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者类型 | 肿瘤专家主导的照护模式 | 由肿瘤专科医师主导 | 癌症急性期、延续期和永久期 | 高风险(多种癌症共患、高复发风险)的癌症生存者 | 照护专业性强 | 诊疗费用较高、资源有限;对于异地就医患者可行性不高 |
| 护士主导的照护模式 | 由通过国际肿瘤护士协会等资格认证后的护士主导 | 癌症急性期、延续期和永久期 | 全部癌症生存者 | 提升了医疗服务利用率,患者满意度高 | 与肿瘤专家主导的照护模式相比,专业性略显不足 |
| 基层医师主导的照护模式 | 由基层医师(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主导 | 癌症延续期和永久期 | 中、低风险的癌症生存者 | 照护延续性强 | 与肿瘤专家主导的照护模式相比,专业性略显不足 |
| 共享照护模式 | 非肿瘤专科医师和肿瘤专科医师共同参与 | 癌症急性期、延续期和永久期 | 全部癌症生存者 | 缓解了肿瘤专科医师照护压力 | 涉及上、下转诊和责任医师更换,照护连续性不足 |
供方结构 | 跨学科诊所模式 | 由多学科专家组建的医疗团队参与癌症生存者治疗方案的讨论及制定 | 癌症急性期、延续期和永久期 | 病情复杂、治疗难度高的癌症生存者 | 诊疗水平、质量和效率高,为患者就诊提供了便利 | 费用高、消耗医疗资源较多 |
| 顾问诊所模式 | 由多学科专家组建的医疗团队提供一次性、无后续随访的会诊服务 | 癌症延续期和永久期 | 全部癌症生存者 | 相较于跨学科诊所模式,费用较为经济、资源消耗较少、程序简单 | 延续性低 |
| 风险分层模式 | 不同风险等级癌症生存者的照护工作,由不同类型医务人员主导 | 癌症急性期、延续期和永久期 | 全部癌症生存者 | 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风险获益比 | 涉及上、下转诊和责任医师更换,照护连续性不足 |
| 整合照护模式 | 由与肿瘤科医师同一团队的肿瘤护士主导 | 癌症延续期和永久期 | 距离该整合照护团队地理位置较近的癌症生存者 | 资源整合性高、照护协调性和连续性较强 | 与肿瘤专家主导的模式相比,专业性略显不足;对于异地就医患者可及性不足 |
| 基层过渡照护模式 | 由基层医师(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主导 | 癌症延续期和永久期 | 全部癌症生存者 | 缓解了肿瘤专科医师的照护压力,照护延续性强,患者幸福感较高 | 涉及上、下转诊和责任医师更换,照护协调性和连续性不足;与肿瘤专科医师间的责任不易界定 |
需方特点 | 基于特定年龄段的照护模式 | 按照癌症生存者不同年龄段的照护需求制定照护计划 | 癌症急性期、延续期和永久期 | 儿童、青年癌症生存者 | 能够满足癌症生存者不同年龄阶段的照护需求 | 易忽视不同类型癌症生存者的特殊照护需求 |
| 基于特定癌症类型的照护模式 | 按癌症生存者的癌症种类制定照护计划 | 癌症急性期、延续期和永久期 | 发病率高的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 | 照护效率高、系统性强且资源集约 | 对于发病率较低的癌症,因癌症生存者数量不足,此模式无法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