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虹琳, 李巧梅, 李婷婷, 丁国武. 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与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04): 409-416. |
[2] |
马海棋, 翟惠敏, 卜梦茹. HIV/AIDS患者心理痛苦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35): 4473-4478. |
[3] |
蒋泽顺, 杨正贵, 李江平, 韩雪, 任立芳, 齐晟宏, 柳欣沂, 刘兰. HIV/AIDS患者结核潜伏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30): 3796-3802. |
[4] |
杨秀程, 洪章萍, 刘青, 胡勇, 李杰, 杨兴林. 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28): 3531-3536. |
[5] |
朱晓燕, 黄贇聪, 黄倩, 顾杰, 陈海英, 唐岚, 王朝昕, 黄蛟灵. 基于扎根理论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25): 3143-3149. |
[6] |
杨俊, 李鹏宇, 金艳涛, 裴金燕, 臧静愉, 刘亚楠, 贾皇超, 吴智慧, 张振奎, 王月园, 郭会军. 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21): 2646-2650. |
[7] |
汪亚萍, 景文展, 吴俣, 曹桂莹, 龙海, 刘利荣, 代丽丽, 曹婉娴, 刘民. 四省份HIV/AIDS患者因病所致的家庭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13): 1569-1575. |
[8] |
曾克勤, 尹玉峰, 任田, 周二叶, 王鸣军, 武剑. PET-CT诊断以发热待查为表现的早期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08): 918-923. |
[9] |
付凯,付永佳,汪玲琴,覃锦玉,蒙达礼,蒋忠胜. HIV/AIDS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及验证[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35): 4492-4498. |
[10] |
朱晓燕,杨永华,黄贇聪,朱敏,黄倩,周良,石建伟,王朝昕,梁鸿,黄蛟灵. 上海市发热哨点诊室与新加坡公共卫生防范诊所模式对比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34): 4306-4311. |
[11] |
闫云云,先洪洪,汪杰,孙先进,王海棠,顾燕峰,杜兆辉,孙晓明.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与利用情况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34): 4312-4318. |
[12] |
陈涛,蒋忠胜,李敏基,莫胜林,张鹏,胡家光,覃锦玉,蒙达礼.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预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2): 190-195. |
[13] |
潘珊珊,王静. 全科医学临床诊疗思维研究——小儿发热伴皮疹[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11): 1441-1444. |
[14] |
任依, 刘艳丽, 马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议与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10): 1183-1189. |
[15] |
闫云云, 范腾阳, 王海棠, 张剑敏, 杜兆辉, 孙晓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设置标准:基于专家讨论的归纳总结[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10): 1190-1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