01至2018-04-30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满足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患者入组后在已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持续4周(有5例患者在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1周内有不能耐受的头疼,故退出该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及4周随访期结束时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观察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无氧阈氧耗量(VO2AT)、最大运动功率及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WHFQ)评估、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NYHA分级、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比(E/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Peak VO2、VO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距离、MLWHFQ评分及NT-proBNP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日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30 mg未能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疾病阶段社区糖尿病管理质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陈旭波,姜敏敏,顾文娟,王燕,叶建花,刘杰,张铭,范亮亮,洪波,范擎松
2020, 23(7): 837-84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61
摘要
(
)
PDF for PC
(1070KB) (
)
背景 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陆续制定了诸如高危人群筛查率、血糖控制率等指标对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进行管理,但却未基于糖尿病的发展阶段对高危人群、前期患者、患者分级进行管理。目的 构建适用于不同疾病阶段的社区糖尿病管理质控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社区糖尿病管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 采取文献回顾初步设计出一套社区糖尿病管理质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体表特征、生活行为、生化指标和健康干预4类指标,其中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2个。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4—6月,邀请糖尿病防治领域专家对各指标在社区糖尿病管理质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对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筛选。结果 共发放咨询问卷22份,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咨询专家平均年龄(39.1±5.2)岁,平均工作年限(15.7±6.7)年,专业领域平均工作年限(13.7±5.9)年。经专家咨询,最终构建的社区糖尿病管理质控评价指标体系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质控指标体系包括4个指标分类,13个一级指标,40个二级指标;糖尿病前期人群管理质控指标体系包括4个指标分类,14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糖尿病患者管理质控指标体系包括4个指标分类,15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人群和糖尿病患者在体表特征、生活方式、生化指标上的糖尿病管理质控评价指标都基本一致,只在健康干预类指标出现较大差异: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中,健康干预类指标仅包括建档、双向转诊、随访、血糖知晓和糖尿病知识;糖尿病前期人群管理中,健康干预类指标相较于高危人群少了血糖知晓,多了血糖监测率、(口服药)用药指导;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健康干预类指标相较于前期患者多了胰岛素注射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结论 不同疾病发展阶段的社区糖尿病管理质控评价指标体系应有所区别,可为保障社区糖尿病管理质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移动终端APP进行糖尿病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
王淇,吴浩,魏学娟,高文娟,刘新颖,贾鸿雁
2020, 23(7): 844-84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74
摘要
(
)
PDF for PC
(1065KB) (
)
背景 近年来,APP应用于糖尿病管理成为慢性病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开展移动医疗将成为一种趋势。目的 评价APP应用于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06-01至2017-05-31签约并使用“身边医生”APP软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法,于2018年7—8月对使用“身边医生”APP 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使用“身边医生”APP管理糖尿病的易用性、与医生沟通情况及使用意愿等。调取有效问卷患者使用“身边医生”APP前后的后台数据,包括随访次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价2型糖尿病的临床管理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05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96.6%)。患者使用APP的主要原因是“与全科医生沟通方便”(26.5%),患者使用最多的功能是“与医生沟通界面”(20.7%),71.7%的患者非常愿意使用此APP。使用APP后,规范管理率(每年≥4次随访)从65.7%提升到了86.9%,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使用前改善,血糖控制率(82.3%)较使用前(53.5%)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2型糖尿病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徐红波,杨立磊,薛芳,张海钢,陈立波,吴京兰
2020, 23(7): 849-8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58
摘要
(
)
PDF for PC
(1081KB) (
)
背景 糖尿病患者是卒中高危人群,是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目标人群。既往研究提示卒中防治知识的正确认知可明显减少卒中就诊延误、提高卒中救治效率。目前有关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知识认知特点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9月,选择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卒中防治相关知识(如卒中的发生部位、常见危险因素、常见警示症状、急救处理、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及可预防性等),以及期望的卒中相关知识获取途径。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卒中相关知识得分的可能因素。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应答率87.0%。结果 调查对象对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5.3%~80.7%。在可干预卒中危险因素中以高血压知晓率最高〔80.7%(351/43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知晓率最低〔10.3%(45/435)〕;在不可干预因素中以年龄知晓率最高〔65.8%(286/435)〕,种族知晓率最低〔5.3%(23/435)〕。对常见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为13.1%~76.8%,以对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的知晓率最高〔76.8%(334/435)〕,对抽搐的知晓率最低〔13.1%(57/435)〕。76.6%(333/435)的调查对象在面临突发卒中症状时选择“拨打120,呼叫救护车”。15.4%(67/435)调查对象知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但其中仅43.3%(29/67)能正确回答溶栓时间窗(<4.5 h);57.7%(251/435)的调查对象可正确识别卒中受累部位为脑;64.4%(280/435)调查对象认为卒中可以预防。卒中相关知识期望获取途径的前3位分别为社区医师指导〔74.0%(322/435)〕、专家讲座〔53.8%(234/435)〕和电视〔38.6%(168/43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有卒中病史或卒中家族史患者对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脑血管病史或卒中家族史及糖尿病病程是调查人群卒中相关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人群的卒中防治知识水平不足,尤其是低文化程度、低收入、无脑血管病史、新发糖尿病人群更为明显。社区医师指导的卒中健康教育活动可能是改善糖尿病人群卒中防治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食管外症状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欧阳皓,薛倩,王晶桐
2020, 23(7): 855-8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15
摘要
(
)
PDF for PC
(1055KB) (
)
背景 近年来,随着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该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其典型症状(反酸、胃灼热)常与患者的情绪密切相关。食管外症状是GERD常见的一类症候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影响治疗效果。目的 通过对伴或不伴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的症状、情绪、生活质量的调查,探讨食管外症状对GERD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对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8周后GERD患者的随访,探讨影响GERD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8年1—12月,收集在门诊及住院患者1 013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胃镜、24 h pH监测及GerdQ量表诊断GERD;采用SAS、SDS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采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ERD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13份,回收有效问卷937份,有效回收率92.5%。伴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不伴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42.6%比33.1%)。随访经PPI治疗8周后的GERD患者,伴食管外症状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好转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GERD亚型、是否合并焦虑抑郁、伴/不伴食管外症状是GERD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外症状加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降低生活质量,并影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睡眠剥夺对情绪反应性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
梁靖宇,曹倩
2020, 23(7): 861-8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50
摘要
(
)
PDF for PC
(1288KB) (
)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大约有27%的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睡眠剥夺会造成人的工作记忆、决策判断及任务转换等认知能力和对情绪的处理能力下降。同时,男性和女性在情绪的觉知、处理、表达及体验等方面存在差异。目的 探究睡眠剥夺情况下个体情绪反应的性别差异。方法 于2018年5月6—26日,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广东某高校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33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名,女18名。从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选取从负性到正性的一系列效价连续的情绪图片,并让被试在睡眠剥夺前后对这些图片的唤醒度(即被试的情绪体验强度:平静/兴奋)进行1~9的九级评分,进而从情绪反应性的角度来考察睡眠剥夺对男女情绪处理影响的差异。结果 性别对个体情绪唤醒度主效应显著,女性对情绪图片唤醒度的评分高于男性(P<0.001);睡眠剥夺主效应显著,睡眠剥夺后被试对情绪图片唤醒度的评分高于睡眠剥夺前(P<0.001);效价主效应显著(P<0.001)。性别与睡眠剥夺交互效应显著,女性睡眠剥夺后对对3种效价情绪图片的情绪唤醒度的评分高于睡眠剥夺前(P<0.001)。性别与情绪效价交互效应显著,男性对负性情绪图片唤醒度的评分高于中性情绪图片(P<0.001),对中性情绪图片唤醒度的评分高于正性情绪图片(P<0.001);女性对负性情绪图片唤醒度的评分高于中性情绪图片(P<0.001),对中性与正性情绪图片唤醒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效价与睡眠剥夺交互效应显著,睡眠剥夺后对中性和正性情绪图片唤醒度的评分均高于睡眠剥夺前(P<0.001)。性别、效价和睡眠剥夺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P=0.08)。结论 睡眠剥夺会对个体的情绪反应性产生影响,情绪体验强度的差异不仅与性别有关,还与睡眠剥夺这一因素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儿童发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诊治
秦红莉,任菁菁
2020, 23(7): 866-86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40
摘要
(
)
PDF for PC
(1087KB) (
)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儿童发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是常见。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总结归纳了儿童发热的病情特点和评估内容,并指出病因治疗是根本,在降温措施方面目前不推荐使用物理降温,用于缓解患儿因发热所致不适的退热药物推荐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此文意在引导基层医务人员规范化处理儿童发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新发糖尿病治疗后短期出现进展性视网膜病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罗蓓,蒙碧辉,黄松
2020, 23(7): 870-8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48
摘要
(
)
PDF for PC
(1397KB) (
)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眼底检查正常,治疗后数个月即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文献报道尚少。本文报道1例新发2型糖尿病经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6个月出现进展性DR的临床特点和转归,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机制。胰岛素治疗有可能诱发某些异质性2型糖尿病个体发生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新发2型糖尿病治疗前应常规检查眼底,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1年内建议每3~4个月检查眼底1次,如患者有视力改变应随时检查。一旦明确为DR应及时而谨慎地调整降糖方案,进行有效的专科治疗,以阻止疾病进展,挽救患者视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的研究进展
豆丽园,黄娟,张振香,叶森,张梦珂
2020, 23(7): 874-87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21
摘要
(
)
PDF for PC
(1075KB) (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增多。老年慢性病共存现象严重,慢性病共存带来的治疗负担较单一慢性病更加严重,值得关注,而国内鲜有相关研究。本文综述治疗负担的概念、理论模型、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评估工具及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开展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的研究提供切入点,为提前干预提供参考,最终减轻老年慢性病共存患者的治疗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癌症患者共病的研究进展
李思思,张艳,李宏洁,杜灿灿,赵敬
2020, 23(7): 880-8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19
摘要
(
)
PDF for PC
(1343KB) (
)
共病是指共存于同一患者体内的 2 种或 2 种以上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老年癌症共病发生率较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概述共病的概念、形式和分类,阐述老年癌症共病发生率及模式、介绍老年癌症共病测量工具、描述共病对老年癌症患者的影响,发现虽然老年癌症共病发生率高,且共病对老年癌症患者的诊断、治疗、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存在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共病模式尚未有统一共识,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评估工具。建议后期将老年癌症共病患者纳入临床试验中,了解患者需求,解决现存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国农村地区虐待老年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杜亚格,裴丽,窦昊颖,田昕玉
2020, 23(7): 884-8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59
摘要
(
)
PDF for PC
(1048KB) (
)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养老问题,其中虐待老年人问题尤为明显,且农村地区的虐待老年人问题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受虐待不仅会侵害老年人的权利,还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有可能增加老年人患病的风险,加速老年人的死亡。目前多数研究者将老年人虐待分为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经济虐待、疏忽照顾和性虐待五种类型,其中精神虐待是我国农村地区虐待老年人发生率最高的类型,其次是疏忽照顾。本文通过详细阐述我国农村地区虐待老年人的现状和流行情况,并归纳出老年人受虐待的影响因素,包括老年人自身因素,如女性、高龄、文化程度低、身体健康状况差和抑郁等,以及照顾者压力、家庭代际支持和社会等因素,以期为今后减少虐待老年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