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22, Vol. 25 ›› Issue (27): 3443-3451.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73
所属专题: 精神卫生最新文章合集; 运动相关研究最新文章合集
王少堃1,2, 王世强1,2,*(), 王一杰1,2, 胥祉涵1,2
收稿日期:
2022-04-07
修回日期:
2022-05-09
出版日期:
2022-09-20
发布日期:
2022-06-20
通讯作者:
王世强
基金资助:
Shaokun WANG1,2, Shiqiang WANG1,2,*(), Yijie WANG1,2, Zhihan XU1,2
Received:
2022-04-07
Revised:
2022-05-09
Published:
2022-09-20
Online:
2022-06-20
Contact:
Shiqiang WANG
About author:
摘要: 运动早已被研究证实可有效预防或治疗抑郁症,并已成为许多研究者推荐的抑郁症干预方法,但缺乏对既往有关抑郁症的运动干预方法的研究成果的有效整合,且目前各国仍缺乏统一的临床运动疗法指南。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运动对抑郁症的影响,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运动量等因素对不同人群抑郁症的干预效果,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抑郁症的发生及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本文表明在抑郁症的运动干预中,有氧运动是最常选用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通常为中等强度到高强度,高频率和高剂量是推荐采用的运动频率和运动量;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主要为其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一系列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从而增强神经元可塑性并改善神经分泌系统功能,减少神经炎性反应和氧化性应激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本文能够为我国抑郁症临床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运动抗抑郁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发表年份(年) | 第一作者 | 运动类型 | 干预对象 | 干预方案 | 干预效果 |
---|---|---|---|---|---|
2021 | 华正春[ | 有氧运动 | 大学生 | 1次/周,80 min/次,12周 | 太极拳和瑜伽运动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和压力等负面情绪,并明显提高其正念水平 |
2020 | 谭志刚[ | 有氧运动 | 大学生 | 40 min/次,1年 | 健身气功八段锦能降低大学生的抑郁评分,有效改善躯体化障碍以及抑郁等症状 |
2019 | KWOK[ | 有氧运动 | 成年帕金森患者 | 90 min/次,8周 | 瑜伽运动能降低轻至中度帕金森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提高其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 |
2017 | OLSON[ | 有氧运动 | 成年人 | 3次/周,30~45 min/次,8周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改善MDD患者的认知控制和抑郁症状 |
2017 | BOUAZIZ[ | 有氧运动 | 老年人 | 中等强度,2次/周,30 min/次,9.5周 | 改善久坐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认知能力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 |
2016 | BOSTRÖM[ | 抗阻运动 | 老年人 | 中高强度,2.5次/周,45 min/次,4个月 | 明显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且效果与抗抑郁治疗无明显差别 |
2014 | VANKOVA[ | 有氧运动 | 老年人 | 1次/周,1 h/次,3个月 | 以舞蹈为基础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养老院老年人的抑郁症状 |
2014 | LECHEMINANT[ | 抗阻运动 | 产后抑郁妇女 | 2次/周,18周 | 患者抑郁情绪明显降低,自我效能感增加 |
2012 | KHORVASH[ | 抗阻运动 | 大学生 | 2次/周,90 min/次,10周 | 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
2010 | GORDON[ | 有氧运动抗阻运动 | 青少年 | 有氧运动:40~60% MHR,5次/周,20~40 min/次,4周抗阻运动:中低等强度,5次/周,4周 | 有氧运动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青少年的疲劳程度和抑郁症状,抗阻运动改善效果不明显 |
2007 | DORNER[ | 抗阻运动 | 老年人 | 3次/周,50 min/次,10周 | 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但抑郁情绪没有明显变化 |
2002 | PENNINX[ | 有氧运动抗阻运动 | 老年人 | 有氧运动:50~70% MHR,3次/周,60 min/次,18个月抗阻运动:3次/周,60 min/次,18个月 | 有氧步行运动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抗阻运动对改善抑郁症状无明显影响 |
表1 不同运动类型对不同人群抑郁症干预的效果汇总
Table 1 Summary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ercise types on depression in different groups
发表年份(年) | 第一作者 | 运动类型 | 干预对象 | 干预方案 | 干预效果 |
---|---|---|---|---|---|
2021 | 华正春[ | 有氧运动 | 大学生 | 1次/周,80 min/次,12周 | 太极拳和瑜伽运动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和压力等负面情绪,并明显提高其正念水平 |
2020 | 谭志刚[ | 有氧运动 | 大学生 | 40 min/次,1年 | 健身气功八段锦能降低大学生的抑郁评分,有效改善躯体化障碍以及抑郁等症状 |
2019 | KWOK[ | 有氧运动 | 成年帕金森患者 | 90 min/次,8周 | 瑜伽运动能降低轻至中度帕金森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提高其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 |
2017 | OLSON[ | 有氧运动 | 成年人 | 3次/周,30~45 min/次,8周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改善MDD患者的认知控制和抑郁症状 |
2017 | BOUAZIZ[ | 有氧运动 | 老年人 | 中等强度,2次/周,30 min/次,9.5周 | 改善久坐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认知能力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 |
2016 | BOSTRÖM[ | 抗阻运动 | 老年人 | 中高强度,2.5次/周,45 min/次,4个月 | 明显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且效果与抗抑郁治疗无明显差别 |
2014 | VANKOVA[ | 有氧运动 | 老年人 | 1次/周,1 h/次,3个月 | 以舞蹈为基础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养老院老年人的抑郁症状 |
2014 | LECHEMINANT[ | 抗阻运动 | 产后抑郁妇女 | 2次/周,18周 | 患者抑郁情绪明显降低,自我效能感增加 |
2012 | KHORVASH[ | 抗阻运动 | 大学生 | 2次/周,90 min/次,10周 | 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
2010 | GORDON[ | 有氧运动抗阻运动 | 青少年 | 有氧运动:40~60% MHR,5次/周,20~40 min/次,4周抗阻运动:中低等强度,5次/周,4周 | 有氧运动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青少年的疲劳程度和抑郁症状,抗阻运动改善效果不明显 |
2007 | DORNER[ | 抗阻运动 | 老年人 | 3次/周,50 min/次,10周 | 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但抑郁情绪没有明显变化 |
2002 | PENNINX[ | 有氧运动抗阻运动 | 老年人 | 有氧运动:50~70% MHR,3次/周,60 min/次,18个月抗阻运动:3次/周,60 min/次,18个月 | 有氧步行运动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抗阻运动对改善抑郁症状无明显影响 |
发表年份(年) | 第一作者 | 运动强度 | 干预对象 | 运动频率 | 干预效果 |
---|---|---|---|---|---|
2019 | SONG[ | 中等强度:12~14/20 RPE | 老年人 | 3次/周 | 有氧运动可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抑郁情绪 |
2018 | KEKALAINEN[ | 低强度到中等强度渐进性抗阻训练 | 老年人 | 1次/周;2次/周;3次/周 | 每周2次抗阻训练有利于提高老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抑郁水平 |
2017 | 胡文清[ | 60% VO2 max | 老年人 | 3~4次/周 | 老年人抑郁情绪随着有氧运动干预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
2017 | HELGADÓTTIR[ | 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 | 成年人 | 3次/周 | 12周的低强度和高强度有氧运动均可明显降低患者抑郁程度,中等强度效果不明显 |
2016 | BALCHIN[ | 低强度:120 BPM以下;中等强度:45%~50% MHR;高强度:70%~75% MHR | 成年人 | 3次/周 | 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均可以明显降低参与者的抑郁评分,低强度运动干预无明显效果 |
2009 | 李秋利[ | 70%~80% MHR | 大学生 | 5次/周 | 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 |
2007 | LEGRAND[ | 60%~80% MHR | 成年人 | 1次/周;3~5次/周 | 两种频率的有氧运动均能降低患者抑郁水平,高频率有氧运动效果更加明显 |
2007 | BLUMENTHAL[ | 70%~85% MHR | 成年人 | 3次/周 | MDD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减少,且效果同抗抑郁药物治疗 |
1998 | TSUTSUMI[ | 中等强度:55%~65% 1RM;高强度:75%~85% 1RM | 老年人 | 3次/周 | 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抗阻运动均明显改善了久坐老年妇女的情绪,且在训练后紧张和焦虑情绪均有所下降。中等强度运动训练效果更佳 |
1992 | NORRIS[ | 中等强度:50%~60% MHR;高强度:70%~75% MHR | 儿童、青少年 | 2次/周 | 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改善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效果更加明显 |
表2 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对不同人群抑郁症干预的效果汇总
Table 2 Summary of the effect of exercise intensity and exercise frequency on depression in different groups
发表年份(年) | 第一作者 | 运动强度 | 干预对象 | 运动频率 | 干预效果 |
---|---|---|---|---|---|
2019 | SONG[ | 中等强度:12~14/20 RPE | 老年人 | 3次/周 | 有氧运动可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抑郁情绪 |
2018 | KEKALAINEN[ | 低强度到中等强度渐进性抗阻训练 | 老年人 | 1次/周;2次/周;3次/周 | 每周2次抗阻训练有利于提高老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抑郁水平 |
2017 | 胡文清[ | 60% VO2 max | 老年人 | 3~4次/周 | 老年人抑郁情绪随着有氧运动干预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
2017 | HELGADÓTTIR[ | 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 | 成年人 | 3次/周 | 12周的低强度和高强度有氧运动均可明显降低患者抑郁程度,中等强度效果不明显 |
2016 | BALCHIN[ | 低强度:120 BPM以下;中等强度:45%~50% MHR;高强度:70%~75% MHR | 成年人 | 3次/周 | 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均可以明显降低参与者的抑郁评分,低强度运动干预无明显效果 |
2009 | 李秋利[ | 70%~80% MHR | 大学生 | 5次/周 | 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 |
2007 | LEGRAND[ | 60%~80% MHR | 成年人 | 1次/周;3~5次/周 | 两种频率的有氧运动均能降低患者抑郁水平,高频率有氧运动效果更加明显 |
2007 | BLUMENTHAL[ | 70%~85% MHR | 成年人 | 3次/周 | MDD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减少,且效果同抗抑郁药物治疗 |
1998 | TSUTSUMI[ | 中等强度:55%~65% 1RM;高强度:75%~85% 1RM | 老年人 | 3次/周 | 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抗阻运动均明显改善了久坐老年妇女的情绪,且在训练后紧张和焦虑情绪均有所下降。中等强度运动训练效果更佳 |
1992 | NORRIS[ | 中等强度:50%~60% MHR;高强度:70%~75% MHR | 儿童、青少年 | 2次/周 | 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相比,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改善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效果更加明显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华正春,孙健. 身心练习对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1):95-102. DOI: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1.01.022.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谭志刚,谭清文.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抑郁症大学生心身影响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4):182-183,18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04.182.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李秋利,关尚一,张少生. 有氧运动对抑郁女大学生抑郁状态、单胺递质的影响[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1):121-124,128.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
[70] |
余锋,贾芳芳,徐帅,等. 神经炎症介导运动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4):33-40,74. DOI:10.15877/j.cnki.nsin.2018.04.006.
|
[71] |
|
[72] |
|
[73] |
|
[74] |
焦健华,高珊珊. 跑台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海马氧化应激及海马CA1区BDNF表达的影响[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1,31(3):61-66. DOI:10.3969/j.issn.1671-7856.2021.03.010.
|
[75] |
|
[1] | 李媛, 木艳玲, 薛孟周. 青蒿琥酯调控NLRP3/ASC/Caspase-1信号通路减轻脑出血小鼠炎症及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3): 4194-4202. |
[2] | 王旭, 魏戌, 朱立国, 冯天笑, 王志鹏, 师彬. 医工结合的中医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疗效机制研究:思路与前景[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3): 4118-4124. |
[3] | 辛功恺, 丛欣, 袁磊, 程悦彤, 倪翠萍, 张巍巍, 張平平, 刘宇. 失智症老年人综合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3): 4103-4109. |
[4] | 张思宇, 周郁秋, 杜晓慧, 王正君. 精神病未治期及其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3): 4110-4117. |
[5] | 李纪新, 邱林杰, 任燕, 王文茹, 李美洁, 张晋. 膳食炎症指数与超重和肥胖及腹型肥胖关系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2): 4089-4097. |
[6] | 孟江涛, 杨思宇, 孙蕾, 雷瑞宁, 赵晓霞.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运动诱发电位评估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2): 4098-4102. |
[7] | 王佳欣, 赵亚利. 国内外医疗团队合作评估工具系统综述[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1): 3951-3962. |
[8] | 苑喜微, 南月敏. 线粒体融合蛋白2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肝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0): 3841-3846. |
[9] | 卫梦雨, 王佳佳, 张莹莹, 李春阳, 李建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报告结局测评工具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0): 3725-3733. |
[10] | 程经纬, 乔军军, 尹振, 胡俊鹏, 王庆贺, 柳杨青, 汪艳芳. 《2022 ISPAD临床实践共识指南: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儿运动》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0): 3719-3724. |
[11] | 胡佳玉, 任丽珏, 靳欢欢, 孙婷婷, 靳美娜, 周雪利, 魏翠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脂肪因子Metrnl水平及其与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0): 3748-3752. |
[12] | 肖雨倩, 白艳杰, 王岩, 陈淑颖, 陈丽敏, 孙可心, 万俊. 线粒体转移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0): 3833-3840. |
[13] | 刘煜, 岳婷, 杨东宇, 赵中亭, 杨吉勃, 朱田田. 自噬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9): 3710-3714. |
[14] | 蒲瑜, 张吉翔, 董卫国. 铁死亡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9): 3698-3703. |
[15] | 任延峰, 刘世蒙, 陶颖, 陈英耀. 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偏好的系统综述:基于离散选择实验和优劣尺度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8): 3559-356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