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20年 第23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20-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张玉双, 李晶
2020, 23(21): 2607-261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50
摘要
(
)
PDF for PC
(1412KB) (
)
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所以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随机对照试验被认为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金标准,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应用于实际临床时,常无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近年来,基于真实诊疗环境下的真实世界证据逐渐被药品监管机构采纳。本文旨在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差异,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肺癌临床循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我国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研究
陈玫,孟彦辰
2020, 23(21): 2615-262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02
摘要
(
)
PDF for PC
(1415KB) (
)
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地区,理应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给予更高的关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从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方面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化解我国农村老年人因失能、失智带来的社会风险。本文从分析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困境,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农村筹资、服务给付等几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旨在加快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征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共病分析研究
许慎,卢春燕,王覃,陈德才,李静,袁艳玲,吴承倢,田浩明
2020, 23(21): 2621-26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779
摘要
(
)
PDF for PC
(1618KB) (
)
背景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这些共病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骨密度并增加骨折风险,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目前对骨质疏松症与其他疾病共患关系的整体研究非常缺乏,难以帮助临床医生形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共病情况的全面了解。目的 探讨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共病特征及共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以期提高相关科室医生的骨质疏松症诊疗能力,最终促进骨质疏松症整体诊疗水平并减轻患者负担。方法 2006年3月—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有37 559例住院患者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按照排除标准排除6 197例后,最终纳入31 36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诊断数据、骨密度数据,根据患者是否患有共病将其分为共病组和非共病组,比较两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比较两组共病种数、各种疾病的共病率。结果 31 362例患者中,有共病者30 698例(97.88%),患者平均患共病种数为(4.0±2.2)种;发生骨折10 378例(33.09%)。共病率排名前3位的单病种分别是高血压(I10)、2型糖尿病(E11)和其他椎间盘疾患(M51),其共病率分别为41.41%、18.75%、15.88%;共病率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分别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循环系统疾病(I00-I99)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其共病率分别为42.27%、32.15%及31.25%。在24种(类)共病中,有14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腰椎骨密度高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2型糖尿病(E11)、高血压(I10)和膝关节病(M17);有3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腰椎骨密度低于非共病组(P<0.05),分别为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和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在24种(类)共病中,有4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股骨颈骨密度高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膝关节病(M17)、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及2型糖尿病(E11);有12种(类)疾病的共病组股骨颈骨密度低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和脑梗死(I63)。在24种(类)共病中,有5种(类)疾病的共病组全髋骨密度高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2型糖尿病(E11)、膝关节病(M17)和其他椎间盘疾患(M51);有9种(类)疾病的共病组全髋骨密度低于非共病组(P<0.05),差异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和其他呼吸性疾患(J98)。骨折组共病种数大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膝关节病(M17),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肿瘤(C00-D48)共病率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高血压(I10),循环系统疾病(I00-I99),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消化系统疾病(K00-K93),呼吸系统疾病(J00-J9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44),神经系统疾病(G00-G99),其他呼吸性疾患(J98),肝的其他疾病(K76),脑梗死(I63),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25),动脉粥样硬化(I70),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共病率高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 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与其他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合并存在,应特别注意评估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骨密度和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低估骨性关节炎和其他肌肉关节疾病患者的骨密度时,可能需要行定量计算机体层摄影(QCT)骨密度检查或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如骨折风险评估量表(FRAX)〕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糖尿病患者舌、面诊参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及其治疗前后的参数变化分析研究
谢晟洁,李福凤
2020, 23(21): 2631-26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30
摘要
(
)
PDF for PC
(1273KB) (
)
背景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所以利用具有中医诊断学特色的舌、面诊技术将其所包含的舌面诊信息加以整理和深入研究,并做进一步运用,才能让这种便捷、有效、可靠的诊断方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的 通过在临床上收集糖尿病患者的舌、面诊参数,探讨糖尿病患者舌、面诊参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前后的舌、面诊参数变化特点。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2月,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DKF-Ⅱ型中医舌、面诊数字化检测仪采集320例糖尿病患者舌、面诊图像,同步收集其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糖尿病患者舌、面诊参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集35例新发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舌、面诊参数,运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其治疗前后舌、面诊参数的差异。结果 舌诊参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919(P<0.05),舌诊参数主要受舌色R值、腐腻特征值、厚薄特征值的影响(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0.791、-0.750,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受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的影响(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43、-0.590、-0.569,P<0.05)。面诊参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834(P<0.05),舌诊参数主要受面色Y值的影响(典型相关系数为0.732,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受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0.397,P<0.05)。35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舌诊参数中点刺特征值、苔色G值低于治疗前(P<0.05);其他舌、面诊参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舌、面诊参数与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舌、面诊参数可能成为辅助临床诊断、预测疾病转归的中医特色指标之一。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舌、面诊参数的变化情况,提示舌诊参数可以作为糖尿病疗效评价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罗媛容,陈妙霞,吴少珠,於雪英,曲峰蕾
2020, 23(21): 2635-264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07
摘要
(
)
PDF for PC
(1149KB) (
)
背景 体力活动状况是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率的一个极佳指标,COP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高水平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减少再住院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COPD患者进行访谈,了解 患者进行体力活动的真实体验,明确常见促进和阻碍其进行体力活动的因素,为提高COPD患者日常体力活动水平,鼓励坚持长期健康行为提供策略。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研究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最终访谈18例患者,采用半结构访谈结合观察法收集资料,应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影响COPD患者体力活动状况的3个主题:感知与动机(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价值 认知,体力活动的经历,目标和动机)、社会支持(包括医务人员的支持,家庭支持,同伴支持)、环境资源(包括季节,缺乏氧疗的协助,社区资源)。结论 广州市COPD患者的体力活动状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唤醒患者及家属对体力活动的关注度,整合医疗社会 支持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因素,有效解决障碍因素,以促进COP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疾病转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张凯楠,刘潇潇,王慧,张朝霞
2020, 23(21): 2642-264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39
摘要
(
)
PDF for PC
(1142KB) (
)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在近年妊娠期疾病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其高发病率为我国母婴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危害。目前研究提示人类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与相关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肠道菌群结构和相对比例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高危因素。目的 探究肠道球形梭菌和多形拟杆菌水平改变与GDM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3-01至2019-03-30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 034例妊娠妇女,在其首次就诊于本院并确认妊娠时纳入观察队列,之后每4周返回医院行随访并完成产检,当确诊GDM时为最后一次随访。将确诊为GDM的受试者作为病例组,依据病例组受试者年龄、孕周、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1∶1匹配对照组受试者。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一般资料,入组时、妊娠20周、诊断GDM时球形梭菌、多 形拟杆菌水平。分析病例组不同时间点球形梭菌及多形拟杆菌与空腹血糖间的相关性。结果 1 034例观察队列中,28例受试者中途退出,5例受试者失访,故共计1 001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其中90例(8.99%)被诊断为GDM,即病例组。对照组与病例组年龄、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腹围、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组时球形梭菌、多形拟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妊娠20周、诊断GDM时球形梭菌、多形拟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妊娠20周、诊断GDM时球形梭菌、多形拟杆菌水平高于入组时(P<0.05);对照组在病例组诊断GDM对应的时间点的多形拟杆菌水平高于入组时和妊娠20周时(P<0.05)。病例组诊断GDM时球形梭菌、多形拟杆菌与诊断GDM时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5、0.342,P值分别为<0.001、0.001)。结论 球形梭菌与多形拟杆菌的结构改变可能是导致GDM发病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联合肾上腺髓质中段肽及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王惠文,邢柏*
2020, 23(21): 2647-265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72
摘要
(
)
PDF for PC
(1207KB) (
)
背景 目前脓毒症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其预后的评估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将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及降钙素原(PCT)应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但评估效能中等。三者联合是否有更高的评估效能,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NEWS联合MR-proADM及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急诊科医生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做出有效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NEWS、MR-proADM及PCT水平。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28 d后24例(21.4%)患者死亡(死亡组),88例(78.6%)患者存活(存活组)。死亡组年龄、NEWS、MR-proADM、PCT高于存活组(P<0.05)。NEWS>1~3、>3~5、>5分患者死亡率高于NEWS≤1分患者,NEWS>5分患者死亡率高于NEWS>1~3分患者(P<0.05);MR-proADM>4.6 nmol/L患者死亡率高于MR-proADM≤1.2、>1.2~2.5 nmol/L患者(P<0.05);PCT>3.6 μg/L患者死亡率高于PCT≤0.8、>0.8~1.4 μg/L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WS〔OR=1.321,95%CI(1.070,1.630)〕、MR-proADM〔OR=1.254,95%CI(1.062,1.480)〕、PCT〔OR=1.179,95%CI(1.049,1.326)〕为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NEWS、MR-proADM、PCT三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EWS、MR-proADM、PCT单独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Z=2.670,P=0.007;Z=2.104,P=0.043;Z=2.449,P=0.014)。结论 NEWS、MR-proADM、PCT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能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刘彬,王荣,屈洪党,张宏,张万龙,张树叶,董晓婉
2020, 23(21): 2653-265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61
摘要
(
)
PDF for PC
(1130KB) (
)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后临床疗效不确切,易反复。寻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分为试验组(即采用尿激 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即单用尿激酶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脑卒中发病至治疗的时间(OTT)、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7 d内发生出血、系统性出血、出血性脑梗死1型(HI-1)、出血性脑梗死2型(HI-2)、脑实质出血1型(PH-1)、脑实质出血2型(PH-2)的例数,入院3个月内死亡例数,以及治疗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以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进行预后判定,≤1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整个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控制混杂因素。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SM前,对照组57例,试验组32例。PSM后,对照组26例,试验组26例。两组患者PSM后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OTT、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PSM后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Z=-2.754,P=0.006)。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21、-4.121,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7 d内出血、系统性出血、HI-2、PH-2发生率及入院3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7 d内均无HI-1、PH-1发生。试验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20,95%CI(0.848,1.000),P=0.049〕、入院时NIHSS评分〔OR=0.538,95%CI(0.362,0.798),P=0.002〕、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OR=11.271,95%CI(1.833,69.317),P=0.009〕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健康人群恶性肿瘤的检出分布对肿瘤筛检策略的警示
吴艳芬,冯美静
2020, 23(21): 2658-26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76
摘要
(
)
PDF for PC
(1110KB) (
)
背景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甚至是根治恶性肿瘤的先决条件。然而,如何在肿瘤筛检项目中找到可靠、低成本的肿瘤筛检方法值得临床探究。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检出分布及其检出方法,以利于今后更好地进行肿瘤筛查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健康管理部健康体检者共185 938例(已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者)的体检结果(男性105 204例,女性80 734例),根据年龄分为≤29岁、30~44岁、45~59岁、60~74岁、≥75岁五个年龄组,筛选出各检查方法提示恶性肿瘤高风险者,追踪随访其进一步检查诊断结果,统计其中确诊恶性肿瘤病例数。结果 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153例,检出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21‰)、甲状腺癌(0.12‰)、乳腺癌(0.11‰)、肝癌(0.09‰)、宫颈癌(0.06‰)。60~7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检出率最高(2.30‰),其他组肿瘤检出率依次由高到低为≥75岁年龄组(1.75‰),45~59岁年龄组(1.46‰),30~44岁年龄组(0.38‰),≤29岁年龄组(0.15‰)。男性肺癌和肝癌检出率(分别为0.28‰、0.13‰)高于女性(分别为0.12‰、0.02‰)(χ2=4.318,χ2=5.032,P均<0.05)。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检出率(分别为0.26‰、0.22‰)高于男性(分别为0、0.05‰)(χ2=27.368,χ2=9.989,P均<0.01)。检出方法主要为胸部CT或数字X线摄影技术(DR)、超声、肿瘤标志物、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肺癌主要由胸部CT/DR检出,超声是盆腹腔及腺体肿瘤筛检的主要手段,肿瘤标志物是肝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的检出方法。结论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恶性肿瘤筛查意义重大,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为60~74岁,主要检出方法为胸部CT或DR、超声、肿瘤标志物、TCT,对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进行早筛尤为重要。体检中心应设立切实可靠的肿瘤早筛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重度慢性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下沉社区的诊疗研究
王子超,唐存亮,黄冠华
2020, 23(21): 2664-266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811
摘要
(
)
PDF for PC
(1202KB) (
)
背景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发性疾病,很难根治。对中重度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医疗管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人群健康服务模式是社区医疗管理。目的 探讨中重度慢性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在社区医疗管理下的诊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和急诊科诊治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中重度HF-REF患者11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组,同意回到社区与社区医生签约患者52例(社区组),无法回到社区和不愿意接受社区医生签约患者63例(区外组)。社区组医护学习《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并在技术层面和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急诊科专科医生对本疾病的诊治达成一致,进行社区医疗管理模式。区外组患者如有医疗问题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治。两组患者出院后第6、12个月时本项目组成员对其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症状加重、体征加重、药量增加、饮食减少、运动减少、社会活动减少、情感改变(烦躁/淡漠)、睡眠减少〕,“金三角”药物服药依从性及心衰不良事件(合并症增加、急性心衰再发、再次住院、手术、全因死亡)。“金三角”药物:是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合用,本研究主要观察这三个药物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随访第6个月,社区组症状加重率、饮食减少率低于区外组(P<0.05);随访第12个月,社区组症状加重率、社会活动减少率、睡眠减少率低于区外组(P<0.05)。随访第6、12个月,社区组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服药依从性高于区外组(P<0.05);随访第12个月,社区组急性心衰再发率低于区外组(P<0.05)。结论 社区医疗管理模式可以减缓中重度HF-REF疾病的进展,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合并低骨量患者骨量和肌力的作用效果研究
王小冬,杜艳萍,肖峰,张敏,于爱华,乌日娜,陈宇,陈华,程群
2020, 23(21): 2669-267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02
摘要
(
)
PDF for PC
(1110KB) (
)
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合成代谢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社区老年人中,他汀类药物是否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对低骨量者,他汀类药物是否可延缓骨量丢失速度,国内较少文献报道。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合并低骨量患者骨量和肌力的作用效果。方法 2014年7—9月将上海市周家桥社区管理的401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6.99 mmol/L〕合并低骨量〔-2.5<骨密度(BMD)T值<-1.0〕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199例自愿选择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202例不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服用碳酸钙D3 600 mg/d、阿法骨化醇0.5 g/d。比较干预前和干预2年后BMD、骨转换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NP)〕、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肌力〔左握力、右握力〕的变化。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BMD、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换指标、除TC外的生化指标、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年后,试验组BMDL1~4、BMD股骨颈及BMD髋部的变化量分别为(0.029±0.002)、0.024(0.012,0.040)、(0.026±0.017)g/cm2,均大于对照组的(0.007±0.001)、0.009(0.003,0.015)、(0.007±0.006)g/cm2(P<0.001);试验组β-CTX、PINP变化量分别为(-0.151±0.087)、(-17.57±16.89)μg/L,均小于对照组的(-0.020±0.017)、(-3.48±6.29)μg/L(P<0.001);试验组CK变化量为0.17(0.11,0.18)U/L,大于对照组的-0.01(-0.02,0.01)U/L(P<0.001);试验组AST变化量为(1.20±0.31)U/L,大于对照组的(1.07±0.31)U/L(P<0.001);试验组TC变化量为(-2.68±0.10) mmol/L,大于对照组的(-0.25±0.00)mmol/L(P<0.001);试验组左、右握力变化量分别为(-1.99±1.34)、(-2.28±1.26)kg,大于对照组的(1.18±1.77)、(1.10±1.80)kg(P<0.001)。他汀类药物干预后,试验组左、右手握力与CK之间无直线相关性(r=0.050,P=0.480;r=-0.105,P=0.141);左、右手握力与TC之间呈正相关(r=0.302,P<0.001;r=0.462,P<0.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减缓增龄性骨丢失,提高BMD,抑制骨转换;但使上肢肌力明显降低。建议服用阿托伐他汀的老年人应加强肌力训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方案对单胎妊娠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研究
田海清,门鸿芹,张萌,李霞,腊晓琳
2020, 23(21): 2673-267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97
摘要
(
)
PDF for PC
(1130KB) (
)
背景 冻融胚胎移植(FET)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自然周期或激素替代周期是其重要环节,二者的安全性逐渐被重视。目的 探究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的FET方案对单胎妊娠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FET的419例单胎活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分为2组,A组(n=175)为自然周期FET患者,B组(n=244)为未能按时返院行排卵监测,给予激素替代周期FET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抗缪勒试管激素(AMH)、超促排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及注射Gn的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激素水平、获卵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MⅡ)数、正常受精卵(2PN)数、FET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随访其两组正常体质量儿发生率、早产儿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早产低体质量儿发生率、足月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性别比、出生体质量、分娩孕周。结果 419例患者中,A组患者自然周期为175个周期,B组患者激素替代周期为244个周期。A组患者年龄、配偶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基础LH、AMH、超促排周期的Gn总量、超促排周期的注射Gn的天数、HCG注射日雌激素水平、获卵数、MⅡ数、2PN数、FET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正常体质量儿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早产儿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早产低体质量儿发生率、足月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男性出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激素替代周期的FET患者,自然周期的FET患者正常体质量儿发生率更高,妊娠结局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初步应用
余彩茶,水旭娟,焦岩,林媛媛
2020, 23(21): 2678-268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80
摘要
(
)
PDF for PC
(2386KB) (
)
背景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在胚胎着床前,内膜能够使胚胎正常着床的一种综合情况。近年来,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既往多倾向于对内膜厚度、回声和血流的研究,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子宫内膜弹性有望成为内膜容受性研究的新方向。目的 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进行定量测量,对比分析容受期与增殖期子宫内膜弹性模量值的差异,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门诊行卵泡监测的备孕妇女80例,分别在内膜增殖期和容受期对其行二维超声和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取并比较两个时相的内膜回声类型、内膜厚度以及内膜平均弹性模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女性的子宫内膜在增殖期主要表现为均匀低回声的三线征,容受期主要表现为均匀高回声。增殖期和容受期内膜厚度和内膜平均弹性模量值分别为7.0(6.0,8.0)mm、(25.7±4.4)kPa及11.0(10.0,12.8) mm、(9.4±2.7)kPa。容受期内膜厚度高于增殖期,容受期内膜平均弹性模量值低于增殖期(P<0.05)。内膜厚度与内膜平均弹性模量值之间呈负相关(rs=-0.849,P<0.05)。不同回声类型内膜平均弹性模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定量评估子宫内膜弹性,间接反映内膜时相,结合内膜厚度及回声类型,能为不孕症患者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艾灸对压疮大鼠皮肤损伤修复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韩超,尹洪娜,杨稀瑞,范苗苗,李惠航,王明振,韩其琛,孙忠人
2020, 23(21): 2682-268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19
摘要
(
)
PDF for PC
(1922KB) (
)
背景 近年来研究发现,艾灸能够促进压疮(PU)愈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通过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在皮肤损伤的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 观察艾灸对PU大鼠创面愈合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在皮肤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2月选取SPF级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20只大鼠参照缺血-再灌注原理进行PU造模,造模后按1∶1比例随机分为艾灸组和模型组,另外10只为空白组不予造模。模型组给予碘伏清洁创面,1次/d,10 d为1个疗程;艾灸组采用艾灸在创面局部治疗,15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干预1、3、5、7、10 d观察比较创面愈合率、创面病理损伤情况、磷酸化Akts473、磷酸化Bads136、磷酸化Caspase-9s19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3、5、7、10 d艾灸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可见较多新生肉芽组织及血管。干预1、3、5、7、10 d模型组与艾灸组磷酸化Akts47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干预1、3、5、7、10 d艾灸组磷酸化Akts47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 干预1、3、5、7、10 d模型组与艾灸组磷酸化Bads13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干预1、3、5、7、10 d艾灸组磷酸化Bads13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干预1、3、5、7、10 d模型组与艾灸组磷酸化Caspase-9s19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干预1、3、5、7、10 d艾灸组磷酸化Caspase-9s19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艾灸能够促进PU大鼠创面皮肤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
崔静,邸卫华,李燕,王金燕,毕锋莉,王万胜,王德强,邵翠杰
2020, 23(21): 2689-2692.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40
摘要
(
)
PDF for PC
(1109KB) (
)
背景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明显增多,逐渐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项目较为单一且治疗效果缓慢,很多文献报道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但是针灸是有创治疗,家长与患儿不易接受。穴位按摩有效地规避了针灸的缺点,因此探讨穴位按摩对语言及智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发育迟滞患儿15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80例和干预组7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语言训练、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干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测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第1次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为中期评估,于6个疗程后进行第2次评估为末期评估。结果 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智力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发育商(DQ)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3个疗程、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发育迟滞患儿的语言功能及智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系统论视角的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研究
范转转,向乐怡,周桐,杨倩,姚东明
2020, 23(21): 2693-2697.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660
摘要
(
)
PDF for PC
(1164KB) (
)
背景 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在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家庭医生服务中,中医药的融入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现有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中几乎未提及或很少涉及中医药服务,中医药的融入程度还不够。因此,推动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迫在眉睫。目的 了解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的现状,找出中医药服务与家庭医生服务的契合点,为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 2018年10月,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以“家庭医生服务”和“全科医生服务”为主题词,检索时间为“2010-01-01至2018-09-15”,来源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CSCD”,检索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期刊论文,最后纳入分析的文献83篇。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家庭医生服务系统的内外部出发,构建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系统内部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经济负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四个维度,系统外部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四个维度。结果 纳入分析的83篇文献中:提及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经济负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四个维度存在问题的占比分别为62.7%、12.0%、18.1%、6.0%;提及系统外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四个维度存在问题的占比分别为43.4%、12.0%、33.7%、41.0%。结论 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需要从系统内外部八个方面展开:系统内部,需鼓励中医药人才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加入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西医签约合作提供服务;适宜合理运用中医药;系统外部,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信息技术支撑;加强宣传引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老年痴呆患者遗嘱能力的研究进展
赵妍,杨烨瑶,沈旭慧,毛丹旦,练海娟,徐美英
2020, 23(21): 2698-2701.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50
摘要
(
)
PDF for PC
(1100KB) (
)
痴呆是一种发展病程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以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为核心。轻中度痴呆患者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及执行能力。遗嘱能力作为一项高级执行能力,因其跨越医学与法律的范畴引起了国外广大学者的关注。痴呆患者具有立遗嘱的权利,但其所立遗嘱是否有效值得探讨。目前国外对痴呆患者遗嘱能力评定标准、评估工具的研究逐渐增多,而我国对这方面的关注较少。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老年痴呆患者遗嘱能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引进合理有效的遗嘱能力评定标准和评估工具提供依据,同时为保护我国痴呆患者合法权益、维护患者尊严、减少家庭和法律的纠纷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现状分析
姚丰菊,张伟平,张瑞岭,刘长军,王海岭,郭正军,王玉杰
2020, 23(21): 2702-270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06
摘要
(
)
PDF for PC
(1174KB) (
)
背景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更强调多部门综合管理及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全程治疗。通过研究分析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现状,可健全服务体系,为恢复患者社会功能、减少疾病负担提供依据。目的 对2014—2018年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政府健全、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制定救治救助政策及推进社区康复服务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2019年1—4月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信息系统中河南省所有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常住人口数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数据。记录2018年信息系统使用情况(包括信息系统覆盖率、信息系统注册用户数)、在册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登记管理及治疗情况〔包括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常住人口数、在册患者数、规范管理患者数、规律服药患者数、病情稳定患者数、居家患者数、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稳定率〕,比较2014年与2018年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稳定率,记录2014—2018年在册患者未治期、病程,在册患者政策利用情况。结果 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174个县/区全部开通信息系统用户账号,均开展患者信息录入随访工作,信息系统覆盖率为100.00%,系统注册总用户数为3 429例。2018年河南省在册患者共413 240例,对比2014年248 128例,环比增长66.54%。2018年河南省报告患病率平均为4.34‰,各省辖市中报告患病率前3位依次为商丘市(5.23‰)、周口市(5.23‰)、驻马店市(5.23‰);省直管县(市)中报告患病率前3位依次为新蔡县(5.68‰)、兰考县(5.17‰)、滑县(5.12‰)。2018年河南省规范管理率平均为72.99%,各省辖市中漯河市规范管理率最高(87.96%);省直管县(市)中兰考县规范管理率最高(96.08%)。2018年河南省规律服药率平均为30.31%,各省辖市中洛阳市规律服药率最高(51.15%);省直管县(市)中邓州市规律服药率最高(74.95%)。2018年河南省稳定率平均为81.43%,各省辖市中济源市稳定率最高(97.76%);各省直管县(市)中兰考县稳定率最高(98.46%)。与2014年相比,2018年河南省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稳定率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6.92%、115.31%、80.10%、62.44%。2018年河南省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稳定率均高于2014年(P<0.05)。河南省精神分裂症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4—2018年逐年缩短;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5年较2014年有所延长,之后3年逐年缩短;偏执性精神病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4—2016年逐年缩短,之后2年先延长后缩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4—2017年逐年缩短,2018年与2017年保持一致;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4—2017年逐年缩短,2018年较2017年略有延长。以精神分裂症在册患者为标准,2014—2018年河南省在册患者病程分别为13.45、12.12、10.66、10.50、10.10年,逐年缩短。参加严重精神障碍门诊救助的2 500例患者中,享有低保救助者1 629例(65.16%),享有残联救助者631例(25.24%),享有民政救助者304例(12.16%),享有门诊慢性病报销者966例(38.64%),享有3种及以上救助政策者346例(13.84%)。结论 2014—2018年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登记人数不断增多,患者管理和治疗状况有所提高,在册患者未治期有所缩短。但部分地市工作差距较大,规律服药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心理矫治对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干预效果的研究
苏亚玲,姜振东,张爱军,许艳瑾,汤艳侠,肖泽丹
2020, 23(21): 2709-271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44
摘要
(
)
PDF for PC
(1272KB) (
)
背景 长期吸食海洛因会产生一系列的躯体和精神情绪问题,目前美沙酮维持治疗是海洛因依赖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海洛因依赖者多具有心理问题,但目前我国心理矫治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 探讨心理矫治对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8年1—6月随机抽取武汉市4个区中5所最具代表性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选取连续治疗2年及以上的400例海洛因依赖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个体矫治组86例、团体矫治组120例、同伴矫治组115例和对照组79例。个体矫治组:由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业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为患者治疗,1次/周,0.5 h/次,共24次。团体矫治组:由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业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承担治疗工作,10~15人/组,1次/周,1.5 h/次,共24次。同伴矫治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同伴压力的积极因素,对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教育。个体矫治组、团体矫治组、同伴矫治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美沙酮维持治疗,严格按照用药剂量和用药程序,由门诊医护人员告知服药相关的注意事项。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个体矫治组、团体矫治组、同伴矫治组、对照组分别有73例(84.9%)、99例(82.5%)、92例(80.0%)、61例(77.2%)最终完成随访。个体矫治组、团体矫治组、同伴矫治组干预后SSRS、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个体矫治组、团体矫治组干预后SSRS、MMAS-8评分高于同伴矫治组,SCL-90评分低于同伴矫治组(P<0.05);个体矫治组干预后SSRS、MMAS-8评分高于团体矫治组,SCL-90评分低于团体矫治组(P<0.05)。结论 心理矫治对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而且三种不同矫治方法之间效果存在差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急诊快速诊断不典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分析
姜有金*,李娟,张正方,朱冰
2020, 23(21): 2714-2718.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48
摘要
(
)
PDF for PC
(1135KB) (
)
背景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上少见,如未及时发现将出现致命危险。以胸背部剧烈疼痛伴高危病史及体征的典型AAD不易被误诊和漏诊,而以不典型临床表现的AAD患者,极易被临床误诊或漏诊,因此,对不典型AAD的诊断研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目的 总结急诊快速诊断不典型AAD的诊治流程,并观察该流程对患者确诊时间及急诊科滞留时间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由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确诊和误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1例典型和不典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表现和最终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典型AAD组51例和不典型AAD组40例;再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不典型AAD组分为对照亚组(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24例和观察亚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16例。急诊诊断流程:自2012年发现并确诊第1例不典型AAD患者后不断探索和改进该类患者的急诊诊断流程。2016年前,由于对不典型AAD尚处于认识不充分阶段,并没有对疑似不典型AAD患者同时进行常规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尿淀粉酶、凝血四项、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和D-二聚体及必要时的CT检查,经过多年总结与深入学习主动脉疾病相关知识,并结合相关文献,逐渐加深对不典型AAD的认识,形成修改后的急诊流程,即上述检查同时进行,并对高度疑似患者、经CT平扫不能确诊的不典型AAD患者及时给予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漏诊情况、误诊情况、确诊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转归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典型AAD组、对照亚组、观察亚组患者性别(χ2=0.024,P=0.989)、年龄(F=2.594,P=0.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诊科诊断时,对照亚组和观察亚组各误诊1例患者,典型AAD组误诊5例。典型AAD组于急诊诊断正确的46例患者,其确诊时间为(27.6±16.8)min;对照亚组于急诊诊断正确的23例患者的确诊时间为(38.8±21.6)min;观察亚组于急诊诊断正确的15例患者的确诊时间为(19.1±7.4)min。三组于急诊诊断正确的患者的确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0,P=0.003)。典型AAD组患者不存在急诊科滞留时间;对照亚组患者急诊科滞留时间为3.4(8.9)h,长于观察亚组的1.5(1.0)h(Z=-3.875,P<0.001)。91例AAD患者中,77例转至上级医院,11例在本院予药物治疗,1例在本院给予支架植入治疗,2例典型AAD患者死亡(均在确诊后的1 h内死亡)。结论 对有不典型症状的疑似不典型AAD患者,应尽可能在患者首次检查时考虑同时给予D-二聚体和CT及必要的CTA检查;加强一线临床医生对不典型AAD各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征象的学习,规范科室对不典型AAD的诊断流程,从而提高该类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其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全程心电图表现并“de Winter”探讨
褚庆民,唐娜,金政,李荣
2020, 23(21): 2719-27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362
摘要
(
)
PDF for PC
(3367KB) (
)
de Winter心电图表现被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心电图,证据源于患者临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LAD)近端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这与既往STEMI典型四期心电图表现内在关系如何不明确。本文收集了1例急性STEMI患者全程心电图演变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试分析急性STEMI与de Winter心电图的内在联系,旨在为进一步认识de Winter心电图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急性双侧穹窿柱梗死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梁娜,王珊,季光,智桂琴,刘亚玲
2020, 23(21): 2724-2726.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198
摘要
(
)
PDF for PC
(1162KB) (
)
脑梗死可出现多种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以记忆障碍为唯一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少见,其中穹窿柱梗死在临床上更为罕见。由于穹窿柱的解剖特点,使其不容易成为病变部位,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和误诊。本文报道1例双侧穹窿柱梗死患者,并检索相关病例报道,分析总结穹窿柱解剖、功能、梗死原因、梗死后认知障碍及预后,以便遇到穹窿柱梗死患者时能够做到早期识别及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赵同德,许亚梅
2020, 23(21): 2727-273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233
摘要
(
)
PDF for PC
(1850KB) (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形式多样。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严重危及生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以TTP为首发症状就诊的DLBCL患者罕见。本文介绍了2例以TTP为首发症状就诊的DLBCL患者,总结了容易漏诊误诊的临床特点、某些异质性较大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转归,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TTP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思路,指出对于此类患者尽早识别TTP并及时控制原发病是病情缓解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未发现基因突变的肾性尿崩症一例报告
韩秀丹,汪姣,朱凌燕,徐积兄
2020, 23(21): 2731-2734.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10
摘要
(
)
PDF for PC
(1284KB) (
)
肾性尿崩症是一种典型的少见疾病,且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截至目前,肾性尿崩症仍未引起患者的重视。虽然目前用于诊断肾性尿崩症的基因检测手段越来越普及,但仍有被忽略的案例,导致相应并发症的出现。本文报道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高度怀疑肾性尿崩症的1例患者,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精氨酸加压素受体2(AVPR2)基因和水通道蛋白2(AQP2)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却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但患者经氢氯噻嗪口服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值得临床注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