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5, Vol. 18 ›› Issue (26): 3142-3147.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26.005
张敏,史云科,刘苓,杨燕飞,肖践明,郭涛
摘要: 背景 倦怠是一种压力作用下的负性情感反应,目前关于倦怠与冠心病预后的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倦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康复过程中体力恢复的影响,探索倦怠与ACS患者康复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因首次发生ACS而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患者,病情稳定后用哥本哈根倦怠量表的一般倦怠子量表评估其倦怠水平,按倦怠水平分为高倦怠组和低倦怠组。出院后1个月时随访,用简短体力测试方案(SPPB)检测患者体力状况,并再次评估倦怠水平,按倦怠水平变化情况分为4个亚组:持续高倦怠亚组、倦怠降低亚组、持续低倦怠亚组、倦怠升高亚组,比较各亚组之间体力状态的差异,并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倦怠对体力恢复的影响。结果 低倦怠组患者SPPB体力评分较高倦怠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7,P<0.01)。持续低倦怠亚组、持续高倦怠亚组、倦怠降低亚组、倦怠升高亚组,对应的SPPB评分分别为(9.7±1.6)、(7.8±1.8)、(8.6±1.8)、(7.3±2.0)分,各亚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时的SPPB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33,P<0.001)。两两比较显示,持续低倦怠亚组SPPB评分高于其他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PPB体力评分为因变量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出院时的一般倦怠子量表评分每升高1分,1个月后SPPB评分下降0.052分;出院后1个月时一般倦怠子量表评分每较基线增加1分,SPPB评分下降0.054分。结论 倦怠可导致ACS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体力活动下降,是ACS患者体力康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