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全选:
    2022年 第25卷 第36期    刊出日期:2022-12-20
    指南解读
    唐宇, 谭惠文, 李建薇, 余叶蓉
    2022, 25(36):  4483-449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69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42KB) ( )  

    库欣病是内源性库欣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导致高皮质醇血症的临床综合征。由于高皮质醇血症的持续存在,库欣病患者可以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代谢障碍等临床表现。对于库欣病,准确地诊断、恰当地治疗以及后续随访都极为重要。国际垂体协会根据新近研究证据,于2021年12月发布了《库欣病的诊断和管理共识(更新版)》,对于库欣病的筛查和诊断流程、术后监测、药物和放射治疗、并发症管理均有更新。本文重点对该共识中库欣病药物治疗部分进行解读,希望促进全科及专科医生对库欣病的规范化诊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邓臣前, 班江丽, 陈树春
    2022, 25(36):  4491-449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63KB) ( )  

    垂体腺瘤(PA)通常引起性腺轴的损害,导致女性患者的生育能力下降。妊娠可使垂体增大,而性腺轴的激素分泌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因此,对患有PA的妊娠妇女的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8月,欧洲内分泌学会(ESE)发布了关于妊娠期功能性和无功能性PA的临床指南,该指南从腺瘤的大小、位置和有无内分泌功能方面,描述了从妊娠前到分娩后诊断、治疗的时机和选择。本文在ESE指南的基础上,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总结了该指南的要点,以期结合中国的临床经验及患者特点,为临床医师管理此类患者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意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论著
    吴文霞, 陈桂珊, 刘兴州, 尤丽丽, 刘丹, 严励
    2022, 25(36):  4496-45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7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14KB) ( )  
    背景

    目前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预后较差。利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GNRI评估的基线营养不良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腔内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2年。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即GNRI将95例患者分为三组:营养正常组(43例)、轻度营养不良组(31例)、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1例)。收集患者的基线GNRI和其他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指数(BMI)、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分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临床结局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大截肢。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95例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营养不良52例(54.7%)。三组患者BM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血红蛋白、TG、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内16例患者死亡,其中10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5例患者接受了大截肢手术治疗。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92.1%、75.6%、50.1%;三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10.812,P=0.0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NRI≤98是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37,95%CI(1.070,13.942),P=0.037〕。

    结论

    营养正常(GNRI>98)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营养不良(GNRI≤98)患者;基于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可能是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和调节此类患者营养状态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涛, 张永军, 郑亮, 葛许华
    2022, 25(36):  4502-45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4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827KB) ( )  
    背景

    相较于传统电压标准,心电图(ECG)新标准对普通高血压人群诊断左心室肥厚(LVH)有着更高的准确性,但ECG新标准对超重和肥胖人群LVH的诊断效能鲜有报道。

    目的

    探讨ECG新标准对高血压合并超重和肥胖人群LVH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超重和肥胖患者368例,以超声心动图(UCG)为金标准,将LVH>115 g/m2(男性),>95 g/m2(女性)设为LVH(+)组;LVH≤115 g/m2(男性),≤95 g/m2(女性)设为LVH(-)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UCG指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体积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CG指标〔QRS波群持续时间(QRSd)、校正QT间期(QTc)、Sokolow-Lyon电压、Cornell电压、Peguero Lo-Presti电压、Cornell乘积)〕。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合并超重和肥胖人群LVH的影响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价ECG新标准(Sokolow-Lyon电压、Cornell电压、Peguero Lo-Presti电压、Cornell乘积)对超重和肥胖人群LVH的诊断效能。

    结果

    LVH(-)组和LVH(+)组一般资料中的性别、年龄、体表面积(BS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及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IVST、LVPWT、LVM、LVMI、QRSd、QTc、Sokolow-Lyon电压、Cornell电压、Peguero Lo-Presti电压、Cornell乘积均高于LVH(-)组,LVH(+)组LVEF低于LVH(-)组(P<0.05)。年龄〔OR=1.046,95%CI(1.024,1.069)〕、Sokolow-Lyon电压〔OR=1.793,95%CI(1.305,2.463)〕是高血压合并超重和肥胖人群患LVH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Sokolow-Lyon电压、Cornell电压、Peguero Lo-Presti电压、Cornell乘积诊断高血压合并超重和肥胖患者LV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4、0.695、0.662、0.722;以年龄、BSA、SBP、DBP、高血压病程时间、QRSd、QTc、Sokolow-Lyon电压、Cornell电压、Peguero Lo-Presti电压及Cornell乘积作为联合诊断模型,高血压合并超重和肥胖患者LVH的AUC为0.846。

    结论

    Sokolow-Lyon电压是高血压合并超重和肥胖人群患LVH风险的影响因素。ECG新标准Peguero Lo-Presti电压对高血压合并超重和肥胖人群LVH的诊断效能较低,不及Cornell乘积标准等传统心电图标准,联合诊断模型对超重和肥胖人群LVH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推荐在检查条件相对不足的基层推广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邵薇, 黄蒙蒙, 贺丹丹, 黄福鑫, 牛红月
    2022, 25(36):  4509-45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4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13KB) ( )  
    背景

    缺血性卒中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于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一种,在中老年患者中十分普遍。卒中患者由于自身躯体与心理的变化,其FD的影响因素可能与一般人群存在差异。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后FD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

    连续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后并发FD的中老年患者180例,住院期间采用自拟消化不良症状积分量表对患者FD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按照量表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FD组(评分≤7分,n=115)和中重度FD组(评分>7分,n=65)。通过病历系统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缺血性卒中后FD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180例患者FD症状评分3~12分,平均(7.2±1.7)分,其中115例(63.9%)患者症状评分≤7分,65例(36.1%)患者症状评分>7分。不同年龄(43~55岁、>55岁)和卒中病程(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缺血性卒中患者FD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3~55岁〔OR=3.367,95%CI(1.399,8.104),P=0.007〕以及丘脑梗死〔OR=2.111,95%CI(1.038,4.290),P=0.039〕是缺血性卒中后F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43~55岁和丘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F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FD发展的依据,为临床医生对缺血性卒中患者FD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黄馨懿, 章轶立, 孙凯, 刘宁, 齐保玉, 高景华, 谢雁鸣, 魏戌
    2022, 25(36):  4515-452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45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309KB) ( )  
    背景

    维生素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骨折、跌倒和肌无力等相关。此外,其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关联性也逐渐被关注。

    目的

    探讨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该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生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和丰台区开展的BEYOND研究数据库,纳入≥60岁的1 066例老年人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资料,包括人口和社会经济学特征、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左右手握力、坐立试验、随访2年的跌倒史和骨折史。依据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并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对受试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1 066例受试者中,维生素D缺乏组729例(68.39%),维生素D不足组291例(27.30%),维生素D充足组46例(4.32%)。三组受试者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ST)、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左髋整体T值、右髋整体T值、左手握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疼痛不适维度和EQ-5D效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维生素D充足组EQ-5D效用值均高于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水平是老年人EQ-5D效用值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分别为68.39%和27.30%,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握力与EQ-5D总效用值相关。尽早筛查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并及时补充足够摄入量对维持并提高该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唐召云, 何杨, 陈聪, 杨晓丹, 吴新华, 刘宏
    2022, 25(36):  4522-452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0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82KB) ( )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全球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报道。

    目的

    调查云南省丽江市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聚集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发病风险。

    方法

    2020年8—9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跨高原地区8个村落中35~75岁纳西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选用改良国人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计算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381例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高海拔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的收缩压、三酰甘油(TG)高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低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体质量异常的暴露率分别为48.8%、4.7%、24.7%、57.7%、29.1%;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及体质量异常暴露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海拔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中等海拔地区,糖尿病暴露率低于中等海拔地区。有29.1%、33.6%、21.5%的纳西族农村人群分别有1种、2种、≥3种主要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年龄段ICVD主要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度高于女性(P<0.05);其中不同年龄段男性、女性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较高,未来心血管疾病防治重点应针对男性、高龄等人群进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赵康, 徐欣怡, 朱涵菲, 梁辉, 杨宁琍, 林睿, 许勤
    2022, 25(36):  4528-453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6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973KB) ( )  
    背景

    减重代谢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的有效措施,但手术效果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仍不明确。

    目的

    探讨减重代谢手术后1年,治疗效果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进行减重代谢手术的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减重代谢手术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包括身体成分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体肌肉量(BM)、体脂肪量(BF)、内脏脂肪面积(VSF)〕、代谢相关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术前合并症、术后合并症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相关主诉、手术术式;术后心理状况相关指标包括生活质量、压力感、幸福感和手术满意度,分别采用简明生命质量量表(SF-12)、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幸福感量表(GWS)、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身体成分指标及代谢相关生化指标与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术后1年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为(82.7±31.7)%,BMI下降(10.3±4.3)kg/m2。96例(55.8%)患者术前存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相关合并症,术后完全缓解48例(27.9%),部分缓解30例(17.4%),未缓解18例(10.5%)。患者术后1年体质量、BMI、BM、BF、VSF、ALT、AST低于术前,TP、ALB高于术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精神生活质量(MCS)得分与ΔALT呈负相关(rs=-0.160,P=0.036);CPSS得分与EWL%(r=-0.181,P=0.017)、Δ体肌肉率(BM%)(rs=-0.174,P=0.022)呈负相关,与ΔALT(rs=-0.236,P=0.002)呈正相关;GWS得分与ΔALT(rs=-0.228,P=0.003)、ΔAST(rs=-0.216,P=0.004)呈负相关;满意度与ΔBMI(r=-0.171,P=0.025)、Δ体脂肪率(BF%)(r=-0.174,P=0.022)、ΔVSF(r=-0.154,P=0.043)呈负相关,与EWL%(r=0.284,P<0.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胃痛(β=-0.239,P=0.002)、术后体虚乏力(β=-0.169,P=0.025)是PCS得分的影响因素;ΔALT(β=-0.181,P=0.017)、术后体虚乏力(β=0.171,P=0.024)是MCS得分的影响因素;EWL%(β=-0.188,P=0.010)、ΔBM%(β=-0.146,P=0.047)、ΔALT(β=0.219,P=0.003)、术后体虚乏力(β=0.169,P=0.022)是CPSS得分的影响因素;ΔALT(β=-0.254,P=0.001)、术后反酸胃灼热(β=-0.251,P=0.001)是GWS得分的影响因素;ΔBMI(β=-0.245,P=0.010)、EWL%(β=0.247,P=0.003)、ΔBF%(β=-0.366,P<0.001)是满意度得分的影响因素。96例有术前合并症的患者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合并症缓解(β=0.411,P<0.001)、术后胃痛(β=-0.192,P=0.040)是躯体生活质量(PCS)得分的影响因素;ΔALT(β=-0.273,P=0.006)、术后反酸胃灼热(β=-0.263,P=0.008)是MCS得分的影响因素;术后合并症缓解(β=-0.220,P=0.024)、ΔALT(β=0.301,P=0.002)、术后胃痛(β=0.214,P=0.023)、ΔVSF(β=0.212,P=0.031)是CPSS得分的影响因素;术后合并症缓解(β=0.290,P=0.002)、ΔALT(β=-0.310,P=0.001)、术后胃痛(β=-0.271,P=0.004)是GWS得分的影响因素;术后合并症缓解(β=0.402,P<0.001)、ΔBF%(β=-0.452,P<0.001)、ΔBMI(β=-0.364,P<0.001)是满意度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减重代谢手术后1年,患者BMI显著降低,术后反酸胃灼热、胃痛、体虚乏力及ΔBF%、ΔALT升高对患者心理状况产生负面影响;EWL%、ΔBM%升高对患者心理状况产生正面影响。存在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合并症缓解程度越高对患者心理状况产生的积极影响越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曾媛, 王国华, 杨勇
    2022, 25(36):  4537-4545.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770KB) ( )  
    背景

    难治性癌痛患者常伴有口服困难,增加了治疗难度,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可实现持续、有效及安全镇痛。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舒芬太尼及吗啡在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PCIA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肿瘤科及安宁疗护中心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氢吗啡酮PCIA组、舒芬太尼PCIA组、吗啡PCIA组,各34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表(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每日等效口服吗啡剂量(MED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102例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中男51例、女51例,平均年龄(60.2±6.3)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程度、NRS评分、MEDD、原发肿瘤类型、疼痛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降低,组别与时间对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及时间分别对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治疗后24 、72 h,氢吗啡酮PCIA组患者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低于舒芬太尼PCIA组和吗啡PCIA组(P<0.05);治疗后1周,氢吗啡酮PCIA组与舒芬太尼PCIA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吗啡PCIA组(P<0.05),氢吗啡酮PCIA组患者爆发痛发作次数低于吗啡PCIA组(P<0.05);治疗后2周、1个月,氢吗啡酮PCIA组与舒芬太尼PCIA组患者NRS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低于吗啡PCIA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MEDD均升高(P<0.05),PSQI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吗啡PCIA组患者MEDD高于氢吗啡酮PCIA组和舒芬太尼PCIA组(P<0.05),舒芬太尼PCIA组患者MEDD高于氢吗啡酮PCIA组(P<0.05);治疗后1个月,吗啡PCIA组患者PSQI评分均高于氢吗啡酮PCIA组和舒芬太尼PCIA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QLQ-C30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吗啡PCIA组患者QLQ-C30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氢吗啡酮PCIA组和舒芬太尼PCIA组(P<0.05),舒芬太尼PCIA组患者情绪功能评分低于氢吗啡酮PCIA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三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难治性癌痛合并口服困难患者使用PCIA,相比吗啡,氢吗啡酮、舒芬太尼均能更有效地降低疼痛评分、减少爆发痛发作次数、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但氢吗啡酮比舒芬太尼起效更快,在改善情绪方面效果更佳,阿片类药物用量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都业铭, 张云巧, 韩敏, 王彦芳
    2022, 25(36):  4546-455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5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693KB) ( )  
    背景

    重性抑郁障碍(MDD)包含多种亚型,目前亚型区分多基于症状学特征,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指标。

    目的

    探究不同抑郁亚型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N400的差异,为抑郁亚型分型提供客观电生理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部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MDD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30项抑郁障碍症状量表(IDS-30)、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进行亚型分型,最终纳入78例单纯焦虑型MDD(ASD+MD-组)、46例单纯忧郁型MDD(ASD-MD+组)、61例焦虑忧郁型MDD(ASD+MD+组)、24例非焦虑忧郁型MDD(ASD-MD-组),同期招募社区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评估所有受试者HAMD-17、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的总分及因子分;通过句末歧义词诱发N400成分,采集所有受试者N400的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

    (1)MDD各亚组及对照组的HAMD-17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AMD-17总分MDD各亚组均高于对照组,ASD+MD+组高于ASD-MD+组和ASD-MD-组,ASD+MD-组高于ASD-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因子分MDD各亚组均高于对照组,ASD+MD-组高于ASD-MD+组、ASD-MD-组,ASD+MD+组高于ASD-MD+组、ASD-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因子分ASD+MD+组、ASD+MD-组均高于对照组,ASD+MD+组高于ASD-MD+组、ASD-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因子分MDD各亚组均高于对照组,ASD+MD+组高于ASD-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D各亚组的阻滞因子分、睡眠障碍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DD各亚型组及对照组的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D各亚组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因子分及RBAN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SD+MD+组的即刻记忆因子分低于ASD-MD+组(P<0.05)。(3)不同组别间潜伏期、波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电极点间潜伏期、波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别与电极点间无交互作用(P>0.05)。(4)中线前额电极点(Fz)的N400波幅与认知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r=-0.170,P=0.016),中线中央区电极点(Cz)的波幅与阻滞因子分呈正相关(r=0.151,P=0.033),中线顶区电极点(Pz)的波幅与阻滞因子分呈正相关(r=0.174,P=0.014);Fz的N400波幅与即刻记忆分呈正相关(r=0.138,P=0.050),Cz的潜伏期与延时记忆因子分呈负相关(r=-0.155,P=0.028)。

    结论

    MDD患者存在广泛认知功能损害,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能力均低于正常人,在各个亚型中ASD+MD+亚型及ASD+MD-亚型患者症状较重,ASD+MD+亚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最明显。MDD患者N400波幅与认知障碍呈负相关,与阻滞因子呈正相关。但MDD患者由句末歧义词诱发的言语整合功能未受损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调查与研究
    张官柏, 郑玲, 杨丽萍, 周勤, 王飞, 和亮泽, 程璇, 茶丽, 李昕悦
    2022, 25(36):  4554-456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26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532KB) ( )  
    背景

    目前,吸毒人群中精神疾病共患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云南省作为我国毒品流行重灾区,其吸毒人群中物质使用障碍(SUD)与其他精神疾病共患流调数据仍是空白。

    目的

    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SUD与常见轴Ⅰ精神疾病的共患情况。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8—11月在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和大理州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戒毒治疗的男性戒毒学员598例为调查对象。根据戒毒学员对阿片类和甲基苯丙胺类兴奋剂(ATS)类毒品的SUD情况,将戒毒学员分为三组:阿片类SUD组(245例)、ATS类SUD组(197例)和双重SUD组(146例)。采用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SCID-Ⅰ/P)中文版,对常见轴Ⅰ精神疾病(精神病性障碍、情感障碍、酒精SUD、镇静催眠药SUD)进行诊断,并比较不同毒品SUD戒毒学员中常见轴Ⅰ精神疾病的终生患病率。

    结果

    云南省598例男性戒毒学员中存在阿片类SUD、ATS类SUD和双重SUD的戒毒学员共588例。三组戒毒学员精神病性障碍、酒精SUD、镇静催眠药SUD终生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戒毒学员中,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和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5.82%,其中阿片类SUD组戒毒学员精神病性障碍的终生患病率(5.31%)低于ATS类SUD组(20.30%)及双重SUD组(27.40%)(P<0.05);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21.77%,阿片类SUD组、ATS类SUD组及双重SUD组戒毒学员中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7.14%、25.38%和24.66%;酒精SUD的终生患病率为42.18%,阿片类SUD组戒毒学员酒精SUD的终生患病率(35.10%)低于ATS类SUD组(45.69%)及双重SUD组(49.32%)(P<0.05);镇静催眠药SUD的终生患病率为13.61%,阿片类SUD组、双重SUD组戒毒学员中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9.18%和22.60%,ATS类SUD组戒毒学员中无检出。

    结论

    常见轴Ⅰ精神疾病在云南省SUD戒毒学员中的终生患病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同类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且这些精神疾病在ATS类SUD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又高于阿片类SUD人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褚晓婷, 杨晓明, 万秋萍, 张国慧, 熊建菁, 方嘉列
    2022, 25(36):  4561-456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8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574KB) ( )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群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死亡模式和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不同疾病对居民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及疾病谱变化情况。

    方法

    收集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户籍居民的人口资料和死亡资料。数据分别来源于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死因监测系统。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以根本死因进行分类统计。应用简略寿命表法、Arriaga's分解法,统计2016—2021年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分析不同年龄组和疾病死因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结果

    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3.68~84.40岁,2021年较2016年增加了0.72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81.47~82.15岁,女性期望寿命为85.95~86.74岁,2021年较2016年分别增加了0.68岁和0.79岁。65~84岁组对居民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最大,期望寿命增量为0.60岁,贡献率为83.29%。15~44岁组对期望寿命增加起"负向贡献"最大,期望寿命增量减少了0.12岁,贡献率为-17.18%。对居民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最大的死因为肿瘤,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贡献率分别为56.20%和53.55%;"负向贡献"最大的为损伤中毒,其次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贡献率分别为-35.69%和-17.25%。

    结论

    2016—2021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3.68~84.40岁,2021年较2016年增加了0.72岁;对居民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最大的年龄组为65~84岁组;对居民期望寿命增加"正向贡献"最大的死因为肿瘤,"负向贡献"最大的为损伤中毒。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诊疗分析
    玄英华, 王莉, 黄瑞贞, 吴青青
    2022, 25(36):  4567-45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11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224KB) ( )  
    目的

    探讨不同巨大胎盘类血池样病变的产前超声特征及产前诊断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超声检查时发现巨大胎盘类血池样病变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超声特征、临床诊断及妊娠结局。以最大径线>5 cm作为巨大胎盘类血池样病变的定义。

    结果

    6例患者均为单胎妊娠,年龄27~33岁,首次发现巨大胎盘类血池样异常回声的孕周为18+2~31+6周。3例(病例1、病例2及病例3)类血池样异常回声与胎盘组织有分界,分别于妊娠33+5周、29+1周及32周行剖宫产,3例新生儿均存在尿道下裂畸形,临床诊断均为胎盘绒毛膜板下出血;1例(病例4)类血池样病变位于胎盘子面,与胎盘组织有分界,突向羊膜腔,动态观察可以消失,妊娠期超声监测胎儿生长符合孕周,妊娠后期血池范围明显减小,临床诊断为巨大胎盘血池;2例(病例5和病例6)类血池样病变为弥漫性病变,累及大部分胎盘,正常胎盘组织减少,胎儿均为早发型生长受限(各经线<1%、腹围为2.3%),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均消失,孕妇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出现切迹(双侧、单侧);病例5于妊娠23周终止妊娠,病例6并发重度子痫前期,于妊娠27+4周终止妊娠,临床诊断均为胎盘灌注不良合并早发型胎儿生长受限。

    结论

    妊娠期胎盘类血池样异常回声根据其不同形成原因,有各自的超声特征,产前可以进行鉴别,及时诊断有助于提示严重胎盘灌注不良及绒毛膜板下出血病例产前严密监测胎儿情况,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杨艳艳, 王新玲, 李娜, 王蓓, 段晓妍, 张蕴霞
    2022, 25(36):  4573-45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03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269KB) ( )  

    宫腔化脓性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盆腔炎性疾病(PID),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椎间盘炎是发生于椎间盘间隙和邻近椎体或软骨板的感染性病变,其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诊断延迟直至出现椎体骨质破坏及下肢肌力减弱。本文报道了1例因取环手术引发宫腔化脓性感染进而引发腰椎间盘炎,出现腰痛伴行走障碍的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加深了对PID的病原体、感染传播途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其严重不良后果的认识。对于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临床医生除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之外,还应仔细询问病史并了解病情的演变过程,及时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王翠娅, 张军娜, 臧会铃, 吕畅, 郭慧, 马志超, 李建国
    2022, 25(36):  4577-45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9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161KB) ( )  
    背景

    急性腹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主诉之一,血管性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误诊率高。

    目的

    探讨腹痛病因清单在血管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按照腹痛病因清单确定的局部器官疾病、邻近器官疾病、全身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妇科疾病5个鉴别诊断方向,对3例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进行分析,筛查腹痛病因,总结腹痛病因清单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实用性。

    结果

    3例以不典型腹痛就诊的病例,按照腹痛病因清单筛查,分别用时1.5、1.5、1.75 h确诊为肾动脉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

    结论

    腹痛病因清单有助于引导血管性腹痛的鉴别诊断方向,帮助医师做出快速临床诊断,并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新进展
    潘琦, 戴付敏, 潘卫宇, 刘佳敏, 陈若娟
    2022, 25(36):  4582-458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68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427KB) ( )  

    口腔衰弱作为一个新概念在衰弱领域被提出,指伴随认知及身体功能衰退的口腔功能低下,与衰弱、肌少症、残疾及死亡等诸多老年人不良事件有关。本文回顾分析了口腔衰弱的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对口腔衰弱的研究现状、评估工具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老年人口腔衰弱未来的研究方向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开发适合我国老年人口腔衰弱的评估工具、开展口腔衰弱的调查性研究、丰富研究设计内容和方法以及加强干预研究四方面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罗培艺, 马良, 苟慎菊
    2022, 25(36):  4587-459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12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850KB) ( )  

    高钾血症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有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服用影响血钾的药物等。主要表现为心脏和神经肌肉症状,也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治疗上需以血钾水平和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为指导来选择药物或透析治疗。近年来涌现出多种新型口服降血钾药物,有望改变高钾血症的治疗模式。本文结合文献,对合并危险因素的高钾血症的流行病学、诊断、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合并危险因素的高钾血症的相关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岑秋宇, 庞日朝, 崔艳如, 魏娟芳, 张安仁
    2022, 25(36):  4595-460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330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2594KB) ( )  

    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的发现,人们意识到肠道微生物群对IB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由此提示,从调节肠道微生物角度出发,可能是治疗IBD的新策略。鼠李糖乳杆菌(LGG)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益生菌菌株之一,其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维持肠上皮屏障完整性、调节肠道免疫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焦虑抑郁状态等途径达到缓解IBD的目的。因此,本文就LGG对IBD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方法学研究
    巫婷, 刘珏
    2022, 25(36):  4601-46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77
    摘要 ( )   Rich HTML ( )   PDF for PC (3136KB) ( )  

    检测阴性设计是一种简便、快速且有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疫苗上市后效果评价,有助于国内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卫生机构评估疫苗上市后效果及其他干预措施效果,其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实时检测阴性设计、整群随机检测阴性设计等新型衍生设计类型的出现,该研究设计被逐步应用于疾病危险因素探索、干预措施效果评估等。然而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为缺乏。本研究介绍了检测阴性设计的定义、基本原理、方法、设计实施要点,以及实时检测阴性设计、整群随机检测阴性设计等最新衍生设计类型、优势、局限性,在疫苗上市后效果评价以及其他干预措施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