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3年 第26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3-08-15
    指南解读
    王瑞, 王小梅, 彭国庆, 余欢, 王思涵, 夏瑾
    2023, 26(23):  2823-28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2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11KB) ( )  

    癌症恶病质是与癌症相关的、多因素导致的、不可逆的、以进行性营养消耗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降低了癌症患者生存预期和生活质量。2010年,欧洲姑息治疗研究协作组发布了《晚期癌症恶液质指南》,基于临床证据对晚期癌症患者恶液质进行分类和提供治疗建议,但该指南主要适用于可能出现难治性恶液质的晚期癌症患者。基于不断更新的研究证据,2021年4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发布了《成人癌症恶病质:ESMO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关注所有可能发生恶病质的癌症患者,从恶病质的筛查、评估和多模式管理等内容提出建议,为临床癌症恶病质的管理提供了清晰的结构框架。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总结该指南要点,以期为我国临床癌症恶病质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允旭, 王婷婷, 魏俊伶, 邢燕云, 苏莉
    2023, 26(23):  2830-28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1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95KB) ( )  

    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PGAD)和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GPD)二者合称为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综合征(PGAD/GPD),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自发或继发出现持续性性兴奋状态和/或生殖器官及骨盆其他区域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特殊病症。此病主要累及女性,因其症状特殊性,常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大多数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甚至有自杀倾向。PGAD/GPD已引起国外医疗界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目前国内对这一新发现病症普遍认识不足。本文总结了PGAD/GPD的国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ISSWSH)最新专家共识对PGAD/GPD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了介绍,初步探讨了PGAD/GPD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国内医学界应采取的应对思路,以期引起国内广大医学工作者对此病的关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标准·规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育力保护与保存专业委员会
    2023, 26(23):  2836-28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23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08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老年衰弱研究
    商娜, 王娜, 刘慧珍, 刘芦姗, 王雅慧, 郭树彬
    2023, 26(23):  2842-284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2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14KB) ( )  
    背景

    营养作为一种可干预的重要因素与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通过营养评价识别衰弱进而逆转其发生对于改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营养指标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营养相关参数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21年1—10月就诊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的年龄≥65岁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常规检查指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采用巴氏指数评定表(BI)评估患者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临床衰弱量表(CFS)评估患者衰弱严重程度。依据患者CFS评级,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CFS 1~4级,n=68)和衰弱组(CFS 5~9级,n=14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诊老年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营养参数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的预测价值,并采用DeLong非参数检验对比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冠心病占比、血红蛋白(HGB)、清蛋白(ALB)、前白蛋白(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5羟维生素D〔25(OH)D〕、NRS2002评分、BI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OR=0.943,95%CI(0.891,0.998),P=0.041〕、25(OH)D〔OR=0.909,95%CI(0.844,0.979),P=0.012〕升高是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PA每增加100 mg/L,衰弱的患病风险下降44.6%;25(OH)D每增加10 μg/L,衰弱患病风险下降61.7%。NRS2002评分〔OR=1.701,95%CI(1.353,2.138),P<0.001〕升高是急诊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NRS2002评分每增加1分,衰弱的患病风险增加70.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A(χ2=6.120,P=0.634)、25(OH)D(χ2=5.386,P=0.716)和NRS2002评分(χ2=4.758,P=0.446)的拟合优度均较好。绘制营养相关参数预测急诊老年患者发生衰弱的ROC曲线,结果显示PA、25(OH)D和NRS2002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1.9 mg/L、7.06 μg/L、3分,AUC分别为0.749、0.670、0.835。DeLong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预测急诊老年患者发生衰弱的AUC大于PA(Z=2.241,P=0.025)和25(OH)D(Z=3.400,P<0.001)。

    结论

    衰弱患者营养状态差,营养状态的评价有助于早期识别衰弱。PA、25(OH)D、NRS2002评分能有效预测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发生,其中NRS2002评分预测衰弱发生的能力较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柳, 王晓云, 闫慧楠
    2023, 26(23):  2848-28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4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189KB) ( )  
    背景

    目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干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八段锦联合认知训练在老年糖尿病认知衰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该人群的管理提供借鉴。

    目的

    探讨八段锦联合认知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认知衰弱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4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认知衰弱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八段锦运动联合认知训练,3次/周,持续1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运动与健康教育。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个人月收入、医保类型、合并慢性病数量。比较两组基线、干预6周、干预12周时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衰弱表型量表(FP)评分、步速、握力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结果

    研究期间,对照组失访3例,试验组失访2例,最终共纳入79例患者(对照组39例、试验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对MoCA评分、FP评分、步速、握力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12周时试验组患者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于基线和干预6周时的MoCA评分(P<0.05);干预12周时试验组患者FP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基线和干预6周时的FP评分(P<0.05);干预12周时试验组患者步速、握力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基线和干预6周时的步速、握力(P<0.05);干预12周时试验组患者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基线时的HbA1c水平(P<0.05)。

    结论

    八段锦联合认知训练可减缓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改善患者的躯体衰弱状况,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宜在临床和社区中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郭银宁, 缪雪怡, 蒋小曼, 徐婷, 许勤
    2023, 26(23):  2854-28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69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65KB) ( )  
    背景

    衰弱会增加老年人健康相关负面结果的风险,蛋白质补充可能是一个有效改善衰弱的途径,但目前关于蛋白质补充对衰弱的影响尚有分歧。

    目的

    系统评价蛋白质补充对衰弱/衰弱前期老年人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全面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Medline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发表的蛋白质补充对衰弱/衰弱前期老年人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等方面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以探讨蛋白质补充对衰弱/衰弱前期老年人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且对于肌肉力量(握力)这一结局指标,因报道文献较多,本研究还根据蛋白质补充量(<30 g/d亚组和≥30 g/d亚组)、衰弱状态(衰弱前期亚组、衰弱期亚组、衰弱及衰弱前期亚组)、衰弱评估工具〔衰弱表型评估工具(FP)亚组和非FP亚组〕、人群(亚洲人亚组和欧洲人亚组)、平均年龄(70~<75岁亚组、75~<80岁亚组和80~<85岁亚组)进行亚组分析,以进一步探讨不同亚组的蛋白质补充对握力的影响。

    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2篇文献为衰弱前期,3篇文献为衰弱,7篇文献为衰弱及衰弱前期),共833例衰弱/衰弱前期老年人,其中蛋白补充组422例、对照组4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质补充可以提高衰弱/衰弱前期老年人步行速度〔MD=0.03,95%CI(0,0.06),P=0.05〕,但在改善衰弱/衰弱前期老年人肌肉质量(四肢瘦体质量)、肌肉力量(握力)、其他身体功能(平衡能力、站立行走试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评分)和衰弱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亚组的蛋白质补充对握力的影响与欧洲人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2)。

    结论

    蛋白质补充可以提高衰弱老年人的步行速度,但在改善其肌肉质量、力量和其他身体功能方面未显示明显优势。建议进一步开展更长补充时长、不同蛋白质类型、不同补充量、不同地区人群对不同衰弱状态老年人影响的研究,以期寻找最佳的蛋白质补充模式,为衰弱管理提供更充分的循证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秦兰芳, 郭文熙, 王瑞, 刘重斌
    2023, 26(23):  2864-287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86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22KB) ( )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科围术期老年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衰弱在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越来越常见且日益引起关注,术前尽早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态,早期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对骨科住院老年患者使用的衰弱评估工具进行范围综述,为骨科住院老年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PsycINFO、Scopus、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共7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6—2021年。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的基本特征(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国家、基本信息、研究工具和结局指标)及涉及的衰弱评估工具基本特点(名称、研究国家、研究类型、量表维度、量表条目、评估截点值、评估时间等)。

    结果

    共检索出1 733篇文献,最终纳入25项研究共12种衰弱评估工具。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评估工具种类繁多,不同的研究使用了不同的衰弱评估工具,Fried's衰弱表型(FP)标准和衰弱指数(FI)是常用的两种衰弱评估工具,运用准确有效的工具进行衰弱的筛查对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和改善术后预后至关重要,患者自我报告埃德蒙顿衰弱量表(REFS)、简易衰弱问卷(FRAIL)、PRISMA-7问卷和Groningen衰弱指标量表(GFI)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测量仪器设备,测量人员也不需要经过培训即可完成评估。

    结论

    骨科住院老年患者选择衰弱评估工具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特征和临床环境资源状况、工具的性能等因素,但目前仍缺乏衰弱评估的金标准,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对现有的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或研制开发适合我国骨科住院老年患者的衰弱评估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徐婷, 季明辉, 陈一萌, 高瑜, 朱涵菲, 丁玲玉, 许勤
    2023, 26(23):  2871-287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4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284KB) ( )  

    衰弱是指老年人以肌少症为基本特征的全身多系统的稳态受损,导致生理储备下降、抗疾病能力减退及应激后恢复能力下降的非特异性状态,衰弱的早期诊断对于帮助老年人恢复健康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组学研究的技术进步,为发现早期衰弱潜在的特异性强及稳定可靠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整理分析相关研究后,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角度整理衰弱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有助于评估衰弱风险,探索衰弱的潜在机制,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助力老年人健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老年照护研究
    郭亚红, 郭浩乾, 宁艳花, 姜婷, 李美曼, 吕兄兄, 孔维娟, 刘海燕
    2023, 26(23):  2876-28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6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80KB) ( )  
    背景

    近年来,随着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合作等健康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但是,老年人对"互联网+"技术使用存在局限性,从而影响老年人使用移动医疗。开发基于家庭成员的远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覆盖面和效率。

    目的

    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老年人的签约问题,构建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

    方法

    2020年6月—2021年2月,根据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和前期基础研究,初步拟定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德尔菲法,选择15名专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形成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终稿。

    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8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3和0.226(P<0.001)。最终建立了包含服务对象、管理团队成员、家庭照顾者的选择及培训内容、实施方式和管理内容5个部分,共46项条目的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

    结论

    本文聚焦老年健康管理的现实问题,构建的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既顺应了"互联网+医疗"技术发展,又能实现老年人参与远程健康管理,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作为社区老年人远程护理管理的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陈可塑, 许敏怡, 蒋琪霞, 刘玉秀, 郁红菊, 何芳
    2023, 26(23):  2882-28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4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38KB) ( )  
    背景

    老年人因皮肤干燥、松弛缺乏弹性、耐受性下降等衰老特征,更容易受到压力影响而发生压力性损伤,适宜的减压床垫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关键。

    目的

    监测老年卧床患者平卧于凝胶床垫和充气床垫期间骶尾部压力与皮肤温度变化,比较两种床垫的减压效果。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干部内科病房的45例老年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因干部内科病房患者多为男性,本次纳入者均为老年男性)。根据患者意愿将45例患者分为A组23例和B组22例,A组使用凝胶床垫结合2h翻身1次的方案;B组使用充气床垫结合2 h翻身1次的方案,两组均连续使用7 d。每日固定3个时间点监测患者平卧位期间骶尾部最大压力值和局部皮肤温度,3个时间点分别为平卧位的开始及1、2 h后的时间点。使用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测量骶尾部最大压力值,同时使用手提式测温仪测量局部皮肤温度。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比较两种床垫对老年卧床患者骶尾部压力及皮肤温度变化,以判断其减压效果。

    结果

    研究期间两组均无压力性损伤发生。对于骶尾部压力变化值,床垫组别与天数的交互作用项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天数=0.07,P组别*天数=0.999),床垫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项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时间=6.45,P组别*时间=0.012)。因此,去除床垫组别与天数的交互作用项重新进行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平卧位后1 h和2 h,凝胶床垫组骶尾部压力变化值均低于充气床垫组(P<0.05)。对于骶尾部皮肤温度变化值,床垫组别与天数的交互作用项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天数=0.12,P组别*天数=0.994),床垫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项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时间=16.90,P组别*时间<0.001)。因此,去除床垫组别与天数的交互作用项重新进行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平卧位后1 h和2 h,凝胶床垫组骶尾部皮肤温度变化值均低于充气床垫组(P<0.05)。

    结论

    住院老年卧床男性患者使用两种减压床垫平卧1、2 h后的骶尾部压力、皮肤温度均有所增高,凝胶床垫的增量均小于充气床垫,反映凝胶床垫在控制骶尾部压力和皮肤温度的效果上优于充气床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高艺恬, 周婉琼, 刘婧, 田静, 汪秋伊, 周兰姝
    2023, 26(23):  2888-289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6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35KB) ( )  

    随着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如何顺利开展老年智慧照护服务已成为重要议题,人因工效学为老年智慧照护带来了有效的保障和崭新的机遇。基于此本研究从人因工效学的概念出发,总结了人因工效学在老年智慧照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人因工效学通过考虑老年人独特的认知、感知、肢体功能以及动机特点,使智慧照护产品的设计更贴近老年人群的需求、营造更舒适且便捷的智慧照护环境。未来,在通过人因工效学对智慧照护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和创新的基础上,研究者更应注重设计的普适性和严谨性,融合人因工效学特色,为老年人群提供高安全性、高便利性、高现代化的智慧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精神心理健康研究
    曹子瑶, 钱程, 谢国华, 常青松, 吴东辉
    2023, 26(23):  2894-289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2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55KB) ( )  
    背景

    被动自杀意念对后续的自杀行为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但有关该人群被动自杀意念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尚缺乏。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动自杀意念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催乳素(PRL)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0月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的60岁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8例,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自杀分量表的第一个条目,将患者分为有被动自杀意念组(n=37)和无被动自杀意念组(n=211)。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总甲状腺素(FT4)和PRL水平。

    结果

    有被动自杀意念组患者的女性、有自杀未遂史比例及PRL水平高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而TSH水平低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水平(OR=0.654)、女性(OR=10.950)、有自杀未遂史(OR=15.917)、PRL水平(OR=1.018)是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现被动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P<0.05)。PRL(OR=1.035)是≥70岁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现被动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女性、有自杀未遂史、较低TSH水平及较高PRL水平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可能更容易产生被动自杀意念,较高PRL水平的70岁及以上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可能更容易产生被动自杀意念,在临床评估自杀风险时应特别关注这些特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孙玉静, 张静, 宇虹, 周郁秋, 姜文龙, 贾艳楠
    2023, 26(23):  2899-290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36KB) ( )  
    背景

    在各类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最高,攻击行为不仅扰乱医疗环境,也对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造成巨大威胁。既往的回归分析研究表明童年创伤、自尊、心理弹性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但当前较少有研究探讨上述4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的

    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自尊、心理弹性及攻击行为的关系,阐明其内在作用机制。

    方法

    依据便利抽样原则,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在大庆市第三医院和赤峰市安定医院住院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童年创伤量表(CTQ-SF)、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尊量表(SES)、攻击行为问卷(AQ),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TQ-SF、CD-RISC、SES和AQ得分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AMOS 24.0进行链式中介模型的构建,并采用Bootstrap方法对所构建的链式中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6.8%。患者PANSS、CTQ-SF、SES、CD-RISC、AQ平均得分为(18.4±3.7)、(49.7±13.5)、(26.9±6.9)、(55.2±15.5)、(84.3±19.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B=0.551,95%CI(0.421,0.681),P<0.001〕、自尊〔B=-0.661,95%CI(-0.908,-0.413),P<0.001〕、心理弹性〔B=-0.448,95%CI(-0.561,-0.335),P<0.001〕是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TQ-SF得分与AQ得分呈正相关(r=0.695,P<0.01),与SES得分、CD-RISC得分呈负相关(r=-0.524,P<0.01;r=-0.565,P<0.01);SES得分与AQ得分呈负相关(r=-0.607,P<0.01),与CD-RISC得分呈正相关(r=0.522,P<0.01);CD-RISC得分与AQ得分呈负相关(r=-0.681,P<0.01)。链式中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度和适配度良好。Bootstrap分析结果显示,各中介路径95%CI均不包括0,中介效应显著。童年创伤对攻击行为的总效应显著〔β=0.810,95%CI(0.743,0.871),P<0.001〕;童年创伤对攻击行为的间接效应,即自尊、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显著〔β=0.473,95%CI(0.362,0.598),P<0.001〕;童年创伤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β=0.377,95%CI(0.179,0.485),P<0.001〕。

    结论

    自尊与心理弹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未来可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进行攻击行为风险评估,早期识别有攻击风险的患者并对风险人群进行管理,以减少和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马锐, 王宇, 李玉鑫, 王正君, 周郁秋
    2023, 26(23):  2907-291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3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386KB) ( )  
    背景

    量表编制过程中,编制者与目标人群对条目可能存在理解偏差,从而影响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目的

    应用认知性访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求助动机量表条目进行调整。

    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月,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就诊于大庆市精神专科医院的30例患者进行3轮认知性访谈,收集访谈资料。结合问题评估系统(QAS-99)编码结果及经专家小组意见对量表条目进行修改。

    结果

    第1轮访谈,受访者对11个条目提出疑义,有3个条目与"措辞"相关,有7个条目与"模糊"相关,有2个条目与"知识"相关,1个条目与"回忆困难"相关,经讨论后部分条目进行了修改;第2轮访谈,受访者认为1个条目假设不恰当,经讨论后进行修改;第3轮访谈,受访者认为无条目需要修改,访谈停止。

    结论

    认知性访谈能够有效解决精神分裂症求助动机量表编制过程中的编制者与患者之间的理解差异问题,从而提高了量表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用药安全
    张勇, 蔡翔, 宁菲菲, 梁潇, 郭宁
    2023, 26(23):  2912-291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5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681KB) ( )  
    背景

    扩张型心肌病预后极差,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达格列净是改善预后的重要药物,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压常偏低,两种药物可能无法同时使用,目前尚缺乏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达格列净在血压偏低的扩张型心肌病中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研究。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达格列净在血压偏低的扩张型心肌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首次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服药前收缩压(SBP)为95~110 mmHg,在出院前或出院时处方沙库巴曲缬沙坦(50 mg/次,2次/d)或达格列净片(10 mg/次,1次/d),按照临床药物使用情况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71例)和达格列净组(53例)。在出院后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截至2022年11月。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并记录患者基线及6个月随访SBP、舒张压(DBP)、BMI等。收集基线及6个月随访生化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钾〕、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6 min步行试验(6MWT)及临床事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心脏功能指标及临床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达格列净组患者血钾、LVEF、6MWT水平均升高(P<0.05),且达格列净组患者6MWT升幅高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t=2.444,P=0.01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达格列净组患者SBP、DBP、BMI、NT-proBNP、HbA1c、FBG、LVEDD、LVESD、LAD水平均下降(P<0.05);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SBP(Z=5.217,P<0.001)、DBP(t=3.070,P=0.003)、eGFR(Z=2.495,P=0.013)降幅较高,而达格列净组BMI(Z=4.410,P<0.001)、HbA1cZ=4.493,P<0.001)、FBG(t=4.832,P<0.001)、LAD(Z=2.830,P=0.005)降幅较高。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均无死亡及低血糖停药事件发生,两组低血压停药、高钾血症停药、肾功能不全停药、泌尿系感染停药、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血压偏低的扩张型心肌病人群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及达格列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两种药物安全性相当,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时更应注意低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白艳敏, 杜开先, 陈豪, 贾天明, 龚欢, 喻盛远, 李林, 关静, 朱莹莹
    2023, 26(23):  2918-292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464KB) ( )  
    背景

    癫痫是一种慢性发作性脑部疾病,发病率较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治疗控制癫痫发作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抗癫痫药物对认知有影响,但具体到对患儿不同能区的影响研究较少。

    目的

    采用Griffiths精神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DS-C)探讨丙戊酸钠(VPA)、奥卡西平(OXC)、左乙拉西坦(LEV)对局灶性癫痫患儿不同能区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首次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患儿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VPA组27例、OXC组28例、LEV组28例,将同期体检的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依据发作频率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脑电图癫痫样放电(IEA)变化情况,采用GDS-C对受试儿童不同能区的发育商进行评估。

    结果

    VPA组、OXC组、LEV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9.3%、92.9%,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1.000)。VPA组、OXC组、LEV组患儿脑电图IEA情况总有效率分别为88.9%、57.1%、89.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2,P=0.004);其中OXC组患儿脑电图IEA情况总有效率低于VPA组和LEV组(P<0.05)。治疗前,四组受试儿童各维度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各维度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手眼协调、表现维度发育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V组患儿运动、个人-社会维度发育商高于VPA组(P<0.05);LEV组患儿个人-社会、手眼协调、表现维度发育商高于OXC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VPA组患儿个人-社会、实际推理维度发育商均降低(P<0.05);LEV组患儿个人-社会、语言、手眼协调、表现、实际推理维度发育商均升高(P<0.05)。

    结论

    VPA、OXC、LEV对儿童局灶性癫痫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三者疗效相当;脑电图IEA情况改善方面,OXC劣于VPA、LEV;VPA可能对患儿个人-社会、实际推理维度产生不利影响,OXC影响不大,LEV对患儿个人-社会、语言、手眼协调、表现、实际推理维度可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丁靖, 蒙卓成, 张燕, 崔小花, 刘家瑞, 贺娇, 张阳, 李亚娟, 杨柳
    2023, 26(23):  2923-2929.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1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38KB) ( )  
    背景

    丙戊酸作为一种心境稳定剂,广泛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尽管丙戊酸的治疗药物监测(TDM)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但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仍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

    分析丙戊酸TDM结果,为丙戊酸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个体化、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瑞美医学实验室Lis信息检索系统,收集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9—2021年所有进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TDM原始数据、监测例数、监测频次等。根据《神经精神药理学与药物精神病学协会(AGNP)-神经精神TDM共识指南》推荐的治疗窗浓度参考范围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丙戊酸TDM在低于治疗窗(<50 mg/L)、治疗窗内(50~100 mg/L)和高于治疗窗(>100 mg/L)的分布情况。采用Med Calc 5.2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 431例患者共计监测2 992次,其中男性监测1 637次,女性监测1 355次。与2019年监测次数相比,2020年及2021年监测次数分别增长54.93%、44.00%。2 992例监测样本中,仅接受1次监测的占比约为74.41%;监测频次为1次的门诊患者比例高于住院患者(χ2=95.15,P<0.001);监测频次为2、3次以上的住院患者比例均高于门诊患者(χ2=49.41、34.24,P<0.001)。门诊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低于住院患者(Z=-11.60,P<0.001);男性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低于女性患者(Z=-4.39,P<0.001);不同年龄段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5,P>0.05)。2019—2021年丙戊酸TDM在治疗窗内的监测比例为57.72%,高于在低于治疗窗及高于治疗窗的监测比例(χ2=155.38、1 216.68,P<0.001)。不同年份、年龄段、性别丙戊酸TDM在低于治疗窗、治疗窗内、高于治疗窗的监测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及总体样本丙戊酸血药浓度均为40~80 mg/L,稍低于AGNP共识推荐的丙戊酸"治疗窗浓度参考范围"(50~100 mg/L)。

    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进行个体化给药以提高丙戊酸血药浓度在治疗窗的比例,同时应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丙戊酸TDM的重视程度,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张彦景, 宋晓坤
    2023, 26(23):  2930-293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8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592KB) (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一类新型抗癌疗法改变了多种癌症的治疗格局。然而,ICIs存在许多潜在的并发症,称之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可能涉及神经系统、心脏系统、肺系统、皮肤系统、肾脏系统、胃肠系统、肝脏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尽管国内外已出台了一系列irAEs管理指南,但是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对irAEs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还不够规范。本文报道了1例使用信迪利单抗治疗后患者出现严重的多系统irAEs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存在的局限,为临床医生更好地处理多系统irAEs提供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综述与专论
    张心怡, 许木子, 郑艳, 赵越
    2023, 26(23):  2936-294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82-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704KB) ( )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健康焦虑(HA)患者数量显著增加,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后果和沉重负担。近年HA相关临床诊断的演变和范围界定存在不一致,但认知行为干预是公认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HA的临床诊断、筛查工具、相关因素和网络认知行为干预,并指出HA的概念和测量工具有待统一,其目前的难点是干预临界点的界定及制订适合初级或综合医疗机构开展的心理干预措施。此外,线上形式的HA认知行为干预经济便捷且与线下认知行为干预同样有效,值得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梁淑琴, 李晶
    2023, 26(23):  2943-295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76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1911KB) ( )  

    国外研究表明互动性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探索中的干预孤独症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方法。本文整理和分析了国外互动性阅读干预学前孤独症儿童口语沟通的实证研究,表明互动性阅读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词汇发展和口语(主动回应)有积极效果,而对口语(主动发起沟通)的效果存在争论,但由于这些研究的被试样本量较小,互动性阅读干预对改善孤独症儿童口语沟通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期望未来研究在更大的样本中探讨并验证互动性阅读干预对学前孤独症儿童主动回应和主动发起沟通的促进效果,并进一步考察互动性阅读干预对孤独症儿童口语能力提升效果的维持和泛化情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