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 ›› 2018, Vol. 21 ›› Issue (2): 190-193.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205

• 专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明原因发热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田耕,王晶*   

  1. 100053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感染科
    *通信作者:王晶,主任医师;E-mail:tg3030330@sina.com
  • 出版日期:2018-01-15 发布日期:2018-01-15

  • Published:2018-01-15 Online:2018-01-15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该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2—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因FUO入院的30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且排除污染,结合临床其他检查和治疗,提示血培养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作用的血流感染患者22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细菌性心内膜炎(IE)组10例,非IE组12例。比较患者的一般状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同时分析致病菌的类型、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患者的影像学如CT、超声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IE组与非IE组患者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E组患者年龄小于非IE组(P<0.05)。IE组与非IE组患者WBC、PLT、ESR、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培养的结果分析,IE组患者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属,未发现耐药菌,而非IE组患者则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布鲁杆菌、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及念珠菌。IE组患者心脏超声均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非IE组患者通过CT等检查,大部分能够发现感染灶。结论 FUO血流感染患者致病菌为链球菌属时,应考虑IE可能,炎性指标ESR和CRP水平明显升高,但PCT水平未见升高,非IE血流感染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多可明确感染灶。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血流感染, 生物学标记