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 2024, Vol. 27 ›› Issue (13): 1630-1637.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94
• Article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2023-10-21
Revised:
2023-11-23
Published:
2024-05-05
Online:
2024-03-06
Contact:
ZHANG Hanzhi
通讯作者:
张含之
作者简介:
作者贡献:
彭杨杨、张含之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张含之、于德华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彭杨杨、刘怀磊、张含之参与调查设计;彭杨杨、刘怀磊进行研究实施、数据整理;彭杨杨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张含之进行论文修订,文章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基金资助: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chinagp.net/EN/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94
访谈主体 | 访谈对象 | 访谈主题 | 具体问题 |
---|---|---|---|
医方 | 综合性医院内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和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医护人员 | 疾病认知 | 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如定义、发病率、发病因素、临床表现、病人特点、诊断、评估、治疗等) |
疾病态度 | 对心身疾病的相关看法 | ||
医疗行为 | 如何治疗和管理心身疾病患者;心理治疗开展情况 | ||
问题和建议 | 有效诊治和管理心身疾病,有哪些困难和建议 | ||
患方 | 患者或家属 | 疾病认知 | 对心身疾病的了解(疾病概念、理解程度、举例说明、关注心理健康、情绪等) |
疾病态度 | 对情绪、社会和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与躯体疾病关系有什么看法 | ||
就医行为 | 平常如何自我管理慢性病;有无精神或心理科就诊经历;心理治疗接受度 | ||
问题和建议 | 就医存在哪些体会、困难和建议 |
Table 1 Outline of the interviews
访谈主体 | 访谈对象 | 访谈主题 | 具体问题 |
---|---|---|---|
医方 | 综合性医院内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和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医护人员 | 疾病认知 | 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如定义、发病率、发病因素、临床表现、病人特点、诊断、评估、治疗等) |
疾病态度 | 对心身疾病的相关看法 | ||
医疗行为 | 如何治疗和管理心身疾病患者;心理治疗开展情况 | ||
问题和建议 | 有效诊治和管理心身疾病,有哪些困难和建议 | ||
患方 | 患者或家属 | 疾病认知 | 对心身疾病的了解(疾病概念、理解程度、举例说明、关注心理健康、情绪等) |
疾病态度 | 对情绪、社会和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与躯体疾病关系有什么看法 | ||
就医行为 | 平常如何自我管理慢性病;有无精神或心理科就诊经历;心理治疗接受度 | ||
问题和建议 | 就医存在哪些体会、困难和建议 |
项目 | 占比 |
---|---|
综合性医院内科医生 | |
年龄 | |
≤35岁 | 1(20.0) |
36~45岁 | 1(20.0) |
≥46岁 | 3(60.0) |
性别 | |
男 | 1(20.0) |
女 | 4(80.0) |
学历 | |
本科 | 5(100.0) |
研究生及以上 | 0 |
职称 | |
初级职称 | 2(40.0) |
中级职称 | 3(60.0) |
高级职称 | 2(40.0) |
工作年限 | |
5年 | 0 |
6~10年 | 2(40.0) |
≥11年 | 3(60.0)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 |
年龄 | |
≤35岁 | 4(33.3) |
36~45岁 | 5(41.7) |
≥46岁 | 3(25.0) |
性别 | |
男 | 6(50.0) |
女 | 6(50.0) |
学历 | |
本科 | 4(33.3) |
研究生及以上 | 8(66.7) |
职称 | |
初级职称 | 1(8.3) |
中级职称 | 7(58.4) |
高级职称 | 4(33.3) |
工作年限 | |
5年 | 1(8.3) |
6~10年 | 8(66.7) |
≥11年 | 3(25.0) |
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医护人员 | |
年龄 | |
≤35岁 | 1(50.0) |
36~45岁 | 1(50.0) |
≥46岁 | 0 |
性别 | |
男 | 0 |
女 | 2(100.0) |
学历 | |
本科 | 1(50.0) |
研究生及以上 | 1(50.0) |
职称 | |
初级职称 | 0 |
中级职称 | 1(50.0) |
高级职称 | 1(50.0) |
工作年限 | |
5年 | 0 |
6~10年 | 1(50.0) |
≥11年 | 1(50.0) |
患者或家属 | |
是否家属代诉 | |
是 | 2(20.0) |
否 | 8(80.0) |
年龄 | |
<55岁 | 2(20.0) |
55~70岁 | 4(40.0) |
≥71岁 | 4(40.0) |
性别 | |
男 | 5(50.0) |
女 | 5(50.0) |
疾病类型 | 0 |
高血压 | 8(80.0) |
冠心病 | 3(30.0) |
糖尿病 | 2(20.0) |
支气管哮喘 | 1(10.0) |
神经性皮炎 | 1(10.0) |
消化性溃疡 | 2(20.0) |
Table 2 Respondents' general information
项目 | 占比 |
---|---|
综合性医院内科医生 | |
年龄 | |
≤35岁 | 1(20.0) |
36~45岁 | 1(20.0) |
≥46岁 | 3(60.0) |
性别 | |
男 | 1(20.0) |
女 | 4(80.0) |
学历 | |
本科 | 5(100.0) |
研究生及以上 | 0 |
职称 | |
初级职称 | 2(40.0) |
中级职称 | 3(60.0) |
高级职称 | 2(40.0) |
工作年限 | |
5年 | 0 |
6~10年 | 2(40.0) |
≥11年 | 3(60.0)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 |
年龄 | |
≤35岁 | 4(33.3) |
36~45岁 | 5(41.7) |
≥46岁 | 3(25.0) |
性别 | |
男 | 6(50.0) |
女 | 6(50.0) |
学历 | |
本科 | 4(33.3) |
研究生及以上 | 8(66.7) |
职称 | |
初级职称 | 1(8.3) |
中级职称 | 7(58.4) |
高级职称 | 4(33.3) |
工作年限 | |
5年 | 1(8.3) |
6~10年 | 8(66.7) |
≥11年 | 3(25.0) |
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医护人员 | |
年龄 | |
≤35岁 | 1(50.0) |
36~45岁 | 1(50.0) |
≥46岁 | 0 |
性别 | |
男 | 0 |
女 | 2(100.0) |
学历 | |
本科 | 1(50.0) |
研究生及以上 | 1(50.0) |
职称 | |
初级职称 | 0 |
中级职称 | 1(50.0) |
高级职称 | 1(50.0) |
工作年限 | |
5年 | 0 |
6~10年 | 1(50.0) |
≥11年 | 1(50.0) |
患者或家属 | |
是否家属代诉 | |
是 | 2(20.0) |
否 | 8(80.0) |
年龄 | |
<55岁 | 2(20.0) |
55~70岁 | 4(40.0) |
≥71岁 | 4(40.0) |
性别 | |
男 | 5(50.0) |
女 | 5(50.0) |
疾病类型 | 0 |
高血压 | 8(80.0) |
冠心病 | 3(30.0) |
糖尿病 | 2(20.0) |
支气管哮喘 | 1(10.0) |
神经性皮炎 | 1(10.0) |
消化性溃疡 | 2(20.0) |
受访者 | 发言要点 |
---|---|
Phy1(内科医生) | "心身疾病比较常见,躯体主诉严重,反复焦虑,多次就医检查,其实结果并没有那么糟糕" |
Phy5(内科医生) | "心身疾病患者很容易焦虑和抑郁" |
Gp1(全科医生) | "对心身疾病我有所了解,像焦虑、紧张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做事性格很急容易导致高血压" |
Gp11(全科医生) | "全科重视心身疾病,我们不仅处理躯体疾病,也关注生活习惯、精神压力、家庭人际关系等" |
Gp6(全科医生) | "像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过敏性皮炎都属于心身疾病,受家庭关系不睦、工作紧张、经济压力等影响" |
Psy1(精神科护士) | "心身疾病病因多在心理社会方面,需要心身同治" |
Psy2(精神科医生) | "我们心身医学科住院部有不少这样的病人" |
P2(患者或家属) | "它指的是人的心理问题导致了一些疾病的发生。以前我儿子学习成绩下降出现过抑郁症,应该是心身疾病" |
P8(患者或家属) | "在书上听过,大概是人的疾病与心理健康有关系。具体内容我不知道" |
Table 3 Interview results of respondents' disease perceptions
受访者 | 发言要点 |
---|---|
Phy1(内科医生) | "心身疾病比较常见,躯体主诉严重,反复焦虑,多次就医检查,其实结果并没有那么糟糕" |
Phy5(内科医生) | "心身疾病患者很容易焦虑和抑郁" |
Gp1(全科医生) | "对心身疾病我有所了解,像焦虑、紧张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做事性格很急容易导致高血压" |
Gp11(全科医生) | "全科重视心身疾病,我们不仅处理躯体疾病,也关注生活习惯、精神压力、家庭人际关系等" |
Gp6(全科医生) | "像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过敏性皮炎都属于心身疾病,受家庭关系不睦、工作紧张、经济压力等影响" |
Psy1(精神科护士) | "心身疾病病因多在心理社会方面,需要心身同治" |
Psy2(精神科医生) | "我们心身医学科住院部有不少这样的病人" |
P2(患者或家属) | "它指的是人的心理问题导致了一些疾病的发生。以前我儿子学习成绩下降出现过抑郁症,应该是心身疾病" |
P8(患者或家属) | "在书上听过,大概是人的疾病与心理健康有关系。具体内容我不知道" |
受访者 | 发言要点 |
---|---|
Phy3(内科医生) | "主要明确器质性病变,有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建议去心理科就诊或者会诊一下。我不会开这方面药物,害怕用错" |
Phy4(内科医生) | "躯体疾病治疗很关键。心理医生一两次的治疗效果难说" |
Gp6(全科医生) | "我会了解病人生活习惯、生活事件。有个病人咽部感觉异常在他失眠或者精神压力大的时候特别明显,喉镜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我做了语言疏导,加上助眠、疏肝解郁的药物,明显好转了。要是很严重的心身疾病,我们会建议找心理专科医生,稳定以后我们再管理" |
Gp8(全科医生) | "慢性病患者看病主诉较多,容易情绪障碍。除了必要的检查,会心理疏导,督促复查和随访。邀请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坐诊,病人很少,多数人抵触和有偏见" |
Gp2(全科医生) | "有时会到患者家中,了解情绪健康或者病情有没有加重。除了药物,寻找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聊聊天之类的" |
Psy1(精神科护士) | "我们主要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躯体用药和各种检查很少,没办法心身同治" |
Psy2(精神科医生) | "我们有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有精神科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不过找我们看病的都是精神心理问题很严重的人" |
P1(患者或家属) | "我又不是精神病,精神科药物我不想吃,怕有副作用。我喜欢和朋友倾诉或者自己放松,大医院的医生没时间听我讲鸡毛蒜皮的事" |
P4(患者或家属) | "住院能让我舒服些,我不知道心理治疗有用,心理治疗很奢侈,我的医保卡都不够用了" |
P5(患者或家属) | "我并不知道心理情绪问题对我有影响,社区医生叫我心态放好。平常没有主动告诉过医生情绪问题,他们会烦" |
Table 4 Interview results of respondents' healthcare seeking behaviour
受访者 | 发言要点 |
---|---|
Phy3(内科医生) | "主要明确器质性病变,有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建议去心理科就诊或者会诊一下。我不会开这方面药物,害怕用错" |
Phy4(内科医生) | "躯体疾病治疗很关键。心理医生一两次的治疗效果难说" |
Gp6(全科医生) | "我会了解病人生活习惯、生活事件。有个病人咽部感觉异常在他失眠或者精神压力大的时候特别明显,喉镜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我做了语言疏导,加上助眠、疏肝解郁的药物,明显好转了。要是很严重的心身疾病,我们会建议找心理专科医生,稳定以后我们再管理" |
Gp8(全科医生) | "慢性病患者看病主诉较多,容易情绪障碍。除了必要的检查,会心理疏导,督促复查和随访。邀请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坐诊,病人很少,多数人抵触和有偏见" |
Gp2(全科医生) | "有时会到患者家中,了解情绪健康或者病情有没有加重。除了药物,寻找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聊聊天之类的" |
Psy1(精神科护士) | "我们主要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躯体用药和各种检查很少,没办法心身同治" |
Psy2(精神科医生) | "我们有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有精神科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不过找我们看病的都是精神心理问题很严重的人" |
P1(患者或家属) | "我又不是精神病,精神科药物我不想吃,怕有副作用。我喜欢和朋友倾诉或者自己放松,大医院的医生没时间听我讲鸡毛蒜皮的事" |
P4(患者或家属) | "住院能让我舒服些,我不知道心理治疗有用,心理治疗很奢侈,我的医保卡都不够用了" |
P5(患者或家属) | "我并不知道心理情绪问题对我有影响,社区医生叫我心态放好。平常没有主动告诉过医生情绪问题,他们会烦" |
受访者 | 发言要点 |
---|---|
Phy1(内科医生) | "有的病人服用精神科药物后效果明显,有的病人没用,很难随访,害怕接诊这类患者" |
Phy2(内科医生) | "根据指南,像心力衰竭等患者需要心理管理,以达到综合诊治,但现实情况往往不允许" |
Phy4(内科医生) | "病房周转很快,短期住院难以发现情绪问题,也没时间和精力,也不熟悉如何管理" |
Phy5(内科医生) | "开具抗焦虑的药物,需要做评分量表,怕麻烦就没开药了。我很少主动建议专科就诊,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
Gp2(全科医生) | "全科医生重在预防,理应在社区进行最基本的心理治疗,照顾生物心理两方面" |
Gp4(全科医生) | "没有具体指南策略,主要凭借感觉和经验治疗。平常病人可以电话、微信找到我们。安抚和交谈后都有用,他们不会急着去看病,就诊次数会减少,节约医保" |
Gp11(全科医生) | "我们没那么关注器质性病变,更重视心理社会因素,了解和干预的渠道更多。综合医院医生会避免介入病人的复杂背景,而社区经常接触病人家庭生活背景。我们观念和行动上都有改变,有很多人文关怀,有诊疗团队,包括护士、护工,甚至家属,诊疗方式更立体,也更全面" |
Psy1(精神科护士) | "就诊居民主要是朋友介绍的,很少有主动就诊的。住院时间一般1个月,躯体化主诉改善明显" |
Psy2(精神科医生) | "目前收治的以年轻人为主,患有轻度抑郁、焦虑、厌食等,没什么严重躯体疾病。慢性病患者不会想着要住我们这里" |
P3(患者或家属) | "如果心身治疗有好处的话,我愿意听医生安排,但我觉得很难满足大家的需要,也不知道有没有用,没听朋友说过" |
P2(患者或家属) | "我很想医生设身处地的跟我说说话,让我有倾吐的欲望,而不是非常机械地给我配药,能从心灵、身体两方面关心我" |
Table 5 Interview results of respondents' attitudes to illness
受访者 | 发言要点 |
---|---|
Phy1(内科医生) | "有的病人服用精神科药物后效果明显,有的病人没用,很难随访,害怕接诊这类患者" |
Phy2(内科医生) | "根据指南,像心力衰竭等患者需要心理管理,以达到综合诊治,但现实情况往往不允许" |
Phy4(内科医生) | "病房周转很快,短期住院难以发现情绪问题,也没时间和精力,也不熟悉如何管理" |
Phy5(内科医生) | "开具抗焦虑的药物,需要做评分量表,怕麻烦就没开药了。我很少主动建议专科就诊,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
Gp2(全科医生) | "全科医生重在预防,理应在社区进行最基本的心理治疗,照顾生物心理两方面" |
Gp4(全科医生) | "没有具体指南策略,主要凭借感觉和经验治疗。平常病人可以电话、微信找到我们。安抚和交谈后都有用,他们不会急着去看病,就诊次数会减少,节约医保" |
Gp11(全科医生) | "我们没那么关注器质性病变,更重视心理社会因素,了解和干预的渠道更多。综合医院医生会避免介入病人的复杂背景,而社区经常接触病人家庭生活背景。我们观念和行动上都有改变,有很多人文关怀,有诊疗团队,包括护士、护工,甚至家属,诊疗方式更立体,也更全面" |
Psy1(精神科护士) | "就诊居民主要是朋友介绍的,很少有主动就诊的。住院时间一般1个月,躯体化主诉改善明显" |
Psy2(精神科医生) | "目前收治的以年轻人为主,患有轻度抑郁、焦虑、厌食等,没什么严重躯体疾病。慢性病患者不会想着要住我们这里" |
P3(患者或家属) | "如果心身治疗有好处的话,我愿意听医生安排,但我觉得很难满足大家的需要,也不知道有没有用,没听朋友说过" |
P2(患者或家属) | "我很想医生设身处地的跟我说说话,让我有倾吐的欲望,而不是非常机械地给我配药,能从心灵、身体两方面关心我" |
受访者 | 发言要点 |
---|---|
Phy1(内科医生) | "可以考虑设立慢性病心理科联合门诊,做好心理科治疗的档案记录和随访工作" |
Phy3(内科医生) | "让全科医生做病人的初级保健,他们有天时地利优势,多和病人交流,找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缓解综合医院压力,我们也要努力提升心理知识" |
Phy5(内科医生) | "开具抗焦虑的药物,需要做评分量表,怕麻烦就没开药了。我很少主动建议专科就诊,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
Gp2(全科医生) | "门诊量大,和病人交流的时间少。病人四处求医,依从性低,不会专门到社区看心理问题,要提高就医热情。我们要随访情绪、疾病控制情况等,开展心理课堂" |
Gp4(全科医生) | "社区缺乏心理干预,我们不是专业的,经验不足。心理治疗没有纳入慢病管理,不够规范、积极。要提高认知,培训如何筛查,精神类药物多一些" |
Gp6(全科医生) | "病人不会承认心理问题,综合医院医生忽视心理因素,就医环境不好。全科虽然有关注,但岗位胜任力还不足,缺乏对家庭、社区的调查分析和干预能力。要深入各种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可利用资源,发挥全科优势。国家和社会都要重视,科普宣传,早预防,早发现,降低危害" |
Gp8(全科医生) | "病人对心理健康不关注,即使有问题,也不会专门看医生。懂心身疾病的医生少,全科医生局限于内科知识,心理干预还不够。社区没有管理流程和平台,流于形式" |
Gp11(全科医生) | "没看到过指南,不知道情绪到什么程度需要干预,怎么执行也不知道。主要凭借经验。希望借助医联体这个平台,建立心身疾病的转诊渠道" |
Psy1(精神科护士) | "现在大众宣传不够,就诊的居民较少。心身疾病需要心理治疗,才能对患者起到帮助作用" |
Psy2(精神科医生) | "目前心身医学科发展不足,我们主要治疗重症精神障碍。平时有些治疗会邀请家属参加" |
P2(患者或家属) | "心理医生对付不了广大群众,全科医生按道理能。希望医生关心我,看病时不要门窗大开。疾病加重时不要随便把我推开,要帮我制定方案" |
P1(患者或家属) | "社区宣传很重要,多一些关怀,在医生指导下,心身疾病应该很好预防" |
Table 6 Interview results of respondents' questions and suggestions
受访者 | 发言要点 |
---|---|
Phy1(内科医生) | "可以考虑设立慢性病心理科联合门诊,做好心理科治疗的档案记录和随访工作" |
Phy3(内科医生) | "让全科医生做病人的初级保健,他们有天时地利优势,多和病人交流,找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缓解综合医院压力,我们也要努力提升心理知识" |
Phy5(内科医生) | "开具抗焦虑的药物,需要做评分量表,怕麻烦就没开药了。我很少主动建议专科就诊,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
Gp2(全科医生) | "门诊量大,和病人交流的时间少。病人四处求医,依从性低,不会专门到社区看心理问题,要提高就医热情。我们要随访情绪、疾病控制情况等,开展心理课堂" |
Gp4(全科医生) | "社区缺乏心理干预,我们不是专业的,经验不足。心理治疗没有纳入慢病管理,不够规范、积极。要提高认知,培训如何筛查,精神类药物多一些" |
Gp6(全科医生) | "病人不会承认心理问题,综合医院医生忽视心理因素,就医环境不好。全科虽然有关注,但岗位胜任力还不足,缺乏对家庭、社区的调查分析和干预能力。要深入各种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可利用资源,发挥全科优势。国家和社会都要重视,科普宣传,早预防,早发现,降低危害" |
Gp8(全科医生) | "病人对心理健康不关注,即使有问题,也不会专门看医生。懂心身疾病的医生少,全科医生局限于内科知识,心理干预还不够。社区没有管理流程和平台,流于形式" |
Gp11(全科医生) | "没看到过指南,不知道情绪到什么程度需要干预,怎么执行也不知道。主要凭借经验。希望借助医联体这个平台,建立心身疾病的转诊渠道" |
Psy1(精神科护士) | "现在大众宣传不够,就诊的居民较少。心身疾病需要心理治疗,才能对患者起到帮助作用" |
Psy2(精神科医生) | "目前心身医学科发展不足,我们主要治疗重症精神障碍。平时有些治疗会邀请家属参加" |
P2(患者或家属) | "心理医生对付不了广大群众,全科医生按道理能。希望医生关心我,看病时不要门窗大开。疾病加重时不要随便把我推开,要帮我制定方案" |
P1(患者或家属) | "社区宣传很重要,多一些关怀,在医生指导下,心身疾病应该很好预防" |
[1] |
|
[2] | |
[3] |
李玉霞,吕旸,李文琦,等. 纳西东巴医药心身医学理论的初步探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6):76-77. DOI:10.16254/j.cnki.53-1120/r.2018.06.032.
|
[4] |
宋震,李群. 中西医关于心身疾病的研究现状分析//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十二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天津,2019:133-140.
|
[5] |
巴亚玛,木日根吉雅. 浅谈全新模式的团体心理治疗——蒙医心身互动疗法[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9):27-28. 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18.09.022.
|
[6] |
刘晓云,胡嘉滢,吴爱勤,等. 心身相关障碍的分类与处置[J]. 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0):903-905. DOI:10.3969/j.issn.1003-9198.2017.10.002.
|
[7] |
赵荣莱. 心身医学与中医脾胃病[J]. 北京中医药,2008,27(10):770-772.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J]. 营养学报,2020,42(6):521.
|
[9] |
纪翠蓉,高欣,耳玉亮,等. 我国9个县(区)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健康需求评估结果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21,37(10):904-908,914. DOI: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21.10.009.
|
[10] |
|
[11] |
陆璐,王建玉,郑悦,等. 心身疾病新模式科普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0):1483-1487. DOI:10.13342/j.cnki.cjhp.2017.10.012.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王维丹,章健民,方乐,等. 浙江省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点求助意愿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6(12):1035-1040.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22.12.008.
|
[18] | |
[19] |
秦虹云,曹志城,胡承平. 浦东新区基层全科医师心身医学培训需求调查[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1):106-108. DOI:10.3969/j.issn.1008-8296.2019.01.028.
|
[20] |
我国心身医学实践的现状与发展//第八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 北京,2015:65-67.
|
[21] | |
[22] |
袁勇贵,刘晓云. 老年心身疾病诊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 实用老年医学,2016,30(9):707-708.
|
[23] |
肖潇,王祖红,李丽,等. 近十年针灸治疗心身疾病的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2020,36(12):163-164. DOI: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20.12.062.
|
[24] |
郭祎,秦虹云,胡承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基层全科医师心身医学项目培训效果评估[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9):9-11. DOI:10.3969/j.issn.1001-568X.2019.09.0004.
|
[25] |
袁勇贵,岳莹莹. 中国心身医学学科发展方向和机遇[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5):557-561. DOI:10.3969/j.issn.1671-6264.2020.05.001.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黄蕾,李清伟,靳令经,等. 关于我国全科医师心身医学能力培训的思考[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2):110-113.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02.003.
|
[31] |
|
[32] |
|
[33] |
|
[34] |
秦虹云,孙斌,曹志城,等. 浦东新区全科医师心身医学能力调查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9):61-63. DOI:10.3969/j.issn.1001-568X.2018.09.0023.
|
[35] |
袁勇贵. 中国心身医学诊疗模式何去何从?[J]. 心理学通讯,2021,4(4):200-204.
|
[1] | FENG Zihang, ZHU Yaning, SUN Ying, LUO Ruzhen, CHEN Hongbo, LIU Jingying, CHENG Ranran, LIU Yanhui. Latent Class Analysis and Influence Factors Study of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Older People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26): 3289-3296. |
[2] | Eating Disorders Coordination Group of th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Societ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ating Disorder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Group of the Psychiatric Medicine Societ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PENG Sufang, HE Qianqian, LIU Qiang, CHEN Yan, ZHANG Lan, LI Xueni, QIAO Huifen, KONG Qingmei, KUANG Guifang, CHEN Han, YU Yang, JIANG Jingjing, LIU Lanying, ZHANG Darong, LI Keqing, WANG Zhen, CHEN Jue.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nge Eating Disorder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24): 2941-2953. |
[3] | RAN Zhuorui, SUN Ruixin, JIA Jingyi, CHE Zhaoyu, LI Ruixi, HE Yaping, CHU Qiao. Advances in Life Goal Adjustment Ability of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Effec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23): 2822-2828. |
[4] | XIAO Yuqian, BAI Yanjie, WANG Yan, SUN Kexin, WAN Jun, CHEN Shuying, CHEN Limin. Research Progress of Astrocyte-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20): 2551-2556. |
[5] | JIN Ke, REN Jingjing. 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German Practices in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19): 2330-2335. |
[6] | GUAN Yan, LIN Zehua, LUO Zhenni.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ort-reward Imbalance and Job Burnout among Primary Healthcare Worker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19): 2305-2311. |
[7] | LIU Xiangya, WANG Shiqiang, TANG Min, LI Dan, XIE Zijing, LIU Yao, GAO Mingzhu.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Health Services in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tioner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19): 2312-2318. |
[8] | ZHOU Lulu, LU Yuan, ZHANG Yi, GAO Xin, LIU Fang, CHENG Yuan, FENG Yuqin, YU Dehua. Analysis of Social Support and Related Factors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16): 1977-1983. |
[9] | ZHOU Xinyang, YU Shujian, WANG Qian, YU Ho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nd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Residual Symptoms after Reduction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14): 1685-1691. |
[10] | DU Jin, ZHANG Hongyu, QIAO Yuchen, LIU Yifan, LI Luling. Action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a Welfare Pluralism System for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Taking the Elderly Health Social Work Service of Beijing X Hospital as an Exampl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13): 1651-1660. |
[11] | ZHANG Yong, WANG Senli, HUANG Ronghua, XU Fengping, LIU Dan. Intervention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 Meta-analysi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12): 1511-1518. |
[12] | ZHANG Min, LU Yuan, GAO Song, MA Jia, LIU Yalin, ZHAI Jiayi, YU Dehua. Analysis on the Perceptions Towar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Medical Willingness among Population Aged over 55 Years in Shanghai Based on a Proactive Health Perspectiv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10): 1208-1214. |
[13] | DING Lixue, LI Yuhong, ZHANG Yudong. Analysis of Hotspots and Frontiers of Allostatic Load Research: 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08): 1008-1014. |
[14] | PENG Yan, LIU Xiao, ZHANG Jinying, LI Jie, DENG Menghui, LI Yuanyuan, YANG Yanni. Types of Knowledge, Beliefs, Behaviors of Reducing Dementia Risk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Adults in Community and Difference Analysis of Cognitive Function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05): 521-526. |
[15] | WU Zixing, HU Xin, TAO Shimeng, HE Youjun, CAI Chuanyun, JIANG Wei. Correlations of Cognitive Function with Insomnia Severity, Serum Levels of 25-hydroxy Vitamin D3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4, 27(03): 328-334.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