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19年 第22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19-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从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及新近临床研究谈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中的应用
刘靖
2019, 22(15): 1763-176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61
摘要
(
)
PDF for PC
(1191KB) (
)
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降压药物。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不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再一次引发了学术争议和临床医生的困惑。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结合证据维持了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的地位。近期的临床研究也提供了β-受体阻滞剂心血管保护效应的最新证据。本文通过梳理近期欧美高血压指南的相关推荐及新近研究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体会,解析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人衰弱与睡眠障碍的关联探究
王宇宸,马腾,蒋晓燕,李淑娟,王笑峰
2019, 22(15): 1766-177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13
摘要
(
)
PDF for PC
(1071KB) (
)
背景 衰弱作为机体脆弱的综合表现,是衰老的主要问题。睡眠障碍影响着50%的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影响越严重。但目前衰弱与睡眠问题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探索衰弱与睡眠障碍的关联,以期为老年人衰弱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4—6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中1 792例老年人的睡眠和衰弱数据。收集老年人基线资料、睡眠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以PSQI量表得分>10分为有睡眠障碍,≤10分为睡眠正常〕、衰弱情况〔采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评价,以FI-LAB<0.1为非衰弱,0.1~0.2为轻微衰弱,>0.2~0.3为轻度衰弱,>0.3~0.4为中度衰弱,>0.4为重度衰弱〕。结果 不同性别老年人BMI、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PSQI量表得分、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情况老年人性别、吸烟情况、自报健康情况、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调整了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时,女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1.238,95%CI(1.020,1.503),P<0.05〕,男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0.621,95%CI(0.432,0.894),P<0.05〕,女性老年人重度衰弱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3.755,95%CI(1.188,11.868),P<0.05〕,男性老年人衰弱情况与睡眠情况无关联〔OR=0.291,95%CI(0.030,2.836),P>0.05〕。结论 女性老年人衰弱与睡眠障碍有关联,睡眠障碍高风险女性老年人衰弱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
陈旭,杨淑花,王月宁,刘淑敏
2019, 22(15): 1772-17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49
摘要
(
)
PDF for PC
(1043KB) (
)
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占20%以上,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其中衰弱已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第3大类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状况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6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医保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饮酒状况、吸烟状况、是否经常运动锻炼)、临床资料问卷(糖尿病病程、过去1年因糖尿病加重住院次数、规律药物/胰岛素治疗情况、合并慢性病数)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FRIED等提出的衰弱表型评估患者的衰弱状况,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计算BMI。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2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男127例(45.7%),女151例(54.3%);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2±5.5)岁;无衰弱130例(46.8%),衰弱前期107例(38.5%),衰弱期41例(14.7%)。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73,95%CI(1.039,1.561),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OR=14.720,95%CI(1.641,132.033),P<0.05;1 000~2 000元:OR=7.631,95%CI(1.153,50.506),P<0.05〕、是否经常运动锻炼〔是:OR=0.119,95%CI(0.019,0.734),P<0.05〕、糖尿病病程〔OR=1.477,95%CI(1.138,1.915),P<0.05〕、过去1年因糖尿病加重住院次数〔OR=14.061,95%CI(3.776,52.359),P<0.05〕、合并慢性病数〔OR=19.779,95%CI(4.677,83.647),P<0.05〕、HbA1c〔OR=34.207,95%CI(8.208,142.566),P<0.05〕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状况受年龄、经济状况、运动锻炼情况、病程、血糖、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考虑影响因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衰弱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认知衰弱的研究进展
马雅军,刘惠,胡志灏,李晓东,李淑娟
2019, 22(15): 1778-17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89
摘要
(
)
PDF for PC
(1193KB) (
)
衰弱已被公认为老年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对于衰弱的定义与筛查多只体现了身体生理因素方面,与衰弱相关的认知及社会心理方面的概念与研究仍需完善。本文介绍了由国际营养与衰老研究所和国际老年医学和老年医学协会于2013年首次提出的认知衰弱的概念,即同时存在身体衰弱和认知损害,并排除老年痴呆或其他类型痴呆,叙述了认知衰弱概念的提出及完善,并简述了认知衰弱可能的机制及可能造成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还归纳了涉及认知衰弱的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认知衰弱的提出是衰弱研究进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个人和社会应对这一新兴概念予以足够的重视,最终为制定预防老年人认知衰弱的策略做出贡献。此外,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假设,衰弱作为一种综合概念,还应该包括社会心理方面,未来应将与衰弱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跌倒的关系研究
马雅军,李晓东,胡志灏,蒋晓燕,王笑峰,李淑娟
2019, 22(15): 1784-17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18
摘要
(
)
PDF for PC
(1041KB) (
)
背景 跌倒既可直接造成伤害,又可导致害怕再次跌倒的心理状态,继而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灵活性和独立性。已有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然而,二者的因果关系并未完全阐明。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关系,以期为跌倒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8年7—9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的子队列中1 692例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跌倒数据。根据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得分将老年人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90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02例)。根据近1年(2015—2016年)跌倒发生次数将老年人分为无跌倒组(0次,1 316例)和跌倒组(≥1次,376例)。比较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一般资料(2016年第1次随访数据),无跌倒组与跌倒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认知功能和跌倒的关联。结果 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跌倒组与跌倒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后,HDS-R得分≤21.5分情况〔OR=1.36,95%CI(1.01,1.84)〕、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6,95%CI(0.94,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77,95%CI(0.66,0.91)〕与跌倒有关(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后,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7,95%CI(0.95,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81,95%CI(0.69,0.96)〕与跌倒有关(P<0.05)。结论 女性、文盲、目前没有婚姻伴侣、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发生率较高,且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跌倒发生显著相关,提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时,认知功能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及早识别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有利于跌倒的预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变化情况及其意义研究
文钟,青玉凤,周京国,谢文光,易婷,朱丹,陈刚,李梦兰,童晓霞
2019, 22(15): 1789-17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99
摘要
(
)
PDF for PC
(1163KB) (
)
背景 痛风不断攀升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在尿酸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此,针对ABCG2的研究有利于发现痛风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痛风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 观察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ABCG2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探究ABCG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男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GA组)82例,其中急性期痛风(AGA亚组)和间歇期痛风(IGA亚组)患者各41例。依据患者血尿酸水平进一步分为血尿酸<420 μmol/L痛风亚组(NUA亚组)31例、血尿酸≥420 μmol/L痛风亚组(HUA亚组)51例。另选取同期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男性健康体检者(HC组)46例。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肌酐水平、胱抑素C(Cys-C)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受试者PBMCs ABC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A组PBMCs ABCG2 mRNA表达水平高于HC组(P<0.05)。IGA亚组PBMCs ABC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GA亚组(P<0.05);HC组PBMCs ABC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IGA亚组(P<0.05);AGA亚组与HC组PBMCs ABC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A亚组PBMCs ABC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UA亚组(P<0.05);HC组PBMCs ABC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HUA亚组(P<0.05);NUA亚组与HC组PBMCs ABC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ABCG2 mRNA表达水平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235,P=0.033),与肌酐水平、Cys-C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7、-0.229,P值分别为0.044和0.043),与ESR、hs-CRP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81、0.027,P值分别为0.112、0.824)。结论 ABCG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PBMCs中高表达,并参与尿酸的转运,但未发现其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过程相关;且肾功能异常的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PBMCs ABCG2表达下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花旗松素对H9C2细胞氧化应激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曾志辉,王晓莉,叶艳琼,王甜甜,苏其利,詹纪春,申婕,曾茂君,赵明一
2019, 22(15): 1794-179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06
摘要
(
)
PDF for PC
(1254KB) (
)
背景 氧化应激(OS)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OS损伤在IHD防治中至关重要。花旗松素(Tax)具有抗炎、抗肿瘤、抗OS作用,但其抗OS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的 探讨Tax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OS损伤的保护机制,为OS损伤性疾病的新药研发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仅加入0.1%二甲基亚砜(DMSO)〕、H2O2处理组(加入200 μmol/ml H2O2处理12 h)、Tax+H2O2处理组(加入100 μmol/ml Tax预处理6 h,换液后加入200 μmol/ml H2O2处理12 h)、Tax处理组(加入100 μmol/ml Tax处理6 h)。对于对照组、H2O2处理组、Tax+H2O2处理组,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染色情况,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骨桥蛋白(OPN)、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Tax处理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p38、磷酸化p38(p-p3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ERK(p-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p-JNK)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2O2处理组细胞出现肥大,呈圆形及不规则形状,而Tax+H2O2处理组细胞形态接近梭形,细胞变圆及肥大程度较H2O2处理组轻,不规则形态细胞数量减少。H2O2处理组绿色荧光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亮度增强,而Tax+H2O2处理组较H2O2处理组绿色荧光量及亮度减弱。Tax+H2O2处理组iNOS mRNA、OP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H2O2处理组(P<0.05);Tax+H2O2处理组HMGB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H2O2处理组(P<0.05)。Tax处理组MAPK信号通路p38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p38、ERK1/2、p-ERK1/2、JNK、p-JNK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x可以改善H2O2对细胞造成的形态学改变并减少细胞内OS水平,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激活HMGB1表达,抑制OS相关基因iNOS、OPN的表达来发挥抗OS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血清学指标联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Brighton儿童早期预警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卢艳辉,刘振奎,李世阳,王艳飞,李春梅,袁二伟,邢静,郭卫平
2019, 22(15): 1800-18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64
摘要
(
)
PDF for PC
(1125KB) (
)
背景 脓毒症患儿在发病初期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其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此外,脓毒症患儿的一些临床症状常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这无疑又增加了脓毒症的误诊率。早期确诊是改善脓毒症患儿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精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死亡的指标。目的 评估血清学指标联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Brighton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脓毒症患儿20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及PCIS、Brighton PEWS。以入院确诊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为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研究期间发生死亡的患儿定义为试验组。另外,每当队列内出现1例患儿死亡时,在该队列尚未死亡的患儿中按1∶1匹配同步选取性别、年龄(<3岁)、原发感染部位等条件相近或相同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患儿死亡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降钙素原(PCT)、清蛋白(Alb)、PCIS、Brighton PEWS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 根据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最终共选出94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分析,试验组47例,对照组47例,病死率为22.9%。试验组1 h内应用抗菌药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休克发生率、MODS受累器官个数、PCT、Brighton PEWS大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Alb、PCIS小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 h内应用抗菌药〔OR=1.795,95%CI(1.723,1.870)〕、休克〔OR=1.673,95%CI(1.299,2.154)〕、MODS受累器官个数〔OR=2.132,95%CI(1.507,3.016)〕、PCT〔OR=1.392,95%CI(1.336,1.450)〕、PCIS〔OR=0.553,95%CI(0.477,0.641)〕、Brighton PEWS〔OR=2.536,95%CI(2.268,2.836)〕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Alb联合PCIS、Brighton PEWS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AUC分别高于其单独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AUC(P<0.05)。结论 Alb联合PCIS、Brighton PEWS对脓毒症患儿死亡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临床早期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辅助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乙型肝炎病毒S区基因突变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吴忱思,赵乐,吴建华,王英南,张风宾,高立明,赵林,张卫国,张瑞星
2019, 22(15): 1807-18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56
摘要
(
)
PDF for PC
(1060KB) (
)
背景 我国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有关,多项研究表明HBV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HBV-HCC)患者发病密切相关,HBV S区基因突变与HBV-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 通过对HBV S区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分析一般资料及HBV S区基因突变位点与HBV-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于2007—2009年采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6例HBV-HCC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进行分析,提取DNA,针对HBV S区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鉴定出HBV S区基因的突变位点。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CHILD分级、基因型、肿瘤数目、门脉瘤栓、TNM分期、肿瘤大小)。分析一般资料及HBV S区基因突变位点与HBV-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46例HBV-HCC患者的基因分型为25例B型、21例C型。不同门脉瘤栓、TNM分期、肿瘤大小的HBV-HCC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13个位点的突变频率>5%,其中529位点、735位点不同碱基HBV-HCC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门脉瘤栓、529位点是HBV-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门脉瘤栓和HBV S区529位点被确定为是与HBV-HCC患者术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果有助于鉴别预后不良的HBV-HCC患者,对于提高其生存期、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北京市居民社区首诊知晓情况及相关原因研究
田平,黄爱萍,马迎民,岳丽娜
2019, 22(15): 1812-181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51
摘要
(
)
PDF for PC
(1029KB) (
)
背景 实施分级诊疗、鼓励居民社区首诊,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是国家医疗改革(简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把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强化分级诊疗作为新医改政策之一。但社区居民对政府有关分级诊疗政策内容的知晓程度、是否愿意社区首诊及其原因,目前尚缺乏相关信息。目的 调研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以便发现分级诊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居民进行有序就医,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于北京市3家核心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中心(简称社区)就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由从事医联体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情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社区首诊的选择情况,居民选择社区首诊与否的原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期望。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回收调查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回收率95.00%。646例居民中男336例(52.01%),女310例(47.99%);年龄:<40岁88例(13.62%),40~65岁264例(40.87%),>65岁294例(45.51%);健康状况:470例(72.76%)有慢性病史(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176例(27.24%)无慢性病史。52.94%(342/646)居民知晓社区首诊,45.51%(294/646)居民选择社区首诊。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及社区首诊选择率均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为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56.12%,165/29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近、交通方便(39.46%,116/294),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34.69%,102/294)。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社区就诊转至大医院方便,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认为自己是小病不用去大医院而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区医生医疗水平不高、有耽误病情的危险(68.47%,241/352),双向转诊不便捷(64.77%,228/352),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48.01%,169/352)。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双向转诊不便捷,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低于无慢性病史居民,因社区药品不如大医院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期望为: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能治好(86.68%,560/646);加大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69.66%,450/646);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之间转诊方便、快捷(65.94%,426/646)。结论 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应加大社区对居民的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卫生机构对疾病的诊疗能力和转诊服务能力,加快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每搏量变异度预测胸腔镜单肺通气患者液体反应性的价值研究
郭俊
2019, 22(15): 1817-18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07
摘要
(
)
PDF for PC
(1074KB) (
)
背景 目前,每搏量变异度(SVV)的主要适应证虽已有定论,但SVV是否适用于胸腔镜单肺通气手术仍存在争论。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单肺通气不同潮气量患者中运用SVV判断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诊断为左肺肿块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或左肺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根据SPSS 16.0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表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两组均麻醉后先行双肺通气,后行左全肺隔离,之后行右肺通气。两组均采用定容呼吸模式,A组潮气量8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氧浓度100%,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2O(1 cm H2O=0.098 kPa);B组潮气量7 ml/kg,余同A组。两组患者于单肺通气3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时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前(T1)、完成容量负荷试验后5 min(T2)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VV、心脏指数(CI)〕。计算SVV变化率(ΔSVV)和CI变化率(ΔCI)。以ΔCI≥15%为容量负荷试验阳性标准,即患者扩容有效、有液体反应性,绘制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结果 本研究最后完成容量负荷试验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共有60例,其中A组30例、B组30例。B组T1时SVV低于A组(P<0.05)。A组T2时HR、SVV低于T1时,T2时CI高于T1时(P<0.05);B组T2时CVP、CI高于T1时,T2时SVV低于T1时(P<0.05)。A组、B组ΔSVV与ΔCI呈负相关(r=-0.838、-0.730,P<0.001)。A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CI(0.567,0.921)〕,截断值为14.5%时,灵敏度为57.9%,特异度为90.9%。B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95%CI(0.444,0.850)〕,截断值为11.5%时,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1.5%。A组SVV预测液体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B组(P<0.05)。结论 SVV对单肺通气不同潮气量患者的液体反应性均有预测价值,其中单肺通气潮气量为8 ml/kg时,SVV可以用于指导液体反应性的判断,截断值为14.5%;单肺通气潮气量为7 ml/kg时,SVV对判断液体反应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准确性欠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死亡及疾病负担情况分析
闫贻忠,王文瑾,李述刚,刘佳铭,马娇龙,胡云华,张向辉,王丹,门琳桐
2019, 22(15): 1823-18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47
摘要
(
)
PDF for PC
(1115KB) (
)
背景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居我国死亡首位,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为了更好地防控肿瘤,及时追踪其流行情况具有重大意义。石河子市作为兵团城市,是一座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城市,而老年人是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因此利用最新数据反映该地恶性肿瘤的流行和疾病负担,可为当地肿瘤防控工作提供最新数据信息。目的 分析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为该地区的肿瘤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7年石河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的肿瘤死亡数据,并通过计算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潜在减寿年(PYLL)、PYLL率、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YLL)、YLL率来评价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结果 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161.4/10万、103.3/10万、89.5/10万,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均高于女性(P<0.05)。石河子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在30岁时开始明显增加,在70~7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气管、支气管、肺癌粗死亡率最高,为27.5/10万,占所有肿瘤的17.0%,其分别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1位,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2位。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1位的是乳腺癌,粗死亡率为25.7/10万,占所有肿瘤的18.2%。恶性肿瘤PYLL率为16.7‰,男、女性恶性肿瘤PYLL率分别为15.7‰、17.6‰;恶性肿瘤PYLL前3位分别是气管、支气管、肺癌,乳腺癌,肝癌。恶性肿瘤YLL率为22.2‰,男、女性恶性肿瘤YLL率分别为22.3‰、22.2‰。恶性肿瘤YLL前3位分别是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乳腺癌。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等的PYLL和YLL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在45~59岁年龄组中最高,5~14岁年龄组中白血病所致疾病负担最重。结论 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负担较重,应重点防治气管、支气管、肺癌,肝癌,胃癌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等肿瘤顺位较靠前的肿瘤,且45岁以上人群是重点防治对象,但对于白血病应重点关注5~14岁人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趋势分析
陈亦晨,周弋,林涛,李小攀,曲晓滨,张格,陈涵一,孙良红,陈华
2019, 22(15): 1830-18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10
摘要
(
)
PDF for PC
(1051KB) (
)
背景 恶性肿瘤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针对劳动适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的研究依然较少。目的 了解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1月—2016年2月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库中2002-01-01至2015-12-31死亡的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资料。人口学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局。分析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死亡人数、粗死亡率)及不同性别、年龄段、死因分类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年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19 021例,粗死亡率为74.15/10万。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大于女性(P<0.005)。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P<0.005)。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现波动状态〔年均变化百分比(APC)=-0.20%,P=0.420〕。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女性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年变化趋势不显著(APC男性=-0.01%,P=0.983;APC女性=-0.48%,P=0.208)。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30~39、40~49、50~59岁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30~39岁=-2.96%,P<0.001;APC40~49岁=-2.90%,P=0.002;APC50~59岁=-1.59%,P=0.033)。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分类中,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肺癌=2.04%,P<0.001;APC结直肠癌=1.99%,P=0.019;APC胰腺癌=2.35%,P=0.038),肝癌、胃癌粗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肝癌=-3.78%,P<0.001;APC胃癌=-2.12%,P=0.004)。结论 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现波动状态,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粗死亡率逐年上升,值得关注,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王莉,付阿丹,易兰,杨静,张娟,熊莺,税桂英,付莎莉
2019, 22(15): 1836-18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04
摘要
(
)
PDF for PC
(1456KB) (
)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就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最优模式进行探讨,为科学有效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起到重要指导意义。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择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住院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究组采用“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闭环式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管理。干预12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遵医用药合格率、血糖达标合格率、饮食控制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闭环式管理模式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MI,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多学科联合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心身康复管理效果研究
黄华磊,李莉,徐永清,赵瑞娥,陆斌,李勤,衡燕红,董红芳,张伟,任元鹏,朱凤兰,吴爱勤
2019, 22(15): 1842-18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69
摘要
(
)
PDF for PC
(1051KB) (
)
背景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的糖尿病防治工作。2015年,《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临床初步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和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构建医联体,创建合理分工协作机制,引导糖尿病的防治结合和关口前移,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合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心身康复的管理效果,旨在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太仓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太平和惠阳两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干预组(n=110)和对照组(n=112)。干预组采用多学科联合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3、6、12个月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6、12个月的空腹血糖(GLU)、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各维度评分。结果 干预方法和时间在收缩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收缩压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舒张压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舒张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舒张压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HbA1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HbA1c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GLU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GLU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TG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TG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T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TC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HDL-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HDL-C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HDL-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LDL-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时间在LDL-C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患者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多学科联合管理后12个月,糖尿病患者血压、HbA1c、GLU和血脂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改善,SF-36中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的改善好于对照组。多学科联合管理能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使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契约式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研究
方惠,樊少磊,崔红霞,李静
2019, 22(15): 1847-18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388
摘要
(
)
PDF for PC
(1038KB) (
)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妊娠结局,增加母亲及子代发生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肥胖等相关疾病的风险。目的 探讨契约式管理对GDM患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建卡、定期产检并计划在本院分娩的82例G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妊娠期保健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契约式管理。分娩后24 h,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文版疾病获益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得分;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方式、妊娠期体质量增长值、分娩时体质量、分娩后空腹血糖、分娩后餐后2 h血糖。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接受、家庭关系、世界观、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健康行为维度得分及中文版疾病获益感量表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接受、家庭关系、世界观、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健康行为维度得分及中文版疾病获益感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剖宫产率、妊娠期体质量增长值、分娩时体质量、分娩后空腹血糖、分娩后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契约式管理有助于提高GDM患者的疾病获益感,控制妊娠期体质量和血糖,改善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对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马嘉艺,郭砚,冶娟,马文宇
2019, 22(15): 1851-185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61
摘要
(
)
PDF for PC
(1447KB) (
)
背景 青藏高原地区居民长期处在高海拔、强紫外线和缺氧干燥的环境中,光损伤性皮肤病特别是皮肤光老化发病率高。青海地区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着其特有的植被资源,本文选用当地植物青海黑果枸杞,对其抗衰老性进行研究。目的 探讨青海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对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45日龄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皮肤衰老模型组(B组)、皮肤衰老模型+维生素E滴剂组(C组)、皮肤衰老模型+低剂量黑果枸杞原花青素组(D组)、皮肤衰老模型+高剂量黑果枸杞原花青素组(E组),每组10只。A组小鼠正常光照饲养,B组、C组、D组、E组小鼠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联合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UVA)、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UVB)共同照射建立皮肤衰老模型。造模第11天,A组、B组小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0.5 ml/d,C组小鼠给予维生素E滴剂灌胃0.5 ml/d,D组、E组小鼠给予果枸杞原花青素灌胃,剂量分别为50 mg?kg-1?d-1和100 mg?kg-1?d-1,连续用药30 d。第42天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真皮层厚度、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改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40)下,肉眼可见B组较A组真皮层厚度明显减小,C组、D组、E组较B组真皮层厚度稍增厚。光镜(×400)下,肉眼可见B组较A组真皮层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缺失、排列紊乱、结构松散,出现断裂、卷曲,C组较B组可见纤维组织增多、网状排列,仍可见断裂、卷曲,D组、E组较B组、C组明显可见新生纤维组织、排列整齐,断裂、卷曲明显减少,且E组较D组新生纤维更成熟。B组小鼠MMP-2 mRNA、MMP-9 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D组、E组 (P<0.05);D组小鼠MMP-2 mRNA、MMP-9 mRNA表达水平高于E组(P<0.05)。结论 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对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具有保护作用,有潜在的抗皮肤衰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健脾生髓膏方治疗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观察
詹萍萍,余玲,林洁涛,林丽珠
2019, 22(15): 1855-185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62
摘要
(
)
PDF for PC
(1034KB) (
)
背景 癌因性疲乏(CRF)是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进度。目前,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也缺少广泛认可和有效的干预手段。目的 观察健脾生髓膏方治疗化疗后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门诊或住院部符合研究标准的80例化疗后癌症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化疗+健脾生髓膏方治疗,健脾生髓膏方3次/d,20 g/次,2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疲劳量表(FS-14)评分(包括躯体疲劳、脑力疲劳)、贫血情况、骨髓功能指标(血红蛋白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FS-14总分与贫血情况呈正相关(rs=0.882,P<0.001)。两组轻度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FS-14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贫血患者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FS-14总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度贫血患者躯体疲劳评分、FS-14总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度贫血患者脑力疲劳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度贫血患者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FS-14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度贫血患者躯体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度贫血患者脑力疲劳评分、FS-14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度贫血患者躯体疲劳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度贫血患者脑力疲劳评分、FS-14总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度贫血患者躯体疲劳评分、FS-14总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度贫血患者脑力疲劳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红白蛋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水平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生髓膏方能缓解化疗后CRF,改善贫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影像学特征分析
安彦虹,齐志刚,赵志莲,闫少珍,卢洁
2019, 22(15): 1859-18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00
摘要
(
)
PDF for PC
(1566KB) (
)
目的 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53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53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中女24例(45.3%),男29例(54.7%);年龄6~72岁(其中<18岁16例,>45岁8例),中位年龄23岁;病程7 d~2年。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异常者占69.8%(37/53),其中12例可见T2加权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异常信号,累及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海马、岛叶、小脑、脑桥、胼胝体、基底核、扣带回、丘脑。10例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8例可见轻度扩散受限;11例行增强MRI检查,2例可见轻度强化;33例MRI检查示双侧或单侧颞角扩大,提示海马萎缩,其中6例伴全脑萎缩。7例患者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3例显示葡萄糖代谢减低,MRI检查表现为脑萎缩、海马萎缩。1例患者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异常信号区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降低,胆碱(Cho)/Cr升高。结论 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MRI检查显示包括边缘系统在内的多个脑区异常信号;首次就诊时MRI检查显示颞角扩大,提示抗NMDA受体脑炎发病前海马已受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性别间的差异性研究
杨亚珊,竺红
2019, 22(15): 1864-18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63
摘要
(
)
PDF for PC
(1076KB) (
)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间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2007年4月—2017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15例PsA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性别患者首发症状及皮损分布、关节炎类型、关节累及情况、系统累及情况、免疫学及炎性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215例患者中男118例,女97例,男∶女为1.22∶1。男性与女性患者关节炎首发、皮损首发、关节炎及皮损同时发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分布方面,男性患者躯干累及率为18.6%(22/118),低于女性的32.0%(31/97)(χ2=5.081,P=0.024)。男性与女性患者首发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对称性多关节炎型发生率高于男性,脊柱关节病型发生率低于男性(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非对称寡关节炎型、远端指/趾间关节炎型、残毁性关节炎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掌指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累及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其他关节累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率高于女性(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肺脏、心脏、眼部、肾脏损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抗核抗体(ANA)滴度>1∶100发生率、免疫球蛋白M(IgM)高于男性,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发生率、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C3、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低于男性(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发生率、抗角蛋白抗体(AKA)(+)发生率、类风湿因子(RF)(+)发生率、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患者中男性多见,男性与女性间关节炎类型、关节累及情况、系统累及情况均有不同,且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男性中HLA-B27(+)发生率、IgA、补体C3、ESR、CRP较高,而女性中ANA滴度>1∶100发生率、IgM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指标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刘小明,包凌云,方建华,马晨霞
2019, 22(15): 1869-187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60
摘要
(
)
PDF for PC
(1391KB) (
)
背景 多普勒超声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常用方法,但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术后再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还有待提高。目的 探究不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指标诊断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完成CEA和CAS治疗的患者106例,在术后12个月时分别进行CDU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不同再狭窄程度患者CDU指标〔再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再狭窄段与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比(PSV-ICA/CCA)〕的差异。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PSV、EDV、PSV-ICA/CCA诊断不同再狭窄程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DSA共检出再狭窄程度≥50%的患者33例,其中再狭窄程度50%~69%的患者19例,再狭窄程度≥70%患者14例。不同再狭窄程度PSV、EDV、PSV-ICA/C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再狭窄程度50%~69%、再狭窄程度≥70%患者PSV、EDV、PSV-ICA/CCA高于再狭窄程度<50%患者,再狭窄程度≥70%患者PSV、EDV、PSV-ICA/CCA高于再狭窄程度50%~69%患者(P<0.05)。PSV诊断再狭窄程度≥50%的AUC〔AUC=0.977,95%CI(0.936,0.995)〕高于EDV〔AUC=0.899,95%CI(0.841,0.989)〕和PSV-ICA/CCA〔AUC=0.842,95%CI(0.778,0.903)〕;PSV诊断再狭窄程度≥50%的最佳截点为209 cm/s。PSV诊断再狭窄程度≥70%的AUC〔AUC=0.984,95%CI(0.957,1.000)〕高于EDV〔AUC=0.810,95%CI(0.734,0.912)和PSV-ICA/CCA〔AUC=0.912,95%CI(0.805,0.987)〕;PSV诊断再狭窄程度≥70%的最佳截点为285 cm/s。PSV诊断再狭窄程度≥50%和≥70%的正确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EDV和PSV-ICA/CCA(P<0.05)。结论 PSV、EDV、PSV-ICA/CCA对CEA和CAS术后再狭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PSV≥209、285 cm/s可作为诊断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程度≥50%、≥70%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的作用
华德河,郝其全,高孟亮,孙中政,王永才,谢震,孙海燕
2019, 22(15): 1874-187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158
摘要
(
)
PDF for PC
(2005KB) (
)
背景 尽管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手术中,但国内外鲜有其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对机械性损伤的监测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 评估MIOM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监测脊髓及神经功能变化的作用,为手术的安全保驾护航。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椎手术的61例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术前及术中MIOM,数据由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组成,从术前颈部体位摆放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MIOM结果及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7 d脊髓及神经功能,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计算SEP、ME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61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体位摆放或手术过程中出现MEP警报(MEP突然部分或完全消失),然而SEP未见明显变化。6例患者均在体位摆放过程中出现MEP警报,其中5例重新摆放体位后MEP恢复至基线水平且手术操作中均未出现诱发电位警报,1例植骨融合后MEP恢复至基线水平;6例患者术后MEP较基线电位明显升高,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然而,只有1例患者(行枕骨寰椎融合术)在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出现MEP警报,MEP部分消失,SEP正常,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1例患者监测过程中无假阴性或假阳性记录,均未出现EMG异常。ME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SEP的灵敏度为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0,阴性预测值为90.2%。患者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12.5%~75.0%,平均(42.9±17.6)%。结论 MIOM技术是预防体位摆放及颈椎手术过程中脊髓、神经根损伤的有效工具。其中MEP监测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灵敏度最高;SEP、MEP和EMG联合监测具有互补作用,可降低手术风险,共同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为手术疗效评估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关系的研究进展
孙健,沈巨信
2019, 22(15): 1879-188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16
摘要
(
)
PDF for PC
(1068KB) (
)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是一组兼具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更易发生急性加重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ACO发病机制不明,但其本质仍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无创气道炎症检测技术,因其与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密切相关而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研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研究发现,FeNO与ACO患者的慢性气道炎症相关。由于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与吸入激素治疗的反应性相关,提示FeNO可能是一种监测ACO患者气道炎症水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就FeNO与ACO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对ACO的诊断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抗精神病药物与性功能障碍关系研究进展
叶增杰,梁木子
2019, 22(15): 1884-18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53
摘要
(
)
PDF for PC
(2125KB) (
)
精神疾病患者常伴随性功能障碍(SD),很多患者SD会随着精神疾病的好转而好转,但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症状却会一直存在,如服用抗抑郁症药物、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以及情绪稳定剂引起的性欲减退、高潮障碍、唤起障碍等。由于文化因素以及专业性等问题,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SD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但SD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因此,本文通过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介绍3种常见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的治疗对SD的影响,以期为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