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视是导致视觉损害的重要病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近视在我国有着高发病率和低龄化趋势。目前临床上尚无儿童近视的逆转方法,因此规范化开展屈光不正的筛查工作,实现近视的早发现、早干预极其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最基层的卫生健康专业机构,能够准确掌握本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分布情况。有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的 探讨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学龄儿童近视防控干预模式的可行性。
方法 本研究为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学生视力与屈光状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2021年3月、2021年9月4组数据5 558条记录。建立学生电子屈光档案,包括裸眼远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轴位)、是否戴镜、角膜塑形镜佩戴情况。设立视力筛查警戒级别从低到高分别为0、1、2和3级,分别对不同年级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警戒级别、等效球镜度数(SE)以及同一学生不同时间视力变化情况和警戒级别演变过程进行比较,针对不同警戒级别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分析并讨论干预结果。
结果 不同年级学生、男生、女生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413、47.168、53.042,P<0.05);与低年级(1、2年级)学生相比,中高年级(3、4、5、6年级)学生裸眼远视力均降低(P<0.003)。男生和女生裸眼远视力随年级增加而降低,其中女生比男生下降更快。各年级男、女生裸眼远视力警戒级别组成类似,主要由0、1和3级组成;随着年级增加,低警戒级别(0级)人数逐渐减少,高警戒级别(3级)人数逐渐增加。不同年级学生、男生、女生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4.728、121.704、123.807,P<0.05);随着年级的增加,SE愈偏向负值,且左、右眼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P<0.05),右眼SE负值化的趋势更加显著,提示右眼警戒级别更高,右眼更易趋于近视化。追踪同一学生连续3年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次视力检测的学生、女生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27、10.221,P<0.05);与2019年9月和2020年9月相比,2021年3月和9月学生裸眼远视力均下降(P<0.008)。在警戒级别演变过程中,警戒级别越高,恢复为低警戒级别的可能性越低,各警戒级别向更高警戒级别进展程度随级别增高而增高。
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学生视力与屈光状态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裸眼远视力随年级增加而降低,高警戒级别人数随年级增加而增加。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视力筛查警戒机制,推进学龄儿童近视防控的三级预防进校园,联合家-校-医三方,有望在学龄儿童近视防控中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