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15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1-20
    Jon Emery,Peggy Chiang
    2015, 18(3):  241-24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01
    摘要 ( )   PDF for PC (1076KB) ( )  
    背景  以患者的症状和风险因素为基础,对癌症做出诊断是全科医学的核心职能之一。同样,为保持卫生系统的成本效益,全科医生应避免对不太可能患癌症的人群进行过度检查,或对很可能没有患癌症的患者进行转诊。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诊断癌症并非易事,因为许多癌症的症状是由很常见的良性因素引起的。目的  在初级卫生保健中,评估癌症诊断风险工具的作用。讨论  某些癌症,如肺癌、胰腺癌、卵巢癌和骨髓瘤,很难在早期做出诊断。现有的国家癌症指南强调,尽可能对那些具有“危险信号”症状,可能已患癌症的患者做出识别。在初级卫生保健实践中,开发了一些验证风险的工具,以患者的症状和风险因素为基础,对癌症做出诊断。在初级卫生保健实践中,这些工具在辅助癌症诊断方面可能是有用的,也减少了对患癌风险非常低的患者进行过度检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英,汤少梁
    2015, 18(3):  243-24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02
    摘要 ( )   PDF for PC (2491KB) ( )  
    随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破解常用低价药品的供应保障问题,常用低价药品亦渐明朗。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我国常用低价药品的供应保障政策对药品供应链上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及患者的影响|结合实践,通过文献分析法借鉴美国缓解药品短缺的做法,初步探讨完善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措施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John C.Layke,Peter P.Lopez
    2015, 18(3):  248-24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03
    摘要 ( )   PDF for PC (865KB) ( )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上第四高发肿瘤,也是我国目前第二高发肿瘤。据统计,在 2013 年全球胃癌新增的 952 000 例患者中,中国占 47%,其发病率远高于欧美等国家。广泛的癌细胞转移使我国每年有 352 300 人死于胃癌,死亡率位居第三。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且胃镜常规检查未普及,我国 60%~80% 的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到晚期。加上现有治疗手段获益有限,预后差,晚期胃癌患者 5 年生存率不超过 20%。因此,如何及早发现胃癌,进而预防和治疗胃癌是广大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使广大医师对胃癌有深入了解,本期“专题研究”栏目对胃癌转移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锌指蛋白139(ZNF139)可调控胃癌肿瘤细胞凋亡、随肿瘤转移而表达增强,成为导致肿瘤进展的可能因素之一。同时,为使广大医师及时了解胃癌治疗的新动向,本期又从胃癌根治术中纳米炭淋巴示踪剂的作用以及胃癌微创治疗进展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论述,为临床今后胃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勇,王力利,王银洁,范立侨,赵群,檀碧波,刘羽,李兆星
    2015, 18(3):  250-25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04
    摘要 ( )   PDF for PC (2380KB) ( )  
    目的  探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锌指蛋白139(ZNF139)与肿瘤细胞凋亡、生存素(Surviv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手术切除的3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胃癌组织及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组织,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ZNF139、Survivin、Bcl-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ZNF139、Survivin、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原发灶AI(10.8±4.7)高于淋巴结转移灶的(8.7±3.0)(t=-2.176,P=0.039)。淋巴结转移灶ZNF139、Survivin、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胃癌原发灶(P<0.05)。淋巴结转移灶ZNF139、Survivin、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胃癌原发灶(P<0.05)。胃癌原发灶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AI呈负相关(r=-0.517,P=0.001);淋巴结转移灶ZNF139、Survivin、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与AI呈负相关(r=-0.346、-0.467、-0.511,P=0.042、0.005、0.002)。淋巴结转移灶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胃癌原发灶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91,P<0.001)。在胃癌原发灶中,ZNF139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2,P=0.003)。在淋巴结转移灶中,ZNF139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Survivin、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6、0.452,P=0.009、0.006);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05)。结论  胃癌肿瘤细胞在转移过程中抗凋亡能力增强,这可能与ZNF139对部分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Bcl-2)的调控有关,但这种调控关系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并不相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志栋,刘庆伟,李勇,赵群,范立侨,王冬,赵雪峰,檀碧波,焦志凯,刘羽
    2015, 18(3):  255-25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05
    摘要 ( )   PDF for PC (2176KB) ( )  
    目的  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进展期胃癌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各28例。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D2式全胃切除术,纳米炭组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纳米炭示踪剂,对照组则不给予。标本离体后,寻找淋巴结,并记录检获淋巴结数目、直径和所需时间|纳米炭组记录淋巴结黑染,分组送病理检查,常规HE染色,显微镜观察淋巴结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纳米炭组淋巴结检获(43.8±10.3)枚,高于对照组的(31.4±8.6)枚(t=6.45,P=0.002)|检获所需时间(19.5±4.9)min短于对照组的(31.7±5.3)min(t=4.52,P=0.013)。纳米炭组检获直径<5 mm的淋巴结率为58.5%(422/721),高于对照组的37.9%(209/551)(χ2=53.01,P<0.05)|纳米炭组黑染检获最小淋巴结直径为(1.7±0.5)mm,小于对照组的(2.2±0.7)mm(t=3.16,P<0.05)。纳米炭组检获淋巴结转移率为34.3%(247/721),高于对照组的17.4%(96/551)(χ2=44.95,P<0.05)。纳米炭组黑染率为84.9%(612/721),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38.1%(233/612),高于未黑染淋巴结转移率12.8%(14/109)(χ2=26.15,P<0.05)。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亦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χ2=60.94,P<0.05)。结论  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中可达到良好的淋巴结示踪效果,提高了淋巴结检出数目及小淋巴结检出数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志栋,李勇,赵群
    2015, 18(3):  259-26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06
    摘要 ( )   PDF for PC (2067KB) ( )  
    近年来肿瘤治疗模式发生转变,微创治疗成为肿瘤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胃癌手术强调在保证患者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其正常生理功能,降低手术创伤。本文分别就早期胃癌和发展期胃癌的外科微创治疗进展进行述评,认为在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和规范性前提下,微创治疗成为胃癌外科治疗的新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曹冰,朱筠,张明琛
    2015, 18(3):  263-26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07
    摘要 ( )   PDF for PC (2767KB) ( )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汉族人群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11196218、rs10749127、rs290487、rs290481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汉族T2DM患者164例为T2DM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95例为对照组,测量并记录身高、体质量、腹围、血压,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血脂、尿酸水平。提取外周血DNA,检测TCF7L2基因rs11196218、rs10749127、rs290487、rs29048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与T2DM组收缩压(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患者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及HbA1c较对照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与T2DM组rs11196218、rs29048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10749127 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90487 CC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0749127的CC、CT、TT基因型T2DM患者间空腹血糖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90487的CC、CT、TT基因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290487CC基因型、腰围、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及HbA1c与T2DM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TCF7L2基因rs10749127、rs290487与新疆地区汉族人群的T2DM的发病率有关,未发现rs11196218、rs290481与T2DM发病的关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春明,李东泽,杨毅宁,马依彤,李晓梅,潘硕,陈铀
    2015, 18(3):  268-27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08
    摘要 ( )   PDF for PC (2269KB) ( )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660例,其中死亡88例(死亡组),生存572例(生存组)。收集一般资料、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采用ROC曲线判断入院时MPV/PLT及WBC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MPV/PLT〔0.052(0.037)〕高于生存组〔0.045(0.022),u=-4.629,P<0.001〕|死亡组患者WBC〔12.25(9.30)×109/L〕高于生存组〔8.22(4.49)×109/L,u=-8.561,P<0.001〕。采用ROC判断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MPV/PLT、WBC临床最佳截点分别为0.047、9.28×109/L。MPV/PLT>和≤0.047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9.2%(60/313)和8.1%(2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7,P<0.001);WBC>和≤9.28×109/L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2.6%(64/283)和6.4%(24/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3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PLT〔OR=2.665,95%CI(1.632,4.351),P=0.027〕和WBC〔OR=4.258,95%CI(2.572,7.049),P=0.015〕为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PV/PLT>0.047和WBC>9.28×109/L均为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姜涛,康慨,文祯,卢桂阳
    2015, 18(3):  274-27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09
    摘要 ( )   PDF for PC (1858KB) ( )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γ-谷氨酰转移酶(GGT)对M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全面体检的铁道部机关在职人员471例,2008—2010年连续观察,每年11月于本院随访一次,随访3年。观察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疾病史及家族史等)及随访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GGT、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入组时MS患病率为25.1%(118/471)。男性患病率为27.5%(104/378),高于女性的15.1%(14/93)(χ2=6.171,P=0.013)。新发MS组BMI、WC、SBP、DBP、TC、TG、LDL、UA、HOMA-IR、ALT、ALP、GGT较无MS组高,HDL水平较无MS组低(P<0.05);但两组年龄、FPG、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增大、GGT升高、TC升高、HDL升高是MS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GGT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LT、AST、SBP、DBP、TG、HDL、FPG的曲线下面积,而W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GGT的曲线下面积(P<0.05)。随着GGT水平升高灵敏度降低,特异度升高|当灵敏度为0.803,特异度为0.599时,约登(Youden)指数最大为0.402,GGT预测MS的最佳临界值为20.5 U/L。结论  GGT对MS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白亚玲,徐金升,张睦清,张胜雷,张俊霞,崔立文,张慧然
    2015, 18(3):  278-28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0
    摘要 ( )   PDF for PC (2474KB) ( )  
    目的  探讨维生素K2对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的影响及细胞凋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取8~10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只,分别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将VSM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磷组、维生素K2组1(10 μmol/L)、维生素K2组2(25 μmol/L)及维生素K2组3(50 μmol/L)。检测VSMCs钙含量、Axl mRNA和Bcl-2 mRNA表达、细胞凋亡率。结果  5组大鼠VSMCs钙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组、维生素K2组1、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维生素K2组1、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均低于高磷组(P<0.05);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均低于维生素K2组1(P<0.05);维生素K2组3低于维生素K2组2(P<0.05)。5组大鼠VSMCs中Axl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组、维生素K2组1 Axl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维生素K2组3 Axl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 Axl mRNA表达水平高于高磷组(P<0.05)。5组大鼠VSMCs中Bcl-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大鼠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组、维生素K2组1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维生素K2组1、维生素K2组2、维生素K2组3细胞凋亡率低于高磷组(P<0.05)。结论  维生素K2能够抑制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钙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生长停滞特异基因6(Gas6)/Axl的表达而抑制了VSMCs的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晋坤,毛华,尹扬光,董文,杜峰,鲁玉明,熊宗华,邓梦扬
    2015, 18(3):  283-28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1
    摘要 ( )   PDF for PC (2392KB) ( )  
    目的  体外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从理论上寻找两种药物联合效果优于单药的原因。方法  于2013年在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购买健康雌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阿司匹林组(8只)、氯吡格雷组(8只)、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8只)、对照组(8只)以及用于原代细胞分离培养10只。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利用50 μg/m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建立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并采用100 mg/kg阿司匹林、10 mg/kg氯吡格雷、100 mg/kg阿司匹林联合10 mg/kg氯吡格雷以及200 μl蓖麻油制作内皮细胞基质板|血浆血小板分离制备前3 d,阿司匹林组喂养阿司匹林100 mg·kg-1·d-1,氯吡格雷组喂养氯吡格雷10 mg·kg-1·d-1,联合组喂养阿司匹林100 mg·kg-1·d-1,氯吡格雷10 mg·kg-1·d-1,对照组喂养蓖麻油200 μl/d。采用ELISA法检测黏附内皮细胞基质上的血小板数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血栓调节蛋白(TM)、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CD40表达的影响。结果  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的血小板对内皮细胞黏附活性的影响:4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氯吡格雷组和联合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15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黏附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4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50、100、150、200 μl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分别低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抑制由ox-LDL引起的TM表达的减少。ox-LDL能明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LOX-1表达,阿司匹林能明显抑制由ox-LDL引起的LOX-1和IL-6的表达|而氯吡格雷则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CD40的表达。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能从上调TM和抑制炎性因子两方面降低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基质的黏附作用。但两者联合更能抑制由ox-LDL引起的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基质的黏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伊力亚尔·努尔如拉,木拉提·热夏提,王文光,刘强,王玉杰
    2015, 18(3):  288-29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2
    摘要 ( )   PDF for PC (2986KB) ( )  
    背景与目的  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寻找肿瘤标志物仍是热点,但目前局限于仅对肾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差异性蛋白质检测。为深入检测差异性蛋白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探讨了肾透明细胞癌血清差异性蛋白质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经病理学专家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40例为肾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以及非肾癌患者53例为对照组。运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系统(SELDI-TOF-MS)和CM10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芯片技术系统检测肾癌组及对照组血清差异性蛋白质。应用线性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建立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留一法交叉验证模型判别效果。通过ZUCI-PDAS蛋白质谱数据分析系统软件对血清差异性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5种蛋白质作为潜在标志蛋白,质荷比(M/Z)分别为15 953、7 987、9 304、8 948、5 911,所对应的蛋白质依次为Bcl-2家族细胞凋亡调节蛋白、WAP二硫化四物核心蛋白、Krueppel样因子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清β-淀粉样蛋白4。肾癌组术前与对照组5种蛋白质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5种蛋白质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5种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P<0.05);术后3、6个月15 953、7 987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5 953、7 987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9 304、8 948、5 91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9 304、8 948、5 91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5 91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蛋白质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灵敏度为87.5 %(35/40),特异度为86.8%(46/53)。结论  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依次为Bcl-2家族细胞凋亡调节蛋白、WAP二硫化四物核心蛋白、Krueppel样因子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血清β-淀粉样蛋白4,共有望成为肾癌肿瘤标志物,对肾透明细胞癌的预测价值较高,在今后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评价、预后评估以及靶向治疗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唐乾利,黄欣,王宇,何晓微,王兵,黄许森,李辉,金萌,吕震
    2015, 18(3):  294-29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3
    摘要 ( )   PDF for PC (3433KB) ( )  
    目的  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超微病理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c-myc 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建立全层皮肤难愈合创面。空白对照组建立创面后不做其他处理,模型组外敷0.9%氯化钠溶液,湿润烧伤膏组外敷MEBO,康复新液组外喷康复新液。在用药后第3、6、12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皮肤创面细胞超微结构|用药后第12天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药后第3、6、12天,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细胞结构逐步改善,各细胞器形态结构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较空白对照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降低,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较模型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BT/MEBO能够改善细胞超微病理结构,提高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恢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臧爽,徐阳
    2015, 18(3):  300-303.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4
    摘要 ( )   PDF for PC (1896KB) ( )  
    目的  分析影响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非化疗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病房住院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肝癌患者27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是否转移、肿瘤大小、碘化油注射液剂量、疼痛程度、疼痛时间、介入手术次数、发热程度、发热天数、有无腹胀等,分析上述指标与TACE后恶心呕吐的关系。结果  272例患者中恶心程度语言描述分级(NVSD)为0级169例(占62.1%),1级59例(占21.7%),2级44例(占16.2%)。年龄与恶心呕吐呈负相关性(r=-0.217,P<0.05),疼痛程度、疼痛时间、腹胀与恶心呕吐呈正相关(r=0.333、0.538、0.1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为患者TACE后恶心呕吐的保护因素〔OR=0.916,95%CI(0.841,0.998),P=0.044〕,疼痛时间长、有腹胀为患者TACE后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3.019,95%CI(8.197,16 974.798),P=0.002|OR=3.677,95%CI(1.064,12.702),P=0.040〕。疼痛因素对恶心呕吐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2,P<0.01),恶心呕吐对腹胀有直接正向效应(β=0.77,P<0.01);年龄对疼痛有负向效应(β=-0.01,P=0.072),对腹胀有正向效应(β=0.01,P=0.069);年龄及腹胀对恶心呕吐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结论  年龄、疼痛时间、腹胀均对TACE后肝癌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有影响,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琼,李一梅,谢波,韩琳娜,江莲,罗天勇,胡乾配
    2015, 18(3):  304-31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5
    摘要 ( )   PDF for PC (3288KB) ( )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比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PD)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OVID、Elsevi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2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会议论文及未发表的灰色文献等。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关于阿卡波糖(试验组)对比二甲双胍(对照组)治疗PD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纳入文献的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PD控制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18个符合标准的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糖尿病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危险度(RR)=0.60,95%CI(0.36,1.00),P=0.05〕|试验组PD控制率优于对照组〔RR=1.18,95%CI(1.07,1.30),P=0.001〕|对照组FPG水平低于试验组 〔均数差(MD)=-0.05,95%CI(-0.10,0.00),P=0.03〕|试验组2 hPG水平低于对照组 〔MD=0.51,95%CI(0.23,0.78),P=0.000 3〕|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2,95%CI(-1.04,0.40),P=0.39〕|两组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4,95%CI(-0.16,0.07),P=0.45〕|对照组TG水平低于试验组 〔MD=-0.25,95%CI(-0.48,-0.02),P=0.04〕|对照组SBP和DBP低于试验组 〔SBP:MD=-0.95,95%CI(-1.81,-0.09),P=0.03|DBP:MD=-0.97,95%CI(-1.30,-0.64),P<0.000 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41,1.12),P=0.13〕。结论  虽然二甲双胍降低FPG、TG及血压的效果优于阿卡波糖,但阿卡波糖在有效控制PD患者2 hPG的同时,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率,阻止PD向糖尿病发展。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昱,郭利涛,张蕾,吴莉,何晓娜,马佳佳,汪滢,陈利红,王雪
    2015, 18(3):  312-31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6
    摘要 ( )   PDF for PC (2114KB) ( )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联合气道吸入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4年2月发表的关于静脉注射联合气道吸入抗生素治疗VAP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590例患者,其中干预组(静脉注射联合气道吸入抗生素治疗)307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283例。Meta分析发现两组VAP治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5,95%CI(1.03,1.29),P=0.01〕,但病死率〔RR=1.93,95%CI(0.77,1.62),P=0.57〕、不良反应发生率〔RR=1.13,95%CI(0.73,1.76),P=0.57〕、耐药菌发生率〔RR=0.41,95%CI(0.07,2.42),P=0.3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注射联合气道吸入抗生素治疗可提高VAP患者治愈率,但对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菌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立娟,王康锋,杨传华
    2015, 18(3):  317-32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7
    摘要 ( )   PDF for PC (2365KB) ( )  
    目的  探讨电针督脉穴对高血压复合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两肾一夹”法制备肾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5-35复制AD模型,西药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和卡托普利灌胃,电针组选取百会、大椎进行针刺,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其尾动脉血压,对各组大鼠进行Morris 水迷宫实验,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治疗后血清NO、ET水平。结果  造模前4组大鼠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大鼠血压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治疗后,模型组、电针组大鼠血压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电针组大鼠血压较模型组降低、较西药组升高(P<0.05)。治疗后,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大鼠4个方向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延长(P<0.05);西药组、电针组大鼠4个方向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P<0.05);电针组大鼠东向和北向逃避潜伏期较西药组缩短(P<0.05)。造模后,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大鼠跨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治疗后,模型组、西药组大鼠跨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和电针组减少(P<0.05)。治疗后,假手术组、西药组、电针组大鼠NO水平较模型组升高,ET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假手术组、西药组、电针组大鼠血清NO、E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督脉穴能降低高血压复合AD大鼠尾动脉血压,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NO水平,降低ET水平,提示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因子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吴秋霞,徐振晔,孙庆生
    2015, 18(3):  322-32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8
    摘要 ( )   PDF for PC (1899KB) ( )  
    目的  探讨双黄升白颗粒预防性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开始同时服用双黄升白颗粒(15 g/次,3次/d)和利血生(20 mg/次,3次/d),然后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2例(73.3%)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其中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2例|治疗组12例(37.5%)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其中轻度9例、中度2例、重度1例。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治疗组(χ2=10.980,P=0.011)。结论  双黄升白颗粒预防性用药对于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较利血生效果好,同时所致骨髓抑制发生率更低,双黄升白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干扰素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的有效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硕,邹圣强,费连心,陈思思
    2015, 18(3):  326-32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19
    摘要 ( )   PDF for PC (1949KB) ( )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对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其入ICU顺序及病种特点等分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组(观察组)及常规吸痰组(对照组),各44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 d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CT、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有效率为81.8%(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1,P<0.05)。观察组治疗7 d时感染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9,P<0.05)。观察组治疗7 d时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48.792,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7 d时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27.839、24.049,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可有效降低其PCT、CRP水平,对控制肺部感染起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龙举,梁毅,钟小宁,刘积锋
    2015, 18(3):  329-33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20
    摘要 ( )   PDF for PC (2737KB) ( )  
    目的  探讨我国30余年来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治疗进展及预后。方法  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淋巴管肌瘤病”“PLAM”为关键词,对1979年1月—2013年10月发表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提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91篇,共130例患者,其中男1例(0.8%),女129例(99.2%)。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94.6%,123/130),其次为咳嗽、胸腔积气、胸痛、咳痰、胸闷、咯血、乳糜胸|122例患者经肺活检确诊,最常见的肺活检方式为气管镜活检(41.0%,50/122),其次为胸腔镜肺或胸膜活检(26.2%,32/122);最常见的肺外表现或合并症为累及腹膜后淋巴结(52.1%,25/48),其次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5%,6/48)、乳糜性腹腔积液(12.5%,6/48);典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薄壁囊状影(93.8%,122/130),其次为胸腔积气(50.0%,65/130)和胸腔积液(40.8%,53/130);86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主要肺功能障碍类型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65.1%,56/86)和弥散功能障碍(38.4%,33/86);病理检查结果可见异常平滑肌细胞围绕肺泡壁、淋巴管、血管分布,形成囊状结节|9例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治疗均有效。结论  PLAM主要发病于育龄期妇女,进行性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症状,有特征性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目前内科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肺移植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对于PLAM患者应优先评估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龙,王丽娜,张立明,高荣荣,林新宇,尹延娥
    2015, 18(3):  335-33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21
    摘要 ( )   PDF for PC (1934KB) ( )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儿在抗感染、平喘及退热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组氧气雾化吸入药物为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对照组为盐酸氨溴索。观察患儿体征(体温、气促、咳嗽、肺部啰音)及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韩国达,白希永,陆志良
    2015, 18(3):  339-34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22
    摘要 ( )   PDF for PC (1496KB) ( )  
    目的  探讨喉不返神经的临床解剖操作技巧,总结甲状腺手术中如何识别喉不返神经及避免喉不返神经损伤的经验。方法  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行暴露喉返神经甲状腺手术的2 3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中寻找、暴露喉返神经的情况。结果  甲状腺手术中共暴露喉返神经2 818根,术中发现喉不返神经6根(0.21%),其中Ⅱ型喉不返神经4根、Ⅲ型喉不返神经2根,全部发生于右侧。其中1例Ⅲ型喉不返神经出现误伤,术后声音嘶哑。结论  喉不返神经发生率低,大多数位于右侧,容易被误伤。术中确切游离喉返神经全程前应该避免切断横行的条索状组织。如果术中常规位置未发现喉返神经,应当警惕喉不返神经的存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婉薇,沙卫红,王启仪,徐丽姝,马娟
    2015, 18(3):  342-34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23
    摘要 ( )   PDF for PC (2172KB) ( )  
    目的  探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3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患者116例,回顾性分析其小肠镜检查结果。结果  116例患者在异丙酚麻醉/镇静状态下共进行127例次小肠镜检查,包括经口检查68例,经肛门检查37例,双向入镜检查11例,检查成功率为99.2%(126/127)。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87.9%(102/116),位居前5位分别为克罗恩病(35例,30.2%)、小肠恶性肿瘤(23例,19.8%)、小肠糜烂溃疡性炎症(16例,13.8%)、小肠良性肿瘤(9例,7.8%)和小肠血管畸形(5例,4.3%)。少数患者于检查结束完全清醒后诉轻微的咽喉部不适、肛周不适或腹胀,均可自行缓解。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成功率高,对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高,相对安全可靠,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范洋溢,徐燕,高旭光
    2015, 18(3):  345-34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24
    摘要 ( )   PDF for PC (1562KB) ( )  
    腿痛趾动综合征(PLMT)是一种罕见的以自发性下肢疼痛和足趾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和病理机制不明,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多数疗效欠佳。本文报道了1例PL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PLMT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了总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李明,余化霖,孙涛,耿鑫,王春艳
    2015, 18(3):  348-34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25
    摘要 ( )   PDF for PC (1607KB) ( )  
    肾细胞癌是易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肺部为最常受侵袭的部位,而转移至马尾神经的情况非常少见。早期常无确切临床症状和体征,当肿瘤生长累及周围神经可出现腰腿痛以及鞍区感觉、括约肌功能、性功能障碍为主的马尾神经综合征,需密切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和MRI等重要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可较快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报道了1例肾透明细胞癌马尾神经转移患者,以加强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朱帝文,张海潇,顾俊鹏,纪卫政,曹耿飞,任伟新
    2015, 18(3):  350-35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26
    摘要 ( )   PDF for PC (2801KB) ( )  
    目的  分析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变化,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少经过1次TACE治疗ART评分≥2.5分的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治疗后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进行随访,患者每隔4~8周入院复查,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患者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第1次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后,3例患者疾病进展(PD),未再次行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其余10例患者接受第2次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明显减少,而剩余的血管出现正常化表现,部分未沉积碘油颗粒的病灶在延迟期未见显影|正常肝动脉血管管径变细,肿瘤组织血流量降低。在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随访1次后因更改联系方式失访。随访的12例患者中,4例死亡,8例存活。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356.5 d(220~452 d),中位生存时间为410.0 d(246~585 d)。13例患者术后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疾病稳定(SD)8例和PD 3例。未观察到其他严重药物及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TACE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减少,肿瘤血管正常化,安全、有效,对TACE治疗后ART评分≥2.5分的患者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替代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刘义平,肖招英,商德胜,许顺良
    2015, 18(3):  355-35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27
    摘要 ( )   PDF for PC (1626KB) ( )  
    目的  了解慢性重型肝炎(CSH)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患者的胸部CT表现。方法  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嵊州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SH合并IPFI患者50例,均行胸部CT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范围、边界、密度和病灶大小,并分析其与病原菌的关系。结果  50例CSH合并IPFI患者病原菌中假丝酵母菌30例,曲霉菌15例,组织胞浆菌3例,肺孢子菌2例。CT征象中出现最多的为结节(23例,46%),其他依次为实变(14例,28%)、网格或线样影(7例,14%)、磨玻璃影(5例,10%)、胸腔积液(1例,2%)。经对症治疗好转22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56%。结论  CSH合并IPFI患者的胸部CT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病变分布及病变演变才能作出明确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汪国余,徐忠飞,黄抒佳,胡明华,吴玉林
    2015, 18(3):  358-36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3.028
    摘要 ( )   PDF for PC (1745KB) ( )  
    目的  探讨非腔内生长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PIVCLMS)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选取2004—2013年台州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非腔内生长型PIVCLMS患者4例,均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和多方位重建。结果  男1例,女3例|年龄47~62岁,平均56岁|肿块直径61~113 mm,平均83.8 mm;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尚清,病灶内均伴多发斑片状液化坏死区,未见钙化及出血密度|增强双期扫描肿块CT值平均升高27.4、18.5 HU。4例病灶皆起源于下腔静脉右前方,2例起源于中段(Ⅱ段),1例起源于下段(Ⅰ段),1例同时累及中段及下段,肿块紧贴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增粗但均无移位,增强扫描管腔消失被不均匀强化软组织填充,1例同时累及左肾静脉,2例伴侧支循环形成。CT所见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CT扫描能客观判断肿块与下腔静脉的关系及肿块本身的影像特点,为术前正确诊断和制定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