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服务
邮件订阅
图表库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入库情况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刊文
往期刊文
专辑专题
电子书(手机版)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解答
国际报告规范
投稿选刊平台
核心期刊目录
科研服务
专家中心
主编风采
专家风采
成为审稿专家
成为专题研究主持人
媒体平台
丁香园
健康界
知乎
今日头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平台
Science Data Bank
ChinaXiv
伦理声明
出版伦理
医学伦理
版权与开放获取
同行评议
AI使用声明
征订 & 广告
期刊订购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信息表模板
格式规范-研究性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论文投稿介绍信与版权转让协议
格式规范-综述类论文
ORCID注册申请指南
Meta分析写作要点
队列研究写作要点
横断面研究写作要点
指标预测价值写作要点
动物实验写作要点
本期刊文
点击栏目名称跳转到相应文章
X
专题研究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2017年 第20卷 第31期 刊出日期:2017-11-0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Select
浙江省关于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探讨
胡玲,吴燕萍
2017, 20(31): 3835-3840.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01
摘要
(
)
PDF for PC
(636KB) (
)
本文结合国家及浙江省出台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对浙江省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汇总分析,包括试点先行、政府主导和各部门协调推进、落实配套政策、强化考核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及完善机制体制等。浙江省基层卫生网络直报系统数据显示,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签约人数稳步增长、就诊人次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效果突出。但目前仍存在签约服务有待进一步宣传、医保等配套政策还需加大落实力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进一步的工作也将围绕上述方面,继续做深做细做实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希望本文针对浙江省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探讨,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的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国外城市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付晶1,夏瑶1,赵瑞瑞1,周光清2*,李海燕3*
2017, 20(31): 3841-384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02
摘要
(
)
PDF for PC
(754KB) (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城市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制度建设、资金筹集、人员配备、评价体系及网络架构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阐述了国内外城市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建立法律法规,完善组织架构;拓宽筹资渠道,健全补偿机制;优化人员配置,强化专业培训;规范评价标准,量化考评体系;构建教育网络,提高教育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The Medical Republic》案例分享--跨越几代人的创伤:孩子的过错?
Leon Piterman1,周海铃(译)2,邱珊娇(译)2,黄文静(译)2,杨辉(译)1
2017, 20(31): 3847-384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03
摘要
(
)
PDF for PC
(6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12-2015年我国全科医生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研究
王媛媛1,刘薇薇1*,王晓莉2
2017, 20(31): 3850-3854.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04
摘要
(
)
PDF for PC
(999KB) (
)
目的 探讨我国全科医生配置的发展趋势及公平性,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2014-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2012-2015年我国全国及各地区全科医生数,分析我国全科医生配置状况及变化趋势,并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探讨其公平性。结果 2012-2015年,我国全科医生数增长了78 855名,年均增长率为19.8%;每万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数增长了0.57名,年均增长率为19.4%;每百平方公里面积拥有的全科医生数增长了0.83名,年均增长率为19.9%。洛伦兹曲线显示,2012-2015年我国全科医生数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较高,按面积分布的公平性较低。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1、0.29、0.26、0.25;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4、0.72、0.72、0.72。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发展迅速。全科医生数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较高,按面积分布的公平性较低,且各地区间存在发展不均衡和不公平等问题。各级政府应采取综合性策略以促进各地区全科医生配置的公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脑卒中协同服务云平台在医疗联合体中的应用研究
马力1,王韬2,白波2,李娜3,王晨1*
2017, 20(31): 3855-385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05
摘要
(
)
PDF for PC
(1000KB) (
)
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指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加强联合,使医疗资源能够在联合体内共同分享,其在慢性病的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中具有明显优势。区域医疗信息化是医联体建设和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慢性病中单病种致死、致残率较高的脑卒中为切入点,构建医联体内脑卒中协同服务云平台,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评估、随访及监测管理,并实现双向转诊、平台监控及调度管理等功能,有助于提高脑卒中专业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保证医联体内诊疗的同质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区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动态复杂性研究
王扣柱1,马学东1,蔡雨阳2*,魏新萍1*
2017, 20(31): 3860-386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06
摘要
(
)
PDF for PC
(1199KB) (
)
目的 以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动态复杂性。方法 于2016年5-8月,采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2016年的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历史数据,对筛查项目关键知情人进行焦点访谈,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 5.6构建系统模型和绘制因果流程图。结果 该社区结直肠癌筛查系统包括政府政策运行机制子系统、社区年度计划与执行子系统、社区结直肠癌筛查子系统、病变人群检出与信息管理子系统,上述4个子系统通过预算、执行、考核进行互动。分析子系统间和子系统内变量的交互作用,产生了健康教育、初筛人群、肠镜检查人数等关键节点。结论 基于系统动力学探讨社区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动态复杂性有助于发现筛查过程中各变量的因果关系,寻找关键节点和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社区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开展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我国分级诊疗的发展进程分析
靳丽颖1,田平2,岳丽娜2,黄爱萍3*
2017, 20(31): 3866-386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07
摘要
(
)
PDF for PC
(720KB) (
)
2009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指出要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是我国新医改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新医改的总体部署,各地均开始着手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本文结合相关政策和参考文献,阐述了我国分级诊疗的发展进程,认为目前我国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仍存在医保支付模式等缺乏协同合作、医疗经济利益模式较难打破、居民对分级诊疗认可度低等问题,并提出要改革医保支付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鼓励建设医联体、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甘肃省新农合分级诊疗实施现状研究
杨敬宇1,2,燕武2*,葛勇宏2,雷丹2
2017, 20(31): 3870-387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08
摘要
(
)
PDF for PC
(712KB) (
)
目的 探讨甘肃省新农合分级诊疗的实施现状,为促进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6年3月,通过2014-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数据,收集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利用、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费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情况指标;通过2014-2015年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数据,收集甘肃省新农合筹资补偿、资金流向指标。结果 2015年甘肃省医疗机构总门诊人次较2014年增长7.56%,三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分别增长7.18%、8.82%、1.64%、0.03%,乡镇卫生院下降0.90%;总出院人次较2014年增长16.29%,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增长2.28%、33.05%、4.19%、17.02%。2015年甘肃省平均病床使用率较2014年下降0.59个百分点,三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下降1.92、1.55、0.64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增长1.08个百分点。2015年甘肃省门诊次均医疗费用较2014年增长9.19%,次均住院费用较2014年增长5.91%。2015年乡镇卫生院接诊下转人次较2014年下降0.60%,向上转诊人次较2014年增长17.95%。2015年甘肃省新农合统筹资金、基金支出、补偿人次分别较2014年增长21.69%、10.71%、17.74%,其中住院补偿人次和补偿基金分别较2014年增长10.38%、6.83%,县级医疗机构新农合住院补偿基金较2014年增长14.44%。结论 甘肃省新农合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量均有所提高,乡镇卫生院县域内首诊与双向转诊地位凸显,新农合基金县级医疗机构占比有所增长,但依然存在医疗资源浪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不足、医疗信息共享不畅通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北京市朝阳区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研究
陶丽丽1,师伟2,杨桦2,孙灵利3,宋岩2*
2017, 20(31): 3876-3879.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09
摘要
(
)
PDF for PC
(612KB) (
)
目的 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26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调查数据和朝阳区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数据。采用医疗服务量、双向转诊量、医务人员交流情况及基本医疗服务指标得分评价朝阳区的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结果 与2015年相比,2016年朝阳区医联体内上级医院的门诊人次、急诊人次及住院人次分别增长了3.45%、14.55%、13.78%,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人次、急诊人次及住院人次分别增长了8.52%、5.63%、28.27%。与2015年相比,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医联体下转就诊人次增长了67.34%,上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下派专家数增长了544.33%。2016年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医疗质量得分与2015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得分高于2015年,合理用药得分低于2015年(P<0.05)。结论 朝阳区开展医联体框架下的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量均有所增长,下转就诊人次增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慢性病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但合理用药方面仍有待加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山东省试点城市城乡居民分级诊疗制度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
娄鹏宇1,张黎1,2*
2017, 20(31): 3880-3885.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10
摘要
(
)
PDF for PC
(728KB) (
)
目的 了解山东省分级诊疗试点城市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态度及就医行为。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潍坊、东营、威海市按经济发展水平各抽取3个区(县),每个区(县)随机抽取2个城市社区和2个行政村,每个城市社区随机抽取45户,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30户,共抽取1 350户。于2016年1-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对分级诊疗制度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对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态度;基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就医行为。共发放问卷1 3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0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74%。结果 3 096例居民中,有1 215例(39.24%)知晓分级诊疗制度,不同居民类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去年家庭收入、去年家庭医疗费用的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简要了解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与作用后,有1 877例(60.63%)认为分级诊疗制度能降低医疗费用,1 392例(44.96%)认为分级诊疗制度不影响诊疗疗效,2 140例(69.12%)认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针对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能否降低医疗费用、是否影响诊疗疗效、是否认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不同居民类型、性别、年龄、去年家庭收入、去年家庭医疗费用的居民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2 140例居民中,对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是否会选择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这一问题,有714例(33.36%)选择不会,其中城镇居民693例(97.06%),原因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不信任472例(68.11%);农村居民21例(2.94%),原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所需药品16例(76.19%)。在上级医院疾病得到控制或者康复阶段是否会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继续治疗这一问题,有685例(32.01%)选择不会,其中城镇居民574例(83.80%),原因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不信任342例(59.58%);农村居民111例(16.20%),原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所需药品72例(64.86%)。结论 山东省分级诊疗试点城市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知晓率不高,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态度不一,基层医疗水平和没有所需药品分别是影响城市、农村居民基层就医的关键因素。建议精准分级诊疗宣传途径和接触点,差异化分级诊疗相关领域配套制度,通过医疗联合体运作方式差异化以改变居民就医习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中国八城市成年人体质量认知和体质量控制行为研究
火达1,赵艾1,赵文芝1,张玉梅1,王颜2,3,司徒文佑2,3,王培玉1*
2017, 20(31): 3886-389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11
摘要
(
)
PDF for PC
(734KB) (
)
目的 了解中国八城市成年人体质量认知和体质量控制行为的现状,并探讨体质量认知对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为今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性研究和健康促进项目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八城市18岁及以上1 709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体质量认知和体质量控制行为的调查,通过身体测量获得身高、体质量数据并计算体质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体质量认知对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全人群体质量认知正确率为78.67%(1 298/1 65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成年人的体质量认知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1年内的体质量控制率为42.37%(719/1 69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成年人的体质量控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报近1年内曾试图控制体质量的成年人中,选择节食、增加身体活动、吃减肥产品的比例分别为54.10%(389/719)、82.89%(596/719)、5.01%(36/719)。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状况和体质量认知是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居民整体体质量认知正确率和体质量控制率尚可,体质量控制的主要方式为节食和增加身体活动。男性、中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群体是重点干预人群。相比于真实体质量,体质量认知对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更大。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中应对体质量认知不正确的对象进行纠正,通过对其体质量认知的改变来促进其体质量管理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心血管事件的促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上限值研究
袁丽莉,彭年春*,时立新,张巧,胡颖,张淼,庄惠君
2017, 20(31): 3893-389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12
摘要
(
)
PDF for PC
(694KB) (
)
目的 从心血管事件角度,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参考范围上限值。方法 本研究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EACTION研究)”的附带研究,研究时间为2011年5-8月,研究对象为贵阳市云岩区血清TSH水平在参考范围内的40岁及以上居民7 711例。根据参考范围内的TSH水平,将纳入受试者分为4组:第1组,TSH 0.550~1.499 mU/L,1 297例;第2组,TSH 1.500~2.499 mU/L,2 623例;第3组,TSH 2.500~3.499 mU/L,2 188例;第4组,TSH 3.500~4.780 mU/L,1 603例。比较4组受试者的心血管事件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参考范围内TSH水平对患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4组受试者TSH水平分别为(1.148±0.251)、(2.004±0.284)、(2.977±0.286)、(4.078±0.363) mU/L。4组受试者性别、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年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的心血管事件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考范围内TSH水平不是患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分别对性别、年龄和性别、年龄、FPG、TC、TG、LDL-C、HDL-C进行调整后,参考范围内TSH水平仍不是患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参考范围内不同TSH水平者的心血管事件患病率相似,未发现降低TSH参考范围上限值对降低心血管事件患病率有益的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预测指标研究
贾冬,赵航,张志刚,赵敏*
2017, 20(31): 3898-390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13
摘要
(
)
PDF for PC
(688KB) (
)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不全(RVD)的相关预测指标。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APE患者127例,采用心脏超声评价入选患者是否有RVD,将入选患者分为RVD(+)组51例和RVD(-)组76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入院时心率、D-二聚体(D-dimer)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Ι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E合并RV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对APE合并RVD的预测价值。结果 RVD(-)组与RVD(+)组入院时心率、D-dimer水平、肌钙蛋白Ι阳性率及脑钠肽前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R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入院时心率、肌钙蛋白I及脑钠肽前体是APE合并RVD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入院时心率对于APE合并RVD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26〔95%CI(0.673,0.815),P<0.001〕,最佳截断值为89次/min,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5.0%。结论 心率、肌钙蛋白Ι、脑钠肽前体对APE患者合并RVD存在影响。当APE患者入院时心率≥89次/min、肌钙蛋白Ι阳性、脑钠肽前体阳性时要高度怀疑患者存在RVD,需要严密监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肾损伤分子-1在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刘雷,徐璐,魏明明,王栋,张宜明,李新建*
2017, 20(31): 3902-390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14
摘要
(
)
PDF for PC
(788KB) (
)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流行性出血热(EH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ICU、呼吸科及血液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1例EHF患者。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AKI组和AKI组,收集两组确诊时、确诊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cr)、尿NGAL、尿KI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NGAL和尿KIM-1对EHF合并AK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41例EHF患者中,合并AKI者26例(63.4%)。两组患者确诊时Scr、确诊时尿KI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cr水平在确诊后24、48、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NGAL水平在确诊时及确诊后2、4、8、12、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KIM-1水平在确诊后2、4、8、12、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确诊后2 h尿KIM-1水平、确诊后2 h尿NGAL水平与确诊后24 h Scr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3、0.846,P<0.01)。确诊后2 h尿NGAL诊断EHF合并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0.692,0.952)〕,截点值为40.15 pg/ml;确诊后2 h尿KIM-1的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643,0.927)〕,截点值为0.55 pg/ml。结论 尿NGAL和尿KIM-1可能可以作为EHF患者是否合并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创伤性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研究
费敏1*,蔡文伟1,高峰2,陈长水3
2017, 20(31): 3907-391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15
摘要
(
)
PDF for PC
(676KB) (
)
目的 了解创伤性心搏骤停(TCA)的流行病学特征、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绍兴市急救中心及宁波市急救中心接诊的544例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其中TCA患者186例,非TCA患者358例。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年龄、性别、发作地点、被目击情况、目击者心肺复苏(CPR)、急救反应时间、初始心律、院外除颤、院外气管插管、院外使用肾上腺素、院外开通静脉通路、自主循环恢复(ROSC)、存活入院及存活出院等信息,并比较TCA患者与非TCA患者上述特征及转归的差异。结果 TCA患者与非TCA患者在年龄、发作地点、初始心律、院外使用肾上腺素及开通静脉通路等流行病学特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TCA患者与TCA患者的RO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TCA患者与TCA患者的存活住院、存活出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目击、初始心律为心室停搏、急救反应时间<10 min、目击者CPR及院外除颤是TCA患者ROSC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CA与非TCA患者的复苏存活率均不高,TCA患者的ROSC率更低,改善院外生存链的一系列因素如增加目击者CPR、院外除颤及减少急救反应时间有助于增加TCA患者的ROSC。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粗大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研究
侯玉晋,单海军*,介小素,郭鑫,史华,娄元俊
2017, 20(31): 3912-3917.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16
摘要
(
)
PDF for PC
(805KB) (
)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尖足畸形、粗大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0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SCP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予以功能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BTX-A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智力发育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1)下肢痉挛程度: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8,P<0.01)。(2)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两组治疗前后左足背屈角度、右足背屈角度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37、3.060,P<0.01)。(3)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E区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207、7.559,P<0.01)。(4)智力发育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3、1.746,P>0.05)。(5)ADL评分: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2,P<0.01)。(6)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BTX-A注射联合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SCP患儿尖足畸形和粗大运动功能,不会对智力发育产生影响,并能提高患儿AD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培训需求研究
陈宝欣1,郑婵娇2,沈欢瑜1,黄志杰1,袁琛1,欧伟麟1,欧文森1,吴文林1,张冬莹3,王家骥1*
2017, 20(31): 3918-392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017
摘要
(
)
PDF for PC
(694KB) (
)
目的 了解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6-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东省72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级24家、省级48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及培训形式的需求。共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在培训内容方面,70家(97.2%)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认为需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能力及技术”培训,62家(86.1%)认为需接受“全科医学理念”“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培训;71家(98.6%)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团队认为需接受“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培训,62家(86.1%)认为需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能力及技术”培训。在培训时间方面,36家(50.0%)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认为培训时间应为“教学2 d+实践3 d”,余36家(50.0%)认为应为“教学3 d+实践2 d”;37家(51.4%)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团队认为培训时间应为“教学20 d+实践10 d”。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形式方面,30家(41.7%)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认为培训方式应为“脱产”,58家(80.6%)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认为培训形式应为“案例分析”。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服务团队、其他七类卫生人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及培训形式的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培训知识与技能需求较高,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培训需求无差异,应根据各类卫生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江苏省乡镇卫生院接诊疾病情况及其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指导作用研究
史卫红1,乔学斌1*,许兰1,常丽1,庄林2,刘红2
2017, 20(31): 3923-3928.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18
摘要
(
)
PDF for PC
(851KB) (
)
目的 了解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的接诊疾病情况,并探讨其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指导意义。方法 于2015-07-13至2015-08-15,采用立意抽样法在江苏省选取乡镇卫生院12所,其中苏南地区3所、苏中地区3所、苏北地区6所。采用自制“基层疾病调查问卷”收集该12所乡镇卫生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的接诊疾病情况;解析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并将其与乡镇卫生院的接诊疾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所乡镇卫生院共接诊患者636 638人次,其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分别接诊患者440 829人次(69.24%)、55 060人次(8.65%)、35 091人次(5.51%)、61 850人次(9.72%)、37 218人次(5.85%)、2 239人次(0.35%)。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乡镇卫生院接诊的疾病类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考试大纲要点进行对比:乡镇卫生院接诊的内科、外科及妇产科疾病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要点,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部分传染性疾病(内科)在乡镇卫生院中无接诊患者,大纲中要求的外科和妇产科基础知识还包括输血、围术期处理、营养(外科)及计划生育(妇产科),需注意补充;乡镇卫生院接诊的儿科疾病覆盖了考试大纲中大部分要点,但乡镇卫生院中接诊的小儿肥胖症、锌缺乏症、口炎、病毒性脑炎在考试大纲中未涉及;乡镇卫生院接诊的皮肤科和五官科疾病远超出考试大纲要点。结论 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的接诊疾病涵盖面较广,对全科医生医疗服务能力要求较高,需提升其外科、妇产科、儿科门诊的服务能力,协调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基本医疗平衡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韩焱1,杜雪平2*,董建琴2
2017, 20(31): 3929-393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19
摘要
(
)
PDF for PC
(657KB) (
)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从而为今后开展更有个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形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5年6-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4个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抽取新签约老年人689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签约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其中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包括健康咨询、生活方式指导、定期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家庭病床/上门护理/康复服务、基本医疗、其他7个方面。共发放问卷689份,回收有效问卷6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689例签约老年人中,患慢性病304例(44.1%),存在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69例(24.5%),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571例(82.9%),其中对健康咨询、生活方式指导、定期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家庭病床/上门护理/康复服务、基本医疗及其他方面有服务需求分别为121例(21.2%)、52例(9.1%)、253例(44.3%)、11例(1.9%)、38例(6.7%)、80例(14.0%)、16例(2.8%)。不同家庭月收入及是否有配偶、是否患慢性病签约老年人对健康咨询的服务需求有差异,不同家庭月收入、日常生活能力签约老年人对生活方式指导的服务需求有差异,不同年龄、日常生活能力签约老年人对定期体格检查的服务需求有差异,不同年龄、文化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是否有配偶签约老年人对家庭病床/上门护理/康复护理的服务需求有差异,不同性别签约老年人对基本医疗的服务需求有差异(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定期体格检查、健康咨询及基本医疗,不同情况签约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有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石家庄市社区居民的就医习惯及其对全科医师的认知情况调查
支晓1*,王倩1,张兰英1,鲁明1,刘瑞瑞1,李峰1,王荣英2
2017, 20(31): 3933-393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20
摘要
(
)
PDF for PC
(674KB) (
)
目的 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社区居民的就医习惯及其对全科医师的认知情况,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全科医师的培养模式、服务方向及工作方法。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内6个区中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签约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社区为调查地区;采用方便抽样法,根据调查员家庭所在地,选取年龄为18~64岁、具有良好交流能力的613例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7-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为:居民的基本情况、居民的就医习惯及原因、居民对全科医师的认知情况。共发放问卷636份,回收有效问卷613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4%。结果 613例居民中,首诊地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者215例(35.1%)、省/市级医院者398例(64.9%)。100.0%(613/613)的居民认为全科医师应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全面的医疗知识,具有责任心、爱心、同情心,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熟悉预防保健工作,较强的科研能力;72.8%(446/613)的居民认为全科医师的职责为提供门诊医疗;73.1%(448/613)的居民认为全科医生应提供的医疗方式为门诊医疗服务;86.0%(527/613)的居民认为衡量全科医师是否优秀的指标为医疗技术。结论 多数居民仍选择省/市级医院作为首诊地点。多数居民认为全科医师的职责为提供门诊医疗,并认为医疗技术为衡量全科医师是否优秀的首要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董香丽1,2,袁也丰1*,孙伟铭3,付伟1,4,邹卿1
2017, 20(31): 3937-394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21
摘要
(
)
PDF for PC
(713KB) (
)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述情障碍及焦虑、抑郁的情绪特征,并探讨述情障碍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门诊首次就诊的SD患者60例为研究组,在本科室门诊就诊患者的家属、本院其他科室就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基本情况;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受试者述情障碍、焦虑及抑郁的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D患者述情障碍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外向型思维评分及TAS-20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性焦虑(HAMA-SOM)、精神性焦虑(HAMA-PSY)评分及HAM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认知障碍、迟缓、睡眠障碍评分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患者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外向型思维评分及TAS-20总分与HAMA-SOM、HAMA-PSY评分及HAMA总分呈线性正相关(P<0.05);SD患者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外向型思维评分及TAS-20总分与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认知障碍、迟缓、睡眠障碍评分及总分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 SD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并伴随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且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异质性研究
苑杰1,路月英2,郭鑫2,杜蕾3,贾娜娜2,王丽萍4,王刚4,王静5*
2017, 20(31): 3941-394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22
摘要
(
)
PDF for PC
(760KB) (
)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异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74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抑郁状况。结果 474例患者中,PSD患者169例(35.6%)。轻中度PSD患者〔133例(78.7%)〕症状严重系数较高的2项因子为睡眠障碍(0.77)和绝望感(0.43),症状严重系数较低的2项因子为日夜变化(0.06)和体质量(0.20)。重度PSD患者〔36例(21.3%)〕症状严重系数较高的2项因子为睡眠障碍(0.81)和焦虑/躯体化(0.64),症状严重系数较低的2项因子为日夜变化(0.24)和认知障碍(0.37)。不同性别PSD患者焦虑/躯体化、绝望感因子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PSD患者体质量、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因子均分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PSD患者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均分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PSD患者体质量因子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性别及年龄的PSD患者抑郁可能存在临床异质性,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选用合理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2001-2011年东部城市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阿司匹林早期使用趋势研究
张海波,赵灵珊,白雪珂,高岩,冯芳,蒋立新*
2017, 20(31): 3947-395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5.y01
摘要
(
)
PDF for PC
(934KB) (
)
背景 阿司匹林可明确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死亡风险,且适用范围广、效价比高,无禁忌证患者应尽早使用。东部城市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尚不清楚。目的 评价2001-2011年东部城市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及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阿司匹林早期使用的因素。方法 选取2001、2006及2011年3个年度,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AMI病历,提取病历信息。分析患者在入院24 h内的阿司匹林使用率及10年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每年度分别进行加权计算,以代表东部城市整体情况。结果 东部城市32家医院参加研究,随机抽取2001、2006、2011年3个年度无阿司匹林禁忌证的AMI住院患者5 522例,3个年度医院早期阿司匹林的加权使用率分别为80.3%、89.6%及90.2%(χ2趋势=1.300×10-10,P<0.01)。2011年医院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率最低为62.1%(3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患有糖尿病、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较少接受早期阿司匹林治疗,入院时存在胸部不适症状、接受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或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入住年份为2006年或2011年、住在有PCI能力医院的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相对较高。结论 东部城市AMI住院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相对较高,2001-2011年呈上升趋势,但仍有改善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的痰培养结果及耐药性研究
张洋洋*,张庆,杨林瀛,赵志伟,姜锋
2017, 20(31): 3952-3956.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24
摘要
(
)
PDF for PC
(746KB) (
)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的痰培养结果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痰培养结果阳性的AECOPD患者147例,分析其痰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147例AECOPD患者的痰标本中共分离出158株病原体,革兰阴性菌94株(59.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6株(22.8%),对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9.4%、19.4%、16.7%;肺炎克雷伯菌24株(15.2%),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35.0%);鲍曼不动杆菌20株(12.6%),对β-内酰胺类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率(均≥40%)。革兰阳性菌36株(22.8%),其中肺炎链球菌16株(10.1%),对克林霉素耐药率高(87.5%);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7.6%),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均>66.0%)。真菌28株(17.7%),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11.4%),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16.7%,对其他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 AECOPD住院患者痰培养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体的耐药特征不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病原体种类,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Select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手足口病合并症及用药研究
李思婷1,谢雁鸣2,杨靖2*
2017, 20(31): 3957-3962.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31.025
摘要
(
)
PDF for PC
(940KB) (
)
目的 探讨我国手足口病(HFMD)患者的合并症情况及用药规律。方法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建立的数据仓库中,选取2006年11月-2011年6月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记录的941例第一诊断为HFMD患者的住院信息。对患者的一般信息、合并症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关联分析探讨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共625例患者记录了年龄,其中1~6岁601例(96.2%)。941例患者均记录了合并症,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合并症分别为肺炎(3.9%,37/941)、发热(1.4%,13/941)、贫血(1.3%,12/941)。720例患者记录了用药情况,使用率排在前3位的西药分别为维生素(82.8%,596/720)、氯化钾(33.2%,239/720)、地塞米松(25.6%,184/720),使用率排在前3位的中药分别为板蓝根(14.4%,104/720)、抗病毒感冒颗粒(10.1%,73/720)、咳喘宁(2.5%,18/720)。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1类中药+1/2/3类西药的组合方式中,联合使用率排在首位的分别为板蓝根+重组人干扰素、板蓝根+匹多莫德+重组人干扰素、板蓝根+对乙酰氨基酚+匹多莫德+重组人干扰素。在常用中、西药物中,抗病毒感冒颗粒与维生素经常联合使用,板蓝根与维生素联合使用次之。结论 真实世界中应将1~6岁儿童作为HFMD的重点预防人群,合并症多由感染引起,以临床常用中、西药联合使用的治疗模式最为常见,同时应注意营养支持和预防感染,清热解毒类中药与抗生素联合最为常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留言
|
扫码
×
扫一扫
投稿查询
投稿指南
留言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