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9, Vol. 22 ›› Issue (28): 3432-3437.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442
黄志杰1,张雪姣2,陈宝欣2,周雅2,武卯富2,孙志辉2,于小岑2,肖倩2,郑晓芬2,王家骥1,陈文如2,周志衡1,2*
HUANG Zhijie1,ZHANG Xuejiao2,CHEN Baoxin2,ZHOU Ya2,WU Maofu2,SUN Zhihui2,YU Xiaocen2,XIAO Qian2,ZHENG Xiaofen2,WANG Jiaji1,CHEN Wenru2,ZHOU Zhiheng1,2*
摘要: 背景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展现出其独特优势,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但目前研究中忽略了医护人员的使用情况,而社区医护人员作为慢性病管理者,了解其对该管理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对构建“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索社区医护人员对“互联网+”慢性病管理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2—3月,以整合型技术接纳模型(UTAUT)为基础设计问卷,利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深圳市福田区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61名医护人员,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社区医护人员对“互联网+”慢性病管理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医护人员对“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总体使用意愿得分为(4.03±0.88)分。不同年龄社区医护人员感知有效性(C6、C7)、使用意愿(C25)得分比较,不同学历社区医护人员感知有用性(C3、C5)、使用意愿(C25)得分比较,不同职称社区医护人员感知有效性(C7)、个人因素(C23)、使用意愿(C25、C26)得分比较,不同职务社区医护人员感知风险(C15)、个人因素(C22)得分比较,不同工作类别社区医护人员感知风险(C15、C16)、任务技术匹配度(C20、C21)得分比较,不同所学专业社区医护人员感知风险(C17)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法的认同感(B3)〔β=0.110,95%CI(-0.041,0.258)〕、感知有用性(C3)〔β=0.110,95%CI(0.026,1.930)〕、社会影响(C11、C13)〔β=0.165,95%CI(0.065,0.265);β=0.235,95%CI(0.094,0.403)〕、任务技术匹配度(C21)〔β=0.182,95%CI(0.084,0.277)〕和个人因素(C22)〔β=0.454,95%CI(0.258,0.507)〕等5个维度6个因素是医护人员对“互联网+”慢病管理的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普遍愿意使用“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其中个人因素、社会影响、任务技术匹配度、感知有用性、传统法的认同感均正向影响社区医护人员对该模式的使用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