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3, Vol. 26 ›› Issue (05): 629-634.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24
所属专题: 运动相关研究最新文章合集
收稿日期:
2022-04-17
修回日期:
2022-08-20
出版日期:
2023-02-15
发布日期:
2022-08-25
通讯作者:
彭云珠
基金资助:
WU Changyong, BAO Suli, XU Fei, PENG Yunzhu*()
Received:
2022-04-17
Revised:
2022-08-20
Published:
2023-02-15
Online:
2022-08-25
Contact:
PENG Yunzhu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新陈代谢途径,其中溶酶体降解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并循环利用,对心血管稳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但过度或不足的自噬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运动是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方法。运动调节自噬是双向和动态的过程。对于自噬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运动可恢复自噬水平及功能,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改善心室重构。本文综述了自噬的主要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以及运动调节自噬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作用,得出运动对心血管疾病自噬的调节机制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但其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机制仍未充分阐述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1 自噬过程概述及主要的信号通路机制注:AMP=一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腺苷,AMPK=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TG、AMBRA1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为自噬相关蛋白,BCL2=B细胞淋巴瘤2,FIP200=FAK家族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00 kDa,LC3=微管相关蛋白3,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磷酸,PI3P=3-磷酸磷脂酰肌醇,P62=自噬相关蛋白,ULK1=Unc-51如自噬激活激酶1,VPS15=夜泡蛋白分选15。在自噬过程中ULK1激酶复合物包括ATG13、ATG10、FIP200,PI3K复合物包括VPS34、ATG6/Beclin-1、ATG14和p150;LC3-Ⅱ和LC3-Ⅱ/LC3-Ⅰ比值可作为自噬含量及通量的标志物,LC3-Ⅱ升高标志自噬体含量增加从而诱导自噬,相反,LC3-Ⅱ减少可能是自噬通量增加导致其在溶酶体中被降解的结果;另外P62、Beclin1蛋白作也可作为自噬的标志物
Figure 1 Overview of the autophagic process and main signaling pathway mechanisms
图2 运动诱导自噬的分子递质有益于心血管疾病注:FOXO=叉头转录因子;运动通过FOXO和TEEB调控ATG家族的转录增加自噬能力,其中FOXO是通过AKT/AMPK介导调节运动应答中自噬成分的转录,包括LC3和BNIP3等。AMPK和MTOR分别是运动诱导自噬的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与ROS共同调节自噬通量,且AMPK可抑制MTOR。运动诱导自噬的有益作用包括降解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提高线粒体氧化能力,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炎性反应及心肌纤维化形成,改善心脏纤维化及心功能
Figure 2 Molecular mediators used in the inducing of autophagy by exercise are beneficial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mprovement
[1] |
|
[2]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6):521-545.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6.001.
|
[3] |
|
[4] |
|
[5] |
|
[6] |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22,37(2):108-121.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2.02.002.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1] | 南子晴, 蔺莉. 妊娠期尿潴留的诊治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6): 4608-4612. |
[2] | 张迪, 李鸿鹏, 马江, 聂谦, 孙剑峰, 吴志鹏, 张宏才, 赵珏. 眼针带针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6): 4535-4544. |
[3] | 刘颖宏, 杨晓娟. Takayasu动脉炎妊娠期间临床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5): 4483-4486. |
[4] | 王小雪, 毛乐乐, 王子君, 杨慕坤, 白文佩, 刁翯. 自体富血小板浓缩物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5): 4472-4476. |
[5] | 刘欣怡, 刘占东. 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焦虑及抑郁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5): 4477-4482. |
[6] | 崔晓娜, 冯瑞霞, 韩雨澎, 周瑶瑶, 刘小军, 李建朝.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辅助顺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5): 4439-4445. |
[7] | 王瑜, 陈焱, 韩元元, 徐清, 陈胜岳, 吕智博, 卢川, 郑铭鑫, 赵昕.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3): 4137-4142. |
[8] | 王旭, 魏戌, 朱立国, 冯天笑, 王志鹏, 师彬. 医工结合的中医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疗效机制研究:思路与前景[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3): 4118-4124. |
[9] | 辛功恺, 丛欣, 袁磊, 程悦彤, 倪翠萍, 张巍巍, 張平平, 刘宇. 失智症老年人综合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3): 4103-4109. |
[10] | 张思宇, 周郁秋, 杜晓慧, 王正君. 精神病未治期及其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3): 4110-4117. |
[11] | 孟江涛, 杨思宇, 孙蕾, 雷瑞宁, 赵晓霞.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运动诱发电位评估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2): 4098-4102. |
[12] | 马丽媛, 王增武, 樊静, 胡盛寿.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2): 3975-3994. |
[13] | 王佳欣, 赵亚利. 国内外医疗团队合作评估工具系统综述[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1): 3951-3962. |
[14] | 程经纬, 乔军军, 尹振, 胡俊鹏, 王庆贺, 柳杨青, 汪艳芳. 《2022 ISPAD临床实践共识指南: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运动》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0): 3719-3724. |
[15] | 肖雨倩, 白艳杰, 王岩, 陈淑颖, 陈丽敏, 孙可心, 万俊. 线粒体转移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0): 3833-384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