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AI使用声明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17年 第2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04-0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将专科治疗整合进入家庭医疗团队
Matthew E.Bernard1,Eric W.Klavetter2,Jennifer L.Pecina1,Abd Moain Abu Dabrh3,迟春花
2017, 20(10): 1147-115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1
摘要
(
)
PDF for PC
(693KB) (
)
人口老龄化、参保患者数量增加、付费模式由为服务付费的传统模式向基于价值的模式转变等,均要求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为了以优质低价的治疗满足患者群的需求,须将专科治疗整合进入家庭医疗团队,以提高跨学科治疗的连续性并控制医疗费用,从而实现"改善医疗水平和患者体验、提升人群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的三大目标。将专科治疗整合进入家庭医疗团队的策略包括增加在基层执业点的治疗量、培养有专业特长的家庭医生、设立社区专科医生(ICS)。本文总结了梅奥诊所(Mayo Clinic)贯彻执行上述3个策略的经验和成果,认为ICS模式在医生收入以工资制为基础的体系内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美国Milestones的我国导航式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探讨
韩婷婷1,刘娟娟1,蒋国平2,沈晔2,任菁菁1*
2017, 20(10): 1152-115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2
摘要
(
)
PDF for PC
(617KB) (
)
毕业后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全科医生培养将逐步规范为"5+3"模式,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建立以胜任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医师需具备6项胜任力(病人服务、医学知识、基于实践的学习和进步、人际沟通技巧、专业精神和基于系统的实践),并提出开发和实施各专科基于胜任力住院医师教育评价框架--Milestones。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大一院)全科医学科参照ACGME Milestone方案,打造我国独特的全科医生Milestones--导航式全科医生培养模式(GP-S)方案,对如何培养优秀的全科医生人才进行了深度探索,本文就浙大一院全科医学科GP-S方案路线图的构成和内容及保障期运行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介绍,旨在结合我国目前的全科医疗特征,培养具有不同岗位胜任力的全科医生。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满意度研究
王娟1,匡绍华2,李建3*
2017, 20(10): 1156-116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3
摘要
(
)
PDF for PC
(589KB) (
)
目的 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激励机制的满意度。方法 2014年9月,采用典型抽样方法从我国东、中、西部选取7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其中东部选取QD、YT、SZ 3个城市,中部选取WH、HF 2个城市,西部选取YC和ZW 2个城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每个城市选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全科医生6例、护理人员6例、公共卫生人员5例、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对激励机制的满意度情况。在文献阅读和专家咨询基础上,选取了13个指标用于评价激励机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要成分,并对不同职称、专业、所在城市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满意度进行综合分析。共发放问卷591份,回收有效问卷582份,有效回收率为98.5%。结果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工作环境、医患关系、岗位自我实现程度的较满意或很满意比例分别为41.6%(242/582)、44.2%(257/582)、57.0%(332/582);而对收入水平、工作任务目标的较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比例均为44.0%(256/58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激励机制满意度的3个公因子(制度建设因子、发展因子、工作量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128%。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发展因子、工作量因子及满意度综合得分分别为0.294、0.172、0.123,而中级、初级、无或不详职称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满意度综合得分分别为-0.014、0.003、-0.048。全科医生、护理人员满意度综合得分分别为0.026、0.034,而公共卫生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满意度综合得分分别为0.001、-0.111。所在城市为YT、YC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满意度综合得分分别为0.283、0.197;而所在城市为WH、ZW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满意度综合得分分别为-0.296、-0.157。结论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激励机制的满意度不高,建立更具激励性的薪酬制度是社区卫生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配置适宜的社区卫生人力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之一,依托综合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更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冯雪,刘国莲*,马楠楠
2017, 20(10): 1162-116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4
摘要
(
)
PDF for PC
(645KB) (
)
目的 对"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以了解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今后完善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实用性评估工具和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10-12月,以3∶1的比例在银川市3个市辖区中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家。根据"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工作现状,设计相应评价量表和调查问卷,由科研小组成员进行实地调查和考评。其中,过程质量评价采用《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过程质量现场考察表》,结构质量、结果质量评价采用《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服务定性及定量评价指标调查表》《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工作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产妇满意度及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调查表》。调查数据经标准化转换后得到各指标的标准得分,然后采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计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得分。结果 1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产后访视人员中的医生数均为0、社区护士数均为1,访视人员年岗位培训率、年度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均为0;对1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产后访视前准备、社区产后访视中新生儿一般情况评估、社区产后访视中产妇体格检查的实施情况评价为非常好/好的构成比分别为86.10%、85.54%、86.07%,对访视中产妇一般情况评估的实施情况评价为非常好/好的构成比为22.25%;访视人员对现有产后访视条件的平均满意度为89.86%,产妇对访视人员访视时间/次数/内容的平均满意度为73.20%。1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总得分为65.45~84.13分,平均分为70.55分,分值跨度为18.68分。结论 "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覆盖内容较为科学、全面,具有一定的操作适宜性和实用价值;社区产后家庭访视工作还存在人员岗位培训不到位、专科检查欠缺、产妇满意度较低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我国双向转诊的突破口剖析
陆媛1,2,范会芹1,王朝昕2,石建伟2,陈远虹3,张斌1,张含之1,于德华2*
2017, 20(10): 1168-117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5
摘要
(
)
PDF for PC
(678KB) (
)
目的 分析我国近年来的双向转诊文献资料,剖析新形势下研究发展的突破口,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提供依据。方法 以"双向转诊"为检索词对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及网络资源进行全面检索,最终纳入期刊论文1 241篇,学位论文169篇,会议论文23篇。对纳入文献进行时间、类型、出版物、研究方向、地区及作者专业等方面的循证分析。结果 自2000年开始有双向转诊相关文献研究,此后文献数量逐年稳步增长;研究类型主要为综述874篇(70.43%);刊载文献数量位于前4位的期刊为《中国全科医学》278篇(22.40%),《中国医院院长》121篇(9.75%),《中国卫生经济》96篇(7.74%),《中国初级卫生保健》96篇(7.74%);研究方向主要为模式机制探索704篇(56.72%),现状和对策分析221篇(17.81%);地区主要为上海307篇(24.74%),北京276篇(22.24%);纳入文献的第一作者的专业方向主要为公共卫生专业718人(57.86%)。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评阅梳理出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提出突破双向转诊发展窘境应结合目前医疗卫生改革现状,从系统工程视角进行全方位改革实践;完善单病种双向转诊指南;以患者为中心,提高转诊患者感受度。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双向转诊"下转难"研究
孔颖文1,曹杰2*,郑艳芳1,陈丽莎1,张曼婕1,邹志辉1,林娥1
2017, 20(10): 1173-117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6
摘要
(
)
PDF for PC
(558KB) (
)
双向转诊是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而目前我国的双向转诊难以真正开展,尤其是下转困难。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双向转诊的各利益相关方从利益描述、利益相关程度、影响力、立场及受政策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利益冲突的根源,即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及平衡问题;最终为"下转难"现象提出利益协调策略,包括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合理优化转诊环节,加大社区投入力度,完善医保支付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的下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高翔1,张新宇2,李硕3,陈瑞军1,赵世鸿1*
2017, 20(10): 1177-118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7
摘要
(
)
PDF for PC
(526KB) (
)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的下转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徐州市7个区中抽取2个区,在每个区抽取4个社区,在每个社区随机调查40例社区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5年7-9月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态度及下转意愿。共发放问卷320份,有效回收问卷29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3.1%。结果 298例社区居民中,有180例(60.4%)愿意下转。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常就诊的医院及是否放心社区卫生医疗技术、是否认为下转会影响治疗连续性的社区居民的下转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月收入、是否放心社区卫生医疗技术、是否认为下转会影响治疗的连续性是社区居民下转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平均月收入、是否放心社区卫生医疗技术、是否认为下转会影响治疗的连续性是社区居民下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应从构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改善社区卫生医疗技术等方面推进双向转诊的实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血糖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杨红霞,米树华*,苏工,田磊,周芸,张涛
2017, 20(10): 1181-118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8
摘要
(
)
PDF for PC
(586KB) (
)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首次AMI、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7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测量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根据MAGE水平分为低MAGE组(n=132)和高MAGE组(n=75)。收集患者的一般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糖尿病病程、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情况、Killip分级〕、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两组男性比例、年龄、BMI、SBP、DBP、高血压发生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糖尿病发生率、糖尿病病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HbA1c水平及Killip分级、LVEF、LVED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FPG、HbA1c、MAGE水平均呈直线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0.33、-0.41,P<0.05);Killip分级与FPG、HbA1c、MAGE水平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9、0.28、0.29,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水平是LVE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水平是Killip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糖波动幅度较大与AMI患者左心功能的恶化明显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肾脏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常立欣,俞啟遥,张东雪,崔立文*
2017, 20(10): 1186-119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09
摘要
(
)
PDF for PC
(620KB) (
)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CKD非透析患者340例。检测并记录其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包括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Angle、血栓最大弹力度(MA)、凝血指数(CI)〕、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临床常见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酐(Cr)、24 h尿蛋白定量(UTP)、尿蛋白/肌酐(UPr/Cr)〕。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CKD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与APTT呈线性正相关(P<0.05);K与Fib呈线性负相关,与APTT呈线性正相关(P<0.05);Angle与Fib呈线性正相关,与TT呈线性负相关(P<0.05);MA与Fib呈线性正相关,与TT呈线性负相关(P<0.05);CI与APTT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P<0.05);CI与R、K呈负相关,与Angle、MA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TT是R的影响因素,Fib、APTT是K、Angle、MA及CI的影响因素(P<0.05);R、K、Angle、MA是CI的影响因素(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与PLT、PCT、UPr/Cr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ALB是C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相比,TEG是反映CKD患者凝血功能更为灵敏的检查;ALB、PCT是CKD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周浩彤,王友莲*
2017, 20(10): 1191-119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0
摘要
(
)
PDF for PC
(608KB) (
)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349例,根据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结果分为RA组和RA合并ILD组(RA-IL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349例RA患者中,合并ILD 69例(19.8%)。RA-ILD患者的主要呼吸道症状为活动后干咳及呼吸困难,主要HRCT异常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网状结节状阴影。RA-ILD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吸烟率、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68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RA-ILD组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低于RA组,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弥散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AS28、GPI是RA合并ILD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LCO与年龄、DAS28、GPI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 ILD是RA患者的常见合并症,高龄、高疾病活动度、高滴度GPI是其危险因素。早期行HRCT检查有助于疾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肺功能DLCO测定也对早期诊断ILD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因素研究
贺继刚1,李洪荣1,李永武1,严丹2,王平1,桂龙升1*
2017, 20(10): 1196-119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1
摘要
(
)
PDF for PC
(533KB) (
)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6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67例,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手术成功组(n=131)和术后死亡组(n=36)。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否行胸部手术及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外周血管疾病、胸痛、恶心/呕吐、腹痛、低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及术中停循环时间、弓部处理方式。结果 两组性别、吸烟率、PCI率及外周血管疾病、恶心/呕吐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胸部手术率及COPD、胸痛、腹痛、低血压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及其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停循环时间分布及弓部处理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胸部手术、胸痛、腹痛、低血压、血小板计数、术中停循环时间、术中弓部处理方式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越大,既往行胸部手术,术前出现胸痛、腹痛和低血压,术前血小板计数偏低,术中停循环时间延长及弓部采用三分支吻合方式增加了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臭氧自血疗法辅助治疗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曹国庆1,戴欣钰1,赵娜1,左欣鹭2,倪家骧1*
2017, 20(10): 1200-120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2
摘要
(
)
PDF for PC
(558KB) (
)
目的 观察评估臭氧自血疗法(O3-AHT)辅助治疗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5 m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O3-AHT(浓度为20 mg/L、1次/2 d、10次/疗程)辅助治疗。记录治疗前(T0)、首次疗程结束后3个月(T1)、二次疗程结束后3个月(T2)、三次疗程结束后3个月(T3)的收缩压(SBP)和心率(HR);记录T3的药物口服情况和满意度指数(PSI)评分等级;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年龄、病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SB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SB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H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H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HR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试验组药物口服情况和PSI评分等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出现严重低血压、心脑血管意外、溶血、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O3-AHT辅助治疗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研究
范莉莉,王婷,王佐*
2017, 20(10): 1204-120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3
摘要
(
)
PDF for PC
(541KB) (
)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4例。若呼吸暂停发作≥3次/d则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批号:13512)治疗,低剂量组首剂量20 mg/kg,24 h后维持量为5 mg/kg,1次/d静脉注射;高剂量组首剂量20 mg/kg,24 h后维持量为10 mg/kg,1次/d静脉注射,两组均在呼吸暂停消失后平均(7±3)d停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撤机成功率及用药期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临床结局(包括院内死亡、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及不良反应(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便秘、贫血、腹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结果 两组性别、胎龄、体质量、分娩方式、咖啡因开始时间、咖啡因维持时间、基础呼吸支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撤机成功率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便秘、贫血、腹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每日维持量10 mg/kg较每日维持量5 mg/kg更能提高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和撤机成功率,同时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黄晖1,严宁1,王义勇1,杨生平1,金萍2,王玉玲2,崔莹2,何琳1,张科静1,张杰1,丛广志1,沙勇1,贾绍斌1*
2017, 20(10): 1208-121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4
摘要
(
)
PDF for PC
(741KB) (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7-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就诊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25例为冠心病组,同时选取CAG阴性的患者51例为对照组。根据SYNTAX积分将冠心病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低危组(n=74)、中危组(n=72)和高危组(n=79)。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既往用药情况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cy等〕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4组年龄、SBP、D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男性比例、饮酒率及降糖药物、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率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及降压药物使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FPG、TC、SUA、hs-CRP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A1c、TG、LDL-C、HDL-C、SCr、Hcy水平及LVEDD、LVE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BMI、吸烟、高血压和HbA1c、TC、LDL-C、SUA、SCr、hs-CRP水平及LVEDD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及LVEF呈负相关(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SYNTAX积分与高血压和SCr、Hcy水平及LVEDD呈正相关(P<0.05),与TG、HDL-C水平及LVEF呈负相关(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和LDL-C、HDL-C、Hcy水平及LVEF是SYNTAX积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测定血浆Hcy水平有利于预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PTEN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贾慧琼1,冷雪芹2*,李燕3,鲁志刚4
2017, 20(10): 1214-121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5
摘要
(
)
PDF for PC
(834KB) (
)
目的 检测PTEN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在两民族之间的表达差异,及两种因子在胃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胃癌患者57例,其中蒙古族27例,汉族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和HIF-1α在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TEN和HIF-1α在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比较两民族胃癌患者不同组织PTEN和HIF-1α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蒙古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仅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表达,而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不表达。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 mRNA仅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可见电泳条带,而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未见显像。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HIF-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424、-0.408,P<0.05)。结论 PTEN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中均呈低表达,而且在蒙古族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低于汉族;HIF-1α仅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表达。PTEN失活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HIF-1α是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共同促进了胃癌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医疗模式下的全科医学理论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何颖*,肖红秀,王雅纯,麦华德,纪新博,曾望远
2017, 20(10): 1220-122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6
摘要
(
)
PDF for PC
(668KB) (
)
目的 探讨不同医疗模式下的全科医学理论实践教学效果。方法 于2013年9月,选取海南医学院11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4班的学生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根据本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两组常规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先行理论教学,继而开展实践教学。其中对照组在全科医疗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践、试验组在专科医疗模式下(综合性医院专科)进行实践,两组实践内容相同。实践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共回收有效问卷78份(两组各3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5%。结果 两组学生对实践内容体现人性化医疗的评价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对实践内容体现可及性医疗、协调性医疗、连续性医疗、综合性医疗、基本医疗的评价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对实践内容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个体群体相结合的医疗、预防为导向的医疗、以社区为单位的健康照顾的评价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对实践内容体现慢性病管理的评价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对实践教学培养医患沟通及档案书写能力、认识全科与专科医疗的不同、有助于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与运用、实践场所、实践指导教师的满意度评价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专科和全科医疗模式下进行全科医学理论实践教学,均可以使学生从客观上认识、运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特点和原则,从而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内蒙古自治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情况研究
齐敖娜,刘铮然*,何金鑫,刘文颖
2017, 20(10): 1225-122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7
摘要
(
)
PDF for PC
(566KB) (
)
目的 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考核情况,为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5年9月,对2010-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的学员成绩进行普查,应参加考核的学员数为2 326例,实际参加考核的学员数为2 246例。在各盟市组织完成本地区培训的基础上,由内蒙古自治区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制订并使用统一标准,分批对2010-2014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开展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结果 2 246例学员中,理论知识考核及格2 066例(92.0%),实践技能考核及格1 849例(82.3%),一次性通过1 730例(77.0%)。实践技能考核中,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技能操作、体格检查、接诊患者及病例分析、慢性病管理的及格率分别为37.5%(842/2 246)、95.8%(2 151/2 246)、93.6%(2 103/2 246)、78.1%(1 754/2 246)、37.1%(834/2 246)。不同性别学员的理论知识考核及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地区、学历学员的理论知识考核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学历学员的实践技能考核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锡林郭勒盟学员的理论知识考核及格率为72.1%(150/208),乌海市学员的实践技能考核及格率为58.8%(10/17)。结论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均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慢性病管理两站的实践技能急需加速提升;对男性、年龄较大的学员应重点管理,同时加强对低学历、中部地区学员的培训监督,提高成绩较差盟市的师资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全面健康素养测量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分析
吴清,叶旭春*,巫雅萍,赵丽,吴菁
2017, 20(10): 1229-123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8
摘要
(
)
PDF for PC
(686KB) (
)
目的 汉化全面健康素养测量量表(AAHLS),并检验中文版AAHLS的信效度。 方法 经过翻译、回译及文化调试,确定中文版AAHLS条目。于2015年7-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4家综合性医院选取住院患者645例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6%;2周后,选取其中20例患者进行重测。采用临界比值法和相关性分析进行量表项目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和重测信度进行量表信度检验,采用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量表效度检验。 结果 中文版AAHLS共11个条目,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275%;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卡方/自由度比(χ2/df)为1.293、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69、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951、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37、增值拟合指数(IFI)为0.985、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85、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31。条目1~11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750~1.000,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43。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11,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18~0.764;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853,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808~0.861。 结论 中文版AAHL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我国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病赋能量表的汉化及在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信效度分析
李璇1,Nicola Small2,王晓艳3,曹阳3,刘宴伟4,雷清梅1,朱亚芳1,彭娟1,周宏珍1*
2017, 20(10): 1234-123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19
摘要
(
)
PDF for PC
(669KB) (
)
目的 汉化慢性病赋能量表,并探讨其在中国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Brislin翻译模型完成量表汉化。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下属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273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慢性病赋能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考察量表的信度;采用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量表的内部相关系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计算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果 中文版慢性病赋能量表标准化Cronbach′s α系数为0.950,分半信度为0.930,各维度标准化Cronbach′s α系数为0.694~0.877,重测信度为0.921,平均内容效度为0.950,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75~0.959,以GSES作为效标的效标效度为0.678;主轴因子分解法提取6个公因子,删除3个不归类任何因子的条目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504%。结论 中文版慢性病赋能量表信效度良好,符合中国国情,适合在国内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中进行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信息化干预方式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研究
杨永1,张瑛2,杨连招3*,吴彬1,马秋平1,胡艳宁1,莫新少4,陈玲1,唐榕英5
2017, 20(10): 1240-124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20
摘要
(
)
PDF for PC
(648KB) (
)
目的 探讨不同信息化干预方式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0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9组:A1~A4组、B1~B4组、C组,删去缺失后每组31例。其中A1组采用电话随访干预,1次/d;A2组采用电话随访干预,1次/2 d;A3组采用电话随访干预,1次/3 d;A4组采用电话随访干预,1次/5 d;B1组采用短信随访干预,1次/d;B2组采用短信随访干预,1次/2 d;B3组采用短信随访干预,1次/3 d;B4组采用短信随访干预,1次/5 d;C组采用常规社区干预。于干预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于干预后1、3、6个月分别采用Morisky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9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等级、病程构成均完全相同,且9组患者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居住状况、医疗保险、测量血压频率、服药次数、除高血压外其他慢性病、住院次数、发送短信情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和B1组、A2和B2组、A3和B3组、A4和B4组患者服药依从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1与B1组、A2与B2组、A3与B3组、A4与B4组患者服药依从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干预和短信干预均可有效提高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手机微信管理模式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研究
陈志雄1,罗来邦2*,宋薇1,邓颖1,章玉玲1
2017, 20(10): 1245-125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21
摘要
(
)
PDF for PC
(747KB) (
)
目的 探讨手机微信管理模式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筛查出的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手机微信管理模式,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入组及干预后3、6个月时躯体健康监测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控制状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FPG)、HbA1c、BM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FPG、HbA1c、B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FPG、HbA1c、BM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餐后2 h血糖(2 hPG)、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2 hPG、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2 hPG、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干预前低血糖发生率均为0,两组干预前HbA1c、血压、LDL-C达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3个月HbA1c、血压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C达标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6个月HbA1c、LDL-C达标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及并发症自觉症状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糖尿病及并发症自觉症状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糖尿病及并发症自觉症状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生活习惯、治疗情况、生存技能、治疗目标、知识结构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生活习惯、治疗情况、生存技能、治疗目标、知识结构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生活习惯、治疗情况、生存技能、治疗目标、知识结构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手机微信管理模式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微信的教育干预在学龄前期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雪华1,李健1*,周丽娟2
2017, 20(10): 1251-125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22
摘要
(
)
PDF for PC
(628KB) (
)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教育干预在学龄前期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确诊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108例,因失访剔除6例,最终纳入患儿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干预组(n=51)。对照组家庭采用传统教育干预,干预组家庭采用基于微信(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的教育干预,干预期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和哮喘控制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性别、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用药时间、Morisky量表评分、吸入技术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打开、漱口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上药、呼气、吸药、屏气评分及吸入技术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外壳推至最远、滑杆推至最远、吸口倾斜>45°、口部远离吸口、用口吸气、用水漱口、漱口>3次、吐出漱口水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转动底座至听到响声、尽量呼出肺内空气、双唇包紧吸口、用力平稳吸气、吸气至不能再吸入为止、移开装置、屏气、屏气时间>5 s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哮喘控制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的教育干预能够提高学龄前期哮喘患儿的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层医务人员卫生适宜技术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巴合加娜尔,房耘耘*,石学峰
2017, 20(10): 1256-126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23
摘要
(
)
PDF for PC
(629KB) (
)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卫生适宜技术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不同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我国东、中、西部3个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疾病分布特征、疾病防治需要和特点各抽取4~5个省/市/自治区,在每个省/市/自治区选取1~2个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县,选取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调查当天在岗并参与过卫生适宜技术培训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0年7-8月,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层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及使用情况。共发放问卷833份,有效回收71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6.1%。结果 717例基层医务人员中,有573例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被培训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率为79.9%。其中东部地区的288例基层医务人员中有240例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被培训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率为83.3%;中部地区的227例基层医务人员中有171例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被培训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率为75.3%;西部地区的202例基层医务人员中有162例在工作中使用了被培训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率为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包括机构类别、职称、目前从事的专科类别、累计被培训时间、卫生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P<0.05);中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认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必要程度、培训方式、卫生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P<0.05);西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是卫生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医务人员卫生适宜技术使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卫生适宜技术的技术操作难度、对配套设备的要求、不良反应率(P<0.05)。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卫生适宜技术使用情况不同,不同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适宜技术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医务人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方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增加基层医务人员对卫生适宜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提高卫生适宜技术的有效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肿瘤外科医生对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认知调查
岳林1,谢淑敏2,刘家浩3,吴美静4,张雷1*
2017, 20(10): 1262-126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24
摘要
(
)
PDF for PC
(621KB) (
)
目的 了解肿瘤外科医生对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制约吗啡临床应用的消极因素。方法 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大型肿瘤专科医院,本研究于2014年1月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医生85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除一般情况外,主要分为3部分:(1)对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的了解程度、用药习惯及对镇痛药物成瘾性的认知情况;(2)有关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基本知识;(3)影响吗啡临床应用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为84.7%。结果 59.7%(43/72)的肿瘤外科医生表示很明确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28.9%(33/72)的肿瘤外科医生首选吗啡控释片治疗重度癌痛,22.8%(26/72)首选哌替啶治疗重度癌痛。58.3%(42/72)的肿瘤外科医生认为哌替啶的成瘾性最大,34.7%(25/72)认为吗啡针的成瘾性最大。有关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基本知识的总体正确答题率为59.2%(341/576),其中"吗啡应用的目的"的得分率为36.1%(468/1 296)。不同职称肿瘤外科医生有关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基本知识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的肿瘤外科医生有关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的基本知识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9%(28/72)的肿瘤外科医生认为"医务人员是否接受镇痛治疗的专业培训"对吗啡的临床应用影响很大,其中"医务人员是否接受镇痛治疗的专业培训""对药物成瘾性的顾虑""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对吗啡的使用限制"的影响得分分别为3.1、2.9、2.9、2.9分。 结论 肿瘤外科医生在癌痛治疗和吗啡临床应用方面存在认知不足,亟须开展相关专业培训来改善癌痛治疗和医用吗啡现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北京市基层全科医生对慢性肾脏病的认知调查
牛娜1,董建琴2,杜雪平1*
2017, 20(10): 1267-127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25
摘要
(
)
PDF for PC
(543KB) (
)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全科医生对慢性肾脏病(CKD)的认知情况,为CKD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29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和CKD相关知识两部分,其中CKD相关知识包括CKD基础知识〔定义、诊断标准、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期、高危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CKD管理方面知识(筛查方法、血压控制水平、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转诊标准)。共发放问卷293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结果 全科医生对CKD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24.9%(843/3 384),其中对CKD基础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24.9%(492/1 974),对CKD管理方面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24.9%(351/1 410)。不同学历全科医生对CKD定义、诊断标准、高危因素、并发症、筛查方法、非药物治疗、转诊标准的知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GFR分期、病因、临床表现、血压控制水平、药物治疗的知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CKD定义、诊断标准、病因、临床表现、血压控制水平、药物治疗、转诊标准的知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GFR分期、高危因素、并发症、筛查方法、非药物治疗的知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全科医生对CKD定义、诊断标准、GFR分期、高危因素、病因、并发症、非药物治疗、转诊标准的知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临床表现、筛查方法、血压控制水平、药物治疗的知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全科医生对CKD相关知识的掌握存在严重不足,应尽早建立CKD社区管理建议,加强全科医生培训,以利于CKD社区管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大数据时代的医师多点执业智能化管理研究
王亚男1,胡海源1*,张群1,申玉杰2
2017, 20(10): 1271-127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10.026
摘要
(
)
PDF for PC
(606KB) (
)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在我国各地的相继开展,多点执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框架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管理更加智能、便捷,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管理质量。本文以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管理平台为基础,就大数据技术下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方案进行探讨。提出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登记医师执业信息和医院医疗条件信息,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分析并监测医师的执业能力、执业范围,从而为多点执业中的医疗质量控制、绩效考核及医疗纠纷责任判定等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