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AI使用声明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17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Select
从《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看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中的临床问题
王吉云
2017, 20(2): 123-12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1
摘要
(
)
PDF for PC
(727KB) (
)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6)发布《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在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和抗凝治疗等方面有较多的变化,为心房颤动提供了新的诊治思路,本期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王吉云教授从《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看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中的临床问题,为广大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2016年欧洲房颤管理指南》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层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主题研讨
贾勇,秦丽霞,曾玲,王伟,罗红艳,许国藩,曾玲,余燕,李勇
2017, 20(2): 127-13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2
摘要
(
)
PDF for PC
(809KB) (
)
本文组织多位全科医学专家及社区医生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展开主题研讨,贾勇整体介绍成都市基层卫生体系的构成及建设发展。秦丽霞主要介绍成都市试点家庭医生团队工作的做法,包括把握人员结构和全科医生能力培训。曾玲介绍家庭医生的能力提升主要包括人才队伍建设、个性化服务、信息化的建设和改造以及加强全科医生的沟通能力。王伟重点分析创新社区健康管理,推行“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自助式“健康小屋”,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关爱辖区特殊老年人群,提供居家养老爱心服务;开展门诊特殊疾病“一站式”服务,以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罗红艳介绍以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以重点人群为目标,全面推进免费签约;找准重点人群需求,设计个性化服务包,促进有偿签约服务;重视管理,优化绩效,为签约提供保障。许国藩和曾玲提出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能力应从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两方面来着手。余燕介绍锦江区签约服务推出3种服务包,即普通服务包、爱心服务包、个性的服务包。李勇探讨以全科团队开展签约服务为抓手,做好慢性病患者的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重视管理,优化绩效,为签约提供保障。专家们对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中的全科医生能力提升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分析,旨在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效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适应新医改的工作模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单左心室起搏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研究
赵璐露,蒲里津,赵玲,王钰,华宝桐,郭涛
2017, 20(2): 133-13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3
摘要
(
)
PDF for PC
(1668KB) (
)
目的 应用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跟踪生理性的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双心室收缩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采用单左心室起搏RAAVD模式)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采用标准双心室起搏模式),各34例。测定两组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室瓣反流面积(MRA)、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E-A峰间距(E/A P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以及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结果 所有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无血气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7.3±9.6)个月,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在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死亡,标准双心室起搏组在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死亡。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术后LVEF、LVEDD、E/A Pd、Ts-SD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术后MRA、IVMD低于标准双心室起搏组,AVVTI高于标准双心室起搏组(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术后LVEF、AVVTI均高于术前,术后LVEDD、MRA、Ts-SD12均低于术前(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术后IVMD低于术前(P<0.05)。结论 应用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了安全、可行的生理性起搏,使得双心室收缩再同步,改善C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不劣于标准双心室起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专题研究
Select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清蛋白水平与抗凝血酶Ⅲ活性的关系研究
冯小萌1,纪蒙2,王广1*
2017, 20(2): 139-14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4
摘要
(
)
PDF for PC
(724KB) (
)
背景 糖尿病患者易伴发急性脑梗死,且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有关。抗凝血酶Ⅲ是一种生理性抗凝因子,当其活性降低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糖化清蛋白反映体内2~3周的血糖水平,在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既往探讨糖化清蛋白水平与抗凝血酶Ⅲ活性、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比较不同糖化清蛋白水平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方法 选取2014年5-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2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清蛋白水平分为A组(糖化清蛋白<17.0%,88例)和B组(糖化清蛋白≥17.0%,151例)。入院即刻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入院次日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糖化清蛋白水平。结果 B组空腹血糖、TG、LDL-C水平均高于A组(P<0.05)。A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高于B组〔(106.6±10.9)% 与(103.8±9.2)%,t=2.017,P=0.045〕。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与空腹血糖、糖化清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188、-0.165,P<0.05),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r=0.200,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b=-1.149)和HDL-C(b=7.056)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糖化清蛋白水平升高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
彭涛,庄红雨,姜永光*
2017, 20(2): 144-14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5
摘要
(
)
PDF for PC
(700KB) (
)
背景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M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具有密切联系,MS可能是加剧BPH的危险因素,而且MS某些相关指标可能是BPH的预测因素。目的 探讨MS各组分对BPH的影响,分析BPH疾病进展的可能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防治BPH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BPH合并MS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体质指数(BMI),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尿微量清蛋白水平。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采用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检测最大尿流率,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价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BPH合并MS患者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的影响因素(b=0.223、0.778、-0.151、0.116,P<0.01),LDL-C是BPH合并MS患者最大尿流率的影响因素(b=-0.441,P<0.01),尿微量清蛋白是BPH合并MS患者IPSS的影响因素(b=0.023,P<0.01)。结论 MS与BPH密切相关,LDL-C和尿微量清蛋白改变可能是MS、BPH的共同环节,可加剧BPH患者疾病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简易机体功能评估和计时起走测试评估老年人肌肉功能和肌力及肌量的价值研究
潘凌1,方圆2,陈琳1,彭永德1,谷文莎1,陈瑾瑜1,游利1*
2017, 20(2): 150-15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6
摘要
(
)
PDF for PC
(600KB) (
)
目的 探讨躯体综合能力评估工具简易机体功能评估(SPPB)及计时起走测试(TUG)评估老年人肌肉功能、肌力及肌量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10月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女性患者106例,对其进行SPPB、TUG评估,SPPB包括串联站立测试、2.44 m行走测试、5次坐立测试;并通过日常步速评估肌肉功能、握力评估肌力、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并计算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SM)以评估肌量。分析SPPB、TUG与日常步速、握力、RASM的相关性。结果 106例老年女性日常步速平均值为(1.32±0.28)m/s,握力为(19.46±3.91)kg,RASM为(5.94±0.82)kg/m2。SPPB、TUG的测试结果:串联站立测试时间(7.81±3.13)s,2.44 m行走测试时间(1.83±0.44)s,5次坐立测试时间(9.91±3.06)s,TUG时间(8.96±2.34)s。年龄、体质指数(BMI)、2.44 m行走测试时间、5次坐立测试时间、TUG时间与日常步速均呈负相关(P<0.05),串联站立测试时间与日常步速无直线相关性(P>0.05);年龄、2.44 m行走测试时间与握力呈负相关(P<0.05),BMI、串联站立测试时间、5次坐立测试时间以及TUG时间与握力无直线相关性(P>0.05);BMI、5次坐立测试时间、TUG时间与RASM呈正相关(P<0.05),年龄、串联站立测试时间、2.44 m行走测试时间与RASM无直线相关性(P>0.05)。校正年龄及BMI后进行相关性分析,2.44 m行走测试时间、5次坐立测试时间、TUG时间与日常步速均呈负相关(P<0.05),串联站立测试时间与日常步速无直线相关性(P>0.05);2.44 m行走测试时间与握力呈负相关(P<0.05),串联站立测试时间、5次坐立测试时间以及TUG时间与握力无直线相关性(P>0.05);串联站立测试时间、2.44 m行走测试时间、5次坐立测试时间、TUG时间与RASM无直线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4 m行走测试时间(β=-0.658,SE=0.024,t=-27.529,P<0.001)、TUG时间(β=-0.015,SE=0.005,t=3.254,P=0.002)是影响日常步速的因素;2.44 m行走测试时间(β=-2.422,SE=0.835,t=-2.628,P=0.005)是影响握力的因素。结论 2.44 m行走测试、TUG可反映肌肉功能,2.44 m行走测试可反映肌力。SPPB、TUG对评估肌量无价值,但可作为评估肌肉功能、肌力的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结直肠腺瘤危险因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腺瘤特征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陈志涛,王萍,孙圣斌,张姮,吴杰*
2017, 20(2): 154-15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7
摘要
(
)
PDF for PC
(676KB) (
)
背景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仅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结直肠腺瘤相关,但在不同种族间的结论不一致。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Hp感染与腺瘤特征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腺瘤患者1 000例为结直肠腺瘤组,同时收集同时期本院通过结肠镜行结肠癌筛查未见肠道异常者1 5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蛋白和胃泌素水平。结直肠腺瘤组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感染者(n=623)及非Hp感染者(n=377),Hp感染者根据是否表达CagA蛋白进一步分为CagA蛋白(+)(n=510)和CagA蛋白(-)(n=113)。结直肠腺瘤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结直肠腺瘤组患者Hp感染率较对照组升高〔62.30%(623/1 000)与54.33%(815/1 500),OR=1.39,95%CI(1.18,1.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结肠癌家族史及Hp感染为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直肠腺瘤患者Hp感染者与非Hp感染者腺瘤数目、腺瘤蒂部分型、腺瘤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者与非Hp感染者腺瘤大小及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瘤患者CagA蛋白(+)Hp感染者血清胃泌素水平〔(65.78±9.23)ng/L〕高于CagA蛋白(-)Hp感染者〔(55.04±8.05)ng/L〕和非Hp感染者〔(51.04±4.95)ng/L〕(P<0.05)。结论 高脂血症、结肠癌家族史及Hp感染为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直肠腺瘤患者CagA蛋白(+)Hp感染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推测CagA蛋白所释放的促炎因子可能会促进结直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导致CagA蛋白(+)Hp感染人群结直肠上皮细胞增殖活跃、异常增生,从而增加结直肠腺瘤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大网膜下脂肪组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研究
钱源1*,孙浩2,肖雪1,祁文瑾1,张兰1,马润玫1
2017, 20(2): 159-16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8
摘要
(
)
PDF for PC
(737KB) (
)
背景 大网膜下脂肪组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密切相关,目前,关于GDM孕妇大网膜下脂肪组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GDM孕妇和无GDM孕妇大网膜下脂肪组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为寻找GDM可能的致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入院分娩的GDM孕妇3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孕妇3例为对照组。剖宫产术中剥离大网膜下脂肪组织,提取全基因组DNA。经变性和扩增后酶切扩增产物,将DNA片段与Illumina Methylation BeadChip芯片进行杂交。根据Methylation Analysis Algorithms 生成各样本每个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经过偏差校正和位点过滤,得到甲基化水平。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甲基化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分析。另分别选取同期GDM孕妇和无GDM孕妇各5例,验证候选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差异。结果 病例组1 298个基因低甲基化,1 570个基因高甲基化,其中TMEM195、TCF7L2、IGF1、IGF1R甲基化可能与血糖调控密切相关,DGKG、NRXN3甲基化可能与体质指数(BMI)密切相关。GO功能分析显示,低甲基化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是级联反应的活性调节、细胞凋亡调节及蛋白转运等,细胞成分主要为细胞外基质;高甲基化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是抗原处理和呈递、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Ⅱ参与的抗原处理和呈递,细胞成分主要为肌动骨架蛋白、MHC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中,富集数>20.000的通路有抗原处理和呈递(富集数为23.14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富集数为22.068)。分别选取参与抗原处理和呈递、PPAR信号通路中的甲基化差异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PPARGC1A进行验证。GDM孕妇大网膜下脂肪组织HLA-G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高于无GDM孕妇(t=4.968,P=0.001)。两者大网膜下脂肪组织PPARGC1A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9,P=0.380)。结论 GDM孕妇和健康孕妇大网膜下脂肪组织基因甲基化位点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甲基化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抗原处理和呈递及PPAR信号通路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施华球*,谢瑞莲
2017, 20(2): 165-17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09
摘要
(
)
PDF for PC
(720KB) (
)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集的乳腺组织(对照)及乳腺癌组织,其中对照女性16例,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38例,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25例,Luminal-B型乳腺癌患者31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31例,三阴乳腺癌患者58例。取对照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IRAK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IL)-6、IL-8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表达水平。培养乳腺癌细胞株HMEC、MCF7、MB415、MB436、MB468、BT549、SUM159,采用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方法诱导乳腺癌细胞株产生紫杉醇耐受性,检测未经处理的细胞株和紫杉醇耐受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经shRNA或空白序列NC-shRNA转染紫杉醇耐受乳腺癌细胞株,采用q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凋亡相关基因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迁移相关基因Cullin 1、Bcl-6和KLF6相对表达水平,采用ALDEFLUOR实验检测醛脱氢酶(ALDH)活性。结果 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不耐受患者(P<0.05),三阴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P<0.05)。对照者及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L-6、IL-8、CXCL-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未经紫杉醇处理的细胞株(P<0.05)。经shRNA转染的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yclin D1、PCNA、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ullin 1、Bcl-6相对表达水平、ALDH活性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KLF6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0.05)。结论 IRAK1在紫杉醇耐受的乳腺癌细胞,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IRAK1表达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诱导癌细胞凋亡,IRAK1抑制剂可用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雌激素-胶原蛋白海绵对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李伟,封赞祥,刘宝辉,王锋,钱兆洋,王玉玖*
2017, 20(2): 172-17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0
摘要
(
)
PDF for PC
(682KB) (
)
背景 自体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静脉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响远期疗效。目的 观察雌激素-胶原蛋白海绵在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6年1-5月,选取雄性新西兰家兔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家兔分为A~D共4组,各20只。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游离并取颈外静脉1.5 cm,将其两端倒置,分别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A组不进行特殊处理;B组采用胶原蛋白海绵敷于吻合口周围;C组以17β-雌二醇均匀涂抹于吻合口周围;D组将胶原蛋白海绵浸泡于17β-雌二醇溶液,然后敷于吻合口周围。分别于术后6 h及7、14、28 d各取5只家兔,完整取下桥静脉。每个标本选3个不同切面,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内膜、中膜厚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表达水平。结果 C组、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内膜厚度小于A组、B组,且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内膜厚度小于C组(P<0.05)。C组、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中膜厚度小于A组,C组术后28 d及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中膜厚度小于B组,D组术后28 d桥静脉中膜厚度小于C组(P<0.05)。C组和D组术后6 h桥静脉PCNA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C组术后7 d桥静脉PCNA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D组术后7、14、28 d桥静脉PCNA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C组、D组术后6 h桥静脉pERK1/2与ERK1/2比值低于A组、B组,C组术后7 d桥静脉pERK1/2与ERK1/2比值低于A组、B组,D组术后7、14、28 d桥静脉pERK1/2与ERK1/2比值均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结论 雌激素用于自体移植静脉外膜可降低PCNA的表达水平和ERK1/2的活化,抑制细胞增殖和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增生;胶原蛋白海绵具有缓释作用,提高了雌激素在局部的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连接蛋白43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王爱1,2,潘立君3,于秀石1,2,李丽1,2,司军强1,2,马克涛1,2*,李新芝1,4
2017, 20(2): 177-18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1
摘要
(
)
PDF for PC
(693KB) (
)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SH)大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连接蛋白(Cx)43与炎性因子白介素(IL)-2、IL-6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选取SH大鼠和正常血压的Wistar京都(WKY)大鼠各20只。采集腹主动脉外周血,血浆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2和IL-6表达水平;下层血细胞用于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收集5×105个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将淋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刀豆蛋白A(ConA)组(培养48 h后加入5 μg/ml ConA)和Gap27+ConA组(培养前加入500 μmol/L Gap27,培养48 h后加入5 μg/ml ConA)。提取淋巴细胞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CR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IL-2 mRNA与I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SH大鼠IL-2表达水平为(152.40±29.62)pg/ml,高于WKY大鼠的(73.41±20.16)pg/ml(t=7.24,P<0.05);SH大鼠IL-6表达水平为(29.74±1.90)pg/ml,高于WKY大鼠的(22.58±1.06)pg/ml(t=14.72,P<0.05)。SH大鼠CD+4T淋巴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为(3.48±0.58)%,高于WKY大鼠的(1.36±0.18)%(t=15.61,P<0.05)。SH大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为(39.02±4.77)%,高于WKY大鼠的(27.48±1.90)%(t=10.05,P<0.05)。SH大鼠各组淋巴细胞IL-2 mRNA、IL-6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onA组IL-2 mRNA、IL-6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Gap27+ConA组,Gap27+ConA组IL-6 mR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WKY大鼠各组淋巴细胞IL-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onA组IL-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Gap27+ConA组(P<0.05)。结论 SH大鼠伴随炎性反应,炎性因子释放增加,应用缝隙连接阻断剂阻断淋巴细胞间信息通讯后,炎性因子的释放显著下降,缝隙连接可能参与高血压的炎性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丙型肝炎月发病率中的预测应用
刘红杨,刘洪庆*,李望晨,赵晶
2017, 20(2): 182-18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2
摘要
(
)
PDF for PC
(1176KB) (
)
目的 探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组合模型在丙型肝炎月发病率中预测建模效果及应用前景,为疫情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直报系统2004-2014年丙型肝炎月度发病率数据及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同期人口资料。对2004-2014年山东省丙型肝炎月发病率数据构建ARIMA模型,验证拟合精度并外推预测;将ARIMA模型拟合值作为GRNN模型的输入,实际值作为GRNN模型的输出,对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比较单纯ARIMA模型和ARIMA-GRNN组合模型在丙型肝炎月发病率中的预测效果。结果 2004-2014年山东省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7.28/10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Z=29.05,P<0.01)。ARIMA(1,2,1)模型预测2014年山东省丙型肝炎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基本一致,落在95%置信区间内,拟合效果较好。以ARIMA(1,2,1)模型拟合值作为GRNN模型的输入,丙型肝炎月发病率实际值作为GRNN模型的输出,取最优光滑因子0.12训练模型,ARIMA-GRNN组合模型预测的拟合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ARIMA模型和ARIMA-GRNN组合模型的平均误差率(MER)分别为16.87%、15.30%;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3、0.60;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17、0.09;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分别为1.18、0.35。结论 ARIMA-GRNN组合模型对山东省丙型肝炎月发病率拟合及预测效果优于单纯ARIMA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疫情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实用性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研究
刘琳玲1,刘如春2,陈田木2,张本忠1*,李亚曼2,胡伟红2,谢知2,赵锦2
2017, 20(2): 187-19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3
摘要
(
)
PDF for PC
(1386KB) (
)
目的 采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SARIMA)模型预测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方法 收集2005-2015年长沙市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将2005-2014年数据作为建模数据,将2015年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开展SARIMA模型建立与验证研究,并对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进行预测。结果 SARIMA(3,0,0)×(1,0,0)12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际数据,模型的展开式为:Yt=222.545+1.225Yt-1-0.713Yt-2+0.291Yt-3+0.366Yt-12-0.448Yt-13+0.261Yt-14-0.107Yt-15+at。将验证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呈显著性相关(r=0.61,P<0.001)。SARIMA模型预测2016年长沙市全年发病数将达到3 032例,平均月病例数为253例。结论 SARIMA模型可以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预测,长沙市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仍处于高发态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宇飞,王波,孙国栋,蒲中枢,闫永平*,王安辉*
2017, 20(2): 191-19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4
摘要
(
)
PDF for PC
(694KB) (
)
目的 了解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现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武威市2010-2014年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经社区健康体检筛选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HBsAg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以及治疗情况。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等血清学指标,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酸转肽酶(GGT)、清蛋白(ALB)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 本研究获得由社区健康体检筛选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HBsAg阳性者3 678例。HBsAg阳性者血清学共有14种组合模式,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模式1)占69.06%(2 540/3 678),HBsAg、HBcAb阳性模式(模式2)占13.30%(489/3 678),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模式3)占11.56%(425/3 678)。不同主要血清学模式的HBsAg阳性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体质指数及乙型肝炎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者ALT、AST水平高于HBeAg阴性者,GGT、ALB水平低于HBeAg阴性者(P<0.05)。ALT水平≤2或>2倍参考范围上限者中,HBeAg阳性与阴性者定期复查、药物治疗及因乙型肝炎住院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威市社区HBsAg阳性人群血清学以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为主,HBeAg阳性与阴性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率均较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专题研究
Select
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状况分析
米艳丽1*,韩慧君2,石国帅3
2017, 20(2): 196-19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5
摘要
(
)
PDF for PC
(731KB) (
)
目的 通过分析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资料,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生工作站电子系统中的门诊诊疗日志,对近5年的门诊就诊例次、性别、年龄、主要就诊病因、转归类型、就诊类型、医疗费用支付类别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门诊就诊例次分别为62 428、110 957、136 133、156 062、167 942人次,5年的逐年增长率分别为:77.74%、22.69%、14.64%、7.61%。2011-2015年患者的性别比基本保持稳定,男性约占40.00%;年龄结构也基本保持稳定,60~69岁位居第一,约占总例次的30.00%,其次为50~59岁、30~39岁、70~79岁、40~49岁;第一诊断位列前2位的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占13.00%)和高血压(约占9.00%),其次为支气管炎、骨关节病、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各约占5.00%;转归类型为约98.00%的患者就诊后选择回家;患者的就诊类型以复诊为主,约占90.00%;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以社保卡为主,约占70.00%。结论 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将社区老年居民作为重点服务人群,将针对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支气管炎、骨关节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开展预防和治疗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在分配医疗资源和培训医生时对上述方向予以优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并且切实做到持续健康管理,在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14-2015年重庆某医院门诊儿童传染性疾病流行特征研究
高馨1,田杰1*,宋萍2
2017, 20(2): 200-20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6
摘要
(
)
PDF for PC
(808KB) (
)
目的 通过了解2014-2015年重庆某医院门诊儿童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合理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2-5月,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软件调取于2014-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传染性疾病患儿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第一诊断、就诊日期等,根据ICD-10对诊断统一编码,分析不同年龄组、就诊月份儿童主要传染性疾病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2014-2015年该院诊断儿童传染性疾病共242 843例,其中2014年诊断115 012例,2015年诊断127 831例。2014、2015年手足口病、感染性胃肠炎、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寻常疣构成比居前6位。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不同年龄组主要传染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手足口病、感染性胃肠炎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好发在幼儿期,主要发生于5-6月和10-11月;感染性胃肠炎好发在婴儿期,主要发生在7-12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寻常疣好发在学龄期,水痘主要发生在5-6月和10-12月。结论 儿童主要传染性疾病为手足口病、感染性胃肠炎、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寻常疣等,各疾病具有明显的好发年龄和好发时间。应针对儿童主要传染性疾病谱和流行特征,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引导合理诊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间的中介作用研究
张静怡1,2,王利刚1,高文斌1*
2017, 20(2): 206-20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7
摘要
(
)
PDF for PC
(628KB) (
)
目的 探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的关系,以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与自我损耗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4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266人,采用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改编的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问卷调查完美主义、自我损耗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与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得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以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得分为自变量,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得分为因变量,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为中介变量,采用三步中介回归法分析其之间的关系;以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总分的上、下27%为分界,将受试者分为完美主义高分组(n=76)与完美主义低分组(n=75),比较两组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及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得分的差异。结果 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总分及其认知分量表、行为分量表、情绪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三步中介回归法结果表明,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影响自我损耗中的中介作用显著(P<0.05)。完美主义高分组与完美主义低分组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总分及认知分量表、行为分量表、情绪分量表、理想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现实生活方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的完美主义特质可以正向预测其自我损耗程度;生活方式现实-理想差异在完美主义特质对自我损耗程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移居年限在新城市老年人压力与抑郁及焦虑间的调节作用研究
孙杨1,闫飞1,王维婷1,李丽娜1,王晓燕2,吕少博1*
2017, 20(2): 210-21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8
摘要
(
)
PDF for PC
(634KB) (
)
目的 探讨新城市老年人压力与抑郁、焦虑的关系以及移居年限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3月在吉林省白山市、天津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以小区为单位抽取城镇化拆迁移居的新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自制一般人口学量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独居、移居年限等。采用简体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价新城市老年人抑郁、焦虑、压力状况。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01份,有效回收率为75.2%。新城市女性老年人焦虑、压力分量表评分高于男性(P<0.05)。独居的新城市老年人抑郁、焦虑分量表评分高于非独居者(P<0.05)。移居年限与焦虑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127,P<0.05),抑郁分量表评分与焦虑、压力分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778、0.596,P<0.05),焦虑分量表评分与压力分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707,P<0.05)。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移居年限在压力分量表评分与抑郁、焦虑分量表评分的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P<0.05)。对于移居年限长的新城市老年人,压力分量表评分与抑郁、焦虑分量表评分呈中等正相关(r=0.616、0.679,P<0.001);对于移居年限较短的新城市老年人,压力分量表评分与抑郁、焦虑分量表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913、0.862,P<0.001)。结论 压力是新城市老年人抑郁、焦虑的重要相关因素,而移居年限在压力与抑郁、焦虑的关系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桥本甲状腺炎的比例及其生化和病理特征
何珂1,胡源1*,朱丽华1*,陆西宛1,毛晓明2
2017, 20(2): 214-21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9
摘要
(
)
PDF for PC
(1230KB) (
)
目的 观察临床上诊断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术后病理中桥本甲状腺炎(HT)的比例,评估甲亢患者中HT的比例及其生化、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2-2014年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及甲乳外科临床诊断为GD的甲亢患者36例,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腺组织常规送病理检查,观察术后病理GD、HT、GD+HT的比例及其生化、病理特征。结果 36例甲亢患者术后病理中,26例(72.2%)为GD,7例(19.5%)为HT,3例(8.3%)为GD+HT。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D+HT组TPOAb水平高于GD组,HT组和GD+HT组TGAb水平高于GD组(P<0.05)。结论 HT在甲亢患者中占一定比例,HT和GD+HT可能是GD进展为HT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不同患肢和年龄的继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诱发因素分析
郭慧,陈锋*,熊吉信,涂小飞,陈冬,唐新华
2017, 20(2): 219-22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20
摘要
(
)
PDF for PC
(677KB) (
)
目的 探讨不同患肢、年龄的继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诱发因素的差异,为下肢DVT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83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下肢DVT分型、患肢,以及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近期手术史、创伤骨折、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血管内操作,女性患者子宫切除、口服避孕药、妊娠/产褥期等。结果 右下肢DVT患者158例(20.2%),左下肢582例(74.3%),双下肢43例(5.5%)。不同患肢的下肢DVT患者性别、下肢DV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右下肢继发性DVT患者创伤骨折比例低于左下肢,恶性肿瘤比例高于左下肢(P<0.05)。下肢DVT患者中青年(≤39岁)151例(19.3%),中年(40~64岁)424例(54.1%),老年(≥65岁)208例(26.6%)。不同年龄患者性别、下肢DVT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男性继发性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创伤骨折(39.1%)、近期手术(26.1%)、血管内操作(26.1%),中年、老年男性继发性下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近期手术(50.9%、45.2%)、创伤骨折(38.6%、35.7%)。青年女性继发性下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妊娠/产褥期(85.7%),中年女性继发性下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近期手术(57.7%),老年女性继发性下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创伤骨折(47.9%)和近期手术(43.8%)。结论 右下肢继发性DVT患者创伤骨折比例低于左下肢,恶性肿瘤比例高于左下肢。青年男性继发性下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创伤骨折、近期手术、血管内操作,中年、老年男性继发性下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近期手术、创伤骨折。青年女性继发性下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妊娠/产褥期,中年女性继发性下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近期手术,老年女性继发性下肢DVT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创伤骨折和近期手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五例临床诊疗分析
王志芳1,崔西春2,张丽侠1,栗夏莲1,郑丽丽1*
2017, 20(2): 224-22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21
摘要
(
)
PDF for PC
(1213KB) (
)
目的 通过分析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治方法,提高对其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5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LyH患者5例,收集临床表现、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17~41岁;病程7 d~9年。4例患者出现多饮、多尿,2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性欲减退,1例出现闭经,1例出现头晕、头痛。2例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ACTH-COR)水平正常,3例ACTH-COR水平降低;2例患者泌乳素(PRL)水平升高,2例PRL水平降低,1例PRL水平正常;2例患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正常,3例LH、FSH水平降低;2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磁共振成像(MRI)示5例患者垂体柄增粗,3例垂体弥漫性增大,2例累及视交叉,2例神经垂体高信号消失。4例多饮、多尿患者行禁水加压试验均符合中枢性尿崩症,其中2例患者垂体MRI示神经垂体高信号存在。患者均给予不同剂量和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均未恢复至正常,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 LyH主要影像学特点为垂体柄增粗,MRI是该疾病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简单、有效的方法,中枢性尿崩症有助于与垂体瘤鉴别,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该疾病有效,但应警惕其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哮喘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进展
孙莉,陈清阁,倪振华,赖一鸣,王雄彪*
2017, 20(2): 228-23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22
摘要
(
)
PDF for PC
(666KB) (
)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把哮喘分成不同的表型有利于哮喘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对于早期诊断哮喘、评估哮喘炎症状态,传统诊断方法存在欠缺。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利用可以帮助确定哮喘患者表型,预测治疗效果,确定治疗方案,也为了解哮喘发病机制、疾病表型,开创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本文从与哮喘表型有关、评估哮喘严重程度、目前尚在研究的哮喘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对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胡萍,张运剑*
2017, 20(2): 232-23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23
摘要
(
)
PDF for PC
(700KB) (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经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NSCLC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TKIs治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耐药。近年来,研究发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相关的融合基因是NSCLC的重要驱动基因而成为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ALK融合基因以及ALK抑制剂对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专题研究
Select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的最佳术式研究
崔凌志,张曼旭*,王秋红,王润,周全宝
2017, 20(2): 237-23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24
摘要
(
)
PDF for PC
(646KB) (
)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的最佳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254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根据结石情况分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术(LTSE)组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组,LCBDE组患者经胆总管清除结石手术后被随机分配接受胆管一期缝合(一期缝合亚组)或T管引流(T管引流亚组)。比较LTSE组和LCBDE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14例患者转行开放性手术,172例患者接受LTSE,68例患者接受LCBDE。LCBDE患者中,一期缝合34例,T管引流34例。LTSE组和LCBDE组性别、年龄、急性胆囊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TSE组结石数量、结石直径小于LCBDE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短于LCBDE组(P<0.05)。一期缝合亚组和T管引流亚组性别、年龄、急性胆囊炎、结石数量、结石直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亚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亚组(P<0.05)。LTSE组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CBDE组(χ2=6.461,P=0.01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82,P=0.055);LTSE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CBDE组(χ2=11.332,P=0.001)。结论 对于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LTSE应是首选治疗,较LCBDE更安全有效,费用低。对于行LCBDE者,一期缝合简单易行,可替代T管引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一次性灭菌洗胃组件包的研制应用及对中毒患者洗胃的效果研究
冯玉玺*,孔祥领,王冬梅,李孟芳,付唯,甄芳芳,赵永华
2017, 20(2): 240-24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25
摘要
(
)
PDF for PC
(882KB) (
)
目的 研制新型一次性灭菌洗胃组件包,观察其对洗胃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口服毒物中毒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灭菌洗胃组件包,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准备洗胃器械进行洗胃。记录两组洗胃准备时间、洗胃时间、洗胃总时间;观察两组洗胃中断、腹痛、咽喉肿痛、肺水肿、电解质紊乱/水中毒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洗胃准备时间、洗胃时间、洗胃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洗胃中断、腹痛、咽喉肿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肺水肿、电解质紊乱/水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灭菌洗胃组件包洗胃可缩短中毒患者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雷静霞,任玲*,周健,魏媛
2017, 20(2): 244-24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26
摘要
(
)
PDF for PC
(609KB) (
)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使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IUD取出术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按常规方法取出IUD,试验组取出IUD后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结果 患者均完整取出IU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因症取出IUD患者异常子宫内膜检出率为27.8%(10/36),高于无症状取出IUD患者的7.7%(2/26)(P=0.048)。结论 在IUD取出术中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检查不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手术时间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且因症取出IUD患者异常子宫内膜检出率高于无症状取出IUD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互联网医疗面对社会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舒展羽1,陈芳1,吕强1,廖生武2*
2017, 20(2): 247-25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27
摘要
(
)
PDF for PC
(676KB) (
)
互联网医疗是新兴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使用还不够成熟,由于互联网医疗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与质疑,其发展步伐缓慢,要让人们全面地接受并在日常中频繁使用,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或者一个成功的先例作为表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